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1591U -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1591U
CN220041591U CN202320450635.6U CN202320450635U CN220041591U CN 220041591 U CN220041591 U CN 220041591U CN 202320450635 U CN202320450635 U CN 202320450635U CN 220041591 U CN220041591 U CN 220041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leeve
pipe
wind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06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园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rophy Advance-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rophy Advanc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rophy Advanc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rophy Advance-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06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1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1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1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包括送线穿管单元、缠脚绕线单元、包胶单元及变压器骨架的送料单元;送线穿管单元包括连设于架体上的送管机构、送线机构和套管夹模块;送管机构包括送管轮组及过套管导管;送线机构包括送线轮组及送线导针;套管夹模块包括切管组件及套管夹组件;缠脚绕线单元包括双臂缠脚机构和绕线机构;双臂缠脚机构包括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绕线机构包括骨架夹取组件;包胶单元包括用于对缠脚绕线后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的包胶机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绕制变压器产品,更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布局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简化了体积,并提高了自动化加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背景技术
变压器,尤其是小型变压器,在生产时需要进行送管、送线、穿管等操作,即将柔性套管剪切成目标长度,并将导线穿设入切断后的两段套管中,再将穿管后的导线分别缠绕在变压器的PIN脚和骨架上,此时套管位于PIN脚和骨架之间。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操作大多由人工实现,而人工操作具有效率低、可靠性差、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企业的用人成本高等不足。因此有企业研发了自动化的绕制设备,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完成上述操作。但现有的自动加工设备,依然存在自动化程度有限、设备体积臃肿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使得自动绕制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送线穿管单元和缠脚绕线单元;
其中,所述送线穿管单元包括连设于架体上的送管机构、送线机构和套管夹模块;
所述送管机构包括送管轮组以及位于送管轮组下方的过套管导管;所述送线机构包括送线轮组以及位于送线轮组下方的送线导针;
所述套管夹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经驱动于一送管工位和一穿线工位间切换;
所述套管夹模块包括用于切断套管的切管组件以及用于夹持切断后套管的套管夹组件;所述套管夹组件连设于所述切管组件的下方;
所述缠脚绕线单元对应所述送线穿管单元中送线机构的下方设置,缠脚绕线单元包括连设于架体上的双臂缠脚机构和绕线机构;其中:
该双臂缠脚机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两横臂上均贯穿有导针孔,该导针孔对应所述穿线工位以及两横臂之间的穿管工位;该第一横臂包括可旋转的并沿X、Y轴方向移动的夹管组件;该第二横臂包括可旋转的并沿X、Y、Z轴方向移动的夹线组件和剪线组件;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可旋转的并沿X、Y、Z轴方向移动的骨架夹取组件;绕线时所述骨架夹取组件夹取变压器骨架并移动至两横臂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送管工位位于所述送管机构的过套管导管的下方,所述穿线工位位于所述送线机构的送线导针的下方。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送管轮组包括两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套管胶轮,第一对套管胶轮位于第二对套管胶轮的上方;
