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8300U - 一种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38300U CN220038300U CN202320649282.2U CN202320649282U CN220038300U CN 220038300 U CN220038300 U CN 220038300U CN 202320649282 U CN202320649282 U CN 202320649282U CN 220038300 U CN220038300 U CN 2200383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light
- cavity
- sub
- emit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1001465382 Physalis alkekeng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659 Aver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第一发光装置和第二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腔口的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光源,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口处的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包括反射腔和第二光源,所述反射腔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且具有呈环状的第二腔口,所述第二腔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口的外围;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反射腔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反射腔中。本申请提供的灯具丰富了照明功能,并且能够灵活切换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照明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的灯具层出不穷。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灯具可分为用于重点区域照明(也就是聚光照明)和用于泛光照明两种类型,比如在商铺、展台、舞台等场所需要可实现重点区域照明的灯具,以更好地达到装饰及展览的目的,而在环境光照明中可实现泛光照明的灯具则被广泛应用。若用户在同一场所同时需要重点区域照明和泛光照明,则需同时购置两种灯具进行替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意识到,传统照明领域中实现重点区域照明功能和泛光照明功能至少需要两种灯具类型,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使用成本,在使用过程中两种灯具的功能也不能灵活地切换,降低了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灯具照明功能和适用场景单一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的基本构思是,将具有重点区域照明功能和泛光照明功能的两种发光装置集成至同一产品中,使用户仅使用一种灯具就能够实现多种照明效果。这样设置下的灯具与传统灯具相比,灯具的功能更加丰富,并且用户可根据场景需要灵活切换不同的照明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第一发光装置和第二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腔口的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光源,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口处的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包括反射腔和第二光源,所述反射腔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且具有呈环状的第二腔口,所述第二腔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口的外围;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反射腔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反射腔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通过将第一发光装置和第二发光装置集成在同一产品中,使得该灯具同时具备了第一发光装置和第二发光装置的功能,有利于丰富灯具的功能,使灯具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同时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以及多个第二子光源,每个所述第二子光源均为围绕所述第一子光源设置的环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子光源的光轴的方向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加灵活地调节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束角,有利于使灯具的功能多样化,提升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光源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子光源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控制所述第一子光源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的光通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对通过第一子光源和多个第二子光源的驱动电流进行准确的控制,以控制第一发光装置的光通量,进而控制光束角的调节以使第一发光装置更好地达到不同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为COB光源,所述COB光源包括承载板,所述第一子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子光源均为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LED芯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光线利用率和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的光通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器可以准确地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内部的驱动电流大小,以控制第一发光装置和第二发光装置的光通量,进而使出射光线的光束角得到有效调节,有利于灵活地调节灯具整体的照明情况,使灯具的适用场景更加丰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菲涅尔透镜的边缘处沿径向延伸形成有止挡凸缘,所述止挡凸缘止挡于所述第一腔口的边缘处,所述菲涅尔透镜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环状凸起,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环状凸起配合伸入到所述容纳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菲涅尔透镜起限位作用,使其稳定不晃动,有利于提高通过菲涅尔透镜的光线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口处设有扩散板,所述菲涅尔透镜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具有呈平面状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表面相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输出光线更加均匀,并且不会因出光位置不同而对照明效果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灯具整体的照明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所述第一光源指向所述第一腔口的方向,所述容纳腔呈扩口状,并