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4374U -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4374U
CN216384374U CN202122661124.2U CN202122661124U CN216384374U CN 216384374 U CN216384374 U CN 216384374U CN 202122661124 U CN202122661124 U CN 202122661124U CN 216384374 U CN216384374 U CN 216384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collecting device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11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维瑞
谢承琪
王喜成
陈明琪
卓晓晖
李林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6611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4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4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4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集水装置和风机;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卧式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机的进风侧;所述集水装置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方或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室内换热器侧的气流吹向室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室内换热器平躺布置,可解决由于室内换热器高度方向尺寸大导致空调高度尺寸无法减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吊顶式安装的空调一般要求空调高度方向的尺寸尽量小,而宽度方向的尺寸一般不受限制,以防止吊顶安装时空调凸出房间天花板吊顶层,影响美观。
吊顶空调高度方向尺寸大小受室内换热器尺寸和安装方式的影响大,现有空调的管翅式室内换热器均将室内换热器倾斜或竖直布置,方便排走冷凝水,但因此会导致室内换热器占用空调更多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导致空调无法做到扁平状,或以牺牲室内换热器面积为代价将室内换热器面积减小,以缩小空调的高度尺寸。
并且传统吊顶空调,由于室内换热器安装方式和空间受限,一般将室内换热器设置在出风侧,即风叶吹出的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后再吹出空调,这样会增大吹出气流的风阻,影响风速,影响空调送风舒适性。
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CN201910973537.9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申请号为CN201921010789.3的一种天花机,其室内换热器均为竖直布置,均以牺牲换热面积为代价降低室内换热器高度,影响空调性能,并且均将室内换热器设置在出风侧,风叶吹出的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后再吹出空调,影响空调送风舒适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安装高度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集水装置和风机;
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卧式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机的进风侧;
所述集水装置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方或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室内换热器侧的气流吹向室内。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和形成在所述导流腔周壁上的多个出风风道,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导流腔内,所述导流腔与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连通,多个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室内机的多个出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导流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集水装置均被罩设在导流腔内,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面板与所述集水装置相对的位置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周侧形成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风道分别由所述导流腔的侧壁延伸至多个所述出风口处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导流腔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对的位置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导流腔的下方;所述面板上形成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风道分别由所述导流腔的侧壁延伸至多个所述出风口处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所述导流结构将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集水装置和所述轴流风机同时罩设在所述导流腔内部,且所述导流腔的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周壁间隙设置形成多个进风风道;所述导流腔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连通,多个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内机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面板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对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周侧与多个所述进风风道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所述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