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467U - 烟机头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烟机头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467U
CN220017467U CN202321175856.3U CN202321175856U CN220017467U CN 220017467 U CN220017467 U CN 220017467U CN 202321175856 U CN202321175856 U CN 202321175856U CN 220017467 U CN220017467 U CN 220017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late body
tobacco
head
kitch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58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星
黄炎生
李廉澎
姚海尹
张传杰
王伟
程杰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58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烟机头及集成灶,烟机头应用于集成灶,集成灶包括灶体,灶体具有灶台面,烟机头包括两侧壳、顶壳、前围组件和后围组件,两侧壳相对且间隔设置,顶壳相对两侧分别与一侧壳的顶部连接,前围组件和后围组件在侧壳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与侧壳以及顶壳合围成拢烟腔,后围组件包括后壳,后壳设置在侧壳背向灶台面的一侧,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侧壳连接,第二壳体连接在第一壳体的上侧,且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搭设于顶壳背离灶台面的一侧,第二壳体与顶壳连接。该设计能够有效增强顶壳的结构强度以提升烟机头整体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烟机头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机头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家电类产品如集成灶的使用越来越多。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集成灶包括灶体和烟机头,烟机头安装于灶体。目前市面上的烟机头包括顶板、背板、面板和左右侧板,顶板位于左右侧板的上方且与左右侧板连接,背板位于左右侧板的后方且与左右侧板连接,面板位于左右侧板前方且与左右侧板连接,顶板、背板、面板和左右侧板共同围设形成烟机头的拢烟腔。
由于顶板的轻薄化设计趋势,使得顶板在集成灶的风机的抽吸力所形成的气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晃动,从而造成烟机头整体的结构强度差。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烟机头整体的结构强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机头及集成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顶板的结构强度较弱所造成的烟机头的整体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机头;烟机头应用于集成灶,集成灶包括灶体,灶体具有灶台面,烟机头包括两侧壳、顶壳、前围组件和后围组件,两侧壳相对且间隔设置,顶壳相对两侧分别与一侧壳的顶部连接,前围组件和后围组件在侧壳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与侧壳以及顶壳合围成拢烟腔,后围组件包括后壳,后壳设置在侧壳背向灶台面的一侧,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侧壳连接,第二壳体连接在第一壳体的上侧,且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搭设于顶壳背离灶台面的一侧,第二壳体与顶壳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烟机头,通过设计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搭设于顶壳背离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且让第二壳体与顶壳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后壳仅与侧壳连接而言,增大了顶壳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顶壳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增强顶壳的结构强度,以有效增强该烟机头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壳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翻边,第一板体形成有敞口朝向后壳且在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板体的缺口槽,第一翻边与缺口槽的槽壁连接;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翻边,第二板体对应缺口槽搭设于第一板体背向灶台面的一侧,第二板体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翻边与第二板体面向缺口槽的槽壁的表面连接,第二翻边与第一翻边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后围组件还包括前壳和内壳,内壳位于后壳面向前围组件的一侧,内壳与侧壳以及后壳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壳包括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三翻边,第三板体面向后壳设置,第四板体位于第三板体背离灶台面的一侧且与第三板体弯折连接,第三翻边连接于第三板体朝向侧壳的侧部;其中,第三板体与侧壳铆接;和/或,第四板体与侧壳铆接;和/或,第三翻边与侧壳螺接;和/或,第三板体与第一壳体铆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后围组件还包括导流壳,导流壳位于内壳面向前围组件的一侧,导流壳与内壳连接,导流壳具有背向后壳的导流面,导流面朝向后壳弯曲。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烟机头还包括第一钩挂结构,第一钩挂结构设置于导流壳的顶部,导流壳经由第一钩挂结构与内壳的顶部连接;和/或,导流壳的底部与内壳的底部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钩挂结构包括第一挂扣和挂孔,第一挂扣设置于导流壳的顶部和内壳的顶部的其中一者上,挂孔设置于导流壳的顶部和内壳的顶部的另一者上,第一挂扣钩挂于挂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烟机头还包括第一面壳,第一面壳与顶壳面向灶台面的一侧连接,第一面壳具有面向灶台面的拢烟面,拢烟面和所述导流面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前围组件包括第二面壳,第二面壳与后壳相对设置,第二面壳与侧壳连接,和/或,第二面壳远离灶台面的一侧设有与拢烟腔连通的进烟口,进烟口相较于导流壳的底部更远离灶台面,且第二面壳的底部相较于导流壳的底部更靠近灶台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壳具有背向灶台面的第一表面,自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至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一表面与灶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壳体具有背向灶台面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构设出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佐料。