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0002U - 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独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0002U
CN220010002U CN202321043590.7U CN202321043590U CN220010002U CN 220010002 U CN220010002 U CN 220010002U CN 202321043590 U CN202321043590 U CN 202321043590U CN 220010002 U CN220010002 U CN 220010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barrow
shock absorbers
mounting
wheel body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35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春林
苏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District Chengji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District Chengji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District Chengji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District Chengji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35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0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0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0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轮车,包括轮体组件,用于提供安装基础,在轮体组件的轴心贯穿设置有转轴;支架,设置两个且固定在转轴的两端,其中,每一个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器,处于轮体组件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减震器的顶端设置有连杆;支撑板,设置两个且处于轮体组件的两侧,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轮体组件同一侧的两个减震器;控制器,连接在减震器的顶部且能够随着减震器同步运动。通过设置四个减震器由两个连杆和两个支撑板进行连接,连杆、支撑板以及支架将四个减震器连接为一个总成,即支架提供支撑基础,连杆和支撑板共同作用使得四个减震器能够同步运动来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好且结构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独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独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独轮车。
背景技术
独轮车是近年逐渐流行起来的代步工具,具有占地空间小和绿色环保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作城市内短途代步。
独轮车一般包括轮毂电机轮组件、车架以及脚踏板,脚踏板安装于车架,在车架上安装有减震器来起到减震的作用,但是通常只在电机轮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减震器,由于一侧只有一个减震器,会导致整体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轮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通常只在电机轮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减震器,由于一侧只有一个减震器,会导致整体的稳定性差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独轮车,包括:
轮体组件,用于提供安装基础,在所述轮体组件的轴心贯穿设置有转轴;
支架,设置两个且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其中,每一个所述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器,处于所述轮体组件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减震器的顶端设置有连杆;
支撑板,设置两个且处于所述轮体组件的两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所述轮体组件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减震器;
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减震器的顶部且能够随着所述减震器同步运动。
优选的,在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有凹槽,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在所述连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优选的,当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杆安装之后,两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连线与两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两侧端部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与所述减震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下方。
优选的,在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穿装孔,在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穿装孔,所述第一穿装孔和所述第二穿装孔均朝向所述盒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还安装有脚踏。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中间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手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四个减震器由两个连杆和两个支撑板进行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支架将四个所述减震器连接为一个总成,即支架提供支撑基础,所述连杆和所述支撑板共同作用使得四个所述减震器能够同步运动来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好且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在轮体组件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轮体组件;20、支架;21、凹槽;22、第一安装孔;30、支撑板;40、控制器;41、盒体;42、安装架;421、第三安装孔;422、第二穿装孔;50、转轴;60、减震器;61、外筒;62、内杆;70、连杆;71、第二安装孔;72、第一穿装孔;7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独轮车,包括轮体组件10、支架20、减震器60、连杆70、支撑板30以及控制器40。
轮体组件10用于提供安装基础并作为运动基础,用于载着人体行走,在轮体组件10的轴心贯穿设置有转轴50,轮体组件10能够相对转轴50转动,在转轴50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支架20,两个支架20处于轮体组件10的两侧,在每一个支架20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器60,四个减震器60两两处于轮体组件10的两侧,其中处于轮体组件10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减震器60的顶端设置有连杆70,支撑板30设置两个且处于轮体组件10的两侧,支撑板30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轮体组件10同一侧的两个减震器60,在支撑杆上安装有脚踏用于人体踩踏,连杆70、支撑板30以及支架20将四个减震器60连接为一个总成,即支架20提供支撑基础,连杆70和支撑板30共同作用使得四个减震器60能够同步运动来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好且更加稳定。控制器40连接在减震器60的顶部且能够随着减震器60同步运动。四个减震器60也为控制器40提供安装基础。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转轴50的连接,在支架20的中心设置有凹槽21,凹槽21为圆形凹槽21,转轴50的端部设置在凹槽21内并于支架20固定连接。将转轴50的端部设置在凹槽21内,能够减小转轴50与支架20的安装空间,设置圆形凹槽21与转轴50的端部相适配也使得方便对转轴50的固定。
