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1770U -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1770U
CN220081770U CN202321662612.8U CN202321662612U CN220081770U CN 220081770 U CN220081770 U CN 220081770U CN 202321662612 U CN202321662612 U CN 202321662612U CN 220081770 U CN220081770 U CN 220081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motor
air duct
air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26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26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1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1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1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离心风道部件包括离心蜗壳、离心风轮和第一电机,离心蜗壳具有离心风道;离心风轮设于离心风道内;第一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电机轴,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离心蜗壳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离心蜗壳的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电机轴孔,电机轴穿设于电机轴孔并与离心风轮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第一电机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电机影响离心风道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的送风量;并且,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Description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离心风道部件设计不合理,导致驱动电机过多占用离心风道的内部空间,这样会大大削弱离心风道的进风量,进而影响离心风道的送风量;而且不便于驱动电机的安装和维护,使得驱动电机的安装和维修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离心风道部件,通过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离心蜗壳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第一电机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的外侧,这样可以减少电机本体占用离心风道的内部空间,避免气流进口被遮挡,以保证离心风道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的送风量;并且,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可以避免单独在离心蜗壳上开设电机线孔或者散热孔导致离心风道密封性变差;而且,在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机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离心风道部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包括:离心蜗壳,具有离心风道;离心风轮,设于所述离心风道内;第一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本体位于所述离心蜗壳外,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电机轴孔,所述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轴孔并与所述离心风轮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通过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离心蜗壳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第一电机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的外侧,这样可以减少电机本体占用离心风道的内部空间,避免气流进口被遮挡,以保证离心风道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的送风量;并且,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可以避免单独在离心蜗壳上开设电机线孔或者散热孔导致离心风道密封性变差;而且,在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机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心风道部件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设在所述电机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离心风道的一侧,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板连接且与所述电机安装板之间限定出电机腔,所述电机本体容纳于所述电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盖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适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板的部分朝向邻近所述电机盖的方向凸出以形成环形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环绕在所述电机轴孔的外周侧,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电机盖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机本体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侧形成有定位凸块,所述电机盖的远离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容纳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块的外部套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为聚合物弹性体,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定位凸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内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块包括凸块主体以及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连接在所述凸块主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包括凹槽主体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凹槽主体的侧壁,所述凸块主体容纳于所述凹槽主体,所述限位凸起容纳于所述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夹持凸筋,多个所述夹持凸筋沿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