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1530U -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1530U
CN220021530U CN202321640468.8U CN202321640468U CN220021530U CN 220021530 U CN220021530 U CN 220021530U CN 202321640468 U CN202321640468 U CN 202321640468U CN 220021530 U CN220021530 U CN 220021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positive
battery
negativ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04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zhu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zhu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zhu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zhu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04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1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1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1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多并成组极耳包括多个极耳单体,每一个极耳单体均包括极耳本体和粘接在极耳本体上的粘接件;相邻两个极耳单体之间,粘接件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本实用新型中,极耳本体的尺寸可以制造的比较小,在极耳原材料上裁切极耳本体时,对极耳原材料的利用率较高。另外,在将粘接件焊接在极耳本体上时,无需在极耳本体上开设定位孔,从而无需对焊接完成后的极耳板体进行裁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极耳原材料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极耳的制造效率。此外,相邻两个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预设间隙的设计,便于极耳本体的折弯、散热等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例如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讲是从电池正负两极引出来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
现有技术中,在对极耳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极耳原材料进行裁切尺寸较大的极耳,裁切的过程中会造成极耳原材料的浪费。另外,在将粘接带焊接到尺寸较大的极耳上时,为了保证尺寸较大的极耳焊接的稳定性,需要在极耳上开设定位孔进行定位,焊接完成后还需要将定位孔所对应的极耳裁掉,从而造成了极耳原材料的浪费,以及降低了极耳的制造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极耳的物料利用率低、制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包括多个极耳单体,每一个所述极耳单体均包括极耳本体和粘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的粘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极耳单体之间,所述粘接件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
可选地,所述预设间隙的宽度为0.1mm~50mm。
可选地,所述极耳本体的宽度为10mm~200mm。
可选地,所述极耳本体为铜镀镍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极耳本体由铝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正极耳以及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为上述的多并成组极耳;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耳连接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耳连接所述负极片。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套筒和壳盖,所述套筒包括电芯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壳盖密封盖合在所述套筒上,所述正极耳与所述壳盖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壳盖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极引脚远离所述壳盖的一端朝向所述负极耳延伸,所述负极引脚远离所述套筒底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正极耳延伸。
本实用新型中,多并成组极耳包括多个极耳单体,每一个所述极耳单体均包括极耳本体和粘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的粘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极耳单体之间,所述粘接件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极耳本体的尺寸可以制造的比较小,在极耳原材料上裁切极耳本体时,对极耳原材料的利用率较高。另外,在将所述粘接件焊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时,无需在所述极耳本体上开设定位孔,从而无需对焊接完成后的极耳板体进行裁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极耳原材料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极耳的制造效率。此外,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预设间隙的设计,便于所述极耳本体的折弯、散热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并成组极耳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并成组极耳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极耳的俯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极耳单体;11、极耳本体;12、粘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包括多个极耳单体,每一个所述极耳单体均包括极耳本体和粘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的粘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极耳单体之间,所述粘接件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可以理解地,所述粘接件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带等,且所述粘接件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技术连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所述粘接带的相对两端从而所述极耳本体的边缘伸出,相邻两个所述粘接带之间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粘接等工艺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多并成组极耳包括多个极耳单体,每一个所述极耳单体均包括极耳本体和粘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的粘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极耳单体之间,所述粘接件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极耳本体的尺寸可以制造的比较小,在极耳原材料上裁切极耳本体时,对极耳原材料的利用率较高。另外,在将所述粘接件焊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时,无需在所述极耳本体上开设定位孔,从而无需对焊接完成后的极耳板体进行裁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极耳原材料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极耳的制造效率。此外,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预设间隙的设计,便于所述极耳本体的折弯、散热等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间隙的宽度a为0.1mm~50mm;例如,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预设间隙的宽度a为1mm、10mm、20mm、30mm、40mm等。
作为优选,所述极耳本体的宽度b为10mm~200mm;例如,所述极耳本体的宽度b为50mm、100mm、150mm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耳本体为铜镀镍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由铜镀镍材料制成的所述极耳本体为负极耳。需要说明地,所述负极耳也可以由铝材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耳本体由铝材制成。可以理解地,由铝材制成的所述极耳本体为正极耳。
需要说明地,该多并成组极耳多应用于软包电池,该多并成组极耳可以作为软包电池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且该多并成组极耳与软包电池的铝塑膜焊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正极耳以及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为上述的多并成组极耳;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耳连接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耳连接所述负极片。可以理解地,所述电芯可以通过叠片或者卷绕的形式制成,所述电芯的具体制造工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可以分别从所述电芯的相对两端引出,也可以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引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套筒和壳盖,所述套筒包括电芯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壳盖密封盖合在所述套筒上,所述正极耳与所述壳盖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并电连接。可以理解地,所述壳盖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工艺密封盖合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为所述电芯的正极端,所述端盖为所述电芯的负极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正极引脚(也即,正极PIN)和负极引脚(也即,负极PIN),所述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壳盖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电连接。可以理解地,该电池通过所述正极引脚和所述负极引脚分别与外部电器件的正负极端电连接,从而该电池可以通过所述正极引脚和所述负极引脚给外部电器件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引脚远离所述壳盖的一端朝向所述负极耳延伸,所述负极引脚远离所述套筒底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正极耳延伸。可以理解地,所述正极引脚从上端朝向下端延伸,所述负极引脚从下端朝向上端延伸,且所述正极引脚和所述负极引脚的自由端均位于所述套筒的侧方,从而所述正极引脚和所述负极引脚均不会占用所述套筒的轴向空间,提高了该电池的紧凑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并成组极耳和电池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极耳单体,每一个所述极耳单体均包括极耳本体和粘接在所述极耳本体上的粘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极耳单体之间,所述粘接件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耳本体之间设有预设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并成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隙的宽度为0.1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并成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本体的宽度为1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并成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本体为铜镀镍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并成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本体由铝材制成。
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正极耳以及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为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并成组极耳;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耳连接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耳连接所述负极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套筒和壳盖,所述套筒包括电芯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壳盖密封盖合在所述套筒上,所述正极耳与所述壳盖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壳盖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套筒的底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脚远离所述壳盖的一端朝向所述负极耳延伸,所述负极引脚远离所述套筒底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正极耳延伸。
CN202321640468.8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Active CN220021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0468.8U CN220021530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0468.8U CN220021530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1530U true CN22002153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0468.8U Active CN220021530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1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522B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EP4024602A1 (en) Battery and powered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battery
EP2615666A2 (en) Battery pack with high output and large capacity
EP3432384B1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electrode terminal connection plate
CN112864534B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EP3989333A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cell frame
WO2021232720A1 (zh) 一种多极耳圆柱电池卷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10403887U (zh) 多极耳电芯、锂离子电池及电子产品
US20140255761A1 (e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488280U (zh) 一种具有新型电池盖板连接结构的电芯
US11843128B2 (en) Cell module
CN212230543U (zh) 一种叠片式曲面电池
CN220021530U (zh) 一种多并成组极耳及电池
CN218385464U (zh) 焊接夹具
CN113782918B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115810879A (zh)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210956766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块结构
CN211182402U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单元及锂离子电池
CN214203765U (zh) 一种新型电芯贴胶结构
CN114730952B (zh) 扣式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614210B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066888U (zh) 一种电芯、含有该电芯的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0692699U (zh) 一种超窄型电池
CN216818480U (zh) 扣式电池弹片以及对应的扣式电池
CN219246879U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