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为呈弯曲状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菲涅尔透镜的装配,有利于提高灯具整体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所述第二光源指向所述第二腔口的方向,所述反射腔呈扩口状,并且所述反射腔的内壁为呈弯曲状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出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灯具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边缘处的侧壁,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和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腔口处设有扩散板,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第二发光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使灯具更好地运行并实现稳定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边缘处的侧壁,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和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底壁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侧设有散热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灯具在运行过程中的散热效果,避免因散热不良导致灯具内部器件过热而产生损耗,有利于提高产品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底壁向所述壳体内凸起,以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一凸台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光源的第二凸台,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具有供所述第一光源伸入的第三腔口,所述反射腔靠近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具有供所述第二光源伸入的第四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缩短了光线出射过程中的路径距离,有利于减少光线损耗,提高光线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光源相抵接,以阻止所述第一光源向靠近所述第一腔口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第一光源运行状态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灯具整体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上的电路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由所述第四腔口伸入所述反射腔,所述电路板止挡于所述第四腔口的边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第二光源时操作更加快捷简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在A-A处的截面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电气控制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底壁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装置单独工作时的光场分布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装置和第一发光装置的光通量比例为5:1时的光场分布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装置和第一发光装置的光通量比例为1:1时的光场分布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装置单独工作时的光场分布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装置中的第一子光源及与之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光源同时发光时的光场分布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装置中的第一子光源及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子光源同时发光时的光场分布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装置中的第一子光源发光时的光场分布图。
附图标记:第一发光装置1;容纳腔11;第一腔口110;内壁111;第三腔口112;第二限位部113;第一光源12;第一子光源121;第二子光源122;承载板123;菲涅尔透镜13;止挡凸缘131;环状凸起132;出光面133;第二发光装置2;反射腔21;第二腔口210;内壁211;第四腔口212;第二光源22;发光元件221;电路板222;扩散板23;驱动器3;壳体4;底壁41;侧壁42;第一限位部421;散热格栅43;第一凸台44;第二凸台45;筒环组件5;卡簧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在A-A处的截面图。该灯具包括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
第一发光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腔口110的容纳腔11、设置于容纳腔11中的第一光源12,以及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口110处的菲涅尔透镜13。
其中,菲涅尔透镜13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与容纳腔11相连接,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发光装置2包括反射腔21和第二光源22,反射腔21围绕容纳腔11设置,且具有呈环状的第二腔口210,第二腔口210位于第一腔口110的外围。第二光源22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1,多个发光元件221沿反射腔21的周向设置于反射腔21中。
需要说明的是:该灯具的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既可以分别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通过将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集成在同一产品中,使得该灯具同时具备了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的功能。当第一发光装置1单独工作时,在菲涅尔透镜13对光线的聚集作用下,该灯具相当于一个聚光灯,可用于要求光束角较小的重点区域照明;当第二发光装置2单独工作或者与第一发光装置1同时工作时,灯具的光束角增大,可用于环境光照明,用户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这样,有利于丰富灯具的功能,使灯具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同时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该灯具中的菲涅尔透镜13与传统透镜相比,体积小、重量轻、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具有良好的聚光性能,有利于对第一光源12发出的光线进行聚集;反射腔21围绕容纳腔11设置能够有效减小灯具沿自身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充分利用了灯具在径向方位的空间,有利于使整体产品轻薄化。
其中,光束角指的是灯具从光源强度最强的主轴到两侧发光强度为50%的位置之间构成的夹角。光束角越小时,灯具照射至地面或墙面上的光斑范围相对较小,因此适合于重点区域照明;而光束角越大时,光线相对分散,适合在空间内形成均匀照明。
