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844U - 一种新型炉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炉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844U
CN220061844U CN202320981000.9U CN202320981000U CN220061844U CN 220061844 U CN220061844 U CN 220061844U CN 202320981000 U CN202320981000 U CN 202320981000U CN 220061844 U CN220061844 U CN 220061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heating unit
nozzle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10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9810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灶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炉灶。一种新型炉灶,包括外壳、喷口、发热单元、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隔热层,还包括空气驱动装置、回风通道,所述空气驱动装置与所述发热单元、回风通道、喷口连接,所述空气驱动装置经所述回风通道吸入空气并经所述发热单元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再经所述喷口喷出,喷出的热空气释放热能后根据被加热对象的不同进入回风通道中或释放到环境中;所述空气驱动装置、发热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热单元与空气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炉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灶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炉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炉灶还存在一些问题,燃气灶只能用于烹饪而不能用于烧烤、烘烤、空气炸等功能;且燃气燃烧的温度高,油易裂解,食物易焦糊,即使调小火力,那只是总体热能减小,局部温度依然很高,煎炸需要更多的油,不可能像电饼铛一样用极少的油实现烙的效果,所以燃气灶实际上导致烹饪不健康;由于要连接气源,使得位置固定不方便用于涮火锅;还由于废气、熄火、燃气泄漏等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老人及儿童使用时安全隐患较大;燃气灶的效率也低造成能源浪费,燃气燃烧会熏黑及腐蚀锅具;在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地方,使用罐装燃气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但即使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燃气灶还是当前烹饪中用得最广泛的灶具,这是因为用电的炉灶问题更大。比如用电炉灶中最流行的电磁炉,不仅挑锅,且发热不均匀,局部温度高且整体热能少,局部温度高导致非常粘锅糊菜,整体热能少导致不能实现爆炸效果,体验差,炒菜不好吃;电磁炉的功能也与燃气灶一样非常单一。电陶炉就是在普通电炉上盖了一块玻璃,除了比电炉安全,其它方面比普通电炉还差,升温慢、蓄热大,效率低,面板容易烫伤人,也可能爆裂。为了解决人们烹饪的各种需求,人们不得不购买各种各样的器具以解决问题,比如空气炸锅及烤箱用于烘烤、空气炸等;烧烤炉用于烧烤;微波炉用于热饭菜等。使得厨房电器太多,非常拥挤。
为了解决现有炉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现有炉灶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炉灶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炉灶,包括外壳、喷口、发热单元、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隔热层,还包括空气驱动装置、回风通道,所述空气驱动装置与所述发热单元、回风通道、喷口连接,所述空气驱动装置经所述回风通道吸入空气并经所述发热单元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再经所述喷口喷出,喷出的热空气释放热能后根据被加热对象的不同进入回风通道中或释放到环境中;所述空气驱动装置、发热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热单元与空气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喷口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喷口与锅具的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吸风口,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上;所述吸风口还可以设置吸风调节装置,所述吸风调节装置根据回风通道中的空气温度调节吸风口的开度,使回风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
可选地,所述喷口包含多个,还包括配风装置,所述配风装置包括风门、风门调节装置,所述风门设置在所述发热单元的出风通道上,所述风门调节装置与风门连接,用于控制风门的开度;所述配风装置用于调节各喷口的空气流量。
