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974U -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974U
CN220065974U CN202321704470.7U CN202321704470U CN220065974U CN 220065974 U CN220065974 U CN 220065974U CN 202321704470 U CN202321704470 U CN 202321704470U CN 220065974 U CN220065974 U CN 220065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ter
drain
sub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44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跃超
师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Dongrua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Dalian Qixian Zhiyua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eusof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Dongrua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Dalian Qixian Zhiyua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Dongrua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Dalian Qixian Zhiyua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Dalian Dongrua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44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电池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限定出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第一容纳腔具有开口,箱体形成有排水槽,排水槽围绕第一容纳腔的外侧设置,排水槽的槽壁形成有排水口,蓄水槽连通在排水槽的底壁,箱盖可活动地设于箱体上以开关开口,箱盖关闭开口时,箱盖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开口的外周沿,以使箱盖遮盖排水槽的至少部分槽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设于电池箱内使用,电池箱通常包括箱体和箱盖,而箱体和箱盖之间存在配合间隙,使得电池箱的防水性能欠佳,导致积水严重时电池箱存在进水风险,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箱的电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组件的用电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单体,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箱体形成有排水槽和蓄水槽,所述排水槽围绕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外侧设置,所述排水槽的槽壁形成有排水口,所述蓄水槽连通在所述排水槽的底壁上;箱盖,所述箱盖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箱体上以开关所述开口,所述箱盖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箱盖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所述开口的外周沿,以使所述箱盖遮盖所述排水槽的至少部分槽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通过设置箱体形成有排水槽,排水槽围绕第一容纳腔的外侧设置,箱盖关闭开口时,箱盖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开口的外周沿,以使箱盖遮盖排水槽的至少部分槽壁,可以使得箱盖与箱体之间的水流至排水槽并通过排水口排出,以降低电池箱外的水通过开口流至第一容纳腔内的风险,提升电池箱的防水能力;而且,箱体还形成有蓄水槽,蓄水槽可以起到临时储水的作用,以便防止由于积水较多导致排水槽内无法及时排出,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箱的防水能力和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两个所述第一槽段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槽壁分别形成有所述排水口,所述箱盖由两个所述第一槽段的所述排水口与每个所述第一槽段分别滑移配合,以使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抽拉配合,两个所述第一槽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底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蓄水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槽段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导引槽部和排水槽部,所述排水槽部位于所述导引槽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排水槽部的至少部分底壁低于所述导引槽部的底壁,所述蓄水槽形成在所述导引槽部的底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具有挡水沿和排水沿,所述挡水沿限定出所述开口,所述排水沿限定出所述排水槽部,且所述排水沿与所述挡水沿间隔设置,所述导引槽部位于所述挡水沿和所述排水沿之间,所述箱盖的边缘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滑移配合于所述导引槽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排水槽部的朝向另一个所述排水槽部的一侧形成有配合口,所述排水沿限定出所述排水槽部的顶壁和底壁,所述箱盖的边缘还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且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所述配合口滑移配合于所述排水槽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部的槽壁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箱盖运动至关闭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沿抽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合子部和第二配合子部,所述排水槽部包括第一排水子部和第二排水子部,所述排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