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22被定义为当有电流通过时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区域发射辐射的任何组件,比如可以是节能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具等。反射腔21可以由金属材料(比如铝)制成,也可以由其它非金属材料制成,满足反射腔21的内部可以反射入射光线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腔口210处设有扩散板23。这样,在扩散板23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二发光装置2所输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其中,扩散板23可以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亚克力)材、PS(聚苯乙烯)板材、PC(聚碳酸酯)板材等高透光率材料制成,能够有效地将光线转化得更加均匀,达到光扩散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电气控制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还包括驱动器3,驱动器3分别与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22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分别控制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22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控制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22的光通量。其中,光通量指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可见光的量的总和,光通量是衡量光源输出可见光多少的一个指标。
通过这样的设置,驱动器3可以准确地控制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22内部的驱动电流大小,以控制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的光通量,进而使出射光线的光束角得到有效调节,有利于灵活地调节灯具整体的照明情况,使灯具的适用场景更加丰富。
另外,驱动器3除了通过控制驱动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光通量,也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22的电压大小。示例的,驱动器3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串并联的阻容元件以实现在回路中的分流或分压,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终端设备控制驱动器3进行工作,有利于提高灯具的智能化水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光源12包括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第二子光源122,每个第二子光源122均为围绕第一子光源121设置的环状结构,多个第二子光源122沿垂直于第一子光源121的光轴的方向排布。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加灵活地调节第一光源12所发出的光线的光束角,比如,需要较小光束角时,可以只打开第一子光源121,而当用户有选择地同时打开第一子光源12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子光源122时,光束角随之增大。这样,有利于使灯具的功能多样化,提升照明效果。
第一子光源121和多个第二子光源122的排布方式不限于图6中所示,示例的,多个第二子光源122也可以沿垂直于第一子光源121的光轴的方向与第一子光源121并列排布,或者,每个第二子光源122均为环绕第一子光源121呈间隔排布的器件的组合,比如,每个第二子光源122包括环绕第一子光源121呈间隔排布的几个LED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灯具还包括驱动器3,驱动器3分别与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第二子光源122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分别控制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第二子光源122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控制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第二子光源122的光通量。
通过设置驱动器3,有利于对通过第一子光源121和多个第二子光源122的驱动电流进行准确的控制,以控制第一发光装置1的光通量,进而控制光束角的调节以使第一发光装置1更好地达到不同的照明效果。
其中,关于驱动器3和光通量的解释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光源12为COB光源,COB光源包括承载板123,第一子光源121以及第二子光源122均为设置在承载板123上的LED芯片。
通过将第一光源12设置为COB光源,这样,可以减少第一光源12的制作工序,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光线利用率和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封装)光源是将LED芯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的高光效集成面光源技术,制作过程中无电镀、无回流焊、无贴片工序,因此制作工序简单,制作成本随之降低。并且,承载板123一般为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可以有效地反射第一子光源121以及第二子光源122发出的光线,减少光线浪费,同时金属基板有利于提高光源的散热效率。
当然,第一光源12也可以设置为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光源、IMD(Integrated Matrix Devices,集成矩阵器件)光源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菲涅尔透镜13的边缘处沿径向延伸形成有止挡凸缘131,止挡凸缘131止挡于第一腔口110的边缘处,菲涅尔透镜13靠近第一光源12的一侧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环状凸起132,位于最外侧的环状凸起132配合伸入到容纳腔11中。
通过设置止挡凸缘131,能够阻止菲涅尔透镜13沿灯具中心轴线的方向产生移位,同时位于最外侧的环状凸起132有效限制了菲涅尔透镜13沿灯具径向的晃动,有利于菲涅尔透镜13在第一腔口110处的准确定位,并且能够对菲涅尔透镜13起限位作用,使其稳定不晃动,有利于提高通过菲涅尔透镜13的光线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菲涅尔透镜13远离第一光源12的一侧具有呈平面状的出光面133,出光面133与扩散板23远离第二光源22的一侧表面相齐平。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共同作用时,不会因出光位置不同而对照明效果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灯具整体的照明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从第一光源12指向第一腔口110的方向,容纳腔11呈扩口状,并且容纳腔11的内壁111为呈弯曲状的曲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菲涅尔透镜13更好地装配至容纳腔11内,有利于提高灯具整体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从第二光源22指向第二腔口210的方向,反射腔21呈扩口状,并且反射腔21的内壁211为呈弯曲状的曲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有效扩大经过反射腔21反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并且通过将反射腔21的内壁211设置为曲面,相比于平面,当光线照射至曲面上时,光线的反射及折射会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出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灯具的照明效果。
如图4所示,壳体4包括底壁41,以及设置于底壁41边缘处的侧壁42,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均设置于壳体4内且位于底壁41上。