可选地,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感应电极、执行机构,所述感应电极安装在所述喷口与发热单元之间的通道上,当感应电极感应到有水时,所述执行机构动作进行排水。
可选地,还包括气流感应装置,所述气流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通过感应气流状态来控制发热单元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器具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器具温度感应装置包括外延的温度传感器或电气连接端口,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被加热对象的温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炉灶,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的一个或多个:利用热空气加热及余热回收实现燃气灶一样的火包锅炒菜效果,并达到远超燃气灶的节能效果;实现精准控温,温度均匀,不易粘锅、更少油烟,使烹饪更加健康、简单;不挑锅具,实用性更好;可实现烤箱、空气炸锅、电烤架、铁板烧等一系列家电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一种炉膛剖面图
图3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五
图7是一种新型炉灶双灶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六
图9是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七
图10是一种空气驱动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11是一种新型炉灶烘烤示意图一
图12是一种新型炉灶烘烤示意图二
图13是一种新型炉灶分解示意图
图14是一种电热丝示意图一
图15是一种电热丝示意图二
图16是一种发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一种发热器分解示意图
图中:
1、上壳2、下壳3、空气驱动装置301、蜗壳302、风叶303、电机4、发热单元401、电热丝402、电热丝支架403、绝缘套404、发热器外壳405、温度传感器406、接电片5、炉膛501、炉膛内壁502、炉膛外壁6、控制单元7、风扇8、喷口9、滑套10、风压开关11、滑杆12、连接管13、隔热层14、锅具15、弹簧16、滑轮17、拉绳18、吸风口19、步进电机20、挡板21、感应电极22、风门23、开关24、旋钮25、顶针26、油盘27、烤筒28、回风套29、存水仓30、传感器端口31、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任何通过本专利能轻易想到的方案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说明: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不同规格但用途或工作原理一致的部件,用同一名称及编号,比如锅具、弹簧、拉绳、开关、炉膛、烤筒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炉灶结构示意图,由上壳1及下壳2构成炉灶的外壳,空气驱动装置3的进风端与炉膛5连接,出风端与发热单元4连接,发热单元4的出风端与喷口8连接。图2是炉膛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此炉膛主要由炉膛内壁501及炉膛外壁502组成,内、外壁之间的夹层构成回风通道的一部分,空气驱动装置3经回风通道吸入空气并输送到发热单元4对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再经喷口8喷出。喷口8喷出的热空气释放热能后根据被加热对象的不同进入回风通道中或释放到环境中;如图3所示,当被加热的对象为锅具14,由于锅具14放置在炉灶构成了一个基本封闭的空间,喷口8喷出的热空气加热锅具后被迫进入炉膛5的夹层,再次被空气驱动装置3从夹层中吸回,又被驱动到发热单元4进行加热,经喷口8喷出加热锅具后又进入炉膛夹层,如此进行热风循环,图中的箭头大概指示了空气的流动方向;经长期实验,在能达到炒菜效果的空气流量和温度下,加热锅具后的空气余热还非常高,比如从喷口喷出时温度650度,回风通道中的温度可达到420度,如果没有对热空气进行回收,炉灶的效率将非常低,根本无法使用。如图11所示,如果被加热对象为图中的烤筒27,则由喷口喷出的热空气加热烤筒中的食物后直接散入到空气中,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驱动装置3经过炉膛5吸入冷空气,没有对余热进行回收,烘烤时热空气直接作用于食物,无需进锅具进行换热,所需空气温度低,风量要求小,只需维持烤筒中的温度即可,加热效率高,所以不回收也是可行的。当然,即使加热对象为烤筒,也可以像图12一样采用热空气回收的加热方式,图中的箭头示意了空气流动方向,这种方式非常节能,但由于烧烤或烘烤会有油烟与水蒸气,会对风叶302及电热丝402有一定的损害,所以,设计一个两用烘烤装置也许是必要的,用户可根据烘烤的食品不同可以选择是否回收热空气。