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3472U -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3472U
CN220103472U CN202321705664.9U CN202321705664U CN220103472U CN 220103472 U CN220103472 U CN 220103472U CN 202321705664 U CN202321705664 U CN 202321705664U CN 220103472 U CN220103472 U CN 220103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terface portion
compressor
refrigera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56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耀彪
潘增荣
雷朋飞
宗毅
陈梓健
潘玉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56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3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3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3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媒循环装置,包括托盘、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节流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托盘上,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管路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节流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管路件可拆卸连接。通过托盘的设置可实现对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进行整体性装配或拆卸,并且通过拆卸螺栓可将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从托盘上拆卸下来,再结合通过松开管路件实现两个器件分离,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器件进行维修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媒循环装置在装配时,装置的各个器件之间的接口部与管路件之间会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但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之后,两个器件之间拆卸会十分麻烦,不利于后续进行维修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装置,通过托盘的设置可实现对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进行整体性装配或拆卸,并且通过拆卸螺栓可将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从托盘上拆卸下来,再结合通过松开管路件实现两个器件分离,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器件进行维修更换。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包括托盘、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节流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托盘上,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管路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节流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管路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和第四接口部,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五接口部和第六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连接所述第五接口部,所述第二接口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接口部连接第二换热器,所述第四接口部连接所述第六接口部。
可选地,各个所述管路件包括管体和活接头,所述活接头(620)设置于所述管体(610)的至少一端;所述活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平接部与云头部,所述平接部与所述云头部之间通过活动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平接部连接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云头部分别设置有器件连接部;或,所述云头部连接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平接部分别设置有器件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器件连接部包括插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管路连接部,所述插管插设于管路连接部内并通过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器件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扩口段,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缩口段,所述缩口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扩口段的长度,所述缩口段插设于扩口段内并通过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缩口段的长度比所述扩口段的长度大8mm~15mm。
可选地,还包括底盘,所述托盘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
可选地,所述底盘设有插件,所述托盘上设有与所述插件相对应的插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钛管换热器,用于放出冷媒热量并将气态冷媒转变为液态冷媒。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用于吸收冷媒热量并将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方面通过托盘的设置可实现对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进行整体性装配或拆卸,并且通过拆卸螺栓可将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从托盘上单独拆卸下来,不影响对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进行维修更换,另一方面通过管路件实现对两个器件可拆卸连接,在满足各个器件之间能够冷媒流通的同时,还可以在器件故障时,通过松开管路件实现两个器件分离,以便工作人员对器件进行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件和第二管路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第三管路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第四管路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第五管路件和第六管路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活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云头部与管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平接部与管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插管与接口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扩口段与缩口段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托盘与底盘的安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装置的托盘从底盘上拆卸分离的示意图;
