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3021U - 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 Google Patents
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23021U CN220023021U CN202320957508.5U CN202320957508U CN220023021U CN 220023021 U CN220023021 U CN 220023021U CN 202320957508 U CN202320957508 U CN 202320957508U CN 220023021 U CN220023021 U CN 2200230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ear
- annular
- ear portion
- charging b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027 ear inner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883 ear externa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3467 chee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374 seb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Fe2+ Chemical compound [Fe+2]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146 Gossyp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46998 Trag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32 sebaceous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06 sweat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环形的耳内部分,所述耳内部分具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耳内部分内设有环形的发声单元;和沿用户脸颊延伸的耳外部分,所述耳外部分与所述耳内部分的背向用户耳朵的表面连接,并且在与耳内部分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耳内部分的中心通孔不重叠。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该组合包括前述耳机和充电仓,所述充电仓包括能够开合的盒体,盒体内设有与所述耳机的耳内部分适配的第一收纳室和与所述耳机的耳外部分适配的第二收纳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开发出各种类型的耳机,例如,头戴式耳机、挂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半入耳式耳机以及耳内式耳机等。入耳式、半入耳式耳机由于封闭耳道屏蔽外界声音,导致在佩戴耳机时无法正常跟外界沟通,影响正常生活沟通和工作沟通的问题,耳内式耳机完全置于人的耳廓之内,通过耳廓的不同部位固定耳机,并且耳机完全封闭耳道。这种耳机比起入耳式或半入耳式耳机在耳内部分的质量较大,为了防止其从人耳中掉落,往往需要具有较大的尺寸,以便对耳廓的不同部位施加足够大的摩擦力,长时间佩戴容易引起耳廓胀痛。此外,由于完全封闭耳道,长时间佩戴耳道不易散热,会引起不适和滋生细菌。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采用环形发声单元的耳内式耳机。环形的发声单元中心设有通孔,解决了耳道内的通风散热问题。但是,这种耳机对于耳廓胀痛的问题无法解决,反而由于发声单元为环形,导致必须利用额外的空间设置其他耳机部件,因此耳机的尺寸反而会进一步增大,导致耳廓胀痛的问题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耳机,以解决上述及其他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耳机。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耳机可包括:环形的耳内部分,所述耳内部分具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耳内部分内设有环形的发声单元;和沿用户脸颊延伸的耳外部分,所述耳外部分与所述耳内部分的背向用户耳朵的表面连接,并且在与耳内部分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耳内部分的中心通孔不重叠。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耳外部分可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和电路板组件;和杆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耳内部分。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耳内部分所在平面之间具有0至30度的夹角。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耳外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控制按键。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耳外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面向人脸一侧的第一充电接口。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包括: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具有内环形壁、外环形壁和连接所述内环形壁和外环形壁的底壁;环形永磁体,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架内并且抵接所述环形支架的外环形壁;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固定到所述环形永磁体的轴向外侧表面;音圈,所述音圈设置于所述环形永磁体的径向内侧;和与所述音圈连接的振膜。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的底壁外表面上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延伸超出所述发声单元的外径。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耳内部分内设有发声单元腔体,连接部内设有连接部腔体,所述发声单元腔体与所述连接部腔体连通;并且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调音孔,所述调音孔覆盖有调音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和充电仓,所述充电仓包括能够开合的盒体,盒体内设有与所述耳机的耳内部分适配的第一收纳室和与所述耳机的耳外部分适配的第二收纳室。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充电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室下方的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室下方的第二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之间的第二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通过将耳机的耳内部分设置为具有中心通孔的环形,解决了耳道通风散热的问题,同时将除环形发声单元之外的其他部件均配置在耳外部分,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耳内部分的尺寸,解决长时间佩戴导致耳廓胀痛的问题。