夹持凸筋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定位凸块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机盖上形成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电机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机盖的外周壁形成有多个加强凸筋,多个所述加强凸筋沿所述电机盖的周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电机轴的外周侧套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聚合物弹性体,所述第二缓冲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电机轴孔形成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安装口,所述电机安装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安装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离心蜗壳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适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第二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四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板的外周沿形成有密封翻边,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环形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环绕在所述安装口的外周侧,所述密封翻边与所述安装凸部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离心风轮在参考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安装口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内,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离心风轮的外径为D1,所述安装口为圆形,所述安装口的直径为D2,D2、D1满足:50mm≥D2-D1≥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器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离心风道部件,所述离心风道部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离心风道部件,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离心蜗壳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第一电机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的外侧,这样可以减少电机本体占用离心风道的内部空间,避免气流进口被遮挡,以保证离心风道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的送风量;并且,电机本体位于离心蜗壳外,可以避免单独在离心蜗壳上开设电机线孔或者散热孔导致离心风道密封性变差;而且,在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机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后壳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后壳的前侧,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后壳,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前面板,所述离心风轮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机本体位于所述离心蜗壳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贯流风道部件,所述离心风道部件位于所述贯流风道部件的下方,所述贯流风道部件包括贯流蜗壳以及贯流风轮,所述贯流蜗壳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贯流风道,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贯流风道,所述风道组件还具有相互隔断且沿左右方向排布的贯流出风通道以及第一离心出风通道;其中,所述贯流出风通道适于连通所述贯流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离心蜗壳具有第一气流出口以及第二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气流出口适于连通所述离心风道与所述第一离心出风通道,所述第一离心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出口适于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风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风道部件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风道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内部的离心风轮;
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6中电机盖、第一电机、电机安装板以及离心风轮的配合的剖面图;
图9是图5中离心前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电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电机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电机盖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1、后壳;110、进风口;111、进风格栅;12、前面板;120、出风口;121、第一出风口;122、第二出风口;123、第三出风口;14、顶盖;15、底座;
20、换热器部件;21、换热器;22、换热器支架;23、电辅热件;
30、风道组件;
4、离心风道部件;40、离心风道;401、风轮腔;402、离心出风腔;41、离心蜗壳;411、离心前蜗壳;412、离心后蜗壳;413、过线孔;415、安装口;416、安装凸部;417、第二定位凸起;418、第四安装孔;419、风门电机;42、离心风轮;421、轴套;422、第三紧固件;43、第一电机;431、电机本体;432、电机轴;433、定位凸块;434、凸块主体;435、限位凸起;436、第一缓冲件;437、第二缓冲件;438、电机线;44、电机安装板;441、连接凸起;442、第一定位孔;443、第二安装孔;444、电机轴孔;445、第二定位凹槽;446、密封翻边;447、第二定位孔;448、第三安装孔;45、电机盖;451、第一定位凸起;452、第一安装孔;453、第一定位凹槽;454、凹槽主体;455、限位槽;456、夹持凸筋;457、散热孔;458、加强凸筋;46、电机腔;47、气流进口;481、第一气流出口;482、第二气流出口;49、风道切换门;4a、第一紧固件;4b、第二紧固件;
5、贯流风道部件;51、贯流出风通道;52、贯流蜗壳;53、第二电机;6、出风框部件;7、出风件;70、第二离心出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4。
