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1708U - 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21708U CN220121708U CN202321375448.2U CN202321375448U CN220121708U CN 220121708 U CN220121708 U CN 220121708U CN 202321375448 U CN202321375448 U CN 202321375448U CN 220121708 U CN220121708 U CN 2201217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buckling
- pressing portion
- bracket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组件和投影仪,其中,按键组件包括支架及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包括扣合部和按压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扣合部,且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扣合部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按键结构,进而提升触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仪,又称投影机,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VCD、DVD、BD、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
目前市面上常见投影仪,其按键通常是设置在投影仪的周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或设置在投影仪的顶部,无论哪种设置方式,用户在按压按键的过程中,手指均以垂直于投影仪的外表面的方向移动,这个过程中,手指的指端与按键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用户按压按键的过程中触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按键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投影仪的按键按压触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键组件,包括支架及按键本体;
所述按键本体包括扣合部和按压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扣合部,且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扣合部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按压部具有按压面,所述扣合部凸出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面相对所述扣合部凸出所述按压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扣合部和所述支架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槽的槽底壁和所述卡块中的一者设有扣位孔,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扣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卡设于所述扣位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扣合部设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卡块与所述按压部围合形成扣位槽,所述支架设有所述卡槽和第二固定柱,所述卡槽围绕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柱卡设于所述扣位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和装饰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扣合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装饰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所述装饰部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周侧并与所述按压部并行设置;
所述装饰部具有显露于外的装饰面,所述装饰面与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齐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装饰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装饰部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饰部和所述连接部共同配合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按压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扣合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面,所述装饰面相对所述连接面倾斜设置;所述按键本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按键本体的所述按压部并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投影仪,包括壳体组件、按键组件及控制组件;
按键组件包括支架及按键本体,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按键本体包括扣合部和按压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扣合部,且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扣合部倾斜设置,所述按压部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所述按压部在被按压时触发所述按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相邻的两侧外表面,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显露于所述两侧外表面之间,且所述按压面分别相对所述两侧外表面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设于所述中框外侧的外壳,所述支架设于所述中框与所述外壳之间,且所述外壳盖合于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架的连接处,所述按压部显露于所述中框和所述外壳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中框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并与所述按压部并行设置,所述电路板的板体上对应所述按压部的位置安装有所述按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位于所述按钮的周侧;
所述按压部的内部可透光设置,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及相对的底面均具有透光区域,其他区域为非透光区域,所述底面的所述透光区域与所述发光件相对设置,所述发光件所散发的光线通过所述按压面处的所述透光区域透射出所述投影仪;
