CN220132071U -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2071U
CN220132071U CN202321458369.8U CN202321458369U CN220132071U CN 220132071 U CN220132071 U CN 220132071U CN 202321458369 U CN202321458369 U CN 202321458369U CN 220132071 U CN220132071 U CN 22013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
material channel
main body
overflow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83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晓东
吴崇光
韩永康
岑胜利
秦德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lking Qianli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Hongk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lking Qianli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Hongk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lking Qianli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Hongk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lking Qian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83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2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2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包括溢料体和设置在溢料体上的溢料槽。溢料体用于设置在生产硼硅玻璃的料道主体上。溢料槽用于将位于料道主体的上层的玻璃液引导至溢料体垂直于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并溢出。在溢流槽远离料道主体的上游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体,导向体用于对玻璃液进行分流,使玻璃液分为两路,分别向垂直于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流动。虽然相关技术中玻璃液在平面的阻挡下也可以向两侧流动,但是本公开设置导向体,玻璃液的流向更加清晰,不会发生湍流,可以防止在分流位置积聚浮渣,使流向料道主体下游的玻璃液中不含有浮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进入成型工序的玻璃液中仍含有少量浮渣的问题。

Description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背景技术
料道在玻璃行业生产线中是一个关键结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降温和均化。由于硼硅玻璃中的硼和碱易挥发,导致硼硅玻璃易分层,上层20毫米左右的玻璃液变化为富硅层,加上窑炉火焰空间的硅质等材料侵蚀之后产生熔融物漂浮在玻璃液表面,这样上层的玻璃成分会发生微小变化,变质的玻璃液流入成型工序会产生产品质量缺陷。
目前,通常采用料道溢流的方式,使上层变质的玻璃液溢出,避免不良玻璃液进入成型工序。相关技术中溢料装置通常设置在料道的出口位置,而且溢料装置的挡料面是平面,在该位置仍然会积聚少量浮渣,积聚的表面浮渣仍会随玻璃液进入成型工序。
因此,如何解决相关技术中溢料装置的挡料面处积聚浮渣,导致浮渣碎玻璃液进入成型工序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溢料装置的挡料面为平面,该位置会积聚少量浮渣,导致浮渣仍然会随玻璃液进入成型工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溢料装置,包括:
溢料体,所述溢料体用于设置在料道主体上;和
溢料槽,所述溢料槽设置在所述溢料体上,所述溢料槽用于将所述料道主体上层的物料引导至所述溢料体垂直于所述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并溢出;
所述溢料槽远离所述料道主体的上游的内侧壁设置有导向体,所述导向体用于引导物料向溢出方向分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料槽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设置在所述溢料体的顶部,且所述槽体沿垂直于所述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向体设置在所述槽体远离所述料道主体的上游的内侧壁上;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溢料体靠近所述料道主体的上游的一侧,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槽体连通;
溢料口,所述溢料口设置在所述槽体延伸方向的端部,且所述溢料口连通所述槽体的内外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料道主体的流向,所述导向体的横截面沿垂直于所述料道主体的流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料体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部分为可拆卸的挡料体,所述挡料体的材质为钼。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料道,用于生产硼硅玻璃,包括:
料道主体;
