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067U -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067U
CN220042067U CN202321462203.3U CN202321462203U CN220042067U CN 220042067 U CN220042067 U CN 220042067U CN 202321462203 U CN202321462203 U CN 202321462203U CN 220042067 U CN220042067 U CN 220042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cooling
storage box
box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22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622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储能模块包括若干个沿高度方向依次堆叠的储能箱,储能箱包括箱体、电芯和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的冷却管道在高度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端延伸超出对应侧的箱体的盖板;对于在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其中一储能箱的箱体与另一储能箱的箱体抵接,且其中一储能箱的冷却管道的第一连接部与另一储能箱的冷却管道的第二连接部卡合连接。储能箱在堆叠过程中能够依靠冷却管道实现定位,防止储能箱在堆叠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卡合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储能箱在堆叠完成后又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置偏移,提高储能箱的堆叠精度和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箱存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对储能箱的存储与管理,现有技术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存放储能箱的支架,支架由多个横梁和竖梁组装形成,支架内部形成有多个尺寸固定的存储格,每个存储格能够放置一个储能箱。但传统支架的结构较为复杂,组装难度大,组装耗费的工时较长。而且由于储能箱的尺寸基本是小于对应的存储格的尺寸,所以会造成存储格剩余空间的浪费,降低空间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又设计一种能够在高度方向上直接堆叠的储能箱,通过储能箱之间的相互支撑来实现多个储能箱的存储和管理,由此可以不用再另外设置支架,降低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在储能箱堆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置偏移,降低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多个储能箱堆叠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置偏移,造成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储能模块,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的储能箱,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储能箱的高度方向;
所述储能箱包括箱体、电芯和冷却组件,所述箱体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盖板,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电芯热连接;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板和冷却管道,所述冷板设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电芯抵接,所述冷却管道设于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冷板连接且与所述冷板内的流道连通,所述冷却管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冷却管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超出对应侧的所述盖板,所述冷却管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箱体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箱体抵接,且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合连接。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在堆叠过程中能够依靠冷却管道实现定位,防止储能箱在堆叠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提高储能箱的堆叠精度和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其中一个储能箱的第一连接部和另一个储能箱的第二连接部卡合连接,在实现储能箱定位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储能箱在堆叠完成后又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此外,由于现有的储能箱也包括了用于调整电芯温度的冷却组件,因此对于通过冷却组件的冷却管道实现储能箱的定位,能够在保留冷却组件原有的调温作用的基础上,不用再另外设置定位结构,从而可以简化储能箱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较佳地,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自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冷却孔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连接部插入第一冷却孔的方式来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卡合连接,降低储能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提高堆叠后的稳定性。而且第一冷却孔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组装难度低,能够提高储能箱的堆叠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冷却孔为沉孔或盲孔,所述第一冷却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具有台阶面;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台阶面抵接。
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一冷却孔是沉孔或盲孔的形式,因此第一冷却孔的一端会形成台阶面,在其中一个储能箱的第二连接部插入另一个储能箱的第一冷却孔的过程中,台阶面能够对第二连接部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堆叠效率和堆叠精度,保证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冷却管道还包括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自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冷却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冷却孔与所述第一冷却孔连通。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使得冷却管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连通,由此在多个储能箱堆叠之后,不同储能箱上的冷却管道能够相互连通,进而可以通过一个驱动件同时驱动多个储能箱的冷却管道中的冷却介质流动,而且不用再单独设计接头来实现不同储能箱的冷却管道的连接和连通,简化储能模块的结构,降低成本。
较佳地,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圈;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所述密封圈的内圈套设在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壁,所述密封圈的外圈抵接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内周壁。
在本方案中,密封圈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孔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处的密封,防止冷却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从第一冷却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处流出。
较佳地,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圈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密封圈能够增强第一冷却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冷却介质从第一冷却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流出。
