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0327U -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0327U
CN220060327U CN202321719924.8U CN202321719924U CN220060327U CN 220060327 U CN220060327 U CN 220060327U CN 202321719924 U CN202321719924 U CN 202321719924U CN 220060327 U CN220060327 U CN 220060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lifting lug
brake pad
section
pa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99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涛
宋文林
栾诗宇
潘鹤
周锦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99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0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0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0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刹车钳包括两个沿夹持方向相对设置的夹臂,每个夹臂均设置有吊耳和闸片托,吊耳和闸片托均与对应的夹臂销接,吊耳和闸片托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空隙;以及限位工件,限位工件内嵌于空隙,限位工件支撑于吊耳和闸片托之间。

Description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钳,刹车钳包括两个夹臂。夹臂销接有闸片托和吊耳,这样的连接方式就导致闸片托会发生轻微的晃动,久而久之,闸片托和与闸片托连接的部件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磕碰和磨损。
另外,在车辆的动力学测试中,当测力轮对设置于两个夹臂之间时,闸片托轻微晃动后会存在磕碰测力轮对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会将刹车钳整体拆除。在测试时就会使得上件的过程相对复杂;且在测试后,还需要将刹车钳复位,从而需要更换刹车钳的紧固件,这就导致了较高的成本浪费。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避免闸片托的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的新技术方案通过对刹车钳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避免闸片托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刹车钳,该刹车钳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每个所述夹臂均设置有吊耳和闸片托,所述吊耳和所述闸片托均与对应的所述夹臂销接,所述吊耳和所述闸片托沿夹持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空隙;限位工件,所述限位工件内嵌于所述空隙,所述限位工件支撑于所述吊耳和所述闸片托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式,通过在空隙内设置限位工件,使限位工件顶持于闸片托和吊耳之间,从而闸片托能在吊耳的作用下被限位工件挤压,进而能够减轻或避免闸片托发生晃动的情况。
此外,参见背景技术中的描述,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通过设置限位工件能够有效地避免闸片托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发生晃动,从而能够避免闸片托磕碰测力轮对的情况发生。
由此,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无需采用常规的拆卸刹车钳,从而提高了上件效率,避免了拆、装刹车钳时对刹车钳紧固件的浪费。
此外,在运输车辆的过程中,通过在吊耳和闸片托之间的空隙内设置限位工件的方式,也能有效地避免闸片托晃动,磕碰吊耳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限位工件连接于所述吊耳或所述闸片托中的一者。
可选地,所述限位工件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将所述限位工件绑持于所述吊耳。
可选地,所述限位工件开设有通孔,所述绑带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形成闭环结构。
可选地,所述绑带沿所述夹持方向连接于所述吊耳。
可选地,所述限位工件包括第一段部和第二段部,在夹持方向上,所述第一段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段部的尺寸,所述第一段部抵持于所述吊耳。
可选地,所述限位工件成楔形结构,所述第二段部设有导向斜面。
可选地,所述限位工件为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盘和上述刹车钳,两个所述夹臂沿所述夹持方向分设于所述刹车盘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制动系统。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刹车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工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工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刹车钳;11a、11b、夹臂;12、吊耳;121、轴套部;13、闸片托;14、空隙;15、销轴;
2、限位工件;21、通孔;23a、第一段部;23b第二段部;23b-1、导向斜面
3、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刹车钳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11a和夹臂11b。
夹臂11a和夹臂11b用于沿夹持方向设置于刹车盘的两侧。在夹持方向,夹臂11a和夹臂11b能够朝向靠近彼此和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
夹臂11a和夹臂11b均依次设置有吊耳12和闸片托13。吊耳12的顶端用以与车辆的车架连接,底端通过销轴15与对应的夹臂11a或夹臂11b销接。
当夹臂11a和夹臂11b在图1中的夹持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吊耳12能围绕销轴15发生摆动。在夹臂11a和夹臂11b不发生移动时,吊耳12垂直于夹持方向设置。
闸片托13销接于对应的夹臂11a或夹臂11b。如图2中,在夹持方向上,吊耳12和闸片托13相间隔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空隙14。
参见图2,刹车钳1还包括限位工件2,限位工件2内嵌于空隙14。限位工件2支撑于吊耳12和闸片托13之间。
由于闸片托13与对应的夹臂11a或夹臂11b销接,这会导致闸片托13相对于对应的夹臂发生轻微的晃动。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式,通过在空隙14内设置限位工件2,使限位工件2顶持于闸片托13和吊耳12之间,从而闸片托13能在吊耳12的作用下被限位工件2挤压,进而能够减轻或避免闸片托13发生晃动的情况。
此外,参见背景技术中的描述,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通过设置限位工件2能够有效地避免闸片托13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发生晃动,从而能够避免闸片托13磕碰测力轮对的情况发生。
由此,在进行动力学测试时,无需采用常规的拆卸刹车钳1,从而提高了上件效率,避免了拆、装刹车钳1时对刹车钳1紧固件的浪费。
此外,在运输车辆的过程中,通过在吊耳12和闸片托13之间的空隙14内设置限位工件2的方式,也能有效地避免闸片托13晃动,磕碰吊耳12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吊耳12的底部设置有用以与销轴15相适配的轴套部121。限位工件2相抵于轴套部121。
可选地,限位工件4还连接于吊耳12或闸片托13中的一者,以防止在夹臂11a和夹臂11b发生移动时,限位工件2发生脱落。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限位工件2还包括绑带3,绑带3将限位工件2绑持于吊耳12。绑带3可以为尼龙材质等。这样,能够方便安装和拆除限位工件2。