所述电路板的板体与所述按压部之间填充有柔性遮光件,所述柔性遮光件环绕所述发光件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式的按键组件,通过使按压部倾斜地设置在扣合部,这样,若扣合部与支架一起被安装在投影仪的外表面上时,手指可以以倾斜于投影仪的外表面的指向与按压部接触,提升触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影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按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按键组件;1、支架;11、连接部;111、卡槽;112、第一固定柱;113、第二固定柱;114、连接面;12、装饰部;121、装饰面;13、安装槽;2、按键本体;21、扣合部;211、卡块;212、扣位孔;213、第一延伸段;214、第二延伸段;215、类柱体;22、按压部;221、按压面;222、透光区域;223、非透光区域;224、触发面;23、扣位槽;200、壳体组件;3、中框;4、外壳;300、控制组件;5、按钮;6、电路板;7、发光件;8、柔性遮光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该按键组件100包括支架1及按键本体2;
按键本体2包括扣合部21和按压部22,扣合部21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按压部22设于扣合部21,且按压部22相对扣合部21倾斜设置。
扣合部21与支架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通过装配磁性件吸附、通过装配魔术贴粘接,或者在支架1上设置容置部(供扣合部21收容)、悬挂部(供扣合部21悬挂安装)等,当然,也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多种组合使用。
本申请的设计考虑到在产品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需要进行部件的更换或维护,为此,便采用扣合部21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申请的设计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扣合部21与支架1也可以为一体不可拆连接。
而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参照上文扣合部21与支架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也可以为一体不可拆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按压部22用于供用户按压,相应地,按压部22上具有与用户手指接触的按压面221,在按压部22背向按压面221的一侧,通常设置有按钮5,当按压部22被用户手指按压时,按压部22向靠近按钮5的方向移动并触发按钮5,当作用于按压部22上的外力撤去时,按压部22可弹性复位,并移动至不触发按钮5的位置。按钮5可设于电路板6上,在按压部22未被按压时,按钮5与按压部22之间存在间隔;按钮5也可随电路板6设于按压部22上与按压面221相背的表面,而与该表面相对的位置间隔设有配合结构,当按压部22被按压时,按钮5与配合结构相抵以实现触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部22可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弹性钢等)制成,该实施方式中,按压部22被按压的过程中,能够弹性形变,并移动到触发按钮5的位置,当作用于按压部22上的外力撤去时,按压部22恢复至原本的形状,并移动至不触发按钮5的位置。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部22可以由硬性材料(如木材、铁、铜或塑料等)制成,扣合部21可在按压部22被按压的过程中,小幅度的弹性形变,以使按压部22可移动至触发按钮5的位置,当作用于按压部22上的外力撤去时,扣合部21恢复至原本的形状,并带动按压部22移动至不触发按钮5的位置。扣合部21本身可以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以实现小幅度的弹性形变;或者也可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以实现弹性形变,例如将扣合部21设计成条状结构,此时即使扣合部21为硬性材料,从而也能实现小幅度形变。
应当解释的是,上述所提及的“按压部22相对扣合部21倾斜设置”在一种示例中可理解为:扣合部21凸出于按压部22,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相对扣合部21的凸出方向倾斜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21连接于支架1的连接面114,连接面114上可设置卡接结构以供扣合部21可拆卸连接,按压面221相对支架1的连接面114倾斜。
当按压部22被按压的过程中,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之间的夹角也许会发生改变,导致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之间的夹角从锐角或钝角变化成直角,当作用于按压部22上的外力撤去时,及按压部22移动至原本的位置时,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之间的夹角还是会恢复如初。
在确认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之间的夹角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尽量寻找与按压部22整体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近乎相同的第一延伸面(如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及寻找与扣合部21整体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近乎相同的第二延伸面(如扣合部21的顶部表面),该第一延伸面与第二延伸面之间的夹角便可以认为是按压部22与扣合部21之间的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按键组件100,通过使按压部22倾斜地设置在扣合部21,这样,若扣合部21与支架1一起被安装在投影仪的外表面上时,手指可以以倾斜于投影仪的外表面的指向与按压面221接触,此接触方式能够增大手指与按压面2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触感。
按压部22具有按压面221,扣合部21凸出于按压部22,按压面221相对扣合部21凸出按压部22的方向倾斜设置;扣合部21和支架1中的一者设有卡槽111,另一者设有卡块211,卡块211卡接于卡槽11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工况选择卡槽111的成型位置,比如说,若在支架1上开设卡槽111较为容易,可将卡槽111设置在支架1上,将卡块211设置在扣合部21上,又比如说,若在扣合部21上开设卡槽111较为容易,可将卡槽111设置在扣合部21上,将卡块211设置在支架1上。
卡槽111和卡块211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在卡块211与卡槽111卡接后,扣合部21能够稳固地与支架1连接即可。
