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2447U - 便携的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便携的脱毛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2447U
CN213372447U CN202021343918.3U CN202021343918U CN213372447U CN 213372447 U CN213372447 U CN 213372447U CN 202021343918 U CN202021343918 U CN 202021343918U CN 213372447 U CN213372447 U CN 213372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ing
outlet
plate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39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玉平
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oula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439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2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2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2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的脱毛仪,便携的脱毛仪包括外壳、冷敷部、导热板、脱毛装置和控制装置,外壳设有头部、与头部相对的尾部和连接于头部及尾部之间的周侧部,外壳设有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均设置于周侧部,冷却入口和第一冷却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侧面,冷却入口和第三冷却出口位于同一侧面,第二冷却出口设置于尾部,导热板靠近冷却入口和第三冷却出口,脱毛装置与冷敷部正对,并靠近第一冷却出口,控制装置位于脱毛装置远离冷敷部一侧,并靠近第二冷却出口。整体快速降低便携的脱毛仪机身内部温度,保证便携的脱毛仪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便携的脱毛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的脱毛仪。
背景技术
目前脱毛仪中内部温度较高,导致脱毛仪内部的器件在高温环境下容易造成爆炸、烧坏、短路等危险情况,即目前的脱毛仪因机身内部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机身内部温度、安全性高的便携的脱毛仪。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的脱毛仪,其中,所述便携的脱毛仪包括外壳、冷敷部、导热板、脱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外壳设有头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部和连接于所述头部及尾部之间的周侧部,所述外壳设有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所述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均设置于所述周侧部,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侧面,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位于同一侧面,所述第二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尾部,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之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之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之间形成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第二冷却通道内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冷敷部安装于所述头部,所述导热板、脱毛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热板接触所述冷敷部,所述导热板靠近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以利用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进行散热,所述脱毛装置与所述冷敷部正对,并靠近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以利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散热,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脱毛装置远离所述冷敷部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以利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散热。
本申请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通过所述便携的脱毛仪设有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第二冷却通道内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引入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导热板通过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进行快速散热,所述脱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快速散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快速散热,进而整体快速降低便携的脱毛仪机身内部温度,保证便携的脱毛仪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导热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的脱毛仪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的脱毛仪100,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设有冷敷部10、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散热部20和导热板30,所述导热板30具有主吸热部31和与所述主吸热部31远离的出热部32。所述主吸热部31与所述冷敷部10接触,用以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出热部32与所述散热部20接触,用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部20。所述导热板30设有第一板件33、与所述第一板件33叠合的第二板件34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的导热介质35及导热网36,所述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导热介质35和导热网36用以从所述主吸热部31所吸收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2。所述导热网36贴合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以使得所述导热板30均匀导热。
