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3352U -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3352U
CN220063352U CN202321726325.9U CN202321726325U CN220063352U CN 220063352 U CN220063352 U CN 220063352U CN 202321726325 U CN202321726325 U CN 202321726325U CN 220063352 U CN220063352 U CN 220063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optical module
clamp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63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燚
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iduo F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iduo F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iduo F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iduo F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63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3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3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3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模块检测技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包括光模块检测单元和光纤插拔单元,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包括定位光模块的安装位;所述光纤插拔单元包括光纤移动机构、可与安装位内光模块插接的光纤接头以及定位光纤接头的光纤夹具,所述光纤夹具安设于光纤移动机构上;所述光纤夹具的夹持面开设有与光纤的外部结构相匹配的光纤定位槽。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纤插拔单元能多方位、高精度夹取光纤,并将光纤准确插入或拔出光模块,完成光模块的自动化检测,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模块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通讯系统中,光通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光模块是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用于进行光电转换,即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于光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是由光模块完成,光模块本身的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整条光链路的通讯质量。SFP光模块是SFP封装的热插拔小封装模块,因可插拔,配置灵活,目前已成为光模块的主流,在对SFP光模块进行生产时,需要对SFP光模块进行测试,来确保产品的质量。传统检测方式一般采用纯手动检测或者借助机器半自动检测,这些检测方式存在尾纤插接精度差,对接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检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光模块检测技术中尾纤插接精度差,对接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检测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包括光模块检测单元和光纤插拔单元,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包括定位光模块的安装位;所述光纤插拔单元包括光纤移动机构、可与安装位内光模块插接的光纤接头以及定位光纤接头的光纤夹具,所述光纤夹具安设于光纤移动机构上;所述光纤夹具的夹持面开设有与光纤的外部结构相匹配的光纤定位槽。
具体的,上述光模块检测单元包括光模块夹具和供电模块;所述安装位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上;所述光模块夹具夹持所述安装位内光模块。
具体的,上述光模块夹具的夹持面设有防滑垫片。
具体的,上述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还包括尾塞插拔组件;所述尾塞插拔组件包括尾塞夹具和尾塞移动导轨;所述尾塞夹具滑动连接在所述尾塞移动导轨上;所述光模块夹具夹持的光模块设置在所述尾塞夹具的移动行程内。
具体的,上述光纤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光纤移动导轨和第二光纤移动导轨;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纤移动导轨上;所述光纤夹具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上;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远离所述第一光纤移动导轨的一端。
具体的,光纤夹具包括驱动件、第三光纤移动导轨、第一光纤夹爪和第二光纤夹爪;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光纤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均有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光纤移动导轨上;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光纤夹爪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在所述第三光纤移动导轨上运动。所述第一光纤夹爪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的夹持面均设有与光纤结构匹配的光纤定位槽。
具体的,上述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还包括光纤端面清洁单元;所述光纤端面清洁单元设置在所述光纤接头的行程内。
具体的,上述光纤端面清洁单元包括安装板、驱动组件和擦拭带;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卷绕轮和退绕轮;所述擦拭带缠绕在所述退绕轮上;所述卷绕轮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卷绕轮在驱动组件作用下接收来自所述退绕轮的擦拭带。
具体的,上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擦拭带厚度的测厚传感器;所述测厚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退绕轮一侧。