较佳地,当所述第一冷却孔为沉孔时,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内周壁抵接,所述密封垫上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端贯穿的连通孔;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所述密封垫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台阶面和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两个所述储能箱的所述冷却管道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在本方案中,密封垫一方面可以作为第一冷却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密封结构,进一步防止冷却介质从第一冷却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流出。另一方面,当第一冷却孔为沉孔时,在多个储能箱堆叠之后,不同储能箱上的冷却管道能够相互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密封垫上的连通孔的直径,来改变冷却介质的过流面积,进而调整冷却介质的流量。
较佳地,所述箱体还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板、以及两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对应侧的所述盖板连接,所述侧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端板连接;所述冷却管道设于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之间的转折处,所述冷却管道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端板的外侧面;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由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
在本方案中,冷却管道设于箱体的外部,方便在储能箱堆叠时的对准操作,降低对准难度,提高效率。冷却管道固定在箱体上,使得冷却管道和箱体的相对位置固定,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移动,管理更加方便。冷却管道设置在侧板和端板之间的转折处能够充分利用转折处的空间,使储能箱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较佳地,所述储能箱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a、所述冷却管道的外周壁与所述侧板或所述端板连接;
b、所述冷却管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由于冷却管道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因此相较于盖板,冷却管道的外周壁与侧板和端板能够接触的面积更大,即能够进行连接的区域更大,从而保证冷却管道与箱体连接的稳定性。冷却介质从进液管进入箱体内部对电芯进行调温,并从出液管流出,使得冷板的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能够不断流动,避免冷却介质在对电芯调温之后仍滞留在箱体内部,提高调温效果。
一种储能系统,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储能模块。
在本方案中,储能系统通过储能箱预先存储电量,在有用电需求的时候可以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在堆叠过程中能够依靠冷却管道实现定位,防止储能箱在堆叠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提高储能箱的堆叠精度和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其中一个储能箱的第一连接部和另一个储能箱的第二连接部卡合连接,在实现储能箱定位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储能箱在堆叠完成后又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储能箱堆叠后的稳定性。此外,由于现有的储能箱也包括了用于调整电芯温度的冷却组件,因此对于通过冷却组件的冷却管道实现储能箱的定位,能够在保留冷却组件原有的调温作用的基础上,不用再另外设置定位结构,从而可以简化储能箱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
图8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储能箱1
箱体2
盖板21
侧板22
端板23
冷却组件3
冷板31
冷却管道32
进液管321
出液管322
第一连接部33
第二连接部34
第一冷却孔35
第二冷却孔36
连接管道37
密封圈38
密封垫39
连通孔3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若干个如图1-图3所示的储能模块,每个储能模块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图1中的X方向)依次堆叠的储能箱1,第一方向具体为储能箱1的高度方向。储能系统能够通过储能箱1预先存储电量,在有用电需求的时候可以进行使用。例如,电费在不同时间段的收费标准不同,储能系统可以在电费较低时提前存储电量,在电费较高时进行使用,以降低用电成本。
其中,储能系统中储能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具体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储能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储能模块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例如地面)内进行排列,具体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灵活性较高。进一步地,可以对多个储能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多个储能模块之间相互干涉,保证储能系统正常的充电和放电。此外,单个储能模块中储能箱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具体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的单个储能模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的储能箱1。当单个储能模块中储能箱1的数量为一个时,不存在在第一方向上与之堆叠的另一个储能箱1。同个储能系统的不同储能模块中的储能箱1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4-图6所示,储能箱1包括箱体2、电芯(图中未示出)和冷却组件3。
如图4和图5所示,箱体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盖板21、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2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23。两个盖板2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侧板22沿第二方向(图1中的Y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端板23沿第三方向(图1中的Z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侧板22和两个端板2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侧的盖板21连接,两个侧板22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端板23连接。两个盖板21、两个侧板22和两个端板23围成中空的箱体2。电芯容纳于箱体2的内部,电芯用于产生或吸收电流,以实现储能箱1的充电和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平行于端板23的外侧面。第三方向垂直于由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夹角度数也可以为其他,具体根据箱体2的形状进行定义。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两个储能箱1的箱体2相互抵接,即储能箱1之间依靠相互支撑来实现多个储能箱1的堆叠,由于箱体2本身属于储能箱1的一部分,因此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制造支架所耗费的成本,也不用像现有技术一样受支架的存储格的空间限制,相邻两个储能箱1之间的间距能够大大缩小,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在第一方向上堆叠的储能箱1的数量也不用受支架的存储格的数量的限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布局,提高储能箱1排列的灵活性,提升整体能量密度,有利于储能箱1的标准化生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储能箱1之间依靠侧板22相互抵接来实现多个储能箱1之间的堆叠。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位于上方的储能箱1的下侧的盖板21与位于下方的储能箱1的上侧的盖板21之间具有间隔,一方面防止储能箱1之间过度挤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储能箱1的散热。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储能箱1之间也可以依靠端板23或盖板21相互抵接来实现多个储能箱1之间的堆叠。
冷却组件3与电芯热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热连接是指能够实现热量(同时也为冷量)传递的连接方式,即冷却组件3用于在电芯温度较高时向电芯传递冷量,以降低电芯的温度,或者冷却组件3用于在电芯温度较低时向电芯传递热量,以提高电芯的温度,从而保证电芯的温度始终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电芯的正常充电和放电。