两第一套管胶轮之间设有一第三套管胶轮,该第三套管胶轮经驱动使其左右两侧依次与两所述第一套管胶轮弹性压靠;
所述第三套管胶轮的下方设有一送管槽轮,该送管槽轮位于两第二套管胶轮之间,两第二套管胶轮经驱动依次与送管槽轮的左右两侧接触。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两根送料管,分别设置于两第一套管胶轮与第三套管胶轮接触处的上端。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一套管支架,该套管支架上定位有套管的料卷,用于将套管送入所述送料管的入口中。
进一步的方案中,两所述第一套管胶轮分别通过一摆杆的作用压靠在第三套管胶轮的侧部;还包括弹簧,该弹簧作用于摆杆和架体之间,以使转动设置于摆杆端部的第一套管胶轮保持朝向第三套管胶轮压靠的趋势。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一送管轮座,该送管轮座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三套管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送管轮座上;
所述送管轮座的下端连设有倒V形连杆,两所述第二套管胶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倒V形连杆的两下端。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过套管导管有两根,各所述第二套管胶轮与所述送管槽轮的接触处正对一所述过套管导管的上方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送线轮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送线胶轮,以及一对设于两送线胶轮之间的送线轮;
两所述送线轮左右布置且相互啮合,并经驱动旋转;
第一送线胶轮经驱动压靠于第一送线轮的左侧,第二送线胶轮经驱动压靠于第二送线轮的右侧,且压靠位置均在轴向上错开啮合齿的位置。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两根送线管,各送线管设置于送线胶轮与送线轮接触处的上端。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两压轮气缸,第一压线气缸驱动所述第一送线胶轮压靠于所述第一送线轮的左侧,第二压线气缸驱动所述第二送线胶轮压靠于所述第二送线轮的右侧。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送线导针有两根,各所述送线胶轮与所述送线轮的接触处正对一所述送线导针的上方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套管夹组件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中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一对套管夹,两所述套管夹经驱动做相对闭合和打开的动作;
其中,两所述套管夹的相对面均竖直设置有凹槽,构成当两套管夹闭合夹紧时,两所述凹槽共同界定形成一竖直的夹管槽。
进一步的方案中,当所述套管夹模块位于所述送管工位时,所述夹管槽位于所述过套管导管的下方;当所述套管夹模块位于所述穿线工位时,所述夹管槽位于所述送线导针的下方。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推夹气缸,该推夹气缸固设于所述座体后端,并通过驱动杆与两套管夹传动连接,通过驱动杆的伸缩驱动两套管夹的闭合和打开。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推夹气缸有两个,且第一推夹气缸的第一驱动杆的伸缩行程短于第二推夹气缸的第二驱动杆的伸缩行程。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一对定位块,两定位块通过水平设置的定位杆滑动定位于所述座体中;两所述套管夹分别定位于两定位块的前端,实现定位块对套管夹开合的同步驱动;
其中,两所述定位块中均竖直穿设有一导杆。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一推夹块,该推夹块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中;所述推夹块的前端设有一燕尾槽,该燕尾槽的前端槽口宽度大于后端槽底宽度;
两所述定位块的导杆均伸入所述燕尾槽中,进而实现通过推夹块的前后位移带动两所述定位块的开合。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作用于两所述定位块之间,使两定位块保持打开的趋势。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一对下套管夹,两所述下套管夹分别定位于两定位块的前端,并分别位于两所述套管夹的下方;
其中,两所述下套管夹的相对面均竖直设置有第二凹槽,构成当两下套管夹闭合夹紧时,两所述第二凹槽共同界定形成一竖直的过线槽,该过线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夹管槽的直径,并大于导线的直径。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切管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座体上的切管气缸,该切管气缸驱动一切管刀片朝向所述夹管槽的上方处做水平往复位移。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扩孔顶针,该扩孔顶针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经驱动朝向所述套管夹组件的夹管槽运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送料单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振动给料导轨,导轨具有一出料口,对应所述骨架夹取组件设置。还可包括一出料导轨。
