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8023U - 家用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家用脱毛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8023U
CN214908023U CN202120355241.3U CN202120355241U CN214908023U CN 214908023 U CN214908023 U CN 214908023U CN 202120355241 U CN202120355241 U CN 202120355241U CN 214908023 U CN214908023 U CN 214908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ing
outlet
cold compre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52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玉平
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57080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685869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13493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155726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8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8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家用脱毛仪,设有冷敷部、远离所述冷敷部的散热片组件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为VC均温板,所述导热板具有主吸热部和与所述主吸热部远离的出热部,所述主吸热部与所述冷敷部接触,用以吸收所述冷敷部的热量,所述出热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接触,用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片组件;所述脱毛仪设有冷却通道,所述脱毛仪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及所述冷却出口之间,所述散热片组件的热量经由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出口散出。从而,增加导热板的导热效率,使得冷敷部的热度快速降低。

Description

家用脱毛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脱毛仪。
背景技术
目前脱毛仪中的导热结构导热效率不高,导致脱毛仪的冷敷部热度无法有效降低,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皮肤灼伤,即目前的脱毛仪安全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热速率高、降温快、安全性能优异的家用脱毛仪。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脱毛仪,其中,所述脱毛仪设有冷敷部、远离所述冷敷部的散热片组件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为VC均温板,所述导热板具有主吸热部和与所述主吸热部远离的出热部,所述主吸热部与所述冷敷部接触,用以吸收所述冷敷部的热量,所述出热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接触,用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片组件;所述脱毛仪设有冷却通道,所述脱毛仪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及所述冷却出口之间,所述散热片组件的热量经由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出口散出。
本申请提供的家用脱毛仪,所述导热板为VC均温板,通过所述导热板吸收所述冷敷部的热量并经所述散热片组件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的热度快速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导热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5的脱毛仪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组装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脱毛仪100,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冷敷部10、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散热片组件20和导热板30。所述导热板30为VC(vaporchamber)均温板。所述导热板30具有主吸热部31和与所述主吸热部31远离的出热部32。所述主吸热部31与所述冷敷部10接触,用以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出热部32与所述散热片组件20接触,用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片组件20。从而,通过所述导热板30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并经所述散热片组件2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能够快速降低。所述脱毛仪100利用冷敷部10与用户皮肤接触,所述冷敷部10处出射光线,利用光线穿透皮肤照射毛囊进行脱毛。所述冷敷部10可以快速降温以减小光线带来的灼烧感,保证舒适性。
具体地,所述导热板30设有第一板件33、与所述第一板件33叠合的第二板件34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的导热介质35及导热网36,所述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导热介质35和导热网36用以将从所述主吸热部31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2。所述导热网36贴合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以使得所述导热板30均匀导热。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均为铜板。所述导热网36为具有毛细结构的铜网,使得导热介质35与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的接触面积增大且更平均,提高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设置抽真空密封腔体,所述导热介质35和所述导热网36收容于所述密封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35为冷却液,优选地为水质。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3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板件34的边缘密封压合,使得导热板30结构稳固,且避免导热板30内部串入热量。
从而,通过所述导热板30设有第一板件33、与所述第一板件33叠合的第二板件34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的导热介质35及导热网36,增加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经所述散热片组件2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30还可由为其它材质的,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外壳40,所述外壳40具有握持端41和与所述握持端41相对的头端42。所述冷敷部10设置于所述头端42。所述冷敷部10用以接触用户皮肤,并出射光线。所述冷敷部10具有冷敷面11,所述冷敷面11与头端42的外表面平行。所述冷敷部10还具有位于所述外壳40内的导热面12。所述导热面12与所述主吸热部31贴合。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从所述导热面12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31,使得所述冷敷部10达到制冷效果。所述握持端41用以供用户握持。所述握持端41设有按键、显示屏、指示灯等操控部件,以便于用户握持所述握持端41时进行操控。所述散热片组件20和所述出热部32位于所述外壳40内远离所述头端42,以避免所述出热部32和所述散热片组件20所传导的热量回流至所述头端42。所述外壳40还具有与所述头端42相对的尾端,所述握持端41位于所述头端42和所述尾端之间,以便于握持所述脱毛仪100。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平整面,所述导热面12为平整面。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所述冷敷部10的端面。所述导热面12为所述冷敷部10的侧面。
