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2515U - 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12515U CN220012515U CN202320899046.6U CN202320899046U CN220012515U CN 220012515 U CN220012515 U CN 220012515U CN 202320899046 U CN202320899046 U CN 202320899046U CN 220012515 U CN220012515 U CN 2200125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proof
- double
- sided adhesive
- adhesive tape
- adhes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500 colour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2 packag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包括至少一个双面粘本体,双面粘本体包括方形双面粘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方形双面粘两端的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所述第一防尘端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二防尘端的形状为L型且所述第一防尘端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防尘端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所述防尘钩可与所述第一防尘端嵌合,所述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均与所述方形双面粘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相互嵌合后可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让灰尘进入内部的路径更长,并且灰尘进入内的路径更加曲折,增加了灰尘进入内部的难度,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防尘能力,泡棉双面粘进入灰尘的风险得以降低,防尘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包装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背景技术
LCD模组里经常会用到泡棉双面粘来贴合以及防尘,例如触摸屏和LCD模组贴合、LCD模组和背光贴合或者CD和机壳贴合等均需要采用泡棉双面粘,防尘效果最好的是采用一张完整的框形泡棉双面粘来贴合,但其也是成本最高的设计,有些设计中为了降低泡棉双面粘的成本,通常将泡棉双面粘分为两段或者四段,然后再在泡棉双面粘的一端设置凸起,另一端设置与凸起对应的凹槽,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泡棉双面粘的防尘能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泡棉双面粘仍然存在一定的灰尘进入风险,防尘能力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降低泡棉双面粘的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泡棉双面粘的防尘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包括至少一个双面粘本体,双面粘本体包括方形双面粘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方形双面粘两端的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所述第一防尘端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二防尘端的形状为L型且所述第一防尘端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防尘端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所述防尘钩可与所述第一防尘端嵌合,所述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均与所述方形双面粘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相互嵌合后可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双面粘本体有四个,四个所述双面粘本体围合成框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双面粘本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顺序叠加设置的下粘性层、基材层和上粘性层,所述下粘性层的下方和所述上粘性层的上方均覆盖有离型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离型膜上开设有“凹”字形通孔,所述“凹”字形通孔的余料形成撕膜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字形通孔的废料余留在所述离型膜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字形通孔的废料上设有粘接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字形通孔设置于所述离型膜的边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粘性层为强粘性层,所述上粘性层为弱粘性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强粘性层与所述弱粘性层的初粘力比值为2:1至50: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弱粘性层和所述强粘性层的胶水粘性相同,所述弱粘性层的胶水涂布形状为网格状,所述强粘性层的胶水涂布形状为完全涂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的形状均为L型,但第二防尘端的形状与第一防尘端的方向相反,且第二防尘端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防尘钩可与第一防尘端嵌合并使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相互嵌合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让灰尘进入内部的路径更长,并且灰尘进入内的路径更加曲折,增加了灰尘进入内部的难度,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防尘能力,泡棉双面粘进入灰尘的风险得以降低,防尘能力满足使用要求,且泡棉双面粘的制造可以单个制造,无需制作框型的泡棉双面粘,降低了泡棉双面粘的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个双面粘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两个L型双面粘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四个双面粘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离型膜的立体图。