进一步的方案中,两横臂上均贯穿有的所述导针孔水平并排设置为多个,相应的所述夹管组件和夹线组件均设置为多组。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横臂还包括一表面贯穿有导针孔的第一导针座,该第一导针座用于安装所述夹管组件,且其一端经一第一旋转机构驱动,该第一旋转机构经一XY轴移动平台驱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夹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针座上的第一导针和套管夹;其中:
所述第一导针连通于所述第一导针座上的所述导针孔底端;
所述套管夹包括两个呈倒V型分布的夹臂、连接两夹臂顶端的气缸块以及驱动该气缸块上下移动的夹管气缸;
所述夹管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针座上,两所述夹臂贯穿所述第一导针座上的预留孔,且其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针下方,顶端通过一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气缸块表面的导向孔内。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横臂还包括一表面贯穿有导针孔的第二导针座,该第二导针座用于安装所述夹线组件和剪线组件,且其一端经一第二旋转机构驱动,该第二旋转机构经一XYZ轴移动平台驱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夹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针座上的第二导针和线夹;其中:
所述第二导针连通于所述第二导针座上的所述导针孔顶端;
所述线夹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针座下表面并对应在两第二导针之间的固定块、设置在该固定块水平两侧的压线块以及驱动该压线块水平移动的夹线气缸;
所述固定块和压线块的相对面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剪线组件包括一组气动剪刀,根据工艺需要可以是单头的气动剪刀,也可以是双头的气动剪刀,所谓双头气动剪刀就是延其气缸中心轴对称线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剪刀头。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骨架夹取组件经一绕线主轴驱动,该绕线主轴经一XYZ轴骨架移动平台驱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骨架夹取组件与所述骨架的中心孔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压直角治具和第二压直角治具,该第一压直角治具设置在所述第二横臂上,该第二压直角治具设置在绕线机构一侧的架体上,两压直角治具随绕线主轴移动,且由一Z向和X向工作的两个气缸组成的压线平台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送线穿管单元不仅实现了自动化送线穿管,更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布局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自动化加工的效率。
另外,通过两组送线、两组送管可满足双线同时并绕的工艺要求,也可实现不同线径不同套管的单台多绕组生产。
二、本实用新型的缠脚绕线单元利用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来模拟两只能够夹取、旋转、移动套管和导线的手,再配合能够带动骨架转动的绕线机构,能够高效的完成变压器产品的带管绕脚、绕线工作。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利用丝杠导轨模组和电机驱动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且加工精度高。
另外,通过将位于绕线机构两侧的压直角治具和压直角治具结合起来使用,压直角治具在XY轴移动压线平台驱动下可实现一排PIN脚绕线时的压线操作,压直角治具在XYZ轴移动平台驱动下可实现另一排PIN脚绕线时的压线操作,全面覆盖压直角位置,且不受绕线空间影响,也不发生机械干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机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线穿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中的Ⅰ处放大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线穿管单元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5为图4中的Ⅱ处放大图;
附图6为图4中的Ⅲ处放大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线穿管单元的背部示意图;
附图8为图7中的Ⅳ处放大图;
附图9为图7中的Ⅴ处放大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夹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夹组件的仰视图;