排水子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水子部的底壁低于所述第一排水子部的底壁,且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子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子部的厚度,在所述箱盖运动至关闭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子部配合于所述第一排水子部和所述第二排水槽部,且所述第一配合子部与所述第二排水子部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子部配合于所述第二排水子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槽段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槽口,所述箱盖由所述槽口伸入所述第一槽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具有挡水沿,所述挡水沿限定出所述开口,所述排水槽围绕所述挡水沿的外侧设置,所述箱盖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箱盖罩设于所述挡水沿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箱;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箱,可以提升电池的防水能力,提升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可以提升用电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箱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箱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7是沿图4中D-D线的剖视图旋转90°后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所示的电池箱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箱体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箱体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13是沿图12中G-G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0中所示的箱体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15是沿图14中H-H线的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排水方向;
图16是图1中所示的箱盖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箱盖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所示的箱盖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所示的箱盖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电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电池组件200、电池单体101、电池箱100、
箱体1、
第一容纳腔11、开口110、
排水槽12、排水口120、第一槽段121、第一限位部1210、导引槽部1211、排水槽部1212、第一排水子部1212a、第二排水子部1212b、配合口1212c、第二槽段122、
蓄水槽13、挡水沿14、限位凸起141、排水沿15、隔板16、
箱盖2、
第一配合部21、第二配合部22、第二限位部220、限位凸筋220a、
第一配合子部221、第二配合子部222、主体部23、止抵凸筋24、
紧固件3、弹性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100。
如图1所示,电池箱100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体1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1,第一容纳腔11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1,则第一容纳腔11用于容纳一个电池单体101或容纳多个电池单体101;第一容纳腔11具有开口110,箱盖2可活动地设于箱体1上以开关开口110,则电池箱100可以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箱盖2关闭开口110,在第二状态下,箱盖2打开开口110。
可以理解的是,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可拆卸相连、转动配合、盖设配合和抽拉配合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状态下,箱盖2能与箱体1完全分离、或者箱盖2仍与箱体1配合。
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箱体1形成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设置,可见,排水槽12的底壁低于第一容纳腔11的周侧腔壁的顶面,排水槽12位于第一容纳腔11的周侧腔壁的背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或者说、排水槽12位于第一容纳腔11的周侧腔壁的径向外侧,且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周侧腔壁设置;排水槽12的槽壁形成有排水口120,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箱盖2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开口110的外周沿,以使箱盖2遮盖排水槽12的至少部分槽壁,则在开口110的径向上,箱盖2的外周沿位于开口110的外周沿的径向外侧,便于使得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间隙位于开口110的外周沿的径向外侧。
由此,由于箱盖2与箱体1之间存在一定的装配间隙,当电池箱100外的水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时,这些水通过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间隙先流经排水槽12、再流向开口110,由于排水槽12形成有排水口120,则流至排水槽12内的水可以在排水槽12的导引下通过排水口120排出,例如排至电池箱100外,使得排水槽12可以形成为“排水结构”,以便于避免电池箱100外的水通过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间隙流至开口110而流至第一容纳腔11内,从而提升了电池箱100的防水能力。
