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7388U -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7388U
CN220067388U CN202321527230.4U CN202321527230U CN220067388U CN 220067388 U CN220067388 U CN 220067388U CN 202321527230 U CN202321527230 U CN 202321527230U CN 220067388 U CN220067388 U CN 220067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tor
port
branch
filter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72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康
罗天成
胡浩宇
张晋衔
赵坤丽
孙博文
孙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ems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ems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ems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ems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72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7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7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7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涉及滤波技术领域,该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其中,第一端口通过第一谐振支路连接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二谐振支路和第三谐振支路接地,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使得左右端近阻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即滚降效果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可以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电源信号。
现有的滤波器中,存在多个支路上的谐振器的频率均一致,无法实现高滚降效果,或者滤波器的矩形系数较小,因此,亟需一种滤波电路,以提升滤波器的滚降效果或者矩形系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无法实现高滚降效果,以及滤波器的矩形系数较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谐振支路和所述第三谐振支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支路、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以及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设置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以及第四谐振器;
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和电容;
所述第一谐振器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谐振支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三谐振支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支路、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以及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器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可选地,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还设置有:电感。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两个滤波电路,其中,所述输入端口通过依次串联的所述至少两个滤波电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相邻两个滤波电路中前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后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口;
所述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设滤波电路,其中,所述预设滤波电路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滤波电路。
可选地,所述滤波器还包括:输入谐振器,所述输入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之间的串联支路上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
所述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输入谐振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的第一个滤波电路。
可选地,多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
可选地,若多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包括:相同结构两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相同结构的所述两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分别布局在靠近所述输入端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所述输出端口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相互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其中,第一端口通过第一谐振支路连接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二谐振支路和第三谐振支路接地,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使得左右端近阻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即滚降效果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第一谐振支路100;第二谐振支路200;第三谐振支路300;第一谐振器101;第二谐振器201;第三谐振器301;第四谐振器302;电容303;输入谐振器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现有技术中滤波器无法实现高滚降效果,以及滤波器的矩形系数较小,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提供一种滤波器,通过该滤波器使得得到的波形的矩阵系数较大,实现了高滚降效果。
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进行解释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100、第二谐振支路200以及第三谐振支路300。
其中,第一端口通过第一谐振支路100连接第二端口,具体的,第一端口可以为该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口,第二端口可以为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可以连接其他的谐振器,以构成新的完整的滤波器。
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二谐振支路200和第三谐振支路300接地。具体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二谐振支路200接地,第二端口通过第三谐振支路300接地。
其中,第一谐振支路100、第二谐振支路200以及第三谐振支路300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并且,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连接的第一谐振支路100中的谐振器的频率大于其他谐振支路上的谐振频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其中,第一端口通过第一谐振支路连接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二谐振支路和第三谐振支路接地,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使得左右端近阻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即滚降效果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所示的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谐振支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滤波电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谐振支路100设置有:第一谐振器101,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201,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301以及第四谐振器302。
第一谐振器101和第四谐振器302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即第一谐振器101和第四谐振器302的谐振频率相同。
第二谐振器201和第三谐振器301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即第二谐振器201和第三谐振器301的谐振频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谐振频率大于第二谐振频率。
第三谐振器301和第四谐振器302组成的串联支路使得左右段近阻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的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进而实现了高滚降效果。
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端口还可串联连接至少一个谐振器,第二端口还可串联连接至少一个谐振器,第一端口串联的谐振器和第二端口串联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第二端口的右侧中串联连接的谐振器中存在N个时,还可设置N-1个接地的支路,每个支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谐振器,每个接地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第二谐振频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第一谐振支路设置有: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以及第四谐振器,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以实现高滚降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所示的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谐振支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滤波电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谐振支路100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101,第二谐振支路200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201,第三谐振支路300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301和电容303。
第一谐振器101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第二谐振器201和第三谐振器301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谐振器与电容组成的单元结构,滤波器电路的并联支路采用该结构,可在通带左端形成两个靠近通带的传输零点,滚降可得到有效提升。
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端口还可串联连接至少一个谐振器,第二端口还可串联连接至少一个谐振器,第一端口串联的谐振器和第二端口串联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第二端口的右侧中串联连接的谐振器中存在N个时,还可设置N-1个接地的支路,每个支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谐振器,每个接地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第二谐振频率。第一端口串联连接的一个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301组成的并联支路使得左右端近通带零点逼近通带,第一端口串联连接的一个谐振器与电容303组成的支路使得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第一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和电容,第一谐振器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以实现高滚降效果。
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进行解释说明。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100、第二谐振支路200以及第三谐振支路300。
其中,第一端口通过第一谐振支路100连接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通过第二谐振支路200连接第二端口,第二端口通过第三谐振支路300接地。
其中,第一谐振支路100、第二谐振支路200以及第三谐振支路300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滤波器电路采用该结构的滤波电路,可在通带左右两端均两个靠近通带的传输零点,滚降可得到有效提升。