其中,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可以通过导热胶连接于底壁41上,实现固定连接的同时可以将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导。但也不限于此,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或超声波连接等方式与壳体4之间固定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口210处设有扩散板23,侧壁42远离底壁4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421,第一限位部421与扩散板23远离第二光源22的一侧表面相抵接。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421,有利于扩散板23的定位,限制扩散板23沿灯具的轴线方向朝远离第二光源22的一侧运动。比如,当灯具固定在天花板上时,扩散板23此时朝向地面,第一限位部421就限制了扩散板23向地面方向运动。这样,有利于保证第二发光装置2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使灯具更好地运行并实现稳定的照明效果。
其中,第一限位部421与侧壁42之间,以及第一限位部421与扩散板23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粘接或超声波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灯具的底壁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底壁41位于壳体4外的一侧设有散热格栅43。
通过设置散热格栅43,增加了底壁41的散热表面积,进而加快了散热,有利于保证灯具在运行过程中的散热效果,避免因散热不良导致灯具内部器件过热而产生损耗,有利于提高产品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部分底壁41向壳体4内凸起,以形成用于放置第一光源12的第一凸台44以及用于放置第二光源22的第二凸台45,容纳腔11靠近第一凸台44的一侧具有供第一光源12伸入的第三腔口112,反射腔21靠近第二凸台45的一侧具有供第二光源22伸入的第四腔口212。
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凸台44和第二凸台45向壳体4内部凸起,使得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22距离出光位置更近,有效缩短了光线出射过程中的路径距离,有利于减少光线损耗,提高光线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容纳腔11的内壁111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13,第二限位部113与第一光源12相抵接,以阻止第一光源12向靠近第一腔口110的方向移动。
通过这样的设置,对第一光源1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光源12产生移动或晃动,能够保证第一光源12运行状态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灯具整体的照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光源2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凸台45上的电路板222,发光元件221设置于电路板222上,且由第四腔口212伸入反射腔21,电路板222止挡于第四腔口212的边缘处。
通过这样的设置,相比于将多个发光元件221一一装配至第四腔口212内,本方案通过增加电路板222,可以提前将多个发光元件221固定连接至该电路板222上,接着将发光元件221和电路板222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配,这样,在装配第二光源22时操作更加快捷简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多个发光元件2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电路板222上,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图2至图4所示,沿壳体4的周向外围套设有筒环组件5,筒环组件5与壳体4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比如螺栓、螺钉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筒环组件5的外壁上设置有卡簧51,通过卡簧51可以将灯具固定至天花板或墙壁上,以实现照明作用。其中,卡簧51的数量为2个,但也不限于此,也可以大于2个,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该灯具也可以直接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等方式与天花板或墙壁之间完成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方案,试验得到了灯具在不同模式下的不同光束角,试验结果表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不仅同时具备聚光灯和泛光灯的功能,并且灯具的光束角可以实现连续调节,有效满足了多种照明要求。
如图8所示,此时,仅打开第二光源22,使第二发光装置2单独工作,灯具的光束角达到最大。根据前述对光束角的定义,结合图8可知,第二发光装置2单独工作时,灯具的光束角达到100度左右,这样,灯具可以很好地满足环境光照明。
如图9所示,当调节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22中的驱动电流或电压大小以使第二发光装置2和第一发光装置1的光通量比例为5:1时,灯具的光束角为84度;同样地,如图10所示,当第二发光装置2和第一发光装置1的光通量比例为1:1时,灯具的光束角为66度。相比图8所示的光束角有所减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取合适的照明方案,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当关闭第二光源22,也就是第二发光装置2不工作,此时,灯具为聚光灯模式。
如图11所示,第一子光源121和多个第二子光源122同时工作,此时,灯具的光源直径为15mm左右,灯具的光束角为55度,达到了灯具在聚光灯模式下的最大光束角。
如图12所示,此时第一子光源121和与之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光源122同时工作,光源直径为12mm,灯具的光束角为52度;如图13所示,此时第一子光源121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子光源122同时工作,光源直径为9mm,灯具的光束角为44度;如图14所示,此时仅有第一子光源121工作,光源直径减小至6mm,对应的灯具光束角为36度。
也就是:通过调节第一子光源121和多个第二子光源122中的电流或电压大小来实现第一发光装置1的光通量的变化,使灯具在聚光灯模式下的光束角可以在36度至55度之间连续变化,能够有效满足各种需要聚光灯实现重点照明的情况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装置(1)和第二发光装置(2);
所述第一发光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腔口(110)的容纳腔(1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中的第一光源(12),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口(110)处的菲涅尔透镜(13);
所述第二发光装置(2)包括反射腔(21)和第二光源(22),所述反射腔(21)围绕所述容纳腔(11)设置,且具有呈环状的第二腔口(210),所述第二腔口(210)位于所述第一腔口(110)的外围;所述第二光源(22)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1),多个所述发光元件(221)沿所述反射腔(21)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反射腔(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12)包括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第二子光源(122),每个所述第二子光源(122)均为围绕所述第一子光源(121)设置的环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12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子光源(121)的光轴的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3);