溢料装置,所述溢料装置为如上所述的溢料装置,所述溢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料道主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料道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料盖板,所述压料盖板覆盖在所述料道主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溢料装置的下游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卸料孔,所述卸料孔设置在所述料道主体靠近出料一端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料孔内还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料道主体的内侧底部,且分布在所述溢料装置的下游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玻璃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溢料装置或如上所述的料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溢料装置,包括溢料体和设置在溢料体上的溢料槽。溢料体用于设置在生产硼硅玻璃的料道主体上。溢料槽用于将料道主体上层的物料引导至溢料体垂直于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并溢出,实现将料道主体上层的富硅层以及浮渣溢出料道主体的效果,合格玻璃液继续向料道主体的下游运动。本公开提供的溢料装置的溢流槽远离料道主体的上游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体,导向体用于对沿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流动的玻璃液进行分流,将一路玻璃液分流为两路,使两路玻璃液向垂直于料道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流动,且两路玻璃液的流向相反。虽然相关技术中玻璃液在平面的阻挡下也可以向两侧流动,但是本公开设置导向体后,玻璃液的流向更加清晰,不会发生湍流,可以防止在分流位置积聚浮渣,使流向溢料装置下游的玻璃液中不含有浮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进入成型工序的玻璃液中仍含有少量浮渣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溢料装置、用于生产硼硅玻璃的料道和硼硅玻璃生产线,由于设置有如上的溢料装置,因此具有与如上相同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溢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料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料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设置有附件的料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溢料体;110、挡料体;200、料道主体;210、压料盖板;220、卸料孔;230、电极孔;240、料槽;300、导向体;410、槽体;420、进料口;430、溢料口;500、钼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公开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溢料装置,包括溢料体100和设置在溢料体100上的溢料槽。溢料体100用于设置在料道主体200上,且用于阻挡位于料道主体200上层约20毫米的玻璃液流至溢料体100的下游,被阻挡的玻璃液经溢料槽溢流至料道主体200的外侧,去除上层含有浮渣的玻璃液的合格玻璃液沿料道主体200穿过溢料体100的下方流向料道主体200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溢料槽用于引导经过溢料体100的上层玻璃液沿垂直于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流向料道主体200的外侧。此外,在溢料槽远离料道主体200的上游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导向体300,导向体300用于引导玻璃液向溢流方向分流,即引导玻璃液向垂直于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溢出料道主体200。
例如,将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称之为前后方向,即料道主体200的上游一端为前,料道主体200的下游一端为后,将垂直于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称之为左右方向。
当玻璃液由前向后流动且经过溢料体100时,料道主体200上层约20毫米的玻璃液被溢料体100阻挡,位于溢料体100下方的玻璃液继续沿料道主体200向后流动。被阻挡的玻璃液进入溢料槽内,随即与导向体300接触,在流过导向体300时,导向体300将由前向后流动的玻璃液分为两路流动,一路向左流动,一路向右流动,最终玻璃液在溢料体100的左右两端溢流到料道主体200的外侧。
相关技术中由于玻璃液与阻挡体的平面冲击,虽然也能在冲击后向两侧分流,但是流态紊乱,很容易在阻挡体附近积聚浮渣,部分浮渣会随下方的玻璃液进入成型工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溢料装置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平面的阻挡体阻挡上层玻璃液溢流的方向相比,由于设置有导向体300,使玻璃液的流向更加清晰,直接被分流并导向至溢料体100的两侧溢出,因此不存在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不会有浮渣进入下一工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溢料槽包括槽体410、进料口420和溢料口430,槽体410设置在溢料体100的顶部,槽体410的顶部可以敞开,槽体410可以沿垂直于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槽体410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与槽体410的内外两侧连通的溢料口430。
导向体300设置在槽体410远离料道主体200的上游的内侧壁上。
在溢料体100靠近料道主体200的上游一侧设置有进料口420,进料口420连通槽体410的内外两侧,用于使料道主体200内的玻璃液流入槽体410内。
例如,槽体410为矩形槽,且槽体410的顶部敞开,槽体410沿溢料体100的左右方向延伸。在溢料体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通槽体410内外两侧的溢料口430,溢料口430也可以为矩形槽,溢料口430的内侧壁与槽体410的内侧壁之间可以通过倒角过渡,溢料口430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槽体410沿前后方向的宽度。
在溢料体100靠近料道主体200的上游一侧,即溢料体100的前侧设置有进料口420,进料口420与槽体410连通。进料口420也可以为矩形槽,进料口420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等于料道主体200的料槽240的宽度,使料道主体200的料槽240内沿宽度方向的所有上层玻璃液均可以直接通过进料口420进入槽体410内。
