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0631U -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0631U
CN220000631U CN202321545065.5U CN202321545065U CN220000631U CN 220000631 U CN220000631 U CN 220000631U CN 202321545065 U CN202321545065 U CN 202321545065U CN 220000631 U CN220000631 U CN 220000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box body
shaping
heating unit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50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im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im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im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im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50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0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0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0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机架,上箱体内由上至下顺次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箱体内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连接;下箱体内设置有第三输送带,下箱体内位于第三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加热单元,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输送结构,且每层输送结构均布置了不同的发热装置,以对茶叶进行烘干、定型、提香,让茶叶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的不同含水阶段,受到相对应更合理的加热装置加热,最终得到的茶叶成品色泽鲜亮一致、外观品质良好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背景技术
茶叶在收集后需要通过烘干提香机对其进行烘干作业,以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让茶叶不易受潮发霉,且能够让茶叶进一步瘦身,提高茶叶外观品质,且烘干还能使茶叶的水分逐渐蒸发,释放出特有的芳香,还会改变茶叶的颜色,使茶叶变得更加鲜亮,茶汤更加透亮,茶叶烘干过程中还有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可以使茶叶的苦味减少,使茶叶口感更加圆润。
现有的茶叶烘干提香机具有以下缺点:
1、采用单一的热风循环加热原理,只能对茶叶由外至内进行加热,导致茶叶受热不均匀,容易使部分茶叶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形变、色泽发暗,最终得到的成品形状不一致以及色泽不统一;
2、采用层层码放的堆料方式,在烘干时,若需翻动茶叶使其受热均匀,则需要人工手动作业,人力劳动强度大;
3、只具备简单的烘干提香功能,不能对茶叶进行定型,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如需保证不变形,只能采用降低热风温度,延长烘干时间,低温慢烘的做法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4、烘干以及提香均在一个烘箱内完成,在完成烘干后,需要提升加热温度,来完成提香作业,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输送结构,且每层输送结构均布置了不同的发热装置,以对茶叶进行烘干、定型、提香,让茶叶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的不同含水阶段,受到相对应更合理的加热装置加热,最终得到的茶叶成品色泽鲜亮一致、外观品质良好一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机架,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均设置于机架上;
所述上箱体内由上至下顺次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上箱体内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下箱体内设置有第三输送带,所述下箱体内位于第三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加热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和排湿口,所述风机的风轮位于上箱体或下箱体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输送带的传输速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三输送带的传输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二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三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有与第一输送带输出端配合的第一溜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出溜板,所述第三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有与导出溜板配合的导入溜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包括沿第一输送带设置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沿第二输送带设置的多个碳纤维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包括沿第三传送带设置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且不锈钢发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均由不锈钢杆件链条上绑扎的不锈钢网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三层结构,每层均由输送带以及不同的发热装置组成,分别采用热风循环、红外线、热风循环和红外线结合的三种方式,三层输送带顺次连接,茶叶在每层的输送带输送时,根据茶叶不同的含水阶段,以更合适的温度来进行烘干作业,无需等待烘箱升温,提高生产效率;
2、茶叶在从一个输送带排至另一个输送带的过程中,茶叶在下落且打乱原阵型,从而起到翻动效果,使其受热更加均匀,且无需人工翻动,降低人力劳动量;
3、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共用上箱体,第一加热单元加热空气且由风轮搅动空气,使热气均匀散布至整个箱体内,对第一层茶叶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内的水分;第二加热单元产生红外线辐射对第二层茶叶进行辐射加热,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定型,使茶叶条型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且红外线辐射能够穿过第一输送线的网孔,从而对第一层的茶叶进行照射辐射;
4、下箱体内采用不锈钢发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间隔布置的形式,顶部安装多个风轮和排湿口,采用不锈钢加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交替的形式对茶叶进行烘干,能够对茶叶的外表和内部进行均匀的加热,让茶叶的内香和外香都被激发出来,达到提香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箱体;2、下箱体;3、机架;41、第一输送带;42、第二输送带;43、第三输送带;5、风机;51、风轮;6、排湿口;71、第一加热单元;72、第二加热单元;73、第三加热单元;81、第一溜板;82、导出溜板;83、导入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和“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图2和图3所示,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和机架3,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均设置于机架3上;
所述上箱体1内由上至下顺次设置有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所述上箱体1内位于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71和第二加热单元72,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4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下箱体2内设置有第三输送带43,所述下箱体2内位于第三输送带43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加热单元73,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4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5和排湿口6,所述风机5的风轮51位于上箱体1或下箱体2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输送带42的传输速度,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三输送带43的传输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单元71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二加热单元72的加热温度,所述第二加热单元72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三加热单元73的加热温度。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输入端设置有与第一输送带41输出端配合的第一溜板81;