参照图4-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4,包括:离心蜗壳41、离心风轮42和第一电机43,离心蜗壳41具有离心风道40;离心风轮42设于离心风道40内;第一电机43包括电机本体431以及电机轴432,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离心蜗壳41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7,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例如,离心蜗壳41包括离心前蜗壳411和离心后蜗壳412,气流进口47可以形成于离心后蜗壳412,离心前蜗壳411的远离离心后蜗壳412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
参照图8,电机安装板44上形成有电机轴孔444,电机轴432穿设于电机轴孔444并与离心风轮42相连,电机轴432可以驱动离心风轮42转动,例如离心风轮42的转动轴线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当离心风轮42转动时,离心风道40内形成负压,离心风道40外的气流可以从气流进口47被吸入离心风道40内。
可选地,参照图8,离心风轮42上设有与电机轴432配合的轴套421,电机轴432穿设于轴套421,使得电机轴432与离心风轮42相连;第三紧固件422(例如锁紧螺母)沿轴套421的径向穿设于轴套421并压紧电机轴432,以保证电机轴432与轴套421配合的稳定性。
例如,在组装离心风道部件4时,可以先将第一电机43的电机轴432依次穿设于电机轴孔444和轴套421,并旋紧第三紧固件422,以将电机轴432与离心风轮42相连,电机本体431和离心风轮42分别位于电机安装板44的相对两侧;然后将先将离心风轮42置于离心蜗壳41内,再将电机安装板44安装于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
通过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离心蜗壳41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7,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第一电机43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40的外侧,这样可以减少电机本体431占用离心风道40的内部空间,避免气流进口47被遮挡而影响离心风道40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40的送风量。并且,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可以避免单独在离心蜗壳41上开设电机线孔或者散热孔457导致离心风道40密封性变差;而且,在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机43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41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43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43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4,通过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离心蜗壳41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7,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第一电机43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40的外侧,这样可以减少电机本体431占用离心风道40的内部空间,避免气流进口47被遮挡,以保证离心风道40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40的送风量;并且,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可以避免单独在离心蜗壳41上开设电机线孔或者散热孔457导致离心风道40密封性变差;而且,在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机43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41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43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43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参照图7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离心风道部件4包括电机盖45,电机盖45设在电机安装板44的远离离心风道40的一侧,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连接,且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限定出电机腔46,电机本体431容纳于电机腔46,可以保证第一电机43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安装结构安装电机本体431,这样可以节省零部件。
继续参照图7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电机盖45,进而方便对电机盖45进行维护或更换,也方便对第一电机43进行维护或更换,进一步增强第一电机43的维护便利性。
参照图7-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电机盖45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451和第一安装孔452,电机安装板44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442和第二安装孔443,第一定位凸起451适于插入第一定位孔442,可以将电机盖45在电机安装板44上定位;第一紧固件4a适于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52以及第二安装孔443,可以将电机盖45安装固定于电机安装板44,增强电机盖45的安装稳定性,且安装结构较简单。电机本体431容纳于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限定出的电机腔46内,从而进一步增强电机本体431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定位凸起451和第一安装孔452均可以为多个(例如三个),第一定位孔442和第二安装孔443均可以为多个,且第一定位孔442与第一定位凸起451一一对应,第二安装孔443与第一安装孔452一一对应,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7-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电机安装板44的部分朝向邻近电机盖45的方向凸出以形成连接凸起441,连接凸起441呈环形,连接凸起441环绕在电机轴孔444的外周侧,连接凸起441与电机盖45连接。例如,第一定位孔442和第二安装孔443可以形成于连接凸起441。连接凸起441可以增强电机安装板44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机安装板44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连接凸起441朝向邻近电机盖45的方向凸出,这样方便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8、图12和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机本体431的远离电机轴432的一侧形成有定位凸块433,电机盖45的远离电机安装板44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453,定位凸块433容纳于第一定位凹槽453,使得电机本体431与电机盖45配合得更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电机43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7、图8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定位凸块433的外部套设有第一缓冲件436,第一缓冲件436为聚合物弹性体,第一缓冲件436位于定位凸块433与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壁之间。