风道与多个所述进风口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面板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对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多个所述进风风道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至少一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风道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连杆和驱动机构,多个所述导风板可开合的设置在所述导风口处,所述连杆将多个所述导风板联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驱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与其相连的所述导风板开合,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所述导风板开合过程中通过所述联动杆带动其它所述导风板同步开合。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卧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主体在朝向所述集水装置的一侧形成有集流结构,所述集流结构为所述换热器主体向所述集水装置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突起结构;
所述集水装置包括格栅结构和围设在所述格栅结构外周的框体,所述格栅结构设有多个格条,所述多个格条上形成有多个接水槽,所述多个突起结构的末端在所述集水装置上的投影均落在所述多个接水槽内,所述多个格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进一步可选地,多个所述接水槽和多个所述突起结构均形成有多排,且上下一一对应。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多个冷媒管通道,所述突起结构以平行于所述冷媒管通道的方向沿着所述板式换热器主体延伸。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突起结构的末端形成一尖端或近似尖端,所述尖端至少部分伸进其所对应的接水槽中。
进一步可选地,相邻所述接水槽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室内换热器平躺布置,可解决由于室内换热器高度方向尺寸大导致空调高度尺寸无法减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叶、室内换热器和集水装置竖直方向排列布置,并且室内换热器设置在进风侧,风叶吹出的气流经过风道直接吹出空调,解决了传统吊顶空调室内换热器放在出风侧、风叶吹出的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再吹出空调造成出风风速损失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异形室内换热器和集水装置,可有效接收冷凝水,并且对进风气流影响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安装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换热器和集水装置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换热器和集水装置截面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换热器翅片平面示意图1。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换热器翅片平面示意图2。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换热器翅片平面示意图3。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水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水装置俯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水装置另一实施方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空调主要零部件爆炸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截面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离心风机、室内换热器和集水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导流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吊顶空调侧视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空调仰视图。
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一面板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二空调主要零部件爆炸视图。
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二截面视图。
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空调主要零部件爆炸视图。
图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截面视图。
图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导风组件示意图。
图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空调仰视图。
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空调侧视图。
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面板三维示意图。
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导流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四空调主要零部件爆炸视图。
图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实施方式三截面视图。
其中:100-壳体;200-导流结构、201-出风风道、202-导流腔、203-进风风道;300-电控盒;400-离心风叶、401-电机、402-轴流风叶;500-室内换热器、501-突起结构、502-冷媒管通道、503-翅片、504-最低点、505-突起结构侧边;600-集水装置、601-排水口、602-接水槽、603-加强筋、604-导流通道;700-过滤部件;800-导风组件、801-导风板、802-连杆、803-步进电机;900-面板、901-出风口、902进风口、903-导风安装结构;110-空调室内机、111-楼层顶面、112-吊顶隔板、L-吊顶层高度;A-接水槽宽度、B-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夹角、C-齿尖位置非翅片齿边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室内换热器高度方向尺寸大导致空调高度方向尺寸大空调凸出吊顶层的问题,影响美观,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如图1-图27所示,空调室内机110包括壳体100,和位于壳体100内的室内换热器500、集水装置600和风机;室内换热器500为卧式板式换热器,且室内换热器500位于室内机的进风侧;集水装置600位于室内换热器500的下方用于接收室内换热器500产生的冷凝水;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500上方或集水装置600的下方,用于将室内换热器500侧的气流吹向室内。
