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4554U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4554U
CN220074554U CN202321405041.XU CN202321405041U CN220074554U CN 220074554 U CN220074554 U CN 220074554U CN 202321405041 U CN202321405041 U CN 202321405041U CN 220074554 U CN220074554 U CN 220074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clutch
gear ring
abutment
impact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50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50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4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4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4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工具,包括:壳体;电机,固定于壳体上,电机包括电机轴;减速组件,设于壳体中且与电机轴联动,减速组件包括齿圈,齿圈朝向电机的内壁上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周壁向内延伸形成有若干抵接部;冲击组件,联动安装于减速组件远离电机的侧部;离合盘,固定安装于壳体上,且收容于安装槽中,离合盘上周向分布有若干离合件,离合件包括与齿圈相抵接的滚动件和设于滚动件和离合盘之间的弹性件,第一状态下,滚动件与抵接部相抵,齿圈于壳体中固定,第二状态下,滚动件于安装槽的周壁壁上滑移,齿圈绕中心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可使齿圈在过负荷时绕轴转动以吸收旋转能量,避免内部结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中的冲击工具是利用冲击组件对输出轴不断地冲击产生锁紧扭力的工具,电机的动力经过由行星轮系组成的减速组件传递到冲击组件上时,由于冲击组件不断地冲击输出轴,输出轴可作用于待处理工件,以实现对工件的锁紧。
当以高负荷进行紧固作业时,冲击组件中的冲击块会因冲击反作用形成的冲击能量朝向电机回退,当回退至终止位置时,如冲击能量未释放完全而继续旋转,此时的冲击负荷会传递到行星轮系中,导致减速组件过负荷,进而导致内部结构耐久性的降低。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击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击工具,所述冲击工具包括:
壳体;
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
减速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电机轴相联动,所述减速组件包括齿圈,所述齿圈朝向所述电机的内壁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周壁向内延伸形成有若干抵接部;
冲击组件,联动安装于所述减速组件远离所述电机的侧部;
离合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离合盘上周向分布有若干离合件,所述离合件包括与所述齿圈相抵接的滚动件和设于所述滚动件和离合盘之间的弹性件,于第一状态下,所述滚动件与抵接部相抵,所述齿圈于所述壳体中固定,于第二状态下,所述滚动件于所述安装槽的周壁上滑移,所述齿圈绕中心轴线转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具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于第一状态下,所述滚动件与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相抵。
一实施例中,于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抵接面呈圆弧状。
一实施例中,于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抵接面自第一抵接面朝向第二抵接面的转动方向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一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连接面,于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连接面呈圆弧状且与所述齿圈外壁同心设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离合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沿所述齿圈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的数量等于所述离合件的数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离合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沿所述齿圈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的数量大于所述离合件的数量,且所述抵接部的数量是所述离合件的数量的倍数。
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盘上沿周向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滚动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一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离合盘之间具有间隙。