在槽体410远离料道主体200的上游的内侧壁上,即在槽体410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导向体300,导向体300可以设置在槽体410的后侧壁沿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即正对进料口420中心的位置。
在使用时,可以将溢料体100设置在料道主体200上,且进料口420的顶面位于料道主体200内的玻璃液的液面以下20毫米左右的位置,如此,可以使料道主体200内的上层玻璃液通过进料口420进入槽体410内进行溢流,而位于溢料体100下方的玻璃液可穿过溢料体100的下方继续沿料道主体200向后流动。
当上层玻璃液经进料口420进入槽体410后,玻璃液首先与导向体300接触,由导向体300将玻璃液分为两路,并被分别引导至槽体410的左右两侧,并沿槽体410的左侧或右侧流动,最后经槽体410左右两端的溢料口430流出槽体410,完成上层玻璃液的去除。
此外,溢料的流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控制方法是在稳定区域温度的同时,在可以在溢料口430的内侧增减不同厚度的高锆砖薄片或不同厚度的金属钼片,来改变溢料口430的流通截面积,进而控制和调节溢料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料道主体200的流向,导向体300的横截面沿垂直于料道主体200的流向的宽度逐渐增大,即沿前后方向,导向体300的横截面沿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例如,导向体300的横截面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槽体410的后侧面连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朝向进料口420,且朝向进料口420沿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
或者导向体3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可以为曲面,两个曲面在导向体300的前端相交为一条纵直线,两个曲面的后端相距一定的距离,并分别与槽体410的后侧面相交。
由于导向体300的存在,当玻璃液进入槽体410后,首先与导向体300前端的顶边接触,玻璃液被劈成两路流动,且分别沿导向体3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流向槽体410的左侧或右侧,可以使玻璃液的流态更加稳定,避免浮渣在槽体410内积聚。
由于溢料体100的底部全部浸没在玻璃液中,极易受到上层富硅玻璃液的侵蚀产生耐火材料结石,结石掉落后会下沉至玻璃液底部,影响料道主体200底部的玻璃液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溢料体100位于进料口420下方的部分为可拆卸的挡料体110,且挡料体110的材质为钼,钼质挡料体110不会因侵蚀产生结石,而且挡料体110为可拆卸结构,当挡料体110上产生结石或损坏时,可将挡料体110拆卸,更换新的挡料体110,无需整体更换溢料体100。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料道,包括料道主体200和上述的溢料装置。溢料装置设置在料道主体200的顶部,且位于料道主体200沿延伸方向的中间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道,可以在料道主体200的中部将上层玻璃液溢流去除,以去除玻璃液表面富硅层和窑炉熔化产生的浮渣等脏料,使优质的玻璃液进入料道主体200的后半段进一步均化。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道中包括溢料装置,因此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优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料道主体200的顶部设置有压料盖板210,压料盖板210位于料道主体200上,且位于溢料装置下游的部分。压料盖板210使料道主体200的下游全封闭,可以降低玻璃液的挥发,同时防止窑炉熔化产生的浮渣掉入玻璃液中,为玻璃液的均化提供一个洁净的密闭环境。
由于池壁砖的侵蚀导致锆质耐火材料进入玻璃液并下沉至底部,导致底部玻璃液变质,而上述的溢料装置仅可去除上层变质的玻璃液,无法对下层变质玻璃液进行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料道主体200靠近出料一端的底部还设置有卸料孔220,卸料孔220的内径可以为50毫米左右,且卸料孔220常开。
如此,当玻璃液流至料道主体200的出料口位置时,位于下层的变质玻璃液经卸料孔220排出,最终合格玻璃液进入成型工序。
为控制卸料流量在30Kg/h左右,可以在卸料孔220内设置第一加热装置,通过改变温度改变玻璃液的粘稠度,进而控制卸料流量。例如第一加热装置可以为铂金管,通过控制铂金管的通电电流控制铂金管的温度。
在料道主体200设置溢料装置的下游部分,由于使用压料盖板210将料道主体200全密封,压料盖板210的材料使用高锆砖。上部火焰空间仍使用燃气枪加热,但由于有了压料盖板210,温度传导效果变差,为了满足玻璃液的温度及其温度的均匀性,可以在料道主体200的料槽240的底部两侧设计第二加热装置进行补温。第二加热装置可以使用钼电极500,在料道主体200的两侧设置电极孔230,钼电极500通过电极孔230插入料道主体200内,对料道主体200的底部玻璃液进行补温。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硼硅玻璃生产线,由于设置有上述的溢料装置或上述的料道,因此具有与上述相同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10)

1.一种溢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溢料体(100),所述溢料体(100)用于设置在料道主体(200)上;和
溢料槽,所述溢料槽设置在所述溢料体(100)上,所述溢料槽用于将所述料道主体(200)上层的物料引导至所述溢料体(100)垂直于所述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并溢出;
所述溢料槽远离所述料道主体(200)的上游的内侧壁设置有导向体(300),所述导向体(300)用于引导物料向溢出方向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料槽包括:
槽体(410),所述槽体(410)设置在所述溢料体(100)的顶部,且所述槽体(410)沿垂直于所述料道主体(200)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向体(300)设置在所述槽体(410)远离所述料道主体(200)的上游的内侧壁上;
进料口(420),所述进料口(420)设置在所述溢料体(100)靠近所述料道主体(200)的上游的一侧,且所述进料口(420)与所述槽体(410)连通;
