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6792U -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6792U
CN219976792U CN202321012303.6U CN202321012303U CN219976792U CN 219976792 U CN219976792 U CN 219976792U CN 202321012303 U CN202321012303 U CN 202321012303U CN 219976792 U CN219976792 U CN 219976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compress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23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胜
王凌
叶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23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6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6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6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多压缩机机组包括至少一个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及至少两台压缩机;蒸发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蒸发腔,和/或,冷凝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冷凝腔;每个蒸发腔均设有多根蒸发管,每个冷凝腔内均设有多根冷凝管;每个蒸发腔均与一冷凝腔和一压缩机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多压缩机机组具有运行和启动稳定、制冷量大且压缩机功耗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采用的多压缩机机组通常使用两台压缩机采用一个冷媒循环系统并联运行,这种多压缩机机组的压缩机的提升力较大使得膨胀阀前后的压降较大,导致单位质量冷媒的制冷量较小且压缩机耗功大,机组性能较差,同时由于其使用两颗压缩机并联运行采用一个冷媒循环系统,一颗压缩机运行另一颗压缩机启动过程中存在因启动吸气量较小导致吸不到气启动失败的问题,在压缩机启动增速过程中还会出现运行的压缩机吸气量不稳定导致压缩机喘振停机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运行和启动稳定、制冷量大且压缩机功耗小的多压缩机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压缩机机组,其具有运行和启动稳定、制冷量大且压缩机功耗小的优点。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压缩机机组,其包括至少一个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及至少两台压缩机;
蒸发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蒸发腔,和/或,冷凝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冷凝腔;
其中,每个蒸发腔均与一冷凝腔和一压缩机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蒸发器的一端分别设有与各个蒸发腔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进出腔及分别与各个进出腔连通的进出管,另一端设有回流腔,每个蒸发腔均设有多根蒸发管,蒸发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进出腔和回流腔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冷凝器的一端分别设有与各个冷凝腔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流通腔及分别与各个流通腔连通的流通管,另一端设有连通腔,每个冷凝腔内均设有多根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流通腔和连通腔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蒸发腔内均设有至少一个位于各个对应蒸发管上方的气液分离滤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蒸发腔的底部设有位于各个对应蒸发管下方的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为开设有多个均液孔的液体分散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蒸发腔的顶部设有位于对应气液分离滤网上方的第一气体分布器,第一气体分布器为开设有多个均气孔的气体分散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冷凝腔的顶部设有第二气体分布器,第二气体分布器为开设有多个通孔的气体阻挡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冷凝腔的底部设有过冷区域隔离板,过冷区域隔离板在冷凝腔底部分隔形成过冷腔,过冷腔内设有多根冷凝管,过冷区域隔离板设有多个冷却液流动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冷凝腔内均设有多个换热分区导板,两个相邻的换热分区导板之间设有多个冷凝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冷凝腔内的各个换热分区导板相互平行布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通过设置至少一个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和至少两台压缩机,并在蒸发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蒸发腔,或在冷凝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冷凝腔,或在蒸发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蒸发腔的同时在冷凝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冷凝腔,并将每个蒸发腔均与一个冷凝腔和压缩机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能够保证每个压缩机均采用独立的制冷剂进行循环换热,且各个压缩机采用接力并联运行的方式工作,从而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相