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8173U -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8173U
CN220018173U CN202321373828.2U CN202321373828U CN220018173U CN 220018173 U CN220018173 U CN 220018173U CN 202321373828 U CN202321373828 U CN 202321373828U CN 220018173 U CN220018173 U CN 220018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te
inner tube
main body
scrap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38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锋
李见明
彭福成
李卫国
朱学良
吴列文
黄辉
林培芳
许桂生
陈国杰
黄木盛
王嘉恒
余雪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38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8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8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8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hu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其中溜管包括溜管主体,所述溜管主体内侧与溜管主体同轴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内管沿轴线自转的驱动组件,所述溜管主体的管壁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驱动组件的操作部穿过所述操作口位于所述溜管主体外侧;所述内管内侧设置有与溜管主体位置相对固定的内管刮刀。本申请中内管的内壁和内管刮刀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得内管内壁积料被内管刮刀刮除,从而能够减少溜管内的积料,避免溜管发生堵塞。将该溜管应用于转底炉,能够保证上料斗里的料能顺利落入给煤机中,为转底炉原料输送提供保障。

Description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底炉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转底炉与上料斗之间的溜管上经常会有积料,且积料发生较频繁,积料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溜管堵塞,从而影响生产,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溜管堵塞,往往要人工开观察孔,若有积料倾向则手动用钢钎去清理积料,无形中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费时又费力,同时清理过程中会有较大扬尘产生,对清理人员的健康有不利影响。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其能够避免溜管堵塞,且相对现有使用钢钎清理的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清堵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包括溜管主体,所述溜管主体内侧与溜管主体同轴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内管沿轴线自转的驱动组件,所述溜管主体的管壁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驱动组件的操作部穿过所述操作口位于所述溜管主体外侧;所述内管内侧设置有与溜管主体位置相对固定的内管刮刀。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溜管主体上,且所述内管刮刀和溜管主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内管的容纳间隙。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长度与所述容纳间隙在溜管主体轴向投影的长度相适配。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沿所述溜管主体的轴向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包括与所述内管轴线同向设置的刮壁部,所述刮壁部的厚度沿靠近内管刮刀边缘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内管刮刀沿内管的周向依次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管外壁的手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口沿所述溜管主体的周向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操作口对应的圆心角大于(360/n)°,所述n为内管刮刀的数量。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料环,所述挡料环设置在所述内管来料一侧的溜管主体内壁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斗和给煤机,所述给煤机的进料口与所述上料斗之间设置有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中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工作时,内管刮刀与溜管主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内管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以自身轴线为轴进行自转,内管转动过程中,内管的内壁和内管刮刀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得内管内壁积料被内管刮刀刮除,从而能够减少溜管内的积料,避免溜管发生堵塞。将该溜管应用于转底炉,能够保证上料斗里的料能顺利落入给煤机中,为转底炉原料输送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标:100-溜管主体;200-内管;300-操作口;400-内管刮刀;410-刮壁部;500-容纳间隙;600-手柄;700-挡料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包括溜管主体100,所述溜管主体100内侧与溜管主体100同轴设置有内管200,所述内管200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内管200沿轴线自转的驱动组件,所述溜管主体100的管壁上设置有操作口300,所述驱动组件的操作部穿过所述操作口300位于所述溜管主体100外侧;所述内管200内侧设置有与溜管主体100位置相对固定的内管刮刀400。
本实施例中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工作时,内管刮刀400与溜管主体10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内管200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以自身轴线为轴进行自转,内管200转动过程中,内管200的内壁和内管刮刀4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得内管200内壁积料被内管刮刀400刮除,从而能够减少溜管内的积料,避免溜管发生堵塞。
本实施例中的溜管主体100可以采用现有的溜管并在现有溜管的管壁上开设操作孔,方便驱动组件的安装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采用手动驱动方式,例如设置手柄600,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电动方式,例如采用电极带动齿轮转动,然后在内管200外壁设置与该齿轮啮合的齿圈,电机通过齿轮和齿圈的配合带动内管200的转动,具体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些实施例中,内管刮刀400可以固定在溜管主体100上,也可以固定单独设置支架或固定结构对内管刮刀400进行固定,只要能够保持内管刮刀400与内管200内壁的贴合或具有较小缝隙,能够将内管200内壁上积聚的积料部分甚至全部刮除即可,但需要说明的是,内管刮刀400的设置应避免影响内管200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400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溜管主体100上,且所述内管刮刀400和溜管主体10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内管200的容纳间隙500。
本实施例中,内管刮刀400两端固定在溜管主体100上,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增加固定组件,例如在内管刮刀400两端焊接与溜管主体100连接的固定块,再将固定块焊接在溜管主体100上,只要保持内管刮刀400和溜管主体1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给内管200的设置和自转留有一定空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00的长度与所述容纳间隙500在溜管主体100轴向投影的长度相适配。
