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9835U - 缆线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缆线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9835U
CN219979835U CN202321595635.1U CN202321595635U CN219979835U CN 219979835 U CN219979835 U CN 219979835U CN 202321595635 U CN202321595635 U CN 202321595635U CN 219979835 U CN219979835 U CN 219979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ole
main body
connecting main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56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东海
杨海兵
潘景顺
谢孟纷
陆家豪
霍海宽
解长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gshu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gshu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gshu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gshuang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56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9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9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9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缆线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缆线线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抵持部;第二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缆线保护管,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的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连接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接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之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装置,其能够实现缆线线芯与保护管之间的相对转动,防止缆线线芯的交叉缠绕。

Description

缆线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头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缆接头,在电缆旋紧件(与连接器插头相固定)及电缆防护管之间是一体固定且不可旋转限位的。客户端安装连接器时需要旋转连接器插头对接插孔,因此,采用现有技术的电缆接头,在旋转过程中连接器内部散芯线束会交叉缠绕,若多次拆装且旋转方向一致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连接器内部的电缆散芯线束发生绞断。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装置,其能够实现缆线线芯与保护管之间的相对转动,防止缆线线芯的交叉缠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缆线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缆线线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抵持部;
第二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缆线保护管,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的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连接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接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之间活动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缆线线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持部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抵接的表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作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主体的旋转角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抵持部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抵持部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槽内并随着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主体的转动,沿所述弧形限位槽移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限位槽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180°且小于36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线芯固定组件,所述线芯固定组件包括接头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密封件上形成有贯穿设置的第三通孔,用于容纳缆线线芯,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接头套设于所述密封件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之间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抵接的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所述台阶部所围成的空间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抵持于所述台阶部上,以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在所述第一通孔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抵持部在第二通孔轴向上的厚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抱箍,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上以用于将所述缆线保护管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缆线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的活动设置,能够实现缆线线芯与保护管之间的相对转动,防止缆线线芯的交叉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缆线连接装置,通过限位凸起和弧形限位槽的设置,可以实现缆线连接装置在0-360°内的旋转,不仅方便客户安装拆卸,并且可以杜绝缆线连接装置内部的缆线线芯发生超过一圈的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缆线连接装置,既可以实现缆线线芯与保护管之间的转动连接,又可以将转动角度限制于360°内,防止缆线线芯发生超过一圈的缠绕,进而被绞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主体图示。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主体图示。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的组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背景技术所言,常规的电缆接头,在电缆旋紧件(与连接器插头相固定)及电缆防护管之间是一体固定且不可旋转限位的。客户端安装连接器时需要旋转连接器插头对接插孔,在旋转过程中连接器内部散芯线束会交叉缠绕,若多次拆装且旋转方向一致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连接器内部的电缆散芯线束发生绞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缆线连接装置,作为旋变电缆的限位装置应用在铁路项目上,可以实现缆线连接装置在0-360°内的旋转,不仅方便客户安装拆卸,并且可以杜绝缆线连接装置内部的线芯发生超过一圈的缠绕而绞断的问题。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包括不可轴向移动可周向转动的第一连接组件10和第二连接组件20。第一连接组件10用于固定缆线线芯A。第二连接组件20用于固定缆线保护管B。
参考图2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1和线芯固定组件12。
第一连接主体11优选的呈柱形设置,第一连接主体11的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的孔壁上形成有凸起设置的第一抵持部112。示例性的,第一抵持部112可以呈环形设置,第一抵持部112将第一通孔111划分为轴向排设的两个安装空间,用于容纳线芯固定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0中的部分构件。
第一抵持部112上形成有限位凸起113,限位凸起113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20中的部分构件配合,使第一连接组件10与第二连接组件20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控制在0-360°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13与第一抵持部112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4所示,第一抵持部112上开设有通孔1121,限位凸起113可安装于通孔1121内,并在后续安装工艺中采用限位压接工装将限位凸起113压变形,使其固定于通孔1121和第二连接组件20的部分构件上。
第一抵持部112设有限位凸起113的表面上,靠近第一通孔111的孔壁设置有台阶部114,台阶部114沿第一通孔111的孔壁呈环形设置。限位凸起113或者通孔1121位于台阶部114所围成的范围内。
线芯固定组件12包括接头121以及密封件122。
密封件122部分嵌设于第一通孔111内且抵持于台阶部114上,以与第一抵持部112的表面之间形成一定空间。密封件122上形成有贯穿设置的第三通孔123,用于容纳缆线线芯A,缆线线芯A与第三通孔123之间过盈设置。第三通孔123与第一通孔111同轴设置。示例性的,密封件122可以为密封胶塞。
接头121套设于密封件122上,且与第一连接主体11之间螺纹连接,以将密封件122固定于第一通孔111内。接头121对密封件122的挤压也可增加密封件122与其内缆线线芯A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密封件122与缆线线芯A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固。接头12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一缆线连接器。
参考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组件20包括第二连接主体21以及抱箍22。