图中:100、压缩机;110、管路连接部;200、四通阀;300、第一换热器;400、节流器;500、第二换热器;600、管路件;610、管体;620、活接头;621、平接部;622、云头部;623、活动螺母;630、插管;601、第一管路件;602、第二管路件;603、第三管路件;604、第四管路件;605、第五管路件;606、第六管路件;700、底盘;710、插件;720、固定螺母;800、托盘;810、插孔;910、第一连接管;911、扩口段;920、第二连接管;922、缩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装置,包括托盘800、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和第一换热器300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于托盘800上,四通阀200与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500之间分别通过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节流器400与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500之间分别通过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托盘800的设置可实现对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和第一换热器300进行整体性装配或拆卸,并且通过拆卸螺栓可将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和第一换热器300从托盘800上单独拆卸下来,不影响对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和第一换热器300进行维修更换,另一方面通过管路件600实现对两个器件可拆卸连接,在满足各个器件之间能够冷媒流通的同时,还可以在器件故障时,通过松开管路件600实现两个器件分离,以便工作人员对器件进行维修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器件为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中的其中之一,第二器件为与第一器件通过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的其他器件时,第一器件与第二器件通过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第一器件与管路件60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管路件600的第二端与第二器件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一器件与管路件6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管路件600的第二端与第二器件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第一器件与管路件60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管路件600的第二端与第二器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四通阀200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和第四接口部,压缩机100包括第五接口部和第六接口部,第一接口部连接第五接口部,第二接口部连接第一换热器300,第三接口部连接第二换热器500,第四接口部连接第六接口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口部为四通阀200的D口,第二接口部为四通阀200的C口,第三接口部为四通阀200的E口,第四接口部为四通阀200的S口,第五接口部为压缩机100的排气口,第六接口部为压缩机100的回气口,使得压缩机100的排气口、四通阀200的D口、四通阀200的C口、第一换热器300的进口、第一换热器300的出口、节流器400的进口、节流器400的出口、第二换热器500的进口、第二换热器500的出口、四通阀200的E口、四通阀200的S口以及压缩机100的回气口能够构成一个冷媒循环回路,以便冷媒在各个器件之间进行流动,从而实现迫使热量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满足温度上升或温度降低的温度调控需求。
请参阅图2,压缩机100的回气口与四通阀200的S口通过第一管路件601连接,压缩机100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00的D口通过第二管路件602连接,请参阅图3,第一换热器300的进口与四通阀200的C口通过第三管路件603连接,请参阅图4,第二换热器500的的出口与四通阀200的E口通过第四管路件604连接,请参阅图5,第一换热器300的出口与节流器400的进口通过第五管路件605连接,第二换热器500的进口与节流器400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件606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8,各个管路件600包括管体610和活接头620,活接头620设置于管体610的至少一端;活接头620包括相互连通的平接部621与云头部622,平接部621与云头部622之间通过活动螺母623固定连接;平接部621连接管体610的一端,管体610的另一端以及云头部622分别设置有器件连接部;或,云头部622连接管体610的一端,管体610的另一端以及平接部621分别设置有器件连接部。通过位于管体610端部的活接头620可以满足管路件600与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且活接头620具有密封性好、防漏能力强的优点,相比于现有焊接的固定方式,通过活接头620连接的固定方式可以无需考虑漏氟问题,能够减少焊接带来漏氟不确定因素,使装置在装配或使用时的安全性上更可靠,更规范。同时,活接头620还具有操作简单和安装效率快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平接部621与云头部622之间套接有活动螺母623以实现云头部622与平接部621的固定连接;器件连接部为管体610、平接部621、云头部622用于连接器件(如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第二换热器500)的部位,当第一器件为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中的其中之一,第二器件为与第一器件通过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的其他器件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云头部622连接管体610的一端,管体610另一端的器件连接部连接第一器件,平接部621的器件连接部连接第二器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平接部621连接管体610的一端,管体610另一端的器件连接部连接第一器件,云头部622的器件连接部连接第二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器件连接部包括插管630,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或第二换热器500包括管路连接部110,插管630插设于管路连接部110内并通过焊接固定。