如图1所示,还包括控制单元6、温度传感器405,空气驱动装置3、发热单元4与控制单元6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联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工况控制所述发热单元与空气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单元6的控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一般而言,控制单元6必须控制空气驱动装置3先运转,发热单元4才能工作,或者两者同步工作;也可以在空气驱动装置运转前一定的时间使发热单元4工作,以达到迅速升温度的效果,但这不是优选的,比较容易造成发热丝损坏;2、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405的信号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为了使从喷口8出来的热风最快速的达到设定温度,开启炉灶时可以使空气驱动装置的电机303先低速运转,以减小风量,使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或设定温度下限范围后再提速;3、当工况为炒菜时,用户需要能迅速达到适用的温度,且火力尽量大,除非用户自己调小,所以控制单元6对发热单元4及空气驱动装置3较优的控制逻辑为:当温度传感器405的温度低于设定值的下限,炉灶以最大设定功率及较低风量工作;当温度超过设定值,功率先保持不变,先加大风量;当风量为最大,温度还超过设定值,则降功率;4、当工况为烘烤、烧烤、空气炸时,如果余热直接排入环境中,为节省电能,一般不使用大风量,而是采用较小的风量,以能维持烤筒内的温度为准,故在此种工况下,控制单元6限制了空气驱动装置的风量;当然,如用户选择快速烤或用了余热回收,空气驱动装置也可以选择大风量;5、由于空气驱动装置风量的大小会影响发热单元4热负荷的均匀性,一般而言风量越大,发热丝表面热负荷会越均匀,所以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405的温度值对空气驱动装置的风量进行阶梯或线性控制;6、当用户手动调节了功率,则最大功率以用户调节的功率为准,比如吃火锅,水烧开后用户会调小功率保温或维持汤微开的状态。发热单元4与控制单元6的继电器或可控硅这类开关元件连接,空气驱动装置3与控制单元6的继电器、可控硅或速度调节的单元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由于炉灶的温度很高,所以要对高温部分进行隔热处于,如图1所示,隔热层13包覆在热空气流经的所有部件上,防止散热过大、炉灶外壳高温、烧坏电子电气零件等,隔热层可以采用耐高温的矿物、陶瓷、玻璃纤材料,目前较为经济及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选择纳米气凝胶毡,如果不计代价,则采用直空隔热效果更好,只是要长期维持真空度是非常困难的。如图12与图13所示,还可增加风扇7对控制单元6的电子元件及电机303进行散热。
如图3、图4所示,本新型炉灶可以增加升降装置,喷口8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用于调节喷口与锅具的距离。让喷口与锅具保持合适的距离可以增加炉灶的使用效果。如果距离太远,喷出的热风会与较低温度的空气混合,从而影响与锅具的换热效率。如不考虑效率,或者给炉灶像电磁炉一样配置专用锅具,则此升降装置可以不用,而采用固定喷口也是可行的。如图3所示,滑杆11与拉绳17的一端连接,拉绳17穿过滑轮16后,另一端与弹簧15连接,构成了升降装置,喷口8与升降装置的滑杆11连接。喷口8上有限制锅具距离的柱子,以保证锅具与喷口的最小间距,在放置锅具时,锅具的重量把喷口往下压,喷口带动滑杆往下运动,滑杆通过拉绳把弹簧15拉伸,而当锅具14拿开时,喷口在弹簧15的收缩力下往上运动;图3中的锅具14进入炉灶较深,此时锅具把喷口8压到较低的位置,此时弹簧15外于拉伸状态,这个拉力是由锅具的重力提供的。如图4所示,锅具14的底与炉灶的顶面平齐,此时弹簧15处于收缩状态,滑杆11被弹簧15通过拉绳拉着往上运动,喷口8处于最高的位置。由于炉灶的厚度有限,故喷口如要升降较大的距离,则必须要采用类似伸缩天线的结构,采用多节升缩套,图中增加了滑套9。
可选地,如图4所示,还可以增加吸风口18,吸风口设置在回风通道上,图中炉膛中的夹层即为回风通道的一部分。从减少回风通道散热的角度考虑,吸风口设置在离空气驱动装置3吸入端较远的位置为佳,图中所示的位置即为较佳位置。设置吸风口的目的是为降低回风温度,主要是考虑风叶302在高温高速工况下的稳定性,如果回风温度太高,可能会导致风叶302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引起振动,影响寿命甚至导致快速失效。比如喷口8的出风温度为700度,则回风温度有可能达到450度,在这样的温度下,风叶302的金相有可能发生变化,产生退火一样的影响,从而使风叶的刚性不够,在高速旋转时可能会产生形变。尤其当锅具为陶瓷这类导热不良的材料时,回风温度可能更高,虽然可以通过在回风通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当高于限定值时,调节发热单元4的功率降低喷口8的出风温度,但考虑到需要猛火时,不能降低出风温度,则可通过设置此吸风口来降低回风温度。此吸风口的原理为,在空气驱动装置3运转时,回风通道中的压强低于大气压,只需在回风通道上开设连通大气的孔,则会吸入冷空气,此孔越大吸入的冷空气越多,吸入多少冷空气,则会损失同等比例的余热热空气,损失的热空气通过锅具与炉灶之间的间隙逸到大气中。如图5所示,所述吸风口还可以设置吸风调节装置,所述吸风调节装置根据回风通道中的空气温度调节吸风口的开度,使回风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所示吸风调节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9和挡板20,控制单元6也得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对其进行控制,同时,回风通道中最好设置温度传感器,否则没有精确控制的依据,当然,根据喷口8喷出的空气温度也可以粗略估计回风温度,比如当喷口8的出风温度为600度时,吸风口打开一定的面积,所以在回风通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是可选的。控制单元6根据回风通道或喷口的温度控制步进电机动作,调节档板20的开度,从而控制回风通道中的温度在限定范围。当然,吸风口也是非必要的。