本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110的安装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10安装在楼层顶面111与吊顶隔板112之间的空间内,本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110中的室内换热器500呈卧式设置,相比竖直摆放或倾斜摆放的室内换热器500可降低室内换热器500重力方向占据的尺寸,节省整机高度方向空间,空调室内机110的高度低于吊顶层高度L,可完美隐藏在吊顶内部,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空调宽度尺寸可将室内换热器500面积做大而不影响空调高度尺寸,空调换热性能更好。本实施例将风机、室内换热器500和集水装置600竖直方向排列布置,并且室内换热器500设置在进风侧,风叶吹出的气流经过风道直接吹出空调,解决了传统吊顶空调室内换热器500放在出风侧、风叶吹出的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500再吹出空调造成出风风速损失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500可选地为板式换热器。本实施例的风机包括电机401和与电机401相连的风叶,风叶可选的为离心风叶400和轴流风叶402中的一种。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10还包括用来对空调器实施控制的电控盒300。
本实施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一:如图10-图16,风机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电机401和离心风叶400,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200,导流结构200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202和形成在导流腔202周壁上的多个出风风道201,离心风机位于导流腔202内,导流腔202与室内机的进风口902连通,多个出风风道201与室内机的多个出风口901相连通。导流腔202位于室内换热器500的上方,壳体100的底部设置面板900,面板900位于集水装置600的下方;面板900与集水装置600相对的位置形成进风口902,进风口902的周侧形成多个出风口901,多个出风风道201分别由导流腔202的侧壁延伸至多个出风口901处与多个出风口901一一对应连接。导流腔202位于室内换热器500的上方,离心风机、室内换热器500和集水装置600均被罩设在导流腔202内,壳体100的底部设置面板900,面板900位于集水装置600的下方;面板900与集水装置600相对的位置形成进风口902,进风口902的周侧形成多个出风口901,多个出风风道201分别由导流腔202的侧壁延伸至多个出风口901处与多个出风口901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风机采用离心风机、室内换热器500和集水装置600竖直方向从上向下依次排列布置,室内换热器500设置在进风侧,进风口902设置在空调底部面板900,气流从进风口902进入空调,经过集水装置600和室内换热器500,再通过离心风机增压,在导流机构的作用下气流被分成多股,分别从导流机构的多个出风口901吹出空调。进风口902设有过滤部件700,过滤部件可选的为过滤网。导流结构200设计成一体式结构,可简化安装步骤和降低成本,导流结构200包括导流腔202,导流腔202周壁上包括多个出风风道201,可选的,导流腔202由四个周壁围绕形成,在每个周壁上分别形成出风风道201,每个出风风道201对应一个出风口901,导流腔202将离心风机、室内换热器500和集水装置600均罩在其中,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面板900设置在空调底部,面板900中部位置为进风口902,四周设置4个出风口901,四个出风口901安装有导风板,导风板可通过电机401等进行驱动控制,进风口902和出风口901均设置在空调底部面板900上,空调可实现室内风循环,即进风口902吸入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后吹向室内。
本实施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二:如图17-图18,风机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电机401和离心风叶400,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200,导流结构200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202和形成在导流腔202周壁上的多个出风风道201,离心风机位于导流腔202内,导流腔202与室内机的进风口902连通,多个出风风道201与室内机的多个出风口901相连通。导流腔202位于集水装置600的下方,壳体100的顶部与室内换热器500相对的位置形成进风口902;壳体100的底部设置面板900,面板900位于导流腔202的下方;面板900上形成多个出风口901,多个出风风道201分别由导流腔202的侧壁延伸至多个出风口901处与多个出风口901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风机采用离心风机,室内换热器500、集水装置600和离心风机竖直方向从上向下依次排列布置,室内换热器500设置在进风侧,进风口902设置在壳体100顶部,气流从进风口902进入空调,经过室内换热器500和集水装置600,再通过离心风机增压,在导流机构的作用下气流被分成多股,分别从多个出风口901吹出空调。导流结构200设计成一体式结构,可简化安装步骤和降低成本,导流腔202周壁上包括多个出风风道201,可选的,导流腔202由四个周壁围绕形成,在每个周壁上分别形成出风风道201,每个出风风道201对应一个出风口901,导流腔202将离心风机罩设其中,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空调进风口902设置在壳体100顶部,出风口901设置在空调底部面板900上,进风口902设置在顶部,进风口902处设有过滤部件700,过滤部件可选的为过滤网。进风口902可连接风管,风管另一端可连接其他房间,或连通室外提供新风,连接的风管藏于房间吊顶层上,在房间内看不见,不影响房间的美观。
