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9630U -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9630U
CN220059630U CN202320804949.1U CN202320804949U CN220059630U CN 220059630 U CN220059630 U CN 220059630U CN 202320804949 U CN202320804949 U CN 202320804949U CN 220059630 U CN220059630 U CN 22005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ding
cylinder
support device
temporary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49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鑫洲
高生
刘林林
蒋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49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9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其中,时支护装置设置于掘锚机上,临时支护装置包括顶护板组件、前伸组件、第一伸缩侧板、第二伸缩侧板和伸缩筒,其中,前伸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顶护板组件内,第一伸缩侧板和第二伸缩侧板设置于前伸组件上,第一伸缩侧板位于前伸组件的一侧,第二伸缩侧板位于前伸组件的另一侧,伸缩筒的一端与顶护板组件铰接,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掘锚机的截割部铰接。实现更大面积的支护,减少支护的空顶面积,提高支护质量和支护效率;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小的巷道,提高临时支护装置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采掘效率的失调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的进度及产能,影响综掘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是临时支护、锚固的效率较低,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使用设备实现掘进、临时支护与锚固作业,可提高安全可靠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掘进效率。但现有的支护设备的支护空顶面积大,支护质量差,较为严重地影响着掘进设备的支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其中临时支护装置前伸组件、第一伸缩侧板和第二伸缩侧板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护质量和支护效率。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临时支护装置,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设置于掘锚机上,所述临时支护装置包括:顶护板组件、前伸组件、第一伸缩侧板、第二伸缩侧板和伸缩筒,其中,所述前伸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顶护板组件内,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和所述第二伸缩侧板设置于所述前伸组件上,所述第一伸缩侧板位于所述前伸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侧板位于所述前伸组件的另一侧,所述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顶护板组件铰接,所述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掘锚机的截割部铰接。
可选的,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前挡板,设置于所述前伸组件远离所述顶护板组件的一端,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前伸组件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挡板通过第一摆动油缸与所述前伸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被动端与所述前伸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主动端与所述前挡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伸组件包括:前伸横梁和前伸油缸,所述前伸油缸的伸缩用于带动所述前伸横梁的伸缩,所述前伸油缸的伸出端与所述前伸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顶护板组件内。
可选的,所述顶护板组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护板侧梁和多个护板横梁,多个所述护板横梁固定设置于一对所述护板侧梁之间,所述前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护板侧梁内,所述护板侧梁背离所述伸缩筒的一侧上设有轨道槽,所述前伸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和所述第二伸缩侧板,在所述轨道槽内往复移动。
可选的,多个所述护板横梁平行设置,所述顶护板组件还包括遮挡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护板横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包括:一对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前伸油缸的伸出端上;第一侧伸油缸,所述第一侧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侧伸油缸的伸出端上设有第一侧板侧梁;
所述第二伸缩侧板包括:一对第二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前伸油缸的伸出端上;第二侧伸油缸,所述第二侧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侧伸油缸的伸出端上设有第二侧板侧梁;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板侧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侧梁与所述前伸横梁垂直设置。
