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6058U - 轮胎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轮胎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6058U
CN220076058U CN202320934208.5U CN202320934208U CN220076058U CN 220076058 U CN220076058 U CN 220076058U CN 202320934208 U CN202320934208 U CN 202320934208U CN 220076058 U CN220076058 U CN 220076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air pressure
cavity
air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42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奇
张滕滕
王磊
陈旭
彭利军
周楚毅
林祖庆
崔忠荣
顾楠
张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42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6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6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6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以及汽车,这种轮胎在外壁与轮辋之间具有第一环形分隔壁,以将本体与轮辋的气室分为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其中,第一环形腔被多个径向分隔壁分隔为多个外廓调整腔,且设置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以将多个外廓调整腔与第二环形腔连通,第二环形腔被多个环形分隔壁分隔为多个气压调整腔,多个气压调整腔之间设置第二通气构件。这种轮胎在爆胎时,第一通气构件对外壁破损处的外廓调整腔进行充气延长轮胎在破损后的使用性能,在紧急制动时,对部分外廓调整腔进行放气,使得轮胎的外廓变为不规则形状,增大轮胎的滚动阻力;且可通过多个气压调整腔改变轮胎的径向刚度,提高了具有这种轮胎的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轮胎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缓冲性能和操控性比较难以平衡,且目前常见轮胎多为单腔体充气轮胎,防爆性能有限。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外廓难以调节,不能根据路况和使用条件改变轮胎滚动阻力,存在诸多不便。
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13165436A)公开了一种多气室轮胎、通气构件、多气室轮胎内压控制方法以及通气构件控制方法,这种多气室轮胎在轮胎的内腔形成彼此邻接布置的多个气室,且多个气室通过通气构件连接,当满足表示流体正在从轮胎的外部注入到所述多个气室中的至少一者中的预定条件时,所述通气构件允许所述多个气室之间的通气,并且当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所述通气构件切断所述多个气室之间的通气。但这种多气室轮胎的气室仅仅只能够改善轮胎内的气压,当轮胎与地面相接的外壁破损时,这种轮胎的内压会降低,从而使得轮胎的外廓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汽车难以继续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气室轮胎的外壁被扎破时,轮胎的内压迅速降低,从而使得轮胎的外廓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汽车难以继续行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轮辋以及轮胎本体,轮胎本体包括外壁以及分别相接于外壁两端的两个端部,轮胎本体通过两个端部套设于轮辋上,且轮胎本体与轮辋之间形成气室。
轮胎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外壁与轮辋之间的第一环形分隔壁,第一环形分隔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部相接,第一环形分隔壁将气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
其中,第一环形腔位于外壁和第一环形分隔壁之间,且第一环形腔内沿轮胎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径向分隔壁,径向分隔壁的一端与外壁的内壁面相接,另一端与第一环形分隔壁相接,径向分隔壁将第一环形腔内分隔为沿第一环形腔的周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外廓调整腔,第一环形分隔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气构件,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与多个外廓调整腔一一对应,且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中各第一通气构件可将对应的外廓调整腔与第二环形腔相连通,通过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中各第一通气构件可分别调整对应的外廓调整腔内的气压,以调整轮胎的外廓形状。
并且,第二环形腔位于第一环形分隔壁和轮辋之间,第二环形腔内沿轮胎的径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中每一个第二环形分隔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部相接,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将第二环形腔分隔为沿轮胎径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气压调整腔,每一个第二环形分隔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构件,第二通气构件可将多个气压调整腔中相邻的气压调整腔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轮胎在使用时,由于其靠近轮胎外壁的第一环形腔内形成多个外廓调整腔,且多个外廓调整腔通过第一通气构件与第二环形腔连通,即使其中一个外廓调整腔所对应的外壁被外物戳破时,也不会影响周向上其他位置的外廓调整腔的气压,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构件对外壁破损处的外廓调整腔进行充气,从而减少轮胎外廓的变化,延长轮胎在破损后的使用性能。