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8530U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理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08530U CN220108530U CN202320918835.XU CN202320918835U CN220108530U CN 220108530 U CN220108530 U CN 220108530U CN 202320918835 U CN202320918835 U CN 202320918835U CN 220108530 U CN220108530 U CN 220108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coolant
- plate
- channel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包括:制冷剂板,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流道具有制冷剂流道开口;冷却剂板,与制冷剂板相邻布置,具有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流道,冷却剂流道具有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换热器,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通道和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制冷剂通道具有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冷却剂通道具有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其中,热管理模块还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固定至换热器,连接部件紧固至制冷剂板以及冷却剂板,且其中,连接部件具有:制冷剂连接通道,用于流经制冷剂,制冷剂连接通道的一端与制冷剂板的制冷剂流道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制冷剂和冷却剂对车辆中的部件进行冷却的热管理模块。
背景技术
在热管理模块的运行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换热器实现流经制冷剂板的制冷剂与流经冷却剂板的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在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接口分别与制冷剂板和冷却剂板上对应的开口连通,将换热器与制冷剂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将制冷剂板与冷却剂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换热器与冷却剂板的连接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包括:制冷剂板,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流道具有制冷剂流道开口;冷却剂板,与制冷剂板相邻布置,具有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流道,冷却剂流道具有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换热器,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通道和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制冷剂通道具有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冷却剂通道具有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其中,热管理模块还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固定至换热器,连接部件紧固至制冷剂板以及冷却剂板,且其中,连接部件具有:制冷剂连接通道,用于流经制冷剂,制冷剂连接通道的一端与制冷剂板的制冷剂流道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连通。
根据该方案,连接部件固定至换热器,制冷剂板中的制冷剂流道依次与连接部件中的制冷剂连接通道和换热器中的制冷剂通道连通,使得制冷剂板中的制冷剂可以通过连接部件中的制冷剂连接通道流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通道,且连接部件紧固至制冷剂板以及冷却剂板,从而使得换热器与冷却剂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并且减少了制冷剂管路的使用从而使得热管理模块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方案中,连接部件还具有:冷却剂连接通道,用于流经冷却剂,冷却剂连接通道的一端与冷却剂板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连通。
根据该方案,冷却剂板中的冷却剂流道依次与连接部件中的冷却剂连接通道和换热器中的冷却剂通道连通,使得冷却剂板中的冷却剂可以通过连接部件中的冷却剂连接通道流入换热器中的冷却剂通道,从而减少了冷却剂管路的使用从而使得热管理模块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方案中,连接部件与换热器连接成一体。
根据该方案,连接部件与换热器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可靠。
在一些方案中,制冷剂连接通道或冷却剂连接通道是贯穿连接部件的通孔。
根据该方案,这样的连接部件结构简单并且易于加工。
在一些方案中,连接部件具有用于使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
根据该方案,可以通过螺钉穿过连接部件上的安装孔将连接部件与制冷剂板或冷却剂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方案中,冷却剂板在其面向制冷剂板的第一侧上设有朝向制冷剂板突出的凸棱。
根据该方案,凸棱可以减少制冷剂板与冷却剂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缓了制冷剂板中的制冷剂与冷却剂板中的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
在一些方案中,冷却剂板包括冷却剂板主体和盖板,冷却剂流道形成在冷却剂板主体与盖板之间,且其中,凸棱设置在盖板上。
根据该方案,冷却剂流道可以由其主体上的沟槽和盖板配合形成,其中沟槽可以是半敞开的,从而降低了沟槽的加工难度,尤其适合形状不规则的冷却剂流道。
在一些方案中,制冷剂板位于冷却剂板的第一侧且定位在冷却剂板与换热器之间,冷却剂板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位于冷却剂板的角部且朝向换热器延伸,制冷剂板在其角部设置有允许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穿过的缺口。
根据该方案,虽然制冷剂板位于冷却剂板与换热器之间,但是冷却剂板仍然能够通过制冷剂板上的缺口与换热器连通。
在一些方案中,换热器包括与外部管路流体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
