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973U - 控温调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温调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973U
CN220061973U CN202321196815.2U CN202321196815U CN220061973U CN 220061973 U CN220061973 U CN 220061973U CN 202321196815 U CN202321196815 U CN 202321196815U CN 220061973 U CN220061973 U CN 220061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fresh air
return air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68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68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温调湿设备,包括机组壳体、转轮和换热组件,机组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回风腔和新风腔。转轮可转动设置于机组壳体,转轮包括用于吸收水汽的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能够根据温度的升高将吸收的水汽重新释放出来。换热组件设置于机组壳体,换热组件能够对回风腔和新风腔进行温度调节。其中,控温调湿设备处于加湿状态时,换热组件能够对回风腔进行制冷,并且对新风腔进行制热,以使新风腔的空气温度大于回风腔的空气温度。该控温调湿设备能够进行温度与湿度调节。

Description

控温调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温调湿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特别重视空气中的含湿量。
相关技术中,存在多种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可以对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但除湿机组往往仅能实现除湿功能,而加湿机组往往仅能实现加湿功能。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的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控温调湿设备,能够进行温度与湿度调节。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温调湿设备,包括机组壳体、转轮和换热组件,机组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回风腔和新风腔。转轮可转动设置于机组壳体,转轮包括用于吸收水汽的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能够根据温度的升高将吸收的水汽重新释放出来。换热组件设置于机组壳体,换热组件能够对回风腔和新风腔进行温度调节。其中,控温调湿设备处于加湿状态时,换热组件能够对回风腔进行制冷,并且对新风腔进行制热,以使新风腔的空气温度大于回风腔的空气温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转轮可转动设置于机组壳体,利用转轮的吸附组件能够吸收水汽,以及能够根据温度的升高将吸收的水汽重新释放出来,从而进行湿度调节。利用换热组件实现对回风腔和新风腔进行温度调节。当控温调湿设备处于加湿状态时,利用换热组件对回风腔内的回风进行制冷,回风的相对湿度变大,通过转轮时,利用转轮上吸收水汽的吸附组件,将回风腔中的回风水汽吸收。而换热组件对新风腔内的新风进行制热,相对湿度变小,此时新风通过转轮,吸收了水汽的吸附组件将水汽重新释放到新风中。从而实现对新风进行加湿。
下面进一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轮可转动设置于回风腔与新风腔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风腔包括回风进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新风腔包括新风进风口以及室内送风口。换热组件包括切换器件以及换热器件,换热器件通过切换器件可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换热器件设置于回风进风口与室外排风口之间,和/或,换热器件设置于新风进风口与室内送风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切换器件以及多个换热器件;多个换热器件包括第一换热器件;多个切换器件包括第一切换器件,第一换热器件设置于新风进风口与转轮之间;当处于加湿状态时,第一换热器件通过第一切换器件切换为冷凝器件,用以对新风进行制热;控温调湿设备还包括除湿状态,当处于除湿状态时,第一换热器件通过第一切换器件切换为蒸发器件,用以对新风进行制冷;转轮在新风腔进行吸收水汽,转轮将吸收的水汽在回风腔进行释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换热器件包括第二换热器件;多个切换器件包括第二切换器件;第二换热器件设置于回风进风口与转轮之间;当处于加湿状态时,第二换热器件通过第二切换器件切换为蒸发器件,用以对回风进行制冷,以使新风温度大于回风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件包括第三换热器件;切换器件包括第三切换器件;第三换热器件设置于转轮与室外排风口之间;当第三换热器件通过第三切换器件切换为蒸发器件时,控温调湿设备处于加湿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件包括第四换热器件,切换器件包括第四切换器件;第四换热器件设置于转轮与室内送风口之间;当新风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第四换热器件通过第四切换器件切换为冷凝器件,对新风进行制热至等于目标温度;当新风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第四换热器件通过第四切换器件切换为蒸发器件,对新风进行制冷至等于目标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温调湿设备还包括第一气流产生组件,第一气流产生组件设置于回风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温调湿设备还包括第二气流产生组件,第二气流产生组件设置于新风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温调湿设备包括热交换器。回风腔包括回风进风口,新风腔包括新风进风口。热交换器设置于回风进风口处和新风进风口处,以使新风与回风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所示的控温调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所示的控温调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控温调湿设备;100、机组壳体;110、回风腔;111、回风进风口;112、室外排风口;120、新风腔;121、新风进风口;122、室内送风口;200、转轮;210、吸附组件;300、换热组件;310、切换器件;311、第一切换器件;312、第二切换器件;313、第三切换器件;314、第四切换器件;320、换热器件;321、第一换热器件;322、第二换热器件;323、第三换热器件;324、第四换热器件;400、第一气流产生组件;500、第二气流产生组件;600、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特别重视空气中的含湿量。