本实施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三:如图19-图21,风机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包括电机401和轴流风叶402,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200,导流结构200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202,导流结构200将室内换热器500、集水装置600和轴流风机同时罩设在导流腔202内部,且导流腔202的周壁与壳体100的周壁间隙设置形成多个进风风道203;导流腔202与室内机的出风口901连通,多个进风风道203与室内机的至少一个进风口902连通。轴流风机位于集水装置600的下方,壳体100的底部设置面板900,面板900位于轴流风机的下方;面板900与轴流风机相对的位置形成出风口901,出风口901的周侧与多个进风风道20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进风口902,多个进风风道203与多个进风口902一一对应连接,进风口902设有过滤部件700,过滤部件可选的为过滤网。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风机采用轴流风机,室内换热器500、集水装置600和轴流风机竖直方向从上向下依次排列布置,室内换热器500设置在进风侧,进风口902设置在空调底部面板900四周,导流结构200包括导流腔202,导流腔202的周壁与壳体100的周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进风风道203,面板900中部位置为出风口901,气流从进风口902进入空调,经过室内换热器500和集水装置600,再通过轴流风机,再从轴流风机下方的出风口901吹出空调。导风结构内腔将室内换热器500、集水装置600、轴流风机罩在其内腔中,内腔作为内部风道,导流结构200可起隔离内部风道和进风风道203或其他外部空间的作用,同时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1-图25所示,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800,导风组件800包括多个导风板、连杆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选的为步进电机803。多个导风板可开合的设置在导风口处,联动杆802将多个导风板联动连接,驱动电机401与其中一个导风板驱动相连,驱动电机401驱动与其相连的导风板开合,与驱动电机401驱动连接的导风板开合过程中通过联动杆802带动其它导风板同步开合。
具体的,在出风口901边缘设置导风安装结构903,导风组件800安装在导风安装结构903上,导风组件800包括多个导风板,导风组件800的多个导风板设置为多块小导风板,可降低旋转打开高度,多块小导风板之间通过联动杆802连接,在电机401带动其中一个导风板后可使所有小导风板一起联动,提高导风效率。
本实施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四,如图26-27所示,轴流风机位于集水装置600的下方,壳体100的底部设置面板900,面板900位于轴流风机的下方;面板900与轴流风机相对的位置形成出风口901,壳体100的顶部与多个进风风道20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至少一个进风口902,多个进风风道203与至少一个进风口902相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方式三的区别是,空调进风口902设置在空调顶部壳体100上,出风口901设置在空调底部面板900上,进风口902设置在壳体100顶部,进风口902可连接风管,风管另一端可连接其他房间,或连通室外提供新风,连接的风管藏于房间吊顶层上,在房间内看不见,不影响房间的美观。本实施方式中可在壳体100顶部与金风风道对应的位置设置多个进风口902,多个进风口902语多个进风风道203一一对应连接。或者在壳体100顶部与进风风道203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进风口902,这一个进风口902与多个进风风道203同时连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室内换热器500进行的改进,如图2-图6所示。
传统空调室内换热器的翅片其边缘平直完整,可有效将冷凝水引导到倾斜安装的室内换热器的最低位置,而确保冷凝水不会从翅片中间位置滴落;基于此特性,现有空调室内换热器均是竖直或较大角度的倾斜安装,无法做到水平或较小角度的安装,从而存在室内换热器高度方向占用空间尺寸大的问题,导致空调无法做到扁平状,或以牺牲换热器面积为代价将换热器面积减小,以缩小空调的高度尺寸,在空调需要减薄的场合就会带来高度尺寸大而影响美观。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可水平放置或与水平面呈较小角度放置,采用本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可有效减小空调的高度方向尺寸,空调可以做得更薄,适用于对空调室内机的安装高度有严格要求的场景,例如用于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并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空调宽度尺寸可将换热器面积做大而不影响空调高度尺寸,空调换热性能更好。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卧式板式换热器包括呈板状的换热器主体,换热器主体水平或倾斜布置;换热器主体的下侧面形成集流结构,换热器主体产生的冷凝水在集流结构汇集后从集流结构滴落。
具体的,换热器主体由多个翅片503叠加而成,每个翅片503上开设有穿冷媒管的管孔,多个翅片503叠加后,多个翅片503上的冷媒管孔形成冷媒管通道502。多根冷媒管分别插设在多个冷媒管通道502内,冷媒管通道502垂直穿过翅片503;换热器主体的下侧面形成集流结构,换热器主体产生的冷凝水在集流结构汇集后从集流结构滴落,在换热区主体的下方还设有集水装置600,由集流结构滴落的冷凝水进入集水装置600中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中的集流结构对换热器主体上的冷凝水具有汇聚和引流的作用,集流结构的结构形式可选的为凸点、凸棱、导流斜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集流结构为换热器主体的下侧面向远离换热器主体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突起结构501。突起结构501的至少一组对侧边505与换热器主体的夹角为钝角。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结构501为换热器主体的下侧面形成的多个半球形的结构或倒椎体结构,换热器主体上产生的冷凝水汇集到突起结构501上后由突起结构501滴落下来,由集水装置600进行收集。
进一步可选地,换热器主体包括对侧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突起结构501由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多个突起结构501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形成多排,每排设有多个突起结构501,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多个凸起结构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形成多排,每排设有一个突起结构501,这一个突起结构501由第一端直接延伸至第二端。
进一步可选地,换热器主体内部设有多个冷媒管通道502,冷媒管通道502沿换热器主体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多根冷媒管分别插设在多个冷媒管通道502内;突起结构501以平行于冷媒管通道502的方向沿着板式换热器主体延伸。由于冷媒管中的冷媒吸收外界热量使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降低从而产生冷凝水,因此冷凝水的产生往往沿着冷媒管的管路设置方向产生,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突起结构501以平行于冷媒管通道502的方向沿着板式换热器主体延伸从而可以高效聚集冷凝水,使冷凝水快速滴落下来。
