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8066A - 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68066A CN110068066A CN201910417487.6A CN201910417487A CN110068066A CN 110068066 A CN110068066 A CN 110068066A CN 201910417487 A CN201910417487 A CN 201910417487A CN 110068066 A CN110068066 A CN 110068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ound
- air conditioner
- condenser
- clo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1036 Hyponatra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3 har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79 drainage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08 flo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99 vi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r mutu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e.g. of compressors or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32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using water to enhance cooling, e.g. spraying onto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并沿所述外壳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移动空调还还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储水结构;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所述布水结构;以及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冷凝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提高移动空调的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移动空调的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空调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了。如何提高空调器的能效一直是研发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空调器中,冷凝器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风冷降温方式,换热效率低,能效难以提高。
以上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旨在提高移动空调的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移动空调的能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并沿所述外壳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移动空调还还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包括:
储水结构;
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
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所述布水结构;以及
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冷凝器。
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间隔板,所述间隔板设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分隔形成蒸发换热风道和冷凝换热风道,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间隔板背离所述蒸发器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风轮和位于所述风轮出风侧的所述冷凝器,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冷凝换热风道;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送风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三送风结构出风侧的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三送风结构设于所述蒸发换热风道。
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
可选地,所述注水结构包括外接水管接头,所述外接水管接头设于所述布水结构,并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以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
可选地,所述注水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接水管接头的水路上的控制阀,以控制所述水路导通或阻断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水结构内还设有水位控制器,所述水位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闭。
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储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
或者,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至少两注水结构,一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另一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储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
可选地,所述布水结构的背离所述冷凝器的表面凹设有储水槽,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冷凝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布水孔,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于所述布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冷凝器的表面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溢流孔,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于所述溢流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且低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所述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高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高于所述布水结构,并位于所述布水结构所在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布水结构凸设有第一挡板;
且/或,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储水结构凸设有第二挡板。
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导风筒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导风筒下方,所述导风筒内设有轴流风轮,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轴流风轮的外缘,所述储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盘,并邻近所述打水结构设置;
所述导风筒的外筒壁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导风筒背离所述底盘的侧壁形成有透水口,所述透水口设于所述集水结构和所述打水结构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侧边设有第二挡板时,所述第二挡板背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形成有插接槽,所述透水口的侧边朝向所述插接槽凸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背离所述透水口的侧边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聚水结构背离所述布水结构的表面设有聚水槽,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的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聚水槽的槽壁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的排水孔,所述聚水槽的底壁于所述排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三挡边,所述第三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连接于所述储水结构,并可用于排出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