溢料口(430),所述溢料口(430)设置在所述槽体(410)延伸方向的端部,且所述溢料口(430)连通所述槽体(410)的内外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溢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料道主体(200)的流向,所述导向体(300)的横截面沿垂直于所述料道主体(200)的流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料体(100)位于所述进料口(420)下方的部分为可拆卸的挡料体(110),所述挡料体(110)的材质为钼。
5.一种料道,用于生产硼硅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道主体(200);
溢料装置,所述溢料装置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溢料装置,所述溢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料道主体(200)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料道主体(200)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料盖板(210),所述压料盖板(210)覆盖在所述料道主体(200)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溢料装置的下游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料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孔(220),所述卸料孔(220)设置在所述料道主体(200)靠近出料一端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孔(220)内还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料道主体(200)的内侧底部,且分布在所述溢料装置的下游位置。
10.一种玻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溢料装置或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料道。
CN202321458369.8U 2023-06-08 2023-06-08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Active CN220132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8369.8U CN220132071U (zh) 2023-06-08 2023-06-08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8369.8U CN220132071U (zh) 2023-06-08 2023-06-08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2071U true CN220132071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8369.8U Active CN220132071U (zh) 2023-06-08 2023-06-08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2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7371B2 (ja) 溶融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溶融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02046541B (zh) 减压脱泡装置、玻璃制品的制造装置及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
KR101141231B1 (ko) 용융유리 공급장치, 유리제품, 및 유리제품 제조방법
CN102947232B (zh) 玻璃板、玻璃板的研磨方法、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TWI454436B (zh) A molten glass supply device
KR20100091949A (ko) 판유리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77586A (ko) 유리 리본 열 조절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075395B2 (ja) 平坦ガラス、特に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になり易い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EP2168923B1 (en) Glass melting furna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glass product
KR101583372B1 (ko) 이질 유리 제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리 제조 장치
CN220132071U (zh) 溢料装置、料道和玻璃生产线
CN113677634B (zh) 玻璃移送装置
TWI474987B (zh) A molten glass supply device
JP4788951B2 (ja)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WO2018110218A1 (ja) 板ガラス製造方法、清澄容器及び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RU2382739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вода расплавленного стекла из сливных каналов
CN211284131U (zh) 玻璃液导流装置及玻璃液导流通道
JP7138843B2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3165937B (zh) 玻璃形成装置和方法
TW201111312A (en) Molten glass manufacturing device, molten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heet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and the method
JP4415179B2 (ja) 溶融ガラス供給装置
CN110818226A (zh) 玻璃液导流装置、玻璃液导流通道及玻璃液质量改进方法
KR20090089349A (ko) 글래스 용융 장치
JP2019094245A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
KR101870312B1 (ko) 용융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