具体的,突起结构501在室内换热器500下侧面沿着冷媒管通道502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向靠近集水装置600方向延伸形成锯齿状,齿尖504为突起结构501的最低区域,室内换热器500上凝结的凝露水向下流动流到突起结构501上,当流到突起结构501的边缘时沿着突起结构501的周壁向齿尖504流动,最终汇集到齿尖504并从齿尖504滴落。每一个突起结构501都具有汇集冷凝水的作用,从而实现室内换热器500平放时冷凝水流向确定的位置,方便冷凝水的接收。
进一步可选地,每个突起结构501内部分别开设有冷媒管通道502,可充分利用换热器空间,增大换热器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结构501包括对侧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直边,第一侧边的第一端和第二侧边的第一端分别位于换热器主体上,第一侧边的第二端和第二侧边的第二端直接相连形成一尖端,突起结构501的最低点504位于尖端位置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突起结构501包括对侧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直边,第一侧边的第一端和第二侧边的第一端分别位于换热器主体上,第一侧边的第二端和第二侧边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过渡部相连形成近似尖端的结构,过渡部可选的为弧面或平面,此时突起结构501的最低点504为弧面或平面。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突起结构501包括对侧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夹角B范围为40°~150°,过大的B角不利于冷凝水沿着突起结构501的周壁向齿尖504流动,过小的B角则会使室内换热器500厚度尺寸较大,优选70°~120°。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如图3、图5、图6、图9所示,其包括上述卧式板式换热器,吊顶式空调包括集水装置600,集水装置600位于卧式板式换热器的下方,集水装置600包括多个格条,多个格条上形成有多个接水槽602,多个突起结构501的末端在集水装置上的投影均落在多个接水槽602内,且多个格条之间形成通风通道。多个突起结构501的末端在集水装置上的投影均落在多个接水槽602内,从而可以保证由突起结构501滴落的冷凝水能正好落入接水槽602内。同时由于相邻格条605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606,解决了设置一整块接水槽602直接堵住风道气流无法流通的情形,如图9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进一步可选地,多个接水槽602和多个突起结构501均形成有多排,且上下一一对应,从而能使换热器产生的所有冷凝水均能在突起结构501上汇聚并滴入接水槽602中由接水槽602收集,实现对换热器上冷凝水的全面收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集水装置进行的改进,如图2、图3、图7-图9所示。
对于水平布置或倾斜布置的室内换热器,其集水装置直接安装在室内换热器下方,并且室内换热器一般安装在风道进风口或出风口,直接占满风道面积,气流直接穿过室内换热器和集水装置,如果室内换热器下方直接设置一整块集水装置,则会堵住风道,气流无法流通。因此如何设计既能满足集水装置接水功能同时尽量减少对风道气流的影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实施提供一种用于室内换热器的集水装置600,如图2、图3、图7-图9所示。
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600包括格栅结构和围设在格栅结构外周的框体607,格栅结构设有多个格条605,多个格条605上形成有多个接水槽602,多个接水槽602用来盛接由集水装置600上方滴落的冷凝水,多个格条605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606。本实施例通过设计格栅状接水槽602,气流可以通过接水槽602之间的孔隙流过,从而集水装置600不会完全堵塞风道,格栅状的接水槽602可减小气流通过的阻挡面积,降低风阻,同时每个格条上形成的接水槽用于盛接由集水装置上方滴落的冷凝水,从而实现集水功能的同时不影响气流流通。
进一步可选地,框体607的周向形成有导流通道604,多个接水槽602分别与导流通道604连通,导流通道604上设有排水口601,多个接水槽602内的水流入导流通道604后由排水口601排出。本实施例的每个接水槽602分别与导流通道连通604,可以实现分布式收集冷凝水,再汇集到排水口排出集水装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接水槽602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筋条相连,相邻接水槽602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筋条相连;框体607包括对侧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一连接筋条侧与第一连接筋条间隙设置形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二侧壁位于第二连接筋条侧与第二连接筋条间隙设置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接水槽602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导流通道604连通,接水槽602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导流通道604连通,第一导流通道60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604内开设排水口601。各接水槽602两端之间通过导流通道604相互连通,以加强集水装置600的排水能力,并且将冷凝水汇集到一起方便排走。
