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806U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65806U CN220065806U CN202321475340.0U CN202321475340U CN220065806U CN 220065806 U CN220065806 U CN 220065806U CN 202321475340 U CN202321475340 U CN 202321475340U CN 220065806 U CN220065806 U CN 2200658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air
- side plate
- battery pack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箱体、风机、电池包及主风道结构;箱体设有第一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风口,第二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子风口;电池包具有至少三个电芯,以形成有至少两个电芯风道;电芯风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风道,每一子风道与一子风口连通;主风道结构具有第一通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第一风口连通,第二通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风口,每一子通风口与一子风道连通;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中,并在靠近风机至远离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增大;或者,在同一第二风口中,并在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减小。本方案能够减缓电芯的纵向温差或者不同电芯之间的温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包由于电芯的发热问题,通常需要热管理系统来控制电芯的温度。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风冷散热结构对电芯进行散热,风冷散热结构产生气流,以使气流流经电池包中相邻电芯之间的风道,以对电芯进行散热。
而针对目前主流的顶部极柱方壳电芯,相邻电芯之间通过在顶部极柱的位置焊接铝排进行电连接,电芯内部的极芯与顶部极柱之间通过极耳连接,且极耳位于电芯内部上侧的位置;由于外部铝排与内部极耳过流发热的影响,电芯上部的温度要大于下部的温度,以使电芯存在较大的纵向温差,并且该差值会随着使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传统的风冷散热结构没有考虑到电芯存在纵向温差的问题,所产生的气流流经相邻电芯之间的风道纵向无风量控制,从而导致电芯仍然存在纵向温差的问题;并且,传统的风冷散热结构也没有进行不同电芯之间的风量控制,导致不同电芯之间的温差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旨在减缓电芯的纵向温差或者不同电芯之间的温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
箱体,设有第一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风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风口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子风口;
风机,设于所述箱体,用于提供气流动力;
电池包,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具有至少三个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芯,以使至少三个所述电芯形成有至少两个电芯风道;所述电芯风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风道,至少两个所述子风道沿所述电芯的高度方向排布,每一所述子风道与一所述子风口连通;
主风道结构,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具有第一通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口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通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风口,每一所述子通风口与一所述子风道连通;
其中,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中,并在靠近所述风机至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增大;
或者,在同一所述第二风口中,并在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通风口,并在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通风口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中,并在靠近所述风机至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通风口中,并在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通风口的高度和/或宽度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所述子通风口中,相邻的两所述子通风口相互连通;
或者,在同一所述第二通风口中,相邻的两所述子通风口相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中,并在靠近所述风机至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高度和/或宽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风口中,相邻的两所述子风口相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风口,所述主风道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侧板和第二边侧板,所述第一边侧板和所述第二边侧板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边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一所述电池包,且所述第二边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有一所述电池包;
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每一所述第二风口与一所述电池包上的一所述电芯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一边侧板上的每一所述子通风口与一所述电池包的一所述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每一所述第二风口与另一所述电池包上的一所述电芯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边侧板上的每一所述子通风口与另一所述电池包的一所述子风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具有夹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前面板,所述第一风口设于所述前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风道结构还具有夹设于所述第一边侧板与所述第二边侧板之间的前侧板,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所述前侧板,且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电芯之间连接有一电芯风道结构,所述电芯风道结构具有所述电芯风道;