例如,第一缓冲件436可以为橡胶件,第一缓冲件436与第一定位凹槽453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通过第一缓冲件436位于定位凸块433与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壁之间,可以防止定位凸块433与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壁之间接触摩擦,以保证第一电机43和电机盖45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定位凸块433包括凸块主体434以及限位凸起435,限位凸起435连接在凸块主体434的外周侧,第一定位凹槽453包括凹槽主体454和限位槽455,限位槽455形成于凹槽主体454的侧壁,凸块主体434容纳于凹槽主体454,限位凸起435容纳于限位槽455,这样可以防止电机本体431运动(例如转动),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机本体431与电机盖45配合的稳定性,也可以保证第一电机43工作的稳定性。
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例如六个)夹持凸筋456,多个夹持凸筋456沿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周向间隔设置,夹持凸筋456直接或间接地与定位凸块433抵接。例如,在定位凸块433外部套设有上述的第一缓冲件436时,夹持凸筋456与第一缓冲件436抵接,夹持凸筋456与定位凸块433间接抵接。
通过在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侧壁设置夹持凸筋456,在定位凸块433安装于第一定位凹槽453时,定位凸块433可以与夹持凸筋456接触,这样定位凸块433与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有助于减小定位凸块433与电机盖45之间的摩擦,使得电机本体431在电机盖45上的安装更加方便;另外,夹持凸筋456可以夹持定位凸块433,进一步增强定位凸块433在第一定位凹槽453内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电机本体431的稳定性。
参照图11和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机盖45上形成有散热孔457,散热孔457为多个(例如六个),多个散热孔457沿电机盖45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电机43可以通过散热孔457散热,并且,多个散热孔457沿电机盖45的周向间隔设置,散热效果更好,有利于保证第一电机43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电机43的电机线438还可以通过散热孔457走线,这样不需要在电机盖45或电机安装板44等部件上额外开设电机线438的走线孔,降低电机盖45或电机安装板44等部件的结构复杂程度。
参照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机盖45的外周壁形成有多个加强凸筋458,多个加强凸筋458沿电机盖45的周向排布,这样可以增强电机盖45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机盖45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提升第一电机43与电机盖45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7-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机安装板44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445,电机轴432的外周侧套设有第二缓冲件437,第二缓冲件437为聚合物弹性体,第二缓冲件437容纳于第二定位凹槽445,电机轴孔444形成于第二定位凹槽445的底壁。例如,第二缓冲件437可以为橡胶件,第二缓冲件437与第二定位凹槽445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
通过第二缓冲件437套设于电机轴432的外周侧,第二缓冲件437容纳于第一定位凹槽453,可以增强第一电机43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配合的稳定性,还可以避免电机轴432与电机安装板44接触,以保证第一电机43可以正常稳定工作。
参照图7-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安装口415,电机安装板44可拆卸地盖设于安装口415,方便电机安装板44的拆装,方便对电机安装板44进行维护或更换。另外,通过电机安装板44可拆卸地盖设于安装口415,在安装或者维护离心风轮42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41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拆装电机安装板44,将离心风轮42从安装口415装入离心蜗壳41内,也可以将离心风轮42从安装口415取出,从而对离心风轮42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离心风轮42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参照图7、图9和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机安装板44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447和第三安装孔448,离心蜗壳41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417和第四安装孔418,第二定位凸起417适于插入第二定位孔447,可以将电机安装板44在离心蜗壳41上定位;第二紧固件4b适于穿设于第三安装孔448以及第四安装孔418,可以将电机安装板44安装固定于离心蜗壳41,增强电机安装板44的安装稳定性,且安装结构较简单。
可选地,第二定位凸起417和第四安装孔418均可以为多个(例如三个),第二定位孔447和第三安装孔448均可以为多个,且第二定位孔447与第二定位凸起417一一对应,第三安装孔448与第四安装孔418一一对应,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电机安装板44与离心蜗壳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电机安装板44的外周沿形成有密封翻边446,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环形的安装凸部416,安装凸部416环绕在安装口415的外周侧,密封翻边446与安装凸部416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电机安装板44与离心蜗壳41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对电机安装板44以及离心蜗壳41内的离心风轮42进行维护或更换。例如,第二定位孔447和第三安装孔448形成于密封翻边446上,第二定位凸起417和第四安装孔418形成于安装凸部416上,通过第二定位凸起417插入第二定位孔447,第二紧固件4b穿设于第三安装孔448以及第四安装孔418,可以将密封翻边446与安装凸部416连接,从而实现将电机安装板44和和离心蜗壳41固定连接。