具体的,上述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还包括光纤端面检测单元;所述光纤端面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光纤接头的行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光纤插拔单元能多方位、高精度夹取光纤,并将光纤准确插入至光模块检测单元夹持的光模块中以及将光纤从光模块中取出,完成光模块的自动化检测,节省人力,提高检测效率。此外,该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还设有对光纤端面进行检测、清洁的光纤端面检测单元和光纤端面清洁单元,能够及时对端面的状况进行监测和清理,增强光模块检测的准确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光模块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尾塞插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光模块检测单元与尾塞插拔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光纤插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光纤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光纤夹具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光纤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的光纤端面清洁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光模块检测单元;101、光模块夹具;102、供电模块;103、光模块移动导轨;2、尾塞插拔组件;201、尾塞夹具;202、尾塞移动导轨;3、光纤插拔单元;310、光纤夹具;311、驱动件;312、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3、第一光纤夹爪;314、第二光纤夹爪;315、光纤定位槽;320、光纤移动机构;321、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2、第一滑块;323、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4、第二滑块;4、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01、安装板;402、卷绕轮;403、张紧轮;404、退绕轮;405、擦拭带;406、驱动组件;407、测厚传感器;5、光纤端面检测单元;6、光纤;601、三角形面板;602、光纤接头;7、光模块;701、尾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包括光模块检测单元1和光纤插拔单元3,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1包括定位光模块7的安装位;所述光纤插拔单元3包括光纤移动机构320、可与安装位内光模块7插接的光纤接头602以及定位光纤接头602的光纤夹具310,所述光纤夹具310安设于光纤移动机构320上;所述光纤夹具310的夹持面开设有与光纤6的外部结构相匹配的光纤定位槽315。可选的,参照图9-11,光纤6的外部结构采用在光纤6外围套接三角形面板601,光纤夹具310上的光纤定位槽315为与三角形面板601边缘的三角形角度相匹配的V型凹槽,使光纤夹具310在夹取过程中能准确定位光纤6的夹持位置,保证光纤6夹持的重复精度。
实际使用时,首先将测试光模块7置于光模块检测单元1的安装位,同时光纤移动机构320移动至光纤料盘,光纤夹具310利用夹持面上的光纤定位槽315对光纤6进行定位,从光纤6外部结构上与光纤定位槽315相匹配的部位夹取光纤6。待光纤夹具310夹取光纤6后,光纤移动机构320移动至光模块检测单元1处,将光纤6的光纤接头602端面对准光模块7尾部插入至安装位上的光模块7中,此时光纤夹具310依旧夹紧光纤6,避免光纤6与光模块7对接时光纤6受到反向作用力,出现偏移,或插入不够深,无法准确完成光模块7检测。待检测结束后,光纤移动机构320后撤,利用光纤夹具310将光纤接头602从光模块7中取出,准备下一轮尾纤对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光模块检测单元1包括光模块夹具101和供电模块102,安装位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102上,由光模块夹具101夹紧安装位上的待检测光模块7,防止尾纤对接过程中光模块7出现偏移。供电模块102为光模块夹具101夹持的光模块7供电,以便对光模块7进行检测。供电模块102可选用供电板。
为了提高光模块7夹持稳定性,防止与光纤接头602对接时,光模块7受力偏移,光模块夹具101的夹持面设有防滑垫片,以增大夹持面与光模块7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的,参照图6,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还包括尾塞插拔组件2,尾塞插拔组件2包括尾塞夹具201和尾塞移动导轨202;所述尾塞夹具201滑动连接在所述尾塞移动导轨202上;所述光模块夹具101夹持的光模块7设置在所述尾塞夹具201的移动行程内。使用时,尾塞夹具201沿尾塞移动导轨202运动至光模块夹具101夹持的光模块7处,夹紧尾塞701后继续沿尾塞移动导轨202运动,将尾塞701从光模块7尾端拔下。待光模块7尾纤对接、检测结束后,尾塞夹具201沿上述路径返回,将尾塞701插回光模块7尾端。
可选的,如图7所示,尾塞移动导轨202为纵向直线导轨,尾塞夹具201为夹爪结构,通过滑块连接在纵向直线导轨上,在伺服电机、气缸或其他驱动装置驱动下沿纵向直线导轨滑动。光模块检测单元1包括光模块夹具101、供电模块102和光模块移动导轨103,安装位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102上,供电模块102为安装位上的光模块7供电。光模块夹具101滑动连接在光模块移动导轨103上,在伺服电机、气缸或其他驱动装置驱动下沿光模块移动导轨103滑动。光模块移动导轨103优选为与纵向直线导轨垂直的横向直线导轨。使用时,光模块夹具101夹紧待测光模块7不含尾塞701的本体部位,尾塞夹具201沿纵向直线导轨向上运动至光模块7下方,张开夹具夹紧尾塞701后,光模块夹具101带动光模块7本体在光模块移动导轨103上朝远离尾塞夹具201方向运动,使尾塞701与本体分离,尾塞夹具201沿纵向直线导轨向下运动,实现尾塞701的拔出。待光模块7尾纤对接、检测结束后,尾塞夹具201、光模块夹具101均原路返回,使尾塞701重新插入光模块7本体上。
在细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光纤移动机构320包括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和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上;所述光纤夹具31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上;光纤料盘设置在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的一端,光模块检测单元1设置在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远离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的一端。使用时,光纤夹具310、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沿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运动至光纤料盘处,由光纤夹具310夹取光纤6,随后移动至光模块检测单元1与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对应处,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停止运动。光纤夹具310开始沿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朝光模块检测单元1移动,直至将光纤6插入光模块检测单元1夹持的光模块7中。
