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1062U - 一种散热水冷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水冷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1062U
CN220041062U CN202321078701.8U CN202321078701U CN220041062U CN 220041062 U CN220041062 U CN 220041062U CN 202321078701 U CN202321078701 U CN 202321078701U CN 220041062 U CN220041062 U CN 220041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chamber
set forth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87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ch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ch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ch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ch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87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1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1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1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散热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水冷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以及多根设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的散热管,第一水箱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腔室,第二水箱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散热管依次通连,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散热管共同形成可供流体迂回往复流动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上游端直接或者间接通连外部的水源端,流体通道的下游端直接或间接通连外部的收水端;通过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处形成多个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由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散热管共同形成可供流体迂回往复流动的流体通道,可大幅提高流体的热效换时间,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水冷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散热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水冷排。
背景技术
水冷散热器一般常用于给电脑CPU提供更高效的散热,通常包括用于吸热的吸热头和用于散热的水冷排,通过水冷散热器内的液体在泵的带动下早吸热头和水冷排之间往复循环,进而源源不断的对CPU进行降温,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
现有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排通常包括上水室、下水室以及设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的散热流道,通常情况在上水室处设有进水口,在下水室处设有出水口,在吸热头处吸附热量后的高温液体由进水口进入上水室,再沿散热流道流向下水室,并通过散热流道对液体进行降温,再由下水室的出水口流向吸热头,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对CPU的降温,但如此设置高温液体在散热流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无法进行高效散热,导致液体的降温幅度较低,在循环多次后液体的吸热能力下降,无法实现高效降温,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同一侧,通常情况下设置在上水室处,如此高温液体由进水口流入上水室,再由散热流道流向下水室后,需要再次返回至上水室由出水口流出,如此高温液体在散热流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能有效提高水冷排对高温液体的散热效果,但如此设置可能导致部分高温液体不经过散热流道,而是直接由上水室处的进水口流向出水口,造成部分高温液体无法散热的情况,同时高温液体由散热流道流向下水室再由下水室经过散热流道返回上水室,此过程仅仅比现有技术多进过一次散热水道,但由于部分高温液体无法进行散热而导致液体的整体温度下降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水冷排,旨在提供一种能充分对高温液体进行散热的水冷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水冷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以及多根设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的散热管,第一水箱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腔室,第二水箱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散热管依次通连,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散热管共同形成可供流体迂回往复流动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上游端直接或者间接通连外部的水源端,流体通道的下游端直接或间接通连外部的收水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的相对侧分别成型有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有第一盖板将第一水槽的敞开端密闭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另有第二盖板将第二水槽的敞开端密闭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具体地,所述第一盖板成型有用于连接相应散热管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使第一腔室与相应的散热管通连;所述第二盖板成型有用于连接相应散热管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以使第二腔室与相应的散热管通连。
具体地,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为一体结构或者均由间隔的多段构成。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之一者的内部限定有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流体通道的上游端与第一水室通连,第一水室与外部的水源端通连;流体通道的下游端与第二水室通连,第二水室与外部的收水端通连。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中之一者内部限定有水室,水室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水室密封分隔成所述第一水室和所述第二水室。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之一者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主体以及第一端盖,第一主体设有贯穿前后两端的通孔,第一主体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将通孔密闭的所述第一端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水室。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中的至少之一者的槽壁成型有凸起,散热管的端部与凸起局部相抵。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之另一者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主体以及安装于第二主体前后两端的第二端盖。
具体地,相对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由侧板相连,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侧板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或者为焊接中者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处形成多个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由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散热管共同形成可供流体迂回往复流动的流体通道,可大幅提高流体的热效换时间,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水箱的连接状态的部分剖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水箱的连接状态的部分剖视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0.第一水箱;11.第一盖板;12.第一腔室;13.第一端盖;14.第一水槽;20.第二水箱;21.第二盖板;22.第二腔室;23.第二端盖;24.第二水槽;30.隔板;31.第一水室;32.第二水室;40.流体通道;41.散热管;50.凸起;60.水源端;70.收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10所示,一种散热水冷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以及多根设于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之间的散热管41,第一水箱10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腔室12,第二水箱20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腔室22,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22之间通过散热管41依次通连,使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22和散热管41共同形成可供流体迂回往复流动的流体通道40,流体通道40的上游端直接或者间接通连外部的水源端60,流体通道40的下游端直接或间接通连外部的收水端70。在使用散热水排对CPU进行散热时,高温液体通过第一水箱10、第二水箱20以及散热管41相互配合进行散热,通过在第一水箱10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腔室12,第二水箱20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腔室22,由散热管41配合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22形成流体通道40,高温液体由流体通道40的上游的水源端60进入流体通道40内,同时通过迂回往复流动的方式流向流体通道40的下游的收水端70,可大幅提高高温液体在流体通道40内的热效换时间,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且更为节能。
