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1354U -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1354U
CN219991354U CN202320960265.0U CN202320960265U CN219991354U CN 219991354 U CN219991354 U CN 219991354U CN 202320960265 U CN202320960265 U CN 202320960265U CN 219991354 U CN219991354 U CN 219991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dosing
outlet
slurry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02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湘元
冷炎
张伯聪
杨旭
谭本启
何鹏
唐俊
徐荣会
王飞
刘波
张豪
田应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led Critical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to CN2023209602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1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1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1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分砂装置、加药处理装置、沉淀装置、管道螺旋混合装置、压滤分离装置、清水池和缓冲池,所述分砂装置的泥浆出口与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沉淀装置底部的沉淀出口与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入口连接,上部的清水溢流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接;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滤分离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压滤分离装置的滤液出口与所述缓冲池的入口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能使泥浆中的泥和水快速分离,实现泥浆的现场处理,减少对施工环境的影响,降低倒运泥浆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为配合钻机施工需要,在施工现场一般会设置临时的泥浆池,多为在桩孔附近较低位置开挖深且不规则的简易土坑作为泥浆池,便于泥浆从桩孔中溢出后流进泥浆池,溢出的泥浆通过在泥浆池内的自然沉淀部分砂石后,再将上层泥浆泵送至桩孔中循环使用,上述泥浆池的设置存在以下缺点:(1)桩基施工完后,则需要把泥浆拉去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如此一来,需要较大倒渣场才能消耗这样的泥浆量,且倒运泥浆工作量大,机械费用高,或运输不方便、运输成本高,影响施工进度;(2)在施工过程中还经常出现泥浆泄露、溢出等情况,造成施工现场泥浆四溢、不易干,影响施工环境,对现场文明施工造成较大影响;(3)泥浆池较深,且周围防护简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4)水上桩基施工过程中泥浆管理不好,容易发生泄漏,污染水源,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综合上述,研究一种能在施工现场快速处理泥浆的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能使泥浆中的泥和水快速分离,实现泥浆的现场处理,减少对施工环境的影响,降低倒运泥浆的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包括:
分砂装置,其用于初步分离出泥砂;
加药处理装置,其用于将已初步分离了泥砂的泥浆与第一药剂混合并产生絮凝物,形成混合泥浆;
沉淀装置,其用于使混合泥浆中的沉淀和水分离;
管道螺旋混合装置,其用于将沉淀装置中的沉淀与第二药剂混合;
压滤分离装置,其用于对与第二药剂混合后的沉淀进行压滤;
清水池,其用于盛放从沉淀装置分离出的水;
缓冲池,其用于暂存从压滤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水;
所述分砂装置的泥浆出口与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沉淀装置底部的沉淀出口与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入口连接,上部的清水溢流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接;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滤分离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压滤分离装置的滤液出口与所述缓冲池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的入口设置在下部,与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入口也设置在下部,与一级沉淀池上部的清水溢流口连接,清水溢流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沉淀池和/或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中间竖向设置有隔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底部出口均与渣浆泵的入口连接,渣浆泵的出口与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处理装置包括制药桶、加药搅拌机、加药管道、加水管道和加药搅拌器;所述加药搅拌机至少设置一个,用于混合药剂,出口与加药管道连接,加药管道引入至制药桶中;所述加水管道的出口也引入至制药桶中;所述制药桶中设置有加药搅拌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制药桶的入口设置在底部,与所述分砂装置的泥浆出口,内部设置有第一泥浆泵,第一泥浆泵的出口与所述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搅拌机设置有隔膜式定量泵。
进一步的,所述分砂装置包括旋流器、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所述旋流器下部间隔设置有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一级筛网的孔径大于二级筛网的孔径。
以上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先通过分砂装置初步分离出泥砂,分离出泥砂后的泥浆,经过加药处理装置,加入第一药剂即絮凝剂,使泥浆产生絮凝物,带有絮凝物的混合泥浆,进入沉淀装置,通过沉淀作用分离出清水和沉淀,清水进入清水池等待回用,沉淀通过渣浆泵泵入管道螺旋混合装置混合第二药剂,使被渣浆泵打散的沉淀在加入第二药剂后补充增强絮凝效果,絮凝完成的沉淀进入压滤分离装置,压滤分离装置分离出泥饼和污水,污水流入缓冲池进入下一循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施工现场对泥浆进行固液分离,最终分离出泥饼、清水和污水,减少了大量泥浆对施工现场的占用,使得施工现场干燥、整齐,满足清洁施工的要求。