并且,外廓调整腔的气压可通过对应第一通气构件调整,例如当第一通气构件打开时,若第二环形腔内的气压大于外廓调整腔,此时,第二环形腔向外廓调整腔内充气,外廓调整腔对应处的轮胎外壁向外突出;若第二环形腔内的气压小于外廓调整腔,此时,外廓调整腔向第二环形腔放气,外廓调整腔对应处的轮胎外壁向内凹陷;由于外廓调整腔的气压变化,从而改变轮胎的外廓形状,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并且,这种轮胎的第二环形腔内沿轮胎的径向形成有多个气压调整腔,通过多个第二通气构件可以实现改变各个气压调整腔的气压,从而使得轮胎满足在各个情况下对支撑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轮胎的外廓形状可呈非圆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处于紧急制动的工况下,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中至少一个第一通气构件或者相间隔的多个第一通气构件连通对应的外廓调整腔与第二环形腔,对应的外廓调整腔可通过第一通气构件将气体排至第二环形腔内,进而气压减小,该外廓调整腔处对应的外壁向内凹陷,其余的外廓调整腔的气压则不变,从而改变轮胎的轮廓,使得轮胎的外廓呈非圆形,增大轮胎的滚动阻力,辅助刹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多个外廓调整腔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内均形成沿轮胎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周向分隔壁,多个周向分隔壁将外廓调整腔分隔为沿轮胎的轴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防爆气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轮胎将每一个外廓调整腔通过多个周向分隔壁分隔成多个防爆气腔,当轮胎本体的外壁某处在使用过程中被地面的尖物扎破,仅仅只会泄露对应位置的防爆气腔内的气体,由于外廓调整腔内沿轮胎的轴向分布的多个防爆气腔相互独立,同一个外廓调整腔内的其他防爆气腔并不会发生气压的泄露。进一步保证了轮胎在被扎破后的外廓形状,延长轮胎在破损后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轮胎还包括调整气道,多个外廓调整腔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外均设置调整气道,调整气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第一通气构件相通,第二端口具有多个端口,多个端口与多个防爆气腔相对应且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外廓调整腔内的多个防爆气腔均可通过调整气道与第一通气构件与第二环形腔连通,当其中任意一个防爆气腔对应处于的外壁被扎破时,该防爆气腔内的气压降低,而同一个外廓调整腔的其他防爆气腔的气压则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第一通气构件开启,将第二环形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气构件和调整气道,且由于其他防爆气腔内的气压维持不变,因此,气体只会通过调整气道源源不断地流向被扎破的防爆腔内,从而尽可能地维持防爆气腔内的气压,使得轮胎的外廓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第二环形腔内,沿轮胎的径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环形分隔壁,以使得第二环形腔内,自靠近轮辋一侧沿径向依次形成第一气压调整腔、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第二环形分隔壁,将第二环形腔分隔为第一气压调整腔、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其中,第二气压调整腔属于气体的过渡腔室,当第一气压调整腔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压调整腔传递至第三气压调整腔时,第三气压调整腔的气压较大,由于第三气压调整腔更加靠近轮胎本体的外壁,此时,轮胎的负荷性能较好,且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能够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当第三气压调整腔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压调整腔传递至第一气压调整腔时,此时,第三气压调整腔的气压较小,轮胎的外壁与地面的接触面大,进而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转向操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轮辋上还设置第三通气构件,第三通气构件用于将第一气压调整腔与外部气泵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外部气泵与第三通气构件对轮胎本体内的气室进行充气或者放气,当轮胎的外壁被尖物刺破时,可从外部气泵源源不断地向轮胎的气室充气,维持轮胎本体内气室的气压,进而保证轮胎本体的外廓形状,从而提高了轮胎被刺破后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第一气压调整腔、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依次增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气压调整腔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厚度最大,其腔内的空间最大,且第三气压调整腔更加靠近轮胎本体的外壁,第三气压调整腔向第二气压调整腔放气,亦或将第一气压调整腔和第二气压调整腔内的气体充入第三气压调整腔,提高第三气压调整腔的气压,能够极大地改变轮胎的径向刚度,调整的范围更广,以适应不同的地面工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第一气压调整腔、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厚度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三个气压调整腔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厚度相同,所以三个气压调整腔的腔内空间是相同的,且三个气压调整腔所能承受的气压变化也是相同的。第三气压调整腔可向第二气压调整腔放气,降低轮胎的径向刚度,进一步地,第二气压调整腔可向第一气压调整腔放气,进一步地降低轮胎的径向刚度。