参见图3和图4,为了将绑带3与限位工件2连接,限位工件2开设有通孔21,绑带3的局部位于通孔21内。绑带3穿设于通孔21。通孔21设置于限位工件2的中部。通孔21的截面成矩形。当然通孔2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等。绑带3能够穿设于通孔21内并套设在吊耳12的外侧从而形成一闭环结构。由此,能够避免在吊耳12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工件2脱落的情况发生。
当然,也可以是不通过开设通孔21的方式将绑带3与限位工件2连接,而是在限位工件2主体部分设置有弹性绑圈(图中未示出),绑圈能够直接套设在吊耳12的外侧。绑圈与限位工件2一体成型。可知,绑带3的设置方式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可选地,在图1中绑带3沿夹持方向套设于吊耳12外。当然,也可以是绑带3沿垂直于夹持方向连接于吊耳12,以能够将限位工件2与吊耳12形成连接即可。但是,绑带3沿夹持方向套设于吊耳12的方式更加简单。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限位工件2为橡胶材料。其中,橡胶材料具有设定的刚度,从而使得限位工件2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当然,限位工件2也可以为金属或硬质塑料等材质,在这里对限位工件2的具体材料不进行限定。但是,采用橡胶材料的限位工件2能够避免闸片托13或吊耳12与限位工件2相互挤压发生磨损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工件2包括第一段部23a和第二段部23b,限位工件2成楔形结构,第一段部23a在夹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段部23b的尺寸,第一段部23a抵持于吊耳12。
第二段部23b包括导向斜面23b-1,导向斜面23b-1与吊耳12的轴套部121相抵,导向斜面23b-1的倾斜角度与吊耳12的轴套部121相适配。
在限位工件2嵌入空隙14的过程中,第二段部23b更靠近空隙14所在的一侧,从而会先于第一段部嵌入空隙14内并与吊耳12相接触。随着限位工件2继续嵌入空隙14的过程中,第一段部23a会逐步滑动至与吊耳12相抵的状态。由于第一段部23a在轴向的尺寸大于第二段部23b,当第一段部23a挤压于吊耳12的轴套部121和闸片托13之间时,具有更好地防止闸片托13晃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
包括刹车盘(图中未示出)和前述的刹车钳1,刹车钳1的两个夹臂11和11b沿车轮的轴向分设于刹车盘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制动系统。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刹车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每个所述夹臂均设置有吊耳(12)和闸片托(13),所述吊耳(12)和所述闸片托(13)均与对应的所述夹臂销接,所述吊耳(12)和所述闸片托(13)沿夹持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空隙(14);
限位工件(2),所述限位工件(2)内嵌于所述空隙(14),所述限位工件(2)支撑于所述吊耳(12)和所述闸片托(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工件(2)连接于所述吊耳(12)或所述闸片托(13)中的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工件(2)还包括绑带(3),所述绑带(3)用以将所述限位工件(2)与所述吊耳(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工件(2)开设有通孔(21),所述绑带(3)的局部位于所述通孔(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3)沿所述夹持方向套设于所述吊耳(1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工件(2)包括第一段部(23a)和第二段部(23b);
在夹持方向上,所述第一段部(23a)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段部(23b)的尺寸,所述第一段部(23a)抵持于所述吊耳(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部(23b)设有导向斜面(23b-1)。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刹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工件(2)为橡胶材料。
9.一种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刹车盘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刹车钳(1),两个所述夹臂沿车轮的轴向分设于所述刹车盘的两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系统。
CN202321719924.8U 2023-06-30 2023-06-30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20060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9924.8U CN220060327U (zh) 2023-06-30 2023-06-30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9924.8U CN220060327U (zh) 2023-06-30 2023-06-30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0327U true CN220060327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9924.8U Active CN220060327U (zh) 2023-06-30 2023-06-30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0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6438B2 (en) Pad retaining spring for a brake pad and brake pad retainer for a disc brake on a motor vehicle
US20080060888A1 (en) Disk brakes
US20150353108A1 (en) Railway vehicle disc brake apparatus
CN210879709U (zh) 一种联动机械夹爪装置
CN220060327U (zh) 刹车钳、制动系统和车辆
US11015668B2 (en) Pad clip, assembly of pad clip and return spring, and floating type disc brake
CN103249960B (zh) 盘式制动器装置
CN203927088U (zh) 一种加油管总成固定支架
CN211288543U (zh) 弹性卡接片及其固定的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
CA2945873C (en) Brake-lining retainer, in particular for wheel brake disks of rail vehicles
CN111836976B (zh) 制动钳的拉杆装置的布置和制动钳
CN207569008U (zh) 一种定位销及制动卡钳
CN204895444U (zh) 一种集成式驻车机构
CN116142057A (zh) 一种救援车托牵装置辅助支架
CN211778650U (zh) 盘式制动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020189911A1 (en) Spring for retracting and retaining a pad in a caliper type disc brake assembly
US11339031B2 (en) Gripper for holding a wind turbine blade and method of holding a wind turbine blade
CN204917826U (zh) 一种手扳葫芦的离合装置
CN208086663U (zh) 一种通用铁路运输架车
KR20110123015A (ko) 차량 현가암의 부시 구조
KR20110096264A (ko) 현가장치용 부시
JP2010528915A (ja) リンク間に緩衝用挿入体を有するタイヤチェーン
CN210391097U (zh) 平叉、刹车组件及车辆
CN209503363U (zh) 薄壁吊挂件快速安装夹紧机构
CN106044509A (zh) 一种阻车装置的安装结构及阻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