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均为平整板件。所述导热网36层叠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所述导热网36与所述导热介质35充分接触,使得所述导热介质35接触所述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和导热网36的接触面积增大,所述导热介质35可以快速吸收所述主吸热部31从所述冷敷部10吸收的热量,并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2。
可选的,所述冷敷部10和所述散热片组件20分别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相对的两面。例如,所述第一板件33在所述主吸热部31处贴合所述冷敷部10。所述第二板件34在所述出热部32处贴合所述散热片组件20,以利用所述散热片组件20吸收热量后散发掉,使得所述冷敷面11的热度可有效降低下来。
所述散热片组件20包括多个等距排列的散热片21。每一所述散热片21的端部接触所述出热部32,使得所述出热部32的热量可快速传导至所述散热片21。所述散热片21之间的间距用以供外部冷却介质经过,使得所述散热片21所吸收的热量可以被外部冷却介质吸收并带走,实现对所述出热部32有效散热。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外壳40包括上壳43和下壳44,上壳43和下壳44可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组装而成,也可一体加工而成。可选的,上壳43与下壳44经卡扣卡合的卡接方式组装而成,以便于对所述上壳43和下壳44拆装维护。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40设有容纳空间411,所述导热板30和散热片组件20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所述脱毛仪100还设有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411的脱毛装置70(如图8所示)、电路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和电源装置均依次电性连接,电源装置可为脱毛装置70提供电能,以使其可不插接外部电路也可使用,其也可直接采用外部的电源,如干电容,或者储能电容,由此便于收纳和携带,可外出使用。电路装置可外接外部电路为电源装置充电,以及可控制脱毛仪100的启停,功率调控,热度保护等。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传统的脱毛仪的机身内部热量大,容易对脱毛仪机身内部的器件造成短路、烧毁、爆炸等危险,而本申请的导热板30除了对冷敷部10有效降温,使得冷敷部10可以对用户皮肤有效冷敷,且舒适度高,也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还可以对脱毛仪100的内部容纳空间411内的器件进行降温,使得脱毛仪100的机身整体降温,防止脱毛仪100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危害。具体的,本申请的脱毛仪100的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电源装置其中的元件在工作时,均会产生热量。所述导热板30可以与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电源装置中的至少部分发热器件接触,以吸收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电源装置其中的发热器件50的热量,从而可利用所述导热板30将所述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电源装置中的发热器件50热量导走,实现对所述脱毛仪100内部器件快速降温,避免脱毛仪100的容纳空间411内热度过高,防止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电源装置等各个装置的发生短路、烧毁、爆炸的危险情况。
电路装置往往会将其部分的控制元件设置于壳体的表面,例如,将操控按键、电源开关等器件设置于握持端41的表面,用户可通过操控电源开关来控制整个脱毛仪100,以调节脱毛仪100的启停和控制档位。
所述脱毛装置7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并靠近所述头端42,且可固定卡在外壳40的容纳空间411内。电路装置和电源装置均设在壳体内部,可选地设在握持端41的内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脱毛装置70的后侧,即为脱毛装置70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通过此类设计将容纳空间411内允许接触的外部冷却介质的接触范围扩大,以达到壳体内部整体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脱毛仪100还设有多个发热器件50,所述导热板30还具有多个次吸热部37,所述次吸热部37分别与至少部分的所述发热器件50接触,以吸收所述发热器件50的热量。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热器件50为设置于脱毛装置70、电路装置、电源装置中的元件。多个发热器件50可以排布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多个位置。所述次吸热部37由所述出热部32的一侧延伸出。所述次吸热部37和所述主吸热部31分别位于所述出热部32的两侧,即所述发热器件50远离所述冷敷部10,避免发热器件50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敷部10,保证所述冷敷部10的降温效果。所述发热器件50和所述冷敷部10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的同一面。例如,所述发热器件50和所述冷敷部10均接触于所述第一板件33的表面,所述散热片组件20接触于所述第二板件34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板件33可以从所述主吸热部31和次吸热部37处有效吸收所述冷敷部10和发热器件50的热量,并经导热介质35和导热网36传导至所述第二板件34,所述第二板件34将热量再传导至所述散热片组件20,或者直接从所述出热部32散发出,实现将冷敷部10和发热器件50的热度有效降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覆盖所述冷敷部10、发热器件50和散热片组件20,使得导热介质35可以快速吸收冷敷部10和发热器件50的热量,并快速地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片组件20。所述导热网36在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的排布面积较大,有效增加了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冷却通道60(如图5中虚线所示),所述冷却通道60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出热部32、次吸热部37、发热器件50和所述散热片组件20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60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40设有冷却入口45、第一冷却出口46、第二冷却出口47和第三冷却出口49,所述冷却通道60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45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45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45和第三冷却出口49之间。所述冷却入口45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于所述握持端41,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在外壳40的周侧,以便于第一冷却出口46可靠近脱毛仪100内部中间位置,方便将脱毛仪100内部中间位置的热量排出。利用所述外壳40设置第一冷却出口46、第二冷却出口47和第三冷却出口49,使得所述冷却通道60具有三部分,冷却通道60的第一部分形成于冷却入口45和第一冷却出口46,以将冷敷部10的大部分热量直接散走;冷却通道60的第二部分形成于冷却入口45和第三冷却出口49,以通过冷敷部10和导热板30接触,便于冷敷部10的热量传导到导热板30,再通过第三冷却出口49散出去;冷却通道60的第三部分形成于冷却入口45和第二冷却出口47,以将发热器件50热量通过第二冷却出口47散出去。所述冷却入口45、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和第三冷却出口49均设置于所述握持端41。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在握持端41的周侧,所述冷却入口45和第三冷却出口49设置于所述握持端41的同一侧,且第三冷却出口49与冷却入口45相邻,此设计是为了使冷敷部10的热量能同时区分开并快速的进行吸入和散出冷却介质,提高冷敷部10的降温效率。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设置于所述外壳40的尾端48,即设置于所述外壳40远离头端42的一端,之所以将第二冷却出口47设置距离冷却入口45较远,是为了加长冷却介质流动所途径的距离,使之所能冷却的范围更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冷却通道60,所述冷却通道60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出热部32、次吸热部37、发热器件50和所述散热片组件20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60内,均可以有效被冷却介质吸走热量而实现降温,达到对所述脱毛仪100内部的容纳空间411内整体降温。