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5988U - 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95988U CN219995988U CN202320954690.9U CN202320954690U CN219995988U CN 219995988 U CN219995988 U CN 219995988U CN 202320954690 U CN202320954690 U CN 202320954690U CN 219995988 U CN219995988 U CN 2199959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 plate
- tail end
- wire groove
- f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翅片组件,翅片体包括基板、自基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同向折弯形成的侧板、自第一侧的侧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连接段、自连接段的末端折弯形成的插板、自插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若干个弹片结构、自第二侧的侧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折弯线槽;弹片结构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回弹力;折弯线槽具有槽口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相邻两个翅片体之间具有插板与折弯线槽插接配合的组合状态;在组合状态,弹片结构与折弯线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以及插板与折弯线槽的第一侧侧壁抵接。一定数量的翅片体能够通过组合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使各翅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一致,简化焊接作业过程,省时省力,焊接质量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翅片散热器,一定数量的翅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导热的底板2上。各翅片之间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在焊接时,一般需要利用定位夹具依次对每个翅片进行定位固定,以确保各翅片间的位置准确一致,焊接作业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由于各翅片间相互独立,各翅片之间的相对位置难以准确一致,影响翅片的焊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散热翅片组件,一定数量的翅片体能够通过组合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使各翅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一致,简化焊接作业过程,省时省力,焊接质量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翅片体;
所述翅片体包括基板、自基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同向折弯形成的侧板、自第一侧的侧板的末端朝外侧折弯形成的连接段、自连接段的末端朝靠近基板的方向折弯形成的插板、自插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若干个弹片结构、自第二侧的侧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折弯线槽;所述弹片结构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回弹力;所述折弯线槽具有槽口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
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体之间具有插板与折弯线槽插接配合的组合状态;在所述组合状态,所述弹片结构与折弯线槽的第一侧的所述侧壁抵接,以及插板与折弯线槽的第一侧所述侧壁抵接。
进一步的,第二侧的所述侧板的末端朝外侧反向折弯形成第一折弯边;自所述第一折弯边的末端朝远离第二侧的侧板方向折弯形成第二折弯边;自所述第二折弯边的末端折弯形成第三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第二折弯边和第三折弯边围合成所述折弯线槽。
进一步的,自所述插板的末端折弯形成有若干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和弹片结构分列于插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折弯线槽的第二侧的所述侧壁上对应定位件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组合状态,所述定位件与定位孔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结构由多段条状部分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包括底板;所述翅片体设置于底板上,且翅片体的基板与底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线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基板设置;所述插板与折弯线槽沿折弯线槽的深度方向插接配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翅片体上形成插板、折弯线槽、弹片结构等结构,两个翅片体之间能够通过插板和折弯线槽的插接相互组合,通过弹片结构的回弹力的压紧,使得插板能够稳定抵接在折弯线槽中,不会出现位置偏移。一定数量的翅片体排列并能够通过组合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使各翅片体之间在排列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准确一致,简化焊接作业过程,省时省力,焊接质量稳定可靠。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件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以能够进一步从翅片体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对相邻两个翅片体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各翅片体间组合后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翅片体通过钣金折弯成型,能够简化生产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实用新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翅片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翅片体相互组合时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体的钣金折弯展开图;
其中:1、翅片体;11、基板;12、侧板;13、连接段;14、插板;15、弹片结构;16、定位件;17、折弯线槽;171、第一折弯边;172、第二折弯边;173、第三折弯边;18、定位孔;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2-8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该组件可以安装在待散热装置上,以进行提高带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该组件包括底板2以及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的翅片体1。底板2以及翅片体1均由金属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翅片体1由钣金折弯一体成,其包括基板11、自基板11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同向折弯形成的侧板12、自第一侧的侧板12的末端朝外侧(远离第二侧的侧板12的方向)折弯形成的连接段13、自连接段13的末端朝靠近基板11的方向折弯形成的插板14、自插板14的末端折弯形成的若干个弹片结构15、自第二侧的侧板12的末端折弯形成的折弯线槽17。上述中,第一方向为基板11的宽度方向。侧板12与基板11之间、连接段13与侧板12之间、插板14与连接段13之间的折弯角度均为90°。折弯后,插板14与侧板12之间形成间距空间。一定数量的弹片结构15沿插板1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该弹片结构15两段条状部分连接而成。第一段条状部分自插板14的末端朝靠近连接段13的方向折弯,第一段条状部分与插板14的折弯夹角小于90°,第二段条状部分自第一段条状部分的末端朝靠近插板14的方向折弯,其与第一段条状部分的折弯夹角度大于90°。上述的弹片结构15为常规结构,折弯角度依据实际设计而定。折弯后,该弹片结构15具有第一方向(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上的回弹力。