例如,电机盖45、电机安装板44、第一电机43、离心风轮42以及离心蜗壳41组装的过程可以如下:可以先将第一电机43的电机轴432穿设于电机安装板44的电机轴孔444,第二缓冲件437容纳于第二定位凹槽445;接着将电机轴432穿设于轴套421,使得电机轴432与离心风轮42相连,并且旋紧第三紧固件422;再通过第一定位凸起451插入第一定位孔442,第一紧固件4a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52以及第二安装孔443,将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连接,使得电机本体431容纳于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限定出的电机腔46内;然后,将离心风轮42从安装口415装入离心蜗壳41内,最后通过第二定位凸起417插入第二定位孔447,第二紧固件4b穿设于第三安装孔448以及第四安装孔418,以将电机安装板44安装固定于离心蜗壳41,从而可以完成离心风道部件4的组装。
参照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离心风轮42在参考面的投影位于安装口415在参考面的投影内,参考面垂直于离心风轮42的轴向,这样方便将离心风轮42从安装口415装入离心蜗壳41内,也方便通过安装口415将离心风轮42从离心蜗壳41内取出,不需要拆卸离心蜗壳41,使得离心风轮42维护和更换变得更为便利。
参照图7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离心风轮42的外径为D1,安装口415为圆形,安装口415的直径为D2,D2、D1满足:50mm≥D2-D1≥4mm。安装口415的直径D2大于离心风轮42的外径D1,通过安装口415的直径D2与离心风轮42的外径D1的差值不小于4mm,可以保证将离心风轮42顺利地从安装口415放入离心蜗壳41内,也方便通过安装口415将离心风轮42从离心蜗壳41内取出,增强离心风轮42的维护便利性;通过安装口415的直径D2与离心风轮42的外径D1的差值不大于50mm,在保证将离心风轮42从安装口415放入离心蜗壳41内的同时,可以避免安装口415的尺寸过大导致的离心蜗壳41的结构强度较低,也可以防止离心蜗壳41过大导致离心风道部件4占用过多的空间。
下面参照图4-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4。
参照图4-图13,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道部件4包括离心蜗壳41、离心风轮42、电机安装板44、电机盖45和第一电机43。离心蜗壳41具有离心风道40,离心风轮42设于离心风道40内;第一电机43包括电机本体431以及电机轴432,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离心蜗壳41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7,离心蜗壳41的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其中,离心蜗壳41包括离心前蜗壳411和离心后蜗壳412,气流进口47可以形成于离心后蜗壳412,离心前蜗壳411的远离离心后蜗壳412的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
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安装口415,电机安装板44可拆卸地盖设于安装口415。离心前蜗壳411的朝向电机安装板44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凸部416,安装凸部416呈环形,且安装凸部416环绕在安装口415的外周侧,安装凸部416上形成有三个第二定位凸起417和三个第四安装孔418。
安装口415呈圆形,离心风轮42可以从安装口415安装进离心蜗壳41内。离心风轮42在参考面的投影位于安装口415在参考面的投影内,参考面垂直于离心风轮42的轴向,离心风轮42的外径为D1,安装口415为圆形,安装口415的直径为D2,安装口415的直径D2大于离心风轮42的外径D1,D2、D1满足:50mm≥D2-D1≥4mm。
电机安装板44呈圆形,电机安装板44的中心部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445,第二定位凹槽445的底壁形成有电机轴孔444,电机轴432穿设于电机轴孔444并与离心风轮42相连。离心风轮42上设有与电机轴432配合的轴套421,电机轴432穿设于轴套421,使得电机轴432与离心风轮42相连;第三紧固件422(例如锁紧螺母)沿轴套421的径向穿设于轴套421并压紧电机轴432。电机轴432可以驱动离心风轮42转动,且离心风轮42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电机安装板44的外周沿形成有密封翻边446,密封翻边446与安装凸部416可拆卸连接。密封翻边446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447和第三安装孔448,第二定位孔447与第二定位凸起417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三安装孔448与第二安装孔44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定位凸起417适于插入第二定位孔447,以将电机安装板44在离心蜗壳41上定位;第二紧固件4b适于穿设于第三安装孔448以及第四安装孔418,以将电机安装板44安装固定于离心蜗壳41。
电机安装板44部分朝向邻近电机盖45的方向凸出以形成环形的连接凸起441,连接凸起441环绕在电机轴孔444的外周侧。电机盖45上形成有三个第一定位凸起451和三个第一安装孔452,连接凸起44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孔442和多个第二安装孔443,第一定位孔442与第一定位凸起45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安装孔443与第一安装孔45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一定位凸起451适于插入第一定位孔442,可以将电机盖45在电机安装板44上定位;第一紧固件4a适于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52以及第二安装孔443,使得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连接。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限定出电机腔46,电机本体431容纳于电机腔46。
电机盖45的外周壁形成有多个加强凸筋458,多个加强凸筋458沿电机盖45的周向排布。电机盖45上形成有散热孔457,散热孔457为六个,六个散热孔457沿电机盖45的周向间隔设置。电机盖45的远离电机安装板44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453,第一定位凹槽453包括凹槽主体454和限位槽455,限位槽455形成于凹槽主体454的侧壁。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例如六个)夹持凸筋456,多个夹持凸筋456沿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周向间隔设置。
电机本体431的远离电机轴432的一侧形成有定位凸块433,定位凸块433容纳于第一定位凹槽453。定位凸块433包括凸块主体434以及限位凸起435,限位凸起435连接在凸块主体434的外周侧,其中,凸块主体434容纳于凹槽主体454,限位凸起435容纳于限位槽455。
定位凸块433的外部套设有第一缓冲件436,第一缓冲件436为橡胶件,第一缓冲件436位于定位凸块433与第一定位凹槽453的内壁之间,第一缓冲件436与第一定位凹槽453之间过盈配合,定位凸块433间接地与夹持凸筋456抵接。第一电机43的电机轴432外周侧套设有第二缓冲件437,第二缓冲件437为橡胶件,第二缓冲件437容纳于第二定位凹槽445,第二缓冲件437与第二定位凹槽445之间过盈配合。
离心风道部件4的组装过程如下:可以先将第一电机43的电机轴432穿设于电机安装板44的电机轴孔444,第二缓冲件437容纳于第二定位凹槽445;接着将电机轴432穿设于轴套421,使得电机轴432与离心风轮42相连,并且旋紧第三紧固件422;再通过第一定位凸起451插入第一定位孔442,第一紧固件4a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52以及第二安装孔443,将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连接,使得电机本体431容纳于电机盖45与电机安装板44之间限定出的电机腔46内;然后,将离心风轮42从安装口415装入离心蜗壳41内,最后通过第二定位凸起417插入第二定位孔447,第二紧固件4b穿设于第三安装孔448以及第四安装孔418,以将电机安装板44安装固定于离心蜗壳41,从而可以完成离心风道部件4的组装。
