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9130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130U
CN220109130U CN202320926121.3U CN202320926121U CN220109130U CN 220109130 U CN220109130 U CN 220109130U CN 202320926121 U CN202320926121 U CN 202320926121U CN 220109130 U CN220109130 U CN 220109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quid storage
glass fiber
suction nozzle
storage co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61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承志
李志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61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吸嘴、壳体、储液棉以及雾化组件,其中:壳体的端部连接于吸嘴,且在壳体与吸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储液棉嵌设于壳体内,储液棉与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泄压通道,第一泄压通道与吸嘴相连通;雾化组件嵌设于储液棉内,雾化组件具有与吸嘴相连通的雾化通道。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当储液棉嵌设于壳体内部时,储液棉与第一密封件的间隙处即可形成第一泄压通道,可对储液棉内部的气压与雾化组件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进而提高雾化液体流动至雾化组件中参与雾化的顺畅性,并简化电子雾化装置的成型工艺,保证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完整性。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仿真香烟电子产品,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常见的电子雾化装置主要包括吸嘴和雾化杆两部分,吸嘴设于雾化杆的上端,雾化杆包括壳体与雾化组件,壳体中形成有储液仓,或在壳体内部设置有储液棉,用于存储大量的雾化液体。如可将雾化组件嵌设于储液棉内,雾化组件可汲取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汲取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经吸嘴排出后供用户吸食。
用户在抽吸时,储液棉内部的孔隙区域与雾化组件内部会出现短暂的负压或微负压现象,导致储液棉内的雾化液体无法正常进入至雾化组件参与雾化作业,致使电子雾化装置的烟雾量小,且口感大幅度衰减。并且,若是储液棉长期处于负压状态,由于一体棉中的雾化液体量过多,储液棉内的雾化液体易自主进入至雾化组件中,导致电子雾化装置出现漏液、咕噜噪音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抽吸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子雾化装置烟雾量小,口感衰减严重,且易出现漏液、噪音等不良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吸嘴;
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吸嘴,且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吸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储液棉,所述储液棉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液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与所述吸嘴相连通;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嵌设于所述储液棉内,所述雾化组件具有与所述吸嘴相连通的雾化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吸嘴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玻纤管与雾化芯,所述玻纤管嵌设于所述储液棉内,且其内形成有所述雾化通道,所述雾化芯嵌设于所述玻纤管内,且可汲取所述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纤管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均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纤管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形成于所述玻纤管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纤管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玻纤管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形成于所述玻纤管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纤管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件上的导液件,所述玻纤管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导液件可通过所述进液孔汲取所述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远离所述吸嘴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嵌设有第二密封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储液棉远离所述吸嘴的端部,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进气孔均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可汲取储液棉内的雾化液体,并在雾化通道中雾化形成气溶胶后经吸嘴排出供用户吸食。用户在抽吸过程中,储液棉内部的孔隙区域与雾化组件内部会出现短暂的负压,由于第一泄压通道与吸嘴相连通,且雾化通道也与吸嘴相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吸嘴快速流动至第一泄压通道与雾化通道,以对储液棉内部的气压与雾化组件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进而提高雾化液体流动至雾化组件中参与雾化的顺畅性,有效防止电子雾化装置由于负压效应而出现小烟雾量、口感衰减、漏液或噪音等系列不良现象。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当储液棉嵌设于壳体内部时,储液棉与第一密封件的间隙处即可形成第一泄压通道,可简化电子雾化装置的成型工艺,并保证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部分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另一部分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向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雾化装置;
110、吸嘴;120、壳体;121、进气孔;122、供电组件;130、第一密封件;131、第一通孔;140、储液棉;150、第一泄压通道;160、雾化组件;161、雾化通道;162、玻纤管;163、雾化芯;1631、发热件;1632、导液件;170、第二泄压通道;180、第二密封件;18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吸嘴110、壳体120、储液棉140以及雾化组件160。
壳体120的端部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连接于吸嘴110,以将壳体120与吸嘴110连接为一体,并且在壳体120与吸嘴1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30。如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0为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可将第一密封件130嵌设于壳体120靠近吸嘴110的端部,第一密封件130可以为硅胶件、塑胶件等一类具有柔性的元件。
储液棉140嵌设于壳体120内部,并且当储液棉140嵌设于壳体120内时,储液棉140与第一密封件130之间形成有第一泄压通道150,第一泄压通道150与吸嘴110相连通。如在本实施例中,储液棉140与第一密封件130远离吸嘴110的一侧具有间隙,并且第一泄压通道150形成于储液棉140与第一密封件130的间隙处。由于储液棉140为多孔结构,因此储液棉140内部的孔隙可用于储存大量雾化液体,在本实施例中,储液棉140为纺丝制备而成的多孔结构元件。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储液棉140还可以为陶瓷烧结或其他材料制备而成的多孔结构元件。
