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7760U -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 Google Patents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7760U
CN219997760U CN202321515684.XU CN202321515684U CN219997760U CN 219997760 U CN219997760 U CN 219997760U CN 202321515684 U CN202321515684 U CN 202321515684U CN 219997760 U CN219997760 U CN 219997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ning
floating
circular
pip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56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翠萍
宋江腾
李梦婷
李婷婷
谷一鸣
张晓鑫
林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enzhen Vanke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enzhen Vanke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enzhen Vanke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56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7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7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7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该漂浮牌包括漂浮圈、与所述漂浮圈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上的警示牌、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下端的圆形通管以及装配于所述警示牌上的驱鸟器;所述驱鸟器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警示牌进行旋转连接;圆形通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与固定块相连接。上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通过固定块的重量使警示漂浮牌稳定漂浮于水面上,同时设置圆形通管提高稳定性,通过驱鸟器可对飞行动物进行驱离,避免警示牌被污染,提高警示漂浮牌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背景技术
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水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好的水环境可以提高周围居民的幸福指数。城市周围居民在河流湖泊边游玩的时候,河流湖泊周围没有有效的提示保护河流湖泊的宣传牌。进一步,很多小朋友在河流湖泊周围玩耍的时候,喜欢去河流湖泊边玩,极具危险性,同样缺乏有效的安全提示宣传牌。针对目前河流湖泊警示牌存在监管盲区这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亟待一种有效用于城市河流湖泊警示漂浮牌。而现有技术方法中的警示漂浮牌通常无法驱赶飞行动物,导致警示漂浮牌被污染而无法实现警示作用。因此,现有技术方法中的警示漂浮牌存在无法驱赶飞行动物易被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的警示漂浮牌存在无法驱赶飞行动物易被污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包括漂浮圈、与所述漂浮圈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上的警示牌、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下端的圆形通管以及装配于所述警示牌上的驱鸟器;
所述驱鸟器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警示牌进行旋转连接;
圆形通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与固定块相连接。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漂浮圈为充气式中空结构,所述漂浮圈的外壁由多层树脂结构层叠形成。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漂浮圈的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SEBS树脂层、SIS树脂层及PET树脂层。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竖直支撑杆、多个支杆及多个环形套筒;
各所述环形套筒均套设于所述漂浮圈外壁上,所述环形套筒与所述支杆的数量相等;各所述支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杆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环形套筒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杆远离所述环形套筒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环形套筒沿所述漂浮圈的圆周进行均匀排布。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横向支杆;
所述横向支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环形套筒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管的顶端与所述横向支杆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圆形通管的长度为60-150厘米。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圆形通管由多节子通管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子通管的长度为10厘米,且相邻所述子通管的颜色不相同。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驱鸟器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多个水平设置的旋转臂以及固定设置于各所述旋转臂端部的半球形迎风挡板;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轴承组件内并可沿所述轴承组件进行旋转;
所述半球形迎风挡板的非球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半球形迎风挡板的非球面向内凹陷形成半球形凹腔。