其中,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箱盖2可以遮盖排水槽12的槽壁的一部分,例如排水槽12的顶部具有敞口,则箱盖2可以遮盖敞口的一部分,例如敞口可以包括第一敞口部和第二敞口部,第二敞口部设于第一敞口部在开口110的径向上的外侧,箱盖2遮盖第一敞口部、且未遮盖第二敞口部,此时电池箱100外的水可以通过敞口的未被箱盖2遮盖的部分流至排水槽12,继而通过排水口120排出;又例如,排水槽12的侧部具有敞口,则箱盖2可以通过敞口伸入排水槽12,以至少遮盖排水槽12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或者,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箱盖2可以遮盖整个排水槽12,例如排水槽12的顶部具有敞口,箱盖2可以遮盖整个敞口,此时电池箱100外的水可以通过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间隙流至排水槽12,继而通过排水口120排出。
显然,当电池箱100用于电池组件200时,电池单体101设于第一容纳腔11,电池箱100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水进入第一容纳腔11内而损坏电池单体101,提升了电池组件200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设置,可以包括: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一圈,或者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不到一圈,例如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半圈、或者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3/4圈等;换言之,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延伸为闭合环形,或者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延伸为开口环形。其中,本文所述的“开口环形”指的是:具有缺口的环形(即非闭合环形),其中,“环形”当作广义理解,即不限于“圆环形”,例如还可以是“多边形环”、“椭圆形环”、或其他异形形状环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排水槽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多个排水槽12可以沿开口110的径向间隔设置,以便在电池箱100外的水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时,这些水先依次流经多个排水槽12、再流向开口110,而流至排水槽12内的水可以在排水槽12的导引下通过排水口120排出,使得电池箱100具有多道“排水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池箱100的防水能力。
如图5、图6、图12和图15所示,箱体1还形成有蓄水槽13,蓄水槽13连通在排水槽12的底壁上,即蓄水槽13形成在排水槽12的底壁上,蓄水槽13可以由排水槽12的部分底壁向下凹入形成,则流至排水槽12内的水的至少部分可以流至蓄水槽13内,从而当流至排水槽12内的水较多时,蓄水槽13可以起到临时储水的作用,以便防止由于积水较多导致排水槽12内无法及时排出的水通过开口110流至第一容纳腔11,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箱100的防水能力,提升了电池箱100的适应性。可以理解的是,蓄水槽1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100,通过设置箱体1形成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设置,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箱盖2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开口110的外周沿,以使箱盖2遮盖排水槽12的至少部分槽壁,可以使得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水流至排水槽12并通过排水口120排出,以降低电池箱100外的水通过开口110流至第一容纳腔11内的风险,提升电池箱200的防水能力;而且,箱体1还形成有蓄水槽13,蓄水槽13可以起到临时储水的作用,以便防止由于积水较多导致排水槽12内无法及时排出,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箱100的防水能力和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12和图15所示,排水槽12延伸为长条形,蓄水槽13为多个,且多个蓄水槽13沿排水槽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而每个蓄水槽13都可以起到临时储水的作用,以提升电池箱100的临时储水能力,进一步提升电池箱100对积水较多场景下的适应性,而且相邻两个蓄水槽13之间可以通过隔板16间隔开,隔板16的顶面可以参与限定排水槽12的底壁,隔板16可以对第一容纳腔11的周侧腔壁直接或间接起到一定加强作用,提升第一容纳腔1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电池单体101的设置稳定性。当然,蓄水槽13还可以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2和图15所示,排水槽12形成为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延伸的开口环形结构,例如排水槽12延伸为C形、或U形、或V形、或匚形等,排水槽12的长度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形成有排水口120,以便使得排水槽12内的水经排水槽12的导引顺利由排水口120排出,同时当排水槽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排水口120时,有利于提升排水槽12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从而提升电池箱100对积水较大场景下的适应性。
可选地,在图1的示例中,当排水槽12形成为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延伸的开口环形结构时,第一容纳腔11可以邻近箱体1的边缘设置,此时排水槽12可以直接贯穿箱体1的周侧壁以形成排水口120,以在实现电池箱100防水的前提下,使得排水槽12的形状与第一容纳腔11的位置取得良好匹配。
当然,排水槽12还可以形成为沿第一容纳腔11的外侧延伸的闭合环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1、图12和图21所示,电池箱100还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4设于第一容纳腔11的底壁,且弹性件4用于对电池单体101施加朝向箱盖2运动的弹性力,便于使得电池单体101在第一容纳腔11内夹持在弹性件4和箱盖2之间,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101设置稳定性,同时便于提升电池箱100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适应性。