附图12为图1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夹组件的部分剖视的底部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夹组件的完全剖视的底部示意图一(第一推夹气缸作用);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夹组件的完全剖视的底部示意图二(第二推夹气缸作用);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缠脚绕线单元中第一横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图16中的夹管组件放大图;
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缠脚绕线单元中第一横臂的侧视图;
附图19为图17中的夹管组件放大图;
附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缠脚绕线单元中第二横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1为图20中的夹线组件、剪线组件放大图;
附图22为图1中的第一压直角治具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
A.送线穿管单元;B.缠脚绕线单元;C.包胶单元;D.变压器骨架的送料单元;
1.架体;2.送管机构;3.送线机构;4.套管夹模块;5.过套管导管;6.送线导针;7.切管组件;8.套管夹组件;9.第一套管胶轮;10.第二套管胶轮;11.第三套管胶轮;12.送管槽轮;13.送管电机;14.送料管;15.套管支架;16.摆杆;17.弹簧;18.送管轮座;19.倒V形连杆;20.送管气缸;21.送线电机;22.第一送线胶轮;23.第一送线轮;24.第二送线胶轮;25.第二送线轮;26.送线管;27.过线板;28.压线组件;29.第一压线气缸;30.送线摆杆;31.第二压线气缸;32.座体;33.套管夹;34.夹管槽;35.第一推夹气缸;36.第一驱动杆;37.第二推夹气缸;38.第二驱动杆;39.定位块;40.定位杆;41.导杆;42.推夹块;43.燕尾槽;44.复位弹簧;45.下套管夹;46.切管气缸;47.切管刀片;48.扩孔顶针;49.过线槽;50.电机;
0.变压器产品;51.第一横臂;52.夹管组件;521.第一导针;522.夹臂;523.气缸块;524.夹管气缸;525.导杆;526.导向孔;53.第一导针座;54.第一旋转机构;55.XY轴移动平台;56.第二横臂;57.夹线组件;571.第二导针;572.固定块;573.压线块;574.夹线气缸;58.剪线组件;59.第二导针座;60.第二旋转机构;61.XYZ轴移动平台;62.导针孔;63.骨架夹取组件;64.第一压直角治具;65.第二压直角治具;
83.给料导轨;84.出料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包括送线穿管单元A、缠脚绕线单元B。
其中,参见附图1、2所示,所述送线穿管单元A包括连设于架体1上的送管机构2、送线机构3和套管夹模块4。
其中,所述送管机构2包括送管轮组以及位于送管轮组下方的过套管导管5;所述送线机构3包括送线轮组以及位于送线轮组下方的送线导针6。
所述套管夹模块4滑动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经电机50驱动于一送管工位和一穿线工位间切换。所述送管工位位于所述送管机构2的过套管导管5的下方,所述穿线工位位于所述送线机构3的送线导针6的下方。
所述套管夹模块4包括用于切断套管的切管组件7以及用于夹持切断后套管的套管夹组件8;所述套管夹组件8连设于所述切管组件7的下方。
优选的,如图4、5、7、9所示,所述送管轮组包括两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套管胶轮,第一对套管胶轮位于第二对套管胶轮的上方;两第一套管胶轮9之间设有一第三套管胶轮11,该第三套管胶轮11经驱动使其左右两侧依次与两所述第一套管胶轮9弹性压靠。
所述第三套管胶轮11的下方设有一送管槽轮12,该送管槽轮12位于两所述第二套管胶轮10之间,两第二套管胶轮10经驱动依次与送管槽轮12的左右两侧接触。所述送管槽轮12经送管电机13驱动旋转,与与之接触的第二套管胶轮10共同作用向下送管。
优选的,还包括两根送料管14,分别设置于两第一套管胶轮9与第三套管胶轮11接触处的上端。还包括一套管支架15,该套管支架15上定位有套管的料卷(图中未绘出),用于将套管送入所述送料管14的入口中。
优选的,两所述第一套管胶轮9分别通过一摆杆16的作用压靠在第三套管胶轮11的侧部;还包括弹簧17,该弹簧17作用于摆杆16和架体1之间,以使转动设置于摆杆16端部的第一套管胶轮9保持朝向第三套管胶轮11压靠的趋势。
优选的,还包括一送管轮座18,该送管轮座18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所述第三套管胶轮11转动设置于所述送管轮座18上;所述送管轮座18的下端连设有倒V形连杆19,两所述第二套管胶轮10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倒V形连杆19的两下端。通过一送管气缸20驱动送管轮座18左右移动,使第三套管胶轮11的左侧与左侧的第一套管胶轮9滚动接触,同时左侧第二套管胶轮10与送管槽轮12的左侧形成左侧的送管通道;或者,使第三套管胶轮11的右侧与右侧的第一套管胶轮9滚动接触,同时右侧的第二套管胶轮10与送管槽轮12的右侧形成右侧送管通道。
优选的,所述过套管导管5有两根,各所述第二套管胶轮10与所述送管槽轮12的接触处正对一所述过套管导管5的上方设置。套管经左右两侧的送管通道分别传送至两过套管导管5中。
优选的,如图4、6~8所示,所述送线轮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送线胶轮,以及一对设于两送线胶轮之间的送线轮;两所述送线轮左右布置且相互啮合,并经送线电机21驱动旋转。
第一送线胶轮22经驱动压靠于第一送线轮23的左侧形成左侧送线,第二送线胶轮24经驱动压靠于第二送线轮25的右侧形成右侧送线,且压靠位置均在轴向上错开啮合齿的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两根送线管26,各送线管26设置于送线胶轮与送线轮接触处的上端。导线由过线板27送线至压线组件28,然后再送入送线管26中。导线向下伸出送线管26后进入送线胶轮与送线轮之间,并经送线轮的转动向下送入送线导针6中。