反之,则第一气压调整腔向第二气压调整腔充气,第二气压调整腔向第三气压调整腔充气,提高轮胎的径向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第一通气构件、第二通气构件以及第三通气构件均设置为电磁通气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磁通气阀的响应速度快,能够满足轮胎在路面发生变化时,迅速调整轮胎内气压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轮胎,轮胎还包括多个气压传感器,多个气压传感器与多个气压调整腔相对应,多个气压传感器中各气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气压调整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气压传感器能采集轮胎本体内各个气压调整腔的气压,并反馈给汽车的控制器,汽车的控制器根据气压传感器采集的气压控制各个通气构件,以实现调整气压调整腔的气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这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轮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的外壁被路面的尖物刺破时,仅仅会降低被刺破外壁对应位置的外廓调整腔的气压,并不会影响周向上其他位置的外廓调整腔的气压,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构件对外壁破损处的外廓调整腔进行充气,从而减少轮胎外廓的变化,保证汽车在爆胎后的行驶稳定性。此外,可通过第一通气构件改变外廓调整腔的气压,以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且轮胎还可通过第二环形腔内的多个气压调整腔,调整轮胎的气压以改变轮胎的刚度,进而可以满足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需求,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以及汽车,这种轮胎在外壁与轮辋之间具有第一环形分隔壁,以将本体与轮辋的气室分为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其中,第一环形腔内具有多个径向分隔壁,以将第一环形腔分隔为多个外廓调整腔,且设置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以将多个外廓调整腔与第二环形腔连通,第二环形腔内具有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以将第二环形腔分隔为多个气压调整腔,多个气压调整腔之间设置第二通气构件。
这种轮胎的外壁被戳破时,由于多个外廓调整腔相互独立,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构件对外壁破损处的外廓调整腔进行充气,从而减少轮胎外廓的变化,延长轮胎在破损后的使用性能;在汽车紧急制动时,通过第一通气构件使得外廓调整腔向第二环形腔放气,改变轮胎的外廓,使得轮胎的外廓变为不规则形状,增大轮胎的滚动阻力,辅助刹车。并且,通过多个第二通气构件可以实现改变各个气压调整腔的气压,从而使得轮胎满足在各个情况下对支撑性能的要求。
进一步地,这种轮胎的多个外廓调整腔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内均具有多个周向分隔壁,以将外廓调整腔分隔为多个防爆气腔,且设置调整气道以将每个防爆气腔与第二通气构件连通,进一步提高轮胎的防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沿周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沿轴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部分外廓调整腔泄压时沿周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爆胎时沿轴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胎;
100、轮胎本体;
110、外壁;111、端部;112、第一环形分隔壁;113、径向分隔壁;
114、第二环形分隔壁;115、周向分隔壁;
120、第一环形腔;121、外廓调整腔;122、第一通气构件;123、防爆气腔;
124、调整气道;
130、第二环形腔;131、第一气压调整腔;132、第二气压调整腔;
133、第三气压调整腔;134、第二通气构件;135、第三通气构件;
200、轮辋;
X、轮胎的径向方向;
Y、轮胎的轴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多气室轮胎的外壁被扎破时,轮胎的内压迅速降低,从而使得轮胎的外廓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汽车难以继续行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1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轮辋200以及轮胎本体100,轮胎本体100包括外壁110以及分别相接于外壁110两端的两个端部111,轮胎本体100通过两个端部111套设于轮辋200上,且轮胎本体100与轮辋200之间形成气室。
具体的,轮胎本体100还包括设置在外壁110与轮辋200之间的第一环形分隔壁112,第一环形分隔壁1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部111相接,第一环形分隔壁112将气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环形腔120和第二环形腔130。
更为具体的,第一环形腔120位于外壁110和第一环形分隔壁112之间,且第一环形腔120内沿轮胎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径向分隔壁113,径向分隔壁113的一端与外壁110的内壁面相接,另一端与第一环形分隔壁112相接,径向分隔壁113将第一环形腔120内分隔为沿第一环形腔120的周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外廓调整腔121,第一环形分隔壁11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与多个外廓调整腔121一一对应,且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中各第一通气构件122可将对应的外廓调整腔121与第二环形腔130相连通,通过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中各第一通气构件122可分别调整对应的外廓调整腔121内的气压,以调整轮胎10的外廓形状。
更为具体的,第二环形腔130位于第一环形分隔壁112和轮辋200之间,第二环形腔130内沿轮胎10的径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中每一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部111相接,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将第二环形腔130分隔为沿轮胎10径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气压调整腔,每一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构件134,第二通气构件134可将多个气压调整腔中相邻的气压调整腔连通。