图7为离型膜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双面粘本体1;方形双面粘11;第一防尘端12;第二防尘端13;防尘钩14;
下粘性层101;基材层102;上粘性层103;离型膜104;
“凹”字形通孔105;撕膜手柄106;废料107;粘接区1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包括至少一个双面粘本体,双面粘本体包括方形双面粘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方形双面粘两端的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所述第一防尘端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二防尘端的形状为L型且所述第一防尘端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防尘端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所述防尘钩可与所述第一防尘端嵌合,所述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均与所述方形双面粘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相互嵌合后可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
由于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的形状均为L型,但第二防尘端的形状与第一防尘端的方向相反,且第二防尘端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防尘钩可与第一防尘端嵌合并使第一防尘端和第二防尘端相互嵌合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让灰尘进入内部的路径更长,并且灰尘进入内的路径更加曲折,增加了灰尘进入内部的难度,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防尘能力,泡棉双面粘进入灰尘的风险得以降低,防尘能力满足使用要求,且泡棉双面粘的制造可以单个制造,无需制作框型的泡棉双面粘,降低了泡棉双面粘的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产品竞争力。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包括至少一个双面粘本体1,双面粘本体1包括方形双面粘11、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分别设置于方形双面粘11的两端,第一防尘端12的形状和第二防尘端13的形状均为L型,且所述第二防尘端13的方向与第一防尘端12的朝向方向相反,第二防尘端13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14,防尘钩14可与第一防尘端12嵌合,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均与方形双面粘11一体成型,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相互嵌合后可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由于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的形状均为L型,但第二防尘端13的形状与第一防尘端12的方向相反,且第二防尘端13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14,防尘钩14可与第一防尘端12嵌合并使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相互嵌合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让灰尘进入内部的路径更长,并且灰尘进入内的路径更加曲折,增加了灰尘进入内部的难度,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防尘能力,泡棉双面粘进入灰尘的风险得以降低,防尘能力满足使用要求,且泡棉双面粘的制造可以单个制造,无需制作框型的泡棉双面粘,降低了泡棉双面粘的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泡棉双面粘的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地,双面粘本体1有四个,四个双面粘本体1首尾相接并围合成框型。
进一步地,双面粘本体1有两个,每个双面粘本体1也呈L型,两个双面粘本体1呈点对称设置并首尾相接,两个双面粘本体1围合成框型。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施例中,双面粘本体1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顺序叠加设置的下粘性层101、基材层102和上粘性层103,下粘性层101的下方和上粘性层103的上方均覆盖有离型膜104。
请参阅图6至图8,进一步地,离型膜104上开设有“凹”字形通孔105,“凹”字形通孔105的余料形成撕膜手柄106。从而无需在离型膜104的外围增设撕膜手柄106,因此撕膜手柄106不会因外围空间限制而无法放置,避免外围空间限制时需要使用镊子翘的情况发生,进而节约人力成本;且可省去外围的撕膜手柄106材料,可大幅降低材料成本。
进一步地,“凹”字形通孔105的废料107余留在离型膜104上。离型膜104在撕去之前,该废料107仍然与离型膜104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防止灰尘或其他颗粒物进入产品表面。由于废料107还连接在离型膜104上,此时想要撕去撕膜手柄106较为困难,因此可以在废料107的上表面设置粘接区108,此处优选为黏胶,但不以此为限,撕去上离型膜104时可先借助黏胶将废料107撕去,再通过撕膜手柄106撕去离型膜104。
进一步地,“凹”字形通孔105设置于离型膜104的边缘,使得离型膜104撕除时更为容易撕除,避免撕除难度较高而撕坏撕膜手柄106。
进一步地,“凹”字形通孔105的每个拐角处均设有倒圆角,使得撕膜时的应力不集中在拐角处,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而撕段撕膜手柄106,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
实施例3
请参阅图5,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施例中,当LCD模组与背光模组通过泡棉双面粘贴合时,泡棉双面粘的下粘性层101为强粘性层,泡棉双面粘的上粘性层103为弱粘性层。LCD模组与弱粘性层贴合,背光模组与强粘性层贴合,泡棉双面粘不仅可以起到缓冲和防尘的作用,还由于泡棉双面粘的上表面涂布有弱粘性层,其可以防止泡棉双面粘的上表面对LCD模组中的下偏光片造成拉扯避免MURA,进而防止下偏光片变形;同时泡棉双面粘的层数较少,其可以防止泡棉双面粘脱落,进而防止LCD模组脱落
进一步地,强粘性层与弱粘性层的初粘力比值为2:1至50:1,其通过控制胶水粘力来防止弱粘性层对LCD模组中的下偏光片造成拉扯避免MURA,进而防止下偏光片变形。
