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0274U - 一种嫩肤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嫩肤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0274U
CN220110274U CN202221934279.7U CN202221934279U CN220110274U CN 220110274 U CN220110274 U CN 220110274U CN 202221934279 U CN202221934279 U CN 202221934279U CN 220110274 U CN220110274 U CN 220110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amp tube
air inlet
assembl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42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宏
沈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42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0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0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0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美容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嫩肤仪。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嫩肤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嫩肤机构包括灯管组件和冷敷部;散热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制冷件、导热组件及冷却驱动件,所述制冷件设于所述导热组件上且与所述冷敷部连接,所述灯管组件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且与所述导热组件连接,所述导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件散热,所述冷却驱动件设于所述导热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使得嫩肤仪结构更为合理,体积小,实现家用化。

Description

一种嫩肤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美容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嫩肤仪。
背景技术
在激光科技基础上发展的光子美容技术,从最初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光子脱毛、强脉冲光光子嫩肤技术(IPL)到窄谱光技术(DPL),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白嫩肤仪器通常利用上述技术实现脱毛或者美白嫩肤,美白嫩肤仪器工作时,灯管组件导通发光,灯管组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使得美白嫩肤仪器的出光口处的接触部温度急剧升高,存在烫伤使用者的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美白嫩肤仪器一般是通过制冷件降低接触部的温度,再通过导热组件进行散热,但是现有的美白嫩肤仪器的结构复杂,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使得美白嫩肤仪器的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嫩肤仪,解决现有美白嫩肤仪器的结构复杂,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嫩肤仪,所述嫩肤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冷却通道;
嫩肤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嫩肤机构包括灯管组件和冷敷部,所述灯管组件产生对皮肤进行嫩肤的光波,所述冷敷部接收所述灯管组件发出的光波,并出射光波;
散热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制冷件、导热组件及冷却驱动件,所述制冷件设于所述导热组件上且与所述冷敷部连接,所述灯管组件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且与所述导热组件连接,所述导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件散热,所述冷却驱动件设于所述导热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冷却驱动件用于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使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吸收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灯管组件的热量,并将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嫩肤仪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基板、导热板和散热片组件,所述基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热板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散热片组件设于所述导热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灯管组件包括灯管支架、灯管和反光杯,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灯管所发出光波通过的出光口,所述冷敷部设于所述出光口处,所述冷敷部为透光晶体,所述灯管支架设于所述导热板上,所述反光杯设于所述灯管支架上,所述灯管设于所述反光杯内。
进一步地,所述灯管支架上设有进风通道、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灯管两侧,所述进风通道分别与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导热组件连通,所述反光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对应的开口,所述冷却驱动件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导热组件进入所述第二进风口,流经所述灯管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所述导热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组件上设有第三进风口、第四进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冷却驱动件的一面,所述第四进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一面,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面,所述第四出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组件背向所述冷却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灯管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为VC均热板,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贴合所述导热板的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导热组件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口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嫩肤仪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灯管和所述冷敷部之间,所述绝缘板用于分隔所述灯管和所述冷敷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口及第二驱动口,所述第一驱动口设于所述冷却驱动件远离所述灯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口用于输入冷却介质,所述第二驱动口设于所述冷却驱动件靠近所述灯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口用于输出冷却介质,所述第一驱动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口的开设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嫩肤仪,灯管组件发出光波实现对皮肤嫩肤护理,如美白嫩肤或者脱毛,与所述冷敷