同的载冷剂温度情况下,使单个压缩机的提升力降低且膨胀阀前后的压降减小,使得单位质量冷媒的制冷量增大且压缩机耗功减小,并增大每个压缩机的最大吸气量,使机组运行的最大冷量范围扩大,保证在一压缩机运行另一压缩机启动过程中的吸气不受影响,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B-B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蒸发器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液体分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气体分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冷凝器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冷凝器中气体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冷凝器中过冷区域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冷凝器中换热分区导板、第二支撑板和冷凝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工作时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系统温度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多压缩机机组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蒸发器;110、第一端盖;120、第一管板;130、蒸发腔;131、气液分离滤网;132、液体分散板;133、均液孔;134、气体分散板;135、均气孔;140、进出腔;150、进出管;160、回流腔;170、蒸发管;180、出气管;190、进液管;200、冷凝器;210、第二端盖;220、第二管板;230、冷凝腔;231、气体阻挡板;232、通孔;233、过冷区域隔离板;234、过冷腔;235、冷却液流动孔;236、底板;237、顶板;238、换热分区导板;240、流通腔;250、流通管;260、连通腔;270、冷凝管;280、进气管;290、出液管;300、压缩机;310、第一连接管;320、第二连接管;330、第三连接管;400、第一隔板;410、第二隔板;420、隔热腔;430、第一支撑板;440、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多压缩机机组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压缩机机组,其包括蒸发器100、冷凝器200及两台压缩机300。
其中,蒸发器100内通过第一隔板400隔离形成二个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隔离的蒸发腔130,蒸发器10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板120连接有第一端盖110,一个第一端盖110内分别设有两个与蒸发腔130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进出腔140,该第一端盖110连接有两个进出管150,两个进出管150分别与两个进出腔140连通,另一个第一端盖110内设有回流腔160,每个蒸发腔130的底部均设有间隔布置的蒸发管170,蒸发管17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管板120与对应进出腔140和回流腔160连通,每个蒸发腔1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一个出气管180和一个进液管190,蒸发腔130内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板430,蒸发管170穿过对应蒸发腔130内的各个第一支撑板430;每个蒸发腔130内均设有一个位于各个对应蒸发管170上方的气液分离滤网131;每个蒸发腔130的底部设有位于各个对应蒸发管170下方的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为开设有间隔布置的均液孔133的液体分散板132;每个蒸发腔130的顶部设有位于对应气液分离滤网131上方的第一气体分布器,第一气体分布器为开设有间隔布置的均气孔135的气体分散板134。
冷凝器200内通过第二隔板410隔离形成二个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隔离的冷凝腔230,冷凝器20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管板220连接有第二端盖210,一第二端盖210内分别设有两个与冷凝腔230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流通腔240,该第二端盖210连接有两个流通管250,两个流通管250分别与两个流通腔240连通,另一第二端盖210内设有连通腔260,每个冷凝腔230内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冷凝管270,冷凝管27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管板220与对应流通腔240和连通腔260连通,每个冷凝腔2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一个进气管280和一个出液管290,冷凝腔230内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撑板440,冷凝管270穿过对应冷凝腔230内的各个第二支撑板440;每个冷凝腔230的顶部设有第二气体分布器,第二气体分布器为开设有间隔布置通孔232的气体阻挡板231。每个冷凝腔230的底部设有过冷区域隔离板233,过冷区域隔离板233在冷凝腔230底部分隔形成与对应出液管290连通的过冷腔234,过冷腔234内设有间隔布置的冷凝管270,过冷区域隔离板233设有间隔布置的冷却液流动孔235,过冷区域隔离板233由弧形的底板236和横截面为L形的顶板237连接组成。每个冷凝腔230内均设有间隔平行布置的换热分区导板238,冷凝管270设有各个换热分区导板238的两侧,换热分区导板238相对于水平面倾斜60度角布置。
每个压缩机30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310和第二连接管320与对应蒸发腔130顶部的出气管180和对应冷凝腔230顶部的进气管280连通,每个蒸发腔130底部的进液管190和对应冷凝腔230底部的出液管290通过第三连接管330连通。第一隔板400和第二隔板410内分别设有抽真空的隔热腔4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通过设置具有两个蒸发腔130的蒸发器100、具有两个冷凝腔230的冷凝器200、与蒸发腔130和冷凝腔230一一对应的两台压缩机300及两个主供液节流装置一起构成两个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依据蒸发器100进出水方向可分为上游机系统和下游机系统,以蒸发器100右进左出进水方式,常规GS工况蒸发器100的进水温度为12℃,出水温度为7℃,冷凝器200的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蒸发器100和冷凝器200的换热温差均为1℃为示例,