参照图1-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10、换热器部件20和风道组件30,机壳10具有进风口110以及出风口120,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均可以与室内连通。换热器部件20设于机壳10内;风道组件30设于机壳10内且包括离心风道部件4,离心风道部件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道部件4,气流进口47与进风口110连通,方便空气流通。离心风轮42工作时,离心风道40内形成负压,机壳10外的空气可以经过进风口110和气流进口47被吸进离心风道40内。
上述的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参照图1-图3,空调器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为柜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上述的机壳10、换热器部件20和风道组件30,机壳10可以包括后壳11、前面板12、顶盖14和底座15,顶盖14位于后壳11和前面板12的上侧,底座15位于后壳11和前面板12的下侧。换热器部件20包括换热器21、换热器支架22以及电辅热件23;风道组件30包括离心风道部件4、贯流风道部件5和出风框部件6,贯流风道部件5位于离心风道部件4的上侧,离心风道部件4以及贯流风道部件5均位于换热器部件20的前侧,出风框部件6位于贯流风道部件5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离心风道部件4,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离心蜗壳41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7,离心蜗壳41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44,第一电机43可以安装在离心风道40的外侧,这样可以减少电机本体431占用离心风道40的内部空间,避免气流进口47被遮挡,以保证离心风道40的进风量,从而可以保证离心风道40的送风量;并且,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外,可以避免单独在离心蜗壳41上开设电机线孔或者散热孔457导致离心风道40密封性变差;而且,在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机43时,在不用拆卸离心蜗壳41的前提下,可以单独拆卸第一电机43进行维护或更换,以提高第一电机43的安装和维修效率。
参照图1-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0包括后壳11和前面板12,前面板12可拆卸地连接在后壳11的前侧,进风口110形成于后壳11,例如进风口110处设有进风格栅111,出风口120形成于前面板12,离心风轮42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电机本体431位于离心蜗壳41的前侧,可以避免电机本体431挡风,使得进风口110与离心蜗壳41的气流进口47之间气流流通顺畅,以保证离心风道40内的进风量。
可选地,出风口120为多个,这样可以保证空调器的出风量,可以增大气流的覆盖面积,以提升室内温度调节的速度。
参照图1-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口120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20包括第一出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2和第三出风口123,例如,第二出风口122位于第一出风口121的下方,第三出风口123位于第一出风口121的上方。风道组件30还包括贯流风道部件5,离心风道部件4位于贯流风道部件5的下方,贯流风道部件5包括贯流蜗壳52以及贯流风轮,贯流蜗壳52具有贯流风道,贯流风道与进风口110连通,贯流风轮设于贯流风道,贯流风轮的转动可以驱动贯流风道内的空气流动,使空气从机壳10的进风口110流入贯流风道。
风道组件30还具有贯流出风通道51和第一离心出风通道,贯流出风通道51和第一离心出风通道相互隔断,且贯流出风通道51和第一离心出风通道沿左右方向排布,使得整体的结构紧凑。通过贯流出风通道51和第一离心出风通道相互隔断,可以避免贯流出风通道51和第一离心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相互干扰,可以降低噪音。
其中,贯流出风通道51适于连通贯流风道与第一出风口121,从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内的气流可以进入贯流风道,贯流风道内的气流可以经过贯流出风通道51吹向第一出风口121并吹出机壳10外,使得气流流通顺畅。离心蜗壳41具有第一气流出口481以及第二气流出口482,第一气流出口481适于连通离心风道40与第一离心出风通道,第一离心出风通道与第三出风口123连通,第二气流出口482适于与第二出风口122连通,方便气流流通。
空调器工作时,室内的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内,进入机壳10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器部件20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经过气流进口47进入离心风道40,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可以经过第一气流出口481进入第一离心出风通道,并通过第三出风口123出风,并吹进室内,以实现对室内降温或升温;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也可以经过第二气流出口482和第二出风口122吹出,并吹进室内,以实现对室内降温或升温。并且,贯流风轮可以是转动的,与换热器部件20换热后的气流也可以在贯流风轮的驱动下进入贯流风道,并经过贯流出风通到和第一出风口121吹出,并吹进室内,以实现对室内降温或升温。
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22和第三出风口123出风,这样有利于增大出风量,增大气流的扩散面积;并且,离心风道40内的风压较大,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出风,气流扩散的距离较远,可以增大送风距离,以进一步提升室内温度调节的速度,提升室内不同区域温度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室内空间整体的舒适性。
例如,参照图7,离心风道40包括风轮腔401和离心出风腔402,气流进口47形成于风轮腔401的后侧壁,离心风轮42位于风轮腔401内,离心出风腔402位于风轮腔401的上方,第一气流出口481形成于离心出风腔402的顶壁,第二气流出口482形成于离心出风腔402的前侧壁。通过离心出风腔402位于风轮腔401的上方,离心风轮42位于风轮腔401内,使得离心风道部件4整体的结构紧凑;通过气流进口47形成于风轮腔401的后侧壁,第一气流出口481形成于离心出风腔402的顶壁,第二气流出口482形成于离心出风腔402的前侧壁,方便气流流通。
在离心风轮42工作时,风轮腔401内形成负压,离心风道40外的气流可以从气流进口47被吸入风轮腔401,并且在离心风轮42的作用下,风轮腔401内的气流可以进入离心出风腔402,离心出风腔402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气流出口481进入第一离心出风通道,并且经过第三出风口123出风;离心出风腔402内的气流也可以经过第二气流出口482吹向第二出风口122,并经过第二出风口122出风。