和/或,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两端板,至少两个所述电芯夹设于所述两个所述端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散热结构中,通过将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的电芯风道沿纵向分隔成至少两个子风道,以使在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道所对应的电芯温度逐渐减小,这样,通过在同一第二风口中,并在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根据子风道对应的电芯温度来调节子通风口或者子风口的面积,以使电芯温度较高的位置对应的风量较大,电芯温度较低的位置对应的风量较小,便能够有效减缓电芯的纵向温差,即可有效提升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或者,本方案通过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中,并在靠近风机至远离风机的方向上,通过使至少两个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电芯距离风机的远近来调节对应子风口的面积,以使距离风机较近的电芯对应的子风口的面积较小,即气流流速较大的位置对应的子风口的面积较小,距离风机较远的电芯对应的子风口的面积较大,即气流流速较小的位置对应的子风口的面积较大,这样,便能够控制气流流经不同电芯相同部位的流阻一致,以有效保证不同电芯相同部位的风量均匀,降低了不同电芯之间的温差,有效提高电芯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包的能量效率以及循环寿命。
因此,本方案提出的电池包散热结构便可以通过箱体上的第二风口的变化来减缓电芯纵向温差或者不同电芯之间的温差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中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与电池包配合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另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另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与电池包配合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又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又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与电池包配合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另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又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31a | 电芯风道 |
10 | 箱体 | 31a1 | 子风道 |
10a | 第一风口 | 32 | 电芯风道结构 |
10b | 第二风口 | 33 | 端板 |
10b1 | 子风口 | 34 | 铝排 |
11 | 第一侧板 | 35 | 极柱 |
12 | 第二侧板 | 40 | 主风道结构 |
13 | 前面板 | 40a | 第一通风口 |
14 | 底板 | 40b | 第二通风口 |
15 | 盖板 | 40b1 | 子通风口 |
16 | 后面板 | 41 | 第一边侧板 |
20 | 风机 | 42 | 第二边侧板 |
30 | 电池包 | 43 | 前侧板 |
31 | 电芯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100,旨在减缓电芯31的纵向温差或者不同电芯31之间的温差。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该电池包散热结构100包括箱体10、风机20、电池包30以及主风道结构40;
箱体10设有第一风口10a和至少两个第二风口10b,至少两个第二风口10b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风口10b包括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风机20设于箱体10,用于提供气流动力;电池包30设于箱体10内,并具有至少三个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芯31,以使至少三个电芯31形成有至少两个电芯风道31a;电芯风道31a包括至少两个子风道31a1,至少两个子风道31a1沿电芯31的高度方向排布,每一子风道31a1与一子风口10b1连通;主风道结构40设于箱体10内,并具有第一通风口40a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口40b,第一通风口40a与第一风口10a连通,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口40b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通风口40b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每一子通风口40b1与一子风道31a1连通;
其中,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
或者,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包散热结构100中,通过将相邻两个电芯31之间的电芯风道31a沿纵向分隔成至少两个子风道31a1,以使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道31a1所对应的电芯31温度逐渐减小,这样,通过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根据子风道31a1对应的电芯31温度来调节子通风口40b1或者子风口10b1的面积,以使电芯31温度较高的位置对应的风量较大,电芯31温度较低的位置对应的风量较小,便能够有效减缓电芯31的纵向温差,即可有效提升电池包30的使用寿命。
或者,本方案通过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通过使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电芯31距离风机20的远近来调节对应子风口10b1的面积,以使距离风机20较近的电芯31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小,即气流流速较大的位置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小,距离风机20较远的电芯31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大,即气流流速较小的位置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大,这样,便能够控制气流流经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流阻一致,以有效保证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风量均匀,降低了不同电芯31之间的温差,有效提高电芯31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包30的能量效率以及循环寿命。
因此,本方案提出的电池包散热结构100便可以通过箱体10上的第二风口10b的变化来减缓电芯31纵向温差或者不同电芯31之间的温差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4,在进行电池包30的装配时,相邻的两个电芯31之间通过在顶部极柱35的位置焊接铝排34进行连接,而电芯31内部的极柱35与顶部极柱35之间通过可以极耳(图未示)进行连接,并且,极耳位于电芯31内部上侧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风机20可以为抽风风机20,也可以为吹风风机20。并且,风机20可以靠近第一风口10a设置,也可以靠近第二风口10b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风机20为抽风风机20、且风机20靠近第一风口10a设置时,风机20工作,可以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通过箱体10的第二风口10b进入对应的电芯风道31a内,然后通过电芯风道31a的子风道31a1进入主风道结构40对应的子通风口40b1中,然后通过主风道结构40的第一通风口40a从箱体10的第一风口10a向外排出,这样,冷空气在经过电芯风道31a的子风道31a1时,将与两侧的电芯31接触,即可带走电芯3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实现降温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风机20为吹风风机20、且风机20靠近第一风口10a设置时,风机20工作,即可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通过箱体10的第一风口10a进入主风道结构40的第一通风口40a中,然后通过主风道结构40中第二通风口40b的子通风口40b1进入电芯风道31a对应的子风道31a1内,然后从箱体10对应的第二风口10b向外排出,这样,冷空气在经过电芯风道31a的子风道31a1时,同样可以与两侧的电芯31接触,即可带走电芯3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实现降温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二风口10b中的子风口10b1的形状可以大致呈矩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只要能够保证每一子风口10b1与一子风道31a1连通即可。并且,第二通风口40b中的子通风口40b1的形状也可以大致呈矩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只要能够保证每一子通风口40b1与一子风道31a1连通即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箱体10上的第二风口10b的变化来改善电芯31纵向温差或者不同电芯31之间的温差大的问题,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