第二连接主体21优选的呈柱形设置,第二连接主体21穿设于第一连接主体11的第一通孔111内,第二连接主体21的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抵持部112相抵接的第二抵持部211,第二连接主体21通过第一抵持部112和第二抵持部211抵接以与第一连接主体11之间活动连接。
第二抵持部211位于密封件122与第一抵持部112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且第二抵持部211在第三通孔123轴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空间在第一通孔111轴向上的长度。此设计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主体21能有一定的空间相对第一连接主体11和线芯固定组件12旋转。
示例性的,第二抵持部211可以为直径略大于第二连接主体21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上沿远离轴线方向延伸有凸起部。第一抵持部112上的限位凸起113设置于第一抵持部112与第二抵持部211相抵接的表面上,且位于环形结构的外边缘并在第二连接主体21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可以与环形结构上的凸起部抵接以进行旋转限位。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211呈环形设置,第二抵持部211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12,第一抵持部112上的限位凸起113嵌设于弧形限位槽212内并随着第二连接主体21相对第一连接主体11的转动,沿弧形限位槽212移动。示例性的,弧形限位槽212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180°且小于360°。
第二连接主体21的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二通孔213,第二通孔213与第一通孔111和第三通孔123同轴设置。第二通孔213用于穿设缆线线芯A。第二通孔213与弧形限位槽212与同轴设置。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通孔213的直径要大于密封件122上第三通孔123的直径,且第二通孔213的直径要大于缆线线芯A的直径,以使第二连接主体21与缆线线芯A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且可相对独立转动。
抱箍22套设于第二连接主体21上以用于将缆线保护管B固定于第二连接主体21上。具体的,缆线保护管B套设于第二连接主体21上,抱箍22套设于缆线保护管B上,旋紧抱箍22,以将缆线保护管B固定于第二连接主体21上。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装置进行安装使用说明,以便于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
首先,将第一连接主体11和第二连接主体21进行组装,将第二连接主体21套入第一连接主体11中,将限位凸起113穿入弧形限位槽212中,用限位压接工装将限位凸起113压变形(使限位凸起113的上部变大,使其抵持于弧形限位槽212的表面),使第一连接主体11、限位凸起113、第二连接主体21组装成一体,并且第一连接主体11和第二连接主体21可以相对旋转运动,如图6所示。
将抱箍22穿在缆线保护管B上,将缆线保护管B套在第二连接主体21上,并穿入第一连接主体11的其中一个空间内,将抱箍22拨到第二连接主体21上,用压接工装,将抱箍22压成六边形固定在缆线保护管B上。
将缆线线芯A穿过缆线保护管B、第二连接主体21、密封件122、接头121,将密封件122放入第一连接主体11的另一空间内,用接头121锁紧至第一连接主体11上,将缆线线芯A剥芯并压接端子,插入缆线连接器的塑壳孔位中,将缆线连接器的外壳与接头121的另一端螺纹拧紧连接,如图2所示。缆线线芯A、密封件122,接头121以及第一连接主体11之间相对固定,作为一个整体;缆线保护管B、第二连接主体21以及抱箍22之间相对固定,作为另一整体;两个整体之间可相对转动,又在限位凸起113和弧形限位槽212的作用下,转动角度小于3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缆线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的活动设置,能够实现缆线线芯与保护管之间的相对转动,防止缆线线芯的交叉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缆线连接装置,通过限位凸起和弧形限位槽的设置,可以实现缆线连接装置在0-360°内的旋转,不仅方便客户安装拆卸,并且可以杜绝缆线连接装置内部的缆线线芯发生超过一圈的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缆线连接装置,既可以实现缆线线芯与保护管之间的转动连接,又可以将转动角度限制于360°内,防止缆线线芯发生超过一圈的缠绕,进而被绞断。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缆线线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抵持部;
第二连接组件,用于固定缆线保护管,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的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连接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接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之间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轴向贯通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缆线线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呈环形设置;
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抵接的表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作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主体的旋转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抵持部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槽内并随着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主体的转动,沿所述弧形限位槽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线芯固定组件,所述线芯固定组件包括接头以及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密封件上形成有贯穿设置的第三通孔,用于容纳缆线线芯,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所述接头套设于所述密封件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之间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抵接的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所述台阶部所围成的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抵持于所述台阶部上,以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在所述第一通孔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抵持部在第二通孔轴向上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抱箍,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上以用于将所述缆线保护管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上。
CN202321595635.1U 2023-06-21 2023-06-21 缆线连接装置 Active CN219979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5635.1U CN21997983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缆线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5635.1U CN21997983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缆线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9835U true CN219979835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8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5635.1U Active CN21997983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缆线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9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6236B2 (en) Constant force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5059139A (en) Coaxial cable fitting
US5632651A (en) Radial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US6994588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US7311555B1 (en) Flippable seal membe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terminal
US576383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itting
US8979590B2 (en) Cable gland for electrical cable fitting
JPH08501863A (ja) 樹脂管の外周面係合用継手
MX2007000545A (es) Conector de compresion para cable coaxial.
JPH02132781A (ja) 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用の金属ケーシングスリーブ
US2983779A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20140141646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219979835U (zh) 缆线连接装置
CN104216069A (zh) 光纤连接器用密封附件及使用该密封附件的光纤连接器
CN104218355B (zh) 电缆快接插头
JP4066529B2 (ja) 可撓性チューブの端末保持具
CN212784068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US20140057472A1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US11499660B2 (en) Hose connecting device
KR20040021973A (ko) 슬리브 커버
CN109778960B (zh) 无限调整水龙头出水口方向的连接件及连接头
CN220400955U (zh) 信号连接器
CN114977073B (zh) 一种电缆接头
CN221508624U (zh) 一种具有防松结构的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组件
JP3340397B2 (ja) 係止リ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