(2)分离出的泥饼体积小,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回填,减少了对转运机械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对大量泥浆进行填埋处理的步骤。
(3)泥浆无需大量囤积在施工现场,不容易发生泄露,也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采用絮凝剂对泥浆进行了处理,同时结合两级沉淀池的沉淀处理,可以使得分离出的清水水质更为清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桩孔1,第二泥浆泵2,分砂装置3,制药桶4,第一泥浆泵5,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清水池8,渣浆泵9,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压滤分离装置11,缓冲池12。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结合图1所示,包括分砂装置3、加药处理装置、沉淀装置、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压滤分离装置11、清水池8和缓冲池12,其中:分砂装置3的泥浆出口与加药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沉淀装置底部的沉淀出口与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的入口连接,上部的清水溢流口与清水池8的入口连接;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的出口与压滤分离装置11的入口连接;压滤分离装置11的滤液出口与缓冲池12的入口连接。分砂装置3,用于初步分离出泥砂,防止大的砂石在压滤过程中损坏滤带;加药处理装置,用于将已经过分砂装置3初步分离了泥砂的泥浆与第一药剂混合并产生絮凝物,形成混合泥浆,第一药剂主要是絮凝剂,使泥都被吸附在絮凝剂表面,进而在混合泥浆进入沉淀装置后,分离出来的水更为清澈,且被絮凝剂吸附的泥,在后续压滤分离装置11处理时,能更好地压滤成形,提高压滤效果;沉淀装置,用于使混合泥浆中的沉淀和水分离,沉淀装置分离出的水可以作为清水回用;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用于将沉淀装置中的沉淀与第二药剂混合,第二药剂也主要是絮凝剂,在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中加入絮凝剂可以补充增强絮凝效果,进一步提高压滤效果;压滤分离装置11,用于对与第二药剂混合后的沉淀进行压滤,即一般是采用压滤机,压滤机分离出的泥饼可以直接在现场填埋;清水池8,用于盛放从沉淀装置分离出的水;缓冲池12,用于暂存从压滤分离装置11分离出的水,待后续制浆时可以继续回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可以提高水泥分离效果的沉淀装置,沉淀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一级沉淀池6的入口设置在下部,与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二级沉淀池7的入口也设置在下部,与一级沉淀池6上部的清水溢流口连接,二级沉淀池7的清水溢流口与清水池8的入口连接。混合泥浆在流入一级沉淀池6前分别己经与第一药剂充分混合,流入一级沉淀池6之后,泥絮凝快速沉淀,泥水开始分离,泥沉淀于一级沉淀池6底部,水从上部的清水溢流口溢流进入二级沉淀池7,同样的,泥也是沉淀与二级沉淀池7的底部,水从上部的清水溢流口流出进入清水池。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入口均设置在下部,可使得泥浆进入时不会破坏上层清水,也使得泥更好地沉淀下来。
更进一步的,一级沉淀池6和/或二级沉淀池7的中间均竖向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边沿对应低于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上边沿。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中间均竖向设置有隔板的方式,如此,可以将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均再分隔为两个沉淀池单元,即混合泥浆进入沉淀装置可以实现四级絮凝沉淀,经过四级絮凝沉淀后,泥基本沉淀完成,水变清澈,再溢流入清水池循环利用或外排。以一级沉淀池6为例,一级沉淀池6通过隔板分隔为一级沉淀前池和一级沉淀后池,一级沉淀池6的入口则是设置在一级沉淀前池的下部,一级沉淀前池上部的清水,从上部越过隔板,溢流至一级沉淀后池,一级沉淀后池的清水溢流口则与二级沉淀池7的入口连接,二级沉淀池7中,隔板也是同样的设计,对应的入口和出口也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详述。
更进一步的,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底部出口均与渣浆泵9的入口连接,渣浆泵9的出口与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的入口连接。当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中的泥层厚度达到一定的位置时,可将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底部出口的阀门打开,然后通过渣浆泵9将泥泵出,泵出的泥进入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由于泥在经过渣浆泵时,絮凝效果会被打散,因此,需要设置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进行二次加药处理,加入的第二药剂,也是絮凝剂,进而改善泥的絮凝效果。
进一步的,加药处理装置包括制药桶4、加药搅拌机、加药管道、加水管道和加药搅拌器;加药搅拌机用于混合药剂,出口与加药管道连接,加药管道引入至制药桶4中,这一步骤若采用多种絮凝剂,如PAC溶液和PAM溶液,可以多个加药搅拌机,根据絮凝剂的数量来确定,如本实施例设置了两个加药搅拌机,分别用于混合制备PAC溶液和PAM溶液;加水管道的出口也引入至制药桶4中,如此一来,在制药桶4中可以自动加入泥浆、水和絮凝剂,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此处需要的水可以从压滤分离装置11中压滤出来的水引入;制药桶4中设置有加药搅拌器,加药搅拌器采用无剪切式的,进行低速无剪切搅拌,保证了絮凝物不会被破坏。
更进一步的,制药桶4的入口设置在底部,与分砂装置3的泥浆出口,内部设置有第二泥浆泵,第二泥浆泵的出口与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泥浆下进上出,从底部与第一药剂混合再上升,从上部泵出,如此可以使泥浆与第一药剂充分混合,保证絮凝效果。
更进一步的,第一加药搅拌机和第二加药搅拌机设置有隔膜式定量泵,采用隔膜式定量泵控制加药量,药量控制精准,不破坏药剂的絮凝效果。
进一步的,分砂装置3为包括旋流器、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所述旋流器下部间隔设置有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一级筛网的孔径大于二级筛网的孔径,使用旋流器进行分砂,泥浆从上部溢流口流出,含砂的泥渣从底部的底流口流出,上部溢流口的泥浆则进入加药处理装置,从底流口流出的砂,经两级筛网过滤,分出粗和细的泥砂,粗的泥砂从一级筛网一侧排出,细的泥砂从二级筛网一侧排出,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均设置有振动电机。
