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7277U -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7277U
CN220117277U CN202223297971.6U CN202223297971U CN220117277U CN 220117277 U CN220117277 U CN 220117277U CN 202223297971 U CN202223297971 U CN 202223297971U CN 220117277 U CN220117277 U CN 220117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hock
side wall
roof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79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峰
谢垚强
陈博
王丹敏
赵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anhai Residenti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anhai Residenti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anhai Residenti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anhai Residenti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79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7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7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7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属于地下车站建造领域,其包括预制顶架和预制底座,预制顶架与预制底座之间通过预制侧墙相连接,预制侧墙与预制底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震件,预制侧墙与预制顶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件。预制顶架、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形成地下车站的框架,此时第一减震件为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提供减震缓冲,第二减震件为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之间提供减震缓冲,提高了预制侧墙与预制顶架和预制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预制顶架和预制底座与预制侧墙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车站建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而为了改善传统地下车站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或盾构法建造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大、施工速度缓慢以及阻碍交通的问题,采用预制构件建造地铁站的方法正在普及。
相关技术中,建造地下车站用的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底座、预制侧板和预制顶板,运输车将这些预制构件输送至施工场地,再使用装配吊机对各个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在对相邻的两块预制构件进行连接时,通常在连接处通常使用干连接或湿连接的方法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再使用中柱对预制顶板进行支撑,以建造后续的设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预制顶板与预制底座之间以及中柱与预制顶板和预制底座之间均采用湿连接或干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连接处的减震效果差,在发生地震时连接处易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导致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较差,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包括预制顶架和预制底座,所述预制顶架与预制底座之间通过预制侧墙相连接,所述预制侧墙与预制底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震件,所述预制侧墙与预制顶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地下车站进行建造时,操作人员依次将预制底座、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移动至施工场所,再将第一减震件的一侧与预制底座相连接,再将第一减震件的另一侧与预制侧墙相连接,此时第一减震件对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提供减震缓冲,使得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断裂的可能性。操作人员再将预制顶架与预制侧墙相连接,使得第二减震件的一侧与预制顶架相接触、另一侧与预制侧墙相接触,此时第二减震件对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的连接处提供减震缓冲,使得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使得预制底座、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形成的地下车站的框架整体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且在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的作用下,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抗震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设有若干层减震片,各个所述减震片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一让位孔中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一减震板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板远离支撑柱的一侧与预制侧墙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板远离支撑柱的一侧与预制底座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第一减震板与预制侧墙相固定、再将第二减震板与预制底座相固定,以完成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与第一减震件之间的连接。在后续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预制侧墙或预制底座受到冲击时,冲击力通过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传导至各个减震片中,各个减震片同时对冲击力进行分解,使得冲击力不易残留在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中,降低了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了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均与预制侧墙相连接、另一侧均与预制底座相连接,相对设置的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均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支撑板之间,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配合并形成用于保护第一减震件的保护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第一减震件与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相固定后,操作人员使用连接件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后,操作人员将连接后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放置在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再使用连接件将剩余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固定,此时两块第一支撑板和两块第二支撑板形成保护空间,各个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第一减震件提供保护,使得第一减震件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便为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亦对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了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连接件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不易分离,提高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第一减震件的保护能力以及对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的支撑能力。