第二,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第三,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并且,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第四,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增大。
第五,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同时改善电芯31纵向温差以及不同电芯31之间的温差大的问题:
第一,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
第二,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5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
如此设置,由于箱体10需要用于承载安装较多的部件,因此箱体10需要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这样,不选择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可以保证箱体1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以降低箱体10发生变形的风险。因此选择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可以解决电芯31纵向温差问题的基础上,保证箱体1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以下将以“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5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高度和/或宽度逐渐减小。
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控制子通风口40b1的高度、宽度或者两者的组合来调节该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以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可以保证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以有效减缓电芯31的纵向温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子通风口40b1的形状为圆形时,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可以使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直径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电芯风道31a中的子风道31a1的横截面形状通常呈矩形,这样,可以使子通风口40b1的形状为矩形,以使子通风口40b1的形状能够与对应的子风道31a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即可使经过子通风口40b1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对应的子风道31a1内,或者使经过子风道31a1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对应的子通风口40b1中,以有效减缓电芯31的纵向温差。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9、图10,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相邻的两子通风口40b1相互隔离,且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中,相邻的两子通风口40b1相互隔离;这样,电池包30与主风道结构40装配完成后,可以看出,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5、图6,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相邻的两子通风口40b1相互连通;也即,每一第二通风口40b均可以形成一个沿电芯3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竖向梯形开口,并且,每个竖向梯形开口靠近电芯31顶部的一侧较宽,靠近电芯31底部的一侧较窄,这样,在制备过程中,可以直接在主风道结构40的一侧设计出多个沿箱体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竖向梯形开口即可,以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并且,在电池包30与主风道结构40装配完成后,同样可以看出,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又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7、图8,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中,相邻的两子通风口40b1相互连通;也即,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中,可以形成一个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矩形开口,并且,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多个横向矩形开口的高度逐渐减小,这样,在制备过程中,同样可以直接在主风道结构40的一侧设计出多个沿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间隔设置的横向矩形开口即可,以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并且,在电池包30与主风道结构40装配完成后,同样可以看出,在同一第二通风口40b中,并在电芯31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通风口40b1的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子风道31a1和子通风口40b1均具有中心线,每一子风道31a1的中心线与一子通风口40b1的中心线平齐;如此设置,便可以使每一子风道31a1与一子通风口40b1相对应设置,以使经过子通风口40b1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相对应的子风道31a1内,或者使经过子风道31a1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相对应的子通风口40b1中,以充分减缓电芯31的纵向温差。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11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高度和/或宽度逐渐增大。
