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9445U -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9445U
CN220009445U CN202321601587.2U CN202321601587U CN220009445U CN 220009445 U CN220009445 U CN 220009445U CN 202321601587 U CN202321601587 U CN 202321601587U CN 220009445 U CN220009445 U CN 220009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train
axle
gear
intermediat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15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陈晓峰
杜柳絮
宋杰
杨梦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15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9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9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9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动力总成和第二动力总成,所述第一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具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构造为空心轴,且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总成包括第二电机;其中所述车辆具有在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桥和第二桥,所述第一动力总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桥,所述第二动力总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桥,以实现全时四驱。由此,分别通过第一动力总成和第二动力总成驱动第一桥和第二桥,可以实现全时四驱,可以提高车辆的路况适应能力,使驱动力更加充沛,并通过混动方案,解决续航里程焦虑。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纯电车辆存在续航里程焦虑,而传统燃油车辆存在排放污染问题,而混动技术则可以在改善排放污染问题的同时,降低续航里程焦虑。
然而,现有的混动方案,动力系统的驱动电机数量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驱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驱动效果好。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动力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第一动力总成和第二动力总成,所述第一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具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构造为空心轴,且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总成包括第二电机;其中所述车辆具有在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桥和第二桥,所述第一动力总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桥,所述第二动力总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桥,以实现全时四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系统,分别通过第一动力总成和第二动力总成驱动第一桥和第二桥,可以实现全时四驱,可以提高车辆的路况适应能力,使驱动力更加充沛,并通过混动方案,解决续航里程焦虑,且驱动电机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低,驱动效果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动力总成还包括:动力耦合单元,所述动力耦合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动力连接,并适于将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与所述电机的转矩耦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耦合单元包括:至少一组行星轮系,且所述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相连,所述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相连,所述行星轮系的齿圈适于动力耦合并输出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总成还包括:第一中间传动组,所述第一中间传动组设置在所述动力耦合单元与所述第一桥之间,并适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传动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每个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的动力输出端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桥动力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耦合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啮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的同一侧,所述动力输出端位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总成还包括:第二中间传动组,所述第二中间传动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三输入轴与所述第二桥之间,并适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传动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每个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入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桥动力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系统、第一桥与第二桥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动力系统100,第一桥200,第二桥300,
第一动力总成10,发动机11,第一输入轴111,第一电机12,第二输入轴121,动力耦合单元13,太阳轮131,行星轮架132,行星轮133,齿圈134,第一中间轴14,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动力输出齿轮15,
第二动力总成20,第二电机21,第三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12,第二中间轴22,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系统100以及车辆。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100,包括:第一动力总成10和第二动力总成20。
其中,第一动力总成10包括发动机11和第一电机12,发动机11具有第一输入轴111,第一电机12具有第二输入轴121,第二输入轴121构造为空心轴,且第一输入轴111和第二输入轴121同轴设置,第二动力总成20包括第二电机21。
车辆具有在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桥200和第二桥300,第一动力总成10用于驱动第一桥200,第二动力总成20用于驱动第二桥300,以实现全时四驱。
具体地,车辆在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桥200和第二桥300可以分别为前桥和后桥,第一动力总成10构造为混动总成,第二输入轴121套设在第一输入轴111外,并适于驱动前桥,第二动力总成20适于通过第二电机21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后桥,以实现前桥和后桥的分别驱动,可以将驱动力分配至四个车轮,实现全时四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系统100,分别通过第一动力总成10和第二动力总成20驱动第一桥200和第二桥300,可以实现全时四驱,可以提高车辆的路况适应能力,使驱动力更加充沛,并通过混动方案,解决续航里程焦虑,且驱动电机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低,驱动效果好。
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动力总成10还包括:动力耦合单元13,动力耦合单元13与第一输入轴111、第二输入轴121动力连接,并适于将发动机11的扭矩与电机的转矩耦合。
具体而言,动力耦合单元13可以同时与第一输入轴111、第二输入轴121动力连接,在仅第一输入轴111输入动力时,通过第一输入轴111输入的转矩驱动第一桥200,在仅第二输入轴121输入动力时,通过第二输入轴121输入的转矩驱动第一桥200,在第一输入轴111和第二输入轴121均输入动力时,可以将发动机11扭矩与电机转矩动力耦合。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发动机11与第一电机12通过动力耦合单元13耦合,可以实现转速和转矩同时部分解藕的功率分流混动,第一电机12可以作为发动机11转速调节器或发动机11转矩调节器,使发动机11转速和转矩可以同时独立于车轮端需求,相对自由选择其工作点,可以提高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并使发动机11工作在燃油经济区间内。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动力耦合单元13包括:至少一组行星轮系,且行星轮系的太阳轮131与第二输入轴121相连,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132与第一输入轴111相连,行星轮系的齿圈134适于动力耦合并输出动力。
具体地,行星轮系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行星轮系为一个的实施例中,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132与第一输入轴111相连,行星轮系的齿圈134用于动力耦合并实现动力输出,太阳轮131与第二输入轴121相连。
这样,在仅进行发动机11驱动时,第一输入轴111带动行星轮架132,行星轮133带动齿圈134以实现动力输出,第一电机12的第二输入轴121与太阳轮131相连,太阳轮131与行星轮133啮合,可以作为发动机11的转速调节器或转矩调节器,实现功率分流,在仅第一电机12驱动时,第一电机12带动太阳轮131转动,太阳轮131带动行星轮133,行星轮架132被发动机11反拖制动,行星轮133带动齿圈134以实现动力输出,在发动机11和第一电机12均进行驱动时,发动机11扭矩与电机转矩在齿圈134处动力耦合后动力输出。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动力总成10还包括:第一中间传动组,第一中间传动组设置在动力耦合单元13与第一桥200之间,并适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一桥200。
具体而言,第一中间传动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14,每个第一中间轴1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和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与动力耦合单元13的动力输出端啮合,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与第一桥200动力连接,动力耦合单元13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动力输出齿轮15,动力输出齿轮15与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啮合。