所述冷敷部10与所述冷却通道60完全隔离,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降温与导热板30、散热片组件20和发热器件50的降温相互独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和所述散热片组件20邻近所述冷却入口45。所述发热器件50邻近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所述冷却通道60从所述冷却入口45引入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优先与散热片组件20和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接触,使得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和所述散热片组件20优先被冷却介质吸收走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片组件20和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之后,继续流经至多个所述发热器件50,使得所述发热器件50的热量被冷却介质吸收并被冷却介质带走,并最终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和第二冷却出口47流出,实现整体有效散热。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组件20与所述冷却入口45密封对接,使得所述散热片组件20有效接收从所述冷却入口45进入的外部冷却介质,并且减少所述散热片组件20对外部冷却介质的流动阻力,保证散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接触于所述散热片组件20远离所述冷却入口45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设有通槽38,所述通槽38形成所述冷却通道60的一部分。所述出热部32设置于所述通槽38周侧。外部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片组件20后,流经所述通槽38,使得所述出热部32与外部冷却介质接触。当然存在部分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片组件20后从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和次吸热部37流过,使得主吸热部31和次吸热部37有效降温。
请参阅图5和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装置70设有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60内。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邻近所述头端42处,以减小所述灯管71发出光线路径,避免发出的光线热量传导至更多器件,减小容纳空间411内热度聚集。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邻近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使得冷却介质吸收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量后可以马上将热量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排出,有效降低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度。所述灯管71与所述冷敷部10正对,所述灯管71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冷敷部10出射。所述反射板72位于所述灯管71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一侧。所述反射板72将所述灯管71的光线进行聚光反射,增加所述冷敷部10出光集中性。所述反射板72的两端具有开口,使得冷却介质经反射板72的一开口端流向另一开口端,外部冷却介质接触灯管71的周侧可以形成对流,对灯管71有效进行降温。所述灯管座73对所述灯管71的两端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均可形成发热器件50。即所述导热板30的次吸热部37可与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接触,以利用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进行有效吸热,降低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度,从而整体可降低所述脱毛装置70的热度,进一步使得冷敷部10热度降低。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图8和图9,所述脱毛仪100设有处于所述冷却通道60内的冷却驱动部80,所述冷却驱动部80用以驱动所述冷却通道60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驱动部80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并位于所述脱毛装置70远离所述冷敷部10处。所述冷却驱动部80通过动力器件带动所述冷却通道60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带走所述脱毛仪100内热量。所述冷却驱动部80设有一个驱动入口81和一个驱动出口82。所述驱动入口81与所述通槽38正对,以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快速地流经所述散热片组件20及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对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有效降温。所述驱动出口82朝向所述脱毛装置70,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集中引导至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加大所述脱毛装置70周围的冷却介质流动速率。
可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风机。所述外部冷却介质为空气。例如,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混流式风机和横流式风机。优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离心式风机,以使外部空气轴向进入风机的叶轮后主要沿径向流动。
具体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包括壳体83和固定于所述壳体83内的扇叶。所述驱动入口81和所述驱动出口82开设于所述壳体83。所述壳体83底部固定于所述下壳44内侧。所述驱动入口81开设于所述壳体83的顶部。所述驱动出口82开设于所述壳体83的周侧。所述导热板30固定于所述壳体83的顶部。所述壳体83对所述导热板30有效支撑,使得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得到有效稳固。所述脱毛仪100还设有固定于所述外壳40内,并与所述壳体83稳固拼接的导热板支架39。所述导热板支架39对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有效支撑,并且所述导热板支架39将所述驱动出口82的冷却介质将所述导热板30隔绝,避免所述驱动出口82的冷却介质回流至所述导热板30,以保证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冷敷部10有效降温。
更为具体的,所述壳体83的顶端设有固定槽84,所述导热板30经过所述固定槽84,所述散热片组件20固定于所述固定槽84内。所述驱动入口81设置于所述固定槽84底部。所述散热片组件20与所述固定槽84的周侧密封配合,以减小所述散热片组件20与所述驱动入口81之间的风阻。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组件20中的散热片21可为铸铁散热片、钢制散热片、铝合金散热片。可以理解的,散热片21是通过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因此覆盖面积越大,其散热效果越好。多个散热片21完全覆盖驱动入口81。
可选的,散热片组件20中的散热片21和导热板30为一体结构,散热片组件20和导热板30连接在一起,在金属热传递的作用下,随着冷却驱动部80向脱毛仪100内吸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出热部32上的热量会很快随外部冷却介质排走,从而快速降温。
更为具体的,所述脱毛仪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44内侧电路板9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91上的处理器92和固定于所述下壳44内侧的电容94。所述冷却驱动部80的壳体8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91上,所述冷却驱动部8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91,以从所述电路板91获取驱动电信号。所述处理器92对所述脱毛装置70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所述脱毛装置70进行运行。所述电容94对所述脱毛装置70、冷却驱动部80、电路板91、处理器92提供电能。所述电路板91、处理器92、电容94和所述冷却驱动部80均可以形成所述发热器件50。优选的,所述导热板30的次吸热部37与所述处理器92接触,所述次吸热部37对所述处理器92进行吸热,以使得所述处理器92的热度有效降低。所述电路板91、处理器92、电容94均处于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驱动出口82至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的路径上。