如图6所示,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感应电极21、执行机构,所述感应电极安装在所述喷口8与发热单元4之间的通道上,当感应电极感应到有水时,所述执行机构动作进行排水。由于发热单元4的出风端温度高,所以感应电极21可采用石墨材质,以避免高温氧化。感应电极也可以移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比如在图中安装感应电极的低洼之处用孔道引出一段排水管,在离发热器一定距离的排水管中安装感应电极,就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电极了。图中,在发热器外壳404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有挡板20遮盖,执行机构包括了步进电机19、拉绳17、挡板20、弹簧15,当感应电极感应到有水时,控制单元6控制步进电机顺时针转动,拉绳被绕紧在步进电机的转轴上,挡板20被打开,与之相连的弹簧15被拉伸,水被排出,并从下壳2排到炉灶的外面。当水被排尽后,步进电机19复位,挡板20在弹簧15的作用力下复位。图6中的步进电机同时担负了排水以及调节回风温度的功能,当排水时,电机顺时针转,排水孔端的拉绳被拉紧,而连接吸风口18那一端的拉绳被放松,吸风口的挡板处于封闭状态;而当调节回风通道温度时,步进电机19逆时针转,吸风口18那一端的拉绳被拉紧,吸风口的挡板20运动,弹簧15被拉紧,而排水孔的拉绳被放松,弹簧处于原始长度,排水孔的挡板不动作。步进电机也可以是控制排水时逆时针而控制回风温度时顺时针,也不一定要采用图中的结构,在实际产品中有齿轮齿条、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翻板装置等各种结构可以实现功能。还可以不采用步进电机,而仅使用推拉式电磁铁,当感应到有水时,电磁铁通电吸合铁芯,从而拉动档板20排水,排水完成后电磁铁断电,挡板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复位。即使没有感应电极及执行机构,也可以一定程度对从喷口8漏水进行保护,如图5所示,增加了存水仓29,当有水从喷口漏下,会流入存水仓中,在热风的高温下被蒸发,使水不会影响发热单元4。由于从喷口漏水是属于非正常小概率状况,此种结构简单可靠,也是完全可行的,只需把存水仓加大一点。如再采用灯芯原理进行排水,使之漏水不漏气,这样热空气不会从此处往外漏,而水则浸润了纤维材料,在重力及蒸发的双重作用下慢慢排除。
新型炉灶还可以增加气流感应装置,气流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上,与控制单元6连接,通过感应气流状态来控制发热单元的工作状态。如图8所示,气流感应装置为风压开关10,通过连接管12连通回风通道。风压开关10是利用气压差来控制开关通断,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风压开关连接在回风通道空气流速最快的地方。气流感应装置是为了保护发热单元4,使之在有一定流量的空气流动时才能工作,此保护功能也可以在空气驱动装置3的电机303的转轴上安装磁铁,通过霍尔传感器或干簧管开关来感应转动的速度,当转动达到一定的速度时启动发热单元4,但电机转动未必会产生空气流动,比如风道被堵死的情况。所以,从保护发热单元4的角度出发,采用风压开关更好,这是由于必须有流体的流动才能产生负压,所以利用负压启动的风压开关更加安全。但风压开关故障率高,而风道堵死也是极小概率事件,所以可能通过感应电机转速来控制发热单元4是否工作更为可靠。当然,也可以不采用这类保护,不过这样一来,一旦控制单元6的电机驱动、电源或电机303出现故障,则发热单元4也会烧坏发热丝,不过可以通过对温度传感器405安装位置的合理设计或增加防干烧的温度传感器,使发热单元发生过热时能够及时感应到,从而通过切断发热单元4的电源或减小功率来进行保护,也许光学感温元件可以更好的实现此功能,比如红外温度传感器。
还可以增加器具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器具温度感应装置包括外延的温度传感器或电气连接端口,与控制单元6连接,用于检测被加热对象的温度。如图11所示,被加热对象为烤筒27,更确切的讲是加热烤筒中的食物;烤筒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05,由于被测对象的温度不同,此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可以与发热单元4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405不同,比如发热单元出风口最高温度可能700度,异常时还可能更高,必须要用热电偶这类耐高温的温度传感器,而烤筒的温度可能最高为250,可以采用NTC这类更便宜的传感器也能满足要求;烤筒上的温度传感器405与传感器端口30连接,当放置烤筒到炉灶上时,传感器端口30与炉灶上的顶针25接触,顶针25通过引线31与控制单元6连接;当烤筒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6连接后,就可以对烤筒中的温度进行控制。顶针上弹簧15的作用是使顶针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可以使接触更好,消除间隙等作用。烤筒27下面设置有油盘26,油盘的作用是防止烤筒中食物的油脂、调料等滴落在炉膛5和喷口8上,同时油盘也可以调节喷口8出来的热风使之更加均匀加热烤筒。烘烤不同于炒菜,烤筒内的空气温度必须自动控制,而喷口风温与烤筒中的温度有较大差距,随工况的不同,最大可以有几百度的差距,所以,要实现好的烘烤功能,烤筒相应位置必须安装温度传感器,且此传感器的信号可以传给控制单元6,控制单元根据烤筒的温度对炉灶的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不仅是烤筒27,也可以是别的被加热对象,比如在普通高压锅上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对其进行电饭锅一样的控制。当然图11中的结构也可以是别的形式,比如可以做成像电热水壶那样的接触方式等。如图12所示,还可以在炉灶上设置外延的温度传感器405,由伸出炉灶外壳的一定长度的引线31与控制单元6连接,此传感器可以由用户固定在各类锅具上,用完后从锅具上移除,则炉灶可以感应到锅的温度,从而进行更为智能合理的控制,比如煲汤时,一旦感应到温度已经达到沸点,则可以自动调小火力使之维持在微沸的状态。