也就是说,动力输出齿轮15带动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带动第一中间轴14,第一中间轴14带动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与第一桥200上的差速器动力连接,以驱动第一桥200。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丰富第一传动总成的速比和档位,可以设置多个第一中间轴14,每个第一中间轴14上设置一对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和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一中间轴14,第一中间轴14上设置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和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每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的齿数、每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的齿数不同,也可以实现不同挡位,不同速比的动力输出。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电机12、发动机11位于动力耦合单元13的同一侧,动力输出端位于动力耦合单元13的另一侧。
换言之,动力耦合单元13构造为行星轮系,第一电机12、发动机11位于行星轮系的一侧,动力输出端构造为动力输出齿轮15并位于动力耦合单元13的另一侧,不仅可以实现第一动力总成10的紧凑化设置,而且第一电机12和发动机11组成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齿轮15位于行星轮系两侧,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间隔开,使动力流更加清晰,间接,传动更加稳定、可靠,可以提高传动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总成20还包括:第二中间传动组,第二中间传动组设置在第二电机21的第三输入轴211与第二桥300之间,并适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二桥300。
具体而言,第二中间传动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22,每个第二中间轴2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与第三输入轴211动力连接,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与第二桥300动力连接。
也就是说,第二输入轴121上的第二齿轮212带动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带动第二中间轴22,第二中间轴22带动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与第二桥300上的差速器动力连接,以驱动第二桥300。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丰富第二传动总成的速比和档位,可以设置多个第二中间轴22,每个第二中间轴22上设置一对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和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二中间轴22,第二中间轴22上设置多个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和多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每个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的齿数、每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的齿数不同,也可以实现不同挡位,不同速比的动力输出。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动力系统1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动力总成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动力总成(10),所述第一动力总成(10)包括发动机(11)和第一电机(12),所述发动机(11)具有第一输入轴(111),所述第一电机(12)具有第二输入轴(121),所述第二输入轴(121)构造为空心轴,且所述第一输入轴(11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21)同轴设置;
第二动力总成(20),所述第二动力总成(20)包括第二电机(21);其中
所述车辆具有在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桥和第二桥,所述第一动力总成(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桥,所述第二动力总成(2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桥,以实现全时四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总成(10)还包括:动力耦合单元(13),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1)、所述第二输入轴(121)动力连接,并适于将所述发动机(11)的扭矩与所述电机的转矩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包括:至少一组行星轮系,且所述行星轮系的太阳轮(131)与所述第二输入轴(121)相连,所述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132)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1)相连,所述行星轮系的齿圈(134)适于动力耦合并输出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总成(10)还包括:第一中间传动组,所述第一中间传动组设置在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与所述第一桥之间,并适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传动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14),每个所述第一中间轴(1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和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的动力输出端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42)与所述第一桥动力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动力输出齿轮(15),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5)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41)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2)、所述发动机(11)位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的同一侧,所述动力输出端位于所述动力耦合单元(13)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总成(20)还包括:第二中间传动组,所述第二中间传动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21)的第三输入轴(211)与所述第二桥之间,并适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传动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22),每个所述第二中间轴(2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所述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221)与所述第三输入轴(211)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222)与所述第二桥动力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系统。
CN202321601587.2U 2023-06-21 2023-06-21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220009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1587.2U CN22000944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1587.2U CN22000944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9445U true CN22000944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1587.2U Active CN22000944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9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69685U (zh) 车辆用电驱动变速装置
US11951821B2 (en) Gearbox for an electric powertrain
US20230278409A1 (en) Drive synthesis box with multi-motors flexible torqu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9318704B (zh) 一种电驱动传动装置
CN112477570B (zh) 一种驱动合成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CN112477686A (zh) 一种无中间传动轴的换电式运载车辆
CN220009445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116373596A (zh) 高效四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216886229U (zh) 一种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108638846B (zh) 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及车辆
CN218287418U (zh) 用于商用汽车的两挡电驱动桥
CN218287417U (zh) 两挡高效电驱桥传动系统
CN220548930U (zh) 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CN220535395U (zh) 动力装置及车辆
US11890928B2 (en) Electric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CN215360910U (zh) 用于四轮驱动机动车的双电机行星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US20230150356A1 (en) An electric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CN216382422U (zh) 一种集成分动器的减速器
CN219988988U (zh)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CN220390978U (zh) 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20809120U (zh) 混合动力车桥装置
CN220884050U (zh) 一种新型三速比电驱动桥
CN218906900U (zh) 车辆amt混动总成及车辆
CN219172184U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