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4486U - 防混浇拦截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混浇拦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4486U
CN220014486U CN202321350035.9U CN202321350035U CN220014486U CN 220014486 U CN220014486 U CN 220014486U CN 202321350035 U CN202321350035 U CN 202321350035U CN 220014486 U CN220014486 U CN 220014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eption
units
unit
interception unit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00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志远
冯健
孙晓光
陈华周
方伟建
杨悦
岳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Holdings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00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4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4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4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混浇拦截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拦截单元,所述拦截单元呈长条状,所述拦截单元的两侧中至少有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拦截单元依次排布,侧端与相邻的所述拦截单元的侧端抵接,且一所述拦截单元的凹槽能够与另一所述拦截单元的凹槽共同围成适于钢筋穿过的插孔,所述拦截单元间可拆卸连接,连接形成分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易于布置,可以通过调整拦截单元的数量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建筑结构,保证了封隔效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通过断开拦截单元间的连接,将拦截单元依次单独拔出,防混浇拦截装置可回收,且回收难度低。

Description

防混浇拦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混浇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做抗震设计时,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思路,建筑中不同结构需要使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不同结构间需要设置拦截装置,以阻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混浇,影响施工质量。
现有技术中,在需要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结构间的节点处布置钢丝网,用于阻止混凝土混浇,但布置钢丝网耗时耗力,钢丝网封隔效果较差,且浇筑完成后钢丝网无法取出,造成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拦截装置难以布置,封隔效果差,且无法取出,不能重复使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防混浇拦截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拦截单元,所述拦截单元呈长条状,所述拦截单元的两侧中至少有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拦截单元依次排布,侧端与相邻的所述拦截单元的侧端抵接,且一所述拦截单元的凹槽能够与另一所述拦截单元的凹槽共同围成适于钢筋穿过的插孔,所述拦截单元间可拆卸连接,连接形成分隔板。
可选的,所述拦截单元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防混浇拦截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同时与多个所述拦截单元的连接部连接,以连接多个所述拦截单元。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卡接件,所述卡接件适于同时与多个所述拦截单元的连接部卡接,以连接多个所述拦截单元。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为L形件,所述L形件的一端与所述拦截单元的端面固定,以围成适于卡接件卡入的卡槽。
可选的,在所述分隔板上,与同一所述卡接件卡接的所述L形件朝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L形件的宽度小于所述拦截单元的两侧端间的最小连线长度。
可选的,所述凹槽呈半圆形。
可选的,沿所述拦截单元的侧边,所述凹槽均匀排布。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尺寸一致。
可选的,所述拦截单元的所述凹槽首位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拦截单元呈长条状,拦截单元依次排布,侧端与相邻的拦截单元的侧端抵接,拦截单元间可拆卸连接,连接形成分隔板,拦截单元的两侧中至少有一侧开设有凹槽,一拦截单元的凹槽能够与另一拦截单元的凹槽共同围成适于钢筋穿过的插孔,供钢筋与其它建筑结构连接,需要使用防混浇拦截装置时,仅需将拦截单元依次排布并连接即可,易于布置,可以通过调整拦截单元的数量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建筑结构,保证了封隔效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通过断开拦截单元间的连接,将拦截单元依次单独拔出,防混浇拦截装置可回收,且回收难度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连接件能够统一将多个拦截单元连接,甚至能够统一连接所有拦截单元,简化了分隔板的组装、拆卸步骤,缩短了施工时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分隔板上与同一卡接件卡接的L形件朝向一致,卡接件能够直接沿拦截单元的长度方向滑动卡入卡槽内,不必从拦截单元的侧端依次插入不同拦截单元的卡槽,简化了操作流程,利于分隔板快速组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混浇拦截装置的拦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拦截单元依次排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混浇拦截装置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混浇拦截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隔板;10、拦截单元;11、凹槽;111、插孔;12、L形件;13、卡接件;20、钢筋条;21、箍筋;30、梁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拦截单元10,拦截单元10呈长条状,拦截单元10的两侧中至少有一侧开设有凹槽11,拦截单元10依次排布,侧端与相邻的拦截单元10的侧端抵接,且一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能够与另一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共同围成适于钢筋穿过的插孔111,拦截单元10间可拆卸连接,连接形成分隔板1。
本实施例中,拦截单元10呈长条状,拦截单元10依次排布,侧端与相邻的拦截单元10的侧端抵接,拦截单元10间可拆卸连接,连接形成分隔板1,拦截单元10的两侧中至少有一侧开设有凹槽11,一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能够与另一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共同围成适于钢筋穿过的插孔111,供钢筋与其它建筑结构连接,需要使用防混浇拦截装置时,仅需将拦截单元10依次排布并连接即可,易于布置,可以通过调整拦截单元10的数量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建筑结构,保证了封隔效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通过断开拦截单元10间的连接,将拦截单元10依次单独拔出,防混浇拦截装置可回收,且回收难度低。
本实施例中,对拦截单元10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拦截单元10分别通过单独的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两个拦截单元10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拦截单元10设置有连接部,防混浇拦截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适于同时与多个拦截单元10的连接部连接,以连接多个拦截单元10。
本实施方式中,防混浇拦截装置的连接件能够统一将多个拦截单元10连接,甚至能够统一连接所有拦截单元10,简化了分隔板1的组装、拆卸步骤,缩短了施工时长。
对拦截单元10间的连接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拦截单元10的连接部为接线桩,连接件为绳索,拦截单元10通过绳索与其它拦截单元10捆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为卡接件13,卡接件13适于同时与多个拦截单元10的连接部卡接,以连接多个拦截单元10。多个拦截单元10通过与同一卡接件13卡接以实现相互连接,分隔板1易于组装与拆卸,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连接部、卡接件13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卡接件13能够卡入多个拦截单元10的连接部中,以实现拦截单元10相互连接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部为设置在拦截单元10端部的插环,各拦截单元10依次排布后插环同轴,卡接件13为插销,通过同时穿入多个拦截单元10的插环以连接多个拦截单元10;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和图3,连接部为L形件12,L形件12的一端与拦截单元10的端面固定,以围成适于卡接件13卡入的卡槽,卡接件13通过卡入卡槽内实现与拦截单元10的连接。L形件12易于加工,配合拦截单元10的端面围成的卡槽易于卡接件13卡入,利于分隔板1组装。