可选地,所述储水结构的上表面设有容水槽,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水槽内,所述容水槽的槽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泄流孔;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泄流孔,以封堵或打开所述泄流孔。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
罩壳,并位于所述储水结构和所述集水布水结构之间,所述罩壳与所述储水结构和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共同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和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吹出,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风机的风轮外缘。
可选地,所述打水结构呈环圈状结构,并面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环圈状结构的底部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
且/或,所述储水结构呈盘状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并在冷凝器设置布水装置,该布水装置包括储水结构、打水结构、集水结构及布水结构;将打水结构设置在储水结构内,便于打水结构将储水结构的水打起至集水结构,将集水结构设置于打水结构上方,便可收集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最后,将布水结构设置于冷凝器上方,布水结构用于承接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通过其自身的重力导向冷凝器,完成对加热器的加湿过程。如此,冷凝器除了利用风冷降温方式外,还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可利用水冷进行进行降温,则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移动空调的能效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移动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空调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空调一实施例安装排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空调一实施例移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空调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空调一实施例另一截断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一实施例一视角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箭头所示路径为水流路径;
图12为图1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7中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一实施例另一视角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一实施例移除聚水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移动空调的冷凝器部分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注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空调1000,包括沿所述移动空调1000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冷凝器400和蒸发器710,所述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布水装置100,该布水装置100包括:
储水结构300;
打水结构10,所述打水结构1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300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300内的水打起;
集水布水结构30,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打水结构10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冷凝器400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冷凝器400。
本发明提出的布水装置100,其可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例如,窗机、空调冷凝机、移动空调1000等),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凝器400。本发明布水装置100于空气处理装置中的应用,可提高空气处理装置中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
下面以本发明布水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空调1000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710和冷凝器400均用于对环境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器710和冷凝器400对应设置,以实现冷媒在不同工况下产生不同的温度,由于移动空调1000是将蒸发器710和冷凝器400设置在一个整机内,为了保证环境温度得到较好的改善,一种工作情况是将流过冷凝器400部分的风的出风口53连通至室外,从而室内环境主要由蒸发器710进行调节,从而方便使用。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压缩机组件500、冷媒罐以及冷媒管。参照图5、图6,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610,所述第一换热组件610包括风轮和所述冷凝器400,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冷凝换热风道640内;和
第二送风结构630,所述第二送风结构630设于所述冷凝换热风道640内,所述冷凝器400设于所述风轮和所述第二送风结构63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所述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701,所述第二换热组件701包括第三送风结构711和蒸发器710,第三送风结构711和蒸发器710均设于蒸发换热风道720内,串接冷凝器400的冷媒管同时串接于蒸发器710。具体地,移动空调1000制冷时,第三送风结构711将蒸发空气吸入蒸发换热风道720,与蒸发器710进行换热后,再将冷风输送到蒸发;此时,冷媒管内的温度升高,再次经过蒸发器710之前,必须在冷凝器400对冷媒进行散热,即蒸发换热风道720内进行的散热工作,第三送风结构711将外部空气导入蒸发换热风道720,与冷凝器400进行换热后,第二送风结构630再将热风抽离冷凝器400;同理可得移动空调1000的制热过程。
第二送风结构30可以为离心风轮,第二风道可以为离心风道,离心风机的转速高,体积轻,并且噪音较小,具有较高的经济耐用性,因此,离心风轮同样可以较好地将经过冷凝器400的空气抽离,进而便于提高移动空调1000的换热效率。
下面以本发明布水装置100水平设置为例进行介绍:
具体地,储水结构300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或槽体结构,即,储水结构300的上表面凹设有储水空间,用于储存水体。进一步地,储水结构300可以是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1000等空气处理装置的底盘300,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移动空调1000等内的可起到储水作用的结构(例如,接水槽、接水盘、接水盒等)。需要说明的是,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可以是移动空调1000的冷凝水,也可以是自来水、雨水或其他水体。
打水结构10可以为打水环圈,打水环圈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打水环圈的底部位于储水结构300的储水空间内、顶部位于储水结构300的储水空间上方。进一步地,打水环圈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其底部将储水结构300内的水打起。当然,为了使打水环圈能够绕其轴线转动,布水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打水环圈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轴流风机60,轴流风机60包括电机61和轴流风轮63,打水环圈环绕设置于轴流风轮63的外缘。当轴流风机60运行时,电机61驱动轴流风轮63转动,轴流风轮63带动打水环圈转动,从而使得打水环圈的底部能够将储水结构300内的水打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为电机61;此时,打水环圈可套设于电机61的输出轴,当电机61运行,电机61驱动打水环圈转动。或者,驱动组件还可以为电机61、齿轮及齿圈的组合;此时,齿圈可沿打水环圈的周向环绕打水环圈设置,并安装固定于打水环圈;齿轮可套设于电机61的输出轴,并与齿圈啮合;当电机61运行,电机61通过齿轮和齿圈的配合驱动打水环圈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实施其他合理且有效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打水结构10也可以为打水板、打水轮或其他合理且有效的打水结构10。