进一步地,所述冷敷部10设有冷敷件19和对所述冷敷件19制冷的制冷件18,所述冷敷件19用以贴合用户皮肤并进行冷敷,所述制冷件18设有贴合所述冷敷件19的制冷面181和与所述制冷面181相对的导热面12,所述主吸热部31贴合所述导热面12,以吸走所述导热面12的热量。
本实施方式中,灯管71和制冷件18均与电路板91电性连接,制冷件18卡接在所述导热板支架39上,以使得所述制冷件18稳固于所述冷敷件19和所述导热板支架39之间,以便于所述主吸热部31与所述制冷件18接触。制冷件18紧贴冷敷件19上,以对冷敷件19进行制冷,冷敷件19和灯管71之间还设有滤光片,以避免灯管71的热量传及冷敷件19上,反射板72则设于灯管71背离冷敷件19的一侧,以使灯管71发射的光线集中于冷敷件19上。
优选的,冷敷件19为晶体材质,具体可为蓝宝石、K9玻璃、水晶玻璃,仅需满足透光晶体的材质皆可,可选地为蓝宝石材质。
优选的,所述制冷件18可以是但不限于TEC(Thermoelectric Cooler)半导体制冷片。
可以理解,由于冷敷件19为蓝宝石材质,因此冷敷件19也可作为出光口使用,当灯管71发射光线时,由于蓝宝石有较强的导热性能,使得制冷件18和冷敷件19能高效的产生热交换,从而达到最优的制冷效果。可选的,冷敷件19可为圆形板件,矩形板件,在此不作限定。冷敷件19远离灯管71的一面与人体接触,其接触的表面可为弧面或者平面,优选为平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管71可为IPL(Intense Pulsed Light)灯管,位于所述冷敷件19背离人体接触的一侧。所述灯管71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在510~1200nm之间。灯管71发出的光线经由冷敷件19射出至使用者的皮肤上。灯管71发出的光线颜色不限定,可为彩光、复合光等,具体波长以及频率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100设有皮肤检测部,皮肤检测部可集成于冷敷件19内。皮肤检测部利用电容触摸检测原理电性连接电路板91,所述冷敷件19接触到皮肤时,内部预设的电容检测装置同时检测到脱毛仪100是否实际接触到皮肤,减少用户因误性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反射板72的形状不予限定,仅让灯管71的光线朝冷敷件19方向集中即可,可选的,所述反射板72为U型,所述反射板72的开口朝向冷敷件19设置。灯管71位于反射板72的U形开口的中心,除了集中光线以外,也可避免灯管71在工作中热度散发到其他地方。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件18可选地为半导体制冷方式的制冷元件,所述制冷件18包括相对设置的导热面12和制冷面181,制冷面181紧贴于所述冷敷件19,以将所述冷敷件19冷却。
可以理解,由于脱毛仪100采用光线脱毛技术其原理的特殊性,在发出光线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用户在冷敷件19接触到皮肤时,为了使光线不让用户产生灼热的痛觉,在脱毛仪100本体内部需要设置有降温的结构,不管何种方式降温,其热交换下均会产生热,所述制冷件18的导热面12紧贴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使得冷敷件19快速降温;除了制冷件18发热之外,在容纳空间411内还设置多个发热器件50,冷却通道60内的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对多个发热器件50进行降温冷却。
可以理解,外部冷却介质从冷却入口45被吸入,进入驱动入口81经过驱动出口82后,沿途会经过灯管71,使灯管71热度下降,再经过外壳40内部的电路板91、处理器92和电容94,最终从第一冷却出口46和第二冷却出口47排出,从而形成冷却通道60的路径使得冷却通道60内对外部冷却介质沿途经过的区域进行降温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板30和散热片组件20组合为一体,导热板30的外表面和外壳40的内壁围合成一空间,且在冷却入口45处贴合形成另一冷却通道60,使得导热板30和制冷件18有效降温。
基于以上在脱毛仪100中设置冷却通道60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脱毛仪100的散热方式可以不采用风机风冷,也可利用外部其他的冷却介质,如水、冷却液等,只需外部介质能带走两个通道的热量即可。
冷敷部10件与皮肤的接触端面和皮肤检测部外露端面位于同侧设置,便于在对皮肤进行光照除毛时,冷敷件19与皮肤被照射的区域接触,对被照射的皮肤进行冷敷降温,以减缓被照射皮肤产生的灼痛感,且冷敷件19可以接近零度的低温,真正做到使出光口附近的皮肤达到无限接近冰点,可减缓皮肤的灼痛感,且短时间的接触不会造成皮肤损伤。
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于本实施例所述两条的多条冷却通道60,除了制冷件18和灯管71之外,也可设置多条冷却通道60,利用多条冷却通道60分别对多个发热器件50进行降温。
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脱毛仪100设置了发光体,以及运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阐述的结构特征。
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导热板30呈“T”形。所述导热板30较宽的一端完全覆盖所述冷敷部10,以使得导热板30对冷敷部10吸热效率提高,所述导热板30较窄的一端部分接触所述散热片组件20。即所述主吸热部31设置于所述导热板30较宽的一端。所述散热片组件20设有贴合多个散热片21的贴合板22(见图10),所述贴合板22还贴合所述导热板30较窄的一端,以使得导热板30较窄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片组件20的导热效率提高。即所述出热部32设置于所述导热板30较窄的一端。所述散热片21未被所述导热板30遮盖的部分用以引导冷却介质通过,使得散热片组件20及导热板30被冷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还可以呈其他任意形状排布。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如果将本申请的脱毛仪100的全部或部分组件通过稠合、物理连接等方式进行组合,如脱毛装置70中的各组件移动位置;或者将其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以及特征数量的替换、不做功能使用的特征形貌的变化,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用这样的设备\装置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脱毛仪100具有如下的优点:
1、脱毛仪100采用了复合结构的导热板30,导热板30利用了第一板件33、与所述第一板件33叠合的第二板件34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的导热介质35及导热网36,增加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经所述散热片组件2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导热板30采用了铜材质,使得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增大,使得主吸热部31可以有效快速吸热,出热部32可以有效快速散热。
2、脱毛仪为家用便携式脱毛仪,为方便用户手持使用均设置的较为小巧,因此在大量热量堆积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散热和降温,将给用户带来较强痛疼感和红肿现象甚至造成安全问题;以往便携式脱毛仪中仅仅设置单一的进口和出口,形成一个通道进行散热,但便携式脱毛仪内部产生热量的元件不止一个,如将多个产热元件依靠一个进口和出口的单一通道进行散热,产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互相影响,降低了散热效果,且其通道内的产热元件工作环境会受到影响;比如将均会产生热量的制冷件18和灯管71放在同一冷却通道60内,当外部冷却介质经过制冷件18和灯管71的其中一个时,会将其热量传导到另一个元件处,因此本申请在便携式脱毛仪设置多个冷却通道60,可将不同的产热元件设置于不同的冷却通道60内,其冷却通道60可为一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也可是多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因此在导热组件的作用下,外部冷却介质可将便携式脱毛仪内部的多个产热元件进行散热降温,且不会互相干扰。
3、通过设置隔离的两个冷却通道60,使制冷件18和灯管71分别冷却;和以往仅仅采用密封的腔体将制冷件18单独保护起来对其通风的手段,其同样会发热的电路装置和电源装置以及灯管71等其他发热器件50未被考虑,尤其在长时间使用时,灯管71的热量会十分高,从而降温冷却效果不彻底。
本实施例中该方式不仅可以对制冷件18的气流进行保护,且在至少两个通道,以及利用复合的导热板30可以快速对制冷件18进行导热,由于完全隔离以及导热板30提供的导热作用下,外部冷却在完成热交换后仅能从各自对应的出口排出,其不仅仅能对制冷件18进行降温,还对脱毛仪100内部其他发热器件50,如电路板91、电容94、处理器以及灯管71可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敷件19的制冷效果,使冷却热度尽可能降低到对皮肤造成暂时麻痹的冷却温度,从而减缓皮肤因脱毛造成的强烈疼痛感和红肿现象。