部接触的制冷件对冷敷部进行制冷,以提供冷敷部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冰感,制冷件安装在导热组件上,导热组件对制冷件进行散热,以避免冷敷部温度过高;冷却驱动件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进风口进入冷却通道,冷却介质从散热片组件的第三进风口进入,一方面,导热板吸收制冷件的热量,冷却介质对散热片组件进行散热,吸收散热片组件热量的冷却介质从第三出风口排出,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另一方面,一部分冷却介质从散热片组件的第四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进风通道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进风口流向灯管,从而对灯管进行散热,吸收灯管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散热片组件,吸收散热片组件热量的冷却介质从第四出风口排出,最终吸收灯管和导热组件热量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将灯管组件安装于散热片组件的安装槽内,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使得嫩肤仪结构更为合理,体积小,实现家用化;并且吸收了灯管组件和导热组件的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出风口直接排出至外界,不会再将热量带至灯管组件或嫩肤仪中的其他电气部件,可有效提高嫩肤仪头部降温效率,散热效果好,保证与人体接触部位的降温效果,提升了使用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嫩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嫩肤仪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管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出风口;2、嫩肤机构;21、灯管组件;211、灯管支架;212、灯管;213、反光杯;214、进风通道;215、第二进风口;216、第二出风口;22、冷敷部;3、散热机构;31、制冷件;32、导热组件;321、基板;322、导热板;323、散热片组件;324、第三进风口;325、第四进风口;326、第三出风口;327、第四出风口;328、安装槽;33、冷却驱动件;331、第一驱动口;332、第二驱动口;4、安装支架;5、绝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它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嫩肤仪,所述嫩肤仪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1,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1连通的冷却通道;
嫩肤机构2,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嫩肤机构2包括灯管组件21和冷敷部22,所述灯管组件21产生对皮肤进行嫩肤的光波,所述冷敷部22接收所述灯管组件21发出的光波,并出射光波;
散热机构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制冷件31、导热组件32及冷却驱动件33,所述制冷件31设于所述导热组件32上且与所述冷敷部22连接,所述灯管组件21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且与所述导热组件32连接,所述导热组件32用于对所述制冷件31散热,所述冷却驱动件33设于所述导热组件32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冷却驱动件33用于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使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吸收所述导热组件32和所述灯管组件21的热量,并将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嫩肤仪,灯管组件21发出光波实现对皮肤嫩肤护理,如美白嫩肤或者脱毛,与所述冷敷部22接触的制冷件31对冷敷部22进行制冷,以提供冷敷部22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冰感,制冷件31安装在导热组件32上,导热组件32对制冷件31进行散热,以避免冷敷部22温度过高;在冷却驱动件33的驱动下,外部冷却介质从进风口进入冷却通道,由于散热机构3至少部分位于冷却通道内,冷却介质流经冷却通道过程中吸收导热组件32的热量,然后将冷却介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并且,由于灯管组件21位于冷却通道内,冷却介质流经冷却通道时还能对灯管组件21进行散热,从而冷却介质能够带走导热组件32和灯管组件21的热量,通过对嫩肤仪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对灯管组件21和制冷件31两个热源进行散热,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占用空间小,使得嫩肤仪结构更为合理,体积小,实现家用化;并且吸收了灯管组件21和导热组件32的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出风口直接排出至外界,不会再将热量带至灯管组件21或嫩肤仪中的其他电气部件,可有效提高嫩肤仪头部降温效率,散热效果好,保证与人体接触部位的降温效果,提升了使用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嫩肤仪为DPL嫩肤仪。窄谱光(DPL)指一种新型光学嫩肤技术,波谱范围在500-600nm或550-650nm。与传统的光子嫩肤技术(IPL)不同的是,窄谱光技术可以激发出100nm波段的精选窄谱脉冲光,这个波段同时包含了黑色素及氧和血红蛋白的吸收峰值,使有效治疗能量得到精确的集中,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面部色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红脸症)问题。DPL窄谱光嫩肤由于疗效显著超越光子嫩肤,且治疗周期明显缩短,被誉为划时代的光学美容嫩肤技术。
所述冷却驱动件33设有第一驱动口331及第二驱动口332,所述第一驱动口331设于所述冷却驱动件33远离所述灯管组件21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口331用于输入冷却介质,所述第二驱动口332设于所述冷却驱动件33靠近所述灯管组件21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口332用于输出冷却介质,所述第一驱动口331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口332的开设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通孔和/或通风格栅,所述进风口为通孔时,通孔可为多个。
所述出风口为通孔和/或通风格栅,所述出风口为通孔时,通孔可为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介质可以为空气,所述冷却驱动件33可以为风扇,例如,所述冷却驱动件33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或混流风扇,优选的,所述冷却驱动件33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工作时,叶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
所述冷却介质也可为其他的冷却介质,如水或者冷却液等,采用水泵和水管进行抽取和输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灯管组件21包括灯管支架211、灯管212和反光杯213,所述壳体1上设有供所述灯管212所发出光波通过的出光口,所述冷敷部22设于所述出光口处,所述冷敷部22为透光晶体,所述灯管支架211与所述导热组件32连接,所述反光杯213设于所述灯管支架211上,所述反光部内壁可镀有反光膜,所述灯管212设于所述反光杯21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敷部22为透光晶体,透光晶体从壳体1的头部外露与人体皮肤实际接触,使用户在使用嫩肤仪进行皮肤护理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冷敷件冷敷的效果,从而降低用户灯管组件21工作时带来的热量而产生的较强疼痛感。透光晶体可为蓝宝石、K9玻璃、水晶玻璃,仅需满足透光晶体的材质皆可,可选的,透光晶体为蓝宝石材质,蓝宝石具有较强的低温导热性能和良好的透光性,蓝宝石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降低嫩肤仪发射体发出光波的热度同时保持光波的透光率。
所述制冷件31包括可相对于环境温度被冷却的制冷面及可相对于环境温度被加热的散热面;所述制冷件31设于所述透光晶体的一侧,所述制冷面与所述透光晶体接触,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导热板322接触。