相应的驱动组件可采用电机61驱动的曲柄摇杆机构,以使条形设置的打水板的一端高度摆动,从而接触并打起储水结构300内的水;也可直接采用电机61对打水轮的转动进行驱动,以使打水轮的外缘在转动过程中接触并打起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当然,其他打水结构10对应的驱动组件也可做合理且有效的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集水布水结构30中存在部分结构位于打水结构10的上方,用于收集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同时,集水布水结构30中还存在部分结构位于冷凝器400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导向冷凝器400。需要说明的是,水既可以由冷凝器400的正上方被竖直地导向冷凝器400,也可以由冷凝器400的斜上方被斜向地导向冷凝器400。具体地,集水布水结构30可以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按其板面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地、倾斜地设置在打水结构10和冷凝器400的上方,并且,该板状结构的板面高度按由打水结构10到冷凝器400的方向逐渐递减。此时,板状结构的下表面可收集到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并且,这部分收集到的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可沿该板状结构的下表面流向冷凝器400的上方,最后在冷凝器400的上方滴落而与冷凝器400接触,完成对冷凝器400的加湿过程。当然,还可以在上述板状结构的四周朝向储水结构300(向下)凸设挡水板,以得到集集水功能和布水功能于一体的罩盖结构,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集水和布水。
如图7至图11所示,在本发明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包括集水结构20和布水结构30;
所述集水结构20设于所述打水结构10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
所述布水结构30设于所述冷凝器400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20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冷凝器400。
具体地,集水结构20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下表面对水进行收集;也可以为罩盖结构,以利用其内表面对水进行收集;相应地,布水结构30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上表面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水沿其上表面流动至边缘而滴向冷凝器400;也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槽体结构或箱体结构,以利用其内部空间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利用开口或开孔,将水滴向冷凝器400。并且,集水结构20和布水结构30之间的导流,既可以直接通过上下滴落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在集水结构20和布水结构30之间设置导流管、导流槽等导流结构实现。
如此,集水布水结构30被拆分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简单的部件,可在各自独立地生产制造之后,再一同进行组装装配,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制造的难度,提升了生产制造的效率,而且部件之间还实现了相互可拆卸,提升了更换维修的便捷性,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因此,通过设置在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蒸发器710和冷凝器400,并且设置布水装置100,该布水装置100包括储水结构300、打水结构10、集水结构20及布水结构30;将打水结构10设置在储水结构300内,便于打水结构10将储水结构300的水打起至集水结构20,将集水结构20设置于打水结构10上方,便可收集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最后,将布水结构30设置于冷凝器400上方,布水结构30用于承接集水结构20收集到的水,并将水通过其自身的重力导向冷凝器400,完成对加热器的加湿过程。如此,冷凝器400除了利用风冷降温方式外,还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可利用水冷进行进行降温,则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空调冷凝机的能效得以提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1000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200内的间隔板,所述间隔板设于所述冷凝器400和所述蒸发器710之间,并将所述外壳200分隔形成蒸发换热风道720和冷凝换热风道640,所述集水结构20设于所述间隔板背离所述蒸发器710的表面。通过间隔板从而可以将外壳200分隔形成用于蒸发换热的风道和冷凝换热的风道,便于移动空调1000的换热。将集水结构20设置在间隔板朝向背离蒸发器710的表面,便于集水结构20收集冷凝器400的水,从而再利用该部分水与冷凝器400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
参照图7和图2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注水结构800,所述注水结构800与所述布水结构30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30。该注水结构800具有用于注水的注水管路830,该注水管路830具有用于出水的注水口和用于进水的采集口,该采集口可以与外部水源(自来水源或者雨水等其他水源)进行水路连接,该注水口可以位于布水结构30外轮廓的上方,从而使水通过自身重力从高处落至布水结构30,或者可以在布水结构30的侧壁设置用于连接注水口的入水孔,从而流出注水口的水可以直接进入布水结构30,或者在布水结构30的底壁开设用于连接注水口的入水孔,可以理解的是,当注水口位于布水结构30的侧壁或底壁时,采集口和外部水源既可以设置在高于布水结构30的位置,以利用连通器原理导入水体;采集口和外部水源也可以设置在低于布水结构30的位置,并在水路上设置水压供给设备(例如水泵),以将水体压送至布水结构30内,从而保障布水结构30内的水体充足。
参照图2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结构800包括外接水管接头820,所述外接水管接头820设于所述布水结构30,并与所述布水结构30连通,以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30。本实施例中,设置外接水管结构控制外部水源的导入,可以理解的是外接水管接头820可以为外螺纹端接式水管接头、卡套式水管接头、自固式水管接头。螺纹端接式水管接头可以保证连接效果稳固,卡套式水管接头能将无螺纹的钢管与软管连接,省却套丝工序,只需将螺丝旋入即可;结构紧密,强度高。自固式水管接头能将无螺纹的钢管或无螺纹的设备出线口与软管连接,从而方便注水结构800的安装,提升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结构800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接水管接头820的水路上的控制阀,以控制所述水路导通或阻断连通。在一实施例中,该控制阀可以为球阀,通过启闭件(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从而实现水路的导通或阻断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该球阀可以由人为控制,或者为电子装置控制。在一实施例中,该控制阀还可以为电子膨胀阀(节流阀),并且还可以在注水口处设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传感器),通过电子膨胀阀(节流阀)的节流控制外部水源进入布水结构30的温度,从而实现更好的与冷凝器400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凝器400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结构300内还设有水位控制器810,所述水位控制器810与所述控制阀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闭。在外部水源与冷凝器400进行热交换后,部分水由于重力会下滑至储水结构300,当储水结构300内的水过多时,可能会溢出。该水位控制器810可以为干簧管水位控制器810、浮球磁性开关液位控制器、电极式水位控制器810、压力式水位控制器810等,只要便于进行水位控制的装置即可。通过水位控制器810与控制阀电性连接,再通过预设水位高度阈值(上限值和下限值),即可实现对控制阀开闭的控制,实现对储水结构300内水位高度的控制,从而保障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冷凝机及空调系统的能效。当然,此时的控制阀为电子控制阀。如此,实现了自动化的水位控制、自动化的补水功能,此时,对冷凝器400换热效率的控制更加精准,且可避免人为操作,减省用户负担,便于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注水结构800,所述注水结构800与所述储水结构300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300;在本实施例中,该注水结构800是为储水结构300补水的,当较多的水被打水结构10打起并与第一冷凝器400进行换热时,储水结构300内的水可能会减少,通过设置用于补水的注水结构800可以保证储水结构300内的水量充足,从而可以持续为冷凝器400供水,提高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1000还包括至少两注水结构800,一所述注水结构800与所述布水结构30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30;另一所述注水结构800与所述储水结构300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300。设置两个注水结构800可以理解的,当注水结构800与集水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向集水布水结构内补水时,注水结构800的设置,可有效保障集水布水结构内水体充足,即可有效保障用于冷凝器400加湿的水体充足,避免出现加湿断档、换热效率骤降的情形,从而使冷凝器400一直维持较高的换热效率,最终使得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大大提升。同理,当注水结构800与底盘连通,用于向储水结构300内补水时,注水结构800的设置,可有效保障储水结构300内的水体充足,从而保障被打水结构10打起、被集水布水结构收集到的水体充足,保障集水布水结构内水体充足,即可有效保障用于冷凝器400加湿的水体充足,避免出现加湿断档、换热效率骤降的情形,从而使冷凝器400一直维持较高的换热效率,最终使得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大大提升。