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壳和侧壳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烟机头还包括第二钩挂结构,第二钩挂结构包括第二挂扣和卡槽,第二挂扣设置于第一壳体和侧壳的其中一者上,卡槽设置于第一壳体和侧壳的另一者上,第二挂扣钩挂于卡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包括灶体及上述的烟机头,烟机头安装于灶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成灶,具有上述烟机头的集成灶,烟机头整体的结构强度好,延长了集成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烟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顶壳安装在侧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顶壳和侧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内壳安装在侧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导流壳安装在内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烟机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烟机头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烟机头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烟机头;10、顶壳;11、第一板体;111、缺口槽;112、第一表面;113、容纳腔;12、第一翻边;20、侧壳;30、前围组件;31、前壳;32、第二面壳;321、进烟口;322、拢烟腔;40、后围组件;41、后壳;411、第一壳体;412、第二壳体;4121、第二板体;41211、第二表面;4122、第二翻边;42、内壳;421、第三板体;422、第四板体;423、第三翻边;43、导流壳;431、导流面;50、第一面壳;51、拢烟面;60、第一钩挂结构;61、第一挂扣;62、挂孔;70、第二钩挂结构;71、第二挂扣;7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机头1,其能够有效增强顶壳10的结构强度以提升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
烟机头1应用于集成灶,集成灶包括灶体,灶体具有灶台面;烟机头1包括两侧壳20、顶壳10、前围组件30和后围组件40;两侧壳20相对且间隔设置;顶壳10相对两侧分别与一侧壳20的顶部连接;前围组件30和后围组件40在侧壳20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与侧壳20以及顶壳10合围成拢烟腔322;后围组件40包括后壳41,后壳41设置在侧壳20背向灶台面的一侧;后壳41包括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第一壳体41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侧壳20连接,第二壳体412连接在第一壳体411的上侧,且第二壳体412的至少部分搭设于顶壳10背离灶台面的一侧,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连接。
以下结合图1-图9对烟机头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烟机头1应用于集成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集成灶包括灶体,这里对灶体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不同型号的集成灶,虽然灶体的具体结构不尽相同,但是该烟机头1能够适用于不同具体结构的灶体。也就是说,该烟机头1能够与不同具体结构的灶体组装形成不同型号的集成灶。另外,这里对烟机头1与灶体之间的具体安装方式也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灶体具有灶台面,灶台面即为灶体的用于放置和烹饪食物的表面。
如图1-图3所示,烟机头1包括顶壳10、侧壳20、前围组件30和后围组件40。
侧壳20作为烟机头1左右两侧的立柱,这里对侧壳20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当然,这里对侧壳20的具体结构也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侧壳20的数量为两个,两侧壳20相对且间隔设置。
顶壳10作为烟机头1的上盖,这里对顶壳10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关于顶壳1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顶壳10相对两侧分别与一侧壳20的顶部连接。这里对顶壳10与侧壳20的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顶壳10与侧壳2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例如,当顶壳10与侧壳20呈一体式结构时,顶壳1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侧壳20一体成型;当顶壳10与侧壳20呈分体式结构时,顶壳1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侧壳20连接;关于顶壳10与侧壳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前围组件30作为烟机头1的前部面板结构,关于前围组件3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后围组件40作为烟机头1的后部面板结构,后围组件40和前围组件30在侧壳20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后围组件40、前围组件30、侧壳20以及顶壳10合围形成烟机头1的拢烟腔322。
后围组件40包括后壳41,后壳41作为烟机头1的后盖,这里对后壳41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后壳41设置在侧壳20背向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后壳41包括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
第一壳体41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侧壳20一一对应连接,关于第一壳体411与侧壳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第二壳体412连接在第一壳体411的上侧,也即第二壳体412位于第一壳体411背离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且与第一壳体411连接,或者说,第二壳体412相较于第一壳体411更远离灶体的灶台面,且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连接。这里对第二壳体412和第一壳体4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第二壳体412和第一壳体41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例如,当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呈一体式结构时,第二壳体41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第一壳体411一体成型;当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呈分体式结构时,第二壳体41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第一壳体411连接;关于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第二壳体412的至少部分搭设于顶壳10背离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也即第二壳体412至少有一部分承靠/依托在顶壳10的上方。