根据该方案,在换热器中,制冷剂通道中的制冷剂与冷却剂通道中的冷却剂可以分别通过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与外部热管理元件连通,使得热管理模块能够满足更复杂的热管理需求。
在一些方案中,换热器包括与制冷剂板流体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与冷却剂板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且其中,连接部件包括分别用于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和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的第一连接部件和分别用于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和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的第二连接部件。
根据该方案,在换热器中完成热交换的制冷剂和/或冷却剂可以返回至制冷剂板中的制冷剂流道和/或冷却剂板中的冷却剂流道。
在一些方案中,换热器是水冷冷凝器或电池冷却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却剂板的透视图;
图3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盒的俯视透视图(移除其顶盖和导热隔板);
图3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盒的仰视透视图;
图3C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盒的俯视透视图(移除其顶盖,但未移除其导热隔板);
图3D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盒的俯视透视图(未移除其顶盖和导热隔板);
图4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块的正面透视图;
图4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块的背面透视图;
图5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盖板的正面透视图;
图5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盖板的背面透视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的另一个视角的透视图;
图7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却剂板和制冷剂板的透视图;
图7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却剂板的背面透视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9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9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种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中间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中间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12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透视图;
图12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与多通阀配合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1的透视图,热管理模块1主要包括用于提供冷却剂的冷却剂板200和用于容纳电路板并且使用冷却剂板200提供的冷却剂对电路板进行冷却的控制盒100。控制盒100可以设置在冷却剂板200的边缘处。
如图2所示,冷却剂板200具有供冷却剂流入的第一进入通道201和供冷却剂流出的第一排出通道202。如图3A和3B所示,控制盒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内部空间具有被隔开的用于流经为电路板进行冷却的冷却剂的第一腔体111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二腔体112,其中壳体110包括一端与第一腔体111连通并且另一端与第一进入通道201连通的进液口121和一端与第一腔体111连通并且另一端与第一排出通道202连通的排液口122。
如上所述,冷却剂板200中的冷却剂从其第一进入通道201通过壳体110上的进液口121流入壳体110内部的第一腔体111,在第一腔体111内流动的冷却剂与设置在第二腔体112内的电路板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电路板进行冷却的目标,已发生热交换的冷却剂随后从壳体110上的排液口122从壳体110内部的第一腔体111流出,然后冷却剂通过冷却剂板200中的第一排出通道201回到冷却剂板200,以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用于对电路板进行冷却的冷却剂循环过程。
可选地,壳体110内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之间设有连通口102,导热隔板170密封地盖设在连通口102上,以将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间隔开(如图3C所示),并且电路板布置为与导热隔板170接触。连通口102可以是第一腔体111的开口。导热隔板170防止了冷却剂从第一腔体111渗入第二腔体112,使得在第二腔体112内的电路板免受在潮湿环境中的不利影响。同时因为电路板与导热隔板170直接接触,使得电路板与第一腔体111内的冷却剂之间实现更充分的热交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冷却剂对电路板的冷却效果。优选地,可以将电路板中耐热性最差的部分布置为与导热隔板170接触,使得电路板中最需要冷却的部分得到更充分的冷却。
可选地,如图3A所示,第一腔体111具有伸长形状并且设有沿第一腔体111的伸长方向延伸的折流板130,其中进液口121和排液口122设置在折流板130的两侧。这样,从进液口121流入第一腔体111的冷却剂只能绕过折流板130流至在折流板130另一侧的排液口122,而不能沿进液口121与排液口122之间最短的直线路径流动,使得冷却剂在第一腔体111中流动的路程变得更长,从而使得冷却剂在第一腔体111中与在第二腔体112内的电路板发生热交换的时间变得更久更充分,进一步提升了冷却剂对电路板的冷却效果。此外,如上所述,如果折流板130的长度越长,则冷却剂在第一腔体111中流动的路径也越长,从而可以实现对电路板更佳的冷却效果。
可选地,如图3A所示,第一腔体111内还可以设置有支承折流板130的加强肋131,加强肋131可以呈锯齿形状抵靠在折流板130上以支撑折流板130。加强肋131可以提升折流板130结构的强度,使得热管理模块1的冷却性能更可靠。
此外,第二腔体112内可以设有用于电路板的安装引导部140以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安装紧固部150,其中安装引导部140可以是设置在控制盒100的侧壁上的卡槽,卡槽可垂直于控制盒100的底壁延伸,安装紧固部150可以是设置在控制盒100的侧壁的边缘处的螺纹孔。电路板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被卡槽引导且通过卡槽卡接在第二腔体112中,然后通过穿过螺纹孔的螺钉固定连接到控制盒100的壳体110,从而使得电路板安装到第二腔体112内的过程更简单方便。