请再次参照图7和图1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罩壳50,罩壳50位于底盘300和所述布水结构30之间,罩壳50与底盘300、集水结构20及布水结构30共同围合形成冷凝换热风道640,冷凝换热风道640设有进风口52和出风口53,冷凝器400设于出风口53处;和风机60,风机60设于冷凝换热风道640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52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53吹出,打水结构10设于风机60的风轮63外缘。
具体地,布水装置100的框架40连接于罩壳50的顶部,罩壳50的底部伸入底盘300的容水槽310内,并连接于底盘300的上表面。即布水结构30和集水结构20通过罩壳50安装固定于底盘300。本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0、框架40及罩壳50为一体成型(如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三者也可单独成型制造,后利用连接结构(如卡扣、螺钉等)进行相互之间的安装固定。如此,打水结构10被设置在了冷凝换热风道640内,集水结构20和布水结构30则位于冷凝换热风道640的顶部。此时,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一部分被集水结构20收集利用,并通过布水结构30将收集的水由冷凝器400的顶部对冷凝器400进行了加湿,另一部分则被气流直接吹向冷凝器400表面,对冷凝器400的表面进行了加湿,两部分共同作用,有效增大了加湿面积,提升了加湿效率,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
本实施例中,打水结构10设于风机60的风轮63外缘,由风机60进行驱动,不仅避免了其他驱动组件的设置,简化并优化了布水装置100的结构,而且打水结构10在风机60的带动下转动更加稳定,打水效率更加高效,还可进一步提升布水装置100对冷凝器400的加湿效率,提升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
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支架70,支架70包括安装座71、连接臂75及支撑臂73,安装座71设于进风口52处,风机60安装于安装座71朝向冷凝器400的一侧,连接臂75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71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罩壳50,支撑臂73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71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底盘300。如此的设置,不仅可实现风机60的安装固定,而且采用新型的支架70结构,还可进一步提升风机60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打水结构10的打水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使得布水装置100对冷凝器400的加湿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使得移动空调1000能效的提升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0的背离冷凝器400的表面凹设有储水槽31,布水结构30的面向冷凝器400的表面开设有连通储水槽31的布水孔32,储水槽31的底壁于布水孔32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34,第一挡边34的高度低于储水槽31的侧壁的高度。
具体地,布水孔32设置于冷凝器400的正上方,此时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的水可通过布水孔32直接滴落至冷凝器400的上表面,完成对冷凝器400的加湿过程。并且,集水结构20邻近布水结构30设置,用于收集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进一步地,布水孔32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34,第一挡边34为环状结构,其高度低于储水槽31的侧壁高度。此时,由集水结构20导入储水槽31内的水体,无法在第一时间由布水孔32而漏下,需要在储水槽31内积累,使得液面升高至高于第一挡边34的高度后才可漏下,而在水体的积累过程中,水体中的泥沙等杂质便可得到沉降。即,利用第一挡边34高于储水槽31底壁而发生的止挡作用,可以使储水槽31内的水体进行泥沙等杂质的沉降过程,从而大大降低储水槽31内的表层水中杂质的含量,进而减少随水滴漏下而与冷凝器400接触的泥沙等杂质的数量,降低泥沙等杂质对冷凝器400的侵蚀和影响,避免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影响。
布水结构30如此简单的结构,生产制造较为方便,且可靠性较高;同时,该结构的布水结构30极大地缩短了水滴在到达冷凝器400之前的行程,避免了水滴的损失,避免了冷量的损失,从而有效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6和图17,定义第一挡边34的高度为H,H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若过高,则储水槽31内需要聚集大量的水体,才能使水通过布水孔32而漏下,此时,会造成大量水体无法漏下,形成浪费,导致冷量大量损失;若过低,则泥沙等杂质的沉降效果将明显下降,此时,还是会存在部分泥沙等杂质随水滴漏下而侵向冷凝器400,侵蚀和影响冷凝器400,使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挡边34的高度H设计在不低于3mm、且不高于6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挡边34的高度H可以选用3mm、3.1mm、3.2mm、3.3mm、3.5mm、4mm、4.5mm、5mm或者6mm。
同时,参阅图17,定义布水孔32的孔径为D1,D1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会造成储水槽31内水体漏下过快,造成水体未与冷凝器400充分接触而流散开,造成冷量的损失;若过小,则会造成储水槽31内水体漏下过慢,造成冷凝器400的加湿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减弱;并且,布水孔32的孔径过小,还会使得布水孔32容易被泥沙等杂质堵塞,造成漏水不良,使得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减弱。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布水孔32的孔径D1设计在不低于3mm、且不高于6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布水孔32的孔径D1可以选用3mm、3.1mm、3.2mm、3.3mm、3.5mm、4mm、4.5mm、5mm或者6mm。
请再次参阅图16和图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0的面向冷凝器400的表面还开设有连通储水槽31的溢流孔33,储水槽31的底壁于溢流孔33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35,第二挡边35的高度高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且低于储水槽31的侧壁的高度。可以理解的,若布水孔32堵塞,则储水槽31内的液面高度将不断升高;此时,溢流孔33及第二挡边35的设置,可使得储水槽31内的水体在液面升高至高于第二挡边35的高度时,便可由溢流孔33漏下而滴向冷凝器400,实现对冷凝器400的加湿过程,从而有效避免了布水孔32堵塞时水体由储水槽31侧壁溢出而造成冷量大量损失的情况,使得布水结构30在布水孔32堵塞时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实现对冷凝器400的加湿,提升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同时也提升了布水装置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7,定义第二挡边35的高度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之差为L,L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当布水孔32堵塞时,储水槽31内的液面高度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高于第二挡边35的高度,从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断档,期间冷凝器400未得到加湿,换热效率明显下降;并且,L过大,还会使得储水槽31内聚集大量的水体,一方面,大量水体无法漏下,会造成冷量损失,另一方面,大量水体重量过大,影响布水结构30的稳定性;若过小,则当集水结构20的集水效率加快时,储水槽31内的液面很容易高过第二挡边35而发生布水孔32和溢流孔33同时漏水的现象,导致水体漏下过多,造成水体未与冷凝器400充分接触而流散开,造成冷量的损失。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挡边35的高度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之差L设计在不低于5mm、且不高于8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挡边35的高度与第一挡边34334的高度之差L可以选用5mm、5.1mm、5.2mm、5.3mm、5.5mm、6mm、6.5mm、7mm或者8mm。