4、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可利用的外部冷却介质,不仅可为风机引入空气,也可为其他的冷却介质,如采用水泵,抽取水或者冷却液等。
5、在驱动冷却部的驱动入口81处和外壳40上的冷却入口45处之间,设置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及散热片组件20,并且导热板30的一端延伸至制冷件18处,使之在冷却驱动部80引入外部冷却介质的同时,可对导热板30和制冷件18同时进行冷却。
6、在外壳40上的三个冷却出口,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外壳40上与冷却入口45同一侧并相邻,使冷却介质可以快速的进入和排出,提高导热板30的散热效率,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外壳40的侧方向,即冷敷部10的一侧,可快速的将冷敷部10的大部分热量散走,降低冷敷部10的热度,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脱毛仪100远离冷敷部10的一端的尾部,使冷却介质在脱毛仪100内的流动途径距离加长后排出,将流经的发热器件50的热量排走,降低发热器件50的热度。
7、冷敷件19从外壳40的头端42外露与人体皮肤实际接触,使用户在使用脱毛仪100脱毛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冷敷件19冷敷的效果,从而降低用户因光脱毛仪100技术带有的热量而产生的较强疼痛感。
8、冷敷件19采用晶体材质,可为蓝宝石材质,蓝宝石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降低脱毛仪100发射体发出光线的热度同时保持光线的透光率。
9、制冷件18可为TEC半导体制冷片,能有效地提高脱毛仪100降温效果。
10、脱毛仪100设有皮肤检测部,在冷敷部10接触皮肤的同时,皮肤检测部将检测到机器是否实际接触到皮肤,可降低使用者因误性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提高了脱毛仪100工作效率。
11、导热板30为VC均温板,其均稳效果优于热管或金属基板散热器,可以使表面温度更均匀(热点减少)。其次,使用VC均温板可以让热源直接与VC均稳板接触,从而降低热阻。
请参阅图12至图17,图12至图1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脱毛仪100a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导热板支架39可被替换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冷却支架39a,第一实施例中的散热片组件20可被替换为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和第二散热片组件20b,第一实施例中的导热板30可被替换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导热板30a。其中,为方便描述,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第二散热片组件20b和导热板30a的组合体可以称为“导热组件”。
其中,所述导热板30a具有主吸热部31a和与所述主吸热部31a远离的出热部32a,所述主吸热部31a与所述冷敷部10接触,用以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出热部32a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和第二散热片组件20b接触,用以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和第二散热片组件20b。
其中,所述冷却支架39a设有第一冷却通路391和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分离的第二冷却通路392。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为构成所述冷却通道60的一部分。所述脱毛装置70固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内,所述导热组件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所述冷却驱动部80的端部与所述冷却入口45对接,所述冷却驱动部80的周侧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对接,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远离所述冷却驱动部8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对接。
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支架39a与所述冷却驱动部80固定连接,并设有与所述驱动出口82对接的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相分离。脱毛装置70固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内,以利用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内的冷却介质带走热量。冷敷部10固定于所述冷却支架39a并与所述脱毛装置70相对,以接收所述脱毛装置70发出的光线,并出射光线。导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冷却支架39a,一部分与所述冷敷部10接触,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以将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吸收后引导至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并利用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冷却介质带走热量。
通过所述冷却支架39a设有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均与冷却驱动部80的驱动出口82对接,并利用脱毛装置70固定于第一冷却通路391内,以及导热组件的一部分与冷敷部10接触,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冷却通路392内,从而实现导热组件散热与脱毛装置70散热分开进行,进而有效提高脱毛仪100a内部整体降温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驱动部80驱动外部冷却介质流入所述脱毛仪100a内,使得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内流入外部冷却介质,便于外部冷却介质同时将脱毛装置70和导热组件的热量带走。具体的,所述驱动出口82的外侧与所述冷却支架39a卡合连接,以实现所述驱动出口82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密封对接,进而减小外部冷却介质进入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阻力。
所述冷却驱动部80通过动力器件带动外部冷却介质流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带走所述脱毛仪100a内的热量。利用所述驱动出口82与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对接,以便于所述冷却驱动部80利用一个动力器件驱动外部冷却介质从两个冷却通道分别对脱毛装置70和导热组件进行降温,优化所述脱毛仪100a的内部结构,且增加所述脱毛仪100a内部散热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支架39a设有支架头部393,所述冷敷部10固定于所述支架头部393,以便于所述冷敷部10接触用户皮肤。所述握持端4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头部393稳固连接。所述冷却支架39a在所述支架头部393的相对处或相邻的侧边处与所述驱动出口82对接。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与所述驱动出口82并排对接,并且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通过隔板相隔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装置70朝向所述冷敷部10出射光线。所述脱毛装置70的热量可被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的外部冷却介质带走,而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的外部冷却介质直接从所述冷却驱动部80吸入外部温度降低的冷却介质所获得,以实现对所述脱毛装置70的温度有效降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敷部10部分露出所述支架头部393,以便于所述冷敷部10接触用户皮肤。所述冷敷部10用以接触用户皮肤,并出射光线。所述冷敷部10具有冷敷面11,所述冷敷面11与所述支架头部393的外端面平行。所述冷敷部10还具有露出所述支架头部393,并设置于冷敷部10周侧的导热面12。所述导热面12与所述导热组件的一部分贴合,以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从所述导热面12传导至所述导热组件,使得所述冷敷部10达到制冷效果,且降温速率加快。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平整面,所述导热面12为平整面。