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击组件包括与所述减速组件联动安装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套设有冲击块,所述冲击块和中间轴之间设有冲击弹簧,所述中间轴上设有活动槽,所述冲击块和中间轴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于所述活动槽中滑动,以使所述冲击块绕其轴线转动并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可通过离合件与齿圈的配合设计,实现齿圈可在正常负荷时固定于机壳中或在过负荷时绕中心轴线转动,吸收旋转能量,避免减速组件内部齿轮之间的过度磨损,提升耐久度,有效增大了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冲击工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冲击工具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冲击工具于第一状态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冲击工具于第二状态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齿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冲击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冲击工具,包括:壳体1;电机2,安装于壳体1上,电机2包括电机轴21;减速组件,设于壳体1中且与电机轴21相联动,减速组件包括齿圈3,齿圈3朝向电机2的内壁上形成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的周壁向内延伸形成有若干抵接部311;冲击组件4,联动安装于减速组件远离电机2的侧部;离合盘5,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且收容于安装槽31中,离合盘5上周向分布有若干离合件6,离合件6包括与齿圈3相抵接的滚动件61和设于滚动件61和离合盘5之间的弹性件62,于第一状态下,滚动件61与抵接部311相抵,齿圈3于壳体1中固定,于第二状态下,滚动件61于安装槽31的周壁上滑移,齿圈3绕中心轴线转动。
其中,参照图7所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冲击组件4包括与减速组件联动安装的中间轴41,中间轴41上套设有冲击块42,冲击块42和中间轴41之间设有冲击弹簧43,中间轴41上设有活动槽411,冲击块42和中间轴41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44,活动连接件44于活动槽411中滑动,以使冲击块42绕其轴线转动并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据此设计,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轴41在减速组件中的行星架的作用下绕其轴线转动,中间轴41通过分别与冲击块42和中间轴41相连接的活动连接件44带动冲击块42转动,同时由于中间轴41上设有活动槽411,该活动槽411呈人字形,活动连接件44在活动槽411中滑移时,可带动冲击块4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离合盘5通过固定销7安装于壳体1上。当然也可以卡合于壳体1上,或通过螺丝、螺栓等固定于壳体1上,这些均是本领域技术人样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冲击工具抵接于待加工工件后,由于冲击组件4在电机2及减速组件的带动下不断做冲击并产生锁紧扭力,冲击过程中冲击组件4形成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减速组件中,由于减速组件主要由行星轮系组成,由于行星轮系的传动原理,当齿圈3锁止固定于壳体1中时,可将电机2的动力传递至冲击组件4上,当齿圈3无法固定时,会和行星轮一起旋转,从而使得电机2的动力无法传递至冲击组件4上。
由此,冲击工具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冲击组件4对减速组件未产生反作用力,不会有反作用的扭力传递到齿圈3上,齿圈3固定于壳体1中,电机2的动力可通过减速组件传递至冲击组件4上;或,冲击组件4产生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减速组件上的扭力较小时,使得齿圈3具有一绕中心轴线转动的趋势,离合盘5中的滚动件61在弹性件62作用下与抵接部311相抵之处产生的分力与扭力在该处产生的力共同形成的合力,无法驱使滚动件61克服弹性件62的弹力向内收缩入离合盘5中,滚动件61依旧保持与抵接部311相抵的状态,从而使得齿圈3锁固于壳体1中,以便于电机2的动力通过减速组件传递至冲击组件4上;
在第二状态下,传递到减速组件上的扭力较大时,齿圈3负载过高,使得齿圈3具有一绕中心轴线转动的趋势,离合盘5中的滚动件61在弹性件62作用下与抵接部311相抵之处产生的分力与扭力在该处产生的力共同形成的合力,驱使滚动件61克服弹性件62向内收缩入离合盘5中,滚动件61与抵接部311相分离,滚动件61于安装槽的周壁上滑移,齿圈3在扭力的作用下绕中心轴线转动,可减小齿圈3的负载,电机2的动力无法传递至冲击组件4;在齿圈3转动的过程中,滚动件61接连与下一抵接部311相抵并分离,直至离合盘5中的滚动件61在弹性件62作用下与抵接部311相抵之处产生的分力与剩余的负载扭力在该处产生的力共同形成的合力,无法驱使滚动件61克服弹性件62的弹力向内收缩入离合盘5中,从而使得齿圈3锁固于壳体1中。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或图4所示,抵接部311具有第一抵接面3111和第二抵接面3112,于第一状态下,滚动件61与第一抵接面3111或第二抵接面相抵3112。由于齿圈3具有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的两种转动方式,参照图3或图4,在顺时针转动时,滚动件61与第二抵接面3112相抵,在逆时针转动时,滚动件61与第一抵接面3111相抵。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6所示,于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第一抵接面3111呈圆弧状。由于滚动件61与抵接部311的接触面呈现弧面,因此可与滚动件61相抵的第一抵接面3111可设置为弧面,便于与滚动件61相抵且能够加强抵接部311的底部的强度,减少零件的磨损。
为了使得滚动件61顺畅的在齿圈3中滑动,参照图6所示,于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抵接面3112自第一抵接面3111朝向第二抵接面3112的转动方向上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当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第二抵接面3112从半径较小的弧面变为半径较大的弧面后直至趋向于变为平面,这和齿圈3转动过程中离合件6中的弹性件62内部的弹性力具有联系。