本实施例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先通过分砂装置3初步分离出泥砂,分离出泥砂后的泥浆,经过加药处理装置,加入第一药剂即絮凝剂,使泥浆产生絮凝物,带有絮凝物的混合泥浆,进入沉淀装置,通过沉淀作用分离出清水和沉淀,清水进入清水池8等待回用,沉淀通过渣浆泵9泵入管道螺旋混合装置10混合第二药剂,使被渣浆泵9打散的沉淀在加入第二药剂后补充增强絮凝效果,絮凝完成的沉淀进入压滤分离装置11,压滤分离装置11分离出泥饼和污水,污水流入缓冲池12进入下一循环。

Claims (8)

1.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砂装置,其用于初步分离出泥砂;
加药处理装置,其用于将已初步分离了泥砂的泥浆与第一药剂混合并产生絮凝物,形成混合泥浆;
沉淀装置,其用于使混合泥浆中的沉淀和水分离;
管道螺旋混合装置,其用于将沉淀装置中的沉淀与第二药剂混合;
压滤分离装置,其用于对与第二药剂混合后的沉淀进行压滤;
清水池,其用于盛放从沉淀装置分离出的水;
缓冲池,其用于暂存从压滤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水;
所述分砂装置的泥浆出口与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沉淀装置底部的沉淀出口与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入口连接,上部的清水溢流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接;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滤分离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压滤分离装置的滤液出口与所述缓冲池的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的入口设置在下部,与所述加药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入口也设置在下部,与一级沉淀池上部的清水溢流口连接,清水溢流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沉淀池和/或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中间竖向设置有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底部出口均与渣浆泵的入口连接,渣浆泵的出口与所述管道螺旋混合装置的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药处理装置包括制药桶、加药搅拌机、加药管道、加水管道和加药搅拌器;所述加药搅拌机至少设置一个,用于混合药剂,出口与加药管道连接,加药管道引入至制药桶中;所述加水管道的出口也引入至制药桶中;所述制药桶中设置有加药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药桶的入口设置在底部,与所述分砂装置的泥浆出口,内部设置有第一泥浆泵,第一泥浆泵的出口与所述沉淀装置的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药搅拌机设置有隔膜式定量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砂装置包括旋流器、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所述旋流器下部间隔设置有一级筛网和二级筛网,一级筛网的孔径大于二级筛网的孔径。
CN202320960265.0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Active CN219991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0265.0U CN219991354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0265.0U CN219991354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1354U true CN219991354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0265.0U Active CN219991354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1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4024A (zh) 一种油田、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1339081U (zh) 一种雨水放江污染的截流污水预处理系统
CN2108854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选装置
CN112028341B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砂石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6219703B (zh) 一种电石渣和pam联用处理煤泥水的装置及方法
KR101234432B1 (ko) 오니준설토 처리 방법
CN219991354U (zh) 一种桩基工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
CN106186254A (zh) 一种两级磁分离式加载磁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CN208279432U (zh) 一种用于减少药剂投加量的化学除磷装置
CN215627517U (zh) 一种泥浆管理系统
CN207047002U (zh) 一种灌注桩泥浆废水处理设备
CN212833390U (zh) 大体量淤泥泥浆连续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12894261U (zh) 一种施工尾坑泥浆分离设备
CN211946549U (zh) 一种用于煤矿的低悬浮物含油矿井水处理设备
JP4248101B2 (ja) 汚水の浄化装置
CN209367884U (zh) 一种磁分离设备
CN109351000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CN219709351U (zh) 一种处理泥浆的沉淀池及泥浆压滤前处理系统
CN111689638A (zh) 一种围堰施工废水处理工艺
CN206266298U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回流式沉降处理装置
CN216863847U (zh) 一种油田污水深度处理成套设备
CN214130688U (zh) 一种下挖泥的废液处理装置
CN218435437U (zh) 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净化处理系统
CN218435429U (zh) 一种清淤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系统
CN217127162U (zh) 一体组合式沉淀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