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中,所述半球形凹腔的表面为镜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该漂浮牌包括漂浮圈、与所述漂浮圈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上的警示牌、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下端的圆形通管以及装配于所述警示牌上的驱鸟器;所述驱鸟器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警示牌进行旋转连接;圆形通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与固定块相连接。上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通过固定块的重量使警示漂浮牌稳定漂浮于水面上,同时设置圆形通管提高稳定性,通过驱鸟器可对飞行动物进行驱离,避免警示牌被污染,提高警示漂浮牌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漂浮牌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漂浮牌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漂浮牌中漂浮圈的截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漂浮牌中圆形通管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1、漂浮圈;2、支架;3、警示牌;4、圆形通管;5、驱鸟器;6、连接绳;7、固定块;11、SEBS树脂层;12、SIS树脂层;13、PET树脂层;21、竖直支撑杆;22、支杆;23、环形套筒;24、横向支杆;41、子通管;51、转轴;52、旋转臂;53、半球形迎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包括漂浮圈1、与所述漂浮圈1固定连接的支架2、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2上的警示牌3、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2下端的圆形通管4以及装配于所述警示牌3上的驱鸟器5;所述驱鸟器5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警示牌3进行旋转连接;圆形通管4的下端通过连接绳6与固定块7相连接。
固定块7可以为具有较大密度的重物块,固定块7通过连接绳6与圆形通管4的下端相连接,如可设置固定块7为铁质材料的固定块7。固定块7用于将警示漂浮牌固定在水中,防止警示漂浮牌飘走。漂浮圈1提供浮力以使警示漂浮牌能够漂浮于水面上,支架2用于支撑警示牌3及驱鸟器5。其中,警示牌3的一端可设置为箭头状,另一端可设置分叉形尾翼,从而使警示牌3能够随气流调整展示方位,例如,气流吹过,气流可使警示漂浮牌整体进行慢速旋转,从而使警示牌3的长边方向与气流流向相平行。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漂浮圈1为充气式中空结构,所述漂浮圈1的外壁由多层树脂结构层叠形成。其中,所述漂浮圈1的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SEBS(StyreneEthylene Butylene Styrene)树脂层11、SIS树脂层12及PET(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树脂层13。
为提高漂浮圈1的可靠性,可设置漂浮圈1由多层树脂结构层叠形成,漂浮圈1内形成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可冲入气体以使漂浮圈1在水面上产生浮力。其中,如图3所示,漂浮圈1的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SEBS树脂层11、SIS树脂层12及PET树脂层13,SEBS树脂层11是以聚苯乙烯为末端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线性三嵌共聚物,由于SEBS树脂层11不含不饱和双键,具有较好的紫外线稳定性、抗氧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老化性。SIS树脂层12是由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形成的树脂层,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PET树脂层13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或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先合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的树脂层,属结晶型饱和聚酯,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且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较好,PET树脂层13可用于对内层设置的其它树脂层进行保护。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包括竖直支撑杆21、多个支杆22及多个环形套筒23;各所述环形套筒23均套设于所述漂浮圈1外壁上,所述环形套筒23与所述支杆22的数量相等;各所述支杆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杆22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环形套筒2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杆22远离所述环形套筒23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环形套筒23沿所述漂浮圈1的圆周进行均匀排布。其中,所述支架2还包括横向支杆24;所述横向支杆24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环形套筒2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管4的顶端与所述横向支杆24进行固定连接。
为提高支架2进行支撑的稳定性,可设置支架2由竖直支撑杆21、多个支杆22及多个环形套筒23组成,如图2所示,本申请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支架2由数值支撑杆、四个支杆22及四个环形套筒23组成。为进一步提高支架2支撑的稳定性,还可设置环形套筒23沿漂浮圈1的圆周进行均匀排布设置。支架2还包括横向支杆24,横向支杆24可支撑支架2内设置的支杆22,并与支杆22组合形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升支架2整体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圆形通管4的顶端还可与横向支杆24进行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支架2对圆形通管4与漂浮圈1进行连接。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通管4的长度为60-150厘米;其中,所述圆形通管4由多节子通管41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子通管41的长度为10厘米,且相邻所述子通管41的颜色不相同。圆形通管4可增加警示漂浮牌摇摆时的阻力,如遇到风浪,则圆形通管4可与水接触并为警示漂浮牌提供反向阻力,从而使警示漂浮牌在遇到风浪时能够保持稳定,提高警示漂浮牌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还可设置圆形通管4为透明塑料管,并设置圆形通管4由多个子通管41依次连接形成,各子通管41的颜色不相同,则可通过圆形通管4测量水体的透明度,从而基于透明度测量结果对对河流湖泊污染程度进行参考。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鸟器5包括转轴51、与所述转轴51固定连接的多个水平设置的旋转臂52以及固定设置于各所述旋转臂52端部的半球形迎风挡板53;所述转轴51插接于所述轴承组件内并可沿所述轴承组件进行旋转;所述半球形迎风挡板53的非球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半球形迎风挡板53的非球面向内凹陷形成半球形凹腔。其中,所述半球形凹腔的表面为镜面结构。
