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9564U -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9564U
CN220059564U CN202320611616.7U CN202320611616U CN220059564U CN 220059564 U CN220059564 U CN 220059564U CN 202320611616 U CN202320611616 U CN 202320611616U CN 220059564 U CN220059564 U CN 220059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plate
plate
tunnel
baffle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16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波
仲亚洲
邓开科
宋志泉
陆捷
陆松
陈齐忠
付晨义
李家彬
安园梦
朱亚男
欧泽余
周岚
杨玉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16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9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9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9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和内挡板,外挡板为由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内挡板为由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相对设置,止水带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之间,内挡板的第二竖板与台车的内模板固定连接,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与隧道初衬之间并排设有多个支撑臂,每个支撑臂均与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支撑臂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旋入螺纹通孔后压在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上。本申请采用对夹定位工艺,保证二衬端头中埋止水带定位准确,提升隧道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背景技术
隧道二衬中埋止水带施工是隧道整体防排水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传统的中埋止水带施工方法是采用木模板与钢夹将止水带固定,存在止水带固定不牢,容易出现渗浆漏浆的问题,而且止水带位置难以确保与衬砌端头模板正交,容易发生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采用对夹定位工艺,保证二衬端头中埋止水带定位准确,提升隧道防水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所述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和内挡板,所述外挡板为由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内挡板为由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相对设置,止水带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之间,所述内挡板的第二竖板与台车的内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与隧道初衬之间并排设有多个支撑臂,每个所述支撑臂均与所述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臂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旋入所述螺纹通孔后压在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上。
具体的,所述外挡板和内挡板均采用塑钢挡板。
具体的,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或凹坑,所述内挡板的第二横板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或凹坑。
具体的,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上设有供对应的所述压紧螺栓插入的锥形导向沉孔。
具体的,所述支撑臂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台车连接。
具体的,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和凹槽,所述内挡板的第二横板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和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定型外挡板和内挡板对夹工艺进行止水带安装,可以保证二衬端头止水带定位准确,线型平顺,且止水带垂直于二衬端头,对施工缝位置止水效果较好。
2、通过旋拧压紧螺栓顶紧外挡板,即可将止水带牢固夹紧在上下挡板之间,止水带固定不牢,不易出现渗浆漏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正视图;
其中:1、外挡板;101、第一横板;102、第一竖板;2、内挡板;201、第二横板;202、第二竖板;3、止水带;4、内模板;5、支撑臂;6、压紧螺栓;7、凸块;8、凹槽;9、锥形导向沉孔;10、隧道初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1和内挡板2,外挡板1为由第一横板101和第一竖板102组成的L形结构,内挡板2为由第二横板201和第二竖板202组成的L形结构,第一横板101和所述第二横板201相对设置,止水带3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101和第二横板201之间,内挡板2的第二竖板202与台车的内模板4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与隧道初衬10之间并排设有两个支撑臂5,每个支撑臂5均与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支撑臂5上均设有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6旋入螺纹通孔后压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上。
端头模板组装时,先将各个组合模板的内挡板2安装在台车上,形成内挡环,之后将止水带3安装在内挡环的外侧,接着将各个组合模板的外挡板1装入隧道初衬和止水带3之间,构成外挡环,然后将各个支撑臂5安装在台车或内挡环上,之后将压紧螺栓6旋入螺纹通孔,使得各个压紧螺栓6将各块外挡板1抵紧,即可将止水带3夹紧固定在内外挡板1之间,端模安装完成后,需要采用土工布对于局部小的间隙进行填堵,确保端头模板密封。
本实施例中,采用定型外挡板1和内挡板2对夹工艺进行止水带3安装,可以保证二衬端头止水带3定位准确,线型平顺,且止水带3垂直于二衬端头,对施工缝位置止水效果较好。通过旋拧压紧螺栓6顶紧外挡板1,即可将止水带3牢固夹紧在上下挡板之间,止水带3固定不牢,不易出现渗浆漏浆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设计中,外挡板1和内挡板2均采用重量较轻的塑钢制作。此外,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在内挡板2的第二横板201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这样的设计,使得端头模板拆除后,可以在二衬端头混凝土上形成均匀大小的凹陷,使得二衬端头接触面粗糙,以便下一版二衬与之结合良好,提升施工质量。
其中,挡板上的凸起可以采用与挡板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当然凸起与挡板也可以分开制作,凸起采用塑钢材质,大小为1cm的半球型,采用螺丝与挡板连接,间距为1cm,梅花状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挡板上的凸起也可以用凹坑替代,对应的在端头混凝土上会形成凸起。
参见图2,具体的,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7和凹槽8,相邻的两块外挡板1通过凸块7和凹槽8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同样的道理,在内挡板2的第二横板201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7和凹槽8。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外侧面上设有供对应的压紧螺栓6插入的锥形导向沉孔9,通过在外挡板1上设置锥形导向沉孔9,还可以利用压紧螺栓6对外挡板1轴向进行定位,防止二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外挡板1沿隧道轴向发生窜动,造成跑浆。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螺纹孔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支撑臂5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甚至更多个。此外,支撑臂5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内挡环上,而内挡环同样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台车上。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所述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1)和内挡板(2),所述外挡板(1)为由第一横板(101)和第一竖板(102)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内挡板(2)为由第二横板(201)和第二竖板(202)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板(101)和所述第二横板(201)相对设置,止水带(3)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101)和所述第二横板(201)之间,所述内挡板(2)的第二竖板(202)与台车的内模板(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与隧道初衬(10)之间并排设有多个支撑臂(5),每个所述支撑臂(5)均与所述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臂(5)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6)旋入所述螺纹通孔后压在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和内挡板(2)均采用塑钢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或凹坑,所述内挡板(2)的第二横板(201)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或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上设有供对应的所述压紧螺栓(6)插入的锥形导向沉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5)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台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7)和凹槽(8),所述内挡板(2)的第二横板(201)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7)和凹槽(8)。
CN202320611616.7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Active CN220059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616.7U CN220059564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616.7U CN220059564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9564U true CN22005956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8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1616.7U Active CN220059564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9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18062U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球墨铸铁顶管模具
CN220059564U (zh)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CN110107312B (zh) 盾构管片及盾构管片拼装结构
CN210947318U (zh) 一种干挂石材结构
CN210828318U (zh) 一种应用于超厚竖向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内角加固结构
CN209780216U (zh) 脚手架节点连接结构
CN201071275Y (zh) 两半对接绳槽体式绞车滚筒
CN115749257A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现浇带施工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
CN210888955U (zh) 一种盾构隧道的后置式管片结构
CN212707316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外腔模具
CN215761707U (zh) 一种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浇筑的可伸缩式二衬端头扇形模板
CN219060868U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墙模板加固结构
CN110593554A (zh) 一种应用于超厚竖向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内角加固结构
CN210031558U (zh) 一种钢波纹管涵混凝土端墙整体式定型模板装置
CN214368383U (zh) 可拆卸式活动法兰
CN219826849U (zh) 一种矿山法隧道二衬浇筑堵头模板
CN210565540U (zh) 一种拼接式工字塑枋
CN220667573U (zh) 一种隧道内二衬施工用的组合端模
CN114718121B (zh) 地下管廊结构变形缝梯形承口钢边橡胶止水带固定方法
CN110202040A (zh) 钢管插口成型机
CN109356615A (zh) 一种铁路隧道衬砌端头对夹模及其制作方法
CN211682706U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外部钢模及外部模具
CN114215550B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
CN219431841U (zh) 一种适用于小断面隧道钢模板
CN217557693U (zh) 一种用于建筑模板平行拼接处的辅助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