可选的,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承载板,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顶护板组件平行设置;
第二摆动油缸,一对所述第二摆动油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下方,一对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的主动端上设有夹紧柱。
可选的,所述伸缩筒包括:第三套筒,第四套筒、伸出筒和伸缩油缸,所述第三套筒外套于所述第四套筒上,所述第四套筒外套于所述伸出筒上,所述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三套筒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油缸的伸出端与所述伸出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套筒和所述伸出筒的外壁上设有滑块。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掘锚机,包括如上的临时支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临时支护装置通过前伸组件、第一伸缩侧板和第二伸缩侧板的设置,一方面对巷道能够实现更大面积的支护,减少支护的空顶面积,保证支护的安全性,提高支护质量和支护效率,另一方面第一伸缩侧板和第二伸缩侧板缩回时,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小的巷道,避免因空间限制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临时支护装置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临时支护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前挡板的收回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临时支护装置的收回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临时支护装置的收回状态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掘锚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掘锚机的临时支护装置收回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临时支护装置,110顶护板组件,111护板侧梁,112护板横梁,113轨道槽,114遮挡板,120前伸组件,121前伸油缸,122前伸横梁,130第一伸缩侧板,131第一套筒,132第一侧伸油缸,133第一侧板侧梁,140第二伸缩侧板,141第二套筒,142第二侧伸油缸,143第二侧板侧梁,150伸缩筒,151第三套筒,152第四套筒,153伸出筒,154滑块,160前挡板,161第一竖梁,162第一横梁,163第二竖梁,164第二横梁,165加强筋板,170第一摆动油缸,180夹具组件,181承载板,182第二摆动油缸,183夹紧柱,190立板,200掘锚机,210掘进机,220锚固装置,300液压油缸。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多个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部”、“下部”、“侧部”并不具有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意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临时支护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临时支护装置的收回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临时支护装置的收回状态左视图。
如图1至图3,及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时支护装置100,临时支护装置100设置于掘锚机200上,该临时支护装置100包括:顶护板组件110、前伸组件120、第一伸缩侧板130、第二伸缩侧板140和伸缩筒150,其中,前伸组件120可伸缩地设置于顶护板组件110内,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设置于前伸组件120上,第一伸缩侧板130位于前伸组件120的一侧,第二伸缩侧板140位于前伸组件120的另一侧,伸缩筒150的一端与顶护板组件110铰接,伸缩筒150的另一端与掘锚机200的截割部铰接。
临时支护装置100通过前伸组件120、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的设置,一方面对巷道能够实现更大面积的支护,减少支护的空顶面积,保证支护的安全性,提高支护质量和支护效率,进而大幅度提高采掘效率;另一方面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缩回时,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小的巷道,避免因空间限制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的伸缩方向与前伸组件120的伸缩方向垂直设置,在使用时伸缩筒150根据需要支撑的巷道位置逐渐伸出,并根据实际巷道的宽度将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向两侧同时伸出,同时前伸组件120伸出,如图1至图3所示,增大顶护板组件110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对巷道的支护面积,减少支护的空顶面积,提高支护质量和支护效率,临时支护完成后将伸缩筒150、第一伸缩侧板130、第二伸缩侧板140和前伸组件120收回,如图5和图6所示,将临时支护装置100最终收回至掘锚机200截割部的上方,收回时占用空间较小,进而不影响掘锚机200的后续工作。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前挡板的收回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临时支护装置100还包括:前挡板160,设置于前伸组件120远离顶护板组件110的一端,前挡板160与前伸组件120可转动连接。
其中,工作状态时,前挡板160与前伸组件120呈垂直状态,如图1至图3所示,非工作状态时,前挡板160转动收回,靠近顶护板组件110放置,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前挡板160的设置,在临时支护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巷道顶溜煤,进而提高临时支护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前挡板160通过第一摆动油缸170与前伸组件120连接,第一摆动油缸170的被动端与前伸组件120固定连接,第一摆动油缸170的主动端与前挡板16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前挡板160与前伸组件120可以通过舵机或摆动油缸实现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摆动油缸170实现前挡板160与前伸组件120的转动连接,一方面摆动油缸结构紧凑和占位空间小,进而使得前挡板160收回时占用空间小;另一方面摆动油缸的输出扭矩较大,工作性能稳定。
