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8931U -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8931U
CN219988931U CN202321085321.7U CN202321085321U CN219988931U CN 219988931 U CN219988931 U CN 219988931U CN 202321085321 U CN202321085321 U CN 202321085321U CN 219988931 U CN219988931 U CN 219988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arm
conversion
cross
cross lifting
lifting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53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ochua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ochua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ochua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ochua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53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8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8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8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车辆包括底盘,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底盘本体上安装有用于安装车轴的前悬架和后悬架,还包括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的外侧,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一端与前悬架连接,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另一端与后悬架连接;还包括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纵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上,且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对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底部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侧臂和升降支撑轴的设置使车辆悬架及车轮实现交叉升降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振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社会现有车辆的减振一般都采用板簧弹片和螺旋弹簧也有液压和气囊减振,所有的减振形成和悬架在竖直方向的升降行程都有一定的多余约束,当车辆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高度的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和其他车轮的支撑是不均匀的,导致车架(底盘)产生扭力,当地面高低差较大时,低处车轮就会出现悬空失去地面的抓着力,强行通过就会出现大幅度颠簸或大幅度倾斜,这是就具有翻车的危险。当然,也有为了提高车辆高通过性能,采用加大弹簧长度以增加弹簧型程来实现,但是由于弹簧的行程过大,弹力就会相对柔软,车辆起步刹车、转弯时就会出现前仰后翘和过分歪斜的现象,失去刚性和稳定性,大大削弱车辆的安全性能和快速通过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底盘本体上安装有用于安装车轴的前悬架和后悬架,还包括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的外侧,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一端与前悬架连接,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另一端与后悬架连接,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设有两组,且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安装在底盘本体的第一侧,另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还包括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且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的一端对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底部支撑,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的另一端对另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底部支撑;
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分布在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相对所述底盘本体转动的轴线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安装轴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上。
在一些实施中优选的,还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两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中间轴上。
优选的,所述底盘本体上具有限位凹口,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位于所述限位凹口内并用于对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在竖直方向的摆动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底盘本体的中部具有支撑空间,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空间,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的一端固定有纵向辅助摇臂,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对所述纵向辅助摇臂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上纵向转动安装有纵向轮辊,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上横向转动安装有横向轮辊,所述横向轮辊位于所述纵向轮辊的下方并对所述纵向轮辊进行支撑,所述纵向轮辊和所述横向轮辊为点接触并形成十字轮辊支撑。
优选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包括安装部、连接部和万向部,所述安装部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且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对所述安装部的底部进行支撑,所述连接部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所述万向部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安装有弹性伸缩件,所述万向部与前悬架或后悬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万向部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横向转动连接有上万向球连接件,上万向球连接件上固定有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下端固定有下万向球连接件,所述下万向球连接件与前悬架或后悬架横向转动连接。
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通过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的设置进而使车轮在竖直方向能够大幅度相互转换,车辆行驶在高低差较大的不平地面上时,车轮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随地面起伏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车轮攀爬升高都对其他车轮对地面的抓着力影响较小,即:使车轮始终都能与地面接触,避免车轮悬空,即便是快速行驶也不会出现大的颠簸;另外,通过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的设置进而保证四个车轮之间相互制约,位于底盘同侧的车轮通过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连接,位于底盘不同侧的车轮通过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相互制约,使车轮载荷能够随着不平地面的起伏被动相互转移,使高低位置处的车轮载荷基本均匀,始终确保轮子对地面具有相对均匀的支撑和抓着力使得车辆行驶在沙漠或柔软的底面上单个车轮不会陷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区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悬架后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区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十字轮辊交叉升降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字轮辊交叉升降原理图。
图中:1、底盘本体;2、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0、安装部;21、连接部;22、万向部;220、连杆;221、上万向球连接件;222、竖向支撑杆;223、下万向球连接件;23、弹性伸缩件;230、弹簧;231、滑动杆;232、限位件;234、限位盘;3、限位凹口;4、前悬架;5、后悬架;6、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7、安装轴;8、连接块;9、中间轴;10、横向轮辊;11、纵向轮辊;12、纵向轴;13、连接轴;14、纵向辅助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包括底盘本体1,底盘本体1上安装有用于安装车轴的前悬架4和后悬架5(前悬架4为独立悬架,后悬架5为非独立悬架,前悬架4和非独立悬架5仅仅为示意图,并非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点,其具体结构本领域应该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该结构为现有的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的结构),还包括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外侧,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一端与前悬架4连接,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另一端与后悬架5连接,具体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与后悬架5和前悬架4为万向连接,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设有两组,且一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第一侧,另一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具体的,两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定义为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形成两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一侧,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另一侧,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相互平行;