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所述冷敷部10的端面。所述导热面12为所述冷敷部10的侧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组件一部分固定于所述支架头部393,并与所述冷敷部10的导热面12接触,另一部分从所述冷却支架39a远离所述支架头部393处伸入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进而实现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外部冷却介质将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所述冷敷部10的温度,减小冷敷部10出射光线对用户皮肤的灼热感。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组件设有贴合所述冷敷部10的导热板30a和贴合所述导热板30a的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和第二散热片组件20b,所述导热板30a固定于冷却支架39a上,所述导热板30a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一端封盖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收容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并与所述导热板30a封盖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20b固定于所述导热板30a背离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一侧,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20b邻近所述冷却入口45,以增加所述导热组件接触外部冷却介质的面积,以增大导热组件与外部冷却介质的热交换率,进而提高导热组件对冷敷部10的降温速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a为VC均温板。所述导热板30a采用两个板件层叠密封,并在两个板件之间设置导热网的结构。所述导热板30a的两个板件之间还设置导热介质,利用导热网与导热介质充分接触,使得导热介质接触两个板件和导热网的接触面积增大,导热介质可以快速吸收所述导热板30a从所述冷敷部10吸收的热量,并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以便于利用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将热量散掉。所述导热板30a为短导热板30a,即所述导热板30a接触所述冷敷部10处与接触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处的距离较短,使得导热板30a可更加快速将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以便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快速利用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实现快速对所述冷敷部10降温,以提高所述脱毛仪100a降温速率。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a的两个板件均为铜板。导热网为具有毛细结构的铜网,以使导热介质与两个板件接触面积增大且更平均,提高导热板30a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a的两个板件之间设置抽真空密封腔体,导热介质和所述导热网收容于密封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a的导热介质为冷却液,优选地为水质。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a的两个板件的边缘密封压合,使得导热板30a结构稳固,且避免所述导热板30a内部串入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30a还可以为其它材质的导热板,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包括贴合所述导热板30a的多个并排散热片201a。利用散热片201a与导热板30a接触,以增大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与导热板30a的接触面积增大,且可以利用所述导热板30a密封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避免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泄露。所述散热片201a可快速吸收所述导热板30a的热量。多个所述散热片201a之间存在冷却介质流动空间,多个散热片201a之间的冷却介质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便于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冷却介质可快速流经多个所述散热片201a之间的流动空间,进而实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冷却介质可快速吸收所述散热片201a的热量并将热量带走,实现对所述导热板30a有效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20b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20a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支架39a设有底壳394a和与所述底壳394a盖合的顶壳395a,所述导热板30a固定于所述顶壳395a背离所述底壳394a一侧,所述冷敷部10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底壳394a和所述顶壳395a之间,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顶壳395a接触所述导热板30a,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形成于所述底壳394a和所述顶壳395a之间,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形成于所述底壳394a和所述导热板30a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壳395a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连通的缺口3951a,所述导热板30a封盖所述缺口3951a,以实现所述导热组件密封所述缺口3951a,以便于所述导热组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所述散热片201a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所述顶壳395a和所述底壳394a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相通的容置槽396。所述冷敷部10固定于所述容置槽396,以便于所述脱毛装置70的光线可照射至所述冷敷部10。所述导热面12(参见图6)从所述顶壳395a伸出所述容置槽396。所述冷敷面11从所述支架头部393的端面伸出所述容置槽396,以便于所述冷敷面11与用户皮肤接触。所述顶壳395a对所述导热板30a有效支撑,并且所述导热板30a的大小与所述顶壳395a的大小相当,使得所述脱毛仪100a内结构更为紧凑,可以有效减小所述脱毛仪100a体积,以方便携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支架39a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并远离所述驱动出口82的第一传输口66,所述第一传输口66设置于所述顶壳395a和所述底壳394a之间。所述第一传输口66设置于所述冷却支架39a与所述冷敷部10相邻的侧壁,并远离所述驱动入口81。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口66一半设置于所述顶壳395a,另一半设置于所述底壳394a。所述冷却支架39a在与所述冷敷部10相对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传输口66,所述驱动出口82与所述冷却支架39a的另一侧壁对接。所述冷却支架39a在与所述冷敷部10相邻的另一侧壁上设置第二传输口65。所述壳体83的所述驱动出口82与所述第二传输口65对接。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形成于所述第二传输口65和所述第一传输口66之间。所述冷却驱动部80设置于所述冷却支架39a的一侧,使得所述驱动出口82向所述第二传输口65吹送冷却介质,并从所述第一传输口66排出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支架39a的内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支架39a的侧边吹入并从所述冷却支架39a的另一边吹出,使得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冷却介质流动速率提高,进而增大散热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驱动部80、冷却支架39a和导热组件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利用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与所述第一传输口66对接,使得进入所述冷却支架39a内的冷却介质,可以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快速排出,避免吸收了热量的冷却介质再次回流至所述冷却支架39a内。