可选地,在图11和图12的示例中,弹性件4为弹片,弹片一体成型于箱体1,以节省弹片与箱体1之间的组装工序,同时便于实现弹片的可靠设置。当然,弹性件4的设置不限于此,例如弹性件4还可以为弹簧,弹簧固定连接于箱体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100还包括箱底(图未示出),箱底与箱体1相连,且箱底与箱体1限定出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电路板,电路板可以与电池单体101电连接。当然,电池箱100还可以不包括箱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5所示,排水槽1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121,两个第一槽段12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槽壁分别形成有排水口120,即其中一个第一槽段121的长度一端槽壁形成有排水口120,另一个第一槽段121的长度一端槽壁也形成有排水口120,箱盖2由两个第一槽段121的排水口120与每个第一槽段121分别滑移配合,以使箱盖2与箱体1抽拉配合,从而通过箱盖2相对箱体1的移动实现开口110的开闭,且开口110开闭方便,方便了电池箱100的拆装、检修等。
可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槽段121可以沿抽拉方向延伸、或沿与抽拉方向呈较小夹角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槽段121在抽拉方向上的同一端分别形成有排水口120;两个第一槽段121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非平行设置,只需使得箱盖2能相对箱体1顺畅抽拉即可。
由此,第一槽段121不仅能将箱体1和箱盖2之间的水排出,还可以实现箱体1和箱盖2的抽拉配合,丰富了第一槽段121的功能,便于实现“一物多用”,有利于简化电池箱100的结构。
在图1、图3和图15的示例中,以抽拉方向为前后方向为例,两个第一槽段1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一槽段121的前端敞开分别形成有排水口120,箱盖2由对应排水口120与每个第一槽段121沿前后方向滑移配合,以使箱盖2沿前后方向与箱体1抽拉配合。当然,抽拉方向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水平方向、或相对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的倾斜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当箱盖2与箱体1抽拉配合时,箱盖2可以抽离箱体1,使得箱盖2能与箱体1完全分离;当然,箱盖2也可以始终与箱体1配合。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箱盖2还可以构造成箱盖2沿上下方向罩设于开口110处(例如箱盖2沿上下方向罩设于后文所述的挡水沿14外),此时对于排水槽12的延伸形状没有具体限制,排水槽12可以为开口环形或闭合环形。
例如,箱体1具有挡水沿14,挡水沿14限定出开口110,排水槽12围绕挡水沿14的外侧设置,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箱盖2罩设于挡水沿14外,以使箱盖2遮盖排水槽12的至少部分槽壁;此时,箱盖2与箱体1的组装方式可以为箱盖2与挡水沿14抽拉配合、或者箱盖2适于自开口110所在的一侧靠近开口110以使箱盖2能罩设于开口110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箱盖2可以包括主体部23,主体部23适于盖设于开口110,且主体部23开关开口100时,主体部23的外周沿延伸至挡水沿14的外侧;或者,箱盖2可以包括主体部23和第一配合部21,第一配合部21设于主体部23的边缘处,且第一配合部21沿主体部23的外周沿延伸为开口环形或封闭环形,第一配合部21可以沿主体部23的厚度方向延伸,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第一配合部21配合于挡水沿14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12和图15所示,两个第一槽段121中的至少一个的底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蓄水槽13,蓄水槽13可以由对应第一槽段121的部分底壁向下凹入形成,则流至第一槽段121内的水的至少部分可以流至蓄水槽13内,从而当流至第一槽段121内的水较多时,蓄水槽13可以起到临时储水的作用,以便防止由于积水较多导致第一槽段121内无法及时排出的水通过开口110流至第一容纳腔11,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箱100的防水能力,提升了电池箱100的适应性。
例如,在图15的示例中,每个第一槽段121的底壁分别形成有多个蓄水槽13,同一第一槽段121的蓄水槽13沿第一槽段1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提升电池箱100的临时储水能力,且相邻两个蓄水槽之间的隔板16可以对第一容纳腔11的周侧腔壁直接或间接起到一定加强作用,隔板16的顶面可以参与限定第一槽段121的底壁。当然,两个第一槽段121中还可以其中一个第一槽段121的底壁形成有蓄水槽13,另一个第一槽段121的底壁并未形成有蓄水槽13。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蓄水槽13还可以形成在排水槽12的其他位置而不限于第一槽段121的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12和图15所示,两个所述第一槽段121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排水槽部1212位于导引槽部1211的背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则在开口110的径向上,排水槽部1212位于导引槽部1211的径向外侧,或者说,导引槽部1211位于第一容纳腔11和排水槽部1212之间;其中,排水槽部1212的至少部分底壁低于导引槽部1211的底壁,则排水槽部1212的底壁与导引槽部1211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或者排水槽1212的底壁上形成有台阶结构,蓄水槽13形成在导引槽部1211的底壁上,则便于流至排水槽12内的水优先流向排水槽部1212,并通过排水口120排出,当流至排水槽12内的积水较多时,排水槽部1212的水沿上述台阶结构流至导引槽部1211,且部分水流至蓄水槽13进行存储。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包括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的第一槽段121而言,其排水口120可以与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例如,在图15的示例中,两个第一槽段1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槽段121分别包括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对于左侧第一槽段121而言,其排水槽部1212位于导引槽部1211的左侧,对于右侧第一槽段121而言,其排水槽部1212位于导引槽部1211的右侧。
当然,蓄水槽13还可以形成在排水槽部1212的底壁上,或者导引槽部1211的底部和排水槽部1212的底壁分别形成有蓄水槽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箱体1具有挡水沿14和排水沿15,挡水沿14限定出开口110,排水槽12的底壁低于挡水沿14的顶面,排水沿15限定出排水槽部1212,且排水沿15与挡水沿14间隔设置,则排水沿15间隔设于挡水沿14的背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则在开口110的径向上,排水沿15位于挡水沿14的径向外侧,导引槽部1211位于挡水沿14和排水沿15之间。