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能够对空气进行加湿或者除湿,从而能够改变空气中的含湿量。进而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位置,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诸多便利。而目前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了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存在多种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可以对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但除湿机组往往只能对空气进行除湿,加湿机组往往只能对空气进行加湿。除湿机组和加湿机组的功能较为单一。并没有同时能进行湿度调节和温度调节的设备。尤其是在冬季时,并没有能够同时实现制热和加湿的设备。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控温调湿设备,能够进行温度与湿度调节。
下面结合具体结构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控温调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一实施例所示的控温调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所示的控温调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温调湿设备10,包括机组壳体100、转轮200和换热组件300,机组壳体100包括间隔设置的回风腔110和新风腔120。转轮200可转动设置于机组壳体100,转轮200包括用于吸收水汽的吸附组件210,吸附组件210能够根据温度的升高将吸收的水汽重新释放出来。换热组件300设置于机组壳体100,换热组件300能够对回风腔110和新风腔120进行温度调节。其中,控温调湿设备10处于加湿状态时,换热组件300能够对回风腔110进行制冷,并且对新风腔120进行制热,以使新风腔120的空气温度大于回风腔110的空气温度。
如此,利用转轮200可转动设置于机组壳体100,利用转轮200的吸附组件210能够吸收水汽,以及能够根据温度的升高将吸收的水汽重新释放出来,从而进行湿度调节。利用换热组件300实现对回风腔110和新风腔120进行温度调节。当控温调湿设备10处于加湿状态时,利用换热组件300对回风腔110内的回风进行制冷,回风的相对湿度变大,通过转轮200时,利用转轮200上吸收水汽的吸附组件210,将回风腔110中的回风水汽吸收。而换热组件300对新风腔120内的新风进行制热,相对湿度变小,此时新风通过转轮200,吸收了水汽的吸附组件210将水汽重新释放到新风中。从而实现对新风进行加湿。
需要说明的是,可转动设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轴连接、铰接以及轴承连接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转轮200对于温度低和/或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而对于温度高和/或相对湿度低的空气,会将吸附的水分释放到空气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转轮200可转动设置于回风腔110与新风腔120之间。如此,通过将转轮200可转动设置在回风腔110和新风腔120之间,使得转轮200部分设置在回风腔110,部分设置在新风腔120。便于将转轮200的吸附组件210在新风腔120和回风腔110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进行湿度调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回风腔110包括回风进风口111以及室外排风口112,新风腔120包括新风进风口121以及室内送风口122。换热组件300包括切换器件310以及换热器件320,换热器件320通过切换器件310可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换热器件320设置于回风进风口111与室外排风口112之间,和/或,换热器件320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21与室内送风口122之间。如此,回风通过回风进风口111进入回风腔110中,再通过室外排风口112排到外界。新风通过新风进风口121进入新风腔120中,再通过室内送风口122排到室内。通过换热组件300中的切换器件310将换热器件320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从而控温调湿设备10能够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300可以是氟利昂热泵系统,氟利昂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换热器、单向阀和电磁阀等等。切换器件31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磁阀、四通阀。如此,通过电磁阀的通断以及四通阀的切换,使得切换器件310将换热器件320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
一实施例中,换热器件320设置于回风进风口111与室外排风口112之间。如此,换热器件320通过切换器件310可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进而对回风进行制热或制冷。
另一实施例中,换热器件320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21与室内送风口122之间。如此,换热器件320通过切换器件310可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进而对新风进行制热或制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换热组件300包括多个切换器件310以及多个换热器件320。多个换热器件320包括第一换热器件321。多个切换器件310包括第一切换器件311,第一换热器件321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21与转轮200之间。当处于加湿状态时,第一换热器件321通过第一切换器件311切换为冷凝器件,用以对新风进行制热。控温调湿设备10还包括除湿状态,当处于除湿状态时,第一换热器件321通过第一切换器件311切换为蒸发器件,用以对新风进行制冷。转轮200在新风腔120进行吸收水汽,转轮200将吸收的水汽在回风腔110进行释放。如此,通过将第一换热器件321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21与转轮200之间,当控温调湿设备10处于加湿状态时,第一换热器件321通过第一切换器件311切换为冷凝器件,使得控温调湿设备10对新风进行制热时,同时也对新风进行加湿。当控温调湿设备10处于除湿状态时,第一换热器件321通过第一切换器件311切换为蒸发器件,使得控温调湿设备10对新风进行制冷时,同时也对新风进行除湿。从而实现了控温调湿设备10的制热加湿和制冷除湿的功能。
