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3190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3190U
CN220083190U CN202321624172.7U CN202321624172U CN220083190U CN 220083190 U CN220083190 U CN 220083190U CN 202321624172 U CN202321624172 U CN 202321624172U CN 220083190 U CN220083190 U CN 220083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diversion
indoor uni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41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贤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41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3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3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3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模块,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和施水件,壳体内具有加湿水槽,施水件设于壳体内且位于加湿水槽上,施水件用于从加湿水槽内取水并施于流经其的气流,其中,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接水槽和引水槽,引水槽位于接水槽的一侧与接水槽连通,引水槽向靠近加湿水槽或施水件的方向延伸以将接水槽内的水引流至加湿水槽或施水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顶部设置接水槽和引水槽,通过接水槽可承接冷凝水,并可以将接水槽中的水引流至引水槽,从而有效将水排出,可以减少水向四周扩散而溢出接水槽的概率,进而降低水滴落至电器件上导致电器件短路的风险,减少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些具有加湿等空气处理功能的空调,其空气处理模块通常设置在空调换热模块的下方,空调换热模块内的冷凝水容易滴落在空气处理模块的顶壁上,滴落的冷凝水向四周扩散,容易从顶壁的侧部溢出,进而滴落在其他电器件上,引起电器件短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有效排出空气处理模块上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溢出导致电器件短路等,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和施水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加湿水槽,所述施水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加湿水槽上,所述施水件用于从所述加湿水槽内取水并施于流经其的气流,其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接水槽和引水槽,所述引水槽位于所述接水槽的一侧与所述接水槽连通,所述引水槽向靠近所述加湿水槽或所述施水件的方向延伸以将所述接水槽内的水引流至所述加湿水槽或所述施水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顶部设置接水槽和引水槽,通过接水槽可承接冷凝水,并可以将接水槽中的水引流至引水槽,从而有效将水排出,可以减少水向四周扩散而溢出接水槽的概率,进而降低水滴落至电器件上导致电器件短路的风险,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通过引水槽将接水槽的水引流至加湿水槽或者施水件,使水用于加湿流经施水件的气流,供空气处理模块使用,实现对水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环保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槽沿远离所述接水槽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内设有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被构造为引导所述接水槽内的水朝向所述引水槽的一侧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结构包括第一引水件,所述第一引水件沿一弧线延伸且所述第一引水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接水槽的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上方具有滴水孔,所述第一引水件与所述滴水孔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引水件设在所述滴水孔在所述接水槽上的投影的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水件的圆心角大于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水件,所述第二引水件的一端与所述接水槽的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引水件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引水槽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包括相邻布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布置,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具有与所述引水槽连通的开孔,所述第二引水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水件包括第一引水段和第二引水段,所述第一引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引水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引水槽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水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引水段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引水段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水件,所述第三引水件位于所述第二引水件的背离所述引水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引水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引水件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结构形成凸出所述接水槽底壁的凸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的底壁沿靠近所述引水槽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水箱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施水件和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所述水箱用于向所述加湿水槽供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空气处理风机和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处理风机和所述净化模块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处理风机用于吸入气流并送至所述施水件和所述净化模块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具有所述接水槽和所述引水槽,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具有所述加湿水槽,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部具有向靠近所述引水槽方向延伸的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用于安装空气处理风机,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配合以包裹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换热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在所述室内换热模块的下方,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具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模块的底部具有接水结构,所述接水结构可承接所述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结构上具有位于所述接水槽上方的滴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可以提高空调器的安全性能,同时实现水的充分利用,提高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在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在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0,