还包括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纵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上,且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一端对一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底部支撑,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另一端对另一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底部支撑;
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设有两组,两组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分布在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相对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的两侧;
具体的,一组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定义为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另一组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定义为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和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对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靠近前悬架4的一侧支撑,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对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靠近后悬架5的一侧支撑,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和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位于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相对底盘本体1转轴转动的两侧,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和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轴线均与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相对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平行;
且当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和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轴线在一个水平面上时,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处于水平状态。
工作过程中,当车辆的一个前轮被抬高,假设该车轮对应的是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前端,则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上下摆动,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后端向下压,则第移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向下压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位于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后方的部分,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摆动进而压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后端向上摆动,进而使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前端向下压进而向下压,通过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第一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和第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设置,使位于斜线上的两个轮子同时升高或下降。
优选的,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上还设有扭簧保证当不受挤压的情况下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处于水平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轴7,安装轴7纵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上,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纵向转动安装在安装轴7上。进一步增大减振效果、保证该车辆交叉升降的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块8,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横向转动安装在连接块8上,安装轴7纵向转动安装在连接块8上。
优选的,还包括中间轴9,中间轴9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上,两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均转动安装在中间轴9上,即第一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第二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相对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同轴,进一步增大整体的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包括安装部20、连接部21和万向部22,安装部20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上,且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对安装部20的底部进行支撑,连接部21横向转动安装在安装部20,万向部22横向转动安装在连接部21上,连接部21和安装部20之间安装有弹性伸缩件23,万向部22与前悬架4或后悬架5连接,增大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该弹性伸缩件23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为弹簧230,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限位件232上,限位件232上开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杆231,滑动杆231远离限位件232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盘234,弹簧230的另一端固定在限位盘234上并位于滑动杆231的外侧,具体的,弹簧230套设在限位件232的外部并固定在限位件232远离滑动杆231的一端,限位件232横向转动安装在安装部20上,限位盘234通过连接件横向转动安装在连接部21上,进一步增大整体的减振效果。
优选的,安装部20与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为点接触,进一步增大整体的使用寿命和增大减振效果。
优选的,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上横向转动安装有横向轮辊10,安装部20上纵向转动安装有纵向轮辊11,横向轮辊10位于纵向轮辊11的下方并对纵向轮辊11进行支撑,具体的,安装部20的底面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上纵向安装有纵向轴12,纵向轴12的外侧转动安装有纵向轮辊11,纵向轮辊11与纵向轴12同轴,在减振过程中,纵向轮辊11和横向轮辊10均相对底盘本体1转动且横着轮辊相对纵向轮辊11移动。
优选的,万向部22包括连杆220,连杆220的一端横向转动安装在连接部21上,连杆220的另一端横向转动安装有上万向球连接件221,上万向球连接件221固定在竖向支撑杆222上,下端固定有下万向球连接件223,下万向球连接件223与前悬架4或后悬架5横向转动连接,即:下万向球连接件223相对上悬架、下悬架转动的轴线与上万向球连接件221相对连杆220转动的轴线与连杆220相对连接部21转动的轴线,连接部21相对安装部20转动的轴线均平行,并且上述轴线与安装部20相对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平行,连杆220位于前悬架4或后悬架5的上方,下万向球连接件223与前悬架4和后悬架5转动连接,进而增大减振效果。
优选的,底盘本体1上具有限位凹口3,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位于限位凹口3内并用于对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在竖直方向的摆动进行限位,避免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相对底盘本体1摆动的幅度过大。
优选的,限位凹口3与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相对的一面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可以为弹簧230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首先,通过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设置进而实现悬架具有交叉升降消扭的功能,车轮在竖直升降的过程能够大幅度相互转换,车辆行驶在高低差较大的不平地面上时,车轮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随地面起伏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车轮攀爬升高都对其他车轮对地面的抓着力影响较小,即:使车轮始终都能与地面接触,避免车轮悬空,即便是快速行驶也不会出现大的颠簸。
其次,通过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和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设置进而保证四个车轮之间相互制约,位于底盘本体1同侧的车轮通过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连接,位于底盘本体1不同侧的车轮通过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相互制约,使车轮载荷能够随着不平地面的起伏被动相互转移,使高低位置处的车轮载荷基本均匀,始终确保轮子对地面具有相对均匀的支撑和抓着力使得车辆行驶在沙漠或柔软的底面上单个车轮不会陷入地下。