在上述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多个换热器件320包括第二换热器件322。多个切换器件310包括第二切换器件312。第二换热器件322设置于回风进风口111与转轮200之间。当处于加湿状态时,第二换热器件322通过第二切换器件312切换为蒸发器件,用以对回风进行制冷,以使新风温度大于回风温度。如此,通过将第二换热器件322设置于回风进风口111与转轮200之间。当转轮200处于加湿状态时,第二换热器件322通过第二切换器件312切换为蒸发器件,使得蒸发器件对回风进行降温,回风变为接近饱和的空气。当控温调湿设备10处于加湿状态时,接近饱和的回风经过吸附组件210,接近饱和的回风中的水汽更有效地被吸附组件210所吸收。当新风经过吸附组件210时,吸附组件210可以释放更多所吸收的水汽到新风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换热器件320包括第三换热器件323。切换器件310包括第三切换器件313。第三换热器件323设置于转轮200与室外排风口112之间。当第三换热器件323通过第三切换器件313切换为蒸发器件时,转轮200处于加湿状态。如此,通过第三换热器件323设置于转轮200与室外排风口112之间。当第三换热器件323通过第三切换器件313切换为蒸发器件时,蒸发器件对回风进行制冷。当控温调湿设备10处于加湿状态,回风腔110的回风经过吸附组件210,回风中的水汽被吸附组件210所吸收。避免了含有水汽的回风经过蒸发器件结霜,避免控温调湿设备10结霜,从而影响了控温调湿设备10的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换热器件320包括第四换热器件324,切换器件310包括第四切换器件314。第四换热器件324设置于转轮200与室内送风口122之间。当新风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第四换热器件324通过第四切换器件314切换为冷凝器件,对新风进行制热至等于目标温度。当新风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第四换热器件324通过第四切换器件314切换为蒸发器件,对新风进行制冷至等于目标温度。如此,通过将第四换热器件324设置于转轮200与室内送风口122之间,当新风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第二换热器件322通过第二切换器件312切换为冷凝器件,对新风进行制热至等于目标温度。当新风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第二换热器件322通过第二切换器件312切换为蒸发器件,对新风进行制冷至等于目标温度。提高了控温调湿设备10排出的空气的温度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控温调湿设备10还包括第一气流产生组件400,第一气流产生组件400设置于回风腔110。如此,通过在回风腔110中设置第一气流产生组件400,使得回风腔110内产生气流,提高了回风在回风腔110中流动的速率,从而提高了控温调湿设备10对空气的控温调湿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控温调湿设备10还包括第二气流产生组件500,第二气流产生组件500设置于新风腔120。如此,通过在新风腔120中设置第二气流产生组件500,使得新风腔120内产生气流,提高了新风在新风腔120中流动的速率,从而提高了控温调湿设备10对空气的控温调湿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产生组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风扇、轴流风扇、以及风机等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控温调湿设备10包括热交换器600。回风腔110包括回风进风口111,新风腔120包括新风进风口121。热交换器600设置于回风进风口111处和新风进风口121处,以使新风与回风在热交换器600内进行热交换。如此,通过将热交换器600设置在回风进风口111处和新风进风口121处,使得新风和回风进入热交换器600,从而在热交换器600内实现新风和回风的热湿交换,节约能耗。
进一步的,热交换器600为全热交换器600,全热交换器600设置于回风进风口111处和新风进风口121处,新风和回风交叉通过全热交换器600。如此,通过利用新风和回风交叉通过全热交换器600,进一步提高新风和回风热湿交换的效果,进一步节约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组件”、“部件”、“装置”、“设备”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进行模块化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分别进行组装,在本装置中构成一个模块。本公开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组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回风腔和新风腔;
转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组壳体,所述转轮包括用于吸收水汽的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能够根据温度的升高将吸收的水汽重新释放出来;以及
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机组壳体,所述换热组件能够对所述回风腔和所述新风腔进行温度调节;
其中,所述控温调湿设备处于加湿状态时,所述换热组件能够对所述回风腔进行制冷,并且对所述新风腔进行制热,以使所述新风腔的空气温度大于所述回风腔的空气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回风腔与所述新风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腔包括回风进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所述新风腔包括新风进风口以及室内送风口;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切换器件以及换热器件,所述换热器件通过所述切换器件可切换为蒸发器件或冷凝器件,所述换热器件设置于所述回风进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和/或,所述换热器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切换器件以及多个换热器件;多个所述换热器件包括第一换热器件;多个所述切换器件包括第一切换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转轮之间;当处于加湿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件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器件切换为所述冷凝器件,用以