2、通过将耳机的耳内部分设置为具有中心通孔的环形,将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机改造成为开放式耳机,提高了佩戴耳机时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3、通过将耳外部分分为主体部和杆状连接部,可以将耳机中多数及较重的部件配置在主体部中,杆状的连接部可起到延长耳机主体尺寸的作用,将耳机的重心降低,使得耳内部分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在耳廓中。
4、将连接部腔体与发声单元腔体连通,并且在连接部上设有调音孔,调音孔上覆盖有调音网,以提高耳机的音质。
5、将连接部的延伸方向O2与耳内部分所在平面之间O1之间的夹角a设定为0至30度之间,使得主体部能够更好地贴合用户的耳朵下部或脸颊,耳内部分能够更好地保持在耳廓中。
6、在连接部上设有控制按键,方便用户手动对耳机进行控制。
7、将充电接口设置在连接部的内侧,避免因用户出汗或皮肤出油导致充电接口变脏或被污染以影响使用体验或充电接口性能的问题。
8、耳内部分的主要仅包括发声单元,其他结构及部件均设置在耳外部分,因此能够将永磁体设置在音圈的径向外侧,以提高耳机的音质。
9、将发生单元的电路板设置成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接线部,使得耳外部分的内部接线能够在距离耳内部分的中心通孔较远的距离处与电路板连接,能够将耳外部分布置成进一步远离中心通孔,避免对中心通孔的通气性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将耳外部分的重心下移,提高耳机佩戴的稳定性。
10、在耳机的两端(即,耳内部分和耳外部分的主体部)两个位置处与充电仓内设置的磁体相互作用,能够将耳机牢固地固定在充电仓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耳机的沿两个不同方向看去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耳机充电仓耳机盒的透视图,用于容纳前述耳机并用于对该耳机进行充电;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耳机被装入图2的充电仓中的情形;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耳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耳机的纵向中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耳机装入图2所示充电仓中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形发声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发声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7所示发声单元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耳机佩戴时的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定向或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通常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定向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表明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定向才能正常使用和操作,除非本文中对此另有特别规定。
技术特征的前缀“第一”、“第二”等仅是用于对同类技术特征的不同个体进行区分,并不表明或暗示它们之间具有重要性的先后顺序,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二者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构造。
图1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耳机及充电盒。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耳机100包括环形的耳内部分和沿用户脸颊延伸的耳外部分,如图5所示,耳内部分具有中心通孔120并且耳内部分内设有环形的发声单元102,耳外部分与耳内部分的背向用户耳朵的表面连接,并且耳外部分在与耳内部分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耳内部分的中心通孔120不重叠。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耳机在人耳中佩戴时的模拟图。可见,正常情况下,耳内部分由耳屏和对耳屏保持在耳内,耳外部分在屏间切迹位置处与耳内部分连接。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将耳机的耳内部分设置为具有中心通孔的环形,从而解决了耳道通风散热的问题,同时将除环形发声单元之外的其他部件均配置在耳外部分,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耳内部分的尺寸,解决长时间佩戴导致耳廓胀痛的问题。
如果耳外部分的重心过高,例如将耳外部分设置成紧挨着耳内部分的外侧,在重力的作用下,以耳廓为支点,耳外部分会向耳内部分施加一向上和向外撬动的力,从而导致耳内部分不易稳定地保持在耳廓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耳外部分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105和电路板组件106。可选地,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主体部中设置其他部件,例如,电池支架104、天线支架107等。电路板组件106上可集成蓝牙模块、麦克风模块等。所述连接部呈杆状,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到主体部,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到耳内部分。
通过将耳外部分分为主体部和连接部,可以将耳机中多数及较重的部件(例如,电池104和电路板组件106等)配置在主体部中,杆状的连接部可起到延长耳机主体尺寸的作用,由此将耳机的重心降低,且杆状连接部可沿用户的耳朵下部及脸颊延伸,主体部贴合耳朵下部或脸颊而不能进一步向内(即朝向用户脸颊的方向)偏转,从而使得耳内部分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在耳廓中。连接部的长度优选介于1cm至2cm之间。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耳机100包括:耳机下盖102、耳机中盖103和耳机上盖113。耳机下盖102与耳机中盖103的前部配合形成环形的发声单元腔体,发声单元102设置在该发声单元腔体中。耳机中盖103的后部与耳机上盖113配合形成连接部腔体和主体部腔体。控制按键112、按键电路板110、充电柱114、垫圈109设置在连接部腔体中。电池105、电池支架104、电路板组件106、天线支架107设置于主体部腔体中。此外,还可以包括装饰环111,设置于耳机中盖的耳内部分上。