进一步可选地,格栅结构的中间部分向集水装置600的上方向上隆起,使多个接水槽602形成朝向导流通道604的向下坡度。可以加快接水槽602中的水流向导流通道604的速度,加速冷凝水排出集水装置600以免出现排水不及时导致集接水槽602积水。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9所示,接水槽602的两侧壁分别向远离对侧方向倾斜使接水槽602开口处的宽度大于接水槽602底部的宽度。长条状的接水槽602下侧面可以做收窄设计,其侧壁形成导流壁面,以增大集水装置600迎风侧的开口,并且降低气流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可选地,相邻接水槽60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603。长条状的接水槽602之间通过加强筋603连接,以加强集水装置600的强度,以防止接水槽602变形而不能准确收集室内换热器500固定位置滴落的冷凝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接水槽60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603和第二加强筋603,第一加强筋603靠近第一连接筋,第二加强筋603靠近第二连接筋,第一加强筋603与第一连接筋的距离与第二加强筋603与第二连接筋的距离相等,从而保证所有接水槽的能保持稳定的结构,为进一步提升其稳定结构效果,集水装置600上的所有第一加强筋603位于同一直线上,集水装置600上的所有第二加强筋603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可选地,多个条格之间间隙设置形成气流通道60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条格相互平行,相邻条格之间间隙设置,相邻条格之间的空隙形成气流通道60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条格之间也可以不平行,只需保证相邻条格之间间隙设置,且能保证由集水装置600上方低落的冷凝水能滴入形成在条格上的接水槽602中即可。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集水装置600。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卧式板式换热器,集水装置600设置在卧式板式换热器的下方;卧式板式换热器可水平或倾斜放置。卧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主体在朝向集水装置600的一侧形成有集流结构,集流结构为换热器主体向集水装置600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突起结构,多个突起结构的末端在集水装置600上的投影均落在多个接水槽602内,从而可以保证由突起结构滴落的冷凝水能正好落入接水槽602内。同时由于相邻格条605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606,解决了设置一整块接水槽602直接堵住风道气流无法流通的情形,如图9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进一步可选地,多个突起结构在换热器本体上具有与格条605对应的走向和布置,从而保证所有由突起结构滴落的冷凝水均能准确滴入接水槽602内。
进一步可选地,多个接水槽602和多个突起结构均形成有多排,且上下一一对应,从而能使换热器产生的所有冷凝水均能在突起结构上汇聚并滴入接水槽602中由接水槽602收集,实现对换热器上冷凝水的全面收集。
进一步可选地,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多个冷媒管通道,突起结构以平行于冷媒管通道的方向沿着板式换热器主体延伸。冷媒管通道内设有冷媒管,冷媒管中的冷媒吸收外界热量使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降低从而产生冷凝水,因此冷凝水的产生往往沿着冷媒管的管路设置方向产生,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突起结构以平行于冷媒管通道的方向沿着板式换热器主体延伸从而可以高效收集冷凝水。
进一步可选地,突起结构的末端形成一尖端或近似尖端,尖端至少部分伸进其所对应的接水槽602中,进一步保证冷凝水能准确流入接水槽60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突起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直边,第一侧边的第一端和第二侧边的第一端分别位于换热器上,第一侧边的第二端和第二侧边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过渡部相连,接水槽602开口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过渡部的宽度。过渡部的宽度C小于或等于接水槽602的宽度A,以确保接水槽602可靠的接收从室内换热器500上滴落的冷凝水。
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600配合水平或倾斜安装的室内换热器500使用,室内换热器500下侧面具有汇聚冷凝水的突起结构501,从而可以实现冷凝水从室内换热器500固定位置的突起结构501滴落。通过设计格栅状集水装置600,集水装置600包括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包括多个格条,格条上形成接水槽602,每个接水槽,接水槽602位于室内换热器翅片503突起结构501的正下方,集水装置600可完全接收室内换热器500上滴落的冷凝水,并从排水口601排出空调;各接水槽602两端之间通过导流通道相互连通,以加强集水装置600的排水能力;长条状的接水槽602之间通过加强筋603连接,以加强集水装置600的强度,防止集水装置600变形,使得接水槽602无法对准室内换热器500齿尖504而不能接收齿尖504滴落的冷凝水。
本实施例还提出流程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集水装置和风机;
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卧式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机的进风侧;
所述集水装置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方或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室内换热器侧的气流吹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和形成在所述导流腔周壁上的多个出风风道,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导流腔内,所述导流腔与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连通,多个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室内机的多个出风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集水装置均被罩设在导流腔内,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面板与所述集水装置相对的位置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周侧形成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风道分别由所述导流腔的侧壁延伸至多个所述出风口处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对的位置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导流腔的下方;所述面板上形成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风道分别由所述导流腔的侧壁延伸至多个所述出风口处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腔,所述导流结构将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集水装置和所述轴流风机同时罩设在所述导流腔内部,且所述导流腔的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周壁间隙设置形成多个进风风道;所述导流腔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连通,多个