更为具体的,这种轮胎10在使用时,由于其靠近轮胎10外壁110的第一环形腔120内形成多个外廓调整腔121,且多个外廓调整腔121通过第一通气构件122与第二环形腔130连通,即使其中一个外廓调整腔121所对应的外壁110被外物戳破,也不会影响周向上其他位置的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构件122对外壁110破损处的外廓调整腔121进行充气,从而减少轮胎10外廓的变化,延长轮胎10在破损后的使用性能。并且,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可通过对应第一通气构件122调整,例如当第一通气构件122打开时,若第二环形腔130内的气压大于外廓调整腔121,此时,第二环形腔130向外廓调整腔121内充气,外廓调整腔121对应处的轮胎10的外壁110向外突出;若第二环形腔130内的气压小于外廓调整腔121,此时,外廓调整腔121向第二环形腔130放气,外廓调整腔121对应处的轮胎10的外壁110向内凹陷;由于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变化,从而改变轮胎10的外廓形状,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更为具体的,这种轮胎10的第二环形腔130内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形成有多个气压调整腔,通过多个第二通气构件134可以实现改变各个气压调整腔的气压,从而使得轮胎10满足在各个情况下对支撑性能的要求。
更为具体的,第一环形腔120内可沿轮胎10的周向间隔设置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者8个径向分隔壁113,第二环形腔130内可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设置2个、3个或者4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环形腔120内沿轮胎10的周向间隔设置8个径向分隔壁113,以将第一环形腔120分隔为8个外廓调整腔121,第二环形腔130内沿轮胎10的径向间隔设置2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以将第二环形腔130分隔为3个气压调整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如图3所示,轮胎10的外廓形状可呈非圆形。
更为具体的,当汽车处于紧急制动的工况下,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中相间隔的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连通对应的外廓调整腔121与第二环形腔130,对应的外廓调整腔121可通过第一通气构件122将气体排至第二环形腔130内,进而气压减小,该外廓调整腔121处对应的外壁110向内凹陷,其余的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则不变,从而改变轮胎10的轮廓,使得轮胎10的外廓呈非圆形,增大轮胎10的滚动阻力,辅助刹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中其中1个、2个、3个或者其他数目的第一通气构件122连通对应的外廓调整腔121与第二环形腔130,即只有部分的第一通气构件122连通对应的外廓调整腔121与第二环形腔130,而其他的第一通气构件122则关闭,以使得轮胎10的外廓呈非圆形,例如,当轮胎10沿径向方向相对的两侧的外廓调整腔121气压降低,其余的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不变,使得轮胎10的外廓变为椭圆形。轮胎10的外廓可根据多个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调整变形为椭圆形或者如图3所示的不规则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个打开的第一通气构件122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如图2所示,多个外廓调整腔121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内均形成沿轮胎10的轴向方向Y间隔设置的多个周向分隔壁115,多个周向分隔壁115将外廓调整腔121分隔为沿轮胎10的轴向方向Y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防爆气腔123。
具体的,这种轮胎10将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通过多个周向分隔壁115分隔成多个防爆气腔123,当轮胎本体100的外壁110某处在使用过程中被地面的尖物扎破,仅仅只会泄露对应位置的防爆气腔123内的气体,由于外廓调整腔121内沿轮胎10的轴向方向Y分布的多个防爆气腔123相互独立,同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内的其他防爆气腔123并不会发生气压的泄露。进一步保证了轮胎10在被扎破后的外廓形状,延长轮胎10在破损后的使用性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廓调整腔121内可沿轮胎10的轴向方向Y设置2个、3个、4个、5个或者6个周向分隔壁115,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内沿轮胎10的轴向方向Y设置4个周向分隔壁115,以将外廓调整腔121内分隔为5个防爆气腔123。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如图2所示,轮胎10还包括调整气道124,多个外廓调整腔121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外均设置调整气道124,调整气道124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第一通气构件122相通,第二端口具有多个端口,多个端口与多个防爆气腔123相对应且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均被分隔为5个防爆气腔123。因此,第二端口具有5个端口。
具体的,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内的多个防爆气腔123均可通过调整气道124与第一通气构件122连通,进而与第二环形腔130连通,当其中任意一个防爆气腔123对应处于的外壁110被扎破时,该防爆气腔123内的气压降低,而同一个外廓调整腔121的其他防爆气腔123的气压则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第一通气构件122开启,将第二环形腔130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气构件122和调整气道124源源不断地流向被扎破的防爆气腔123内,且由于其他防爆气腔123内的气压维持不变,气体只会流向被扎破的防爆腔内,从而尽可能地维持防爆气腔123内的气压,使得轮胎10的外廓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气道124设置在外廓调整腔121,在第一环形分隔壁112上沿轮胎10的轴向方向Y间隔形成五个孔,以使得调整气道124的第二端的5个端口能够连通对应的防爆气腔12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调整气道124设置在外廓调整腔121的内部,且外廓调整腔121内的4个周向间隔壁均形成孔,以使得调整气道124的第二端的5个端口能够连通对应的防爆气腔12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121在第一环形分隔壁112上对应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一通气构件122,每一个第一通气构件122均连通一个防爆气腔123。这种实施例中不需要设置调整气道124。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第二环形腔130内,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以使得第二环形腔130内,自靠近轮辋200一侧沿径向方向X依次形成第一气压调整腔131、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133。