所述驱动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122)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122)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控制所述第一子光源(12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子光源(122)的光通量;
和/或,所述第一光源(12)为COB光源,所述COB光源包括承载板(123),所述第一子光源(121)以及所述第二子光源(122)均为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23)上的LED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3);
所述驱动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源(12)、所述第二光源(22)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光源(12)、所述第二光源(22)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12)、所述第二光源(22)的光通量。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菲涅尔透镜(13)的边缘处沿径向延伸形成有止挡凸缘(131),所述止挡凸缘(131)止挡于所述第一腔口(110)的边缘处,所述菲涅尔透镜(13)靠近所述第一光源(12)的一侧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环状凸起(132),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环状凸起(132)配合伸入到所述容纳腔(1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腔口(210)处设有扩散板(23),所述菲涅尔透镜(13)远离所述第一光源(12)的一侧具有呈平面状的出光面(133),所述出光面(133)与所述扩散板(23)远离所述第二光源(22)的一侧表面相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沿从所述第一光源(12)指向所述第一腔口(110)的方向,所述容纳腔(11)呈扩口状,并且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111)为呈弯曲状的曲面;和/或,沿从所述第二光源(22)指向所述第二腔口(210)的方向,所述反射腔(21)呈扩口状,并且所述反射腔(21)的内壁(211)为呈弯曲状的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4);
所述壳体(4)包括底壁(4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41)边缘处的侧壁(42),所述第一发光装置(1)和所述第二发光装置(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且位于所述底壁(41)上;
所述第二腔口(210)处设有扩散板(23),所述侧壁(42)远离所述底壁(4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421),所述第一限位部(421)与所述扩散板(23)远离所述第二光源(22)的一侧表面相抵接;和/或,所述底壁(41)位于所述壳体(4)外的一侧设有散热格栅(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底壁(41)向所述壳体(4)内凸起,以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光源(12)的第一凸台(44)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光源(22)的第二凸台(45),所述容纳腔(11)靠近所述第一凸台(44)的一侧具有供所述第一光源(12)伸入的第三腔口(112),所述反射腔(21)靠近所述第二凸台(45)的一侧具有供所述第二光源(22)伸入的第四腔口(2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111)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13),所述第二限位部(113)与所述第一光源(12)相抵接,以阻止所述第一光源(12)向靠近所述第一腔口(110)的方向移动;
和/或,所述第二光源(2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45)上的电路板(222),所述发光元件(22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22)上,且由所述第四腔口(212)伸入所述反射腔(21),所述电路板(222)止挡于所述第四腔口(212)的边缘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9282.2U CN220038300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一种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9282.2U CN220038300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一种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38300U true CN220038300U (zh) | 2023-11-17 |
Family
ID=8872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9282.2U Active CN220038300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一种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38300U (zh) |
-
2023
- 2023-03-28 CN CN202320649282.2U patent/CN2200383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4903E1 (en) | Lighting devices us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 |
US6758582B1 (en) | LED lighting device | |
US9429296B2 (en) | Modular optic for changing light emitting surface | |
US10584860B2 (en) | Linear light fixture with interchangeable light engine unit | |
EP2417386B1 (en) | Reflector system for lighting device | |
US6485160B1 (en) | Led flashlight with lens | |
EP2655957B1 (en) | Led light bulb with light scattering optics structure | |
US20190242552A1 (en) | Lighting apparatus | |
WO2011155275A1 (ja) | 照明装置 | |
JP2002304903A (ja) | 照明器具 | |
US9995439B1 (en) | Glare reduced compact lens for high intensity light source | |
JP2004179048A (ja) | Led照明ユニット及びled照明器具 | |
US20140016318A1 (en) | LED Light Assembly | |
US9441819B2 (en) | Modular optic for changing light emitting surface | |
JP2017050187A (ja) | 照明器具 | |
JP2014123479A (ja) |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集光ユニット | |
CN208011622U (zh) | 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 | |
CN220038300U (zh) | 一种灯具 | |
JP2007066718A (ja) | 照明装置 | |
CN110410754B (zh) | 照明装置 | |
EP3722654B1 (en) | Spot light apparatus | |
CN219640089U (zh) | 一种组合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 |
WO2016173482A1 (zh) | 一种照明模组及照明灯具 | |
US11719398B1 (en) | Recessed downlight | |
CN117906100A (zh) | 一种组合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