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的相对侧分别成型有第一水槽14和第二水槽24,有第一盖板11将第一水槽14的敞开端密闭形成第一腔室12,另有第二盖板21将第二水槽24的敞开端密闭形成第二腔室22。通过第一盖板11与第一水槽14密闭盖合形成第一腔室12,通过第二盖板21与第二水槽24密闭盖合形成第二腔室22,以形成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同时通过调节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延长或缩短流体通道40的效果。
第一盖板11成型有用于连接相应散热管41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使第一腔室12与相应的散热管41通连;第二盖板21成型有用于连接相应散热管41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以使第二腔室22与相应的散热管41通连。通过设置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便于在第一盖板11处形成密闭的流体通道40,通过设置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以便于在第二盖板21处形成密闭的流体通道40。
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21均为一体结构或者均由间隔的多段构成。
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中之一者的内部限定有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流体通道40的上游端与第一水室31通连,第一水室31与外部的水源端60通连;即流体通道40的上游端通过第一水室31与外部水源端60通连,第一水室31开孔并安装有第一管接头用于通连外部水源端60,流体通道40的下游端与第二水室32通连,第二水室32与外部的收水端70通连,即流体通道40的上游端通过第二水室32与外部的收水端70通连,第二水室32开孔并安装有第二管接头用于通连外部的收水端70,流体(一般为水或者其他冷却液)经流体通道40的上端进入,在流体通道40中迂回流动后,经流体通道40的下游端流出,从流体通道40的下游端流出的流体可以作为废物处理,也可以循环利用,作为废物处理时,可以直接或者经第二水室32直接流入外界或者由回收箱进行回收(此时,外界和回收箱即可称为收水端70)。循环利用时,流体通道40的下游端或者第二水室32可通过管路及水泵等部件与流体通道40的上游端或者第一水室31通连,以形成循环回路,这样,在水泵的驱动下,经流体通道40的下游端流出的水经管路及水泵等部件重新进入流体通道40的上游端,并如此重复。
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中之一者内部限定有水室,水室内部设有隔板30,隔板30将水室密封分隔成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通过设置隔板30将水室分为互不相通的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以避免高温液体不经过流体通道40直接由第一水室31流入再流向第二水室32流出。
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中之一者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主体以及第一端盖13,第一主体设有贯穿前后两端的通孔,第一主体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将通孔密闭的第一端盖13,并共同围成水室。第一水槽14成型于第一水箱10朝向第二水箱20的一侧,第一端盖13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结构可拆卸安装于第一水箱10的前后两端。
第一水槽14和第二水槽24中的至少之一者的槽壁成型有凸起50,散热管41的端部与凸起50局部相抵。避免散热管41的端部与槽壁整体相抵而影响流体的正常流动。
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之另一者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主体以及安装于第二主体前后两端的第二端盖23。第二水槽24成型于第二水箱20朝向第一水箱10的一侧,第二端盖23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结构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水箱20的前后两端。
相对的第一端盖13和第二端盖23之间由侧板相连,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23和侧板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或者为焊接中者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分体式结构。此设计,一方面可提高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水冷排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流体通道40还可包括散热鳍片等部件,散热鳍片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管41之间,散热鳍片与散热管41的侧壁紧贴,通过散热鳍片提高流体通道40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水冷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以及多根设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腔室,第二水箱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散热管依次通连,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散热管共同形成可供流体迂回往复流动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上游端直接或者间接通连外部的水源端,流体通道的下游端直接或间接通连外部的收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的相对侧分别成型有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有第一盖板将第一水槽的敞开端密闭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另有第二盖板将第二水槽的敞开端密闭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成型有用于连接相应散热管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使第一腔室与相应的散热管通连;所述第二盖板成型有用于连接相应散热管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以使第二腔室与相应的散热管通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为一体结构或者均由间隔的多段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之一者的内部限定有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流体通道的上游端与第一水室通连,第一水室与外部的水源端通连;流体通道的下游端与第二水室通连,第二水室与外部的收水端通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中之一者内部限定有水室,水室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水室密封分隔成所述第一水室和所述第二水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之一者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主体以及第一端盖,第一主体设有贯穿前后两端的通孔,第一主体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将通孔密闭的所述第一端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水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中的至少之一者的槽壁成型有凸起,散热管的端部与凸起局部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之另一者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主体以及安装于第二主体前后两端的第二端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散热水冷排,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由侧板相连,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侧板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或者为焊接中者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分体式结构。
CN202321078701.8U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散热水冷排 Active CN220041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8701.8U CN220041062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散热水冷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8701.8U CN220041062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散热水冷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1062U true CN220041062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3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8701.8U Active CN220041062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散热水冷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1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00707A1 (en) Thermal storage device
TWI753753B (zh) 進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熱水排
DE50212342D1 (de) Luftgekühlter Ladeluftkühler
CN112414164A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US20170122666A1 (en) Integral heat exchanger
US11774177B2 (en) Water-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20041062U (zh) 一种散热水冷排
CN105953607A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KR20210112871A (ko) 핀과 격벽이 형성된 열전발전용 고온부 열교환기
CN112013705A (zh) 散热器及具有散热功能的氢气产生器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09960833U (zh) 一种流体冷却装置
CN107630744A (zh) 汽车散热器和汽车
JPH01118093A (ja) ラジエータ
JP3663667B2 (ja) タンク内蔵型熱交換器
CN221899526U (zh) 一种具有侧面进出水口的散热水排
KR101233091B1 (ko) 열교환기
CN111306119B (zh) 一种石油机械设备散热装置
CN220134183U (zh) 冷却装置以及具有其的采油系统
TW201945684A (zh) 多管併聯式鋁擠型熱交換裝置
KR100522109B1 (ko) 스키빙 압출소재 알루미늄 전열튜브를 사용한 냉각 유닛트
CN113431779B (zh) 一种两级压缩螺杆空压机
CN220305775U (zh) 一种侧边接入式水冷散热器
CN114905958B (zh) 动力系统冷却装置
CN220230186U (zh) 一种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