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0099U -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0099U
CN220100099U CN202321126324.0U CN202321126324U CN220100099U CN 220100099 U CN220100099 U CN 220100099U CN 202321126324 U CN202321126324 U CN 202321126324U CN 220100099 U CN220100099 U CN 220100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ort
energy dissipation
outer frame
frame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63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俊
王孟
王中敏
邓瑞
陈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11263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0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0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0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包括内框、外框及连接外框和内框的多根连杆,内框的周边间隔设有多个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膨胀螺栓与排放口周边的混凝土壁固定连接,外框上固定有阻挡背板,外框与内框之间区域的左右两侧和顶部固定有阻挡侧板,外框与内框之间区域的下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水流方向与排放口的水流方向相互垂直。优点为,通过内外框结合阻挡背板及阻挡侧板对排放口水平向前直排且动能较大的水流进行阻挡消能并变换为从底部竖直向下和从左右侧水平外排,能够避免对前方直接冲击,避免冲出大坑而影响岸坡稳定;整个装置占地面积少、景观协调性好;设有抗冲刷块,既有效消能,又提高了抗冲刷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湖排口污水末端治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排污口是将污水(雨水)向水体排放的构筑物,其任务是使排放的污水(雨水)与河湖水体中混合后稀释扩散并进一步降解净化。根据排污口的位置一般分为沿岸集中排污口、河(湖)心集中排污口或分散排污口,其中沿岸集中排污口分布较多。
我国河湖沿岸集中排污口末端多为混凝土或HDPE管道,在排污口末端采取一体化设备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可有效削入河湖污染物。但是,污水排放高峰期或雨期沿岸集中排污口具有污水流量大、流速快、冲击力强等特点,排污口末端往往“寸草不生”,甚至会冲出大坑影响岸坡稳定,给排污口末端治理造成较大困难。
目前,河湖沿岸集中排污口消能缓冲设施包括设置消力石、拦污栅或打杉木桩等,存在占地面积大,易堵塞,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无需占地、抗冲刷能力强、不易堵塞、景观协调的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包括内框、外框及连接所述外框和内框的多根连杆,所述内框的周边间隔设有多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膨胀螺栓与排放口周边的混凝土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框上固定有阻挡背板,所述外框与内框之间区域的左右两侧和顶部固定有阻挡侧板,所述外框与内框之间区域的下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排放口的水流方向相互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内框底部左右两端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腿,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有抗冲刷块,所述抗冲刷块上设有与两个供所述支腿插入的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抗冲刷块为混凝土块、不锈钢块或石块。
进一步,所述内框和外框均为由多根方钢焊接构成的矩形框,所述外框内横纵交错的固定有多根由方钢构成的加强肋条。
进一步,所述外框上的所述阻挡背板与所述加强肋条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框和外框通过周边间隔设置的多根所述连杆连接固定,所述阻挡侧板与所述连杆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阻挡侧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阻挡背板在竖直方向的长度,所述阻挡侧板上边沿与所述阻挡背板上边沿齐平,所述内框和外框的左右两侧在所述阻挡侧板下端处形成侧排口,所述内框和外框的下侧形成下排口,所述出水口包括两个所述侧排口和一个所述下排口。
进一步,还包括垃圾收集组件,所述垃圾收集组件包括围设于所述出水口外侧周边水体中的透水滤网,所述透水滤网的底部与若干沉于水底的石笼连接,所述透水滤网的顶部与漂浮于水面的若干长枕浮球连接。
进一步,所述长枕浮球为中空长筒状浮体。
进一步,所述透水滤网围绕区域的水体底部均匀排布有消能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框结合阻挡背板及阻挡侧板对排放口水平向前直排的动能较大的水流进行阻挡变换为从底部竖直向下和左右水平向外排,能够有效缓解水平向前直排对排放口前方的冲击,避免冲出大坑而影响岸坡稳定;整个装置通过膨胀螺栓直接固定于排放口处的混凝土壁上,占地面积少、景观协调性好;在下方设抗冲刷块,提高了抗冲刷能力,同时无论是对阻挡背板和侧板的冲刷或是对抗冲刷块的冲刷,均能够对排出水流进行适当消能,保证最终排入河湖时水流对湖底的冲击作用小;增设垃圾收集组件后,透水滤网能够将排出的雨污中的树叶、塑料袋等垃圾进行适当拦截,然后人工定期打捞清理,避免进入河湖水体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消能缓冲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消能缓冲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消能缓冲装置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消能缓冲装置的后视图;
图6为图1所示消能缓冲装置安装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消能缓冲装置包括垃圾收集组件后安装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内框;2、外框;3、连杆;4、连接耳;5、阻挡背板;6、阻挡侧板;7、支腿;8、抗冲刷块;9、加强肋条;10、侧排口;11、下排口;12、透水滤网;13、石笼;14、长枕浮球;15、消能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包括内框1、外框2及连接所述外框2和内框1的多根连杆3,所述内框1的周边间隔设有多个连接耳4,所述连接耳4通过膨胀螺栓与排放口周边的混凝土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框2上固定有阻挡背板5,所述外框2与内框1之间区域的左右两侧和顶部固定有阻挡侧板6,所述外框2与内框1之间区域的下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排放口的水流方向相互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阻挡背板和阻挡侧板均能够对排放口外排的水流产生有效阻挡而改变其流向,阻挡背板和阻挡侧板优选为耐腐蚀性强的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或铝合金。内外框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排放口的口径确定,一般内外框的距离在50-100cm之间,该距离也即单根连杆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1底部左右两端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腿7,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有抗冲刷块8,所述抗冲刷块8上设有与两个供所述支腿7插入的定位孔。所述抗冲刷块8为混凝土块、不锈钢块或石块。