具体的,通过两个第二环形分隔壁114,将第二环形腔130分隔为第一气压调整腔131、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133。其中,第二气压调整腔132属于气体的过渡腔室,当第一气压调整腔131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传递至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时,第三气压调整腔133的气压较大,由于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更加靠近轮胎本体100的外壁110,此时,轮胎10的负荷性能较好,且轮胎1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能够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当第三气压调整腔133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传递至第一气压调整腔131时,此时,第三气压调整腔133的气压较小,轮胎10的外壁110与地面的接触面大,进而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转向操作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如图1和图2所示,轮辋200上还设置第三通气构件135,第三通气构件135用于将第一气压调整腔131与外部气泵(图中未示出)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外部气泵可以设置在轮毂上,随着轮胎10一同转动。当然,关于气泵的安装位置以及其具体的型号和规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这种轮胎10可通过外部气泵与第三通气构件135对轮胎本体100内的气室进行充气或者放气,当轮胎10需要较大的径向刚度时,此时,第三通气构件135连通第第一气压调整腔131与气泵,气泵向第一气压调整腔131内充气,进一步地,随着两个第二通气构件134打开,第一气压调整腔131内的气体依次流向第二气压调整腔132和第三气压调整腔133。进而提高了第二环形腔130内的气压,实现提高轮胎的径向刚度的目的。
更为具体的,当轮胎10需要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时,第三通气构件135打开阀门,第一气压调整腔131内的气体流向外部,进一步地,两个第二通气构件134打开,第三气压调整腔133的气体流向第二气压调整腔132,第二气压调整腔132的气体流向第一气压调整腔131,并从第一气压调整腔131排出,降低了第二环形腔130内的气压,进而降低了轮胎10的气室内的气压,增大了轮胎10的外壁1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更为具体的,当轮胎10的外壁110被尖物刺破时,可从外部气泵源源不断地向轮胎10的气室充气,维持轮胎本体100内气室的气压,进而保证轮胎本体100的外廓形状,从而提高了轮胎10被刺破后的使用性能。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压调整腔131、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的厚度依次增大。
具体的,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的厚度最大,其腔内的空间最大,且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更加靠近轮胎本体100的外壁110,第三气压调整腔133向第二气压调整腔132放气,亦或将第一气压调整腔131和第二气压调整腔132内的气体充入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提高第三气压调整腔133的气压,能够极大地改变轮胎10的径向刚度,以适应不同的地面工况。
更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气压调整腔131、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的厚度相等。
具体的,由于三个气压调整腔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的厚度相同,所以三个气压调整腔的腔内空间是相同的,且三个气压调整腔所能承受的气压变化也是相同的。第三气压调整腔133可向第二气压调整腔132放气,降低轮胎10的径向刚度,进一步地,第二气压调整腔132可向第一气压调整腔131放气,进一步地降低轮胎10的径向刚度。反之,则第一气压调整腔131向第二气压调整腔132充气,第二气压调整腔132向第三气压调整腔133充气,提高轮胎10的径向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气压调整腔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的厚度不仅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例公开的情形,例如第一气压调整腔131、第二气压调整腔132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133沿轮胎10的径向方向X的厚度依次减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第一通气构件122、第二通气构件134以及第三通气构件135均设置为电磁通气阀,且均与汽车的控制器电连接,在控制器的电信号作用下,实现阀门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电磁通气阀是指由电磁驱动阀口开关的通气阀,电磁通气阀的具体型号和规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由于电磁通气阀的响应速度快,能够满足轮胎10在路面发生变化时,迅速调整轮胎10内气压的要求。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轮胎10,轮胎10还包括多个气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多个气压传感器与多个气压调整腔相对应,多个气压传感器中各气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气压调整腔内。需要说明的是,气压传感器的规格和型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构件134安装在对应的第二环形分隔壁114上,气压传感器集成在第二通气构件134上,进而设置在对应的气压调整腔内。
更为具体的,多个气压传感器能采集轮胎10内各个气压调整腔的气压,并反馈给汽车的控制器,汽车的控制器根据气压传感器采集的气压控制各个通气构件,以实现调整气压调整腔的气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这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轮胎10。