完全耳内式耳机由于体积及内部腔体容积有限,因此大幅地牺牲了耳机的音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部腔体与发声单元腔体连通,并且在连接部上设有调音孔109,调音孔上覆盖有调音网108。通过这种方式,连接部腔体能够与发声单元腔体一起共振,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连接部的延伸方向O2与耳内部分所在平面之间O1之间的夹角a设定为0至30度之间。即,连接部将稍微地朝向用户的脸颊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这样主体部能够更好地贴合用户的耳朵下部或脸颊,使得耳内部分能够更好地保持在耳廓中。
完全入耳式的耳机通常采用触摸式操作或通过手机App操作,这两种操作方式均较为不便。
为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的耳外部分的连接部上设有控制按键112。由于连接部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提供了设置一个或多个机械式控制按键的空间,用户可以方便地用手触摸按键确定按键的位置和次序,然后根据需要对不同的按键进行相应的操作。相应地,连接部内可设有按键电路板110。
完全入耳式的耳机,其充电接口通常设置在面向耳内的表面。然而,由于耳廓内侧会分泌皮脂,人脸也较易分泌过多皮脂,因此会容易弄脏或污染充电接口。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耳外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面向人脸一侧的第一充电接口。图5示出了设置于连接部的下表面(即朝向人脸一侧的表面)上的充电柱114。充电柱114连接或集成在按键电路板110上,或者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板组件106。为了对充电柱114进行定位,可以在充电柱周围设置垫圈109。由于人耳下部与脸颊连接位置处汗腺及皮脂腺分布较少,因此分泌汗及皮脂较少,而耳外部分的连接部的内侧表面恰好对应于该位置。因此,将充电接口设置在该位置,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因用户出汗或皮肤出油导致充电接口变脏或被污染以影响使用体验或充电接口性能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环形发声单元将环形磁体设置在音圈的内侧,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使用尺寸和重量较小的磁体,从而减少耳机的整体重量,提高耳机在耳内佩戴的舒适性。但是这种结构设置的弊端也很明显,耳机的音效会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发声单元102包括:环形支架1025,具有内环形壁10252、外环形壁10251和连接所述内环形壁和外环形壁的底壁10253;环形永磁体1024,安装于环形支架1025内并且抵接所述环形支架的外环形壁10251;环形垫圈1023,固定到环形永磁体1024的轴向外侧表面;音圈1022,设置于环形永磁体1024的径向内侧;和与音圈1022连接的振膜1021。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的结构包括耳内部分和耳外部分,耳内部分的主要仅包括发声单元,其他结构及部件均设置在耳外部分,因此即使将永磁体设置在音圈的径向外侧,采用较大质量的永磁体,也显著地轻于完全耳内式耳机的重量。此外,采用较大体积、质量的永磁体能够提供较大的磁通密度磁力,有利于提高耳机的瞬态响应,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
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音质,还可以在环形支架1025的底壁10253的外表面上的适当区域进一步设置调音网或调音棉1027。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发声单元102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1025的底壁10253的外表面上的电路板1026,该电路板1026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接线部,接线部径向向外延伸超出发声单元102的外径,参见图5。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电路板1026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接线部,因此耳机的耳外部分内部接线1031能够在距离耳内部分的中心通孔120较远的距离处与电路板1026连接,从而能够将耳外部分布置成进一步远离中心通孔120,避免对中心通孔120的通气性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将耳外部分的重心下移,提高耳机佩戴的稳定性。
耳机在充电仓中的固定通常采用磁吸方式,例如采用在充电仓中设置磁铁与耳机发声单元中的永磁体相互吸引的方式。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而言,由于耳外部分的重量较大,且耳机具有一定长度,仅在耳内部分对应位置处进行磁吸固定无法充分地将耳机固定住。
为解决该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在耳机耳外部分的主体部内部靠近用户脸颊一侧设置一铁磁性部件。该铁磁性部件可具有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采用铁磁性材料制造电池支架104的一部分;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电池支架104内、电池105的靠近人脸侧设置一铁磁性金属片(图中未示出);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将作为电池正负极接线的导电金属片(例如,铁质金属片)制造成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结构,以用作该铁磁性部件。铁磁性部件的材料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铁、镍、钴及其合金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耳机的两端(即,耳内部分和耳外部分的主体部)两个位置处与充电仓内设置的磁体相互作用,通过磁力牢固地固定在充电仓中。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与上述耳机配合使用的充电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仓200包括能够开合的盒体,盒体内设有与耳机的耳内部分适配的第一收纳室201和与耳外部分适配的第二收纳室202。
此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充电仓20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收纳室201下方的第一磁体204;设置在第二收纳室202下方的第二磁体205;和设置在第一收纳室201和第二收纳室202之间的第二充电接口203。