前述的折弯线槽17在折弯后具有槽口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该折弯线槽17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敞口设置。具体折弯方式为,第二侧的侧板12的末端朝外侧(远离第一侧的侧板12的方向)反向折弯形成第一折弯边171。自第一折弯边171的末端朝远离第二侧的侧板12方向折弯形成第二折弯边172,自第二折弯边172的末端折弯形成第三折弯边173。第一折弯边171、第二折弯边172和第三折弯边173围合成所述折弯线槽17。上述的三个折弯边之间的折弯角度均为90°。通过上述方式折弯后,折弯线槽17的槽口背向基板11布置。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翅片体1之间通过插板14和折弯线槽17沿折弯线槽17的深度方向相互插接,以形成组合状态,在该组合状态,弹片结构15与折弯线槽17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以及插板14与折弯线槽17的第一侧侧壁抵接。弹片结构15在折弯线槽17中被挤压收缩,其提供的回弹力,以使得插板14能够压紧抵接在折弯线槽17的对应侧的侧壁上。前述的一定数量的翅片体1相互组合形成整体结构,各翅片体1间在排列方向上相对位置被定位,不会出现偏移。各翅片体1之间相互组合形成整体结构后,再焊接或铆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底板2上。
本实施例中,自插板14的末端折弯形成有若干个定位件16。该定位件16沿插板1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与弹片结构15相互间隔布置。定位件16和弹片结构15分列于插板14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6朝靠近侧板12的方向折弯,其与插板14间的折弯角度为90°。前述的折弯线槽17的第二侧的侧壁上对应定位件16加工有定位孔18。前述的组合状态,定位件16与定位孔18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在插板14插入折弯线槽17后,沿第一方向移动插板14,弹片结构15被挤压收缩以使得插板14和第二侧的侧壁之间留出活动空间,使得定位件16能够插入或移出定位孔18。
具体组装时,两个翅片体1之间,其中一个翅片体1上的插板14插入另一个翅片体1的折弯线槽17中,弹片结构15在折弯线槽17中被挤压收缩,当插入至预定位置时松开翅片体1,弹片结构15的回弹力推动插板14移动,以使插板14抵压在折弯线槽17的侧壁上,定位件16同步插入定位孔18中。通过上述组合方式,两翅片间在翅片体1的高度方向、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第一方向)被定位固定。依照上述组合方式,一定数量的翅片体1排列并能够通过组合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使各翅片体1之间在排列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准确一致。各翅片体1间相互组合形成整体结构后,无需借助夹具对每个翅片体1进行定位固定,简化焊接作业过程,省时省力,焊接质量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翅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体包括基板、自基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同向折弯形成的侧板、自第一侧的侧板的末端朝外侧折弯形成的连接段、自连接段的末端朝靠近基板的方向折弯形成的插板、自插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若干个弹片结构、自第二侧的侧板的末端折弯形成的折弯线槽;所述弹片结构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回弹力;所述折弯线槽具有槽口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
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体之间具有插板与折弯线槽插接配合的组合状态;在所述组合状态,所述弹片结构与折弯线槽的第一侧的所述侧壁抵接,以及插板与折弯线槽的第一侧所述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的所述侧板的末端朝外侧反向折弯形成第一折弯边;自所述第一折弯边的末端朝远离第二侧的侧板方向折弯形成第二折弯边;自所述第二折弯边的末端折弯形成第三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第二折弯边和第三折弯边围合成所述折弯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插板的末端折弯形成有若干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和弹片结构分列于插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折弯线槽的第二侧的所述侧壁上对应定位件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组合状态,所述定位件与定位孔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结构由多段条状部分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底板;所述翅片体设置于底板上,且翅片体的基板与底板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翅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线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基板设置;所述插板与折弯线槽沿折弯线槽的深度方向插接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4690.9U CN219995988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4690.9U CN219995988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95988U true CN219995988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0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54690.9U Active CN219995988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95988U (zh)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20954690.9U patent/CN2199959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028209B2 (ja) | 異なる長さの端子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 |
US4066326A (en) | Circuit board contact | |
CN102144338B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US8057263B1 (en) | Edge connectors having stamped signal contacts | |
US9070990B2 (en) | Power connector having opposing contact springs | |
US7621755B2 (en) | Contact and IC socket using the contact | |
KR20100113086A (ko) | 인터포저 조립체 및 방법 | |
JP2003017173A (ja) |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 |
US9604328B2 (en) | Heat sink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CN219995988U (zh) | 一种散热翅片组件 | |
US632858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element with large flexibility and a short transmission path | |
JP6409078B2 (ja) | エレクトリック連接端子構造 | |
CN101728731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117872Y (zh) | Sim卡连接器 | |
CN102238861B (zh) | 夹持装置 | |
CN215579147U (zh) | 连接器及带有该连接器的键盘 | |
CN107104303B (zh) | 电联接端子结构 | |
US20230061365A1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rner connection | |
US4865567A (en) | Miniature barrel female terminal | |
CN103208689A (zh) | 压接型连接器 | |
CN207602801U (zh) | 弹片端子 | |
CN220382464U (zh) | 集成塞部的推条以及连接器制程用治具装置 | |
CN219995956U (zh) | 一种翅片可拆卸的散热结构 | |
CN220710761U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弹性连接件及其整形工具 | |
CN103531943A (zh) |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