此外,如图3B所示,控制盒100可以具有控制盒安装面190,进液口121和排液口122设置在控制盒安装面190上。
进一步地,如图3D所示,壳体110上可以设置有避让孔180,电路板与外部线缆(未显示)通过避让孔180电连接,使得壳体内的电路板可以通过穿过壳体110上的避让孔180的线缆与外部元件(例如,流体切换阀、水泵、传感器等)电连接。
优选地,控制盒100与冷却剂板200可以通过作为中间连通部件的连接块300连通,图4A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块300的正面透视图。连接块300具有第一端口301、第二端口302、第三端口303和第四端口304,其中在连接块300的内部第一端口301与第二端口302连通形成供冷却剂流入控制盒100的通道,为此第一端口301和第二端口302分别与冷却剂板200的第一进入通道201和控制盒100的进液口121连通;第三端口303与第四端口304连通形成供冷却剂从控制盒100流出的通道,为此第三端口303和第四端口304分别与控制盒100的排液口122和冷却剂板200的第一排出通道202连通。第一端口301和第二端口302之间形成的冷却剂通道与第三端口303和第四端口304之间形成的冷却剂通道不连通。
如上所述,冷却剂板200中的冷却剂从其第一进入通道201首先通过连接块300的第一端口301流入连接块300中,然后从连接块300的第二端口302通过控制盒100的进液口121流入第一腔体111中,在冷却剂在第一腔体111内与设置在第二腔体112内的电路板完成热交换之后,冷却剂从控制盒100的排液口122通过连接块300的第三端口303流入连接块300中,然后从连接块300的第四端口304通过冷却剂板200的第一排出通道202返回至冷却剂板200中,以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用于对电路板进行冷却的冷却剂循环过程。连接块300上设置的各个端口可以分别与相应的进/排液口和/或进入/排出通道插接,通过插接使得冷却剂板200与第一腔体111之间的连通更稳定,防止了在其连通处的液体泄漏。
可选地,如图4B所示,连接块300还可以具有用于冷却剂板200中的冷却剂与外部热管理元件(未显示)连通的第五端口305和第六端口306,其中在连接块300的内部,第五端口305分别与第一端口301和第二端口302连通,第六端口306分别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冷却剂板200中的冷却剂通过第五端口305流入外部热管理元件,再从外部热管理元件通过第六端口306返回到冷却剂板200中,实现了冷却剂在冷却剂板200和外部热管理元件之间的循环,使得热管理模块1能够满足更复杂的热管理需求。
优选地,如图4A所示,连接块300中供冷却剂流经的通道可以由沟槽和盖板配合形成,具体地,在第一端口301和第二端口30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沟槽311,第一连接沟槽311连通第一端口301和第二端口302,在第三端口303和第四端口30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沟槽312,第二连接沟槽312连通第三端口303和第四端口304,第一连接沟槽311和/或第二连接沟槽312与盖板400的一侧配合形成连接块流体通道。因为连接块流体通道由相应的沟槽和盖板400配合形成,其中沟槽可以是半敞开的,从而降低了沟槽的加工难度,尤其适合形状不规则的连接块流体通道。此外,也可以同时在盖板400的外侧设置沟槽(如图5A所示),使得第一连接沟槽311和/或第二连接沟槽312与盖板400的外侧设置的沟槽配合形成连接块流体通道。
类似地,冷却剂板200中供冷却剂流经的通道也可以由沟槽和盖板配合形成,具体地,盖板400内侧的沟槽与冷却剂板主体的沟槽配合形成冷却剂板流体通道,如图5B所示。与上述连接块流体通道类似,这种装配方式特别有利于形状不规则的冷却剂板流体通道。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1的另一个视角的透视图,在热管理模块1的运行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换热器600(例如,水冷冷凝器或电池冷却器等)实现流经制冷剂板500的制冷剂与流经冷却剂板200的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其中制冷剂板500与冷却剂板200相邻地布置。如图7A所示,冷却剂板200和制冷剂板500分别具有用于与换热器600连通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和制冷剂流道开口510。如图8所示,换热器600具有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和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通道,其中制冷剂通道具有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610,冷却剂通道具有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620。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模块中,在换热器600与制冷剂板500和冷却剂板200之间设有连接部件700,制冷剂板500和冷却剂板200分别通过连接部件700与换热器600连通且固定。连接部件700使得换热器600与制冷剂板500和冷却剂板200之间的连通更稳定,防止了在连通处的液体泄漏。
具体地,如图9A所示,连接部件700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连接通道710和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连接通道720,其中制冷剂连接通道710的两端分别与制冷剂板500的制冷剂流道开口510和换热器600的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610连通,类似地,冷却剂连接通道720的两端分别与冷却剂板200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和换热器600的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620连通。
可选地,制冷剂连接通道710或冷却剂连接通道720可以是贯穿连接部件700的通孔。此外,连接部件700可以与换热器600连接成一体,例如焊接至换热器600,由此连接部件700和换热器600在安装至制冷剂板500和冷却剂板200之前已构成一体部件,并且连接部件700可以例如通过螺钉穿过连接部件700的安装孔703将连接部件700固定连接到制冷剂板500和冷却剂板200。
优选地,如图7B所示,冷却剂板200可以在其面向制冷剂板500的第一侧上设有朝向制冷剂板500突出的凸棱220,凸棱220的存在可以减少制冷剂板500与冷却剂板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制冷剂板500中的制冷剂与冷却剂板200中的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避免了制冷剂和冷却剂性能的不期望的变化。对于冷却剂流道由冷却剂主体中的沟槽和盖板400配合形成的情况,凸棱220可以设置在盖板400上。
可选地,制冷剂板500可以位于冷却剂板200的第一侧且定位在冷却剂板200与换热器600之间,冷却剂板200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位于冷却剂板200的角部且朝向换热器600延伸,制冷剂板500在其角部设置有允许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穿过的缺口502。