参照图2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离心蜗壳41上形成过线孔413,用于驱动贯流风轮转动的电机为第二电机53,例如,贯流风轮的转动轴线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电机53可以位于贯流风轮的下侧。第二电机53的电机线适于经过线孔413走线,使得走线规范,方便理线。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风道组件30包括出风件7,出风件7内限定出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出风件7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连接于离心蜗壳41且与第二气流出口482相对,出口端与第二出风口122相对,方便气流流通。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可以经过第二气流出口482进入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22吹出机壳10外。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离心风道部件4还包括风道切换门49,例如风道切换门49可以为平板状。风道切换门49可运动地设于离心蜗壳41,风道切换门49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气流出口481以及第二气流出口482。
当风道切换门49打开第一气流出口481,关闭第二气流出口482时,离心风道40和第一离心出风通道连通,离心风道40与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隔断时,空气可以在离心风轮42的驱动下,从机壳10的进风口110进入离心风道40,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气流出口481进入第一离心出风通道,流进第一离心出风通道的气流可以从第三出风口123出风,吹进室内;
当风道切换门49打开第二气流出口482,关闭第一气流出口481时,离心风道40和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连通,离心风道40与第一离心出风通道隔断,空气可以在离心风轮42的驱动下,从机壳10的进风口110进入离心风道40,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气流出口482进入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流进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的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22出风,吹进室内。
当风道切换门49打开第一气流出口481,并且打开第二气流出口482时,离心风道40与第一离心出风通道和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均连通,空气可以在离心风轮42的驱动下,从机壳10的进风口110进入离心风道40,离心风道40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气流出口481进入第一离心出风通道,流进第一离心出风通道的气流可以从第三出风口123出风,吹进室内;离心风道40内的另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二气流出口482进入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流进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的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22出风,吹进室内。
由此,通过风道切换门49打开或关闭第一气流出口481以及第二气流出口482,可以实现离心风道40与第一离心出风通道可选择地连通或隔断,并且可以实现离心风道40与第二离心出风通道70可选择地连通或隔断,从而使得离心风道40的出风位置可选,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风道切换门49这一个部件,可以实现第一气流出口481以及第二气流出口482的打开和关闭,这样有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
例如,第一气流出口481形成于离心蜗壳41的上端且朝向上,第二气流出口482形成于离心蜗壳41的前侧壁,风道切换门49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气流出口481与第二气流出口482之间。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驱动风道切换门49运动的电机为风门电机419,风门电机419安装于离心蜗壳41且位于离心风道40外,例如,风门电机419可以安装于离心蜗壳41的左侧或者右侧。通过风门电机419安装于离心蜗壳41,可以使风门电机419与风道切换门49之间的距离较短,便于风门电机419与风道切换门49之间控制连接;风门电机419位于离心风道40外,可以避免风门电机419对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干扰,保证离心风道40内的气流流通顺畅;另外,在空调器制冷时,也可以避免风门电机419上产生冷凝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心蜗壳,具有离心风道;
离心风轮,设于所述离心风道内;
第一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本体位于所述离心蜗壳外,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一侧形成有气流进口,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电机轴孔,所述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轴孔并与所述离心风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设在所述电机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离心风道的一侧,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板连接且与所述电机安装板之间限定出电机腔,所述电机本体容纳于所述电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盖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适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的部分朝向邻近所述电机盖的方向凸出以形成环形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环绕在所述电机轴孔的外周侧,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电机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侧形成有定位凸块,所述电机盖的远离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容纳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的外部套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为聚合物弹性体,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定位凸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内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包括凸块主体以及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连接在所述凸块主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包括凹槽主体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凹槽主体的侧壁,所述凸块主体容纳于所述凹槽主体,所述限位凸起容纳于所述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夹持凸筋,多个所述夹持凸筋沿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夹持凸筋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