其中,前挡板160包括对称设置的挡板组,其中挡板组包括一对第一竖梁161和设置于一对第一竖梁161之间的第一横梁162,一对第二竖梁163和设置于一对第二竖梁163之间的第二横梁164,通常第一竖梁161和第一横梁162垂直设置,第一竖梁161和第一横梁16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165,第二竖梁163和第二横梁164垂直设置,第二竖梁163和第二横梁164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165,相邻的第一竖梁161和第二竖梁163通过连接件连接,一对挡板组之间,即相邻的第二竖梁163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进一步地,第二竖梁163的长度小于第一竖梁161的长度,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前挡板160收回时能够避免与伸缩筒150的铰接处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前挡板160的横梁竖梁的交叉设置在能够防止巷道顶溜煤的前提下,减轻前挡板160的重量,减轻前伸组件120的受力,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前伸组件120包括:前伸横梁122和前伸油缸121,前伸油缸121的伸缩用于带动前伸横梁122的伸缩,前伸油缸121的伸出端与前伸横梁122固定连接,前伸油缸121的固定端设置于顶护板组件110内。
其中,一对前伸油缸121与前伸横梁122垂直设置,前伸组件120的设置能够提高顶护板组件110的支护面积,通过一对前伸油缸121和前伸横梁122垂直设置的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前伸组件120的支护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前伸组件120与前挡板160的连接,提高前伸组件120与前挡板160组件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顶护板组件110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护板侧梁111和多个护板横梁112,多个护板横梁112固定设置于一对护板侧梁111之间,前伸油缸121的固定端设置于护板侧梁111内,护板侧梁111背离伸缩筒150的一侧上设有轨道槽113,前伸组件120用于带动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在轨道槽113内往复移动。
其中,多个护板横梁112固定设置于一对护板侧梁111之间,通过护板横梁112和护板侧梁111的交叉设置,在保证支护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减轻顶护板组件110的重量和原材料的消耗;护板侧梁111背离伸缩筒150的一侧上设有轨道槽113,通过轨道槽113的设置,在前伸组件120收回时,能够带动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一起收回,避免干涉无法收回的情况发生,影响临时支护装置100的使用。
进一步地,多个护板横梁112平行设置,顶护板组件110还包括遮挡板114,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护板横梁112之间。
其中,顶护板组件110还包括遮挡板114,遮挡板114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护板横梁112之间,一方面能够提高顶护板组件110的支护强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对巷道顶部锚网的支撑作用,防止锚网下凹影响前伸组件120的收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只在靠近前伸组件120一端的相邻两个护板横梁112之间并列设置两个同样的遮挡板114,在保证锚网不影响前伸组件120收回的前提下,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经济性,采用两个同样的遮挡板114并列设置,也即两个遮挡板114之间存有缝隙,这样的设置在满足对锚网支撑作用外,一方面能够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经济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减轻临时支护装置100的质量,保证其在掘锚机200上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侧板130包括:一对第一套筒131,固定设置在前伸油缸121的伸出端上;第一侧伸油缸132,第一侧伸油缸132的固定端设置于第一套筒131内,第一侧伸油缸132的伸出端上设有第一侧板侧梁133;
第二伸缩侧板140包括:一对第二套筒141,固定设置在前伸油缸121的伸出端上;第二侧伸油缸142,第二侧伸油缸142的固定端设置于第二套筒141内,第二侧伸油缸142的伸出端上设有第二侧板侧梁143;
其中,第一侧板侧梁133和第二侧板侧梁143平行设置,第一侧板侧梁133与前伸横梁122垂直设置。
其中,通过第一套筒131和第一侧伸油缸132,第二套筒141和第二侧伸油缸142的设置能够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支护宽度范围,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小的巷道,避免因空间限制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使用范围,在一对第一侧伸油缸132的端部设有第一侧板侧梁133,在一对第二侧伸油缸142的端部设有第二侧板侧梁143,能够提高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整体支护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可伸缩侧版安装在前伸油缸121上时,可以使一对第一套筒131位于一对第二套筒141的外侧,此时一对第一套筒131的距离大于一对第二套筒14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使一对第一套筒131位于一对第二套筒141的内侧,此时一对第一套筒131的距离小于一对第二套筒14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使一对第一套筒131的距离等于一对第二套筒141的距离,安装时则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41交错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对第一套筒131位于一对第二套筒141之间的安装方式。