具体地,如图4-图7所示,冷却组件3包括冷板31和冷却管道32。冷板31设于箱体2的内部且与电芯抵接,冷板31的内部具有容纳冷却介质的流道,冷板31从冷却介质处吸收热量或冷量,进而通过接触的方式将吸收的热量或冷量传递给电芯,以实现对电芯的温度调节。冷却管道32设于箱体2的外部并用于容纳冷却介质,冷却管道32一方面与储能箱1外部的冷却设备连接,另一方面与冷板31连接且与冷板31内的流道连通,以实现冷却介质的传递,从而将冷却介质输入至箱体2的内部或者将箱体2内部的冷却介质输出至箱体2的外部,调整箱体2内部的电芯的温度,保证位于电芯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储能箱1正常的充电和放电。
具体地,冷却组件3还包括连接管道37,连接管道37穿设于箱体2,连接管道37的一端位于箱体2的内部,与冷板31连接并连通,连接管道37的另一端位于箱体2的外部,与冷却管道32连接并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能够调整电芯温度的介质统称为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并非单指给电芯提供冷量的介质。本实施例中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液,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介质,例如冷却气体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个储能箱1中的冷却管道3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进液管321和出液管322,进液管321和出液管322连接于同一个冷板31,冷却液从进液管321流入冷板31的流道内对电芯进行调温,对电芯调温后的冷却液温度产生变化并从出液管322流出冷板31,冷板31的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不断流动,避免冷却液在对电芯调温之后仍滞留在箱体2内部,保证冷板31的流道内的冷却液相对于电芯具有足够的温度差,以提高调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进液管321和出液管322分别设置在箱体2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以增大冷却液在冷板31内的流动路径,使得冷却液能够充分与电芯进行换热。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进液管321和出液管32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箱体2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
如图4和图5所示,冷却管道32沿第一方向延伸,冷却管道3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第一连接部33位于第二连接部34的上方,第二连接部34沿第一方向向下延伸超出箱体2下侧的盖板21。如图2和图8所示,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位于下方的储能箱1的第一连接部33与位于上方的储能箱1的第二连接部34卡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在堆叠过程中能够依靠冷却管道32实现定位,防止储能箱1在堆叠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提高储能箱1的堆叠精度和储能箱1堆叠后的稳定性。卡合连接的方式在实现储能箱1定位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储能箱1在堆叠完成后又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储能箱1堆叠后的稳定性。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管道32设于箱体2的外部,因此在储能箱1堆叠时的对准操作更加方便,降低对准难度,提高效率。
此外,由于现有的储能箱1也包括了用于调整电芯温度的冷却组件3,因此对于通过冷却组件3的冷却管道32实现储能箱1的定位,能够在保留冷却组件3原有的调温作用的基础上,不用再另外设置定位结构,从而可以简化储能箱1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33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超出箱体2上侧的盖板21,或者还可以是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超出对应侧的盖板21。
如图7和图8所示,冷却管道32包括第一冷却孔35,第一冷却孔35自第一连接部33远离第二连接部34的一端面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二连接部34的方向延伸。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位于上方的储能箱1的第二连接部34插入位于下方的储能箱1的第一冷却孔35内,以实现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的卡合连接,降低储能箱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提高堆叠后的稳定性。第一冷却孔35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组装难度低,能够提高储能箱1的堆叠效率。
如图7所示,单个储能箱1的冷却管道3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贯通。具体地,冷却管道32还包括第二冷却孔36,第二冷却孔36的直径小于第一冷却孔35的直径。第二冷却孔36自第二连接部34远离第一连接部33的一端面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一冷却孔35的方向延伸,第二冷却孔36与第一冷却孔35连通,从而实现冷却管道3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连通。由此在多个储能箱1堆叠之后,不同储能箱1上的冷却管道32能够相互连通,进而可以通过一个驱动件同时驱动多个储能箱1的冷却管道32中的冷却液流动,而且不用再单独设计接头来实现不同储能箱1的冷却管道32的连接和连通,简化储能模块的结构,降低成本。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33插入第二连接部34的第二冷却孔36内,以实现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的卡合连接,此状态下,第一冷却孔35的直径小于第二冷却孔36的直径。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冷却孔35为沉孔,第一冷却孔35靠近第二连接部34的一端具有台阶面。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位于上方的储能箱1的第二连接部34在插入位于下方的储能箱1的第一冷却孔35内后,与位于下方的储能箱1的台阶面抵接,台阶面能够对第二连接部34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堆叠效率和堆叠精度,保证储能箱1堆叠后的稳定性。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单个储能箱1的冷却管道3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也可以不贯通,此状态下,第一冷却孔35可以为盲孔。
如图7和图8所示,冷却组件3还包括密封圈38。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密封圈38的内圈套设在位于上方的储能箱1的第二连接部34的外周壁上,密封圈38的外圈抵接于位于下方的储能箱1的第一冷却孔35的内周壁以实现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连接处的密封,防止冷却管道32内的冷却液从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之间的间隙处流出。
其中,在储能箱1堆叠之前,密封圈38可以提前固定在第二连接部34上,相较于将密封圈38固定在第一冷却孔35内而言,能够保证在第二连接部34插入第一冷却孔35时,密封圈38能够始终保持套设在第二连接部34的外周壁,防止密封圈38的位置偏移,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圈38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密封圈38来增强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之间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冷却液从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之间的间隙流出。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38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更多个,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如图7和图8所示,冷却组件3还包括密封垫39,密封垫39的外周壁与第一冷却孔35的内周壁抵接,密封垫39上设有在第一方向上两端贯穿的连通孔391。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箱1,密封垫39的下端与台阶面抵接,密封垫39的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储能箱1的第二连接部34抵接,两个储能箱1的冷却管道32通过连通孔391连通。密封垫39一方面可以作为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之间的密封结构,进一步防止冷却液从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之间的间隙流出。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中不同储能箱1上的冷却管道32能够相互连通,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密封垫39上的连通孔391的直径,来改变冷却液的过流面积,进而调整冷却液的流量。