对新风进行制热;所述控温调湿设备还包括除湿状态,当处于除湿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器件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器件切换为所述蒸发器件,用以对新风进行制冷;所述转轮在所述新风腔进行吸收水汽,所述转轮将吸收的水汽在回风腔进行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器件包括第二换热器件;多个所述切换器件包括第二切换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件设置于所述回风进风口与所述转轮之间;当处于加湿状态时,所述第二换热器件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器件切换为所述蒸发器件,用以对回风进行制冷,以使新风温度大于回风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件包括第三换热器件;所述切换器件包括第三切换器件;所述第三换热器件设置于所述转轮与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当所述第三换热器件通过所述第三切换器件切换为所述蒸发器件时,所述控温调湿设备处于加湿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件包括第四换热器件,所述切换器件包括第四切换器件;所述第四换热器件设置于所述转轮与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当新风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所述第四换热器件通过所述第四切换器件切换为冷凝器件,对新风进行制热至等于目标温度;当新风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所述第四换热器件通过所述第四切换器件切换为蒸发器件,对新风进行制冷至等于目标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调湿设备还包括第一气流产生组件,所述第一气流产生组件设置于所述回风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调湿设备还包括第二气流产生组件,所述第二气流产生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控温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调湿设备包括热交换器;所述回风腔包括回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腔包括新风进风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回风进风口处和所述新风进风口处,以使新风与回风在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
CN202321196815.2U 2023-05-17 2023-05-17 控温调湿设备 Active CN220061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6815.2U CN220061973U (zh) 2023-05-17 2023-05-17 控温调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6815.2U CN220061973U (zh) 2023-05-17 2023-05-17 控温调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973U true CN22006197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4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6815.2U Active CN220061973U (zh) 2023-05-17 2023-05-17 控温调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308C (zh) 调湿装置
US10823437B2 (en)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controlling cooling and humidit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80328603A1 (en)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controlling heating and humidit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0775059B2 (en) Air conditioning capable of controlling ventilation and humidit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40318369A1 (en) De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2006329600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463948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082837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KR20080011233A (ko) 조습 장치
KR20070088567A (ko) 조습장치
JP2007255780A (ja) 太陽熱利用の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
US10823435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2944477B (zh) 新风系统以及包含该新风系统的空调器
JP3821031B2 (ja)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
EP3457038B1 (en) Self-contain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use method
CN220061973U (zh) 控温调湿设备
CN217654015U (zh) 湿度调节装置
CN113983570B (zh) 一种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取水除湿一体化热泵系统及方法
JP2002054838A (ja) 除湿空調装置
CN215723801U (zh) 空调器
CN210197588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组
Murphy Using VAV to limit humidity at part load
JPH054576B2 (zh)
JPH0743151B2 (ja) 除湿・加湿機及び除湿・加湿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12944499A (zh)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