其中,箱盖2的边缘具有第一配合部21,第一配合部21滑移配合于导引槽部1211,以使箱盖2罩设于挡水沿14外,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水可以流向导引槽部1211和/或排水槽部1212以排出,同时可以通过第一配合部21和导引槽部1211的滑移配合实现箱盖2与箱体1的抽拉配合;此时,排水口120至少与导引槽部1211连通,以便使得第一配合部21能通过排水口120配合于导引槽部1211,导引槽部1211的底壁与第一配合部21可以间隔设置(例如箱盖2与挡水沿14止抵)、也可以彼此止抵。
可见,在本申请上述方案中,导引槽部1211可以既具有排水作用,还具有导引箱盖2抽拉配合的作用。
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箱盖2可以包括主体部23和第一配合部21,第一配合部21可以由主体部23的边沿向下延伸形成,第一配合部21可以位于挡水沿14和排水沿15之间,此时第一配合部21可以遮盖导引槽部1211的一部分,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水可以流向导引槽部1211。当然,在其他示例中,第一配合部21还可以遮盖整个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的一部分(例如排水槽部1212的顶部敞开设置,使得排水槽部1212不具有顶壁),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水可以流向排水槽部1212和/或导引槽部1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每个排水槽部1212的朝向另一个排水槽部1212的一侧形成有配合口1212c,排水沿15限定出排水槽部1212的顶壁和底壁,箱盖2的边缘还具有第二配合部22,第二配合部22连接于第一配合部21,且第二配合部22通过配合口1212c滑移配合于排水槽部1212,则第二配合部22通过配合口1212c伸入排水槽部1212。
由此,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水可以在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22的导引下流向排水槽部1212和/或导引槽部1211以排出,由于排水槽部1212位于导引槽部1211的背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便于使得流至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水优先流向排水槽部1212,以便直接排出;同时可以通过第一配合部21和导引槽部1211的滑移配合、和/或、第二配合部22和排水槽部1212的滑移配合来实现箱盖2与箱体1的抽拉配合,有利于提升箱盖2与箱体1的配合可靠性,同时由于排水沿15限定出排水槽部1212的顶壁和底壁,使得排水沿15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第二配合部22起到一定限位作用,有利于提升箱盖2与箱体1的组装便利性。
此时,排水口120与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均连通,以便使得第一配合部21能通过排水口120配合于导引槽部1211、且第二配合部22能通过排水口120和配合口1212c配合于排水槽部1212。
可见,在本申请上述方案中,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均既具有排水作用,且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中的至少一个还具有导引箱盖2抽拉配合的作用。
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箱盖2可以包括主体部23、两个第一配合部21和两个第二配合部22,每个第一配合部21可以由主体部23的对应边沿向下延伸形成,每个第二配合部22可以由对应第一配合部21的远离主体部23的一端边沿朝向远离主体部23的方向延伸形成,此时第一配合部21可以伸入挡水沿14和排水沿15之间,第二配合部22可以伸入排水沿15内。
当然,箱盖2的边缘还可以不具有第二配合部22,此时可以通过第一配合部21与导引槽部1211的滑移配合来实现箱盖2与箱体1的抽拉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排水槽部1212的槽壁具有第一限位部1210,第二配合部22具有第二限位部220,在箱盖2运动至关闭开口110的位置时,第二限位部220与第一限位部1210限位配合,可以限制箱盖2相对于箱体1沿抽拉方向的运动,以在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便于使得箱盖2相对于箱体1保持静止,提升电池箱100的组装可靠性,有利于避免箱盖2相对于箱体1易运动而影响后续操作等,而且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手感判断第一限位部1210和第二限位部220是否完成配合,以得知箱盖2是否关闭开口110;同时,在足够外力的作用下,第二限位部220可以与第一限位部1210脱离配合,以便实现箱盖2相对于箱体1的快速抽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8所示,第二限位部220为适于与排水槽部1212的槽壁止抵配合的限位凸筋220a,限位凸筋220a可以由第二配合部22的部分外表面凸出形成,则第二限位部220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同时限位凸筋220a与排水槽部1212上的第一限位部1210配合完成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箱盖2相对于箱体1沿抽拉方向的运动。
可选地,在图2和图18的示例中,限位凸筋220可以沿箱盖2的抽拉方向延伸,以便于使箱盖2在抽拉过程中受到因限位凸筋220a产生的大小合适的抽拉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1210位于排水槽部1212沿抽拉方向的靠近排水口120的端部,以便于操作人员更直观地查看第一限位部1210和第二限位部220是否完成配合,例如,操作人员可以自排水口120查看第一限位部1210和第二限位部220的配合;而且,在箱盖2的抽拉过程中,第二限位部220不会磨损排水槽部1212的其他位置的壁面,使得箱盖2抽拉操作更加顺畅。当然,第一限位部1210还可以位于排水槽部1212的其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7和图13所示,第二配合部22包括沿抽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合子部221和第二配合子部222,排水槽部1212包括第一排水子部1212a和第二排水子部1212b,排水口120形成在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远离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一端,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低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底壁,且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配合子部221的厚度t1小于第二配合子部222的厚度t1。
在箱盖2运动至关闭开口110的位置时,第一配合子部221配合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和第二排水子部1212b,且第一配合子部221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间隔设置,第二配合子部222配合于第二排水子部1212b。