优选的,所述预制顶架靠近预制侧墙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柱,所述预制侧墙靠近预制顶架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柱设置在连接槽中,所述预制顶架与预制侧墙之间存有第一缓冲间隙,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在第一缓冲间隙中并用于填充第一缓冲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进行连接时,操作人员使用连接柱和连接槽对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进行定位,以便操作人员对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进行固定。此时第二减震件对第一缓冲间隙进行填充,此时在第二减震件的作用下,为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提供缓冲减震的功能,同时对定位柱提供保护,降低了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抗震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垫,所述第一减震垫上开设有供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在第一减震间隙中并填充第一减震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减震垫填充第一减震间隙,此时第一减震垫的一侧与预制顶架相抵接、另一侧与预制侧墙相抵接,以便对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提供缓冲。在后续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受到的冲击力传导至第一减震垫中,第一减震垫分散冲击力,使得冲击力不易停留在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上,降低了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的现象,提高了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高了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之间的抗震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优选的,所述预制顶架靠近预制侧墙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预制侧墙靠近预制顶架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减震垫远离预制侧墙的一侧延伸至第一弧形槽中,所述第一减震垫远离预制顶架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弧形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作用下,增加了第一减震垫与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将冲击力传导至第一减震垫中,同时提高了第一减震垫对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预制顶架和预制侧墙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预制顶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所述第一预制顶板远离第二预制顶板的一侧以及第二预制顶板远离第一预制顶板的一侧均对应一个预制侧墙,所述第一预制顶板靠近第二预制顶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板,所述第二预制顶板靠近第一预制顶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与定位板相配合的定位槽,各个所述定位板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斜面,各个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均开设有第二支撑斜面,所述第一支撑斜面与第二支撑斜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进行固定时,操作人员使用吊机将第一预制顶板朝向第二预制顶板移动,第一预制顶板上的各个定位板朝向第二预制顶板上的定位槽移动,使得各个定位板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中,在第一支撑斜面和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斜面相抵紧时,第一支撑斜面和第二支撑斜面为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提供限位,此时完成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之间的定位,以便操作人员对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顶板靠近第二预制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减震斜面,所述第二预制顶板靠近第一预制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震斜面,所述第一减震斜面和第二减震斜面之间存有第二减震间隙,所述第二减震间隙中设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一侧与第一减震斜面相抵接、另一侧与第二减震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减震垫上开设有若干供定位板穿过的第二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对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将第二减震垫与第一减震斜面相接触,此时定位板穿过第二减震垫上的第二让位孔,操作人员再朝向第二预制顶板移动第一预制顶板,使得各个定位板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中,在第一支撑斜面和第二支撑斜面相抵紧时,第二减震垫填充第二减震间隙。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为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提供缓冲支撑,第二减震件为预制侧墙和预制顶架提供缓冲支撑,降低了预制侧墙与预制顶架和预制底座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了预制侧墙与预制顶架和预制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2.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一方面为第一减震件提供保护,使得第一减震件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便第一减震件较为稳定地对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提供减震和支撑,另一方面为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了预制侧墙和预制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通过设置第二减震垫,第二减震垫对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提供缓冲,以便吸收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预制顶板和第二预制顶板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顶架;11、第一预制顶板;111、定位板;112、第一支撑斜面;113、第一减震斜面;12、第二预制顶板;121、定位槽;122、第二支撑斜面;123、第二减震斜面;13、连接柱;14、第一弧形槽;15、第二减震间隙;151、第二减震垫;152、第二让位孔;2、预制底座;3、预制侧墙;31、连接槽;32、第一减震间隙;33、第二弧形槽;4、第一减震件;41、第一减震板;42、第二减震板;43、减震片;431、第一让位孔;44、支撑柱;5、第二减震件;51、第一减震垫;511、连接孔;6、支撑组件;61、第一支撑板;62、第二支撑板;621、卡接槽;622、第一限位面;63、保护空间;64、连接件;641、连接块;642、第二限位面;7、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参照图1,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包括预制顶架1和预制底座2,预制顶架1和预制底座2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两块预制侧墙3相连接,预制顶架1、预制底座2和两块预制侧墙3形成地下车站的整体框架。预制侧墙3与预制底座2之间设有第一减震件4,预制侧墙3与预制顶架1之间设有第二减震件5。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减震件4包括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之间固定有若干减震片43,各个减震片43上均开设有第一让位孔431,且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之间固定有支撑柱44,支撑柱44穿过各个第一让位孔431,支撑柱44的一端与第一减震板41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减震板42相固定。第一减震板41远离支撑柱44的一侧与预制侧墙3相固定、第二减震板42远离支撑柱44的一侧与预制底座2相固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减震片43由橡胶构成,橡胶质地软,方便吸收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受到的冲击力,且第一减震件4设置为四组并分别设置在预制底座2的四角处。