空气处理模块100,接水结构200,滴水孔210,
壳体10,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挡板1021,第三部分103,第四部分104,第五部分105,
加湿水槽11,
接水槽12,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
引水槽13,引水侧板131,引水底板132,引水挡板133,通孔134,
第一引水件14,第二引水件15,第一引水段151,第二引水段152,第三引水件16,
施水件20,
水箱30,
空气处理风机40,
净化模块50,
底座部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空气处理模块100,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壳体10和施水件20,壳体10内具有加湿水槽11,施水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且施水件20位于加湿水槽11上,施水件20可以从加湿水槽11内取水,并将水施加在流经施水件20的气流上,由此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所在的外部空间的湿度,其中,壳体10的顶部形成有接水槽12和引水槽13,引水槽13位于接水槽12的一侧,引水槽13和接水槽12连通,引水槽13可以向靠近加湿水槽11的方向延伸,引水槽13可以将接水槽12内的水引流至加湿水槽11,进而供施水件20取水使用,或者是,引水槽13向靠近施水件20的方向延伸,引水槽13可以将接水槽12内的水引流至施水件20上,由此供施水件20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通过在壳体10的顶部设置引水槽13和接水槽12,通过接水槽12可承接冷凝水,并可以将接水槽12中的水引流至引水槽13,从而有效将水排出,可以减少水向四周扩散而溢出接水槽12的概率,进而降低水滴落至电器件上导致电器件短路的风险,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0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通过引水槽13将接水槽12的水引流至加湿水槽11或者施水件20,使水用于加湿流经施水件20的气流,供空气处理模块100使用,实现对水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0的环保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接水槽12的方向(如图3所示的从后向前的方向),引水槽13向下倾斜延伸,即引水槽13的延伸方向和接水槽1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引水槽13的延伸方向与接水槽12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在0°-90°范围,即夹角可以为大于0°且小于90°的任一角度内,通过将引水槽13倾斜延伸布置,使得流至引水槽13的水可以依靠自身重力从引水槽13的另一端排至加湿水槽11或施水件20上,使水流动得更加顺畅。
在另一些示例中,引水槽13布置在接水槽12的一侧,且引水槽13竖直向下延伸,即引水槽13的延伸方向和接水槽1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等于90°,引水槽13与接水槽12垂直,由此将接水槽12内的水引流至加湿水槽11或施水件20。
可以理解的是,引水槽13的另一端可以直接敞开,由此将引水槽13内的水直接排出,也可以是引水槽13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134,通过通孔134将引水槽13的水直接排出。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引水槽13具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引水侧板131和引水底板132,引水底板132可以连接两个相对布置的引水侧板131,这里的引水侧板131和引水底板132可以是竖直结构,也可以是曲面板,引水槽13形成U型结构,引水槽13一端与接水槽12连通,引水槽13远离接水槽12的一端敞开,接水槽12中的水通过接水槽12侧壁上的开口流至引水槽13,并沿着引水槽13的敞开端流至加湿水槽11或者施水件20。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引水槽13具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引水侧板131、引水底板132和引水挡板133,引水挡板133设置在引水侧板131和引水底板132的远离接水槽12的一端,引水挡板133与引水底板132形成一定夹角,可以阻挡水的流动,引水底板132上具有通孔134,通孔134位于靠近引水挡板133的位置处,水可以通过通孔134滴落至加湿水槽11或者施水件20。
在又一些示例中,引水槽13可以为管道结构,管道的一端与接水槽12连通,管道的另一端可以敞开,当然,管道的另一端也可以封闭,且管道的底部具有通孔,通孔位于管道上远离接水槽12的一端。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槽12内设置有引水结构,引水结构可以引导接水槽12内的水向引水槽13的一侧流动,此外,引水结构可以在引导水流向引水槽13流动的基础上,引水结构还可以起到阻拦接水槽12中的水流的作用,降低水向四周蔓延而溢出接水槽12的概率,减少漏水导致的短路风险,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能。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水结构包括第一引水件14,第一引水件14沿一弧线延伸,第一引水件14是非闭合结构,第一引水件14具有开口,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朝向接水槽12的靠近引水槽13的一侧(如图4所示的前侧),通过设置第一引水件14,位于第一引水件14内的水可以从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处流出,通过将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朝向接水槽12靠近引水槽13的一侧,可以引导水向引水槽13的方向流动,提高排水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示例中,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可以朝向引水槽13,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与引水槽13相对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水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模块100的上方具有滴水孔210,水可以从滴水孔210滴入接水槽12,滴水孔210在接水槽12上具有投影,该投影位于第一引水件14的内部,这里的第一引水件14的内部是指第一引水件14所围成的区域,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通过滴水孔210落入接水槽12内时,水可以落入在第一引水件14内,第一引水件14可以对水起到防溅射的作用,同时第一引水件14可以对滴落至内部的水进行阻拦,可以减少水在接水槽12上的无序流动的概率,同时可以引导水向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流出,提高排水效果,防止水蔓延导致电器件短路等。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水件14的圆心角大于180°,第一引水件14的外部轮廓为优弧,通过增大圆心角,可以增大第一引水件14包围的区域,增大接水的空间,提高防溅射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半径为一定值时,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尺寸随着圆心角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减小开口的尺寸,可以提高对水流引导的准确性,实现定向引导,也就是说,第一引水件14的圆心角增大时,使得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尺寸减小,可以提高引导的准确性,第一引水件14的圆心角减小时,使得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尺寸增大,可以快速将水引导至引水槽13,实现水的排出。