由此,在实现箱盖2相对于箱体1抽拉顺畅的前提下,便于减小排水槽部1212的底壁与第二配合部22的接触面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排水槽部1212的排水顺畅性和排水及时性,同时由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低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底壁,便于使得排水槽部1212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向第二排水子部1212b,以提升排水槽部1212的导引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排水槽部1212的排水顺畅性。
例如,在图2、图7和图13的示例中,在上下方向上,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宽度h2大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宽度h1,使得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低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底壁、且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顶壁高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底壁;在抽拉方向上,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长度大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长度,第一配合子部221的长度大于第二配合子部222的长度。其中,第一配合子部221的厚度t1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宽度h1相适配,第二配合子部222的厚度t2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宽度h2相适配,在箱盖2运动至关闭开口110的位置时,第一配合子部221伸入第一排水子部1212a,且第一配合子部221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顶壁和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分别间隔设置,第二配合子部222配合于排水口120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16-图19所示,第二配合子部222的至少底面形成有适于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槽壁止抵配合的限位凸筋220a,则在一定程度上,限位凸筋220a可以将第二配合子部222的底面抬起以减小第二配合子部222的底面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排水槽部1212的排水顺畅性和排水及时性。
例如,在图2、图16-图19的示例中,第二配合子部222的底面和顶面分别形成有限位凸筋220a,第二配合子部222顶侧的限位凸筋220a适用于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槽顶壁止抵配合,第二配合子部222底侧的限位凸筋220a适用于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槽底壁止抵配合,以提升第二配合子部222和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限位配合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排水槽12还包括第二槽段122,第二槽段122连通两个第一槽段121的远离排水口120的一端,则流至箱盖2和箱体1之间的水还可以流至第二槽段122,并通过第一槽段121排出,排水槽12可以沿第一容纳腔11的外周侧形成为开口环形结构,此时在抽拉方向上,第一容纳腔11相对于箱体1的尺寸占比设置较为灵活,便于在实现电池箱100防水的前提下,能适当减小第一容纳腔11在抽拉方向上的尺寸,排水槽12同样可以实现对第一容纳腔11的整个外周侧的防水。
可选地,第二槽段122的底壁高于第一槽段121的底壁,便于使得第二槽段122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向第一槽段121,以提升排水槽12的导引作用,有利于提升排水槽12的排水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槽1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121,两个第一槽段12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槽壁分别形成有排水口120,箱盖2由两个第一槽段121的排水口120与每个第一槽段121分别滑移配合,以使箱盖2与箱体1抽拉配合,其中每个第一槽段1212的朝向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有槽口(例如上文所述的配合口1212c),箱盖2由槽口伸入第一槽段121,以在实现箱盖2与箱体1抽拉配合的前提下,第一槽段121可以对箱盖2起到一定限位、导向作用,有利于提升箱盖2与箱体1的组装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电池箱100还包括紧固件3,紧固件3穿设于箱盖2和箱体1,以将箱盖2和箱体1固定相连,以提升箱盖2与箱体1的组装可靠性,同时由于箱盖2与箱体1抽拉配合,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紧固件3即可实现箱盖2的可靠安装,例如紧固件3可以为一个。其中,紧固件3设于排水槽12的远离排水口120的一侧,则紧固件3可以避让箱盖2和箱体1的抽拉配合位置,方便紧固件3的拆装。可选地,紧固件3为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
相对于一些技术中,箱盖通过4颗螺丝固定于箱体,使得电池箱的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均较高,本申请上述方案有利于在实现箱盖2与箱体1组装可靠的前提下,减少紧固件3的数量,降低电池箱100的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下面参考图1-图19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电池箱100包括箱体1、箱盖2和紧固件3,箱体1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1,第一容纳腔11的顶部具有开口110,箱盖2沿前后方向可抽拉地设于箱体1以开关开口110,紧固件3将箱盖2与箱体1固定相连。
箱体1形成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围绕第一容纳腔11的外周侧连续延伸为开口环形结构,且排水槽12包括第二槽段122和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121,第二槽段122连通两个第一槽段121的后端,每个第一槽段121的前端敞开形成有排水口120。箱盖2运动至关闭开口110的位置时,箱盖2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开口110的外周沿,以使箱盖2遮盖排水槽12的一部分槽壁。