在齿圈3逆时针转动时,由于滚动件61与第一抵接部3111相抵,该弧面较陡,若想转动齿圈3需要提供一个较大的扭力,以使滚动件61与第一抵接面3111相分离,同时,当滚动件61于安装槽31的周壁上运动至最靠近齿圈3轴线时,弹性件62受压,滚动件61缩回离合盘5中,弹性件62内部的弹性力最大,当齿圈3接着绕中心轴线转动,滚动件61运动至第二抵接面3112后,先运动至曲率半径较小的区域后运动至曲率较大的区域,在曲率较小的区域,该弧面较陡,有利于快速释放弹性件62产生的弹性形变力,在曲率较大的区域,该弧面较缓,弹性件62内部的弹性形变力可缓慢释放。
在齿圈3顺时针转动时,由于滚动件61与第二抵接面3112相抵,两者相抵的区域为曲率半径较大的区域,该弧面较缓,若想转动齿圈3可提供一个比逆时针转动的扭力更小的扭力,即可将滚动件61与第二抵接面3112相分离。
据此设计,防止长期过分压缩弹性件62使得弹性件62的弹力不足,延长弹性件62的使用寿命,冲击组件4因为反作用传递到减速组件上的过高负荷可通过离合件6使得齿圈3可从固定与壳体1中的状态转化为可绕中心轴线转动的状态,从而吸收掉反作用过来的旋转能量,有效抑制由于冲击负荷引起的耐久性的降低。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第一抵接面3111和第二抵接面3112的曲率半径相同,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并接受的。
进一步的,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抵接部311还包括连接第一抵接面3111和第二抵接面3112的连接面3113,于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上,连接面3113呈圆弧状且与齿圈3外壁同心设置。齿圈3滚动过程中,滚动件61于安装槽31的周壁上运动至最靠近齿圈3轴线时,由于弹性件62受压变形,产生的弹性力最大,滚动件61在刚与第一抵接面3111或第二抵接面3112相分离时,滚动件61运动至连接面3113上时,连接面3113可对滚动件61形成支撑力。据此设计,可让滚动件61在收容槽51的槽壁上运动地更加顺畅,防止出现卡顿。
为了使得更好的避免减速组件的过载情况,参照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离合件6沿离合盘5的周向均匀分布,抵接部311沿齿圈3的内壁均匀分布,其中离合件6和抵接部311是配合设置的,并且抵接部311的数量等于离合件6的数量。例如:当离合件6设置为8个,抵接部311设置为8个时,齿圈3每次转动45°时,抵接部311会和离合件6的滚动件61相抵,直至转动到冲击组件4反作用到减速组件上的力无法让滚动件61和第一抵接面3111相分离,齿圈3固定于壳体1中。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离合件6和抵接部311数量也可以是3个、5个、6个等,离合件6和抵接部311的数量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的条件,只要离合件6和抵接部311的数量相同且相互匹配,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为了使得更好的避免减速组件的过载情况,离合件6沿所述离合盘5的周向均匀分布,抵接部311沿所述齿圈3的内壁均匀分布,抵接部311的数量大于离合件6的数量,抵接部311的数量是离合件6的数量的倍数。例如,当离合件6设置为4个,抵接部311设置为8个时,齿圈3每次转动45°时,抵接部311会和离合件6的滚动件61相抵,直至转动到冲击组件4反作用到减速组件上的力无法让滚动件61和第一抵接面3111相分离,齿圈3固定于壳体1中。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当抵接部311设置为8个时,离合件6也可以为2个;或,当抵接部311设置为12个时,离合件6可以为2个或3个或4个或6个,离合件6和抵接部311的数量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的条件,此处不再一一举例,只要抵接部311的数量大于离合件6的数量,抵接部311的数量是离合件6的数量的倍数,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为了安装离合件6,参照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离合盘5上沿周向开设有收容槽51,滚动件61部分收容于收容槽51中,弹性件62沿收容槽51的延伸方向收容于收容槽51中。收容槽51能够限定滚动件61为沿着收容槽51的延伸方向在离合盘5中做朝向离合盘5中心或远离离合盘5中心的运动,能够防止弹性件62在受压时变弯,影响离合件6的使用效果。
由于齿圈3具有绕中心轴线转动的运动状态,为了防止在冲击工具处于第二状态时,齿圈3的内壁与离合盘5之间产生转动摩擦并造成结构磨损,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抵接部311与离合盘5之间具有间隙。
为了增强冲击工具使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2为压缩弹性件62,其中可以是弹簧、弹片、气囊等任一能够提供弹性力的结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可通过离合件与齿圈的配合设计,实现齿圈可在正常负荷时固定于机壳中或在过负荷时绕中心轴线转动,吸收旋转能量,避免减速组件内部齿轮之间的过度磨损,提升耐久度,有效增大了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工具包括:
壳体;
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
减速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电机轴相联动,所述减速组件包括齿圈,所述齿圈朝向所述电机的内壁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周壁向内延伸形成有若干抵接部;
冲击组件,联动安装于所述减速组件远离所述电机的侧部;
