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5581U -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5581U
CN220045581U CN202321475365.0U CN202321475365U CN220045581U CN 220045581 U CN220045581 U CN 220045581U CN 202321475365 U CN202321475365 U CN 202321475365U CN 220045581 U CN220045581 U CN 220045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ressure cooker
heat preservation
atress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53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裘伟锋
倪笑业
张宏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53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5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5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5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提供了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胆以及套设于内胆外的保温罩,还包括靠近内胆设置的加热组件,以及靠近保温罩设置的受力件,所述保温罩、受力件以及加热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于所述保温罩外表面,朝向受力件方向凸起,形成若干个条凸筋,若干条凸筋之间形成承载受力件的支梁结构;压力锅工作状态下,支梁结构受力凸筋带动受力件运动,内胆受力,通过发热组件将力传递至受力件,使得受力件朝向支梁结构运动,导致受力件形变,进而使得通过加热组件与保温罩连接的压力开关断开,用于压力控制。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压力锅中自动控制压力的效果,利用机械结构,实现了力的变化引起的控制。

Description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变形中底部的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压力锅在使用中,当受压烹饪时,内胆的位移,在压力锅中始终存在的。然而现有技术中,如何实现内胆的位移的稳定性及长期使用后,压力不发生大的变化,延长使用寿命,使内胆受力产生位移后,气压降低后,使内胆再复位。用更低成本,更可靠性的结构来实现,是行业的技术关键所在。具体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
1.现有压力结构复杂,零件多,工艺复杂,人工及材料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2.新结构组装简单,零件少,生产效率高,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通过受力件与保温罩上的支梁结构作用,使得受力较大时,能够带动实现压力开关的断开,进而使得压力控制实现自动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胆以及套设于内胆外的保温罩,还包括靠近内胆设置的加热组件,以及靠近保温罩设置的受力件,所述保温罩、受力件以及加热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
于所述保温罩外表面,朝向受力件方向凸起,形成若干个条凸筋,若干条凸筋之间形成承载受力件的支梁结构;
压力锅工作状态下,支梁结构受力凸筋带动受力件运动,内胆受力,通过发热组件将力传递至受力件,使得受力件朝向支梁结构运动,导致受力件形变,进而使得通过加热组件与保温罩连接的压力开关断开,用于压力控制。
进一步地,于所述保温罩底部,若干条凸筋至少位于两个周向方向上。本技术方案中,若干条凸筋至少位于两个周向方向上,进而能够形成支撑,形成两个搭接部,进而使得受力件搭接在两个搭接部上,形成支梁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周向方向上的若干条凸筋,沿保温罩底部分别形成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若干条凸筋,进而相邻圈的凸筋之间形成空间,为变形件的变形,预留了受力变形空间。
进一步地,于保温罩的同一周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两个凸筋,且两个凸筋之间设有间隔空隙。本技术方案中,凸筋之间形成间隔空隙,使得整个的凸筋之间不连续,保证与原结构的外壳等零件的通用性,及更好的利用空间,节约成本,且不影晌产品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朝向保温罩延伸形成装配孔,所述保温罩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装配件。本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和保温罩之间通过装配孔以及装配件等装配,进而为受力件等的装配,提供了空间,同时相比于打孔等,不会破坏保温罩和加热组件的本体结构,提高了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件套设于所述装配件上,使得受力件贴合于所述支梁结构上。本技术方案中,受力件直接套设在装配件上,使得保温罩、加热组件以及受力件形成一体,且受力件无需增设装配件等,直接套设,装配方式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件上形成若干个受力支撑点,若干个受力支撑点连接形成圆形结构。本技术方案中,若干个受力支撑点形成圆形结构,使得受力件与发热盘之间的受力以及整个的连接,设置在多个点,形成了一圈的连接,连接紧密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件上与受力支撑点错位设置加热组件让位孔、保温罩支架让位孔以及溢水孔。本技术方案中,因结构需要,发热管的端子需穿过锰片,与线路板,电源线相连,给发热盘供电。及发热盘的背面要长2根柱子,与压力开关的触点相连(双压力开关),以传递压力及变形量,达到使压力开关断开的目的;避开非相关零件与锰钢片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受力支撑点为穿孔,所述连接柱穿过受力件的穿孔与之连接。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了穿孔以及连接柱,使得连接柱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还能实现一定的装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件为锰钢片结构。本技术方案中,选用具有弹性,且受力变形后可以复位的锰钢片结构,以便于压力锅停止工作时的复位,为后续的持续使用提供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中,通过受力件等,进而能够控制压力锅的压力开关,进而在压力过大时,能够自动断开,实现了很好自动控制保护作用。