定位凸块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盖上形成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电机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盖的外周壁形成有多个加强凸筋,多个所述加强凸筋沿所述电机盖的周向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电机轴的外周侧套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聚合物弹性体,所述第二缓冲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电机轴孔形成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底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安装口,所述电机安装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安装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离心蜗壳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适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第二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四安装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的外周沿形成有密封翻边,所述离心蜗壳的轴向另一侧形成有环形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环绕在所述安装口的外周侧,所述密封翻边与所述安装凸部可拆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在参考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安装口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内,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的外径为D1,所述安装口为圆形,所述安装口的直径为D2,D2、D1满足:50mm≥D2-D1≥4mm。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换热器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
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离心风道部件,所述离心风道部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道部件,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后壳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后壳的前侧,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后壳,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前面板,所述离心风轮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机本体位于所述离心蜗壳的前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贯流风道部件,所述离心风道部件位于所述贯流风道部件的下方,所述贯流风道部件包括贯流蜗壳以及贯流风轮,所述贯流蜗壳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贯流风道,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贯流风道,所述风道组件还具有相互隔断且沿左右方向排布的贯流出风通道以及第一离心出风通道;
其中,所述贯流出风通道适于连通所述贯流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离心蜗壳具有第一气流出口以及第二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气流出口适于连通所述离心风道与所述第一离心出风通道,所述第一离心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出口适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CN202321662612.8U 2023-06-27 2023-06-27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20081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2612.8U CN220081770U (zh) 2023-06-27 2023-06-27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2612.8U CN220081770U (zh) 2023-06-27 2023-06-27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1770U true CN220081770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2612.8U Active CN220081770U (zh) 2023-06-27 2023-06-27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1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80281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EP3348841B1 (en) Volute fan assembly structure and floor-standing air conditioner
WO2017041695A1 (zh)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83A1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挡板的控制方法
WO2016180255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49A1 (zh) 空调器
KR20030087829A (ko) 송풍기 모우터의 냉각장치
WO2016180256A1 (zh) 空调器
CN105179273B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10932333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81770U (zh) 离心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N21374702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9323332B (zh) 空调室内机
US11605992B2 (en) Motor, mot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0321465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9780630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539468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19913234U (zh) 空调器
JP4167439B2 (ja) モータの取付構造
CN115183323B (zh) 空调器
CN219913235U (zh) 空调器
CN214501679U (zh) 电机组件、新风部件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