在预制底座2和预制侧墙3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冲击时,冲击力通过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传导至各个减震片43中,各个减震片43吸收并分散部分冲击力,使得冲击力不易堆积在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中,降低了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现象,提高了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减震性能,从而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参照图1和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6。支撑组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支撑板61和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支撑板62,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62均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61之间。且各个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的一侧均与预制侧墙3相固定、另一侧均与预制底座2相固定。此时,各个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围成用于保护各组第一减震件4的保护空间63。在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的作用下,使得外界的环境不易对第一减震件4造成影响,以便各个第一减震件4较为稳定地对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提供支撑和缓冲。同时,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对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提供支撑,进一步降低了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高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通过连接件64相连接。连接件64包括若干连接块641,各个连接块641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1上,第二支撑板62上开设有若干供连接块641插入的卡接槽621,连接块641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限位面622,卡接槽621的内壁设有与第一限位面622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642,第一限位面622和第二限位面642相抵紧。
在操作人员将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相连接时,操作人员将连接块641卡入卡接槽621中,此时第一限位面622和第二限位面642相抵紧,在第一限位面622和第二限位面642的作用下,为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提供限位,使得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不易分离,以便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较为稳定地支撑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
参照图1,预制顶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设置为弧形,使得预制顶架1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第一预制顶板11远离第二预制顶板12的一侧以及第二预制顶板12远离第一预制顶板11的一侧均对应一个预制侧墙3,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之间均设置一组第二减震件5。
此时,为了方便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与对应的预制侧墙3进行安装,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靠近预制侧墙3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柱13,预制侧墙3远离预制底座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31,连接柱13插入对应的连接槽31中。且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与对应的预制侧墙3之间均存有第一减震间隙32,第二减震件5设置在第一减震间隙32中并填充第一减震间隙32。
第二减震件5包括第一减震垫51,第一减震垫51上开设有供连接柱13穿过的连接孔511,第一减震垫51的一侧与预制侧墙3相抵紧、另一侧与对应的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相抵紧。在后续第一预制顶板11、第二预制顶板12和预制侧墙3实际使用时,第一减震垫51吸收第一预制顶板11、第二预制顶板12和预制侧墙3的冲击力,降低了冲击力堆积在第一预制顶板11、第二预制顶板12和预制侧墙3中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预制侧墙3与对应的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抗震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的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参照图1,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靠近对应的预制侧墙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4,预制侧墙3远离预制底座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弧形槽33,第一减震垫51延伸至第一弧形槽14和第二弧形槽33中,在第一弧形槽14和第二弧形槽33的作用下,增加了第一减震垫51与第一预制顶板11、第二预制顶板12和预制侧墙3的接触面积,以便第一减震垫51较为稳定地吸收冲击力。
参照图4,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进行连接,第一预制顶板11靠近第二预制顶板12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定位板111,第二预制顶板12靠近第一预制顶板1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与定位板111相配合的定位槽121,各个定位板111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斜面112,各个定位槽121的槽底均开设有第二支撑斜面122,第一支撑斜面112与第二支撑斜面122相抵接。
在操作人员安装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时,操作人员使用定位板111对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的位置进行定位,在第一支撑斜面112和第二支撑斜面122与相抵紧时,完成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的定位,此时,第一支撑斜面112和第二支撑斜面122为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定位提供限位,使得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不易分离。
参照图4,为了提高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预制顶板11靠近第二预制顶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减震斜面113,第二预制顶板12靠近第一预制顶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震斜面123,第一减震斜面113和第二减震斜面123之间存有第二减震间隙15,第二减震间隙15中设有第二减震垫151,第二减震垫151的一侧与第一减震斜面113相抵紧、另一侧与第二减震斜面123相抵紧,第二减震垫151上开设有若干供定位板111穿过的第二让位孔152。操作人员使用第二减震垫151吸收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了预制顶架1整体受到的冲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垫51和第二减震垫151均由橡胶构成,以便第一减震垫51和第二减震垫151较为稳定地提供支撑和缓冲。
