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5577U -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5577U
CN219995577U CN202321183124.9U CN202321183124U CN219995577U CN 219995577 U CN219995577 U CN 219995577U CN 202321183124 U CN202321183124 U CN 202321183124U CN 219995577 U CN219995577 U CN 219995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heat exchanger
heating tube
oil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31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宝昌
门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Nanfeng Thermo & Comfort C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Nanfeng Thermo & Comfort C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Nanfeng Thermo & Comfort C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Nanfeng Thermo & Comfort C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31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5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5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5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涉及加热器领域,包括呈直线布置的燃烧器、热交换器和电加热组件,燃烧器连接在热交换器的左侧,电加热组件通过定位环连接在热交换器的右侧;热交换器通过循环水泵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循环水泵安装在热交换器的外部;电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和电热管控制单元,电热管安装在定位环的一侧并伸入到热交换器的内腔中,电热管控制单元安装在定位环的另一侧并与电热管电连接;燃烧器的外侧安装有控制系统,电热管控制单元、燃烧器、循环水泵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实现了燃油加热和电加热模式的自由切换,提高车厢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燃油加热器普遍应用客车、公交车、工程机械、货车的发动机低温启动、挡风玻璃除霜和车厢采暖方面;随着城市公交的纯电动趋势,电加热器取代燃油加热器安装在电动公交上,为车厢内采暖提供热源,然而电加热器的使用会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高寒地区尤为明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可优先使用电能,电能不能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再使用燃油,燃油和电能互相补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解决单纯使用电加热器会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包括呈直线布置的燃烧器、热交换器和电加热组件;
所述燃烧器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侧,所述电加热组件通过定位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右侧;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循环水泵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外部;
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和电热管控制单元,所述电热管安装在所述定位环的一侧并伸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内腔中,所述电热管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定位环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电热管电连接;
所述燃烧器的外侧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燃烧器和所述循环水泵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燃烧器包括支架、进风护罩、助燃风扇、电机、油泵、喷油嘴、点火装置和燃烧室,所述进风护罩与所述支架连接在一起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电机架设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电机的前端与所述助燃风扇传动连接,电机的后端与所述油泵传动连接,所述喷油嘴连接在所述油泵上且面对所述燃烧室一侧,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与所述喷油嘴的一侧,所述燃烧室延伸至所述热交换器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的左端和所述外套的左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套的右端和所述外套的右端均通过焊接连接在所述定位环的左侧;所述内套、所述外套和所述定位环围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循环介质,所述内套与所述燃烧室之间布置有多个传导片,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热管的右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上,并对所述循环介质加热。
优选的,所述外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端通过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进水口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口均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热管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周分布在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支架材质为金属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包括呈直线布置的燃烧器、热交换器和电加热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支架、进风护罩、助燃风扇、电机、油泵、喷油嘴、点火装置和燃烧室;所述外套上连接有加热器进水口和加热器出水口;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所述外套和定位环围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循环介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带动助燃风扇和油泵转动,油雾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后,经点火装置点燃,燃烧产生的热量经传导片传递到热交换器内的防冻液,同时电热管控制单元根据水温控制不同数量的电热管工作,电热管直接加热热交换器内的循环介质,具体的循环介质采用防冻液或水,加热后的防冻液或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循环进入至车内散热装置并完成温度调节作业。
通过同时设置有燃烧器和电热管,可使用燃油加热和电加热,加热速度快,可调节性更强;二者集成式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结构更加紧凑;
通过电热管控制单元的控制,可根据水温控制不同数量的电热管工作,进一步提高车厢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油电一体可实现自由切换燃油加热和电加热,同时可根据水温改变电热管效率,降低消耗,提高车厢舒适度,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取暖时电力消耗过大,导致车辆续航里程变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A-A位置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助燃风扇;2、电机;3、油泵;4、喷油嘴;5、点火装置;6、控制系统;7、燃烧室;8、传导片;9、内套;10、外套;11、电热管;12、电热管控制单元;13、定位环;14、进风护罩;15、支架;16、循环水泵;17、进水口;1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包括呈直线布置的燃烧器、热交换器和电加热组件;
所述燃烧器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侧,所述电加热组件通过定位环13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右侧;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循环水泵16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所述循环水泵16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外部;
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11和电热管控制单元12,所述电热管11安装在所述定位环13的一侧并伸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内腔中,所述电热管控制单元12安装在所述定位环13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电热管11电连接,电热管控制单元12根据水温控制不同数量的电热管工作;
所述燃烧器的外侧安装有控制系统6,所述燃烧器和所述循环水泵16均与所述控制系统6电连接,控制系统6调节燃烧器和循环水泵16配合工作,保证车厢内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