其中,由于第二连接部34插入第一冷却孔35时,第二连接部34的外周壁可能会与第一冷却孔35的外周壁产生碰撞,因此在储能箱1堆叠之前,密封垫39可以提前固定在第一冷却孔35内,防止在第二连接部34插入第一冷却孔35时,密封垫39的位置产生偏移,提高密封效果。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组件3可以仅设置密封圈38或者仅设置密封垫39来实现第一冷却孔35和第二连接部34之间的密封。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管道32固定在箱体2的外表面上,使得冷却管道32和箱体2的相对位置固定,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移动,管理更加方便。具体地,由于冷却管道32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因此相较于盖板21,冷却管道32的外周壁与侧板22和端板23能够接触的面积更大,本实施例将冷却管道32固定在端板23上,冷却管道32的外周壁与端板23能够进行连接的区域更大,从而保证冷却管道32与箱体2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管道32也可以固定在侧板22上,或者冷却管道32可以同时固定在端板23或侧板22上。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管道32也可以与箱体2相互独立,即冷却管道32不直接与箱体2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冷却管道32设于侧板22和端板23之间的转折处,从而充分利用侧板22和端板23之间转折处的空间,使储能箱1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冷却管道32在第二方向上不超过对应侧的侧板22,冷却管道32在第三方向上不超过对应侧的端板23,从而使得侧板22和端板23能够对冷却管道3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装置或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的储能箱,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储能箱的高度方向;
所述储能箱包括箱体、电芯和冷却组件,所述箱体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盖板,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电芯热连接;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板和冷却管道,所述冷板设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电芯抵接,所述冷却管道设于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冷板连接且与所述冷板内的流道连通,所述冷却管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冷却管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超出对应侧的所述盖板,所述冷却管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箱体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箱体抵接,且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自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冷却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孔为沉孔或盲孔,所述第一冷却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具有台阶面;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台阶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还包括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二冷却孔自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冷却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冷却孔与所述第一冷却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圈;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所述密封圈的内圈套设在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壁,所述密封圈的外圈抵接于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内周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圈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冷却孔为沉孔时,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内周壁抵接,所述密封垫上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端贯穿的连通孔;
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箱,所述密封垫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台阶面和另一所述储能箱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两个所述储能箱的所述冷却管道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板、以及两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对应侧的所述盖板连接,所述侧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端板连接;所述冷却管道设于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之间的转折处,所述冷却管道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端板的外侧面;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由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a、所述冷却管道的外周壁与所述侧板或所述端板连接;
b、所述冷却管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模块。
CN202321462203.3U 2023-06-08 2023-06-08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042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2203.3U CN220042067U (zh) 2023-06-08 2023-06-08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2203.3U CN220042067U (zh) 2023-06-08 2023-06-08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067U true CN220042067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1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2203.3U Active CN220042067U (zh) 2023-06-08 2023-06-08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80235U (zh) 电池包
WO2024021483A1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14838611B (zh) 一种高温换热蓄热单元及结构和装置
CN217009340U (zh) 储能集装箱
CN220042067U (zh)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CN114006078A (zh)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CN218996864U (zh) 储能装置
EP3799194B1 (en) Battery pack
CN219086055U (zh) 一种电池箱体和电池包
CN21878310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7883761U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20021366U (zh) 储能模块及包括其的储能系统
CN21489857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4824574A (zh) 一种大尺寸圆柱型锂电池包
CN216684109U (zh) 充电冷却系统及含其的换电站、储能站
CN220821716U (zh) 液冷管路和具有其的电池柜
CN207338457U (zh) 方形电池模组热管理系统
CN218827418U (zh) 电池冷却管、电池冷却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717099U (zh) 托盘及电池箱
CN219419213U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20830061U (zh) 储能集装箱和光伏系统
CN117393899B (zh) 一种具有自均温热管理装置的电池包
CN220984623U (zh) 一种电池包及热管理系统
CN117013176B (zh) 一种电芯架
CN219191934U (zh) 电池包充电集成架及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