参照图1,为了对预制顶架1提供较好的支撑,预制底座2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支撑梁7,支撑梁7的一端与预制底座2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相固定,此时在支撑梁7的作用下,进一步为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使用预制底座2、预制侧墙3、预制顶架1和支撑梁7建造成地下车站的框架,位于预制底座2和预制侧墙3之间的第一减震件4和位于预制顶架1与预制侧墙3之间的第二减震件5同时预制底座2、预制侧墙3和预制顶架1提供支撑和缓冲,使得地下车站受到的冲击力不易堆积在预制底座2、预制侧墙3和预制顶架1中,降低了预制底座2与预制侧墙3的连接处以及预制顶架1和预制侧墙3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同时提高了预制侧墙3与预制顶架1和预制底座2之间的抗震性能,且支撑梁7为预制顶架1提供进一步支撑,从而提高了地下车站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顶架(1)和预制底座(2),所述预制顶架(1)与预制底座(2)之间通过预制侧墙(3)相连接,所述预制侧墙(3)与预制底座(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震件(4),所述预制侧墙(3)与预制顶架(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4)包括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所述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之间设有支撑柱(44),所述第一减震板(41)和第二减震板(42)之间设有若干层减震片(43),各个所述减震片(43)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让位孔(431),所述第一让位孔(431)中设有支撑柱(44),所述支撑柱(44)的一端与第一减震板(4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减震板(42)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板(41)远离支撑柱(44)的一侧与预制侧墙(3)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板(42)远离支撑柱(44)的一侧与预制底座(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侧墙(3)和预制底座(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6),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6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62),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的一侧均与预制侧墙(3)相连接、另一侧均与预制底座(2)相连接,相对设置的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62)均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支撑板(61)之间,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相配合并形成用于保护第一减震件(4)的保护空间(63),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通过连接件(6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顶架(1)靠近预制侧墙(3)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柱(13),所述预制侧墙(3)靠近预制顶架(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31),所述连接柱(13)设置在连接槽(31)中,所述预制顶架(1)与预制侧墙(3)之间存有第一缓冲间隙,所述第二减震件(5)设置在第一缓冲间隙中并用于填充第一缓冲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5)包括第一减震垫(51),所述第一减震垫(51)上开设有供连接柱(13)穿过的连接孔(511),所述第一减震垫(51)设置在第一减震间隙(32)中并填充第一减震间隙(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顶架(1)靠近预制侧墙(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4),所述预制侧墙(3)靠近预制顶架(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弧形槽(33),所述第一减震垫(51)远离预制侧墙(3)的一侧延伸至第一弧形槽(14)中,所述第一减震垫(51)远离预制顶架(1)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弧形槽(33)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顶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顶板(11)和第二预制顶板(12),所述第一预制顶板(11)远离第二预制顶板(12)的一侧以及第二预制顶板(12)远离第一预制顶板(11)的一侧均对应一个预制侧墙(3),所述第一预制顶板(11)靠近第二预制顶板(12)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板(111),所述第二预制顶板(12)靠近第一预制顶板(1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与定位板(111)相配合的定位槽(121),各个所述定位板(111)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斜面(112),各个所述定位槽(121)的槽底均开设有第二支撑斜面(122),所述第一支撑斜面(112)与第二支撑斜面(122)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顶板(11)靠近第二预制顶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减震斜面(113),所述第二预制顶板(12)靠近第一预制顶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震斜面(123),所述第一减震斜面(113)和第二减震斜面(123)之间存有第二减震间隙(15),所述第二减震间隙(15)中设有第二减震垫(151),所述第二减震垫(151)的一侧与第一减震斜面(113)相抵接、另一侧与第二减震斜面(123)相抵接,所述第二减震垫(151)上开设有若干供定位板(111)穿过的第二让位孔(152)。
CN202223297971.6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Active CN220117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971.6U CN220117277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971.6U CN220117277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7277U true CN220117277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5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7971.6U Active CN220117277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7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72937U (zh)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1922244U (zh) 一种大跨度桥梁用减震钢箱梁
CN220117277U (zh)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地下车站
CN213203769U (zh) 一种桥梁抗震支撑结构
CN108589523B (zh) 一种桥梁用减震护栏底座及工作方法
CN217480484U (zh) 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
CN211622078U (zh) 一种梁柱减震结构
CN217558863U (zh) 一种简凑型三维摩擦橡胶隔震支座
CN112459584B (zh) 一种墙板拼接且地基减震的装配式框架结构
CN212026673U (zh) 一种建筑物抗震加固结构
CN209958216U (zh) 一种桥梁减震底座
CN117926965B (zh) 一种建筑减震屋顶结构
CN213418129U (zh) 一种建筑梁柱连接处的抗震加固装置
CN215444114U (zh) 一种隧道衬砌支护结构
CN214573259U (zh) 装配式抗震钢便桥
CN215326321U (zh) 一种电梯隔声的组装式防护板
CN211897805U (zh)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缓冲的基座结构
CN215167007U (zh) 一种钢结构减震楼板
CN213203928U (zh) 一种交通安全防撞护栏
CN217264074U (zh) 一种电梯井道硬防护简易装置
CN218521992U (zh) 一种建筑隔震减震装置
CN219261037U (zh) 一种可减震的基坑支护结构
KR20000060013A (ko) 연속시공 교량의 납면진받침 이동제한방법 및 그 기구
CN216143365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预埋槽抗震连接构件
CN219910125U (zh) 一种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