具体的,所述燃烧器包括支架15、进风护罩14、助燃风扇1、电机2、油泵3、喷油嘴4、点火装置5和燃烧室7,所述进风护罩14与所述支架15连接在一起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电机2架设在所述支架15上且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电机2的前端与所述助燃风扇1传动连接,电机2的后端与所述油泵3传动连接,所述喷油嘴4连接在所述油泵3上且面对所述燃烧室7一侧,所述点火装置5设置与所述喷油嘴4的一侧,所述燃烧室7延伸至所述热交换器的内部,助燃风扇1的设计可以通过调节风扇转速来调节进气量大小,从而保证燃烧升温效率;进风护罩14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设备内部,造成内部零部件损坏。
具体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内套9和外套10,所述内套9的左端和所述外套10的左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套9的右端和所述外套10的右端均通过焊接连接在所述定位环13的左侧;所述内套9、所述外套10和所述定位环13围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循环介质,所述内套9与所述燃烧室7之间布置有多个传导片8,所述电热管11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热管11的右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13上,并对所述循环介质加热,所述外套10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内套9为右端封闭的圆筒形;循环介质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防冻液或水;传导片8增加了燃烧室7与内套9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效率。
具体的,所述外套10上设置有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所述进水口17的一端通过所述循环水泵16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进水口17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口18均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循环水泵16布置在热交换器与进水口17之间,不与加热后的循环介质接触,避免循环水泵16因高温而损坏。
具体的,所述电热管11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周分布在所述空腔内,多个电热管11的设计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圆周分布分别均匀,保证循环介质受热均匀。
具体的,所述控制系统6安装在所述支架15的外侧。
具体的,所述支架15材质为金属铝,金属铝密度小,抗氧化、耐腐蚀,易加工,整体重量较轻。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供电,同时将输油管安装在油泵输入端,准备完毕后,启动新型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启动后,电机2的一端带动助燃风扇1转动,空气经过进风护罩14进入到进风护罩14与支架15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电机2的另一端带动油泵3转动,燃油进入油泵3并通过喷油嘴4喷出高压油雾,高压油雾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后,经点火装置5点燃,点燃后的油雾在燃烧室7内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经传导片8传递到热交换器内的来自车内散热装置的循环介质,同时电热管控制单元12根据监测到的循环介质温度控制电热管11工作,电热管11直接加热热交换器内的循环介质,加热速度快,被加热后的循环介质在循环水泵16的作用下,经过出水口18循环至车内散热装置中,供车内取暖或除霜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线布置的燃烧器、热交换器和电加热组件;
所述燃烧器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侧,所述电加热组件通过定位环(13)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右侧;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循环水泵(16)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所述循环水泵(16)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外部;
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电热管(11)和电热管控制单元(12),所述电热管(11)安装在所述定位环(13)的一侧并伸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内腔中,所述电热管控制单元(12)安装在所述定位环(13)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电热管(11)电连接;
所述燃烧器的外侧安装有控制系统(6),所述燃烧器和所述循环水泵(16)均与所述控制系统(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支架(15)、进风护罩(14)、助燃风扇(1)、电机(2)、油泵(3)、喷油嘴(4)、点火装置(5)和燃烧室(7),所述进风护罩(14)与所述支架(15)连接在一起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电机(2)架设在所述支架(15)上且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电机(2)的前端与所述助燃风扇(1)传动连接,电机(2)的后端与所述油泵(3)传动连接,所述喷油嘴(4)连接在所述油泵(3)上且面对所述燃烧室(7)一侧,所述点火装置(5)设置与所述喷油嘴(4)的一侧,所述燃烧室(7)延伸至所述热交换器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内套(9)和外套(10),所述内套(9)的左端和所述外套(10)的左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套(9)的右端和所述外套(10)的右端均通过焊接连接在所述定位环(13)的左侧;所述内套(9)、所述外套(10)和所述定位环(13)围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循环介质,所述内套(9)与所述燃烧室(7)之间布置有多个传导片(8),所述电热管(11)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热管(11)的右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13)上,并对所述循环介质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0)上设置有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所述进水口(17)的一端通过所述循环水泵(16)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进水口(17)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口(18)均与车内散热装置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11)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周分布在所述空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6)安装在所述支架(15)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5)材质为金属铝。
CN202321183124.9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Active CN219995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3124.9U CN219995577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3124.9U CN219995577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5577U true CN219995577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3124.9U Active CN219995577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5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8764U (zh) 一种商用车液体燃油辅助加热装置
CN219995577U (zh) 一种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CN219236710U (zh) 一种油电一体加热器
CN106014750A (zh) 具有加热装置的汽车散热器
CN218347483U (zh) 混合动力油电一体加热器
CN2830141Y (zh) 客车消声余热式独立暖风系统
CN207847843U (zh) 一种驻车加热器
RU2699757C1 (ru) Отопите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со встроенным термогенератором
CN219640445U (zh) 一种油电加热器
CN212838147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及防冻液预热组合系统
CN102748187A (zh) 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系统
CN103925121A (zh) 制氢用的触媒转换装置
CN203756382U (zh) 一种燃油加热装置
CN207879505U (zh) 一种甲醇加热器
CN220973860U (zh) 一种变频加热器
CN213175905U (zh) 一种驻车预热器循环泵
CN202718799U (zh) 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系统
CN201372879Y (zh) 发动机低温加热器
CN219888179U (zh) 一种飞机空调车低温启动系统
CN2668431Y (zh) 汽车燃油加热器
RU192532U1 (ru)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едпусковой подготовки двигателя с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 генератором
CN212642910U (zh) 一种新型燃油气化装置
CN215863366U (zh) 防水助燃进风组件及机动车用液体加热器
CN219159081U (zh) 一种燃油预热加热装置
CN205033903U (zh) 工程车取暖消音除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