优选的,还包括两压轮气缸,第一压线气缸29通过一送线摆杆30驱动所述第一送线胶轮22压靠于所述第一送线轮23的左侧,第二压线气缸31驱动所述第二送线胶轮24压靠于所述第二送线轮25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送线导针6有两根,各所述送线胶轮与所述送线轮的接触处正对一所述送线导针6的上方设置。
优选的,如图10~13所示,所述套管夹组件8包括一座体32,该座体32中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一对套管夹33,两所述套管夹33经驱动做相对闭合和打开的动作。
其中,两所述套管夹33的相对面均竖直设置有凹槽,构成当两套管夹33闭合夹紧时,两所述凹槽共同界定形成一竖直的夹管槽34。
优选的,所述夹管槽34可设有两个,并在左右方向间隔布置,进而可满足双管双线并绕的需求。
优选的,当所述套管夹模块4位于所述送管工位时,所述夹管槽34位于所述过套管导管5的下方;当所述套管夹模块4位于所述穿线工位时,所述夹管槽34位于所述送线导针6的下方。
优选的,还包括推夹气缸,该推夹气缸固设于所述座体32后端,并通过驱动杆与两套管夹33传动连接,通过驱动杆的伸缩驱动两套管夹33的闭合和打开。所述推夹气缸有两个,且第一推夹气缸35的第一驱动杆36的伸缩行程短于第二推夹气缸37的第二驱动杆38的伸缩行程。如图14所示,当第一驱动杆36伸出至极限位置时,由于行程不足以闭合两套管夹33,因此两套管夹33处于微打开状态,并形成有间隙,以便进行送管作业。如图15所示,当第二驱动杆38伸出至极限位置时,两套管夹33完全闭合,可夹紧位于夹管槽34中的套管。
优选的,还包括一对定位块39,两定位块39通过水平设置的定位杆40滑动定位于所述座体32中;两所述套管夹33分别定位于两定位块39的前端,实现定位块39对套管夹33开合的同步驱动;其中,两所述定位块39中均竖直穿设有一导杆41。
优选的,还包括一推夹块42,该推夹块42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32中;所述推夹块42的前端设有一燕尾槽43,该燕尾槽43的前端槽口宽度大于后端槽底宽度;两所述定位块39的导杆41均伸入所述燕尾槽43中,进而实现通过推夹块42的前后位移带动两所述定位块39的开合。
优选的,还包括复位弹簧44,该复位弹簧44作用于两所述定位块39之间,使两定位块39保持打开的趋势。
优选的,还包括一对下套管夹45,两所述下套管夹45分别定位于两定位块39的前端,并分别位于两所述套管夹33的下方;其中,两所述下套管夹45的相对面均竖直设置有第二凹槽,构成当两下套管夹45闭合夹紧时,两所述第二凹槽共同界定形成一竖直的过线槽49,且该过线槽49的直径小于所述夹管槽34的直径,并大于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切管组件7包括固设于所述座体32上的切管气缸46,该切管气缸46驱动一切管刀片47朝向所述夹管槽34的上方处做水平往复位移,进而切断露出于夹管槽34上方的套管。
优选的,还包括扩孔顶针48,该扩孔顶针48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并经驱动朝向所述套管夹组件8的夹管槽34运动,对位于夹管槽34中的套管上端进行扩孔。
开始时,所述套管夹模块4位于送管工位,当上方送来套管时,先由第一推夹气缸35作用于定位块39,使两套管夹33微微张开,以便套管的下端进入两套管夹33之间;然后第二推夹气缸37作用于定位块39,使两套管夹33闭合,此时套管的下段位于夹管槽34中并被两套管夹33夹紧定位;接着通过切管组件7对套管进行切断;完成切断后,切换第一推夹气缸35工作,使两套管夹33微微张开,同时来料的套管向下进入两套管夹33之间,将被切下的下段套管向下推送至下套管夹45的过线槽49上方并限位;然后再切换第二推夹气缸37作用于定位块39,使两套管夹33闭合,此时套管的上段位于夹管槽34中并被两套管夹33夹紧定位;接着通过切管组件7对套管的上段进行切断;完成切断后,所述夹管槽34中在上下方向定位有两段套管,并通过扩孔顶针48对上段套管的上端进行扩孔,以便后续的穿线工作。
穿管完成后,所述套管夹模块4滑动至穿线工位,使夹管槽34中的上段套管的上端与送线导针6的下端对齐,以接收送线导针6向下送来的导线。导线依次穿过上段套管、下段套管,最后经由所述过线槽向下穿出所述套管夹模块4。
优选的,如图10A所示,为所述套管夹模块4的另一实施方案示意图,过修改第一驱动杆36、第二驱动杆38和座体32的结构提高套管夹的稳定度和使用寿命。通过加宽切刀座增加固定切管刀片47的稳定度,同时可以采用宽幅切刀,方便同机扩展穿套管数量,进而满足两根及两根以上套管的加工需求。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产品0包括骨架和垂直连接在该骨架上下两端的PIN脚。
参见附图1以及图16~22,所述缠脚绕线单元B对应所述送线穿管单元A中送线机构3的下方设置,缠脚绕线单元B包括连设于架体上的双臂缠脚机构和绕线机构。
所述双臂缠脚机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其中第一横臂51在右侧,第二横臂56在左侧,两横臂上均贯穿有导针孔62,该导针孔62水平并排设置为多个,并对应穿线工位以及两横臂之间的穿管工位,多个导针孔62可实现多组导线的送线,本实施例以两个导针孔62为例进行说明。相邻两导针孔62间距40mm,可满足市面90%以上骨架进行双线并绕。
穿线工位的顶端为送线机构3,送线机构将导线竖直向下输送,导线穿过导针孔62;穿管工位处水平移动设置有套管夹模块4,套管夹模块4将上下分布的两段套管水平输送至穿管工位后,在穿线时,导线能够穿过两段套管,此时套管夹模块4再移出穿管工位,进行下一步的绕制工作。
参见附图16~19所示,所述第一横臂51包括两组夹管组件52、第一导针座53;所述第一导针座53用于安装所述夹管组件52且其表面贯穿有导针孔62;该第一导针座53经一第一旋转机构54驱动,该第一旋转机构54经一XY轴移动平台55驱动,使得两组夹管组件52能够旋转并沿X、Y轴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旋转机构54包括电机和旋转轴,XY轴移动平台55包括一X轴丝杆导轨模组和一Y轴丝杆导轨模组。