本实施例中,对拦截单元10设置的连接部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的,参考图1,沿拦截单元10的长度方向,拦截单元10的端面设置有多个L形件1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分隔板1上,与同一卡接件13卡接的L形件12朝向一致。
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上与同一卡接件13卡接的L形件12朝向一致,卡接件13能够直接沿拦截单元10的长度方向滑动卡入卡槽内,不必从拦截单元10的侧端依次插入不同拦截单元10的卡槽,简化了操作流程,利于分隔板1快速组装与拆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L形件12的宽度小于拦截单元10的两侧端间的最小连线长度。参考图1,L形件12的宽度小于拦截单元10的两侧端间的最小连线长度,在分隔板1组装完成后,位于较低高度的L形件12能够避让拦截单元10两侧凹槽11内穿过的钢筋条20。
易于想到的,为减少防混浇拦截装置的回收难度,设计时L形件12在拦截单元10上的设置位置应尽量高于浇筑高度。
本实施例中,对凹槽1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是呈方形,也可以是呈半圆形,利于与截面呈圆形的钢筋条20贴合。
本实施例中,对凹槽11的排布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沿拦截单元10的侧边,凹槽11均匀排布,利于钢筋笼合理搭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凹槽11的尺寸一致,利于与截面尺寸一致的钢筋条20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首位相连,使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布置更加紧凑,使分隔板1允许在更多位置插入钢筋条20,提升了防混浇拦截装置的适用性。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4,以柱梁浇筑施工为例,本实施例防混浇拦截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S1、根据梁模30的大小排布拦截单元10,拦截单元10间通过卡接件13固定,组成分隔板1;
S2、钢筋条20穿入分隔板1的插孔111中实现固定;
S3、使用箍筋21绑扎钢筋条20;
S4、浇筑混凝土,先向柱模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冷却后再向梁模30中浇筑混凝土;
S5、刚浇筑完梁处的混凝土时,将卡接件13拔出,转动拦截单元10,使凹槽11脱离钢筋条20,随后将拦截单元10取出,清洗回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拦截单元(10),所述拦截单元(10)呈长条状,所述拦截单元(10)的两侧中至少有一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拦截单元(10)依次排布,侧端与相邻的所述拦截单元(10)的侧端抵接,且一所述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能够与另一所述拦截单元(10)的凹槽(11)共同围成适于钢筋穿过的插孔(111),所述拦截单元(10)间可拆卸连接,连接形成分隔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单元(10)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防混浇拦截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同时与多个所述拦截单元(10)的连接部连接,以连接多个所述拦截单元(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卡接件(13),所述卡接件(13)适于同时与多个所述拦截单元(10)的连接部卡接,以连接多个所述拦截单元(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L形件(12),所述L形件(12)的一端与所述拦截单元(10)的端面固定,以围成适于卡接件(13)卡入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1)上,与同一所述卡接件(13)卡接的所述L形件(12)朝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件(12)的宽度小于所述拦截单元(10)的两侧端间的最小连线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呈半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拦截单元(10)的侧边,所述凹槽(11)均匀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尺寸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混浇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单元(10)的所述凹槽(11)首位相连。
CN202321350035.9U 2023-05-30 2023-05-30 防混浇拦截装置 Active CN220014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0035.9U CN220014486U (zh) 2023-05-30 2023-05-30 防混浇拦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0035.9U CN220014486U (zh) 2023-05-30 2023-05-30 防混浇拦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4486U true CN220014486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0035.9U Active CN220014486U (zh) 2023-05-30 2023-05-30 防混浇拦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4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5442B (zh) 砼预制墙板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08156934A2 (en) Concrete form system for low-clearance applications
KR20070036807A (ko) 선조립 콘크리트구조물용 거푸집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220014486U (zh) 防混浇拦截装置
CN216239746U (zh) 一种狭小空间混凝土结构模板支设装置
CN112942626B (zh) 一种免支模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连接方法
KR101320571B1 (ko) 강합성 거더 모듈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KR101690886B1 (ko) 철근 부착형 거푸집
CN113047625A (zh) 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梁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
CN215254583U (zh) 一种叠合柱变形缝处的模板体系
KR200357642Y1 (ko) 인코너판넬 보강구조
CN202990423U (zh) 一种剪力墙洞口定型模具
CN20733195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CN108049504B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墙连接方法
CN220580516U (zh) 一种快拆模板体系
CN217326077U (zh) 一种免拆除钢筋混凝土模板装置
CN111042441A (zh) 一种免模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CN219638204U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CN21849313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纵筋定位装置
CN220058051U (zh) 一种可拼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
CN220927528U (zh) 一种桥梁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模具
CN215168014U (zh) 一种剪力墙模板支撑件及支撑装置
CN215594878U (zh) 一种建筑用组合式建筑拼接模板
CN212773163U (zh) 一种建筑用预应力钢筋架
CN220928772U (zh) 一种对夹式预埋件的临时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8

Address after: Room 1701, Unit 1, Building 2, No. 15 Yingcai South Second Street, Future Science City South District, Beiqijia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9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Holding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801, 38 / F,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ral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