具体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谐振支路100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101,第二谐振支路200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201,第三谐振支路300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301。
其中,第一谐振器101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第二谐振器201和第三谐振器301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并且,第一谐振频率大于第二谐振频率。
可选地,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端口还可串联连接至少一个谐振器,第二端口串联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第二端口的右侧中串联连接的谐振器中存在N个时,还可设置N-1个接地的支路,每个支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谐振器,每个接地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第二谐振频率。第一谐振器101与第二谐振器201组成的支路使得左右端近通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其中,第一端口通过第一谐振支路连接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通过第二谐振支路连接第二端口,第二端口通过第三谐振支路接地;其中,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使得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实现了高滚降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7所示的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谐振支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滤波电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三谐振支路上还设置有:电感。
电感使得零点左移,拉宽了左边宽带。
可选地,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电路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端口还可串联连接至少一个谐振器,第二端口串联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第二端口的右侧中串联连接的谐振器中存在N个时,还可设置N-1个接地的支路,每个支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谐振器,每个直接接地或者通过电感接地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第二谐振频率。第一谐振器101与第二谐振器201组成的支路使得左右端近通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电路,第三谐振支路上还设置有:电感,拉宽了左边宽带,还使得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实现了高滚降效果。
在上述图1-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通过滤波器的可能实现,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滤波器进行解释说明。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两个滤波电路。
其中,输入端口通过依次串联的至少两个滤波电路连接输出端口,相邻两个滤波电路中前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后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口,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设滤波电路。预设滤波电路为上述任意一种滤波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设滤波电路的数量越多,则对应的滤波器的滚降效果越高。并且,多个预设滤波电路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两个滤波电路,其中,输入端口通过依次串联的至少两个滤波电路连接输出端口,相邻两个滤波电路中前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后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口,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设滤波电路,其中,预设滤波电路为: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滤波电路,通过多个预设滤波电路可以使得滤波器的滚降效果更高。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1所示的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谐振器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滤波器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滤波器还包括:输入谐振器400,输入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串联支路上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
输入端口通过输入谐振器400连接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的第一个滤波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入谐振器4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存在多个输入谐振器400时,该多个输入谐振器400串联连接。
可选地,在滤波器的右端还可包括输出谐振器,输出谐振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还包括:输入谐振器,输入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串联支路上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输入端口通过输入谐振器连接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的第一个滤波电路,提高了滤波器的滚降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11所示的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的基础上,还通过预设滤波电路的可能实现示例,对一种滤波器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可选地,若多个预设滤波电路包括:相同结构两个预设滤波电路,相同结构的两个预设滤波电路分别布局在靠近输入端口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输出端口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对称。
示例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滤波器为对称结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为相同结构的两个预设滤波电路,中间串联连接两个谐振器,在串联连接的两个谐振器中间并联一个接地的谐振器,使得左右端近通带零点逼近通带,相比传统的电路结构滤波器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若多个预设滤波电路包括:相同结构两个预设滤波电路,相同结构的两个预设滤波电路分别布局在靠近输入端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输出端口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对称,使得滤波器的矩形系数得到了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谐振支路和所述第三谐振支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支路、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以及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设置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以及第四谐振器;
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均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和电容;
所述第一谐振器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4.一种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以及第三谐振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谐振支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三谐振支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支路、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以及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谐振器;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器为第一谐振频率的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上还设置有:电感。
7.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两个滤波电路,其中,所述输入端口通过依次串联的所述至少两个滤波电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相邻两个滤波电路中前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后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口;
所述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设滤波电路,其中,所述预设滤波电路为:如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滤波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输入谐振器,所述输入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之间的串联支路上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
所述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输入谐振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滤波电路中的第一个滤波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若多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包括:相同结构两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相同结构的所述两个所述预设滤波电路分别布局在靠近所述输入端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所述输出端口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相互对称。
CN202321527230.4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Active CN220067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7230.4U CN220067388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7230.4U CN220067388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7388U true CN220067388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6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7230.4U Active CN220067388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7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8610B (zh) 宽带模拟低通滤波器
GB2222312A (en) A resonator and filter including the same
US7990231B2 (en) Delay line
RU2453985C1 (ru) Высокоизбирательный полосовой перестраиваемый lc-фильтр
CN101662058A (zh) 源端耦合微带滤波器
CN111200418B (zh) 体声波滤波器和信号处理设备
CN201503900U (zh) 一种源端耦合微带滤波器
SG189453A1 (en) Miniaturized passive low pass filter
JP2010502117A (ja) 高域通過フィルタ部及び低域通過フィルタ部を用いる広帯域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回路
CN220067388U (zh) 一种滤波电路及滤波器
CN113098423A (zh) 一种lc滤波器
CN103338016A (zh) 一种集总参数的具有谐波抑制功能90度正交耦合器
CN117318650A (zh) 一种可灵活调谐的宽带可重构带通滤波器
CN104506158A (zh) 一种模拟带通滤波器
CN116054772B (zh) 一种宽共模抑制平衡式带通滤波器
JP2011228824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9217836B (zh) 四端口低反射式双工滤波器
EP1126604A2 (en) Thin film resonator filter with inductance
KR20090125939A (ko) 발룬
CN109921757A (zh) 一种lc四端口无反射滤波器
JP2023525474A (ja) 共振回路およびフィルタデバイス
CN211606503U (zh) 谐振电路和滤波器件
CN114337594A (zh) 滤波电路和双工器
CN114421925A (zh) 一种滤波器及双工器
Osipenkov et al. Microwave filters of parallel-cascade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