通过所述导热板30设有第一板件33、与所述第一板件33叠合的第二板件34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的导热介质35及导热网36,增加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经所述散热部2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利用冷敷部10与用户皮肤接触,所述冷敷部10处出射光线,利用光线穿透皮肤照射毛囊进行脱毛。所述冷敷部10可以快速降温以减小光线带来的灼烧感,保证舒适性。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设有外壳40,所述外壳40具有头部42、与头部42相对设置的尾部48和连接于头部42及尾部48之间的周侧部41。所述冷敷部10设置于所述头部42,所述冷敷部10用以接触用户皮肤,并出射光线。所述冷敷部10具有冷敷面11,所述冷敷面11与头部42的外表面平行。所述冷敷部10还具有位于所述外壳40内的导热面12,所述导热面12与所述主吸热部31贴合。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从所述导热面12传导至所述主吸热部31,使得所述冷敷部10达到制冷效果。所述周侧部41设有按键、电源开关等操控部件,以便于用户握持所述周侧部41时进行操控。所述散热部20和所述出热部32位于所述外壳40内远离所述头部42,以避免所述出热部32和所述散热部20所传导的热量回流至所述头部42。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平整面,所述导热面12为平整面。
可选的,所述冷敷面11为所述冷敷部10的端面。所述导热面12为所述冷敷部10的侧面。
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均为平整板件。所述导热网36层叠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所述导热网36与所述导热介质35充分接触,使得所述导热介质35接触所述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和导热网36的接触面积增大,所述导热介质35可以快速吸收所述主吸热部31从所述冷敷部10吸收的热量,并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所述出热部32。
可选的,所述冷敷部10和所述散热部20分别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相对的两面。例如,所述第一板件33在所述主吸热部31处贴合所述冷敷部10。所述第二板件34在所述出热部32处贴合所述散热部20,以利用所述散热部20吸收热量后散发掉,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可有效降低下来。
所述散热部20包括多个等距排列的散热片21。每一所述散热片21的端部接触所述出热部32,使得所述出热部32的热量可快速传导至所述散热片21。所述散热片21之间的间距用以供外部冷却介质经过,使得所述散热片21所吸收的热量可以被外部冷却介质吸收并带走,实现对所述出热部32有效散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外壳40包括上壳43和下壳44,上壳43和下壳44可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组装而成,也可一体加工而成。可选的,上壳43与下壳44经卡扣卡合的卡接方式组装而成,以便于对所述上壳43和下壳44拆装维护。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40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导热板30和散热部20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还设有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的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脱毛装置50提供光线至冷敷部10,并从冷敷部10射出后照射用户皮肤内毛囊,以实现脱毛。所述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电连接,控制装置60可为脱毛装置50提供电能,以及控制脱毛装置50运行,以使其可不插接外部电路也可使用,其也可直接采用外部的电源,如干电容,或者储能电容,由此便于收纳和携带,可外出使用。控制装置60还可外接外部电路进行充电,以及可控制便携的脱毛仪100的启停,功率调控,热度保护等。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传统的便携的脱毛仪的机身内部热量大,容易对便携的脱毛仪机身内部的器件造成短路、烧毁、爆炸等危险,而本申请的导热板30除了对冷敷部10有效降温,使得冷敷部10可以对用户皮肤有效冷敷,且舒适度高,也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还可以对便携的脱毛仪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内的器件进行降温,使得便携的脱毛仪100的机身整体降温,防止便携的脱毛仪100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危害。具体的,本申请的便携的脱毛仪100的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的器件在工作时,均会产生热量。所述导热板30可以与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接触,以吸收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的热量,从而可利用所述导热板30将所述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热量导走,实现对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内部器件快速降温,避免便携的脱毛仪100的容纳空间内热度过高,防止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等各个装置的发生短路、烧毁、爆炸的危险情况。