第一磁体204优选具有与耳机的发声单元102内的永磁体形状一致的环形形状。第二磁体205优选具有与耳机主体部内铁磁性部件一致的形状。例如,若铁磁性部件为圆形金属片,则第二磁体205可以是圆盘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对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形,或对各技术特征进行显而易见的组合或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仅限定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技术方案确定。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
环形的耳内部分,所述耳内部分具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耳内部分内设有环形的发声单元;和
沿用户脸颊延伸的耳外部分,所述耳外部分与所述耳内部分的背向用户耳朵的表面连接,并且在与耳内部分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耳内部分的中心通孔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外部分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和电路板组件;和
杆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耳内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耳内部分所在平面之间具有0至30度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外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控制按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外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面向人脸一侧的第一充电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
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具有内环形壁、外环形壁和连接所述内环形壁和外环形壁的底壁;
环形永磁体,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架内并且抵接所述环形支架的外环形壁;
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固定到所述环形永磁体的轴向外侧表面;
音圈,所述音圈设置于所述环形永磁体的径向内侧;和
与所述音圈连接的振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的底壁外表面上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延伸超出所述发声单元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耳内部分内设有发声单元腔体,连接部内设有连接部腔体,所述发声单元腔体与所述连接部腔体连通;并且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调音孔,所述调音孔覆盖有调音网。
9.一种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和
充电仓,所述充电仓包括能够开合的盒体,盒体内设有与所述耳机的耳内部分适配的第一收纳室和与所述耳机的耳外部分适配的第二收纳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室下方的第一磁体;
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室下方的第二磁体;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之间的第二充电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7508.5U CN220023021U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7508.5U CN220023021U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23021U true CN220023021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80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57508.5U Active CN220023021U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23021U (zh) |
-
2023
- 2023-04-24 CN CN202320957508.5U patent/CN2200230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213809U (zh) | 耳挂结构及具有该耳挂结构的骨导式耳机 | |
EP0064553B1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s | |
CN216795282U (zh) | 一种新型骨传导振子以及骨传导蓝牙耳机 | |
CN210405617U (zh) | 无线颈戴耳机 | |
JP2012010393A (ja) | 自動車電話、電話、スイッチボード又はこれに類するもののためのマイクロホン/イヤホン | |
WO2020103731A1 (zh) | 耳塞 | |
CN215499489U (zh) | 耳麦的麦克风安装结构 | |
CN214799830U (zh) |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 |
CN112165666B (zh)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 |
CN220023021U (zh) | 耳机以及耳机与充电仓的组合 | |
CN217116360U (zh) | 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 | |
CN216982100U (zh) |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 |
CN203590406U (zh) | 耳机 | |
CN115499746A (zh) | 开放式耳机 | |
CN110324745B (zh) |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 |
CN211860512U (zh) | 无线耳机,头戴式耳机支架及耳机组件 | |
CN214381330U (zh) | 一种骨传导耳机的接触式组装机构 | |
CN221177904U (zh) | 一种环形耳机以及耳机仓 | |
CN220292169U (zh) | 新型挂脖式蓝牙耳机 | |
JP2012085114A (ja) | イヤホン | |
CN217216870U (zh) | 一种耳机组件、耳机和耳机座 | |
CN221081532U (zh) | 一种自适应蓝牙耳机 | |
CN217159986U (zh) | 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 | |
CN213638168U (zh) | 头戴式耳机 | |
CN219018988U (zh) | 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