离合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离合盘上周向分布有若干离合件,所述离合件包括与所述齿圈相抵接的滚动件和设于所述滚动件和离合盘之间的弹性件,于第一状态下,所述滚动件与抵接部相抵,所述齿圈于所述壳体中固定,于第二状态下,所述滚动件于所述安装槽的周壁上滑移,所述齿圈绕中心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具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于第一状态下,所述滚动件与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于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抵接面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于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抵接面自第一抵接面朝向第二抵接面的转动方向上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连接面,于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连接面呈圆弧状且与所述齿圈外壁同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离合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沿所述齿圈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的数量等于所述离合件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离合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沿所述齿圈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抵接部的数量大于所述离合件的数量,且所述抵接部的数量是所述离合件的数量的倍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盘上沿周向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滚动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离合盘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包括与所述减速组件联动安装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套设有冲击块,所述冲击块和中间轴之间设有冲击弹簧,所述中间轴上设有活动槽,所述冲击块和中间轴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于所述活动槽中滑动,以使所述冲击块绕其轴线转动并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CN202321405041.XU 2023-06-05 2023-06-05 冲击工具 Active CN220074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5041.XU CN220074554U (zh) 2023-06-05 2023-06-05 冲击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5041.XU CN220074554U (zh) 2023-06-05 2023-06-05 冲击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4554U true CN220074554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3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5041.XU Active CN220074554U (zh) 2023-06-05 2023-06-05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4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2332B1 (en) Impact tool
JP344653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7685670B2 (en) Motor apparatus and wiper motor apparatus
EP3399211B1 (en) Cycloid speed reducer
KR101668589B1 (ko) 스핀들 잠금부를 구비한 전동 공구
US20130231196A1 (en) Damper having torque limiter function
US20150034350A1 (en) Rotational force transmitting device
US11578789B2 (en) Cycloid speed reducer
KR20040014259A (ko)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력 단속 장치
US20050150734A1 (en) Device for coupling a housing arrangement of a coupling device to a rotor arrangement of an electric machine
JPH08135752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20074554U (zh) 冲击工具
CN111775629B (zh) 一种驱动桥
CN220113193U (zh) 冲击工具
CN217476003U (zh) 一种集成关节动力单元及足式机器人
CN116476009A (zh) 冲击工具
CN21177877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减速器的齿轮组
CN220980230U (zh) 一种同心旋转机构
EP1529701A2 (en) Output shaft assembly, motor apparatus and wiper motor apparatus
CN115192958B (zh) 一种单向传动结构及双向计数跳绳
CN112943882A (zh) 一种行星传动的过载保护结构
CN111043247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减速机齿轮组件
US5195396A (en) Torque variation absorbing device
JP2002303333A (ja) 結合遮断装置
EP2712708B1 (en) Impact rotation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