空气驱动装置3如图10所示,包括蜗壳301、风叶302、电机303,这是利用风叶旋转的离心力,把空气甩到蜗壳的螺旋面上,最后汇集到蜗壳的出口吹出,从蜗壳的侧面吸入空气。空气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别的离心风机,比如电吹风上广泛使用的那种结构,还可以采用轴流式风机,类似电风扇的结构。
以上的各特征可以互相组合,本专利的新型炉灶可以选用全部或部分特征,就能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双灶结构,有两个炉膛5及两个喷口8。图示中发热单元4及空气驱动装置3各一套,通过控制风门22的开度向不同的喷口分配热空气。风门22通过连杆、齿条或拉绳与旋钮24连接,旋转旋钮24调节风门的开度,从而控制两个喷口的火力大小,其使用方法与燃气灶调节火力一致。同时,风门通过旋钮与开关23联动,当风门打开,开关23触发,空气驱动装置3与发热单元4启动,两个开关23采用并联,只要其中之一触发,炉灶便进入工作状态。风门22包括回风风门与出风风门,此两个风门也进行联动,当出风口关闭,相应喷口的回风口也被关闭,使得当一个喷口使用时,空气驱动装置3不会从另一个炉膛的回风通道中吸入冷空气。
此双灶还可以使用两个发热单元4和一个空气驱动装置的组合,一个喷口对应一个发热单元,风门安装在空气驱动装置与发热单元之间。还可以直接采用两台实施例一中的炉灶合并在一起。
本实施例除增加了风道及风门控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一完全一样。
实施例三
图14至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一种发热器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为了设计一种更合理的发热器,以解决类似本申请中的炉灶以及热风枪、高温烤箱等类似高温电加热产品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发热器包括电热丝402、电热丝支架401,发热器规定了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电热丝间距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加。传统的这类发热器只是简单的在陶瓷蜂窝支架的孔内来回穿插等螺距等直径的电热丝弹簧,使得电热丝的热负荷在进风端与出风端相差太大,对电热丝的寿命有极大影响。如图14所示,电热丝采用了变螺距的绕制方式,并规定了空气流动的方向:进风端温度低,电热丝绕制密;出风端温度高,电热丝绕制稀。
电热丝还可以采用变半径绕制,所述电热丝支架在重力方向设置有相应的仿形支承。如图15所示,此电热丝不仅变螺距,半径也在变化,变半径的目的是使每股空气能更充分的与电热丝接触,如采用等半径的方式,则空气在层流的状态下,只有发热丝所在圆环区域的空气温度最高,而其余部分的空气依赖对流及搅拌的方式与热空气混合,不利于电热丝的寿命。而采用变半径,则在空气流动方向投影,每股空气都能直接与电热丝接触,这种结构还能更有效的对空气进行扰流,降低了电热丝的表面温度,提高了使用寿命。采用这种变半径的电热丝,电热丝支架也要设计成与之匹配的形状,当电热丝发热变软时,能得到有效的支承,使之不会产生变形,从而提升寿命,由于这仿形的支承是简单结构,所以没有用附图表示出来,当然,如图16所示,等半径的电热丝装配在电热丝支架等半径的孔中,也是一种仿形支承的特例。
如图16与图17所示,电热丝支架401设置有蜂窝状通风孔,电热丝402安装在蜂窝状通风孔中,电热丝以一孔或多孔为一个单元,所述电热丝单元之间以导电方式连接,通过搭配不同电阻的电热丝单元来调节各通风孔的温度,使电热丝热负荷均匀。图中电热丝402采用两个孔为一个单元绕制,各单元安装到电热丝支架401后再通过接电片406连接,这样制作的好处是,可以方便的调节每个孔电热丝的电阻值,以使得发热单元每个孔的温度尽量均匀。如果是传统发热器那种弹簧穿插的形式,是不可能装配好之后再对发热单元各孔的阻值进行调整的。由于空气驱动装置3出风口横截面的风速不可能完全均匀,所以流经发热单元4各孔的气流量有一定的差异,且每一个发热单元与空气驱动装置的组合都有细微的差别导致发热不均匀,影响电热丝的寿命,所以在生产中对每一个发热器进行加热测试且能根据测试结果对某些温度偏差过大的孔的阻值进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实施例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回风通道不是利用炉膛5的夹层,回风与喷口8喷出的热空气在同一个空间内。在炉膛5的壁开上开了孔洞,空气驱动装置3的吸入端与此孔洞连通,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就是炉膛中的空气流向空气驱动装置3的示意。本实施例的意义在于,证明回风通道可以有各种形式,只要能有效的对热空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即可。除些之处,本实施例与前三个实施例完全一样。