所述夹管组件5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针座53上的第一导针521和套管夹;所述第一导针521连通于所述第一导针座53上的所述导针孔62底端;所述套管夹包括两个呈倒V型分布的夹臂522、连接两夹臂522顶端的气缸块523以及驱动该气缸块523上下移动的夹管气缸524;所述夹管气缸524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针座53上,两所述夹臂522贯穿所述第一导针座53上的预留孔,且其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针521下方,顶端通过一导杆525滑动连接于所述气缸块523表面的导向孔526内。
夹套管时,夹管气缸524带动气缸块523下移,气缸块523通过导杆525带动两个夹臂522下移,此时在两个预留孔的限位下,两夹臂522下移过程中逐渐靠近,完成对套管的夹紧。
参见附图20、21,所述第二横臂56包括两组夹线组件57、一剪线组件58、一第二导针座59;该第二导针座59用于安装夹线组件57和剪线组件58且其表面贯穿有导针孔62;该第二导针座59经一第二旋转机构60驱动,该第二旋转机构60经一XYZ轴移动平台61驱动,使得两组夹线组件57和一剪线组件58能够旋转并沿X、Y、Z轴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旋转机构60包括电机和旋转轴,XYZ轴移动平台61包括一X轴丝杆导轨模组、一Y轴丝杆导轨模组以及一Z轴丝杆导轨模组。
所述夹线组件57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针座59上的第二导针571和线夹;所述第二导针571连通于所述第二导针座59上的所述导针孔62顶端;所述线夹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针座59下表面并对应在两第二导针571之间的固定块572、设置在该固定块572水平两侧的压线块573以及驱动该压线块573水平移动的夹线气缸574。
夹线时,夹线气缸574带动压线块573靠近固定块572,直至导线被压在压线块573和固定块572之间;另外,压线块573和固定块572的相对面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其凹面和凸面均设置为弧形曲面,可加强夹线的稳定度,具体参见图7。
所述剪线组件包括一组气动剪刀,根据工艺需要可以是单头的气动剪刀,也可以是双头的气动剪刀,所谓双头气动剪刀就是延气缸中心轴对称线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剪刀头,两剪刀头分布方向与所述第二导针座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包胶单元C以及变压器骨架的送料单元D。所述包胶单元C对应所述缠脚绕线单元B的下方设置,用于对缠脚绕线后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包胶单元C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由于并非本案发明点,故本案不做赘述。
参见附图1,所述绕线机构包括骨架夹取组件63、绕线主轴和XYZ轴骨架移动平台;该骨架夹取组件63经绕线主轴驱动进行旋转,该绕线主轴经XYZ轴骨架移动平台驱动沿X、Y、Z轴方向移动,绕线时,所述骨架夹取组件63从所述变压器骨架的送料单元D中夹取骨架并移动至两横臂之间,并在XYZ轴骨架移动平台的驱动下完成起脚和收脚的绕线,在绕线主轴的驱动下完成自转,以此实现绕线。其中,绕线主轴包括电机和旋转轴,XYZ轴骨架移动平台包括一X轴丝杆导轨模组、一Y轴丝杆导轨模组以及一Z轴丝杆导轨模组。
具体的,所述骨架夹取组件63与所述骨架的中心孔配合,骨架夹取组件63支撑于骨架的中心孔内,避免其阻碍绕线。
由于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上都设置有多个绕线导针,第一横臂51上的为收尾绕线导针,第二横臂56上的为起脚绕线导针,因此整个管线绕制装置可以在同一台机上完成多个绕组的绕制。
而多个绕组的绕制,一般需要在收尾时进行压直角操作,即将骨架周面绕线后的导线压入收脚一侧,为收脚的绕制做准备。
为此,所述管线绕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直角治具64和第二压直角治具65,参见附图20~22所示。该第一压直角治具64设置在所述第二横臂56上,具体设置在第二导针座59上,该第二压直角治具65设置在绕线机构一侧的架体上,两压直角治具随所述绕线主轴移动,且由一Z向和X向工作的两个气缸组成的压线平台驱动。
目前的一些压直角操作是在绕线主轴上方设置类似第一压直角治具64的结构,其可随绕线主轴移动,并还可以在压线平台的驱动下前后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将缠绕在骨架周面上的导线压入收脚侧。但是为实现多绕组绕制,第一横臂51上设置了多个绕线导针,这种压线方法在两个导针之间进行压直角操作时会产生机械干涉。而如果在第一横臂51上设置压直角治具进行压直角操作,也同样存在在个别位置和角度机械干涉问题。
另外,在加工一些初级、次级PIN脚上下成排设置的变压器时,第一压直角治具64由于只能够在X、Y轴方向移动,因此其只能够对变压器的其中一排PIN脚绕线时进行压线操作。
因此,可将位于绕线机构两侧的第一压直角治具64和第二压直角治具65结合起来使用,第二压直角治具65在XYZ轴移动平台61驱动下,可以实现另一排PIN脚绕线时的压线操作,全面覆盖压直角位置,且不受绕线空间影响,也不发生机械干涉。
缠脚绕线单元B的工作原理如下:
送管、送线:
步骤1、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移动至送线机构下方的穿线孔位,使得第一导针521、第二导针571上下对应;