具体的,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10的外壁110被路面的尖物刺破时,仅仅会降低被刺破外壁110对应位置的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并不会影响周向上其他位置的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构件122对外壁110破损处的外廓调整腔121进行充气,从而减少轮胎10外廓的变化,保证汽车在爆胎后的行驶稳定性。此外,可通过第一通气构件122改变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以改变轮胎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改变轮胎10与地面的摩擦力,且轮胎10还可通过第二环形腔130内的多个气压调整腔,调整轮胎10的气压以改变轮胎10的刚度,进而可以满足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需求,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关于本实施例中公开的这种轮胎10,在使用时可以设置如下几个模式:转向辅助模式、雪地沙地脱困模式、刹车辅助模式以及防爆胎继续行驶模式。
具体的,转向辅助模式如下:汽车在需要大角度转向时,轮胎10需要足够的刚度,以提升转向操控性。此时,汽车的控制器控制第三通气构件135打开阀门,通过外部的气泵以及第三通气构件135向轮胎10的第二环形腔130内充气,进一步地,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通气构件134的阀门打开,进而调整各个气压调整腔内的气压,实现调整轮胎10的刚度的目的,以适应不同的转向需求。
更为具体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为了调整车身有可能频繁地转向,从而导致轮胎10总是改变气室内的气压。本实施例中,在汽车的控制器内预设转向阈值,当汽车的转向角大于转向阈值时,才会调整轮胎10内的气压。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阈值设置为25°,关于转向阈值的具体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雪地沙地脱困模式如下:汽车在雪地、沙地行驶时,地面能提供的附着力较小,轮胎10容易打滑。此时,汽车的控制器控制第一通气构件122打开阀门,使得外廓调整腔121向第二环形腔130内放气,降低第一环形腔120内的气压,此时,轮胎10的接地面积增大,提高了轮胎1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车辆更容易脱困。
更为具体的,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三通气构件135打开阀门,使得第二环形腔130向外部放气,进一步降低各个气压调整腔的气压,增大轮胎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更为具体的,刹车辅助模式如下:在汽车紧急制动时,汽车的控制器可控制部分的第一通气构件122打开阀门以减低部分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如图3所示,8个外廓调整腔121中,间隔设置的4个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降低,即图3中虚线所示的外廓调整腔121,使得轮胎10的外廓变为不规则多边形,此时滚动阻力增大,且轮胎10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重心高度发生改变,在竖直方向上做功,进一步降低车速。同时,调整如图3中所示的间隔设置的4个外廓调整腔121的气压,可以保证轮胎10的动平衡性能,有助于行车安全。
更为具体的,防爆胎继续行驶模式如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10被尖锐物扎破时,如图4所示,当中间的防爆气腔123被扎破时,由于多个防爆气腔123之间相互独立,外廓调整腔121内的其他防爆气腔123依然能够保证汽车正常行驶。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仅结合附图对中间的防爆气腔123被扎破时做说明,其他的防爆气腔123被扎破也是如此。
更为具体的,当多个防爆气腔123被扎破时,可以通过第二通气构件134和调整气道124给扎破的防爆气腔123内充气,实现轮胎10边充气边行驶,延长了轮胎10在爆胎后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上述描述中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包括轮辋以及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包括外壁以及分别相接于所述外壁两端的两个端部,所述轮胎本体通过两个所述端部套设于所述轮辋上,且所述轮胎本体与所述轮辋之间形成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壁与所述轮辋之间的第一环形分隔壁,所述第一环形分隔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部相接,所述第一环形分隔壁将所述气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其中
所述第一环形腔位于所述外壁和所述第一环形分隔壁之间,且所述第一环形腔内沿所述轮胎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径向分隔壁,所述径向分隔壁的一端与所述外壁的内壁面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分隔壁相接,所述径向分隔壁将所述第一环形腔内分隔为沿所述第一环形腔的周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外廓调整腔,所述第一环形分隔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气构件,所述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与所述多个外廓调整腔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中各第一通气构件可将对应的外廓调整腔与所述第二环形腔相连通,通过所述多个第一通气构件中各第一通气构件可分别调整对应的外廓调整腔内的气压,以调整所述轮胎的外廓形状;并且,