进一步地,布水孔32设有若干,若干布水孔32沿布水结构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此时,溢流孔33也设有若干,但数量少于布水孔32的数量,每一溢流孔33均设置在相邻两布水孔32之间;并且,溢流孔33的孔径大于布水孔32的孔径;这样,当布水孔32堵塞时,溢流孔33可起到有效的导流作用,保障水体导向冷凝器400,保障布水结构30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13至图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集水结构20包括导流板21,导流板21倾斜设置于打水结构10上方,导流板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二侧边高于第一侧边,第一侧边高于布水结构30,并位于布水结构30所在范围内。
具体地,导流板21的第二侧边高于其第一侧边,导流板21的第一侧边高于布水结构30,并位于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的槽口所在范围内。此时,导流板21的下表面可对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进行收集;之后,这部分收集到的水可沿导流板21的下表面、并按由第二侧边向第一侧边的方向流动至导流板21的第一侧边;接着,由导流板21的第一侧边滴落至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集水结构20如此的设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集水效率高,可靠性高。并且,与布水结构30配合良好,可实现向布水结构30快速导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导流板21的倾斜角度过大,将会造成布水装置100整体高度过高,从而导致移动空调1000的体积庞大,不便安置和安装;若过小,则导流板21的倾斜角度过小,其下表面的水滴流动将会极其缓慢,难以导入布水结构30,从而导致布水结构30缺水,水难以到达冷凝器400。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导流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在不低于5°、且不高于30°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导流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选用5°、6°、7°、8°、10°、15°、20°或者30°。
进一步地,第一侧边朝向布水结构30凸设有第一挡板22,第一挡板22朝向布水结构30延伸,第二侧边朝向储水结构300凸设有第二挡板23。
具体地,集水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的第一挡板22,该第一挡板22竖直设置,且朝向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延伸设置,可选地,第一挡板22背离导流板21的一侧伸入出水槽内。可以理解的,第一挡板22的设置,可止挡住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冲击导流板21下表面后而形成的部分飞溅水,使这部分飞溅水能够沿第一挡边34的表面顺利进入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从而提升了集水结构20的集水效率,减少了水体飞溅所带来的冷量损失,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同样地,集水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侧边的第二挡板23,该第二挡板23竖直设置,且其靠下的侧边朝向底盘300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二挡板23的设置,可止挡住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冲击导流板21下表面后而形成的部分飞溅水,使这部分飞溅水能够沿第二挡板23的表面流下而回归到底盘300内,重新循环而被收集,从而减少了水体飞溅所带来的冷量损失,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围设于布水结构30四周的框架40,框架40的面向打水结构10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口41,集水结构20设于透水口41上方,并与框架40连接。如此,实现了集水结构20于框架40的安装固定,提升了集水结构20的设置稳定性,保障了集水结构20与布水结构30的有效配合,提升了二者配合的可靠性,从而有效保障了布水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冷凝器400的加湿效果,保障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可以理解的,集水结构20的导流板21倾斜设置在透水口41的上方,此时,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穿过透水口41而到达导流板21的下表面,并沿导流板21的下表面流向布水结构30的上方,后由布水结构30的上方滴落进入布水结构30。
需要说明的是,透水口41的宽度范围在竖直方向上覆盖打水结构10的宽度范围。如此,可提升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穿过透水口41而到达导流板21下表面的概率,提升进入布水结构30内的水量,提升冷凝器400的加湿量,减少冷量损失,提升换热效率。并且,请参阅图12,定义打水结构10的宽度边缘与之相对的透水口41的宽度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W,W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若过小,则透水口41的宽度过小,穿过透水口41而到达导流板21下表面的水量会过小,冷量损失会过大,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将明显降低;若过大,则透水口41的宽度过大,不仅会使得布水装置100整体变厚,使得空气处理装置变厚,不便安置和安装,而且还会使得导流板21的宽度变大,倾斜角度下降,导流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布水结构30内的水量,造成冷量损失,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将明显降低。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打水结构10的宽度边缘与与之相对的透水口41的宽度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W设计在不低于10mm、且不高于45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打水结构10的宽度边缘与与之相对的透水口41的宽度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W,可以选择10mm、11mm、12mm、13mm、15mm、20mm、30mm或者45mm。
请参阅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3的背离导流板21的侧边形成有插接槽231,透水口41的侧边朝向插接槽231凸设有围板42,围板42的背离透水口41的侧边插设于插接槽231内。
具体地,第二挡板23的背离导流板21的侧边朝向底盘300凸设有第一连接板232,第二挡板23的背离导流板21的侧边向外凸设有第二连接板233,第二连接板233的背离所述第二挡板23的侧边朝向所述底盘300凸设有第三连接板234,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及第三连接板234围合形成插接槽231。透水口41的侧边朝向插接槽231凸设有围板42,围板42的顶部插接于插接槽231内,如此,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可使得围板42和第二挡板23的连接稳定性提升。并且,这样的设计,可使得被第二挡板23的内壁面所止挡住的飞溅水在流下的过程中不被其他结构所遮挡,从而使得这部分飞溅水能够顺利地回流至地底盘300内而实现循环,进而减少了水体飞溅所带来的冷量损失,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围板42的顶部与第二挡板23连接,还可采用如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
进一步地,插接槽231内设有密封件91(未图示),密封件91分别抵接插接槽231的槽壁和围板42的插设于插接槽231内的表面。如此,利用密封件91,可对插接槽231的槽壁和围板42的插设于插接槽231内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的密封,防止水由该间隙流出,从而减少了水体的泄漏,减少了冷量的损失。即,提高了集水结构20的集水效率和集水量,提高了进入布水结构30的水量,提高了冷凝器400所获得的冷量,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
请再次参阅图7至图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聚水结构80,聚水结构80设于布水结构30背离冷凝器400的一侧,用于收集集水结构20背离打水结构10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布水结构30内。