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水件15,第二引水件15的一端与接水槽12的侧壁连接,该侧壁远离引水槽13,第二引水件15的另一端向靠近引水槽13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二引水件15,可以引导接水槽12的水流向引水槽13,并且第二引水件15自身可以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减少水流越过第二引水件15而流至接水槽12外部的概率。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槽12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相邻布置,其中,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相对布置,第二侧壁122分别与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连接,第三侧壁123具有敞开口,且敞开口靠近第二侧壁122,该敞开口与引水槽13相连通,第二引水件15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22,即第二引水件15位于第二侧壁122的内侧,由此第二引水件15可以阻拦接水槽12中的水向第二侧壁122流出,以引导水向引水槽13处流动,提高排水效果,降低水流越过第二引水件15而流至接水槽12外部的概率,减少水与电器件接触导致短路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可以为直壁,也可以是非直壁,例如,第一侧壁121由一直壁和曲率逐渐变化的曲壁组成,第二侧壁122为一直壁,第三侧壁123由三段折弯段组成,其中两段折弯段间隔布置,另一折弯段连接两段折弯段,且该折弯段沿着左右方向向靠近引水槽13的一侧倾斜延伸,由此以避让其他部件,提高各个部件布置的紧凑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水件15包括第一引水段151和第二引水段152,第一引水段151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21连接,第一引水段151的另一端向靠近引水槽13的方向延伸,第二引水段152的一端与第一引水段1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引水段152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2连接,其中,第二引水段15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引水段151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说,第二引水件15形成折弯状,第一引水段151向靠近引水槽13的方向延伸,第二引水段152向靠近第二侧壁122的方向倾斜延伸,当水流至第二引水件15处时,水可以沿着第一引水段151流动至第一引水段151前端,在惯性的作用下,水会沿着第一引水段151的延伸方向继续流动,由此第一引水段151可以将第一引水件14中流出的水引导至引水槽13,可以提高引导效果,即使在水量较少时,水汇集在第一引水段151的前端,第二引水段152也可以对水起到阻挡效果,水难以越过第二引水段152,降低水溢出的风险,减少水与电器件接触导致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的安全性。
当然,第二引水件15也可以沿一直线延伸,第二引水件15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21连接,第二引水件15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2或者第三侧壁123连接,由此对水进行引导。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水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水件16,第三引水件16位于第二引水件15的背离引水槽13的一侧(如图4所示的右侧),且第三引水件16的结构与第二引水件15的结构相同,由此既避免了第三引水件16和第二引水件15发生干涉,第三引水件16又可以进一步阻拦水流,使得接水槽13上的水难以越过多层引水件而从接水槽13的侧壁溢出。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三引水件16包括两段引水段,其中一段引水段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21和另一段引水段的一端连接,且该引水段向靠近引水槽13的方向延伸,另一段引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2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引水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引水件16,多个第三引水件16沿远离第二引水件15的方向间隔布置,可以有效阻拦接水槽12上的水,避免水溢出接水槽12外部,减少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水结构形成凸出接水槽12的底壁的凸筋,凸筋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引导水流,同时减少对接水槽12内空间的占用,提高接水槽12的存水量,如图1-图3所示,第一引水件14形成弧形凸筋,第二引水件15形成折弯状的凸筋,第三引水件15同样形成折弯状的凸筋。
当然,引水结构也可以形成凸台,通过设置凸筋或者凸台,一方面可以将水引导至引水槽13,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接水槽12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接水槽12的底壁沿靠近引水槽13的方向(如图3所示的前后向)向下倾斜延伸,通过将底壁倾斜设置,使水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引水槽13的方向流动,由此避免水过多堆积在接水槽12中,使水可以及时地排出接水槽12,提高引导效率。
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水箱30,水箱3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且水箱30的一部分位于施水件20和壳体10的顶部之间,水箱30用于向加湿水槽11供水,通过设置水箱30,可以持续地为加湿水槽11补充水,使施水件20加湿流经施水件20的空气,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外部空气的湿度。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水箱30上侧表面的一部分向下倾斜形成避让空间,其倾斜角度与引水槽13的倾斜角度对应,引水槽13位于该避让空间处,由此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0的内部结构更紧凑,避免引水槽13的设置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空调室内机1000外观的美观性等。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水箱30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靠近加湿水槽1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下侧),出水口处可设置有活塞、配合部和电机,电机与配合部连接,可以带动配合部转动,配合部可以和活塞抵接配合,从而带动活塞活动,出水口可以和活塞配合,活塞可以关闭或者打开出水口,在打开出水口时,可以使水箱30中的水补充至加湿水槽11中,在出水口关闭时,水箱30停止向加湿水槽11供水。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空气处理风机40和净化模块50,空气处理风机40和净化模块50分别设置在壳体10内,空气处理风机40可以吸入空调室内机1000外部的气流,使气流通过施水件20和净化模块50进行处理,净化模块50可以包括过滤网,其中,空气处理模块100内可以设置流道,空气处理风机40可以引导气流进入到流道内,气流在流道内流通时,净化模块50可以对气流进行过滤和净化,可以将气流中的灰尘、杂质等污物过滤掉,进而可以有助于用户的呼吸道健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的顶部具有接水槽12和引水槽13,第二部分102的下部具有加湿水槽11,第二部分102前侧具有挡板1021,挡板1021向靠近引水槽13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的上侧),通过设置挡板1021,水从引水槽13流出时,可以避免水溅射到挡板1021外部,降低水流至电器件上导致短路的风险,减少安全隐患。