此外,换热器600还可以包括与外部管路(未显示)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
可选地,换热器6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制冷剂板500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与冷却剂板200连通的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且其中如图9B所示,连接部件包括分别用于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610和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的第一连接部件701和分别用于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620和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的第二连接部件702,第一连接部件701和第二连接部件702的连通方式与上述连接部件700基本相同。可以设想,换热器也可以包括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与制冷剂板和冷却剂板连通的相应接口,通过第三、第四等连接部件与制冷剂板500和冷却剂板200连通。
可选地,如图6所示,热管理模块1还包括中间换热器800,中间换热器800包括用于流经高压制冷剂的高压制冷剂流道和用于流经低压制冷剂的低压制冷剂流道,高压制冷剂流道具有高压制冷剂入口和高压制冷剂出口,低压制冷剂流道具有低压制冷剂入口和低压制冷剂出口,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低压制冷剂入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均与低压制冷剂入口连通。中间换热器800与制冷剂板500之间设有第一中间连接部件810,制冷剂板500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一中间连接部件810流入中间换热器800并从中间换热器800流出,第一中间连接部件810使得中间换热器800与制冷剂板500之间的连通更稳定,防止了在连通处的液体泄漏。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中间连接部件810分别具有供高压制冷剂流入和高压制冷剂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入口通道801和高压制冷剂出口通道802,其中高压制冷剂入口通道801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换热器800的高压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板500连通,高压制冷剂出口通道802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换热器800的高压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板500连通,类似地,第一中间连接部件810还具有低压制冷剂连接通道803,其两端分别与中间换热器800的低压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板500连通。
类似地,如图11所示,在中间换热器800与外部热管理元件(未显示)之间设有第二中间连接部件820,中间换热器800通过第二中间连接部件820与外部热管理元件连通,第二中间连接部件820使得中间换热器800与外部热管理元件之间的连通更稳定,防止了在连通处的液体泄漏。此外,第二中间连接部件820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温度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口822,传感器安装口822与中间换热器800的高压制冷剂流道连通。
优选地,低压制冷剂入口接头821可以布置在第二中间连接部件820的拐角处,使得中间换热器800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低压制冷剂入口接头8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与两个低压制冷剂入口分别连通。此外,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口822可以与高压制冷剂流道连通,使得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流经中间换热器800的制冷剂的温度、压力等。此外,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口822可以与高压制冷剂出口或高压制冷剂入口同轴地布置,这样进一步节省了中间换热器800所占据的空间。
优选地,热管理模块1还可以包括多通阀900,如图12A和12B所示,多通阀900的底部设有阀口910和定位销920,制冷剂板500上设有与阀口910配合的接口504和与定位销920配合的定位孔506。装配时,将定位销920插入定位孔506内,可以有效地防止多通阀900的阀口910与制冷剂板500的接口504对接错误,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文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各种变型和改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和结构进行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板(500),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具有制冷剂流道开口(510);
冷却剂板(200),与所述制冷剂板(500)相邻布置,具有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流道,所述冷却剂流道具有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
换热器(600),具有用于流经制冷剂的制冷剂通道和用于流经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具有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610),所述冷却剂通道具有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620);
其中,所述热管理模块(1)还包括连接部件(700),所述连接部件(700)固定至所述换热器(600),所述连接部件(700)紧固至所述制冷剂板(500)以及所述冷却剂板(200),且其中,所述连接部件(700)具有:
制冷剂连接通道(710),用于流经制冷剂,所述制冷剂连接通道(710)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板(500)的制冷剂流道开口(5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600)的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6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00)还具有:
冷却剂连接通道(720),用于流经冷却剂,所述冷却剂连接通道(720)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剂板(200)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600)的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6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00)与所述换热器(600)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连接通道(710)或所述冷却剂连接通道(720)是贯穿所述连接部件(700)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00)具有用于使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7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板(200)在其面向所述制冷剂板(500)的第一侧上设有朝向所述制冷剂板(500)突出的凸棱(2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板(200)包括冷却剂板主体和盖板(400),所述冷却剂流道形成在所述冷却剂板主体与所述盖板(400)之间,且其中,所述凸棱(220)设置在所述盖板(4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板(500)位于所述冷却剂板(200)的第一侧且定位在所述冷却剂板(200)与所述换热器(600)之间,所述冷却剂板(200)的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位于所述冷却剂板(200)的角部且朝向所述换热器(600)延伸,所述制冷剂板(500)在其角部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一冷却剂流道开口(210)穿过的缺口(5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600)包括与外部管路流体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600)包括与所述制冷剂板(500)流体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和与所述冷却剂板(200)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且其中,所述连接部件(700)包括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接口(610)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接口的第一连接部件(701)和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接口(620)和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接口的第二连接部件(70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18835.XU CN220108530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18835.XU CN220108530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08530U true CN220108530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42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18835.XU Active CN220108530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08530U (zh) |
-
2023
- 2023-04-21 CN CN202320918835.XU patent/CN2201085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885169A1 (en) | Integrated expansion kettle for electric car, and electric car | |
KR20140116419A (ko) | 컬렉터를 포함하는 적층 플레이트형 열교환기 | |
KR20230068815A (ko) | 차량용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의 냉매모듈 | |
US20230220844A1 (en) | Fluid Adjusting Device | |
CN220108530U (zh)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
CN108692489B (zh) | 热交换器用连接装置 | |
CN220062203U (zh) | 暖通设备 | |
WO2024217517A1 (zh)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
EP3690360B1 (en) | Integrated cool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assembly | |
CN118829132A (zh) | 一种热管理模块 | |
CN106907779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EP4170274A1 (en) | Throttling heat exchange assembly | |
CN220931397U (zh) | 厚膜水暖加热器和汽车 | |
CN220065797U (zh) | 电池模组 | |
EP4434778A1 (en) | Fluid control assembly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 |
CN216618640U (zh) | 流体调节装置 | |
CN115958932A (zh) | 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 |
WO2022228298A1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 |
JP3916298B2 (ja) |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 |
CN116136268A (zh)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218764093U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 | |
CN218367329U (zh) |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21437678U (zh) | 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模块 | |
US20240133584A1 (en) | Heat exchanger module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 |
CN115962315A (zh) | 流体控制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