步骤2、套管夹模块夹取上下两段套管至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之间的穿管工位,并使得套管与上下方的导针对应;
步骤3、送线机构放线,导线垂直穿过第一导针孔、套管和第二导针孔,套管夹模块松开两套管,并移出穿管孔位;此时导线与两个套管套接,且两个套管位于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之间;
步骤4、第一横臂51下移,使得第一导针521将上段套管向下推动,直至两套管上下接触且下段套管被第二导针571支撑;此时夹管组件52将上段套管夹取,夹线组件57将导线尾端夹取;
步骤5、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同时下移,并拉大两者之间的距离,使得两套管之间的导线加长。
绕线:
步骤1、骨架夹取组件63夹取骨架并移动至加大距离的第一横臂51和第二横臂56之间,使得骨架周面上的环形绕线槽与导线贴合,并拉动导线向一侧移动一段距离;
步骤2、第二横臂56前移并内翻90°,第二导针571与起脚平行,导线弯折且弯折部位于起脚一侧,接着骨架夹取组件63再带动骨架绕起脚转动,此时下套管与骨架贴合;
步骤3、第二横臂56翻转配合骨架夹取组件63移动,使得剪线组件58与导线的尾线对应并切断该尾线;
步骤4、骨架夹取组件63带动骨架和缠绕的导线移动,使得导线处于骨架的周面上的环形绕线槽内,接着旋转骨架,再次缠绕导线;
步骤5、夹管组件52松开上套管,并下移将上套管向下推送至与骨架贴合,接着第一横臂51外翻90°,第一导针521与收脚平行,导线弯折并可能处于倾斜状态,此时压直角治具5将导线压入收脚侧,最后骨架夹取组件63再带动骨架绕收脚转动,此时上套管与骨架贴合;
步骤6、第一横臂51内翻90°归位并上移,此时骨架夹取组件63和第二横臂56配合移动,第二横臂56上的剪线组件58将导线首端切断,以此完成一个绕组的绕线。
上述绕线步骤中,两横臂就相当于两只手,配合绕线机构能够完成导线缠绕工作,其工作步骤不局限于上述步骤,可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骨架的送料单元D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振动给料导轨83,导轨具有一出料口,对应所述骨架夹取组件63设置。还可包括一出料导轨8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送线穿管单元和缠脚绕线单元;
其中,所述送线穿管单元包括连设于架体上的送管机构、送线机构和套管夹模块;
所述送管机构包括送管轮组以及位于送管轮组下方的过套管导管;所述送线机构包括送线轮组以及位于送线轮组下方的送线导针;
所述套管夹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经驱动于一送管工位和一穿线工位间切换;
所述套管夹模块包括用于切断套管的切管组件以及用于夹持切断后套管的套管夹组件;所述套管夹组件连设于所述切管组件的下方;
所述缠脚绕线单元对应所述送线穿管单元中送线机构的下方设置,缠脚绕线单元包括连设于架体上的双臂缠脚机构和绕线机构;其中:
该双臂缠脚机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两横臂上均贯穿有导针孔,该导针孔对应所述穿线工位以及两横臂之间的穿管工位;该第一横臂包括可旋转的并沿X、Y轴方向移动的夹管组件;该第二横臂包括可旋转的并沿X、Y、Z轴方向移动的夹线组件和剪线组件;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可旋转的并沿X、Y、Z轴方向移动的骨架夹取组件;绕线时所述骨架夹取组件夹取变压器骨架并移动至两横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管轮组包括两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套管胶轮,第一对套管胶轮位于第二对套管胶轮的上方;
两第一套管胶轮之间设有一第三套管胶轮,该第三套管胶轮经驱动使其左右两侧依次与两所述第一套管胶轮弹性压靠;
所述第三套管胶轮的下方设有一送管槽轮,该送管槽轮位于两第二套管胶轮之间,两第二套管胶轮经驱动依次与送管槽轮的左右两侧接触;
两所述第一套管胶轮分别通过一摆杆的作用压靠在第三套管胶轮的侧部;还包括弹簧,该弹簧作用于摆杆和架体之间,以使转动设置于摆杆端部的第一套管胶轮保持朝向第三套管胶轮压靠的趋势;
还包括一送管轮座,该送管轮座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三套管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送管轮座上;
所述送管轮座的下端连设有倒V形连杆,两所述第二套管胶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倒V形连杆的两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轮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送线胶轮,以及一对设于两送线胶轮之间的送线轮;
两所述送线轮左右布置且相互啮合,并经驱动旋转;
第一送线胶轮经驱动压靠于第一送线轮的左侧,第二送线胶轮经驱动压靠于第二送线轮的右侧,且压靠位置均在轴向上错开啮合齿的位置;
还包括两压轮气缸,第一压线气缸驱动所述第一送线胶轮压靠于所述第一送线轮的左侧,第二压线气缸驱动所述第二送线胶轮压靠于所述第二送线轮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夹组件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中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一对套管夹,两所述套管夹经驱动做相对闭合和打开的动作;
其中,两所述套管夹的相对面均竖直设置有凹槽,构成当两套管夹闭合夹紧时,两所述凹槽共同界定形成一竖直的夹管槽;
还包括推夹气缸,该推夹气缸固设于所述座体后端,并通过驱动杆与两套管夹传动连接,通过驱动杆的伸缩驱动两套管夹的闭合和打开;