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第三部分103、第四部分104和第五部分105,第三部分103设置在第二部分102的背离第一部分10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右侧),第三部分103可以安装空气处理风机40,第四部分104和第五部分105配合,可以包裹在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的外部,通过第四部分104和第五部分105,一方面可以保护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各个组件,减少外力造成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结构紧凑,外观美观,提升产品的档次和质感。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施水件20为加湿网,加湿网可以安装在壳体10上,壳体10上具有多个避让口,用于气流的流通,加湿网与避让口对应,气流通过避让口上的流至加湿网时,可以带走加湿网上的水,再流至空调室内机1000外部,由此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外部空气的湿度,通过将加湿水槽11设置在施水件20下部,加湿网的一端伸入加湿水槽11,加湿网可以吸收加湿水槽11中的水,并及时补充气流带走的水,由此实现持续的加湿效果。
在另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施水件20包括加湿网和可转动的水轮,壳体10上设有电机,电机可以驱动水轮转动,水轮上具有舀水件,舀水件上具有一侧敞开的盛水空间,舀水件可以包括多个,多个舀水件间隔布置在水轮的外周,在水轮转动时,舀水件可以从加湿水槽11中舀水,将水暂时储存在盛水空间中,随着水轮的转动,盛水空间的敞开侧逐渐靠近加湿网,将水淋在加湿网上,实现加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室内换热模块(图中未示出),空气处理模块100设置在室内换热模块的下方,室内换热模块具有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模块的底部具有接水结构200,接水结构200可承接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其中,接水结构200上滴水孔210,滴水孔210位于接水槽12上方,接水结构200内的水可以通过滴水孔210流至接水槽12内,再通过引水槽13流至加湿水槽11或施水件2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0,通过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0,提高空调器的安全性能,同时实现水的充分利用,提高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0和空调室外机(图中未示出),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空气处理模块100和室内换热模块(图中未示出),室内换热模块设置在空气处理模块100的上方,室内换热模块具有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模块的底部具有接水结构200,接水结构200上具有滴水孔210。
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10、施水件20、水箱30、空气处理风机40、净化模块50和底座部件60,壳体10内具有湿度传感器等电器件,施水件20、水箱30、空气处理风机40和净化模块50安装在壳体10内,底座部件60设在壳体10的下方,且底座部件60包括底壳和底座,底壳上具有格栅,可以使空气流通,底座上具有出风口,可以导出气流,空气处理风机40可以通过旋转产生负压,气流的在负压的作用下可以依次穿过净化模块50和施水件20,最后通过格栅和出风口排出。
壳体10包括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挡板1021、第三部分103、第四部分104和第五部分105,第一部分101的两侧具有进风口,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一部分101的左侧和前侧,第一部分101左侧的进风口为室内空气进风口,可以吸入来自空调室内机1000所在房间的空气,第一部分101左侧设置有开关门组件,第二部分102位于第一部分101的后侧,第二部分102的下部具有加湿水槽11,第二部分102前侧具有挡板1021,第三部分103可以安装空气处理风机40,第四部分104位于第二部分102的后侧,第五部分105位于第一部分101的前侧,且第五部分105可以和第一部分101的进风口进行配合,第五部分105的左侧具有多个孔洞,可以通过气流,第五部分105的前侧具有避让新风管道的避让口,第四部分104和第五部分105配合,可以包裹在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的外部。
其中,第一部分101的顶部具有接水槽12和引水槽13,接水槽12具有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依次相邻布置,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相对布置,第二侧壁122分别与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连接,第三侧壁123具有敞开口,且敞开口靠近第二侧壁122,该敞开口与引水槽13相连通。
引水槽13一端与接水槽12第二侧壁122的敞开口连通,引水槽13的另一端向远离接水槽12的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引水槽13位于挡板1021的后侧,在上下方向上,引水槽13位于挡板1021的上侧;引水槽13向下倾斜延伸,引水槽13的延伸方向和接水槽1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引水槽13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引水侧板131、引水底板132和引水挡板133,引水底板132连接两个相对布置的引水侧板131,引水挡板133设置在引水侧板131和引水底板132的远离接水槽12的一端,引水挡板133与引水底板132形成一定夹角,引水底板132上具有通孔134,通孔134位于靠近引水挡板133的位置处。
接水槽12内设有第一引水件14、第二引水件15和第三引水件16,第一引水件14为优弧状凸筋结构,第一引水件14围绕形成的区域位于滴水孔210的下方,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朝向第三侧壁123;第二引水件15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引水段151和第二引水段152,第一引水段151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21连接,第二引水段152的一端与第一引水段1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引水段152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2连接;第三引水件16位于第二引水件15的背离引水槽13的后侧,且第三引水件16的结构与第二引水件15的结构相同。
接水结构200内的水可以通过滴水孔210落入接水槽12内,同时可以滴入第一引水件14内,第一引水件14可以使水从第一引水件14的开口方向流出,水集中后具有向四周流动的趋势,第二引水件15可以引导水流靠近引水槽13的方向流动,且在第二引水件15的作用下,可以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减少水流越过第二引水件15向接水槽12外部流动的概率;而在第三引水件16的作用下,即使部分水越过第二引水件15,也难以越过第三引水件16流至第二侧壁122处。
由此,在多个引水件的引导作用下,滴入接水槽12内的水可以沿引水槽13流至加湿水槽11内,同时引水件可以对接水槽12中的水流起到阻拦作用,降低水向四周蔓延而溢出接水槽12的概率,减少漏水导致的短路风险,提高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和施水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加湿水槽,所述施水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加湿水槽上,所述施水件用于从所述加湿水槽内取水并施于流经其的气流,