所述脱毛装置5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靠近所述头部42,且可固定卡在外壳40的容纳空间内。控制装置60设在外壳40内部,可选地设在周侧部41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0设置于脱毛装置50远离冷敷部10的一侧,即为脱毛装置50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通过此类设计将容纳空间内允许接触的外部冷却介质的接触范围扩大,以达到外壳40内部整体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30设有次吸热部37,所述次吸热部37与控制装置60接触,以吸收所述控制装置60的热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次吸热部37由所述出热部32的一侧延伸出。所述次吸热部37和所述主吸热部31分别位于所述出热部32的两侧。所述控制装置60远离所述冷敷部10,避免控制装置60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敷部10,保证所述冷敷部10的降温效果。所述控制装置60和所述冷敷部10接触于所述导热板30的同一面。例如,所述控制装置60和所述冷敷部10均接触于所述第一板件33的表面,所述散热部20接触于所述第二板件34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板件33可以从所述主吸热部31和次吸热部37处有效吸收所述冷敷部10和控制装置60的热量,并经导热介质35和导热网36传导至所述第二板件34,所述第二板件34将热量再传导至所述散热部20,或者直接从所述出热部32散发出,实现将冷敷部10和控制装置60的热度有效降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覆盖所述冷敷部10和散热部20,使得导热介质35可以快速吸收冷敷部10的热量,并快速地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部20。所述导热网36在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的排布面积较大,有效增加了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均为铜板。所述导热网36为具有毛细结构的铜网,使得导热介质35与第一板件33、第二板件34的接触面积增大且更平均,提高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设置抽真空密封腔体,所述导热介质35和所述导热网36收容于所述密封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35为冷却液,优选地为水质。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33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板件34的边缘密封压合,使得导热板30结构稳固,且避免导热板30内部串入热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设有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脱毛装置50利用第一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散热,所述控制装置60利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散热,所述导热板30和所述散热部20利用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散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40设有冷却入口45、第一冷却出口46、第二冷却出口47和第三冷却出口49。所述冷却入口45和所述第三冷却出口49设置于所述上壳43。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于所述上壳43和所述下壳44拼接处。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设置于所述尾部48。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45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之间,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45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之间,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冷却入口45和第三冷却出口49之间。所述冷却入口45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于所述周侧部41,且所述冷却入口45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分别位于两个相连接的侧面。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设置在外壳40的周侧,以便于第一冷却出口46可靠近便携的脱毛仪100内部中间位置,方便冷却介质从冷却入口45进来后被引导至脱毛装置50处,然后快速地从第一冷却出口46处将热量带出。第一冷却通道还可以将冷敷部10的大部分热量直接散走。
利用第二冷却出口47设置所述尾部48处,使得冷却介质从冷却入口45进来后,可以经过较长的路径后到达第二冷却出口47处,使得冷却介质流动所途径的距离加长,以便于增大第二冷却通道的冷却范围,从而使得控制装置60上多个器件可以全面得到冷却降温,使得便携的脱毛仪机身内部温度整体降低,且控制装置60靠近第二冷却出口47,以便于对控制装置60散热。
利用第三冷却出口49与冷却入口45相邻,且位于周侧部41的同一侧面上,可以使得冷却介质从冷却入口45进来后优先被传送至导热板30,并且经过导热板30的表面再快速地输送至第三冷却出口49出,即导热板30靠近冷却入口45和第三冷却出口49,可以优先被冷却介质带走热量,即导热板30快速被散热后,可以再快速吸收冷敷部10的热量。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冷敷部10和导热板30接触,便于冷敷部10的热量传导到导热板30,再通过第三冷却出口49快速散出去,进而可以实现冷敷部10的热量可以一部分被散发至第一冷却通道,并被第一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带走,同时另一部分热量被导热板30吸入,并利用导热板30的热量被第二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快速带走,实现提高冷敷部10快速有效的降温。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敷部10与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
通道完全隔离,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降温与导热板30、散热部20和控制装置60的降温相互独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和所述散热部20邻近所述冷却入口45。所述脱毛装置50和所述控制装置60邻近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47。所述冷却通道从所述冷却入口45引入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优先与散热部20和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接触,使得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和所述散热部20优先被冷却介质吸收走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部20和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之后,继续流经至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使得所述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的热量被冷却介质吸收并被冷却介质带走,并最终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和第二冷却出口47流出,实现整体有效散热。