所述推夹气缸有两个,且第一推夹气缸的第一驱动杆的伸缩行程短于第二推夹气缸的第二驱动杆的伸缩行程;
还包括一对定位块,两定位块通过水平设置的定位杆滑动定位于所述座体中;两所述套管夹分别定位于两定位块的前端,实现定位块对套管夹开合的同步驱动;
其中,两所述定位块中均竖直穿设有一导杆;
还包括一推夹块,该推夹块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中;所述推夹块的前端设有一燕尾槽,该燕尾槽的前端槽口宽度大于后端槽底宽度;
两所述定位块的导杆均伸入所述燕尾槽中,进而实现通过推夹块的前后位移带动两所述定位块的开合;
所述切管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座体上的切管气缸,该切管气缸驱动一切管刀片朝向所述夹管槽的上方处做水平往复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臂还包括一表面贯穿有导针孔的第一导针座,该第一导针座用于安装所述夹管组件,且其一端经一第一旋转机构驱动,该第一旋转机构经一XY轴移动平台驱动;
所述夹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针座上的第一导针和套管夹;其中:
所述第一导针连通于所述第一导针座上的所述导针孔底端;
所述套管夹包括两个呈倒V型分布的夹臂、连接两夹臂顶端的气缸块以及驱动该气缸块上下移动的夹管气缸;
所述夹管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针座上,两所述夹臂贯穿所述第一导针座上的预留孔,且其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针下方,顶端通过一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气缸块表面的导向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臂还包括一表面贯穿有导针孔的第二导针座,该第二导针座用于安装夹线组件、剪线组件以及压直角治具,且其一端经一第二旋转机构驱动,该第二旋转机构经一XYZ轴移动平台驱动;
所述夹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针座上的第二导针和线夹;其中:
所述第二导针连通于所述第二导针座上的所述导针孔顶端;
所述线夹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针座下表面并对应在两第二导针之间的固定块、设置在该固定块水平两侧的压线块以及驱动该压线块水平移动的夹线气缸;
所述固定块和压线块的相对面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直角治具和第二压直角治具,该第一压直角治具设置在所述第二横臂的第二导针座上,该第二压直角治具设置在绕线机构一侧的架体上,两压直角治具随绕线主轴移动,且由一Z向和X向工作的两个气缸组成的压线平台驱动。
CN202320450635.6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Active CN220041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0635.6U CN220041591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0635.6U CN220041591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1591U true CN220041591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0635.6U Active CN220041591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1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4908A (zh) 一种dc充电端子自动焊线机
CN113783074B (zh) 一种数据线全自动双头剥皮焊接机
CN107775222B (zh) 一种自动螺旋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
CN201026553Y (zh) 舞台架焊接工作台
CN108551126B (zh) 一种全自动线材扭编织机
CN108145047B (zh) 一种打圈对焊一体机
CN103231248A (zh) 全自动切管倒角机
CN109482756A (zh) 一种圆管旋压缩口机
CN111370226A (zh) 一种磁芯单双线绕线夹持切换结构
CN204497542U (zh) 一种燃具线端子压接穿套焊接机
CN209896414U (zh) 一种dc充电端子自动焊线机
CN220041591U (zh)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CN109560441B (zh) 配电导线自动端子压接装置及方法
CN101362267A (zh) 舞台架焊接工作台
CN212762040U (zh) 一种pin针压装设备
CN106975852B (zh) 金刚石薄壁钻焊接机环齿刀头焊接夹具
CN110104245B (zh) 自动穿丝捆扎装置及方法
CN217529980U (zh) 一种用于换向器铰孔和车外圆的三工位一体机
CN219677052U (zh) 一种变压器的管线绕制装置
CN109452752A (zh) 一种全自动环柄毛刷制备装置
CN216750630U (zh) 一种数据线全自动双头剥皮焊接机
CN116206886A (zh)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双臂套管机
CN219143975U (zh) 一种用于绕制变压器产品的送线穿管装置
CN213184933U (zh) 绞线自动切断装置
CN111403172B (zh) 多轴自动套管机送线接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