半球形迎风挡板53在风里作用下产生旋转作用力,通过旋转作用力推动驱鸟器5沿轴承组件进行旋转,驱鸟器5设置于警示牌3的上方,当驱鸟器5随风旋转时,能够驱离小鸟、蜻蜓等飞行动物,避免警示牌3被污染。还可在半球形凹腔的表面设置镜面结构,如将半球形凹腔的表面进行抛光形成镜面结构,或者在半球形凹腔的表面设置凹形镜子,从而进一步提升驱鸟器5对飞行动物的驱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该漂浮牌包括漂浮圈、与所述漂浮圈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上的警示牌、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下端的圆形通管以及装配于所述警示牌上的驱鸟器;所述驱鸟器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警示牌进行旋转连接;圆形通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与固定块相连接。上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通过固定块的重量使警示漂浮牌稳定漂浮于水面上,同时设置圆形通管提高稳定性,通过驱鸟器可对飞行动物进行驱离,避免警示牌被污染,提高警示漂浮牌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圈、与所述漂浮圈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上的警示牌、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下端的圆形通管以及装配于所述警示牌上的驱鸟器;
所述驱鸟器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警示牌进行旋转连接;
圆形通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与固定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圈为充气式中空结构,所述漂浮圈的外壁由多层树脂结构层叠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圈的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SEBS树脂层、SIS树脂层及PET树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竖直支撑杆、多个支杆及多个环形套筒;
各所述环形套筒均套设于所述漂浮圈外壁上,所述环形套筒与所述支杆的数量相等;各所述支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杆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环形套筒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杆远离所述环形套筒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筒沿所述漂浮圈的圆周进行均匀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横向支杆;
所述横向支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环形套筒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管的顶端与所述横向支杆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管的长度为60-15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管由多节子通管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子通管的长度为10厘米,且相邻所述子通管的颜色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鸟器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多个水平设置的旋转臂以及固定设置于各所述旋转臂端部的半球形迎风挡板;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轴承组件内并可沿所述轴承组件进行旋转;
所述半球形迎风挡板的非球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半球形迎风挡板的非球面向内凹陷形成半球形凹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凹腔的表面为镜面结构。
CN202321515684.XU 2023-06-14 2023-06-14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Active CN219997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5684.XU CN219997760U (zh) 2023-06-14 2023-06-14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5684.XU CN219997760U (zh) 2023-06-14 2023-06-14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7760U true CN219997760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5684.XU Active CN219997760U (zh) 2023-06-14 2023-06-14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7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5128B2 (ja) 潮流発電装置
JP5977108B2 (ja) 溜水浄化装置
CN201037446Y (zh) 旗轮型磁浮式风力发电机
CN107061174A (zh) 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CN219997760U (zh) 设置于水面上的警示漂浮牌
CN104030445A (zh) 风动旋转水生态浮岛
CN206814431U (zh) 一种水生态修复设备
CN102700689A (zh) 多用途水上平台
JPS6357874A (ja) らせん風車、らせん水車、その構造と使用法
US8297923B2 (en) Device for utilizing the kinetic energy of flowing water
CN101734360A (zh) 多用途水上平台
CN102128121B (zh) 观赏玩乐两用水车
CN110471130A (zh) 一种用于海洋预报的监测装置
US6465900B1 (en) Wind-operated generator
CN102613027A (zh) 红树植物滩涂育苗自动升降保温棚
WO2018134779A2 (en) Mooring system for a photovoltaic floating platform
CN202493381U (zh) 双气流风力发电机
CN2880981Y (zh) 泳步机
JP2017218927A (ja) ブレード平板、それを用いた発電機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送風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
EP3571762A2 (en) Mooring system for a photovoltaic floating platform
CN109354199A (zh) 用于热带沿海富营养化咸水湖的螺旋藻污水净化装置
CN115419036B (zh) 一种湖泊除藻装置
KR101647837B1 (ko) 수상 회전윈드배너
BE903837A (nl) Gekombineerde energie generatie.
CN214457152U (zh) 一种大型抗风浪的旋转式生态浮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