当然,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与所述第一传输口66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距离,使得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排出的冷却介质可以部分从所述第一传输口66排出所述外壳40,也可以部分进入到所述外壳40内,使得冷却介质可以继续对外壳40内其他部件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灯管座73固定于所述冷却支架39a内,并靠近所述冷敷部10,所述灯管71和所述反射板72固定于所述灯管座73上,所述反射板72位于所述灯管71远离所述冷敷部10一侧,所述反射板72将所述灯管71的光线反射聚集于所述冷敷部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均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内。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391内邻近所述冷敷部10处,以减小所述灯管71发出光线路径,避免发出的光线热量传导至更多器件,减小第一冷却通路391内热度聚集。更为具体的,所述灯管座73固定于所述底壳394a和所述顶壳395a之间,使得灯管座73与冷却支架39a结构稳固。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邻近于所述第一传输口66,使得冷却介质吸收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量后可以马上将热量从所述第一传输口66排出,有效降低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度。所述反射板72将所述灯管71的光线进行聚光反射,增加所述冷敷部10出光集中性。所述反射板72的两端具有开口,使得冷却介质经反射板72的一开口端流向另一开口端,外部冷却介质接触灯管71的周侧可以形成对流,对灯管71有效进行降温。反射板72的两开口端分别邻近第一传输口66和第二传输口65,使得第一冷却通路391内的冷却介质快速流过反射板72内侧,以提高对灯管71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传统的脱毛仪100a的机身内部热量大,容易对脱毛仪100a机身内部的器件造成短路、烧毁、爆炸等危险,而本申请的导热板30a利用第二冷却通路392内的冷却介质对冷敷部10有效降温,脱毛装置70利用第一冷却通路391的冷却介质进行有效散热,使得冷敷部10可以对用户皮肤有效冷敷,且舒适度高,也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脱毛装置70的温度有效降低,并且还可以利用冷却介质对脱毛仪100a的内部其他的器件进行降温,使得脱毛仪100a的机身整体降温,防止脱毛仪100a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危害。具体的,本申请的脱毛仪100a的发热器件5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所述冷却驱动部80也可以驱动外部冷却介质流入所述外壳40内与所述发热器件50接触,利用外部冷却介质将所述发热器件50热量导走,实现对所述脱毛仪100a内部器件和发热器件50快速降温,避免脱毛仪100a的容纳空间411内热度过高,防止脱毛装置70和发热器件50等各个装置的发生短路、烧毁、爆炸的危险情况。
本实施例中,发热器件50设在外壳40内部,可选地设置于冷却支架39a远离所述冷敷部10处。发热器件50设置于脱毛装置70远离冷敷部10的一侧,即为脱毛装置70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通过此类设计将容纳空间411内允许接触的外部冷却介质的接触范围扩大,以达到外壳40内部整体冷却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脱毛仪100a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
1、所述冷却支架39a设有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第一冷却通路391和第二冷却通路392均与冷却驱动部80的驱动出口82对接,并利用脱毛装置70固定于第一冷却通路391内,以及导热组件的一部分与冷敷部10接触,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冷却通路392内,从而实现导热组件散热与脱毛装置70散热分开进行,进而有效提高脱毛仪100a内部整体降温效率。
2、脱毛仪100a采用了复合结构的导热板30a,导热板30a利用了两个叠合板件及密封于两个板件之间的导热介质及导热网,增加所述导热板30a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a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导热板30a采用了铜材质,使得导热板30a的导热效率增大,可以有效快速吸热,以及有效快速散热。
3、以往仅仅采用密封的腔体将冷敷部10的制冷件18单独保护起来对其通风的手段,其同样会发热的脱毛装置70未被考虑,尤其在长时间使用时,脱毛装置70的热量会十分高,从而降温冷却效果不彻底。本申请的脱毛仪100a利用对冷敷部10和脱毛装置70分别同时冷却,使得整体冷却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降低脱毛仪100a机身内整体温度。
4、利用冷却入口45设置于头端42的一侧,使冷却介质可以快速的排出,提高冷敷部10和脱毛装置70的散热效率。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于外壳40邻近脱毛装置70和冷敷部10处,并且便于同时将脱毛装置70和导热组件的热量导出,增加散热效率。第二冷却出口47设置于脱毛仪100a远离冷敷部10的一端的尾部,使冷却介质在脱毛仪100a内的流动途径距离加长后排出,将流经发热器件50的热量排走,降低发热器件50的热度。
5、冷敷件19从外壳40的头端42外露与人体皮肤实际接触,使用户在使用脱毛仪100a脱毛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冷敷件19冷敷的效果,从而降低用户因脱毛装置70产生的热量而产生的较强疼痛感。
6、冷敷件19采用晶体材质,可为蓝宝石材质,蓝宝石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降低脱毛仪100a发射体发出光线的热度同时保持光线的透光率。
7、制冷件18可为TEC半导体制冷片,能有效地提高脱毛仪100a降温效果。
8、导热板30a为VC均温板,其均稳效果优于热管或金属基板散热器,可以使表面温度更均匀(热点减少)。其次,使用VC均温板可以让热源直接与VC均稳板接触,从而降低热阻。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家用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冷敷部、远离所述冷敷部的散热片组件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为VC均温板,所述导热板具有主吸热部和与所述主吸热部远离的出热部,所述主吸热部与所述冷敷部接触,用以吸收所述冷敷部的热量,所述出热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接触,用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片组件;所述脱毛仪设有冷却通道,所述脱毛仪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及所述冷却出口之间,所述散热片组件的热量经由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出口散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出口包括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和第三冷却出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握持端、与所述握持端相对的头端以及与所述头端相对的尾端,所述握持端位于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冷却入口设置于所述握持端,所述第一冷却出口设置在外壳的周侧且位于所述握持端,所述冷却入口和第三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握持端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与冷却入口相邻,所述第二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尾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设有冷敷件和对所述冷敷件制冷的制冷件,所述冷敷件用以贴合用户皮肤并进行冷敷,所述制冷件设有贴合所述冷敷件的制冷面和与所述制冷面相对的导热面,所述主吸热部贴合所述导热面,以吸走所述导热面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件的材质为蓝宝石晶体,和/或,所述制冷件是TEC半导体制冷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设有多个发热器件,所述导热板还具有多个次吸热部,所述次吸热部分别与至少部分的所述发热器件接触,以吸收所述发热器件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件和所述冷敷部接触于所述导热板同一面;所述冷敷部和所述散热片组件分别接触于所述导热板相对的两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热部和所述次吸热部分别位于所述出热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覆盖所述冷敷部、发热器件和散热片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出热部、次吸热部、发热器件和所述散热片组件均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与所述冷却通道隔离。