箱体1具有挡水沿14和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排水沿15,挡水沿14形成为方形环状结构,且挡水沿14的内周壁限定出开口110,其中一个排水沿15间隔设置于挡水沿14的左侧,另一个排水沿15间隔设置于挡水沿14的右侧;每个第一槽段121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引槽部1211和排水槽部1212,每个排水沿15分别限定出一个排水槽部1212,且排水沿15限定出排水槽部1212的顶壁和底壁,使得每个排水槽部1212的朝向另一个排水槽部1212的一侧形成有配合口1212c,导引槽部1211位于挡水沿14和对应排水沿15之间。其中,每个导引槽部1211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蓄水槽13,相邻蓄水槽13之间的隔板16可以对挡水沿14起到支撑作用,提升挡水沿14的结构稳定性,以便提升电池单体101的安装稳定性。
挡水沿14的相对两侧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141,限位凸起141用于与电池单体101抵接以实现电池单体101的限位;其中,限位凸起141和隔板16沿挡水沿14的厚度方向内外正对设置,有利于提升限位凸起141的限位可靠性。
箱盖2的左侧边缘具有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22,且箱盖2的右侧边缘也具有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22,每个第一配合部21通过排水口120滑移配合于对应导引槽部1211,每个第二配合部22通过排水口120和配合口1212c滑移配合于对应排水槽部1212,则在箱盖2关闭开口110时,第一配合部21可以遮盖对应导引槽部1211的底壁,第二配合部22可以遮盖对应排水槽部1212的底壁。箱盖2的后端还具有止抵凸筋24,箱盖2运动至关闭开口110的位置时,止抵凸筋24与箱体1止抵,有利于减轻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碰撞、磨损。
第二配合部22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合子部221和第二配合子部222,排水槽部1212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设置的第一排水子部1212a和第二排水子部1212b,排水口120形成在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前端,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顶壁高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顶壁,且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低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的底壁,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配合子部221的厚度t1小于第二配合子部222的厚度t2。在箱盖2运动至关闭开口110的位置时,第一配合子部221配合于第一排水子部1212a和第二排水子部1212b,且第一配合子部221与第二排水子部1212b的底壁和顶壁分别间隔设置,第二配合子部222配合于排水口120处。
本申请中的电池箱100,可以在产品上方浸水后,水会通过箱盖2与箱体1之间的间隙流至排水槽12,由于挡水沿14的挡水作用,水在排水槽12的导引下沿第一槽段121并向前通过排水口120排出,同时当水量较大时,蓄水槽13可以起到临时储水的作用,防止由于积水导致水量高于挡水沿14而进入第一容纳腔11内,蓄水槽13水满后多余的水会进入两侧的排水槽部1212排出。而且,电池箱100还可以实现较小尺寸的第一容纳腔11的设计,从而节省箱体2和箱盖1的占用空间,以便于其他部件的布置;例如,电池箱100还包括箱底时,可以适当提升第二容纳腔的容纳空间,方便电路板的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组件200,包括电池箱100和电池单体101,电池箱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箱100,电池单体101设于第一容纳腔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200,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箱100,可以提升电池组件200的防水能力,提升电池组件200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单体101为一个时,电池单体101在第一容纳腔11中的布置姿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电池单体101为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101的排布方式、以及单个电池单体101的布置姿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可选地,电池组件200可以为备用电池,例如对应T-BOX产品而言,其为了应对紧急呼叫系统(ECALL)的需求,需要安装备用电池以防止用电设备发生事故后断电导致紧急呼叫功能失效。当然,电池组件200还可以用于其他使用场景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组件200,电池组件200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组件200,可以提升用电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例如,用电设备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以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电池组件200可以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中的至少一个的工作用电需求,例如电池组件200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
以用电设备为车载T-BOX为例,T-BOX是车联网系统中四大部分的其中之一,车联网系统四大部分包括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和后台系统,其中主机主要用于对车内的各项功能实现控制,而车载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及手机APP通讯,从而实现用手机APP获取车辆信息以及控制车辆功能;当用户通过手机APP发出控制指令之后,后台系统便会发出监控请求至车载TBOX,而车辆在获取控制指令后,便会通过CAN总线发送控制报文并实现对车辆的控制,而后该操作结果便反馈至手机APP上。通过这个功能,用户可远程对车辆进行启动、开关车窗、启闭空调等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进行远程的车辆定位、查询车况信息,以及车辆报警的紧急求助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单体,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箱体形成有排水槽和蓄水槽,所述排水槽围绕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外侧设置,所述排水槽的槽壁形成有排水口,所述蓄水槽连通在所述排水槽的底壁上;