雾化组件160嵌设于储液棉140内,如将雾化组件160包裹于储液棉140内部。雾化组件160具有雾化通道161,并且雾化通道161与吸嘴110相连通。当用户吮吸吸嘴110时,储液棉140内的雾化液体可进入至雾化通道161中雾化形成气溶胶后经吸嘴110排出供用户吸食。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组件160可汲取储液棉140内的雾化液体,并在雾化通道161中雾化形成气溶胶后经吸嘴110排出供用户吸食。用户在抽吸过程中,储液棉140内部的孔隙区域与雾化组件160内部会出现短暂的负压,由于第一泄压通道150与吸嘴110相连通,且雾化通道161也与吸嘴110相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吸嘴110快速流动至第一泄压通道150与雾化通道161,以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与雾化组件16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进而提高雾化液体流动至雾化组件160中参与雾化的顺畅性,有效防止电子雾化装置100由于负压效应而出现小烟雾量、口感衰减、漏液或噪音等系列不良现象。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当储液棉140嵌设于壳体120内部时,储液棉140与第一密封件130的间隙处即可形成第一泄压通道150,可简化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成型工艺,并保证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结构完整性。
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密封件130开设有第一通孔131,第一通孔131在第一密封件13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密封件130,第一泄压通道150、第一通孔131以及吸嘴110相互连通,以使得外界气流可通过吸嘴110流动至第一泄压通道150中,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并且第一密封件130可对壳体120进行密封,防止储液棉140内储存雾化液体以及雾化液体雾化后形成气溶胶的泄露。具体地,用户在抽吸过程中,储液棉140内部的孔隙区域会出现短暂的负压,由于第一泄压通道150、第一通孔131以及吸嘴110相互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吸嘴110,途经第一通孔131快速流动至第一泄压通道150,以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进而提高储液棉140内雾化液体流动至雾化组件160中参与雾化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1优选为通过挤压、模压等方式与第一密封件130一体成型,以简化在第一密封件130上开设第一通孔131的成型方式,节省第一密封件130的制造成本。
为了对储液棉140内的雾化液体进行雾化作业,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雾化组件160包括玻纤管162与雾化芯163。玻纤管162嵌设于储液棉140内,以将储液棉140包裹于雾化组件160外侧,由于玻纤管162呈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玻纤管162内部形成有雾化通道161。雾化芯163嵌设于玻纤管162内,并且雾化芯163可汲取储液棉140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在雾化通道161中雾化形成气溶胶后经吸嘴110排出供用户吸食。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雾化芯163包括发热件1631与导液件1632,导液件1632设置于发热件1631上。玻纤管162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图示未示出),导液件1632可通过进液孔汲取储液棉140内储存的雾化液体,换言之,储液棉140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可通过进液孔流至雾化通道161中,并附着于导液件1632上,发热件1631可对导液件1632上附着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631为发热丝或发热网,导液件1632为无纺布,导液件1632包裹于发热件1631外侧。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导液件1632还可以为孔隙陶瓷等其他导液元件,并且储液棉140也可以直接包裹于导液件1632外侧,使得储液棉140内部储存的雾化液体可直接附着于导液件1632上。
另外,经研究人员测试表面,用户在抽吸过程中,储液棉140通常处于50℃-80℃的环境下工作,并且储液棉140的温度由内侧朝向外侧呈梯度分布,由于工作温度、雾化液体粘度和工作时间均对储液棉140的膨胀率具有显著影响。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0,第一泄压通道150在平衡储液棉140内部气压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储液棉140的膨胀变形空间。
为了对储液棉140内部气压与雾化组件160内部气压进行平衡,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玻纤管162与第一密封件130之间形成有第二泄压通道170,第二泄压通道170与第一泄压通道150、第一通孔131均连通,即第一泄压通道150、第二泄压通道170以及吸嘴110相互连通。具体地,当用户在抽吸时,储液棉140内部的孔隙区域与雾化组件160内部会出现短暂的负压,此时,外界气流可通过吸嘴110进入至第一通孔131,并通过第一通孔131流动至第二泄压通道170,第二泄压通道170中的一部分外界气流流至第一泄压通道150,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第二泄压通道170中的另一部分外界气流流至玻纤管162内部,以对雾化组件16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进而提高雾化液体流动至雾化组件160中参与雾化的顺畅性,有效防止电子雾化装置100由于负压效应而出现小烟雾量、口感衰减、漏液或噪音等系列不良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玻纤管162靠近第一密封件130的端部与第一密封件130之间具有间隙,以图3视角为例,玻纤管162在其延伸方向上与第一密封件130远离吸嘴110的一侧具有间隙,并且第二泄压通道170形成于玻纤管162与第一密封件130之间的间隙处,即在储液棉140内部嵌设玻纤管162后,玻纤管162与第一密封件130的间隙处即可形成第二泄压通道170,一方面可简化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成型工艺,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二泄压通道170与第一泄压通道150、雾化通道161均连通,以同时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与雾化组件16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玻纤管162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通孔131内,即玻纤管162部分或全部插设于第一通孔131内,以图6的视角为例,玻纤管16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部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通孔131内,玻纤管162插设于第一通孔131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间隙,即玻纤管162的外径小于第一通孔131的内径,并且第二泄压通道170形成于玻纤管162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的间隙处,即在储液棉140内部嵌设玻纤管162后,玻纤管162与第一通孔131孔壁的间隙处即可形成第二泄压通道170,一方面可简化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成型工艺,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二泄压通道170与第一泄压通道150、雾化通道161均连通,以同时对储液棉140内部气压与雾化组件160内部气压进行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若是玻纤管162插设于第一通孔131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的间隙过小,当储液棉140内部的孔隙区域与雾化组件160内部出现负压时,外界气流通过吸嘴110流至第二泄压通道170内的气流量过小,无法及时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以及雾化组件160内部的气压进行平衡,导致电子雾化装置100由于负压效应而出现小烟雾量、口感衰减、漏液或噪音等系列不良现象。故在本实施例中,玻纤管162插设于第一通孔131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15mm,即使得第二泄压通道170的横截面足够大,当储液棉140内部的孔隙区域与雾化组件160内部出现短暂的负压时,可保证足够量的外界气流可通过吸嘴110流至第二泄压通道170中,以对储液棉140内部的气压以及雾化组件160内部的气压进行快速平衡,有效防止电子雾化装置100由于负压效应而出现小烟雾量、口感衰减、漏液或噪音等系列不良现象。