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热器件邻近所述冷却出口,所述导热板的出热部和所述散热片组件邻近所述冷却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与所述冷敷部正对并处于冷却通道的灯管,所述灯管经所述冷敷部出光,所述灯管邻近所述冷却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强脉冲光IPL灯管,其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在510~1200n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处于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驱动部,所述冷却驱动部用以驱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设有多个发热器件,所述冷却驱动部设有至少一个驱动入口和至少一个驱动出口,外部冷却介质经所述驱动入口流动至所述驱动出口,所述发热器件靠近所述驱动出口,所述导热板的出热部和所述散热片组件均靠近所述驱动入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包括冷却支架,所述冷却支架设有第一冷却通路和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分离的第二冷却通路,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通路是所述冷却通道的部分通道,所述导热板固定于冷却支架上,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冷敷部的一端封盖所述第二冷却通路,所述散热片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并与所述导热板封盖所述第二冷却通路的部分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架设有底壳和与所述底壳盖合的顶壳,所述导热板固定于所述顶壳背离所述底壳一侧,所述冷敷部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之间,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顶壳接触所述导热板,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形成于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之间,所述第二冷却通路形成于所述底壳和所述导热板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架设有支架头部,所述冷敷部固定于所述支架头部;所述冷敷部具有冷敷面和设置于所述冷敷部周侧的导热面,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导热板的一部分贴合,以使得所述冷敷部的热量从所述导热面传导至所述导热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相通的容置槽,所述冷敷部固定于所述容置槽,以便于所述脱毛装置的光线可照射至所述冷敷部,所述导热面从所述顶壳伸出所述容置槽,所述冷敷面从所述支架头部的端面伸出所述容置槽,以便于所述冷敷面与用户皮肤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件为第一散热片组件,所述脱毛仪还包括第二散热片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固定于所述导热板背离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一侧,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邻近所述冷却入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包括脱毛装置,所述脱毛装置与所述冷敷部正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内,用以发射光线至所述冷敷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包括冷却驱动部,所述冷却驱动部固定于所述脱毛装置远离所述冷敷部一侧并与所述冷却支架固定连接,用以驱动外部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导热板和所述散热片组件远离所述冷敷部处,使得所述导热板和所述散热片组件的热量被外部冷却介质带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驱动部设有至少一个驱动入口和至少一个驱动出口,所述驱动出口与所述冷却支架卡合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和第二冷却通路密封对接,外部冷却介质经所述驱动入口,所述驱动出口,并经由所述第一冷却通路或者所述第二冷却通路流出。
CN202120355241.3U 2020-06-19 2021-02-08 家用脱毛仪 Active CN2149080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0807.4A CN111685869A (zh) 2020-06-19 2020-06-19 脱毛仪
CN2020105708074 2020-06-19
CN2020223652123 2020-10-21
CN202011134930.8A CN112155726A (zh) 2020-10-21 2020-10-21 脱毛仪
CN2020111349308 2020-10-21
CN202022365212 2020-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8023U true CN214908023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2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5241.3U Active CN214908023U (zh) 2020-06-19 2021-02-08 家用脱毛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80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4973A (zh) * 2022-01-28 2022-05-0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一种肿瘤微波热疗系统
WO2023246817A1 (zh) * 2022-03-25 2023-12-28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脱毛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4973A (zh) * 2022-01-28 2022-05-0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一种肿瘤微波热疗系统
WO2023246817A1 (zh) * 2022-03-25 2023-12-28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脱毛仪
GB2623652A (en) * 2022-03-25 2024-04-24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Hair removal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CN111700725A (zh) 脱毛仪
CN211534779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111743622A (zh) 便携的脱毛仪
CN214908023U (zh) 家用脱毛仪
CN215384556U (zh) 便携式脱毛仪
EP3925561A1 (en) Depilator
CN111685869A (zh) 脱毛仪
WO2021003950A1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112533554B (zh) 一种脱毛仪以及半导体制冷片
CN212326718U (zh) 脱毛仪
CN111821019A (zh)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212308030U (zh) 脱毛仪
CN216566016U (zh) 脱毛仪
CN213789643U (zh) 脱毛仪
CN213372447U (zh) 便携的脱毛仪
WO2022082884A1 (zh) 一种冷敷机构及脱毛仪
WO2022082837A1 (zh) 脱毛仪
CN213190052U (zh) 便携脱毛仪
CN214387634U (zh) 快速散热脱毛仪
US20210393014A1 (en) Depilator
WO2021253682A1 (zh) 脱毛仪
AU2020453924B2 (en) Hair removal device
CN212326564U (zh)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219461386U (zh) 一种美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