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内机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面板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对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周侧与多个所述进风风道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所述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风道与多个所述进风口一一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面板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对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多个所述进风风道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至少一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风道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联动杆和驱动机构,多个所述导风板可开合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联动杆将多个所述导风板联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驱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与其相连的所述导风板开合,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所述导风板开合过程中通过所述联动杆带动其它所述导风板同步开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主体在朝向所述集水装置的一侧形成有集流结构,所述集流结构为所述换热器主体向所述集水装置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突起结构;
所述集水装置包括格栅结构和围设在所述格栅结构外周的框体,所述格栅结构设有多个格条,所述多个格条上形成有多个接水槽,所述多个突起结构的末端在所述集水装置上的投影均落在所述多个接水槽内,所述多个格条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水槽和多个所述突起结构均形成有多排,且上下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多个冷媒管通道,所述突起结构以平行于所述冷媒管通道的方向沿着所述板式换热器主体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的末端形成一尖端或近似尖端,所述尖端至少部分伸进其所对应的接水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接水槽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14.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2122661124.2U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Active CN216384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1124.2U CN216384374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1124.2U CN216384374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4374U true CN216384374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5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1124.2U Active CN216384374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43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305A (zh) * 2021-11-02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305A (zh) * 2021-11-02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1914B (zh) 空调器
CN108917153B (zh) 接水盘组件及下出风机房空调
CN213280449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系统
CN216384374U (zh)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CN21104116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384555U (zh)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6384377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3932439A (zh)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7865567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719963U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JP331531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932305A (zh)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吊顶式空调器
CN209801630U (zh) 风管机
KR20080060845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CN208579393U (zh) 天花机
CN113932309A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4382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41651U (zh) 一种风道壳体及空调器
CN210441332U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11594919A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218884132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6440238B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0046B (zh) 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1881626U (zh) 嵌装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