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控制子风口10b1的高度、宽度或者两者的结合来调节该子风口10b1的面积,以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可以保证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可以控制气流流经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流阻一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子风口10b1的形状为圆形时,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中,并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可以使至少两个子风口10b1的直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电芯风道31a中的子风道31a1的横截面形状通常呈矩形,这样,可以使子风口10b1的形状为矩形,以使子风口10b1的形状能够与对应的子风道31a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即可使经过子风口10b1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对应的子风道31a1内,或者使经过子风道31a1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对应的子风口10b1中,以有效控制气流流经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流阻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2、图13,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相邻的两子风口10b1相互隔离;这样,电池包30安装至箱体10中后,可以保证每一子风口10b1与一子风道31a1相对应设置,即可根据不同电芯31距离风机20的远近来调节对应子风口10b1的面积,以使距离风机20较近的电芯31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小,即气流流速较大的位置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小,距离风机20较远的电芯31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大,即气流流速较小的位置对应的子风口10b1的面积较大,这样,便能够控制气流流经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流阻一致。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11,在同一第二风口10b中,相邻的两子风口10b1相互连通;也即,每一第二风口10b可以形成一个沿电芯3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竖向矩形开口,并且,在靠近风机20至远离风机20的方向上,多个竖向矩形开口的宽度逐渐增大,这样,在制备过程中,可以直接在箱体10的一侧设计出多个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竖向矩形开口即可,以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并且,在将电池包30安装至箱体10中后,可以根据不同电芯31距离风机20的远近来调节对应第二风口10b的面积,以使距离风机20较近的电芯31对应的第二风口10b的面积较小,即气流流速较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风口10b的面积较小,距离风机20较远的电芯31对应的第二风口10b的面积较大,即气流流速较小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风口10b的面积较大,这样,便能够控制气流流经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流阻一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箱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风口10b,主风道结构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侧板41和第二边侧板42,第一边侧板41和第二边侧板42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口40b,第一边侧板41与第一侧板11之间设有一电池包30,且第二边侧板42与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一电池包30;
第一侧板11上的每一第二风口10b与一电池包30上的一电芯风道31a连通,且第一边侧板41上的每一子通风口40b1与一电池包30的一子风道31a1连通;第二侧板12上的每一第二风口10b与另一电池包30上的一电芯风道31a连通,且第二边侧板42上的每一子通风口40b1与另一电池包30的一子风道31a1连通。
如此设置,可以在箱体10内设置有两个电池包30,以使一个电池包30设置在主风道结构40的第一边侧板41与箱体10的第一侧板1111之间,并使另一个电池包30设置在主风道结构40的第二边侧板42与箱体10的第二侧板12之间,这样,便可以在一个风机20的作用下,即可同时对两个电池包30进行散热,同时可以有效减缓两个电池包30中的电芯31的纵向温差,以有效提升两个电池包30的使用寿命,以及可以有效保证两个电池包30中不同电芯31相同部位的风量均匀,以有效提高两个电池包30的能量效率以及循环寿命。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箱体10还具有夹设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前面板13,第一风口10a设于前面板13。
如此设置,便能够使得流经两个电池包30的气流更加平衡,即可保证经过两个电池包30的风量一致,以提升对两个电池包30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两个电池包30的能量效率以及循环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还具有底板14、盖板15以及后面板16,其中,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分设在底板14相对的两侧,且前面板13和后面板16分设在底板14另外相对的两侧,且盖板15盖设在底板14的上方,以使底板14、盖板15、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前面板13以及后面板16围合形成内部中空的四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40还具有夹设于第一边侧板41与第二边侧板42之间的前侧板43,第一通风口40a设于前侧板43,且第一通风口40a与第一风口10a相对设置。
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流经两个电池包30的气流平衡性,以有效保证经过两个电池包30的风量一致,以进一步提升对两个电池包30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两个电池包30的能量效率以及循环寿命。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电芯31之间连接有一电芯风道结构32,电芯风道结构32具有电芯风道31a;
如此设置,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将两个电芯31分别连接在电芯风道结构32相对的两侧,即可将两个电芯31连接在一起,以提升电芯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电池包30还包括两端板33,至少两个电芯31夹设于两个端板33之间;
如此设置,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将电芯31安装在两个端板33之间,即可通过两个端板33对电芯31进行保护,以降低在运输或者装配过程中电芯31被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散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风机20设于第一风口10a处。如此设置,在装配风机20时,可以在箱体10的外侧直接将风机20安装在第一风口10a处即可,以便于风机20的安装;并且,当需要更换或者维修风机20时,可以直接在箱体10的外侧对风机20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即可,无需将箱体10拆开,以便于风机20的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设有第一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风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风口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子风口;