其中,一对第一套筒131和一对第二天套筒通过立板190与前伸油缸121连接,这样能够在前伸油缸121缩回顶护板组件110的护板侧梁111内时,立板190进入轨道槽113,进而能够顺畅的带动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一同收回,而不产生干涉,立板190的厚度小于轨道槽113的宽度,这样在收回时能够避免卡滞,提高前伸组件120收回时的顺畅性和收回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临时支护装置100还包括夹具组件,夹具组件包括:
承载板181,与第一套筒131和/或第二套筒141固定连接,承载板181与顶护板组件110平行设置;
第二摆动油缸182,一对第二摆动油缸182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81的下方,一对第二摆动油缸182的主动端上设有夹紧柱183。
其中,巷道顶部中间安装有工字钢,用于单轨吊轨道运输,目前都是人工安装,本申请通过夹具组件实现工字钢的安装,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字钢的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一对第二摆动油缸182包括两个主动端,两个主动端能够实现相反方向的转动,实现两个主动端上的夹紧柱183相向转动或相背离转动,也就是夹紧柱183之间的距离是能够调节的,因此能够用于托举不同型号宽度的工字钢,实现对工字钢的夹紧支撑,这种转动形式的夹紧柱183便于高度较低的巷道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临时支护装置100的使用范围,其中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对夹紧组件,一对夹紧组件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一套筒131上,一对夹紧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夹紧组件对工字钢支撑的稳定性,提高工字钢的锚固效率。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当工字钢的锚固完成后,可以将一对夹紧柱183相背离转动,使得一对夹紧柱183的夹角几乎达到180°,此时的一对第二摆动油缸182和一对夹紧柱183能够作为护顶板组件的一部分使用,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支护质量,还能够减少锚网的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板181位于第二摆动油缸182的上方,通过第二摆动油缸182上的四个螺栓实现与承载板18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81的上表面与第一套筒131的上表面平齐,避免夹具组件突出于第一伸缩侧板130的上方,进而影响临时支护装置100的支护质量。
其中,夹具组件采用一对第二摆动油缸182实现夹紧柱183的调节,一方面摆动油缸结构紧凑和占位空间小,进而使得夹具组件能够设置在第一伸缩侧板130上;另一方面摆动油缸的输出扭矩较大,工作性能稳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伸缩筒150包括:第三套筒151、第四套筒152、伸出筒153和伸缩油缸,第三套筒151外套于第四套筒152上,第四套筒152外套于伸出筒153上,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第三套筒151固定连接,伸缩油缸的伸出端与伸出筒153固定连接,第四套筒152和伸出筒153的外壁上设有滑块154。
其中,通过伸缩筒150三节(第三套筒151,第四套筒152和伸出筒153)的设置,能够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高度范围,进而能够时临时支护装置100适用于不同高度巷道的临时支护。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套筒152和伸出筒153的外壁上设有滑块154,通过滑块154的设置,使得伸缩油缸伸出和收回时,第四套筒152和伸出筒153的伸出收回更顺畅,通常第四套筒152和伸出筒153的外壁上均匀设有四个滑块154,提高第四套筒152和伸出筒153伸出收回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掘锚机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掘锚机的临时支护装置收回示意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掘锚机200,包括实施例1的临时支护装置100。
具体地,掘锚机200包括掘进机210、锚固装置220和临时支护装置100,其中,锚固装置220包括一对锚固杆,一对锚固杆设置于掘进机210截割部的两侧,临时支护装置100还通过对称设置在临时支护装置100两侧的一对液压油缸300设置在截割部上,液压油缸300的固定端与截割部铰接,液压油缸300的伸出端与伸缩筒150的第三套筒151铰接,临时支护装置100工作状态时,通过液压油缸300伸出调整临时支护装置100的高度和角度,临时支护装置100非工作状态时,液压油缸300收回,能够拉动伸缩筒150向掘进机210截割部后端表面靠近,不影响掘进机210后续工作。
通过本实施例临时支护装置100的设置,一方面对巷道能够实现更大面积的支护,减少支护的空顶面积,保证支护的安全性,提高支护质量和支护效率,另一方面第一伸缩侧板130和第二伸缩侧板140缩回时,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小的巷道,避免因空间限制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提高临时支护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临时支护装置,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设置于掘锚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护装置包括:顶护板组件、前伸组件、第一伸缩侧板、第二伸缩侧板和伸缩筒,其中,所述前伸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顶护板组件内,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和所述第二伸缩侧板设置于所述前伸组件上,所述第一伸缩侧板位于所述前伸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侧板位于所述前伸组件的另一侧,所述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顶护板组件铰接,所述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掘锚机的截割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前挡板,设置于所述前伸组件远离所述顶护板组件的一端,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