管路连接部110为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或第二换热器500用于连接管路件600的连接部位,采用插管630加焊接的方式实现管路连接部110与管体610连接不仅可以保证管路连接部110与管体610之间的气密性,同时利用自身的柔软性,插管630的深度不受限于管路连接部110内部的定位点高度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当管体610与管路连接部110之间的连接部位比较短时,这样设置连接部位与管路连接部110内部的定位点不容易接触,存在一定距离,并且连接部位的插入深度会受限于定位点高度,这样设置在机器运输或者工作时,管体610与管路连接部110之间的连接部位容易发生断管,从而造成漏氟,影响气密性,而采用插管630加焊接的方式可以实现管体610与管路连接部110稳定连接,且插管630的深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保证了管体610与管路连接部110之间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气密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插管630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管路连接部110的内径,插管630通过过盈配合插设于管路连接部110。选择大口径的插管630直接插入并通过焊接固定,能够保证插管630的外壁与管路连接部110的内壁贴合,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气密性。
请参阅图10和图11,器件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管910,第一连接管910包括扩口段911,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或第二换热器500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20,第二连接管920包括缩口段922,缩口段922的长度大于扩口段911的长度,缩口段922插设于扩口段911内并通过焊接固定。通过第一连接管910和第二连接管920的设置可以满足对管体610与管路连接部110之间的距离得到了延长,满足距离较远的两个管路连接部110通过管体610和活接头620连接,并且通过缩口段922的长度大于扩口段911的长度,使缩口段922与扩口段911在连接处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使得工厂在焊接缩口段922、扩口段911连接处时有更多的空间去操作焊接,而且留有间隙焊接,方便焊枪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灵活摆动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缩口段922的长度大于扩口段911的长度,在插接后,缩口段922有一部分会裸露于扩口段911,也就是缩口段922裸露的部分与扩口段911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如若设计缩口段922的长度与扩口段911的长度一致,则缩口段922与扩口段911之间基本没有间隙,焊接时只能水平焊接,水平焊接的方式不利于焊剂熔化后渗透充分,而设置缩口段922的长度大于扩口段911的长度,留出间隙焊接有利于焊剂熔化后渗透充分,从而提高缩口段922与扩口段911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缩口段922的长度比扩口段911的长度大8mm~15mm。缩口段922裸露于扩口段911的长度不易过短也不易过长,若过短,留出的间隙有限不方便焊接进行,若过长,裸露的缩口段922容易断裂,因此选择缩口段922裸露于扩口段911的长度在8mm~15mm的合适范围内,留出间隙方便焊接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缩口段922容易断裂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管路件600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通过活接组件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管路件600拆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在器件需要维修时,可以通过拆卸分开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满足两个器件分离的需求,无需松开管路件600与器件之间的连接部位,避免器件的管路连接部110由于反复拆卸导致连接部位的密封性效果大大降低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器件的管路连接部11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一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接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器件的管路连接部11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虽然上述方案可以满足工作人员对器件进行维修更换,但在一些应用中,发明人发现,但是由于常规器件(如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300)的安装方式是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装置的底盘700组件上,在需要维修时需要分别将各个器件从底盘700组件上单独拆分下来,特别是需要维修多个器件时十分不便,且多个器件的分散化装配不利于工艺指导文件的制作,同时对生产人员生产装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进一步方便各个器件维修和装配,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3,冷媒循环装置还包括底盘700,托盘800可拆卸安装于底盘700。在需要维修时,可以松开位于底盘700上的器件在连接中的管路件600,而压缩机100和第一换热器300则可以跟随着托盘800从底盘700上拆卸,不仅方便对压缩机100和第一换热器300进行维修,而且还可以在拆卸无需熔管或者断管,在保证原先管路完整性不被破坏前提下,实现对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和第一换热器300进行整体性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换热器500设置于底盘700上,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和第一换热器300设置于托盘800上,节流器400通过管路件600与第一换热器300连接也间接地设置于托盘800上。在需要维修时,只需松开节流器400的第二接口部与第二换热器500的第一接口部之间的管路件600以及松开第二换热器500的第二接口部与四通阀200的第三接口部之间的管路件600,可以在保证原先管路完整性不被破坏前提下,实现对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以及节流器400进行整体拆卸。
请参阅图12和图13,底盘700设有插件710,托盘800上设有与插件710相对应的插孔810。通过插件710与插孔810的相互配合,保证托盘800安装于底盘700上的稳定性,插件710与插孔810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托盘800上,可以在插件710上套设有固定螺母720,通过固定螺母720可以将托盘800很好地固定于底盘700上。
请参阅图1,第一换热器300为钛管换热器,用于放出冷媒热量并将气态冷媒转变为液态冷媒。采用钛管换热器作为第一换热器300,具有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和换热效率高的优点,不仅满足循环管路中的换热需求,而且还重量轻的钛管换热器可以方便与压缩机100随着托盘800一起拆卸。