可以理解的是,支腿能够适当的分担内外框、阻挡背板和阻挡侧板的重量,避免连接耳承受过大的重力而易损坏,安装时将支腿插入对应的定位孔内,再进行膨胀螺栓的安装,具有定位方便、安装快捷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1和外框2均为由多根方钢焊接构成的矩形框,所述外框2内横纵交错的固定有多根由方钢构成的加强肋条9。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肋条,外框与阻挡背板可以连接的更加牢靠,阻挡背板承受水流冲击的能力更好,不易变形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2上的所述阻挡背板5与所述加强肋条9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1和外框2通过周边间隔设置的多根所述连杆3连接固定,所述阻挡侧板6与所述连杆3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侧板6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阻挡背板5在竖直方向的长度,所述阻挡侧板6上边沿与所述阻挡背板5上边沿齐平,所述内框1和外框2的左右两侧在所述阻挡侧板6下端处形成侧排口10,所述内框1和外框2的下侧形成下排口11,所述出水口包括两个所述侧排口10和一个所述下排口11。
可以理解的是,侧排口并非必须设置,一般为了保证出水口较大、增大排水能力并减少堵塞而设侧排口,在一些情况下若下排口口径满足过流要求,亦可不设置侧排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垃圾收集组件,所述垃圾收集组件包括围设于所述出水口外侧周边水体中的透水滤网12,所述透水滤网12的底部与若干沉于水底的石笼13连接,所述透水滤网12的顶部与漂浮于水面的若干长枕浮球14连接。所述长枕浮球14为中空长筒状浮体。所述透水滤网12围绕区域的水体底部均匀排布有消能石15。
需要说明的是,透水滤网可以是仅有左、右和前方三个网面,底面一般不设置,三个网面的底部均分别通过对应的石笼进行固定,顶部可均设置长枕浮球以确保网面被拉起。为了保证透水滤网顶部不被水流冲击产生过大的摆幅,除底部石笼外,还可以在水体中定点设置若干木桩形成围栏对透水滤网进行阻挡支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1)、外框(2)及连接所述外框(2)和内框(1)的多根连杆(3),所述内框(1)的周边间隔设有多个连接耳(4),所述连接耳(4)通过膨胀螺栓与排放口周边的混凝土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框(2)上固定有阻挡背板(5),所述外框(2)与内框(1)之间区域的左右两侧和顶部固定有阻挡侧板(6),所述外框(2)与内框(1)之间区域的下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排放口的水流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1)底部左右两端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腿(7),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有抗冲刷块(8),所述抗冲刷块(8)上设有与两个供所述支腿(7)插入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刷块(8)为混凝土块、不锈钢块或石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1)和外框(2)均为由多根方钢焊接构成的矩形框,所述外框(2)内横纵交错的固定有多根由方钢构成的加强肋条(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上的所述阻挡背板(5)与所述加强肋条(9)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1)和外框(2)通过周边间隔设置的多根所述连杆(3)连接固定,所述阻挡侧板(6)与所述连杆(3)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侧板(6)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阻挡背板(5)在竖直方向的长度,所述阻挡侧板(6)上边沿与所述阻挡背板(5)上边沿齐平,所述内框(1)和外框(2)的左右两侧在所述阻挡侧板(6)下端处形成侧排口(10),所述内框(1)和外框(2)的下侧形成下排口(11),所述出水口包括两个所述侧排口(10)和一个所述下排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垃圾收集组件,所述垃圾收集组件包括围设于所述出水口外侧周边水体中的透水滤网(12),所述透水滤网(12)的底部与若干沉于水底的石笼(13)连接,所述透水滤网(12)的顶部与漂浮于水面的若干长枕浮球(14)连接。
9.根据权利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枕浮球(14)为中空长筒状浮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滤网(12)围绕区域的水体底部均匀排布有消能石(15)。
CN202321126324.0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Active CN220100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6324.0U CN220100099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6324.0U CN220100099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0099U true CN220100099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6324.0U Active CN220100099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0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783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CN210066983U (zh) 一种防污市政地下排水盖
CN207919696U (zh)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CN220100099U (zh) 一种城市湖泊雨污排放口消能缓冲装置
CN206971357U (zh) 一种市政用防积水井盖
CN2117725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CN217557122U (zh) 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环保排污装置
CN20977983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
CN112523161B (zh) 一种用于沙滩养护、消浪及漂浮物收集的装置
CN111287079A (zh) 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12294975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溢流井
CN210315356U (zh) 一种洗扫车及其污水箱
CN210013229U (zh) 一种透水型沉箱
CN21317383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
CN207685976U (zh) 一种道路快速集雨排水装置
CN108118769B (zh)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CN212294985U (zh) 一种城市防涝带
CN216765730U (zh) 一种护岸排水结构
CN213086745U (zh) 一种新型入河口前端拦污装置
CN22103056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8148751U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排水结构
CN219732242U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回用设施
CN218871523U (zh) 入渗截污型雨水沉沙装置
CN216475461U (zh) 一种回收雨水用可开关下水道
CN217231312U (zh) 一种基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