其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接水槽和引水槽,所述引水槽位于所述接水槽的一侧与所述接水槽连通,所述引水槽向靠近所述加湿水槽或所述施水件的方向延伸以将所述接水槽内的水引流至所述加湿水槽或所述施水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沿远离所述接水槽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内设有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被构造为引导所述接水槽内的水朝向所述引水槽的一侧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包括第一引水件,所述第一引水件沿一弧线延伸且所述第一引水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接水槽的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上方具有滴水孔,所述第一引水件与所述滴水孔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引水件设在所述滴水孔在所述接水槽上的投影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件的圆心角大于18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水件,所述第二引水件的一端与所述接水槽的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引水件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引水槽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包括相邻布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布置,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具有与所述引水槽连通的开孔,所述第二引水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水件包括第一引水段和第二引水段,所述第一引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引水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引水槽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水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引水段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引水段的延伸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水件,所述第三引水件位于所述第二引水件的背离所述引水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引水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引水件的结构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形成凸出所述接水槽的底壁的凸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沿靠近所述引水槽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水箱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施水件和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所述水箱用于向所述加湿水槽供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空气处理风机和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处理风机和所述净化模块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处理风机用于吸入气流并送至所述施水件和所述净化模块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具有所述接水槽和所述引水槽,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具有所述加湿水槽,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部具有向靠近所述引水槽方向延伸的挡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用于安装空气处理风机,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配合以包裹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换热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在所述室内换热模块的下方,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具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模块的底部具有接水结构,所述接水结构可承接所述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结构上具有位于所述接水槽上方的滴水孔。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321624172.7U 2023-06-25 2023-06-25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20083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4172.7U CN220083190U (zh) 2023-06-25 2023-06-25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4172.7U CN220083190U (zh) 2023-06-25 2023-06-25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3190U true CN220083190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32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4172.7U Active CN220083190U (zh) 2023-06-25 2023-06-25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3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1239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8105881B (zh) 柜机
CN110068070A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08319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068066A (zh) 移动空调
CN110068067A (zh) 移动空调
US7216501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08579393U (zh) 天花机
CN100541038C (zh) 分体式空调器的排出格栅
EP3587936A1 (en) Floor-standing air conditioner
CN110068073A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861424U (zh) 蜗壳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932439A (zh)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1451244U (zh) 蒸发式冷风扇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440376B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209857356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498464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2050694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357126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12393411A (zh)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JPH092154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10068071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0532534U (zh)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