一般情况下,溜管主体100倾斜设置,当内管200无法固定时,仅靠驱动组件与操作口300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内管200进行限位,一方面内管200容易发生倾斜,从而影响内管200自转的顺畅;另一方面,驱动组件和操作口300之前相对作用力较大,摩擦力较大,也会增加内管200自转的难度,当内管200的长度与所述容纳间隙500在溜管主体100轴向投影的长度相适配时,容纳间隙500的两端可以起到对内管200的限位作用,相当于构成了一个滑槽,更方便内管200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00的厚度与容纳间隙500在径向上的长度相适配,例如内管200的外壁和溜管本体的内壁贴合,减少物料进入内管200和溜管本体之间,避免物料的进入增加内管200和溜管本体之间的摩擦力;另外,内管200的内径与刮刀的外侧贴合,使得内管200上的积料能够被刮刀刮除干净,能够更有效的避免积料对溜管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400沿所述溜管主体100的轴向设置,若与轴向有夹角,则内管刮刀400为了尽量贴合内管200内壁,需要有一定的弧度,则加工难度增加,会提高加工成本,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内管刮刀400沿所述溜管主体100的轴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400包括与所述内管200轴线同向设置的刮壁部410,所述刮壁部410的厚度沿靠近内管刮刀400边缘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的刮壁部410类似于刮刀的刀刃,设置在内管刮刀400的一侧或两侧,但是考虑到内管刮刀400容易磨损的情况,所述刮壁部410的厚度沿靠近内管刮刀400边缘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幅度不易过小,即刮壁部410不宜过于尖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刮刀400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内管刮刀400沿内管200的周向依次设置,内管刮刀400设置有多个,可以降低每个内管刮刀400的负荷,分摊内管刮刀400的磨损,减少更换、维修的次数,延长内管刮刀4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所述内管刮刀400可以沿内管200的周向均匀分布,为了使得各内管刮刀400的磨损情况相差不大,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容易积料的位置内管刮刀400设置的相对密集,不易积料的位置内管刮刀400设置的相对稀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管200外壁的手柄600。
如前所述,虽然驱动组件可以选择手动方式,也可以选择电机带动,但是利用电极带动需要设置一些配合结构,例如齿轮齿圈等,结构相对复杂,且即便溜管本体和内管200之间贴合设置,也无法避免有少量灰尘进入,机械结构复杂一点故障率就高一些,再考虑到转动内管200的工作量相对不大,因此设置手动,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方便维护,且不影响清堵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口300沿所述溜管主体100的周向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操作口300对应的圆心角大于(360/n)°,所述n为内管刮刀400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仅仅对内管200的部分区域进行刮壁也能够缓解积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溜管发生堵塞的可能,但是若刮刀能够覆盖整个内管200内壁,则清除积料或堵塞的效果更好,所以操作口300对应的圆心角大于(360/n)°。此时,若n=1,则操作口300要覆盖整个溜管本体的周面呈环形,则可以设置辅助固定架等结构,将操作口300两侧的溜管本体进行支撑和固定,具体支撑固定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料环700,所述挡料环700设置在所述内管200来料一侧的溜管主体100内壁上。
挡料环700的设置可以减少物料向内管200和溜管主体100之间移动,从而减少内管200卡涩转动难度大的情况。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斗和给煤机,所述给煤机的进料口与所述上料斗之间设置有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有利于物料从上料斗顺畅的转移至转底炉内,降低维护、维修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溜管主体,所述溜管主体内侧与溜管主体同轴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内管沿轴线自转的驱动组件,所述溜管主体的管壁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驱动组件的操作部穿过所述操作口位于所述溜管主体外侧;所述内管内侧设置有与溜管主体位置相对固定的内管刮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刮刀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溜管主体上,且所述内管刮刀和溜管主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内管的容纳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长度与所述容纳间隙在溜管主体轴向投影的长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刮刀沿所述溜管主体的轴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刮刀包括与所述内管轴线同向设置的刮壁部,所述刮壁部的厚度沿靠近内管刮刀边缘的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刮刀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内管刮刀沿内管的周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管外壁的手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沿所述溜管主体的周向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操作口对应的圆心角大于(360/n)°,所述n为内管刮刀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料环,所述挡料环设置在所述内管来料一侧的溜管主体内壁上。
10.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和给煤机,所述给煤机的进料口与所述上料斗之间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
CN202321373828.2U 2023-05-31 2023-05-31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Active CN220018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3828.2U CN22001817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3828.2U CN22001817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8173U true CN22001817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3828.2U Active CN22001817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8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8813B (zh) 一种脚手架钢管的除锈设备
CN101157064B (zh) 全自动连续供料除铁机
CN213201216U (zh) 一种用于尼龙材料生产的粉状物料输送装置
US6651805B2 (en) High-gradient high-pump-head screw conveyor device
CN111570249A (zh) 一种高效环保的筛选设备
CN220018173U (zh) 带有清堵装置的溜管和转底炉上料装置
TW202041728A (zh) 主動清潔真空系統和方法
CN219669405U (zh) 一种圆盘给料机刮刀
CN213922814U (zh) 一种气凝胶生产线用传送装置
CN115557206A (zh) 一种石墨填充料输送装置
CN113154434A (zh) 一种给煤装置
CA1184529A (en) Coke oven door cleaner
CN112357617A (zh) 一种刮刀给料机
CN212076435U (zh) 一种石膏粉生产用的进料装置
CN217893885U (zh) 一种旋转下料机
CN220578271U (zh) 适用于食品加工的物料筛选结构
CN221050794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斗式提升机
CN209871437U (zh) 一种用于碳素生产的斗式提升机
CN214025095U (zh) 铸管内壁打磨装置
CN220722153U (zh) 双料斗式下料机
CN202078969U (zh) 一种干法煤气圆筒型电除尘器的灰尘收集装置
CN214700778U (zh) 一种给煤装置
CN212865864U (zh) 一种水电站用捞渣设备
CN219849915U (zh) 一种燕尾槽陶瓷片生产用球磨机
CN216245479U (zh) 一种用于回转煅烧炉的可拆卸式抄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