再次,车辆横向、竖向升降相互转换支点在两轮之间,所以车辆任意轮行驶到高处,在车轮竖向升降转换高度范围内,不会因为轮子的升高导致车身过度倾斜,这种交叉升降技术使车身倾斜的角度相对现有的车辆底盘本体1的倾斜角度减少一般,意味着这种车辆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形上具有更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再者,这种十字轮辊被动位移转换消扭装置,由于载荷也能随着凹凸不平地面起伏被动相互转换,使得任何单个车轮在越障升高时,车轮载荷不会随着车轮升高逐渐增加,和现有的传统技术相反,载荷反而逐渐减轻,这意味着任何一个车轮越障升高不费力。
最后,这种十字轮辊位移转换消扭装置,使得车辆在凹凸不平地面上行驶具有一定柔性,它削弱了扭力给车辆动力带来的消耗和车架钢材疲劳损害,延长了车辆续航时间和使用寿命,提高了车辆越野行驶的平顺舒适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二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该十字轮辊支撑位置位于该底盘本体内侧:上述的还包括连接轴13,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3上,所述连接轴13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所述底盘本体1的中部具有支撑空间,所述连接轴13远离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空间,所述连接轴13远离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一端固定有纵向辅助摇臂14,纵向辅助摇臂14与连接轴13垂直且与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平行,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对所述纵向辅助摇臂14进行支撑;
具体的,纵向辅助摇臂14为圆柱状,纵向轮辊11纵向转动安装在纵向辅助摇臂14上。
两组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通过一根安装轴7安装在底盘上,且安装轴7纵向转动安装在底盘上,在交叉升降过程中由于两个横向摇臂下对安装轴7转动的方向相反,进一步增大减振效果,减小底盘形变。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技术方案的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包括底盘本体(1),底盘本体(1)上安装有用于安装车轴的前悬架(4)和后悬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外侧,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一端与前悬架(4)连接,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另一端与后悬架(5)连接,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设有两组,且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第一侧,另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横向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1)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还包括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且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一端对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底部支撑,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的另一端对另一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底部支撑;
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分布在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相对所述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轴(7),所述安装轴(7)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轴(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块(8),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块(8)上,所述安装轴(7)纵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块(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轴(9),所述中间轴(9)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两组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中间轴(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具有限位凹口(3),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位于所述限位凹口(3)内并用于对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在竖直方向的摆动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轴(13),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3)上,所述连接轴(13)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所述底盘本体(1)的中部具有支撑空间,所述连接轴(13)远离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空间,所述连接轴(13)远离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的一端固定有纵向辅助摇臂(14),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对所述纵向辅助摇臂(14)进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上纵向转动安装有纵向轮辊(11),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上横向转动安装有横向轮辊(10),所述横向轮辊(10)位于所述纵向轮辊(11)的下方并对所述纵向轮辊(11)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升降转换纵向摇臂(2)包括安装部(20)、连接部(21)和万向部(22),所述安装部(20)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且所述支撑交叉升降转换横向摇臂(6)对所述安装部(20)的底部进行支撑,所述连接部(21)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0),所述万向部(22)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部(21)上,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安装部(20)之间安装有弹性伸缩件(23),所述万向部(22)与前悬架(4)或后悬架(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部(22)包括连杆(220),所述连杆(220)的一端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部(21)上,所述连杆(220)的另一端横向转动连接有上万向球连接件(221),上万向球连接件(221)上固定有竖向支撑杆(222),所述竖向支撑杆(222)的下端固定有下万向球连接件(223),所述下万向球连接件(223)与前悬架(4)或后悬架(5)横向转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
CN202321085321.7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Active CN219988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5321.7U CN2199889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5321.7U CN2199889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8931U true CN219988931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5321.7U Active CN2199889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8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9313B2 (en) Steering controlled anti-roll automobile suspension
WO2012155857A1 (zh) 自补偿浮动摆臂独立悬挂系统
KR20050117582A (ko) 차축 클램프 조립체 탑 패드와 에어 스프링 설치 조립체
CN113183706B (zh) 面向全矢量线控汽车的双纵臂式主动悬架系统
CN112092552A (zh) 具有伸缩摇臂悬架的无人车底盘结构
CN219988931U (zh)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CN116494711A (zh) 一种十字轮辊被动转换消扭底盘及其应用的车辆
US20020125674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US20060046826A1 (en) Automobile racing suspension system
CN218319283U (zh) 一种托盘搬运机器人
KR20030017668A (ko)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KR102606916B1 (ko) 지상고 조절이 가능한 토션바형 차량용 충격 흡수장치
CN219988932U (zh) 一种车辆悬架互联系统及其应用的越野车
CN218054773U (zh) 一种梯形减震支架
KR100936986B1 (ko) 현가장치용 롤 억제유닛
CN215398017U (zh) 一种盘式新型车桥总成
KR100316892B1 (ko)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로워 컨트롤 아암
CN214001239U (zh)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17864336U (zh) 角模块结构及车辆
CN117246085B (zh) 一种车辆摆臂装置
CN219667915U (zh) 横向稳定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KR102593212B1 (ko) 지상고 조절이 가능한 토션바형 차량용 충격 흡수장치
KR102478299B1 (ko) 롤링현상을 이용하여 코너링 안정성을 증가시킨 경주용 차량의 현가 장치
CN210760140U (zh) 双后轮倾斜装置
CN116749703A (zh) 一种车辆悬架互联系统及其应用的越野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