可选的,所述制冷件31可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能有效地提高对透光晶体的降温效果。可以理解的,利用透光晶体的冷敷区与用户皮肤接触,灯管212发出光波至透光晶体,使透光晶体可出射光波照射至人体肌肤,通过制冷件31对透光晶体进行制冷,使透光晶体可以快速降温以减小光波带来的灼烧感,保证了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散热面到达一定温差,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此时制冷面与散热面的温度不会继续变化,为使制冷面达到更低的温度,需对散热面进行主动散热。因此,本实施例采取导热板322对散热面进行散热,使得制冷面的温度能相应下降以达到更低的温度。
如图5至图9所示,所述灯管支架211上设有进风通道214、第二进风口215和第二出风口216,所述第二进风口215和第二出风口216分别位于所述灯管212两侧,所述进风通道214分别与所述导热组件3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5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16与所述导热组件32连通,所述反光杯21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15和第二出风口216对应的开口,所述冷却驱动件33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导热组件32进入所述第二进风口215,流经所述灯管212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216流向所述导热组件32。
冷却驱动件33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进风口进入冷却通道,一方面,导热组件32吸收制冷件31的热量,冷却介质对导热组件32进行散热,吸收导热组件32热量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另一方面,一部分冷却介质从导热组件32进入进风通道214,进风通道214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进风口215流向灯管212,从而对灯管212进行散热,吸收灯管212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出风口216进入导热组件32,最终吸收灯管212和导热组件32热量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通过对嫩肤仪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对灯管组件21和制冷件31两个热源进行散热,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占用空间小,使得嫩肤仪结构更为合理,降低了成本。
所述嫩肤仪还包括安装支架4,所述导热组件32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所述导热组件32包括基板321、导热板322和散热片组件323,所述基板321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所述导热板322设于所述基板321上,所述散热片组件323设于所述导热板322上。导热板322从所述制冷件31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所述散热片组件323,以便于利用散热片组件323将热量散掉。
所述导热板322为VC均热板、石墨烯散热膜、散热金属件、热管中的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322为VC均热板。VC均热板其均稳效果优于热管或金属基板321散热器,可以使表面温度更均匀。其次,使用VC均热板可以让热源直接与VC均热板接触,从而降低热阻。
所述散热片组件32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贴合所述导热板322的散热片。可选的,所述散热片可为铸铁散热片、钢制散热片、铝合金散热片。可以理解的,散热片是通过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因此覆盖面积越大,其散热效果越好。多个散热片完全覆盖冷却驱动件33的第二驱动口332。
可选的,散热片组件323中的散热片和导热板322为一体成型结构,散热片组件323和导热板322连接在一起,在热量传递的作用下,随着冷却驱动件33向嫩肤仪内吸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出散热片和导热板322的热量会很快随外部冷却介质排走,从而快速降温。
所述散热片组件323背向所述冷却驱动件33的一端设有安装槽328,所述灯管组件2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328内。
所述散热片组件323上设有第三进风口324、第四进风口325、第三出风口326和第四出风口327,所述第三进风口324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323朝向所述冷却驱动件33的一面,所述第四进风口325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323朝向所述进风通道214的一面,所述第三出风口326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323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216的一面,所述第四出风口327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323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一面。
冷却驱动件33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进风口进入冷却通道,冷却介质从散热片组件323的第三进风口324进入,一方面,导热板322吸收制冷件31的热量,冷却介质对散热片组件323进行散热,吸收散热片组件323热量的冷却介质从第三出风口326排出,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另一方面,一部分冷却介质从散热片组件323的第四进风口325进入进风通道214,进风通道214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进风口215流向灯管212,从而对灯管212进行散热,吸收灯管212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出风口216进入散热片组件323,吸收散热片组件323热量的冷却介质从第四出风口327排出,最终吸收灯管212和导热组件32热量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将灯管组件21安装于散热片组件323的安装槽328内,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使得嫩肤仪结构更为合理,降低了成本。
所述嫩肤仪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的绝缘板5,所述绝缘板5位于所述灯管212和所述冷敷部22之间,所述绝缘板5用于分隔所述灯管212和所述冷敷部2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214靠近所述导热组件32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进风通道214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215的开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嫩肤仪,灯管组件21发出光波实现对皮肤嫩肤护理,如美白嫩肤或者脱毛,与所述冷敷部22接触的制冷件31对冷敷部22进行制冷,以提供冷敷部22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冰感,制冷件31安装在导热组件32上,导热组件32对制冷件31进行散热,以避免冷敷部22温度过高;冷却驱动件33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进风口进入冷却通道,冷却介质从散热片组件323的第三进风口324进入,一方面,导热板322吸收制冷件31的热量,冷却介质对散热片组件323进行散热,吸收散热片组件323热量的冷却介质从第三出风口326排出,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另一方面,一部分冷却介质从散热片组件323的第四进风口325进入进风通道214,进风通道214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进风口215流向灯管212,从而对灯管212进行散热,吸收灯管212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出风口216进入散热片组件323,吸收散热片组件323热量的冷却介质从第四出风口327排出,最终吸收灯管212和导热组件32热量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将灯管组件21安装于散热片组件323的安装槽328内,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使得嫩肤仪结构更为合理,体积小,实现家用化;并且吸收了灯管组件21和导热组件32的热量的冷却介质通过出风口直接排出至外界,不会再将热量带至灯管组件21或嫩肤仪中的其他电气部件,可有效提高嫩肤仪头部降温效率,散热效果好,保证与人体接触部位的降温效果,提升了使用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嫩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嫩肤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冷却通道;