上述几个实施例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结构与方法,上述所有方案的组合以及任何通过本实用新型能轻易想到的方案,均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炉灶,包括外壳、喷口(8)、发热单元(4)、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6)、隔热层(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驱动装置(3)、回风通道,所述空气驱动装置与所述发热单元(4)、回风通道、喷口连接,所述空气驱动装置经所述回风通道吸入空气并经所述发热单元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再经所述喷口喷出,喷出的热空气释放热能后根据被加热对象的不同进入回风通道中或释放到环境中;所述空气驱动装置、发热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热单元与空气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喷口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喷口与锅具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风口(18),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上;所述吸风口还可以设置吸风调节装置,所述吸风调节装置根据回风通道中的空气温度调节吸风口的开度,使回风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感应电极(21)、执行机构,所述感应电极安装在所述喷口与发热单元之间的通道上,当感应电极感应到有水时,所述执行机构进行排水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包含多个,还包括配风装置,所述配风装置包括风门(22)、风门调节装置,所述风门设置在所述发热单元的出风通道上,所述风门调节装置与风门连接,用于控制风门的开度;所述配风装置用于调节各喷口的空气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感应装置,所述气流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上,与所述控制单元(6)连接,通过感应气流状态来控制所述发热单元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炉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器具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器具温度感应装置包括外延的温度传感器或电气连接端口,与所述控制单元(6)连接,用于检测被加热对象的温度。
CN202320981000.9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新型炉灶 Active CN220061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1000.9U CN22006184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新型炉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1000.9U CN22006184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新型炉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844U true CN22006184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1000.9U Active CN22006184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新型炉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4972B1 (en) Smokeless grill
KR20120052004A (ko) 전자유도가열방식을 이용한 회전형 국솥
WO2018188212A1 (zh) 电磁蒸烤箱
US8485091B2 (en) Cooking grill
CN220061844U (zh) 一种新型炉灶
KR20110103268A (ko) 연소기구의 폐열활용장치
KR100809851B1 (ko) 구이기
CN116608496A (zh) 一种新型炉灶及发热器
CN209450360U (zh) 一种烤箱
CN204071794U (zh) 一种无烟烧烤炉
CN208808152U (zh) 一种自动陶瓷锅
CN207584833U (zh) 一种烘烤均匀的光波炉
EP3865042A1 (en) Heat recovery oven with dishwasher
CN209512112U (zh)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灶
CN201310963Y (zh) 一种电气两用灶
CN208463596U (zh) 一种具有多重导热加热结构的电饭锅
KR100757857B1 (ko) 조리용 가스랜지의 폐열을 이용한 난방시스템
CN215259946U (zh) 一种水热循环式煮食设备
CN109506256A (zh)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灶
CN213696584U (zh) 一种复合叠层电热锅锅体覆底装置
CN212719869U (zh) 一种燃气电磁一体炉
CN117249455A (zh) 一种空气灶
KR102459117B1 (ko) 바닥과 중간에 온도센서가 설치된 코일형 다용도 국솥
KR200238000Y1 (ko) 전기 레인지
CN217161841U (zh) 一种带烤盘启停结构的烧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