需要理解的是,减震器60包括外筒61以及内杆62,内杆62能够相对外筒61做伸缩运动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在支架2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减震器60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2内,即减震器60的内杆62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2内,在连杆7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1,减震器60的顶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孔71内,即减震器60的外筒61设置在第二安装孔71内,由于支架20是固定设置的,那么连杆70会在减震器60的外筒61的带动下靠近或者远离支架20。
进一步地,当支架20和连杆70安装之后,两第一安装孔22的中心连线与两第二安装孔71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即,四个减震器60大体呈立方体状分布,这样,可以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申请中,控制器40包括盒体41以及设置在盒体41两侧端部的安装架42,盒体4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等部件用于控制轮体组件10的运动,安装架42用于与减震器60连接。在安装架42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421,四个减震器60设置在四个第三安装孔421内,在安装时安装架42设置在连杆70的下方,这样,在连杆70的作用下可对安装架42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损坏。
为了方便将连杆70和安装架42固定到减震器60上,在连杆7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穿装孔72,在安装架4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穿装孔422,第一穿装孔72和第二穿装孔422均朝向盒体41设置。第一穿装孔72和第二穿装孔422均用来安装螺钉,通过将第一穿装孔72和第二穿装孔422均朝向盒体41设置,能够将第一穿装孔72和第二穿装孔422隐藏,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美观。
为了将独轮车存放或者遇到障碍时提起,在连杆70的中间还设置有通孔73,通孔73为手持部。人的手指可以穿过通孔73将连杆70握住,方便将整体抬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体组件,用于提供安装基础,在所述轮体组件的轴心贯穿设置有转轴;
支架,设置两个且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其中,每一个所述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器,处于所述轮体组件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减震器的顶端设置有连杆;
支撑板,设置两个且处于所述轮体组件的两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所述轮体组件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减震器;
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减震器的顶部且能够随着所述减震器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有凹槽,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在所述连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杆安装之后,两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连线与两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两侧端部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与所述减震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穿装孔,在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穿装孔,所述第一穿装孔和所述第二穿装孔均朝向所述盒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上还安装有脚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的中间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手持部。
CN202321043590.7U 2023-04-28 2023-04-28 独轮车 Active CN220010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3590.7U CN220010002U (zh) 2023-04-28 2023-04-28 独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3590.7U CN220010002U (zh) 2023-04-28 2023-04-28 独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0002U true CN220010002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3590.7U Active CN220010002U (zh) 2023-04-28 2023-04-28 独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0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0605A (zh) 一种基于变胞原理的陆空两栖球形变胞机器人
CN108930447A (zh) 一种建筑作业用新型防护栏
CN220010002U (zh) 独轮车
CN203122695U (zh) 一种助力型外骨骼用背架髋部两级联结装置
CN209756675U (zh) 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1282775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
CN103832236B (zh) 一种机动车悬挂减振系统
CN209925510U (zh) 用于组合电器的减震结构
CN109931361B (zh) 一种大型风机装配式随形可调高效弹簧阻尼减振装置
CN109909973B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独立转向驱动轮
CN202011990U (zh) 具有液体平衡环和组合支撑装置的滚筒洗衣机
CN20349659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后减震机构
CN205439874U (zh) 一种车用负刚度减震系统
CN208469486U (zh) 一种用于电动平板车的双避震结构
CN208101576U (zh) 一种自带减震的自行车轮毂
CN215060479U (zh) 发电机用支撑底座
CN217022782U (zh)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CN206938372U (zh) 一种应用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阻尼自动调节多向减震装置
CN219821565U (zh) 一种车架
CN214181803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跨栏架
CN215514004U (zh) 减震电动车
CN219077301U (zh) 一种减震车架总成
CN217100251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机器人底盘
CN109551984B (zh) 一种移动承载平台
CN209776405U (zh) 一种汽车刹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