在具体设置时,玻纤管162插设于第一通孔131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15mm、0.20mm、0.25mm、0.30mm、0.35mm、0.40mm中的一种。当然,玻纤管162插设于第一通孔131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的间隙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具体数值,还可以为大于0.15mm这一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对于玻纤管162插设于第一通孔131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31孔壁之间的间隙的具体数值,本申请不做限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壳体120在远离吸嘴110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孔121,进气孔121与雾化通道161相连通,以使得外界气流可通过进气孔121进入至雾化通道161内,并在雾化通道161内部参与雾化液体的雾化作业。壳体120内还设有供电组件122,供电组件122与雾化组件160电性连接。具体地,当用户在抽吸时,外界气流可通过进气孔121进入至电子雾化装置100内部,由于流动至电子雾化装置100内部气流的改变,供电组件122可对雾化组件160进行供电,以使得雾化组件160能够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为了对电子雾化装置100进行进一步的密封,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壳体120内还嵌设有第二密封件180,并且第二密封件180设置于储液棉140远离吸嘴110的端部,即第一密封件130与第二密封件180分别位于储液棉140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密封件180与第一密封件130配合对壳体120进行密封,以对电子雾化装置100进行进一步的密封,防止储液棉140内储存雾化液体以及雾化液体雾化后形成气溶胶的泄露。第二密封件180开设有第二通孔181,第二通孔181在第二密封件18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密封件180,第二通孔181与雾化通道161、进气孔121均连通,使得外界气流可依次通过进气孔121与第二通孔181进入至雾化通道161内,并在雾化通道161内部参与雾化液体的雾化作业。雾化组件160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二通孔181,以将雾化组件160设置于壳体120内部,实现雾化组件160的固定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80可以为硅胶件、塑胶件等一类具有柔性的元件。并且,第二通孔181优选为通过挤压、模压等方式与第二密封件180一体成型,以简化在第二密封件180上开设第二通孔181的成型方式,节省第二密封件180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吸嘴;
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吸嘴,且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吸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储液棉,所述储液棉嵌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液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与所述吸嘴相连通;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嵌设于所述储液棉内,所述雾化组件具有与所述吸嘴相连通的雾化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吸嘴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玻纤管与雾化芯,所述玻纤管嵌设于所述储液棉内,且其内形成有所述雾化通道,所述雾化芯嵌设于所述玻纤管内,且可汲取所述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管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管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形成于所述玻纤管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的间隙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管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玻纤管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形成于所述玻纤管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管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件上的导液件,所述玻纤管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导液件可通过所述进液孔汲取所述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远离所述吸嘴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嵌设有第二密封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储液棉远离所述吸嘴的端部,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进气孔均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CN202320926121.3U 2023-04-19 2023-04-19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109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6121.3U CN220109130U (zh) 2023-04-19 2023-04-19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6121.3U CN220109130U (zh) 2023-04-19 2023-04-19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130U true CN220109130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6121.3U Active CN220109130U (zh) 2023-04-19 2023-04-19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9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5420B (zh) 具有弯曲形雾化腔的电子烟
CN107874323B (zh) 陶瓷雾化芯及其组成的雾化器
CN205947122U (zh) 采用超声波雾化单元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159583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0913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1449286A (zh) 具有储液元件的气雾弹和气雾散发装置
CN116509068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09219274U (zh) 具有防漏油功能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771480U (zh) 简易电子烟
CN215837125U (zh) 雾化结构以及电子烟
CN210137815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CN215958342U (zh) 一种气雾弹
CN220936792U (zh) 电子烟
CN220384293U (zh) 一种自排气式油杯组件
CN2207128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41859U (zh) 气雾发生装置
CN209950393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CN220458603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115211602A (zh) 一种气雾弹
CN219088422U (zh) 雾化器
WO2022221974A1 (zh) 一种气雾弹
CN219229046U (zh) 咪头防油结构
CN217644625U (zh) 一种防干烧的雾化器
CN219982140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