由于在打水结构10将水打起后的运动过程中,部分水滴会飞溅并沾附于打水结构10上方的集水结构20下表面上,由于打水结构10从底盘300中打起的水通常温度都较低,特别是打起的水为冷凝器40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时。本实施例中,通过聚水结构80对二次凝结水进行收集利用,有效防止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积水,节约水资源。具体地,聚水结构80可以是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上表面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水沿其上表面流动至边缘而滴向布水结构30;也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槽体结构或箱体结构,以利用其内部空间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利用开口或开孔,将水滴向布水结构30。聚水结构80与集水结构20背离打水结构10一侧导通,则可以是通过设置连通管、连通槽等结构导通,也可以是与集水布水结构30连接后通过设置连通口、连通孔等的结构而导通,使得凝结水能够由集水结构20背对打水结构10的表面汇聚于聚水结构80中,而后从聚水结构80中重新导回布水结构30,以供冷凝器400使用。当然地,聚水结构80可以与集水结构20连接为一体结构,而后再与布水结构30背离冷凝器400的一侧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如此,便于将集水结构20与聚水结构80进行导通,不必设计复杂的导通结构,同时,可以降低生产制造的难度,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而且部件之间还实现了相互可拆卸,提升了更换维修的便捷性,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请参照图8和图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聚水结构80背离布水结构30的表面设有聚水槽81,集水结构20背离所述打水结构10的一侧设有集水槽20a,聚水槽81与集水槽20a连通。
具体地,聚水槽81可以是凹陷形成于聚水结构80的上表面,集水槽20a凹陷形成于集水结构20的上表面,即背离打水结构10的表面,当集水结构20的上表面产生凝结水时,先是容纳于集水槽20a内,之后从集水槽20a流向聚水槽81内,以再次回到布水结构30内对冷凝器400进行加湿。如此,实现对二次凝结水的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并且,对二次凝结水的整个利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本实施例中,集水结构20连接于聚水结构80的一侧壁而形成一体结构,并且,该侧壁形成为集水槽20a、聚水槽81的共用槽壁,该共同槽壁开设导水口82,如此便可使得集水槽20a中的凝结水能够通过导水口82流入聚水槽81内。这里导水口82可以是该槽壁上的切口,外形可以设计“U”形或其它异形,当然,导水口82也可以是该槽壁上的通孔。导水口82的数量则可以根据凝结水的实际水量而设计,例如,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通过聚水槽81的侧壁开设导水口82直接与集水槽20a连通,极大地缩短了二次凝结水滴在到达被冷凝器400之前的行程,避免了二次凝结水滴的损失,避免了冷量的损失,从而有效提升了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移动空调1000的能效。
请参照图9和图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聚水槽81的槽壁设有连通布水结构30的排水孔83。
具体地,排水孔83开设于聚水槽81的底壁,位于布水结构30的上方,此时聚水槽81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孔83直接滴入布水结构30内,而后由布水结构30导向冷凝器400,结构设置较为简单,生产制造方便,且可靠性较高。可选地,排水孔83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水孔83沿聚水槽8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布水结构30面向冷凝器40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布水孔32,一排水孔83与一布水孔32错位设置。如此,聚水槽81内的水通过间隔设置的排水孔83流入布水结构30的过程中,由于对应的排水孔83与布水孔32错位设置,则从排水孔83流下的水不会直接从排水孔83进入布水孔32内并滴向冷凝器400,而是先均匀分布于布水结构30内,在布水结构30内均匀布水,之后才从多个布水孔32均匀滴向冷凝器400,这样便实现形成对换热的喷淋效果,大大提高了对冷凝器400加湿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其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排水孔83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三挡边85,第三挡边85的高度低于聚水槽81的槽壁高度。第三挡边85为环状结构,围设于排水孔83的周缘,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挡边,也可以是方形挡边,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三挡边85的设置,凝结水先是流入聚水槽81内,这样使得凝结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能够沉积于聚水槽81的底部,在凝结水流入聚水槽81内的水位超过第三挡边85的高度后,凝结水上部相对较清澈的水会从排水孔83流入布水结构30内。可以理解的,通过设计第三挡边85可使得凝结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能够沉积下来,以保证排水孔83不被堵塞;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由排水孔83流入储水槽31内的表层水中杂质的含量,进而减少随水滴漏下而与冷凝器400接触的泥沙等杂质的数量,降低泥沙等杂质对冷凝器400的侵蚀和影响,避免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0,定义第三挡边85的高度为h1,h1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若过高,则聚水槽81内的水位较高,当产生大量的凝结水时,容易从聚水槽81内溢流出去,给用户带来不便;若过低,则凝结水中的泥沙、杂质不易被沉积下来,导致由排水孔83流入储水槽31内的表层水中杂质的含量增加,进而使得随水滴漏下而与冷凝器400接触的泥沙等杂质的数量增加,影响冷凝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当然排水孔83的孔径同样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在排水过程中容易导致飞溅的现象,造成水体的浪费,若过小,则在产生大量的凝结水时,容易由于排水流量不足而造成溢出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三挡边85的高度设计为不低于5mm、且不高于8mm的范围,排水孔83的孔径不小于3mm、且不大于6mm的范围。可以理解地,实际应用中,第三挡边85的高度可以为5mm、6mm、6.5mm、7mm或者8mm。排水孔83的孔径可以为3mm、4mm、5mm、5.5mm或者6mm。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9,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聚水槽81还开设有连通布水结构30的溢水孔84,溢水孔84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四挡边86,第四挡边86的高度低于聚水槽81的深度、且高于第三挡边85的高度。可以理解的,若排水孔83堵塞,则聚水槽81内的液面高度将不断升高;此时,溢水孔84及第四挡边86的设置,可使得聚水槽81内的水体在液面升高至高于第四挡边86的高度时,便可由溢水孔84流入布水结构30,有效避免了排水孔83堵塞时二次凝结水由聚水槽81侧壁溢出而造成冷量大量损失的情况,使得聚水结构80在排水孔83堵塞时仍然可以正常运行,提升了布水装置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阅图10,定义第四挡板的高度为h2,则满足关系:10mm≤h2≤16mm;定义溢水孔84的孔径为d2,则满足关系:8mm≤d2≤15mm。具体而言,第四挡边86的高度可以为10mm、11mm、12mm、13mm、14mm或者16mm。溢水孔84的孔径可以为8mm、9mm、10mm、11mm、13mm或者15mm。将溢水孔84的孔径设计为稍大于排水孔83的孔径,有利于排水孔83堵塞时将聚水槽81内的水快速排出,且第四挡边86的高度低于聚水槽81深度,则是确保不会有水从聚水槽81的槽壁溢出。
请参照图18至图20,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排水结构90,排水结构90连接于底盘300,用于排出底盘300内的水。当底盘300内的水过多时,可利用排水结构90将底盘300内的水排出,以避免底盘300内水从底盘300侧壁流出而造成移动空调1000漏液现象发生,排水结构90的设置能够保证移动空调1000的运行可靠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请再次参照图18,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底盘300的上表面设有容水槽310,打水结构10至少部分设于容水槽310内,容水槽310的槽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泄流孔320;排水结构90包括密封件91,密封件91可拆卸封堵于泄流孔320,以控制容水槽310内的水位线。
具体地,底盘300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容水槽310,泄流孔320开设于容水槽310的底壁,这样容水槽310内的水可以通过容水槽310底壁的泄流孔320排出,或者泄流孔320也可以开设于容水槽310的侧壁,且靠近底壁设置,如此当容水槽310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便可有侧壁的泄流孔320排出。这里泄流孔320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多种,比如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合理的形状等。密封件91可以是密封塞,例如采用橡胶或者硅橡胶等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密封塞封堵于泄流孔320时,受挤压后的密封塞在弹性力作用下能与泄流孔320紧贴,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然,密封件91也可以密封盖,并罩盖封堵于泄流孔320的孔口处。当底盘300内的水位线过高时,可通过拆卸密封件91使得底盘300内的水经由泄流孔320排出,有效地避免由于底盘300积水而造成移动空调1000内漏水的现象发生,从而保障了移动空调1000的运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91的纵截面轮廓可以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例如,密封件91的外形可以为是圆台形,在用户人工拔塞排水或者封堵泄流孔320的过程中,上宽下窄的梯形面轮廓能够便于将密封件91插入泄流孔320内,操作不费力,同时也能使密封件91与泄流孔320贴合更加紧密,密封效果更好。