可选的,所述散热部20与所述冷却入口45密封对接,使得所述散热部20有效接收从所述冷却入口45进入的外部冷却介质,并且减少所述散热部20对外部冷却介质的流动阻力,保证散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接触于所述散热部20远离所述冷却入口45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30设有通槽38,所述通槽38可引导冷却介质通过,以便于冷却介质对导热板30散热,以及冷却介质可以被输送至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处。所述出热部32设置于所述通槽38周侧。外部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部20后,流经所述通槽38,使得所述出热部32与外部冷却介质接触。当然存在部分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部20后从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和次吸热部37流过,使得主吸热部31和次吸热部37有效降温。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装置50设有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所述灯管座73固定于控制装置60与冷敷部10之间,灯管71固定于灯管座73上,反射板72固定于灯管71远离冷敷部10一侧。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均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均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邻近所述头部42处,以减小所述灯管71发出光线路径,避免发出的光线热量传导至更多器件,减小容纳空间内热度聚集。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邻近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使得冷却介质吸收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量后可以马上将热量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排出,有效降低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度。所述灯管71与所述冷敷部10正对,所述灯管71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冷敷部10出射。所述反射板72位于所述灯管71远离所述冷敷部10的一侧。所述反射板72将所述灯管71的光线进行聚光反射,增加所述冷敷部10出光集中性。所述反射板72的两端具有开口,使得冷却介质经反射板72的一开口端流向另一开口端,外部冷却介质接触灯管71的周侧可以形成对流,对灯管71有效进行降温。所述灯管座73对所述灯管71的两端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均可形成发热器件。即所述导热板30的次吸热部37可与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接触,以利用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反射板72和所述灯管座73进行有效吸热,降低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的热度,从而整体可降低所述脱毛装置50的热度,进一步使得冷敷部10热度降低。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设有固定于外壳40内的冷却驱动部80,所述冷却驱动部80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第二冷却通道内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驱动部80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所述脱毛装置50远离所述冷敷部10处。所述冷却驱动部80通过动力器件带动外部冷却介质流动,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带走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内热量。所述冷却驱动部80设有一个驱动入口81和一个驱动出口82。所述驱动入口81与所述通槽38正对,以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以快速地流经所述散热部20及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对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有效降温。所述驱动出口82朝向所述脱毛装置50,使得外部冷却介质可集中引导至所述灯管71、反射板72和灯管座73,加大所述脱毛装置50周围的冷却介质流动速率。
可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风机。所述外部冷却介质为空气。例如,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混流式风机和横流式风机。优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为离心式风机,以使外部空气轴向进入风机的叶轮后主要沿径向流动。
具体的,所述冷却驱动部80包括壳体83和固定于所述壳体83内的扇叶。所述驱动入口81和所述驱动出口82开设于所述壳体83。所述壳体83底部固定于所述下壳44内侧。所述驱动入口81开设于所述壳体83的顶部。所述驱动出口82开设于所述壳体83的周侧。所述导热板30固定于所述壳体83的顶部。所述壳体83对所述导热板30有效支撑,使得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得到有效稳固。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还设有固定于所述外壳40内,并与所述壳体83稳固拼接的导热板支架39。所述导热板支架39对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有效支撑,并且所述导热板支架39将所述驱动出口82的冷却介质将所述导热板30隔绝,避免所述驱动出口82的冷却介质回流至所述导热板30,以保证所述导热板30对所述冷敷部10有效降温。
更为具体的,所述壳体83的顶端设有固定槽84,所述导热板30经过所述固定槽84,所述散热部20固定于所述固定槽84内。所述驱动入口81设置于所述固定槽84底部。所述散热部20与所述固定槽84的周侧密封配合,以减小所述散热部20与所述驱动入口81之间的风阻。
可选的,所述散热部20中的散热片21可为铸铁散热片、钢制散热片、铝合金散热片。可以理解的,散热片21是通过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因此覆盖面积越大,其散热效果越好。多个散热片21完全覆盖驱动入口81。