进一步地,弱粘性层和强粘性层的胶水粘性相同,弱粘性层的胶水涂布形状为网格状,强粘性层的胶水涂布形状为完全涂布。由于弱粘性层与强粘性层的胶水粘性相同,其可以只采购一种胶水,使得胶水的采购数量变大,进而使得采购成本降低,同时在涂胶过程中也不会搞混,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用错胶水的问题产生,而弱粘性层的涂布形状为网格状,相当于降低了弱粘性层的胶水面积,从而使得弱粘性层的粘性降低。
进一步地,基材层102的上表面设置有颜色涂层,强粘性层设置在颜色涂层的上方,颜色涂层可以更好的帮助工作人员识别哪边是弱粘性层,哪边是强粘性层,从而起到防呆的作用,进而在组装时避免将强粘性层和弱粘性层搞反,进而提高了组装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进一步地,颜色涂层的颜色为红色,红色较为显眼,使得工作人员更易于识别。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双面粘本体(1),双面粘本体(1)包括方形双面粘(1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方形双面粘(11)两端的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所述第一防尘端(12)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二防尘端(13)的形状为L型且所述第一防尘端(12)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防尘端(13)的末端设置有防尘钩(14),所述防尘钩(14)可与所述第一防尘端(12)嵌合,所述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均与所述方形双面粘(1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防尘端(12)和第二防尘端(13)相互嵌合后可形成密闭的方形嵌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粘本体(1)有四个,四个所述双面粘本体(1)围合成框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粘本体(1)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顺序叠加设置的下粘性层(101)、基材层(102)和上粘性层(103),所述下粘性层(101)的下方和所述上粘性层(103)的上方均覆盖有离型膜(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104)上开设有“凹”字形通孔(105),所述“凹”字形通孔(105)的余料形成撕膜手柄(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通孔(105)的废料(107)余留在所述离型膜(1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通孔(105)的废料(107)上设有粘接区(10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通孔(105)设置于所述离型膜(104)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粘性层(101)为强粘性层,所述上粘性层(103)为弱粘性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粘性层与所述弱粘性层的初粘力比值为2:1至5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粘性层和所述强粘性层的胶水粘性相同,所述弱粘性层的胶水涂布形状为网格状,所述强粘性层的胶水涂布形状为完全涂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99046.6U CN220012515U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99046.6U CN220012515U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12515U true CN220012515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8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99046.6U Active CN220012515U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12515U (zh) |
-
2023
- 2023-04-19 CN CN202320899046.6U patent/CN2200125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54163U (zh) |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 | |
WO2017113468A1 (zh) |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8776407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 | |
WO2021031413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220012515U (zh) | 一种提高防尘能力的泡棉双面粘 | |
US20130278870A1 (en) | LC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Film | |
CN105954928B (zh) | 窄边框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210244011U (zh) | 一种新型柔性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1240083A (zh) |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319080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 |
CN211033662U (zh) | 一种撕手、保护膜及液晶显示模组 | |
CN219871837U (zh) | 一种多功能偏光片 | |
CN219872015U (zh) | 一种避免粘连光斑的液晶显示屏 | |
CN218146464U (zh) | 一种一体化段码液晶屏保护膜 | |
CN218158636U (zh) | 一种保护盖板油墨层表面能的液晶显示屏 | |
CN221039704U (zh) | 一种具有图案装饰的液晶显示屏 | |
CN216387650U (zh) | 一种无需二次撕膜的显示模组 | |
CN219418127U (zh) | 一种ogs触摸屏 | |
CN221225226U (zh) | 一种防止玻璃脱落的液晶显示屏 | |
CN206248951U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 |
CN219409601U (zh) | 一种用于车载显示屏的保护扩散一体膜 | |
CN212713340U (zh) | 一种胶带新型离型膜结构 | |
CN221225225U (zh) | 一种具有防指纹膜的盖板和液晶显示屏 | |
WO2020232918A1 (zh) | 液晶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
CN220020031U (zh) | 一种自带光学胶的盖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