优选的,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沿X轴布置,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沿Y轴布置,导轨长度根据光纤料盘与光模块检测单元1之间的距离设计,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通过第一滑块322连接在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上,光纤夹具310通过第二滑块324连接在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上。使用时,由第一滑块322带动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光纤夹具310一起在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上沿X轴运动至光纤料盘,由光纤夹具310夹取光纤6,随后沿X轴运动至光模块检测单元1在X轴对应处,第一滑块322停止运动。第二滑块324带动光纤夹具310在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上沿Y轴向光模块检测单元1靠近,直至光纤6插入光模块7中。待光模块7检测完成后,第二滑块324带动光纤夹具310沿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回撤,将光纤6从光模块7中取出。第一滑块322和第二滑块324可由伺服电机、气缸或其他驱动装置驱动。
进一步的,光纤夹具310包括驱动件311、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2、第一光纤夹爪313和第二光纤夹爪314;所述驱动件311安装在所述光纤移动机构320上;所述第一光纤夹爪313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314均有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2上;所述驱动件311驱动所述第一光纤夹爪313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314在所述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2内运动。所述第一光纤夹爪313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314的夹持面均设有与光纤6外部结构匹配的光纤定位槽315。待光纤夹具310运动至光纤料盘后,首先由驱动件311驱动第一光纤夹爪313和第二光纤夹爪314背向运动,光纤夹具310张开,使光纤6置于第一光纤夹爪313和第二光纤夹爪314之间,任一光纤夹爪夹持面的光纤定位槽315与光纤6外部夹取部位对应,驱动件311驱动第一光纤夹爪313和第二光纤夹爪314相向运动,夹紧光纤6。光纤定位槽315的设置使得每根光纤6均能在同一部位被夹持,保证重复夹取精度。
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中,光模块7尾纤对接设备还包括用于对光纤接头602端面进行清洗的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所述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设置在所述光纤接头602的行程内。所述光纤移动机构320带动所述光纤夹具310在光纤料盘、光模块检测单元1、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之间移动。光纤夹具310夹取光纤6后,首先运动至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处,由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对光纤6的光纤接头602端面进行清理,防止端面污染物影响光模块7检测。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包括安装板401、驱动组件406和擦拭带405;所述安装板401上设有卷绕轮402和退绕轮404;所述擦拭带405缠绕在所述退绕轮404上;所述卷绕轮402与所述驱动组件406相连,所述卷绕轮402在驱动组件406作用下接收来自所述退绕轮404的擦拭带405,使擦拭带405沿其长度方向进给。卷绕轮402和退绕轮404之间视情况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张紧轮403,使擦拭带405保持张紧状态,清洁表面与光纤6的端面平行,提高擦拭效果。使用时,启动光纤移动机构320,带动夹取有光纤6的光纤夹具310移动至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处,使光纤接头602端面与擦拭带405的清洁表面接触,启动驱动组件406使擦拭带405沿其长度方向进给,在进给过程中,擦拭带405的清洁表面擦拭光纤接头602的端面,完成清洁。为了降低擦拭带405的浪费,在光纤接头602的端面与擦拭带405的清洁表面接触后,可以先不启动驱动组件406,而是通过光纤移动机构320带动光纤接头602端面沿擦拭带405宽度方向运动,增大擦拭带405的使用面积。
进一步的,安装板40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退绕轮404内擦拭带405厚度的测厚传感器407。根据测厚传感器407检测到的擦拭带405厚度,使操作人员能够提前掌握退绕轮404上擦拭带405使用情况,在闲时及时更换擦拭带405,避免清洁过程中退绕轮404上的擦拭带405耗尽,使清洁工序中断。
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中,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光纤接头602端面清洁度的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设置在所述光纤接头602的行程内。所述光纤移动机构320带动所述光纤夹具310在光纤料盘、光模块检测单元1、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之间移动。
一般选用CCD检测器作为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光纤夹具310夹取光纤6后,首先移动至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由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对光纤接头602端面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需要清洁,如需清洁,则移动光纤夹具310至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进行清洁。清洁完光纤接头602端面后,再次移动光纤夹具310至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对清洁后的光纤接头602端面检测,判断是否清洁干净,若检测到残留污渍,则返回继续清洁。