风机,设于所述箱体,用于提供气流动力;
电池包,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具有至少三个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芯,以使至少三个所述电芯形成有至少两个电芯风道;所述电芯风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风道,至少两个所述子风道沿所述电芯的高度方向排布,每一所述子风道与一所述子风口连通;
主风道结构,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具有第一通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口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通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风口,每一所述子通风口与一所述子风道连通;
其中,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中,并在靠近所述风机至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增大;
或者,在同一所述第二风口中,并在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通风口,并在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通风口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子风口中,并在靠近所述风机至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面积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通风口中,并在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通风口的高度和/或宽度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所述子通风口中,相邻的两所述子通风口相互连通;
或者,在同一所述第二通风口中,相邻的两所述子通风口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中,并在靠近所述风机至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子风口的高度和/或宽度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风口中,相邻的两所述子风口相互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风口,所述主风道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侧板和第二边侧板,所述第一边侧板和所述第二边侧板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边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一所述电池包,且所述第二边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有一所述电池包;
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每一所述第二风口与一所述电池包上的一所述电芯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一边侧板上的每一所述子通风口与一所述电池包的一所述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每一所述第二风口与另一所述电池包上的一所述电芯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边侧板上的每一所述子通风口与另一所述电池包的一所述子风道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具有夹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前面板,所述第一风口设于所述前面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结构还具有夹设于所述第一边侧板与所述第二边侧板之间的前侧板,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所述前侧板,且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电芯之间连接有一电芯风道结构,所述电芯风道结构具有所述电芯风道;
且/或,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两端板,至少两个所述电芯夹设于所述两个所述端板之间;
且/或,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口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75340.0U CN220065806U (zh) | 2023-06-09 | 2023-06-09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75340.0U CN220065806U (zh) | 2023-06-09 | 2023-06-09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65806U true CN220065806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8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75340.0U Active CN220065806U (zh) | 2023-06-09 | 2023-06-09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65806U (zh) |
-
2023
- 2023-06-09 CN CN202321475340.0U patent/CN2200658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5749B (zh) | 一种电池箱 | |
CN218568987U (zh) | 电池插箱 | |
CN218827425U (zh) | 一种风冷电池箱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4167420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包 | |
CN209184046U (zh) | 一种高压电柜 | |
CN115588798A (zh) | 一种储能装置 | |
WO2023000842A1 (zh) | 电池散热装置及电池装置 | |
CN112153873A (zh) | 一种散热模块及包括其的充电枪和充电座 | |
CN115663338A (zh) | 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设备 | |
CN220065806U (zh)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
CN220065805U (zh) | 电池包散热结构 | |
EP4246664A1 (en) | Flowguide grille, air conditioner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 |
CN217848177U (zh) | 储能集装箱及其风道机构 | |
CN218039695U (zh) | 隔板和电池模组 | |
CN115172977A (zh) | 储能集装箱及其风道机构 | |
CN217804359U (zh) | 充电桩 | |
CN220106649U (zh) | 电池包散热装置和电池包 | |
CN221379534U (zh) | 一种用于储能箱的风道隔板 | |
CN111200087A (zh) | 一种电池箱 | |
CN219959139U (zh) | 风冷电池包 | |
CN220062202U (zh) | 暖通设备 | |
CN219801011U (zh) | 一种储能电池 | |
US20210408624A1 (en) | Air-cooled energy storage module | |
CN218887311U (zh) | 一种风冷储能结构、储能电池柜及储能系统 | |
CN216720054U (zh) | 一种电池包的风冷散热系统及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