前伸组件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通过第一摆动油缸与所述前伸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被动端与所述前伸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主动端与所述前挡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组件包括:前伸横梁和前伸油缸,所述前伸油缸的伸缩用于带动所述前伸横梁的伸缩,所述前伸油缸的伸出端与所述前伸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顶护板组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护板组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护板侧梁和多个护板横梁,多个所述护板横梁固定设置于一对所述护板侧梁之间,所述前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护板侧梁内,所述护板侧梁背离所述伸缩筒的一侧上设有轨道槽,所述前伸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和所述第二伸缩侧板,在所述轨道槽内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护板横梁平行设置,所述顶护板组件还包括遮挡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护板横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包括:一对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前伸油缸的伸出端上;第一侧伸油缸,所述第一侧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侧伸油缸的伸出端上设有第一侧板侧梁;
所述第二伸缩侧板包括:一对第二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前伸油缸的伸出端上;第二侧伸油缸,所述第二侧伸油缸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侧伸油缸的伸出端上设有第二侧板侧梁;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板侧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侧梁与所述前伸横梁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承载板,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顶护板组件平行设置;
第二摆动油缸,一对所述第二摆动油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下方,一对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的主动端上设有夹紧柱。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筒包括:第三套筒,第四套筒、伸出筒和伸缩油缸,所述第三套筒外套于所述第四套筒上,所述第四套筒外套于所述伸出筒上,所述伸缩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三套筒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油缸的伸出端与所述伸出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套筒和所述伸出筒的外壁上设有滑块。
10.一种掘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临时支护装置。
CN202320804949.1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Active CN22005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4949.1U CN22005963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4949.1U CN22005963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9630U true CN22005963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4949.1U Active CN22005963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9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3979B (zh) 用于巷道临时支护的液压支架及其架设、使用方法
CN218206742U (zh) 一种伸缩式支护平台
CN110388224A (zh) 一种用于拱形巷道掘进的迈步式支护系统
CN109763853B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2613592Y (zh) 机载式煤矿巷道临时支护装置
CN220059630U (zh) 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掘锚机
CN209925016U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206957709U (zh) 采用4台锚杆钻机超前锚护的掘锚一体化综掘机
CN108729939A (zh) 一种二自由度螺旋前进式临时支护装置
CN111828073A (zh) 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
CN215979426U (zh) 一种可伸缩和旋转的支护平台
CN110159327A (zh) 掘锚分离的巷道连续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及方法
CN206448809U (zh) 掘、支、锚、钻一体式综掘机
CN202645606U (zh) 一种悬臂式掘进机随车配套支锚系统
CN210660105U (zh) 门架式掘锚护一体机
CN211230521U (zh) 一种悬轨翼式支护平台
CN113309553A (zh) 一种双臂地锚钻车
CN210177371U (zh) 一种可打桩的斜拉悬臂式一体化架桥机
CN112096437A (zh) 掘支锚两体机
CN106968699A (zh) 一种联排式顶板支护设备
CN207863983U (zh) 巷道掘进工作面临时护顶与锚杆施工一体化装置
CN110578543A (zh) 一种悬轨翼式支护平台
CN215672037U (zh) 一种锚杆钻车
CN217151999U (zh) 一种掘进超前支护装置
CN213807716U (zh) 掘支锚两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