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1684U - 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21684U CN220021684U CN202321711718.2U CN202321711718U CN220021684U CN 220021684 U CN220021684 U CN 220021684U CN 202321711718 U CN202321711718 U CN 202321711718U CN 220021684 U CN220021684 U CN 2200216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terminal
- clamping arm
- wire
- femal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该母导电端子包括母导电端子主体,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的头端为与公导电端子进行插接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上设有夹紧公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在母导电端子上增设了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用于夹紧公导电端子,形成双触点夹持结构,并且,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不容易变形,实现在多次插拔之后,仍然具备稳定的接触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之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剧增,汽车智能升级的进程也不断推进,而关键部件的连接器作为信号或能源输送的枢纽起着重要作用,要求组装后的连接器具有优良的接触性能。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通常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具有母端子,而第二连接器具有公端子,使用时,第二连接器插接于第一连接器上,公端子与母端子导通连接。然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连接器为单接触点及单卡点式,由于触点只有一个,在多次插拔之后,容易造成接触不良,且由于端子结构问题,卡点结构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失效,以及端子拔插过程中容易发生摇摆,导致导通连接不稳定,影响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插拔使用。
因此,寻找一种母导电端子,能够在多次插拔之后,仍然具备稳定的接触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通过该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实现在多次插拔之后,仍然具备稳定的接触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之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一种方案为:一种母导电端子,包括母导电端子主体,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的头端为与公导电端子进行插接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上设有夹紧公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接触的第一凸包,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接触的第二凸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包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的末端,所述第二凸包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包、第二凸包相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相平行,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第二弹性夹持臂、母导电端子主体呈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的尾端为连接导线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上设有连接导线的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包括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一刺破夹线臂和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二刺破夹线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一尖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二尖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与所述第二刺破夹线臂相平行,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相平行或相重合或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二种方案为: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有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母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公导电端子,所述公导电端子与所述母导电端子为插接配合,当所述公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母导电端子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共同夹紧在所述母导电端子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侧面设有波浪形摩擦纹路,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内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卡扣结构包括卡舌和卡槽,所述卡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插接端,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通过二次锁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设有装入导线的导线安装孔,所述二次锁扣结构包括第一公锁扣、第二公锁扣和母锁扣,所述第一公锁扣与所述第二公锁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所述母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一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为第一次锁扣配合,所述第二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为第二次锁扣配合,第一次锁扣配合用于装入导线,第二次锁扣配合用于将导线压入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对母导电端子进行了结构改进,在母导电端子上增设了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用于夹紧公导电端子,形成双触点夹持结构,并且,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不容易变形,实现在多次插拔之后,仍然具备稳定的接触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母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母导电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母导电端子与公导电端子的插接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母导电端子与导线的刺破夹线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信号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信号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母导电端子实现L型出线的结构变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信号连接器实现L型出线的结构变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信号连接器的二次锁扣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母导电端子1,公导电端子2,导线3,第一连接器4,第二连接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一种方案为: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母导电端子1,包括母导电端子主体15,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15的头端为与公导电端子2进行插接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上设有夹紧公导电端子2的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
在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母导电端子主体15上设置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用于夹紧公导电端子2,形成双触点夹持结构,并且,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不容易变形,实现在多次插拔之后,仍然具备稳定的接触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之目的,但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2接触的第一凸包111,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2接触的第二凸包121。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上设置第一凸包111,在第二弹性夹持臂12上设置第二凸包121,通过第一凸包111和第二凸包121共同夹紧公导电端子2,如图3所示,接觖性能更好更稳定。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位111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的末端,所述第二凸包121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末端。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凸包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1的末端,将第二凸包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末端,可以更好的发挥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弹性夹持作用,接觖性能更好更稳定。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111、第二凸包121相向凸起。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凸包111、第二凸包121设置为相向凸起,可以更好的夹持公导电端子,接觖性能更好更稳定。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相平行,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第二弹性夹持臂12、母导电端子主体15呈U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与第二弹性夹持臂12平行设置,并且,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与第二弹性夹持臂12可以与母导电端子主体15形成U型结构,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与第二弹性夹持臂12不容易变形,可以更好的夹持公导电端子2,接觖性能更好更稳定。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15的尾端为连接导线3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上设有连接导线3的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增设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用于连接导线,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导线的装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包括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的第一刺破夹线臂13和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二刺破夹线臂14。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第一刺破夹线臂13和第二刺破夹线臂14分别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实现第一刺破夹线臂13和第二刺破夹线臂14与导线3的导电连接,如图4所示,不需要剥线,操作方便。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13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的第一尖端131,所述第二刺破夹线臂14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的第二尖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所述第二刺破夹线臂14相平行,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相平行(如图7所示)或相重合或相垂直(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可分别通过第一尖端131和第二尖端141来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第二刺破夹线臂14平行设置,呈U型,可实现刺破夹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第一弹性夹持臂11相平行,由于导线需要垂直接入第一刺破夹线臂13和第二刺破夹线臂14,因此,可以形成90度的线端布置,即L型出线,如图7、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第一弹性夹持臂11相垂直,由于导线3需要垂直接入第一刺破夹线臂13和第二刺破夹线臂14,因此,可以形成180度的线端布置,即水平出线,如图1至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连接器的安装环境来选择L型出线和水平出线两种出线模式,通用性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二种方案为:如图5至图9所示,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所述第一连接器4上设有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母导电端子1,所述第二连接器5上设有公导电端子2,所述公导电端子2与所述母导电端子1为插接配合,当所述公导电端子2插入所述母导电端子1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共同夹紧在所述母导电端子2的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导电端子2可以是PIN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信号连接器可以是1278系列单排连接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信号连接器可以是IDC连接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方案应用至电信号连接器中,可以提供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在实现在多次插拔之后,仍然具备稳定的接触性能。