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连接,这里对第二壳体412和顶壳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第二壳体412和顶壳1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例如,当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呈一体式结构时,第二壳体41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顶壳10一体成型;当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呈分体式结构时,第二壳体41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顶壳10连接;关于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烟机头1,通过设计第二壳体412的至少部分搭设于顶壳10背离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且让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后壳41仅与侧壳20连接而言,增大了顶壳10与第二壳体4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顶壳10与第二壳体4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增强顶壳10的结构强度,以有效增强该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考虑到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第二壳体412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与第一壳体411连接。为降低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之间的组装难度,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12与第一壳体411一体成型。其中,第二壳体412和第一壳体41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冲压或者3D打印等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考虑到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第二壳体412可以通过如胶水粘接的方式与顶壳10连接。为提升第二壳体412与顶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加强该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壳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一翻边12;第一板体11形成有敞口朝向后壳41且在第一板体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板体11的缺口槽111;第一翻边12与缺口槽111的槽壁连接;第二壳体412包括第二板体4121和第二翻边4122;第二板体4121对应缺口槽111搭设于第一板体11背向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第二板体4121与第一壳体411连接;第二翻边4122与第二板体4121面向缺口槽111的槽壁的表面连接,第二翻边4122与第一翻边12连接。其中,第一翻边1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冲压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第一板体11一体成型;第二翻边412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冲压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第二板体4121一体成型;第二翻边4122和第一翻边12可以通过铆接或者螺接等方式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二翻边4122和第一翻边12,增大了顶壳10与第二壳体4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顶壳10与第二壳体4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增强顶壳10与第二壳体412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增强该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第一板体11整体相较于灶体的灶台面倾斜;缺口槽111靠近第二壳体412设置,第一板体11靠近第二壳体412一侧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侧边用于形成缺口槽111的敞口,以使第一板体11呈类“凹字形”板状结构。缺口槽111具有沿第一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底壁,缺口槽111还具有沿第一板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槽侧壁,槽底壁和槽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翻边12。第二板体4121对应缺口槽111的槽底壁和缺口槽111的槽侧壁的表面设有第二翻边4122,第二翻边4122与第一翻边12部分通过铆钉连接,第二翻边4122与第一翻边12部分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为增强烟机头1的整体结构强度,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围组件40还包括内壳42,内壳42位于后壳41面向前围组件30的一侧,内壳42与侧壳20以及后壳41中的至少一者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计内壳42,当内壳42与侧壳20连接,内壳42相当于加强筋,能够加强两侧壳20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侧壳20对顶壳10的支撑稳定性,当内壳42与后壳41连接,内壳42也相当于加强筋,能够增强后壳41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增强该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
其中,内壳42包括第三板体421、第四板体422和第三翻边423;第三板体421面向后壳41设置;第四板体422位于第三板体421背离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且与第三板体421弯折连接;第三翻边423连接于第三板体421朝向侧壳20的侧部。具体地,第三板体421呈矩形;第四板体422呈矩形;第三翻边423连接于第三板体4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三板体421、第四板体422以及第三翻边423中的至少两者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冲压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一体成型。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翻边423的设计能够增大内壳42与侧壳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内壳42与侧壳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该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