嫩肤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嫩肤机构包括灯管组件和冷敷部,所述灯管组件产生对皮肤进行嫩肤的光波,所述冷敷部接收所述灯管组件发出的光波,并出射光波;
散热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制冷件、导热组件及冷却驱动件,所述制冷件设于所述导热组件上且与所述冷敷部连接,所述灯管组件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且与所述导热组件连接,所述导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件散热,所述冷却驱动件设于所述导热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冷却驱动件用于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使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吸收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灯管组件的热量,并将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所述灯管组件上设有进风通道、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灯管组件的两侧,所述进风通道分别与分别与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导热组件连通,所述冷却驱动件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导热组件进入所述第二进风口,流经所述灯管组件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所述导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嫩肤仪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导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基板、导热板和散热片组件,所述基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热板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散热片组件设于所述导热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管组件包括灯管支架、灯管和反光杯,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灯管所发出光波通过的出光口,所述冷敷部设于所述出光口处,所述冷敷部为透光晶体,所述灯管支架设于所述导热板上,所述反光杯设于所述灯管支架上,所述灯管设于所述反光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管支架上设有进风通道、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灯管两侧,所述进风通道分别与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导热组件连通,所述反光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对应的开口,所述冷却驱动件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导热组件进入所述第二进风口,流经所述灯管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所述导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组件上设有第三进风口、第四进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冷却驱动件的一面,所述第四进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一面,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面,所述第四出风口设于所述散热片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组件背向所述冷却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灯管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板为VC均热板,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贴合所述导热板的散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导热组件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口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嫩肤仪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灯管和所述冷敷部之间,所述绝缘板用于分隔所述灯管和所述冷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嫩肤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口及第二驱动口,所述第一驱动口设于所述冷却驱动件远离所述灯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口用于输入冷却介质,所述第二驱动口设于所述冷却驱动件靠近所述灯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口用于输出冷却介质,所述第一驱动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口的开设方向相同。
CN202221934279.7U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嫩肤仪 Active CN220110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4279.7U CN220110274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嫩肤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4279.7U CN220110274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嫩肤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0274U true CN220110274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4279.7U Active CN220110274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嫩肤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0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CN213312969U (zh) 一种脱毛仪
CN220530111U (zh) 脱毛仪及皮肤处理设备
WO2021003950A1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4908023U (zh) 家用脱毛仪
CN215384556U (zh) 便携式脱毛仪
CN220110274U (zh) 一种嫩肤仪
CN219108087U (zh) 通风散热结构及其激光美容仪
CN216535497U (zh) 一种脱毛仪
CN111821019A (zh)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112451087A (zh) 脱毛仪的冷敷组件及脱毛仪
CN111685869A (zh) 脱毛仪
CN218552433U (zh) 脱毛仪
CN216566016U (zh) 脱毛仪
CN216724728U (zh) 带制冷的手持式半导体激光脱毛仪
CN217612532U (zh) 一种嫩肤仪
CN219271109U (zh) 一种脱毛仪
WO2022082884A1 (zh) 一种冷敷机构及脱毛仪
CN217447994U (zh) 一种冷却驱动件及具有该冷却驱动件的脱毛仪
CN219149028U (zh) 一种美容仪
CN21774537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嫩肤仪
CN219149034U (zh) 一种嫩肤仪
CN219461384U (zh) 脱毛装置
CN219555511U (zh) 基于vc均热板的热沉组件及手持式美容仪
CN217793317U (zh) 脱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