其次,本实用新型中,与背影技术相比,1.减少零件的数量,及降低了装配复杂难度,使装配效率更高。
2.使底部弹性结构为一个有机的整机,可靠性更高,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的组装图(或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内胆;200、保温罩;210、连接件;300、加热组件;310、连接柱;400、受力件;410、受力支撑点;420、加热组件让位孔;430、保温罩支架让位孔;440、溢水孔;500、凸筋;600、压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胆100以及套设于内胆100外的保温罩200,还包括靠近内胆100设置的加热组件300,以及靠近保温罩200设置的受力件400,所述保温罩200、受力件400以及加热组件300通过连接件210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保温罩和内胆是常规的方案,但是增加受力件400,用于承载压力时内胆和保温罩等发生受力形变时的力。本实用新型中,具体通过3组分布的螺丝柱和螺丝,将发热盘构成的加热组件、保温罩以及锰钢片或猛片形成的受力件连接处一个整体组件。
为了更好的进行力的承载,于所述保温罩200外表面,朝向受力件400方向凸起,形成若干个条凸筋500,若干条凸筋500之间形成承载受力件400的支梁结构;本实施例中,将受力件直接通过凸筋承载,不会直接与保温罩的内壁接触,还实现了很好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使用中,在压力锅工作状态下,此时锅内施加压力,进而支梁结构受力使得凸筋带动受力件运动,内胆受力,通过发热组件将力传递至受力件,使得受力件朝向支梁结构运动,使得受力件朝向支梁结构运动,进而使得通过加热组件与保温罩连接的压力开关断开,用于压力控制。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压力锅工作时,锅内的水会通过发热盘形成的加热组件,加热并煮沸腾,使锅内气压会升高,比外界大气压高70Kpa左右。锅胆靠锅盖与保温罩固定,但锅盖与保温罩为硬性连接,所以锅内压力升高时,锅胆(即内胆100)会向保温罩200底部方向发生位移,锅胆(即内胆100)与发热盘(即加热组件300)直接接触的,锅胆与发热盘是无相对运动,压力开关600一端固定在保温罩200上,一端顶在发热盘(即加热组件300)上,此时压力开关600处于导通状态,当发热盘随内胆一起发生向底部位移时,会将压力开关的弹性结构(即受力件400)顶变形,达到一定的变形量时,压力开关600断开,产品停止加热,使锅内气压值恒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具体使用中,发热盘构成的加热组件底部设置有受力件400,进而在压力锅工作时,产生压力,通过加热组件300传递给受力件400使其形变朝下运动,触碰到压力开关600,压力开关600上的弹性结构也会发生变形,当其变形到一定位移量后(压力达到出厂设定的压力值,一般在50-70Kpa之间,压力开关会断开(触点会断开,控制程序收到压力开关断开信号,会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而当锅内温度慢慢降低,锅内压力低于一定压力值(一般在15-30Kpa之间),此时受力件形变部位会复位,发热盘会向上移动,压力开关触点会朝上运动进而闭合(触点闭合,控制程序收到压力开关闭合信号,会控制发热盘继续加热),完成压力开关的触碰。
在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保温罩200底部,若干条凸筋500至少位于两个周向方向上。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两个周向方向上,比如设置两圈凸筋,相比于单独一圈凸筋而言,支撑更稳定,整个的受力以及形变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承载。本实施例中,保温罩设置两圈凸筋,并与锰钢片形成的受力件相连,受力更稳定,发热盘与锰钢片相连接的点在两圈凸筋中间,形成一个简支梁的受力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受力变形的时变形量更稳定,复位也可靠,寿命更长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周向方向上的若干条凸筋500,沿保温罩200底部分别形成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本实施例中,内环结构靠近中心位置设置,外环结构靠近边缘设置,此时选用面积较大的受力件400,进而使得受力和承载力更大,以满足高压锅的承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于保温罩200的同一周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两个凸筋500,且两个凸筋500之间设有间隔空隙。选用多个凸筋,使得支撑强度增加,而选用不连续式的凸筋结构,其目的是更好的利用空间,节约成本,且不影晌产品的性能,同时,凸筋之间形成间隔空隙,使得整个的凸筋之间不连续,保证与原结构的外壳等零件的通用性,及更好的利用空间,节约成本,且不影晌产品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用连接件210时,所述加热组件300朝向保温罩200延伸形成装配孔,所述保温罩200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装配件。相比于螺栓等处理,形成装配孔和装配件,进而使得装配紧密,而装配件进入到装配孔中,不会直接对保温罩和加热组件进行破坏以形成破坏,影响整个的使用寿命。而装配孔和装配件直接一体设置在加热组件和保温罩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支撑受力件,所述受力件400套设于所述装配件上,使得受力件400贴合于所述支梁结构上。本实施例中,直接贴合放置,在遭遇外力时容易脱落,故本实施例中,利用装配件的套设装配,在结构改动最小,且装配比较容易的条件下,直接将受力件套设在装配件上,降低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整个受力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力的分散,所述受力件400上形成若干个受力支撑点410,若干个受力支撑点410连接形成圆形结构。形成圆形结构,进而力能够均匀被分散至周向多个方向,使得力能够快速、多方向的进行各个分解,确保了对其它结构的最小影响。若干个受力支撑点形成圆形结构,使得受力件与发热盘之间的受力以及整个的连接,设置在多个点,形成了一圈的连接,连接紧密牢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力件上与受力支撑点错位设置加热组件让位孔420、保温罩支架让位孔430以及溢水孔440。本实施例中,因结构需要,发热管的端子需穿过锰片,与线路板,电源线相连,给发热盘供电。及发热盘的背面要长2根柱子,与压力开关的触点相连(双压力开关),以传递压力及变形量,达到使压力开关断开的目的;避开非相关零件与锰钢片干涉。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让位孔420目的是便于加热组件中接线端子等穿过,还具有保温罩和加热组件组装加紧的固定螺丝孔,连接柱穿过的穿过孔,保温罩底部支架穿过的保温罩支架让位孔430,用于烹饪中溢水流出的溢水孔440。