为了缩短光纤夹具310行程,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可安装在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附近,例如固定在安装板401上,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的检测口与擦拭带405的清洁表面沿同一方向对齐。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包括光模块检测单元(1)和光纤插拔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1)包括定位光模块(7)的安装位;所述光纤插拔单元(3)包括光纤移动机构(320)、可与安装位内光模块(7)插接的光纤接头(602)以及定位光纤接头(602)的光纤夹具(310),所述光纤夹具(310)安设于光纤移动机构(320)上;所述光纤夹具(310)的夹持面开设有与光纤(6)的外部结构相匹配的光纤定位槽(3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1)包括光模块夹具(101)和供电模块(102);所述安装位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102)上;所述光模块夹具(101)夹持所述安装位内光模块(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夹具(101)的夹持面设有防滑垫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塞插拔组件(2);所述尾塞插拔组件(2)包括尾塞夹具(201)和尾塞移动导轨(202);所述尾塞夹具(201)滑动连接在所述尾塞移动导轨(202)上;所述光模块夹具(101)夹持的光模块(7)设置在所述尾塞夹具(201)的移动行程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移动机构(320)包括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和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上;所述光纤夹具(31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上;所述光模块检测单元(1)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导轨(323)远离所述第一光纤移动导轨(321)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夹具(310)包括驱动件(311)、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2)、第一光纤夹爪(313)和第二光纤夹爪(314);所述驱动件(311)安装在所述光纤移动机构(320)上;所述第一光纤夹爪(313)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314)均有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2)上;所述驱动件(311)驱动所述第一光纤夹爪(313)和所述第二光纤夹爪(314)在所述第三光纤移动导轨(312)上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所述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设置在所述光纤接头(602)的行程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端面清洁单元(4)包括安装板(401)、驱动组件(406)和擦拭带(405);所述安装板(401)上设有卷绕轮(402)和退绕轮(404);所述卷绕轮(402)与所述驱动组件(406)相连;所述擦拭带(405)缠绕在所述卷绕轮(402)和所述退绕轮(404)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0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擦拭带(405)厚度的测厚传感器(407);所述测厚传感器(407)设置在所述退绕轮(404)一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所述光纤端面检测单元(5)设置在所述光纤接头(602)的行程内。
CN202321726325.9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Active CN220063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6325.9U CN220063352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6325.9U CN220063352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3352U true CN220063352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6325.9U Active CN220063352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3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4163B (zh) 一种可插拔收发光模块自动化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5940932U (zh) 一种光纤机械手组件
JP5052530B2 (ja) 現場取付け可能な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型コネクタ用一体形視覚的障害点測定器付き取付け工具
CN110873637A (zh) 一种光模块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14985298B (zh) 光模块自动测试系统
CN220063352U (zh) 一种光模块尾纤对接检测设备
CN218103130U (zh) 光纤跳线插损检测装置
CN220419193U (zh) 一种光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CN110455496A (zh) 一种光纤耦合器自动测试用装置
CN220195668U (zh) 一种光纤端面自动清洁装置
CN205940929U (zh) 一种可插拔收发光模块自动化检测系统
CN209961959U (zh) 一种带线束收缚机构的光纤快接头组件
CN108802914B (zh) 预制尾纤生产工艺
CN215354789U (zh) 全自动化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检测系统
CN112098753B (zh) 一种电子组件老化测试系统、方法
CN210193031U (zh) 光纤自动擦拭环绕设备
US20040067026A1 (en) Optical fiber axial align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S62223708A (ja) 光フア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CN219859435U (zh) 一种自动取料装置及透镜检测设备
CN113588210B (zh) 一种网络光纤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
JP3158479U (ja) 光コネクタ用クランプスプリングの交換工具
CN214214661U (zh) 自动检测堵孔机
CN220398469U (zh) 一种光芯端面检测装置
CN211180289U (zh) 一种透射耦合设备
CN211247413U (zh) 一种插回损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