可选的,散热部20中的散热片21和导热板30为一体结构,散热部20和导热板30连接在一起,在金属热传递的作用下,随着冷却驱动部80向便携的脱毛仪100内吸外部冷却介质,使得出热部32上的热量会很快随外部冷却介质排走,从而快速降温。
更为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60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44内侧电路板9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91上的处理器92和固定于所述下壳44内侧的电容94。所述冷却驱动部80的壳体8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91上,所述冷却驱动部8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91,以从所述电路板91获取驱动电信号。所述处理器92对所述脱毛装置50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所述脱毛装置50进行运行。所述电容94对所述脱毛装置50、冷却驱动部80、电路板91、处理器92提供电能。所述电路板91、处理器92、电容94均处于外部冷却介质从所述驱动出口82至所述第一冷却出口46及第二冷却出口47的路径上,实现所述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在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内有效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冷敷部10设有冷敷件19和对所述冷敷件19制冷的制冷件18,所述冷敷件19用以贴合用户皮肤并进行冷敷,所述制冷件18设有贴合所述冷敷件19的制冷面181和与所述制冷面181相对的导热面12,所述主吸热部31贴合所述导热面12,以吸走所述导热面12的热量。
本实施方式中,灯管71和制冷件18均与电路板91电性连接,冷敷件19卡接在所述导热板支架39上,以使得所述制冷件18稳固于所述冷敷件19和所述导热板支架39之间,以便于所述主吸热部31与所述制冷件18接触。制冷件18紧贴冷敷件19上,以对冷敷件19进行制冷,冷敷件19和灯管71之间还设有滤光片,以避免灯管71的热量传及冷敷件19上,反射板72则设于灯管71背离冷敷件19的一侧,以使灯管71发射的光线集中于冷敷件19上。
优选的,冷敷件19为晶体材质,具体可为蓝宝石、K9玻璃、水晶玻璃,仅需满足透光晶体的材质皆可,可选地为蓝宝石材质。
可以理解,由于冷敷件19为蓝宝石材质,因此冷敷件19也可作为出光口使用,当灯管71发射光线时,由于蓝宝石有较强的导热性能,使得制冷件18和冷敷件19能高效的产生热交换,从而达到最优的制冷效果。可选的,冷敷件19可为圆形板件,矩形板件,在此不作限定。冷敷件19远离灯管71的一面与人体接触,其接触的表面可为弧面或者平面,优选为平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管71可为IPL灯管,位于所述冷敷件19背离人体接触的一侧,灯管71发出的光线经由冷敷件19射出至使用者的皮肤上。灯管71发出的光线颜色不限定,可为彩光、复合光等,具体波长以及频率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的脱毛仪100设有皮肤检测部,皮肤检测部可集成于冷敷件19内。皮肤检测部利用电容触摸检测原理电性连接电路板91,所述冷敷件19接触到皮肤时,内部预设的电容检测装置同时检测到便携的脱毛仪100是否实际接触到皮肤,减少用户因误性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反射板72的形状不予限定,仅让灯管71的光线朝冷敷件19方向集中即可,可选的,所述反射板72为U型,所述反射板72的开口朝向冷敷件19设置。灯管71位于反射板72的U形开口的中心,除了集中光线以外,也可避免灯管71在工作中热度散发到其他地方。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件18可选地为半导体制冷方式的制冷元件,所述制冷件18包括相对设置的导热面12和制冷面181,制冷面181紧贴于所述冷敷件19,以将所述冷敷件19冷却;
可以理解,由于便携的脱毛仪100采用光线脱毛技术其原理的特殊性,在发出光线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用户在冷敷件19接触到皮肤时,为了使光线不让用户产生灼热的痛觉,在便携的脱毛仪100本体内部需要设置有降温的结构,不管何种方式降温,其热交换下均会产生热,所述制冷件18的导热面12紧贴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使得冷敷件19快速降温;除了制冷件18发热之外,在容纳空间内还设置多个发热器件,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对多个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冷却。
可以理解,外部冷却介质从冷却入口45被吸入,进入驱动入口81经过驱动出口82后,沿途会经过灯管71,使灯管71热度下降,再经过外壳40内部的电路板91、处理器92和电容94,最终从第一冷却出口46和第二冷却出口47排出,从而形成冷却通道的路径使得冷却通道内对外部冷却介质沿途经过的区域进行降温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板30和散热部20组合为一体,导热板30的外表面和外壳40的内壁围合成一空间,且在冷却入口45处贴合形成另一冷却通道,使得导热板30和制冷件18有效降温。
基于以上在便携的脱毛仪100中设置冷却通道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便携的脱毛仪100的散热方式可以不采用风机风冷,也可利用外部其他的冷却介质,如水、冷却液等,只需外部介质能带走冷却通道的热量即可。
冷敷部10件与皮肤的接触端面和皮肤检测部外露端面位于同侧设置,便于在对皮肤进行光照除毛时,冷敷件19与皮肤被照射的区域接触,对被照射的皮肤进行冷敷降温,以减缓被照射皮肤产生的灼痛感,且冷敷件19可以接近零度的低温,真正做到使出光口附近的皮肤达到无限接近冰点,可减缓皮肤的灼痛感,且短时间的接触不会造成皮肤损伤。
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于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除了对冷敷部10、导热板20、散热部30、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之外,也可设置更多的冷却通道,利用更多的冷却通道对更多的发热器件进行降温。
一些实施例中,一种便携的脱毛仪100设置了发光体,以及运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阐述的结构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如果将本申请的便携的脱毛仪100的全部或部分组件通过稠合、物理连接等方式进行组合,如脱毛装置50中的各组件移动位置;或者将其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以及特征数量的替换、不做功能使用的特征形貌的变化,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用这样的设备\装置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便携的脱毛仪100具有如下的优点:
1、便携的脱毛仪采用了复合结构的导热板30,导热板30利用了第一板件33、与所述第一板件33叠合的第二板件34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33和所述第二板件34之间的导热介质35及导热网36,增加所述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所述导热板30的主吸热部31吸收所述冷敷部10的热量,所述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经所述散热部20散发掉热量,使得所述冷敷部10的热度快速降低。导热板30采用了铜材质,使得导热板30的导热效率增大,使得主吸热部31可以有效快速吸热,出热部32可以有效快速散热。
2、便携的脱毛仪100为家用便携式的脱毛仪,为方便用户手持使用设置了较为小巧的形态,因此在大量热量堆积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散热和降温,将给用户带来较强痛疼感和红肿现象甚至造成安全问题;以往便携式便携的脱毛仪中仅仅设置单一的进口和出口,形成一个通道进行散热,但便携式便携的脱毛仪内部产生热量的元件不止一个,如将多个产热元件依靠一个进口和出口的单一通道进行散热,产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互相影响,降低了散热效果,且其通道内的产热元件工作环境会受到影响;比如将均会产生热量的制冷件18和灯管71放在同一冷却通道内,当外部冷却介质经过制冷件18和灯管71的其中一个时,会将其热量传导到另一个元件处,因此本申请在便携的脱毛仪100设置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可将不同的产热器件设置于不同的冷却通道内,其冷却通道可为一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也可是多个进口对应多个出口,因此外部冷却介质可将便携的脱毛仪100内部的多个产热器件进行散热降温,且不会互相干扰。
3、以往仅仅采用密封的腔体将冷敷部10的制冷件18单独保护起来对其通风的手段,其同样会发热的脱毛装置50未被考虑,尤其在长时间使用时,脱毛装置50的热量会十分高,从而降温冷却效果不彻底。本申请的便携的脱毛仪100通过制冷件18和脱毛装置50分别冷却,使得整体冷却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降低便携的脱毛仪100机身内整体温度。
本实施例中便携的脱毛仪100可以对制冷件18进行保护,且设置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以及利用复合的导热板30快速吸收热量,使得外部冷却在完成热交换后不仅能从各自对应的出口排出,实现即对制冷件18进行降温,还对便携的脱毛仪100内部其他发热器件有效降温,如电路板91、电容94、处理器92以及灯管71可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敷件19的制冷效果,以及提高便携的脱毛仪100内部整体降温效果,使冷却热度尽可能降低到对皮肤造成暂时麻痹的冷却温度,从而减缓皮肤因脱毛造成的强烈疼痛感和红肿现象。
4、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可利用的外部冷却介质,不仅可为风机引入空气,也可为其他的冷却介质,如采用水泵,抽取水或者冷却液等。
5、在驱动冷却部的驱动入口81处和外壳40上的冷却入口45处之间,设置导热板30的出热部32及散热部20,并且导热板30的一端延伸至制冷件18处,使之在驱动冷却部引入外部冷却介质的同时,可对导热件和制冷件18同时进行冷却。
6、在外壳40上的三个冷却出口,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外壳40上与冷却入口45同一侧并相邻,使冷却介质可以快速的进入和排出,提高导热板30的散热效率,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外壳40的侧方向,即冷敷部10的一侧,可快速的将冷敷部10的大部分热量散走,降低冷敷部10的热度,一个冷却出口设置于便携的脱毛仪100远离冷敷部10的一端的尾部,使冷却介质在便携的脱毛仪100内的流动途径距离加长后排出,将流经的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的热量排走,降低脱毛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的热度。
7、冷敷件19从外壳40的头部42外露与人体皮肤实际接触,使用户在使用便携的脱毛仪100脱毛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冷敷件19冷敷的效果,从而降低用户因光便携的脱毛仪100技术带有的热量而产生的较强疼痛感。
8、冷敷件19采用晶体材质,可为蓝宝石材质,蓝宝石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降低便携的脱毛仪100发射体发出光线的热度同时保持光线的透光率。
9、制冷件18可为半导体制冷片,能有效地提高便携的脱毛仪100降温效果。
10、便携的脱毛仪100设有皮肤检测部,在冷敷部10接触皮肤的同时,皮肤检测部将检测到机器是否实际接触到皮肤,可降低使用者因误性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提高了便携的脱毛仪100工作效率。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的脱毛仪包括外壳、冷敷部、导热板、脱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外壳设有头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部和连接于所述头部及尾部之间的周侧部,所述外壳设有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所述冷却入口、第一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出口均设置于所述周侧部,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侧面,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位于同一侧面,所述第二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尾部,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之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之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入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之间形成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第二冷却通道内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引入外部冷却介质,所述冷敷部安装于所述头部,所述导热板、脱毛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热板接触所述冷敷部,所述导热板靠近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以利用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进行散热,所述脱毛装置与所述冷敷部正对,并靠近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以利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散热,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脱毛装置远离所述冷敷部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