为了实现加热组件和受力件400的装配,所述加热组件300上设置有连接柱310,所述受力支撑点410为穿孔,所述连接柱310穿过受力件400的穿孔410与之连接。增加支撑柱形成连接柱310,其使用过程中,连接柱310,与压力开关600直接相连接,当加热组件300发生位移时,压力开关产生形变而断开,产品会停止加热,使锅内气压恒定。设置了穿孔以及连接柱,使得连接柱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还能实现一定的装配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力件为锰钢片结构。选用锰钢片,具体是锰钢片,材料:为65Mn钢,硬度:40-50HRC,与其他金属比,弹性好,复位好,不易疲劳,使用寿命长。选用具有弹性,且受力变形后可以复位的锰钢片结构,以便于压力锅停止工作时的复位,为后续的持续使用提供基础。
参照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先通过固定螺丝,将保温罩200,孟钢片构成的受力件400与发热盘构成的加热组件300连接形成一个组件,然后在保温罩200底部,通过凸起的凸筋400形成压力外环型筋和内环筋,以实现受力件的支撑。本实用新型中,孟钢片形成的受力件400为圆形,上面设置很多开孔,然后小孔构成孟钢片与发热盘之间的连接孔,也是受力支撑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中,当锅内压力升高时,锅胆形成的内胆100在垂直方向产生位移,通过发热盘构成的加热组件300的6根柱子形成的连接柱310将力传到锰钢片国产的受力件400上,保温罩200的底部,其内外环形筋受力,形成一个简支梁结构, 使锰钢片产生弹性变形。压力开关一端固定在保温罩200上,另一端压在发热盘上,从而随着锰钢片一起变形,最终断开,达到控制锅内压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组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2)可以节省成本;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包括内胆以及套设于内胆外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内胆设置的加热组件,以及靠近保温罩设置的受力件,所述保温罩、受力件以及加热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
于所述保温罩外表面,朝向受力件方向凸起,形成若干个条凸筋,若干条凸筋之间形成承载受力件的支梁结构;
压力锅工作状态下,支梁结构受力凸筋带动受力件运动,内胆受力,通过发热组件将力传递至受力件,使得受力件朝向支梁结构运动,导致受力件形变,进而使得通过加热组件与保温罩连接的压力开关断开,用于压力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保温罩底部,若干条凸筋至少位于两个周向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周向方向上的若干条凸筋,沿保温罩底部分别形成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保温罩的同一周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两个凸筋,且两个凸筋之间设有间隔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朝向保温罩延伸形成装配孔,所述保温罩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装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件套设于所述装配件上,使得受力件贴合于所述支梁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件上形成若干个受力支撑点,若干个受力支撑点连接形成圆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件上与受力支撑点错位设置加热组件让位孔、保温罩支架让位孔以及溢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受力支撑点为穿孔,所述连接柱穿过受力件的穿孔与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之一所述的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件为锰钢片结构。
CN202321475365.0U 2023-06-09 2023-06-09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20045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365.0U CN220045581U (zh) 2023-06-09 2023-06-09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365.0U CN220045581U (zh) 2023-06-09 2023-06-09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5581U true CN22004558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5365.0U Active CN220045581U (zh) 2023-06-09 2023-06-09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5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45581U (zh) 用于压力锅底部的支撑结构
CN201187823Y (zh) 一种电陶炉盘
CN208909744U (zh) 烹饪器具和外锅
CN208920137U (zh) 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组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04318394U (zh) 烹饪组件及电饭煲
CN204232868U (zh) 压力锅
CN221307935U (zh) 一种电压力锅弹片安装结构
CN213371361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04105774U (zh) 电茶炉
CN219331389U (zh) 加热盘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686715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8178968U (zh) 一种具有锅具支撑结构的电磁炉
CN201503067U (zh) 红外线多功能电热炉
CN201958594U (zh) 粥锅
CN216244458U (zh) 一种钣金燃气炉架
CN214581302U (zh) 聚能盘和炉灶
CN213097529U (zh) 一种能源利用率高的锅底结构、烧水壶及火锅
CN219125224U (zh) 可控温的厨师机
CN206361731U (zh) 电磁炉
CN220876506U (zh) 一种用于电饭煲的内胆基座
CN219782364U (zh) 一种煎烤器
CN215112781U (zh) 一种隔热防烫电热炉
CN220710657U (zh) 一种陶瓷发热水位感应装置的电热水壶电连接器
CN220423761U (zh) 一种多重导热系统及电饭锅
CN219083174U (zh) 灶具及包括其的无面板灶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