当扣合部21设有卡块211时,为便于实施,可以是扣合部21本身的结构形成为卡块211,如此,便不用在扣合部21上额外地安装卡块211。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扣合部21和支架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有实施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合部21与支架1之间也可以采用上文所提及的装配磁性件吸附、装配魔术贴粘接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采用卡槽111与卡块211卡接配合的方式上,为进一步提高扣合部21和支架1之间的安装稳固性,防止扣合部21从支架1上脱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111的槽底壁和卡块211中的一者设有扣位孔212,另一者设有与扣位孔212相对应的第一固定柱112,第一固定柱112卡设于扣位孔212。
同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工况选择扣位孔212的成型位置,比如说,若在卡槽111的槽底壁上开设扣位孔212较为容易,可将扣位孔212设置在卡槽111的槽底壁上,将第一固定柱112设置在卡块211上,又比如说,若在卡块211上开设扣位孔212较为容易,可将扣位孔212设置在卡块211上,将第一固定柱112设置在卡槽111的槽底壁上。
此外,扣位孔212和第一固定柱112的具体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在扣位孔212和第一固定柱112卡接后,扣合部21能够稳固地与支架1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21设有卡块211,卡块211呈条状结构,卡块211的两端分别与按压部22相连,卡块211与按压部22围合形成扣位槽23,扣位孔212开设于卡块211中间;支架1设有卡槽111和第二固定柱113,卡槽111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柱112,卡槽111围绕或部分围绕第二固定柱113设置,第二固定柱113卡设于扣位槽23,第一固定柱112卡设于扣位孔212。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设计在卡块211与卡槽111卡接配合的基础上,使卡块211与按压部22围合形成扣位槽23,通过该扣位槽23与支架1的第二固定柱113卡接,如此,通过多个卡接结构配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支架1与按键本体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在安装好按键本体2之后,按压部22位于第二固定柱113的一侧,部分卡块211的结构位于伸出卡槽111与按压部22连接,在按压按压部22时,按压部22和/或卡块211能够小幅度形变,使得按压部22能够移动至触发按钮5的位置。
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阅图5和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块211包括第一延伸段213、第二延伸段214和类柱体215,第一延伸段213的一端与按压部22连接,第一延伸段213的另一端通过类柱体215与第二延伸段214的一端连接,第二延伸段214的另一端与按压部22连接,扣位孔212形成于类柱体215上,第一延伸段213、类柱体215、第二延伸段214和按压部22共同围合形成扣位槽23。
为降低卡块211的成型难度,第一延伸段213、类柱体215和第二延伸段214一体成型设置。
支架1包括连接部11和装饰部12,连接部11与扣合部21可拆卸连接,装饰部12与连接部11相连,且装饰部12位于按压部22的周侧并与按压部22并行设置;装饰部12具有显露于外的装饰面121,装饰面121与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齐平。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11与扣合部21之间的连接,可参照上文实施例,即是说,连接部11包括卡槽111、第一固定柱112、第二固定柱113等结构,当然,本实施例的连接部11也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如磁吸件、魔术贴等),在此不再对连接部11和扣合部21之间的连接做细述。
具体地,按压部22具有与用户手指接触的按压面221,和与该按压面221相对的触发面224,触发面224用于抵接按钮5以触发按钮5,在此基础上,位于按压面221和触发面224之间的壁面便称为按压部22的周面,综上,上文所讲到的“装饰部12位于按压部22的周侧”可以理解为:装饰部12位于按压部22周面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讲到的装饰部12与按压部22并行设置,应当作广义理解,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是装饰部12的延伸方向与按压部22的延伸方向并行,也可以是装饰部12的延伸方向与按压部22的延伸方向大致并行,此外,装饰面121与按压面221齐平也并不是意味着装饰面121所在的平面和按压面221所在的平面一定要处于同一水平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装饰面121所在的平面和按压面221所在的平面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高度差,只要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在0至0.15mm之内(人眼难以辨别的高度差范围),也可以称为装饰面121与按压面221齐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按压部22的周侧设置与按压部22并行的装饰部12,并使该装饰部12的装饰面121与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齐平,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按压部22独自悬挂在支架1上,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观感,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外界部件磕碰到按压部22的周部,有利于延长按压部22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装饰面121与按压面221也可以不齐平设置。
为提高产品的观赏性,进一步地,按压部22远离扣合部21一侧的周缘与装饰部12远离连接部11一侧的周缘齐平设置。
装饰部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装饰部12在连接部11的一侧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装饰部12和连接部11共同配合形成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用于容纳按压部22。
应当说明的是,安装槽13的宽度可基于实际工况需求而做调整,安装槽13内所设置的按压部22的数量也可以基于实际工况而做调整,即是说,安装槽13内可以安装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按压部22,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便于描述,将同一个安装槽13内所安装的全部按压部22(可以是一个、两个及两个以上)称为一组按压部2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组按压部22相对的两侧均设置了装饰部12,能够避免外界部件从每组按压部22的周侧磕碰到按压部22,有利于保证每组按压部22的使用寿命。
扣合部21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11的连接面114,装饰面121相对连接面114倾斜设置;按键本体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及两个以上),至少两个按键本体2的按压部22并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一个按键本体2具有至少一个按压部22,至少两个按键本体2的按压部22并行设置是指:各个按压部22的延伸方向并行,或者大致并行。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按键本体2,以便于设置至少两个按钮5,至少两个按键本体2与至少两个按钮5一一对应,当全部按钮5本体设置在支架1的同一侧时,至少两个按键本体2可以模拟钢琴按键的排布方式,提高产品的观感。