请参阅图1,第二换热器500为翅片换热器,用于吸收冷媒热量并将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采用翅片换热器作为第二换热器500,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果好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翅片换热器包括黄铜分配器、换热管和集气管,黄铜分配器、换热管和集气管依次通过管道连通,节流器400的第二接口部通过管路件600与黄铜分配器的通口连接,四通阀200的第三接口部通过管路件600与集气管的通口连接。当翅片换热器设置于底盘700上时,拆卸托盘800可以先松开黄铜分配器与节流器400之间的管路件600以及松开集气管与四通阀200之间的管路件600,从而可以在保证原先管路完整性不被破坏前提下,实现对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以及节流器400进行整体拆卸。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800)、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所述压缩机(100)、所述四通阀(20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300)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托盘(800)上,所述四通阀(200)与所述压缩机(100)、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第二换热器(500)之间分别通过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所述节流器(40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第二换热器(500)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管路件(600)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200)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和第四接口部,所述压缩机(100)包括第五接口部和第六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连接所述第五接口部,所述第二接口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第三接口部连接第二换热器(500),所述第四接口部连接所述第六接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管路件(600)包括管体(610)和活接头(620),所述活接头(620)设置于所述管体(610)的至少一端;
所述活接头(620)包括相互连通的平接部(621)与云头部(622),所述平接部(621)与所述云头部(622)之间通过活动螺母(623)固定连接;
所述平接部(621)连接所述管体(610)的一端,所述管体(61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云头部(622)分别设置有器件连接部;或,所述云头部(622)连接所述管体(610)的一端,所述管体(61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平接部(621)分别设置有器件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连接部包括插管(630),所述压缩机(100)、所述四通阀(200)、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节流器(400)或所述第二换热器(500)包括管路连接部(110),所述插管(630)插设于所述管路连接部(110)内并通过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管(910),所述第一连接管(910)包括扩口段(911),所述压缩机(100)、所述四通阀(200)、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节流器(400)或所述第二换热器(500)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20),所述第二连接管(920)包括缩口段(922),所述缩口段(922)的长度大于所述扩口段(911)的长度,所述缩口段(922)插设于扩口段(911)内并通过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段(922)的长度比所述扩口段(911)的长度大8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盘(700),所述托盘(80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7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700)设有插件(710),所述托盘(800)上设有与所述插件(710)相对应的插孔(81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为钛管换热器,用于放出冷媒热量并将气态冷媒转变为液态冷媒。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为翅片换热器,用于吸收冷媒热量并将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
CN202321705664.9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Active CN220103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664.9U CN22010347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664.9U CN22010347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3472U true CN220103472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4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5664.9U Active CN22010347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3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2633B (zh) 储液器与压缩机的组装工艺
CN102848137A (zh) 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空调系统
CN220103472U (zh) 一种冷媒循环装置
CN106052223A (zh) 一种双出气管气液分离器及其安装方法
CN202158700U (zh) 均流装置、蒸发器及空调
CN204854422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03571913U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210154380U (zh) 一种套管换热器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2778068U (zh) 一种立式高效油分离器
CN209263317U (zh) 一种模块化表冷器
CN210664100U (zh)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进口端结构
CN20976353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制冷机氨热回收循环管道
CN219454744U (zh) 闭式冷却塔模块化盘管
CN219801057U (zh) 冷却系统的进水管路及储能柜
CN205957559U (zh) 一种空调用三通式分液器
CN216590418U (zh) 一种适用于水炮进水管的连接件
CN216745607U (zh) 一种通信机房用多通道换热器
CN214889620U (zh) 一种铆合式管路连接组件
CN204084983U (zh) 三合一气液分离器
CN21016559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效三管异形换热器
CN219640482U (zh) 一种斜插管翅片式蒸发器
CN220103376U (zh) 一种斜拔式分歧管
CN213481064U (zh) 卧姿双列均流式换热器
CN111735230B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管道口结构的空调室内机蒸发器
CN220187138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