所述第二环形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分隔壁和所述轮辋之间,所述第二环形腔内沿所述轮胎的径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所述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中每一个第二环形分隔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部相接,所述多个第二环形分隔壁将所述第二环形腔分隔为沿所述轮胎径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气压调整腔,每一个所述第二环形分隔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构件,所述第二通气构件可将所述多个气压调整腔中相邻的气压调整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的外廓形状可呈非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外廓调整腔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内均形成沿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周向分隔壁,所述多个周向分隔壁将所述外廓调整腔分隔为沿所述轮胎的轴向分布且相互独立的多个防爆气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还包括调整气道,所述多个外廓调整腔中每一个外廓调整腔外均设置所述调整气道,所述调整气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通气构件相通,所述第二端口具有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与所述多个防爆气腔相对应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腔内,沿所述轮胎的径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环形分隔壁,以使得所述第二环形腔内,自靠近所述轮辋一侧沿径向依次形成第一气压调整腔、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第三气压调整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辋上还设置第三通气构件,所述第三通气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气压调整腔与外部气泵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压调整腔、所述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所述第三气压调整腔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依次增大;或者,
所述第一气压调整腔、所述第二气压调整腔以及所述第三气压调整腔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厚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构件、所述第二通气构件以及所述第三通气构件均设置为电磁通气阀。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还包括多个气压传感器,所述多个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多个气压调整腔相对应,所述多个气压传感器中各气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气压调整腔内。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
CN202320934208.5U 2023-04-23 2023-04-23 轮胎以及汽车 Active CN220076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4208.5U CN220076058U (zh) 2023-04-23 2023-04-23 轮胎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4208.5U CN220076058U (zh) 2023-04-23 2023-04-23 轮胎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6058U true CN220076058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4208.5U Active CN220076058U (zh) 2023-04-23 2023-04-23 轮胎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6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79976A (en) Three-chamber tire
US8562023B2 (en) Vehicle with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tire in the vehicle
US9114674B2 (en) Self-inflating tyre assembly
US77436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ng tires of a means of locomotion to given travel situations
EP1818191B1 (en) Runflat tire
US20030071513A1 (en) Variable-diameter wheel-and-tire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s
CN101362422B (zh) 车辆用充气轮胎的气压调节装置
JP4107961B2 (ja) 空気入り安全タイヤ
CN220076058U (zh) 轮胎以及汽车
CN216184253U (zh) 车辆及其嵌入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
KR102061365B1 (ko) 타이어 내의 압력을 유지하고 변경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02067610A (ja) 安全空気入り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CN212194956U (zh) 一种汽车爆胎时稳定车身防偏移方向车轮
CN212194955U (zh) 一种汽车爆胎时稳定车身防偏移方向车轮
CN113195253B (zh) 轮胎
CN113263873A (zh) 轮胎组件及轮胎抓地力的改善方法
JPH0220409A (ja) 中央タイヤインフ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用のタイヤ漏れ検出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0980461B1 (ko) 중대형 튜브리스 타이어의 공기압 유지장치
US9855800B2 (en) Tripletube tire
EP4000958A1 (en) Tire having a plurality of chambers
CN210454344U (zh) 一种新型防爆轮胎
CZ291909B6 (cs) Zařízení ke sledování, udržování a/nebo upravování tlaku v pneumatice
KR102658890B1 (ko) 타이어 주행 성능을 보강하기 위한 액실 구조를 구비하는 런플랫 타이어 및 타이어 주행 성능 제어 시스템
KR100750215B1 (ko) 다중 에어 쳄버를 갖는 런플랫 타이어
KR20060100826A (ko) 타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