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地,各个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齐平设置,此外,各个按压部22远离各自的扣合部21的周缘也齐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投影仪,请参阅图1,该投影仪包括壳体组件200、控制组件300和按键组件100,该按键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投影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按键组件100的支架1设于壳体组件200,按键组件100的按压部22显露于壳体组件200外;控制组件300设于壳体组件200,控制组件300包括按钮5,按钮5位于按压部22的底部,按压部22在被按压时触发按钮5。
具体地,壳体组件200作为投影仪的基本框架,其内部形成有空腔,该空腔用于供容纳各种电器元件(如电池、喇叭、散热风扇等)。
支架1与壳体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如通过装配磁性件吸附、通过装配魔术贴粘接,通过螺钉螺纹固定或通过卡接固定等方式,当然,也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多种组合使用。
当控制组件300和按键组件100安装好之后,按钮5位于按压部22的底部,此处应当解释的是,按压部22的底部是指按压部22背向按压面221一侧的空间,在按压部22没有受到用户手指的按压时,按压部22的底面(与按压面221相背的表面)与按钮5之间存在着一小段间隙,如此设置,以避免按压部22时刻抵顶按钮5,造成按钮5损坏或被意外触发。
参考图1、图3及图4,壳体组件200具有相邻的两侧外表面,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显露于两侧外表面之间,且按压面221分别相对两侧外表面倾斜设置。其中,按压面221与外表面倾斜设置是指:当按键组件100安装后,在按压部22不被按压的情景中,按压面221与这两侧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具体而言,相邻的两侧外表面可以指壳体组件200的顶端外表面和顶端外表面周侧的表面(如壳体组件200的前侧壁外表面、左侧壁外表面、后侧壁外表面或右侧壁外表面),或者指壳体组件200的左侧壁外表面与左侧外表面周侧的表面(如壳体组件200的前侧壁外表面、顶端外表面、后侧壁外表面和底部外表面),以此类推,在此不一一列举。
目前市面上常见投影仪,其按键通常是设置在投影仪的周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或设置在投影仪的顶部,无论哪种设置方式,用户在按压按键的过程中,手指均以垂直于投影仪的外表面的方向移动,这个过程中,手指的指端与按键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用户按压按键的过程中触感不佳,且手指以垂直于投影仪的外表面的方向移动时,手机的指端难免会受力而稍稍弯折,这也不利于提高用户的按压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通过将按键本体2设置在壳体组件200相邻的两侧外表面之间,并使按键本体2的按压面221分别相对该两侧外表面倾斜设置,如此,手指可以以倾斜于壳体组件200的外表面的指向与按压面221接触,此接触方式能够增大手指与按压面2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触感,且由于按压面221对手指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手指的掌侧关节处,使得手指的指尖不会受力弯折,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按压体验。
参考图3,壳体组件200包括中框3和设于中框3外侧的外壳4,支架1设于中框3与外壳4之间,且外壳4盖合于扣合部21与支架1的连接处,按压部22显露于中框3和外壳4外。
具体实施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盖上外壳4而将支架1夹在外壳4与中框3之间,进而实现支架1的固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螺钉将支架1固定在中框3上,而将外壳4安装在中框3上,进而实现支架1与壳体组件200之间的组装,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螺钉将支架1固定在外壳4上,而后将外壳4安装在中框3上,进而实现支架1与壳体组件200之间的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外壳4对扣合部21与支架1的连接处进行封盖,能够避免连接处外露而降低了扣合部21和支架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投影仪整体结构观赏性,提高投影仪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性。
控制组件300包括安装于中框3的电路板6,电路板6位于按压部22的底部并与按压部22并行设置,电路板6的板体上对应按压部22的位置安装有按钮5。具体而言,电路板6位于按压部22背向按压面221的一侧,电路板6于按压部22并行是指:电路板6的延伸方向与按压部22的延伸方向并行或者大致并行。
具体实施时,电路板6可以通过装配磁性件吸附、通过装配魔术贴粘接,或者通过螺钉螺纹固定等方式安装在中框3上,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电路板6设置在按压部22的底部,及使电路板6与按压部22并行设置,能够避免出现电路板6某个部位距离按压部22过近,电路板6的另一个部位距离按压部22过远的现象,保证在按压部22被按压时,按压部22能够先与按钮5接触,而不是先与电路板6的板体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00还包括发光件7,发光件7设于电路板6并位于按钮5的周侧。具体地,发光件7可以为灯珠、灯管或灯带,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本申请的发光件7优选为LED灯。
在按压部22触发按钮5时,发光件7能够发出可视光线,给予用户反馈,便于用户了解按钮5是否被触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实施时,LED灯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按钮5周侧设置了发光件7的实施例,具体地,按压部22的内部可透光设置,即按压部22的内部导光,按压部22的按压面221及相对的底面(即上文所定义的触发面224)均具有透光区域222,按压部22的其他区域为非透光区域223,底面的透光区域222与发光件7相对设置,如此发光件7所散发的光线最终可通过按压面221处的透光区域222透射出投影仪。不难理解的是,通过在按压面221以及触发面224均设置非透光区域223和透光区域222,并使光线能够集中地从透光区域222射出,避免光线发散,有利于提高光线的亮度,便于用户观察。
当LED灯的数量为多个时,透光区域222的数量也对应地设置为多个,一个透光区域222与一个LED灯对应。
为防止电路板6的板体和按压部22的触发面224之间存在的间隙导致漏光,进一步地,电路板6的板体与按压部22之间填充有柔性遮光件8,柔性遮光件8环绕发光件7设置。具体实施时,柔性遮光件8可以是海绵、泡沫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以及