考虑到内壳42与侧壳20和/或后壳4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为降低内壳42与侧壳20和/或后壳41之间的组装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内壳42与侧壳20和/或后壳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关于第三板体421与侧壳20、第四板体422与侧壳20、第三翻边423与侧壳20、第三板体421与后壳4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三板体421与侧壳20通过铆钉连接。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四板体422与侧壳20通过铆钉连接。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第三翻边423与侧壳20通过螺钉连接。
在第四种实施例中,第三板体421与后壳41的第一壳体411通过铆钉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为使集成灶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在集成灶的风机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在拢烟腔322内能够顺利流通,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围组件40还包括导流壳43,导流壳43位于内壳42面向前围组件30的一侧,导流壳43与内壳42连接,导流壳43具有背向后壳41的导流面431,导流面431朝向后壳41弯曲。该设计中,通过设计导流面431,导流面431对集成灶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具有导向作用,使油烟在集成灶的风机的抽吸力的作用下经导流面431几乎全部流向集成灶的集烟腔,能够有效提升集成灶的净烟效率。通过将导流面431设计成朝向后壳41弯曲的曲面,还能够有效降低进烟口321(下文有介绍)处的噪音。
考虑到导流壳43与内壳4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烟机头1还包括第一钩挂结构60,第一钩挂结构60设置于导流壳43的顶部,导流壳43经由第一钩挂结构60与内壳42的顶部连接。第一钩挂结构60相当于导流壳43与内壳42之间的中间连接结构,通过设计第一钩挂结构60,实现导流壳43的顶部与内壳42的顶部之间的安装,相较于采用锁螺钉的方式来实现导流壳43的顶部与内壳42的顶部之间的安装而言,能够有效降低导流壳43的顶部与内壳42的顶部之间的安装难度。
具体地,第一钩挂结构60包括挂孔62和第一挂扣61,挂孔62设置于导流壳43的顶部和内壳42的顶部的其中一者上,第一挂扣61设置于导流壳43的顶部和内壳42的顶部的另一者上,第一挂扣61钩挂于挂孔62。该设计中,通过将第一挂扣61钩挂于挂孔62,来实现导流壳43的顶部与内壳42的顶部之间的钩挂安装,能够有效降低导流壳43的顶部与内壳42的顶部之间的安装难度。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导流壳43的底部与内壳42的底部通过锁螺钉的方式固定。值得一提的是,导流壳43的底部与内壳42的底部之间采用螺钉固定,配合导流壳43的顶部与内壳42的顶部之间采用第一钩挂结构60挂接,既能够有效降低导流壳43与内壳42之间整体的安装难度,又能够保证导流壳43与内壳4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6-图7所示,为使集成灶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能够顺利进入拢烟腔322,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机头1还包括第一面壳50,第一面壳50与顶壳10面向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连接,第一面壳50具有面向灶体的灶台面的拢烟面51,拢烟面51与导流面431之间圆弧过渡连接。其中,第一面壳50包括第一面板(图中未示出)和第一框架(图中未示出);第一面板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是玻璃,第一面板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双面胶粘接固定于第一框架;第一框架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锁螺丝的方式与顶壳10固定连接。第一框架一方面作为第一面板与顶壳10之间的中间连接结构,便于实现第一面壳50整体与顶壳10之间的安装;第一框架另一方面作为第一面板的加强筋,能够有效加强第一面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第一面壳50整体的结构强度。拢烟面51即为第一面板面向灶体的灶台面的表面,拢烟面51能够将集成灶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导引至烟机头1的拢烟腔322,以对油烟起到收拢汇聚的作用。拢烟面51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还可以是曲面与平面的结合。例如,当拢烟面51为曲面时,拢烟面51可以为朝向灶体的灶台面弯曲的曲面、也可以为背向灶体的灶台面弯曲的曲面;当拢烟面51为平面时,拢烟面51为相对灶体的灶台面倾斜的斜面,且自靠近墙体的一侧至远离墙体的一侧,拢烟面51与灶体的灶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当拢烟面51为曲面和平面的结合时,拢烟面51包括第一子面、与第一子面连接的第二子面,第一子面相较于第二子面更远离墙体,第一子面为朝向/背向灶体的灶台面弯曲的曲面,第二子面为平面,且第二子面可相对灶体的灶台面平行也可以相对灶体的灶台面倾斜。通过设计拢烟面51与导流面431圆弧过渡衔接,一方面既能够保证导流面431和拢烟面51所形成的外观面的平整性,避免油烟搭挂,方便用户清洗;另一方面使集成灶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经拢烟面51聚拢后在集成灶的风机的抽吸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着导流面431几乎全部流向集成灶的集烟腔,以有效提升集成灶的净烟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前围组件30作为烟机头1的前部面板结构,前围组件30包括第二面壳32,关于第二面壳32与侧壳20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二面壳32与导流壳4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面壳32与后壳41相对设置,第二面壳32与侧壳20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面壳32包括第二面板(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框架(图中未示出);第二面板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是玻璃,第二面板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双面胶粘接固定于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锁螺丝的方式与侧壳20固定连接。第二框架一方面作为第二面板与侧壳20之间的中间连接结构,便于实现第二面壳32整体与侧壳20之间的安装;第二框架另一方面作为第二面板的加强筋,能够有效加强第二面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第二面壳32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二面壳32远离灶体的灶台面的一侧设有与拢烟腔322连通的进烟口321,进烟口321相较于导流壳43的底部更远离灶体的灶台面,第二面壳32的底部相较于导流壳43的底部更靠近灶体的灶台面。