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出溜板82,所述第三输送带43的输入端设置有与导出溜板82配合的导入溜板83。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单元71包括沿第一输送带41设置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
所述第二加热单元72包括沿第二输送带42设置的多个碳纤维发热管;
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3包括沿第三传送带设置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且不锈钢发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交错设置。
碳纤维发热管加热过程:碳纤维发热管通电后呈现橙红色光,同时产生红外线辐射到周围将周围物体加热。加热过程综合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常见的热传递模式,主要还是以热辐射加热为主。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41、第二输送带42和第三输送带43均由不锈钢杆件链条上绑扎的不锈钢网布制成。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烘干结构:第一输送带41的进料端伸至上箱体1的外侧以便进料,喂料可使用常规茶叶喂料机进行。经过杀青并做型后的茶叶湿气较大,首先需要进行烘干作业。由顶部的不锈钢加热管(第一加热单元71)提供热源,并由多个安装在上箱体1顶部的风机5驱动风轮51旋转,以使上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循环,以加热第一输送带1上的茶叶,散发的水分由上箱体1顶部的排湿口6排出。
定型结构: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共用上箱体1,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采用支撑杆连接固定,且错位布置,以便于茶叶依靠重力从第一输送带41自由掉落到第二输送带42上,采用第一溜板81对茶叶进行掉落引导。经初步烘干的茶叶,进入第二层后,由安装在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之间的多个碳纤维发热管(第二加热单元72)对茶叶进行辐射照射加热,对经过初步烘干后的茶叶进行定型,使得茶叶条型不会发生大的形变,从而保证了茶叶的外观品质。
提香结构:单独使用一个箱体(下箱体2),第三输送带43与第二输送带42错位,大体与第一输送带41齐平,采用导出溜板82和导入溜板83将第二输送带42排出的茶叶导至第三输送带43上。进入第三层的茶叶,由安装在下箱体2内侧顶部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进行加热,同时对茶叶的外表面和内部均匀加热,且通过多个风轮51搅动下箱体2的内部空气,通过多个排湿口6进行排湿,起到进一步干燥和提出茶叶香味的目的。
具体的,第一加热单元71、第二加热单元72和第三加热单元73均由SCR可控硅电器元件,配合温控仪器和感温探头,实现温度可调和自动恒温;
第一输送带41、第二输送带42和第三输送带43均通过设置变频调速器来调节驱动电机的参数,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来调节输送带传输速度,从而自由调节茶叶在箱体内的停留时间,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输送带41以较缓慢的输送速度,对茶叶进行慢烘,第二输送带42以较第一输送带41稍快的输送速度,可以让茶叶的鲜活度明显提高,第三输送带43的传输速度快于第二输送带42的传输速度,可以让茶叶的香味达到香溶于水的香味。
两个箱体的排湿口6,由排湿管内的圆形挡板控制排湿量大小,属于手动机械控制;两个箱体上的风机5分别接入两个变频调速器,可对风轮51转动速度进行调节,以改变风力大小,实现箱体内部空气搅动,达到箱体内部温度均匀的目的。
输送带均采用不锈钢杆件链条,并在链条的杆件上绑扎不锈钢网布,网布的目数在20~60目,既保证摊放的茶叶不下漏,又能保证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种不同的加热装置,并采用三层输送结构,实现了茶叶加工环节的烘干,定型,提香三道工序的连续作业,采用不锈钢加热管和碳纤维加热管相结合,在茶叶的不同干燥程度时候,匹配相应的加热管,做到先烘干,再定型,最后提香的有序进行。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和机架(3),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均设置于机架(3)上;
所述上箱体(1)内由上至下顺次设置有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所述上箱体(1)内位于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71)和第二加热单元(72),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4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下箱体(2)内设置有第三输送带(43),所述下箱体(2)内位于第三输送带(43)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加热单元(73),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4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5)和排湿口(6),所述风机(5)的风轮(51)位于上箱体(1)或下箱体(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输送带(42)的传输速度,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三输送带(43)的传输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71)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二加热单元(72)的加热温度,所述第二加热单元(72)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三加热单元(73)的加热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输入端设置有与第一输送带(41)输出端配合的第一溜板(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42)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出溜板(82),所述第三输送带(43)的输入端设置有与导出溜板(82)配合的导入溜板(8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71)包括沿第一输送带(41)设置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72)包括沿第二输送带(42)设置的多个碳纤维发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3)包括沿第三传送带设置的多个不锈钢加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且不锈钢发热管和碳纤维发热管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1)、第二输送带(42)和第三输送带(43)均由不锈钢杆件链条上绑扎的不锈钢网布制成。
CN202321545065.5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Active CN220000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5065.5U CN22000063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5065.5U CN22000063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0631U true CN220000631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5065.5U Active CN22000063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0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21061U (zh) 一种食品烘烤用节能型隧道炉
CN109059435A (zh) 一种高效板材烘干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20000631U (zh) 一种茶叶烘干定型提香一体机
CN100577383C (zh) 蜂窝状成型体的干燥方法及干燥装置
CN108353954A (zh) 一种烘烤高效的节能通风烤箱
CN208920806U (zh) 一种升降式茶叶烘干装置
CN106076767A (zh) 一种车灯连续固化炉
CN211651076U (zh) 一种恒温干燥箱
CN211233772U (zh) 一种种子烘干装置
CN208779857U (zh) 一种用于染布的烘箱
CN208419520U (zh) 一种食品风干装置
CN207478498U (zh) 一种蛋白质液体的烘干装置
CN215531340U (zh) 一种白茶提香炭焙烘干机
CN114190451B (zh) 智能化普洱茶生产系统
CN214327760U (zh) 一种牛皮革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8781548U (zh) 一种热风机构及中药饮片干燥设备
CN218571314U (zh) 一种白茶连续萎凋装置
CN220038994U (zh) 一种艾草生产用烘干机
CN215832408U (zh) 一种浓缩果茶生产用茶叶烘干箱
CN219228899U (zh) 一种有机绿茶加工用高效杀青机
CN218736977U (zh) 一种茶叶提香设备
CN114322479B (zh) 一种热风内循环的中药材干燥设备
CN214316872U (zh) 一种茶叶萎凋设备
CN220630925U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
CN217083204U (zh) 一种用于热泵烤房的辅助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