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4的侧面设有波浪形摩擦纹路412,所述第一连接器4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5过内卡扣结构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内卡扣结构包括卡舌424和卡槽51,所述卡舌42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4的插接端,所述卡槽5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5的插接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连接器4的两侧设置波浪形摩擦纹路412,在装配产品的同时更好拿放,也可以为插拔操作提供受力点。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内卡扣结构,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好产品本身。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4包括第一绝缘壳体41和第二绝缘壳体42,所述第一绝缘壳体41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42通过二次锁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壳体42上设有装入导线的导线安装孔423,所述二次锁扣结构包括第一公锁扣421、第二公锁扣422和母锁扣411,所述第一公锁扣421与所述第二公锁扣4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42上,所述母锁扣411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41上,所述第一公锁扣421与所述母锁扣411为第一次锁扣配合,所述第二公锁扣422与所述母锁扣411为第二次锁扣配合,第一次锁扣配合用于装入导线3,第二次锁扣配合用于将导线3压入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可先将第二绝缘壳体42压入第一绝缘壳体41,使第一公锁扣421与母锁扣411进行第一次锁扣配合,然后,将导线3装入第二绝缘壳体42的导线安装孔423,再将第二绝缘壳体42进一步压入第一绝缘壳体41,使第二公锁扣422与母锁扣411进行第二次锁扣配合,最终将导线3压入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实施例1
提供一种母导电端子1,包括母导电端子主体15,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15的头端为与公导电端子2进行插接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上设有夹紧公导电端子2的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2接触的第一凸包111,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2接触的第二凸包121。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第一凸包位111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的末端,所述第二凸包121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的末端。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第一凸包111、第二凸包121相向凸起。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12相平行,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第二弹性夹持臂12、母导电端子主体15呈U型结构。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15的尾端为连接导线3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上设有连接导线3的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包括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的第一刺破夹线臂13和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二刺破夹线臂14。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13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的第一尖端131,所述第二刺破夹线臂14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3的绝缘层的第二尖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所述第二刺破夹线臂14相平行,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13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相平行或相重合或相垂直。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1,只是提供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所述第一连接器4上设有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母导电端子1,所述第二连接器5上设有公导电端子2,所述公导电端子2与所述母导电端子1为插接配合,当所述公导电端子2插入所述母导电端子1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11和第二弹性夹持臂12共同夹紧在所述母导电端子2的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所述第一连接器4的侧面设有波浪形摩擦纹路412,所述第一连接器4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5过内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卡扣结构包括卡舌424和卡槽51,所述卡舌42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4的插接端,所述卡槽5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5的插接端。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9,只是所述第一连接器4包括第一绝缘壳体41和第二绝缘壳体42,所述第一绝缘壳体41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42通过二次锁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壳体42上设有装入导线的导线安装孔423,所述二次锁扣结构包括第一公锁扣421、第二公锁扣422和母锁扣411,所述第一公锁扣421与所述第二公锁扣4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42上,所述母锁扣411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41上,所述第一公锁扣421与所述母锁扣411为第一次锁扣配合,所述第二公锁扣422与所述母锁扣411为第二次锁扣配合,第一次锁扣配合用于装入导线3,第二次锁扣配合用于将导线3压入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导电端子主体,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的头端为与公导电端子进行插接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上设有夹紧公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接触的第一凸包,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上设有与公导电端子接触的第二凸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的末端,所述第二凸包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的内侧面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的末端,所述第一凸包、第二凸包相向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相平行,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第二弹性夹持臂、母导电端子主体呈U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导电端子主体的尾端为连接导线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上设有连接导线的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包括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一刺破夹线臂和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二刺破夹线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一尖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接入导线的端部设有刺破导线的绝缘层的第二尖端,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与所述第二刺破夹线臂相平行,所述第一刺破夹线臂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夹持臂相平行或相重合或相垂直。
8.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母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公导电端子,所述公导电端子与所述母导电端子为插接配合,当所述公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母导电端子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臂和第二弹性夹持臂共同夹紧在所述母导电端子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侧面设有波浪形摩擦纹路,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内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卡扣结构包括卡扣配合的卡舌和卡槽,所述卡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插接端,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设有装入导线的导线安装孔,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通过二次锁扣结构连接,所述二次锁扣结构包括第一公锁扣、第二公锁扣和母锁扣,所述第一公锁扣与所述第二公锁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所述母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一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为第一次锁扣配合,所述第二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为第二次锁扣配合,第一次锁扣配合用于装入导线,第二次锁扣配合用于将导线压入所述刺破夹线式冷焊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11718.2U CN220021684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11718.2U CN220021684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21684U true CN220021684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7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11718.2U Active CN220021684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21684U (zh) |
-
2023
- 2023-06-30 CN CN202321711718.2U patent/CN2200216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6292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 |
US20040185703A1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DC contacts | |
CN216145874U (zh) | 一种高速子连接器 | |
KR101534997B1 (ko) | 하네스 커넥터 | |
JP3400079B2 (ja) | 短絡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5184602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US887060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 |
US4895532A (en) | Modular connector coupler with selective commoning system | |
US656896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CN110098518B (zh) |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 |
US693916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with cables | |
CN220021684U (zh) | 一种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信号连接器 | |
TWI831388B (zh) | 電連接器、製造方法以及連接器組件 | |
CN115764382A (zh) |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JPS63138678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8300449U (zh) | 线缆用连接器 | |
CN220155781U (zh) |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 | |
CN112803187A (zh) | 连接器 | |
CN21877019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300341U (zh) | 线缆用连接器 | |
CN217589561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20368176U (zh) | 线缆电连接器 | |
CN217589514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758956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3878498U (zh) | 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