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灶体的灶台面的方向上,导流壳43的底部与灶体的灶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面壳32的底部与灶体的灶台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进烟口321的下边缘与灶体的灶台面之间的距离。如此设计,第二面壳32能够对用于实现导流壳43的底部与内壳42的底部之间位置相对固定的螺钉进行有效遮挡,整个烟机头1的正面都看不到螺钉,以保证烟机头1的正面的完整性。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围组件30还包括前壳31,前壳31位于导流壳43背向后壳41的一侧,前壳3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壳20连接。其中,这里对前壳3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前壳31可以呈长条形板状结构。这里对前壳31与侧壳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前壳3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铆接或者螺接的方式与侧壳20连接。通过设计前壳31,前壳31与侧壳20连接,前壳31相当于加强筋,能够增强两侧壳20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侧壳20对顶壳10的支撑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面壳32相较于前壳31更远离墙体,在垂直于灶体的灶台面的方向上,前壳31的上边缘线与第二面壳32的下边缘线平齐或相近,如此第二面壳32和前壳31之间构设形成与拢烟腔322连通的另一进烟口(图中未示出),集成灶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在集成灶的风机的抽吸力的作用下还能够从该另一进烟口进入拢烟腔322,从而进一步提升集成灶的净烟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为增强该烟机头1的适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壳10具有背向灶体的灶台面的第一表面112,自靠近第一壳体411的一侧至远离第一壳体411的一侧,第一表面112与灶体的灶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壳体412具有背向灶体的灶台面的第二表面41211,第二表面41211与第一表面112构设出容纳腔113,容纳腔113用于放置佐料。此时第二表面41211与灶体的灶台面平行。该设计中,用户可将佐料放置在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41211所构设出的容纳腔113内,合理利用烟机头1上方的空间,以便于用户烹饪时取放佐料。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表面112设计成相对灶体的灶台面倾斜的斜面,使第一表面112对放置在容纳腔113内的的佐料起到一定的抵挡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佐料倾倒掉落在灶体的灶台面上的可能性。
当然,如图9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自靠近墙体的一侧至远离墙体的一侧,第二表面41211与灶体的灶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此时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41211也会构设出一个容纳腔113,但是由于第二表面41211相较于灶体的灶台面倾斜,故该容纳腔113内只能用于放置袋装类产品,不便于放置罐装/瓶装类产品。
进一步地,考虑到顶壳10与侧壳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顶壳10可以通过锁螺钉的方式与侧壳20固定连接。为提升该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壳10和侧壳2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顶壳10与侧壳20焊接后对其进行打磨,可形成烟机头1的基础框架,内壳42、后壳41、前壳31、第一面壳50以及第二面壳32等部件按照相应的组装顺序拼装于顶壳10和侧壳20所形成的基础框架上。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机头1还包括第二钩挂结构70,第二钩挂结构70包括卡槽72和第二挂扣71,卡槽72设置于第一壳体411和侧壳20的其中一者上,第二挂扣71设置于第一壳体411和侧壳20的另一者上,第二挂扣71钩挂于卡槽72。该设计中,通过将第二挂扣71钩挂于卡槽72,来实现第一壳体411与侧壳20之间的钩挂安装,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壳体411与侧壳20之间的安装难度。
以下介绍该烟机头1的组装顺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组装顺序只是其中的一种可实施方式,该烟机头1的组装顺序并不仅限于此。
先将顶壳10与左右侧壳20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再将内壳42的顶部和后部通过铆钉与左右侧壳20进行连接,将内壳42的左右侧通过螺钉与左右侧壳20进行连接;再将前壳31通过螺钉与左右侧壳20进行连接;再将第一壳体411通过第二挂扣71挂设于左右侧壳20的卡槽72上,将第一壳体411通过铆钉与内壳42进行连接;再将第二面壳32通过螺钉与顶壳10进行连接;再将导流壳43通过第一挂扣61挂设于内壳42的挂孔62上,将导流壳43的底部通过螺钉与内壳42的底部进行连接;最后将第一面壳50通过螺钉与左右侧壳20进行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图中未示出),集成灶包括灶体(图中未示出)和上述的烟机头1,烟机头1安装于灶体。该设计中,具有上述烟机头1的集成灶,烟机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好,延长了集成灶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烟机头,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体,所述灶体具有灶台面;所述烟机头包括:
两侧壳,相对且间隔设置;
顶壳,相对两侧分别与一所述侧壳的顶部连接;
前围组件和后围组件,所述前围组件和所述后围组件在所述侧壳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与所述侧壳以及所述顶壳合围成拢烟腔,所述后围组件包括后壳,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侧壳背向所述灶台面的一侧,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所述侧壳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且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搭设于所述顶壳背离所述灶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顶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壳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体形成有敞口朝向所述后壳且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板体的缺口槽,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缺口槽的槽壁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板体对应所述缺口槽搭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灶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体面向所述缺口槽的槽壁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组件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后壳面向所述前围组件的一侧,所述内壳与所述侧壳以及所述后壳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包括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三板体面向所述后壳设置,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三板体背离所述灶台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板体弯折连接,所述第三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三板体朝向所述侧壳的侧部;