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包括扣合部和按压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扣合部,且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扣合部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按压面,所述扣合部凸出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面相对所述扣合部凸出所述按压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扣合部和所述支架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底壁和所述卡块中的一者设有扣位孔,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扣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卡设于所述扣位孔;和/或,
所述扣合部设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卡块与所述按压部围合形成扣位槽,所述支架设有所述卡槽和第二固定柱,所述卡槽围绕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柱卡设于所述扣位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和装饰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扣合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装饰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所述装饰部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周侧并与所述按压部并行设置;
所述装饰部具有显露于外的装饰面,所述装饰面与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装饰部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饰部和所述连接部共同配合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按压部;和/或,
所述扣合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面,所述装饰面相对所述连接面倾斜设置;所述按键本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按键本体的所述按压部并行设置。
6.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的支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的按压部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所述按压部在被按压时触发所述按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相邻的两侧外表面,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显露于所述两侧外表面之间,且所述按压面分别相对所述两侧外表面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设于所述中框外侧的外壳,所述支架设于所述中框与所述外壳之间,且所述外壳盖合于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架的连接处,所述按压部显露于所述中框和所述外壳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中框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并与所述按压部并行设置,所述电路板的板体上对应所述按压部的位置安装有所述按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位于所述按钮的周侧;
所述按压部的内部可透光设置,所述按压部的按压面及相对的底面均具有透光区域,其他区域为非透光区域,所述底面的所述透光区域与所述发光件相对设置,所述发光件所散发的光线通过所述按压面处的所述透光区域透射出所述投影仪;
所述电路板的板体与所述按压部之间填充有柔性遮光件,所述柔性遮光件环绕所述发光件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75448.2U CN220121708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75448.2U CN220121708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21708U true CN220121708U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889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75448.2U Active CN220121708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21708U (zh) |
-
2023
- 2023-05-31 CN CN202321375448.2U patent/CN2201217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706756A (zh) | 防水筆記型電腦 | |
JPS5824960B2 (ja) | 電子機器匣体 | |
TW201721338A (zh) | 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 |
WO2018218948A1 (zh) |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
US20130093960A1 (en) | Display and Television Set | |
CN220121708U (zh) | 按键组件和投影仪 | |
KR20120007894A (ko) | 저장장치용 터치패널 | |
US8052306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211208290U (zh) | 一种导光按键和按键组件 | |
CN210639482U (zh) | 中控装置 | |
CN210110604U (zh) | 一种雷达硅胶按键 | |
JP6490301B2 (ja) | 扇風機 | |
KR20040053882A (ko)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젼 | |
CN217060956U (zh) | 具有防水膜的玻璃触控装置 | |
CN218957580U (zh) | 复位结构、按键开关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 |
CN216250493U (zh) | 按键组件及显示装置 | |
KR100262394B1 (ko) | 리모콘용조작버튼 | |
CN218607993U (zh) | 一种游戏机 | |
CN220232687U (zh) | 一种灯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20085886U (zh) | 一种防水开关结构和移动照明设备 | |
CN221176031U (zh) | 导光结构和按键开关 | |
CN213342443U (zh) | 电视机 | |
CN217544433U (zh) | 一种键盘结构 | |
CN114334512B (zh) | 按键结构 | |
CN219998090U (zh) | 按键结构及智能坐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