请参照图20和图2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排水结构90还包括排水管组件92,排水管组件92设有进水口9211和出水口9212,密封件91开设有贯通的过孔,排水管组件92贯穿所述过孔,进水口9211伸入容水槽310内,且进水口9211与容水槽310底壁之间的距离值小于容水槽310侧壁的高度值,出水口9212与外界连通。由于密封件91具有一定的弹性,排水管组件92与密封件91的过孔为过盈配合,以保证排水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当容水槽310内的水位低于排水管组件92进水口9211高度时,容水槽310内可以积存水量,而当容水槽310内的水位高于排水管组件92进水口9211高度时,容水槽310内的水能够由进水口9211流入排水组件内,随后由出水口9212流出至外界,由排水组件对底盘300内的水进行排出,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使得排水操作更加快速有效,进而更有效地避免由于底盘300积水而造成移动空调1000内漏水的现象发生,保障了移动空调1000的运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21,排水管组件92包括排水接头921和排水管本体922,排水接头921插接于过孔,进水口9211设于排水接头921的一端,排水接头92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9212,排水管本体922套接于排水接头921邻近出水口9212的一端。排水接头921可以设计为“L”形,当本布水装置100安装于平坦的地面或楼面时,也能较方便的将底盘300内的水从底壁引出,而后从侧向的排水管本体922排出,同时,使得排水结构90的组装过程更加简便。为了使排水管本体922与排水接头921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拆装,本申请排水接头921邻近出水口9212的一端形成有导引面9213。其中,导引面9213为锥面,或者导引面9213为弧面,由此可以引导排水管本体922快速的套接于排水接头921,安装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打水结构10呈环圈状结构,并面向冷凝器400设置,环圈状结构的底部设于底盘300内。如此的设置,不仅可有效保障打水结构10的打水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稳定性、可靠性均优异。
参照图7和图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1000包括排风管210,所述排风管210与所述蒸发换热风道720的第二出风口53连通。可以理解,如此设置,降低了移动空调1000的安装条件(第二出风口53紧贴墙壁或紧贴外部环境连通口),使移动空调1000可相对远离蒸发空间安装,以减小移动空调1000的压缩机组件500的工作噪音对蒸发用户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移动空调1000的移动,还可以在底盘300的下端设置万向轮,从而使移动空调1000可以在各个方向移动,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并沿所述外壳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包括:
储水结构;
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
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所述布水结构;以及
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冷凝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间隔板,所述间隔板设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分隔形成蒸发换热风道和冷凝换热风道,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间隔板背离所述蒸发器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风轮和位于所述风轮出风侧的所述冷凝器,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冷凝换热风道;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送风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三送风结构出风侧的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三送风结构设于所述蒸发换热风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结构包括外接水管接头,所述外接水管接头设于所述布水结构,并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以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接水管接头的水路上的控制阀,以控制所述水路导通或阻断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结构内还设有水位控制器,所述水位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储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
或者,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至少两注水结构,一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另一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储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结构的背离所述冷凝器的表面凹设有储水槽,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冷凝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布水孔,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于所述布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冷凝器的表面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溢流孔,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于所述溢流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且低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所述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高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高于所述布水结构,并位于所述布水结构所在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布水结构凸设有第一挡板;
且/或,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储水结构凸设有第二挡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导风筒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导风筒下方,所述导风筒内设有轴流风轮,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轴流风轮的外缘,所述储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盘,并邻近所述打水结构设置;
所述导风筒的外筒壁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导风筒背离所述底盘的侧壁形成有透水口,所述透水口设于所述集水结构和所述打水结构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边设有第二挡板时,所述第二挡板背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形成有插接槽,所述透水口的侧边朝向所述插接槽凸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背离所述透水口的侧边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结构背离所述布水结构的表面设有聚水槽,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的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聚水槽的槽壁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的排水孔,所述聚水槽的底壁于所述排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三挡边,所述第三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17.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连接于所述储水结构,并可用于排出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结构的上表面设有容水槽,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水槽内,所述容水槽的槽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泄流孔;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泄流孔,以封堵或打开所述泄流孔。