其中,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侧壳铆接;和/或,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侧壳铆接;和/或,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侧壳螺接;和/或,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铆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组件还包括导流壳,所述导流壳位于所述内壳面向所述前围组件的一侧,所述导流壳与所述内壳连接,所述导流壳具有背向所述后壳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朝向所述后壳弯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机头还包括第一钩挂结构,所述第一钩挂结构设置于所述导流壳的顶部,所述导流壳经由所述第一钩挂结构与所述内壳的顶部连接;和/或
所述导流壳的底部与所述内壳的底部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钩挂结构包括第一挂扣和挂孔,所述第一挂扣设置于所述导流壳的顶部和所述内壳的顶部的其中一者上,所述挂孔设置于所述导流壳的顶部和所述内壳的顶部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一挂扣钩挂于所述挂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机头还包括第一面壳,所述第一面壳与所述顶壳面向所述灶台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面壳具有面向所述灶台面的拢烟面,所述拢烟面和所述导流面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组件包括第二面壳,所述第二面壳与所述后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面壳与所述侧壳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面壳远离所述灶台面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拢烟腔连通的进烟口,所述进烟口相较于所述导流壳的底部更远离所述灶台面,且所述第二面壳的底部相较于所述导流壳的底部更靠近所述灶台面。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壳具有背向所述灶台面的第一表面,自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至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灶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背向所述灶台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构设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佐料。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壳和所述侧壳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机头还包括第二钩挂结构,所述第二钩挂结构包括第二挂扣和卡槽,所述第二挂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侧壳的其中一者上,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侧壳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二挂扣钩挂于所述卡槽。
14.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体;及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头,所述烟机头安装于所述灶体。
CN202321175856.3U 2023-05-15 2023-05-15 烟机头及集成灶 Active CN220017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5856.3U CN220017467U (zh) 2023-05-15 2023-05-15 烟机头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5856.3U CN220017467U (zh) 2023-05-15 2023-05-15 烟机头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467U true CN22001746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7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5856.3U Active CN220017467U (zh) 2023-05-15 2023-05-15 烟机头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6358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1902980U (zh) 一种运输安装方便的组合式集成灶
CN220017467U (zh) 烟机头及集成灶
CN210511845U (zh) 上排风集成灶
CN209991507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
CN220269444U (zh) 一种带散热集气结构的集成灶
JP4040508B2 (ja) ビルトイン式コンロ
CN217685216U (zh) 进烟机头结构及集成灶具
CN217423363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道系统及吸油烟机
CN111520783B (zh) 吸油烟机
CN218065031U (zh) 集烟机头结构及集成灶具
CN215929642U (zh) 一种应用于集成灶的风道组件和集成灶
CN220338511U (zh) 一种防冷凝水回流式集成灶
CN218237549U (zh) 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CN220269445U (zh) 一种风机散热式集成灶
CN216644314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集成灶导流板结构
CN220601587U (zh) 集成灶头部组件及集成灶
CN220269446U (zh) 一种防热气渗透式集成灶
CN217604198U (zh) 低吸式吸油烟机
CN217785248U (zh) 烹饪组件
CN216822791U (zh) 烹饪器具
CN216569531U (zh) 蒸烤箱及集成灶
CN217109698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769541U (zh) 蜗壳组件、进风装置及集成灶
CN219103049U (zh) 集成灶风道系统及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