箱盖,所述箱盖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箱体上以开关所述开口,所述箱盖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箱盖的外周沿向外延伸至超出所述开口的外周沿,以使所述箱盖遮盖所述排水槽的至少部分槽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两个所述第一槽段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槽壁分别形成有所述排水口,所述箱盖由两个所述第一槽段的所述排水口与每个所述第一槽段分别滑移配合,以使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抽拉配合,两个所述第一槽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底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蓄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槽段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导引槽部和排水槽部,所述排水槽部位于所述导引槽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排水槽部的至少部分底壁低于所述导引槽部的底壁,所述蓄水槽形成在所述导引槽部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挡水沿和排水沿,所述挡水沿限定出所述开口,所述排水沿限定出所述排水槽部,且所述排水沿与所述挡水沿间隔设置,所述导引槽部位于所述挡水沿和所述排水沿之间,
所述箱盖的边缘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滑移配合于所述导引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槽部的朝向另一个所述排水槽部的一侧形成有配合口,所述排水沿限定出所述排水槽部的顶壁和底壁,所述箱盖的边缘还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且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所述配合口滑移配合于所述排水槽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沿抽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合子部和第二配合子部,所述排水槽部包括第一排水子部和第二排水子部,所述排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排水子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水子部的底壁低于所述第一排水子部的底壁,且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子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子部的厚度,
在所述箱盖运动至关闭所述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子部配合于所述第一排水子部和所述第二排水子部,且所述第一配合子部与所述第二排水子部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子部配合于所述第二排水子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槽段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槽口,所述箱盖由所述槽口伸入所述第一槽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挡水沿,所述挡水沿限定出所述开口,所述排水槽围绕所述挡水沿的外侧设置,所述箱盖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箱盖罩设于所述挡水沿外。
9.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
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用于提供电能。
CN202321704470.7U 2023-06-30 2023-06-30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065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4470.7U CN220065974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4470.7U CN220065974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974U true CN22006597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4470.7U Active CN220065974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9645B2 (en) Battery pack
US20200083502A1 (en) Battery pack
EP3539170B1 (en) Battery pack with gas discharging passage
CN209766523U (zh) 电池箱结构及电动冲浪板
CN220065974U (zh) 电池箱、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EP4050630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CN218070013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KR101000419B1 (ko) 주행풍에 의해 동작하는 드레인 밸브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물저장장치
CN215989047U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池安装结构及用电设备
CN114914591A (zh) 一种电芯
WO2018087684A1 (en) Battery pack with fan assembly
US20190273230A1 (en) Battery pack with housing made of two materials
CN112331975B (zh) 一种锂电池的电池盖卡合结构
CN210568587U (zh) 脉冲电源盒
CN218827558U (zh) 储能箱
CN107316957B (zh) 一种一体式盖板及采用上述盖板的二次电池
CN218731333U (zh) 盖体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405602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4848894U (zh) 一种通用型电池盒
CN220884570U (zh) 车充盖组件、车辆充电系统和车辆
CN219774249U (zh) 加热装置、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14797615U (zh) 一种简易可拆卸电池盒
CN219467846U (zh) 车辆
CN220869101U (zh) 一种限位装置和储能集装箱
CN218783160U (zh) 一种适配于不同电动车的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