以利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的脱毛仪还包括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并邻近所述冷却入口,所述导热板设有与所述冷敷部接触的主吸热部和与所述主吸热部相对的出热部,所述出热部与所述散热部接触,所述主吸热部用以接收所述冷敷部的热量,所述出热部用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和所述散热部分别接触所述导热板相对的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还设有与所述出热部相对的次吸热部,所述次吸热部与所述控制装置接触,所述次吸热部用以吸收所述控制装置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处理器和电容,所述处理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次吸热部贴合所述处理器背离所述电路板一面,所述电容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冷敷部接触于所述导热板同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设有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板件叠合的第二板件和密封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之间的导热介质及导热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冷却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板件的边缘密封压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网与所述第一板件及所述第二板件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隔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部设有冷敷件和对所述冷敷件制冷的制冷件,所述冷敷件用以贴合用户皮肤并进行冷敷,所述制冷件设有贴合所述冷敷件的制冷面和与所述制冷面相对的导热面,所述导热板贴合所述导热面,以吸走所述导热面的热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装置包括灯管、反射板和灯管座,所述灯管朝向所述冷敷部发射光线,所述反射板固定于所述灯管一侧,以将所述灯管的光线反射聚集于所述冷敷部,所述灯管座支撑稳固所述灯管的两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的脱毛仪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冷却驱动部,所述冷却驱动部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第二冷却通道内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外部冷却介质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驱动部设有驱动入口和驱动出口,外部冷却介质经所述驱动入口流动至所述驱动出口,所述脱毛装置靠近所述驱动出口,所述导热板靠近所述驱动入口。
CN202021343918.3U 2020-07-09 2020-07-09 便携的脱毛仪 Active CN213372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3918.3U CN213372447U (zh) 2020-07-09 2020-07-09 便携的脱毛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3918.3U CN213372447U (zh) 2020-07-09 2020-07-09 便携的脱毛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2447U true CN213372447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0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3918.3U Active CN213372447U (zh) 2020-07-09 2020-07-09 便携的脱毛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2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3622A (zh) * 2020-07-09 2020-10-09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的脱毛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3622A (zh) * 2020-07-09 2020-10-09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的脱毛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3622A (zh) 便携的脱毛仪
KR200497009Y1 (ko) 탈모기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CN213606854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及光学脱毛仪
CN111700725A (zh) 脱毛仪
CN111685869A (zh) 脱毛仪
WO2021003950A1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5384556U (zh) 便携式脱毛仪
CN214908023U (zh) 家用脱毛仪
CN114051366A (zh)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CN112155726A (zh) 脱毛仪
EP3925561A1 (en) Depilator
CN213372447U (zh) 便携的脱毛仪
WO2022082837A1 (zh) 脱毛仪
CN212326718U (zh) 脱毛仪
CN111821019A (zh)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218960917U (zh) 脱毛仪
CN218552433U (zh) 脱毛仪
CN213190052U (zh) 便携脱毛仪
CN212308030U (zh) 脱毛仪
CN214387634U (zh) 快速散热脱毛仪
CN217138253U (zh) 脱毛仪
CN213789643U (zh) 脱毛仪
CN113729930A (zh) 一种脱毛仪
WO2021253682A1 (zh) 脱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306, third floor, building 4, No. 735, Jiangho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Youl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03, building 2, Xunm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8 Keyu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