19.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
罩壳,并位于所述储水结构和所述集水布水结构之间,所述罩壳与所述储水结构和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共同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和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吹出,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风机的风轮外缘。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水结构呈环圈状结构,并面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环圈状结构的底部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
且/或,所述储水结构呈盘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17487.6A CN110068066B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移动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17487.6A CN110068066B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移动空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8066A true CN110068066A (zh) | 2019-07-30 |
CN110068066B CN110068066B (zh) | 2024-03-08 |
Family
ID=6737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17487.6A Active CN110068066B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移动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68066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8815A (zh) * | 2019-12-10 | 2020-02-28 | 株洲桓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检修移动空调 |
CN112228966A (zh) * | 2020-10-09 | 2021-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及其隔板 |
CN112628875A (zh) * | 2020-12-29 | 2021-04-09 | 中山长虹电器有限公司 | 多功能一体式移动空调 |
CN113531673A (zh) * | 2021-07-26 | 2021-10-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打水组件和空调器 |
CN115854452A (zh) * | 2022-12-23 | 2023-03-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湿帘组件及加湿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22388Y (zh) * | 2008-08-26 | 2009-10-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空调机 |
CN106440312A (zh) * | 2016-10-09 | 2017-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及窗机 |
CN108692384A (zh) * | 2018-06-05 | 2018-10-23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CN208312493U (zh) * | 2018-05-28 | 2019-01-01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制冷烟机 |
CN210373808U (zh) * | 2019-05-17 | 2020-04-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 |
-
2019
- 2019-05-17 CN CN201910417487.6A patent/CN1100680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22388Y (zh) * | 2008-08-26 | 2009-10-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空调机 |
CN106440312A (zh) * | 2016-10-09 | 2017-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及窗机 |
CN208312493U (zh) * | 2018-05-28 | 2019-01-01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制冷烟机 |
CN108692384A (zh) * | 2018-06-05 | 2018-10-23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CN210373808U (zh) * | 2019-05-17 | 2020-04-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8815A (zh) * | 2019-12-10 | 2020-02-28 | 株洲桓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检修移动空调 |
CN112228966A (zh) * | 2020-10-09 | 2021-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及其隔板 |
CN112628875A (zh) * | 2020-12-29 | 2021-04-09 | 中山长虹电器有限公司 | 多功能一体式移动空调 |
CN113531673A (zh) * | 2021-07-26 | 2021-10-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打水组件和空调器 |
CN113531673B (zh) * | 2021-07-26 | 2022-06-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打水组件和空调器 |
CN115854452A (zh) * | 2022-12-23 | 2023-03-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湿帘组件及加湿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8066B (zh) | 2024-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8066A (zh) | 移动空调 | |
CN110068070A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0068067A (zh) | 移动空调 | |
CN213514158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10068071A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128443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107131684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
CN105783233B (zh) | 一种接水结构及具有其的打水装置 | |
CN110068062B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110068064A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110068073A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06739570U (zh) | 底盘和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0050902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0068068A (zh) | 移动空调 | |
CN110068072A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808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6308022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9944570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0068065A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0601995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0128444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0128440U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210050901U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0373810U (zh) | 移动空调 | |
CN114060964A (zh) | 一种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