下游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蒸发器100顶部的压缩机300经作为吸气管的第一连接管310从蒸发器100左侧蒸发腔130吸入6℃气态冷媒经压缩机300做功后变为高压过热的气态冷媒(温度42.5℃),高压过热的气态冷媒经作为排气管的第二连接管320进入冷凝器200的左侧冷凝腔230,并在冷凝器200的左侧冷凝腔230与冷凝管270内的水换热(温度范围32℃到34.5℃)凝结为饱和液体,饱和液体的对应饱和温度为35.5℃,随后经左侧冷凝腔230底部的过冷腔234过冷后成为过冷液体(温度31℃)从冷凝器200底部流出,过冷液体经过主供液节流装置节流膨胀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冷媒经第三连接管330进入蒸发器100左侧的蒸发腔130底部,两相冷媒经过蒸发腔130底部的液体分散板132后进入到左侧蒸发腔130中形成6℃的液态冷媒,随后6℃的液态冷媒吸收蒸发器100左侧蒸发腔130中蒸发管170内冷冻水(温度在7℃到9.5℃范围)的热量后气化形成6℃气态冷媒,6℃气态冷媒从蒸发器100左侧蒸发腔130顶部作为吸气管的第一连接管310流出,从而完成整个循环。
上游机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冷凝器200顶部的压缩机300经作为吸气管的第一连接管310从蒸发器100右侧蒸发腔130吸入8.5℃气态冷媒后经对应压缩机300做功后变为高压过热的气态冷媒(温度45℃),高压过热的气态冷媒经进气管280后进入冷凝器200右侧冷凝腔230后与冷凝管270内的水换热(温度范围34.5℃到37℃)凝结为饱和液体,饱和液体对应饱和温度为38℃,饱和液体经过冷腔234过冷后成为过冷液体(温度33.5℃)从冷凝器200底部流出经过主供液节流装置节流膨胀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冷媒,两相冷媒从蒸发器100右侧的蒸发腔130底部进入,两相冷媒经过蒸发腔130底部的液体分散板132后进入到蒸发腔中形成8.5℃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吸收蒸发器100右侧蒸发腔130内蒸发管170内冷冻水(温度在9.5℃到12℃范围)的热量后气化形成8.5℃气态冷媒,8.5℃气态冷媒从蒸发器100右侧蒸发腔130顶部作为吸气管的第一连接管310流出,从而完成整个循环。
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的系统循环可以看出,采用上游机系统和下游机系统接力方式的提升温度均为29.5℃,相较市场上常规同侧接管机组的提升温度为3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中每个压缩机300的提升力显著降低,机组性能及减载能力都有较大改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工作时通过压缩机300将气态制冷剂从蒸发腔130顶部的出气管180抽出,经第一连接管310、压缩机300和第二连接管320后通过进气管280进入对应冷凝腔230内,使气态制冷剂与冷凝腔230内的冷凝管270接触换热冷凝形成液态制冷剂流下,并使液态制冷剂经冷凝管270底部的出液管290、第三连接管330连接的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经进液管190进入蒸发腔130底部,使液态制冷剂与蒸发腔130内的蒸发管170接触换热蒸发形成气态制冷剂上升至出气管180排出。
将冷冻水经一进出管150通入对应进出腔140流过对应蒸发腔130内蒸发管170,与蒸发管170外低温制冷剂换热后进入回流腔160,随后经过另一蒸发腔130内蒸发管170,与蒸发管170外低温制冷剂换热后经另一进出腔140及其对应进出管150流出;
将冷却水经一流通管250通入对应流通腔240流过对应冷凝腔230内冷凝管270,与冷凝管270外高温制冷剂换热后进入连通腔260,随后经过另一冷凝腔230内冷凝管270,与冷凝管270外高温制冷剂换热后经另一流通腔240及其对应流通管250流出,进行循环换热作业。
以蒸发器100通入冷冻水的进出管150为上游机,蒸发器100排出冷冻水的进出管150为下游机,冷凝器200通入冷冻水的流通管250为下游机,冷凝器200排出冷冻水的流通管250为上游机,蒸发器100和冷凝器200分别使用冷却水和冷冻水作为载冷剂,正常换热作业工况下,蒸发器100的进水温度为12℃,出水温度为7℃,冷凝器200的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蒸发器100和冷凝器200的换热温差为1℃,上游机的压缩机300和下游机的压缩机300的提升温度均为29.5℃。而使用常规的两个压缩机300并联运行采用一个冷媒循环系统时的提升温度为32℃。
如图12所示,运行时下游机优先启动运行,当下游机满载后仍有增载需求上游机启动运行,此时上游机的蒸发器100的进水温度为12℃,出水温度为9.5℃,制冷剂温度为8.5℃;上游机的冷凝器200进水温度为34.5℃,出水温度为37℃,制冷剂温度为38℃;下游机蒸发器100的进水温度为9.5℃,出水温度为7℃,制冷剂温度为6℃;冷凝器200上游机的进水温度为34.5℃,出水温度为37℃,冷凝温度为38℃。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使用两个压缩机300采用接力并联运行的方式工作,从而在蒸发器100和冷凝器200相同的进出水温度情况下单个压缩机300的提升力降低且膨胀阀前后的压降减小,使得单位质量冷媒的制冷量增大且压缩机300耗功减小,并增大每个压缩机300的最大吸气量,使双压缩机机组运行的最大冷量范围扩大,保证在一压缩机300运行另一压缩机300启动过程中的吸气不受影响,提高可靠性。
其中,在蒸发器100的每个蒸发腔130中部均设有一个位于各个对应蒸发管170上方的气液分离滤网131,当液态制冷剂接触蒸发管170后换热形成的气体上升时,通过气液分离滤网131阻挡液态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使气态制冷剂单独上升后经出气管180排出,防止压缩机300吸出的气态制冷剂带有液体影响工作。
在蒸发腔130的底部设有位于各个对应蒸发管170下方的液体分散板132,能够使进液管190进入的液态制冷剂冲击液体分散板132后经液体分散板132上各个均液孔133分散后均匀的流过各个对应蒸发管170,优化液态制冷剂与各个蒸发管170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蒸发腔130的顶部设有气体分散板134作为第一气体分布器,当液态制冷剂接触蒸发管170后换热形成的气体上升时,使气态制冷剂受到气体分散板134阻挡,随后经过气体分散板134上的均气孔135分散后经出气管180排出,从而利用气体分散板134缓冲和分散气态制冷剂,保证气态制冷剂稳定的上升排出,并使气体分散板134和气液分离滤网131协同配合,有效的增加气液分离滤网131的气液分离效果。
此外,在冷凝器200的每个冷凝腔230顶部设有气体阻挡板231作为第二气体分布器,当气态制冷剂通过进气管280通入冷凝腔230后受到气体阻挡板231阻挡,随后经过通孔232分散后吹过气体阻挡板231下方的各个冷凝管270换热冷凝形成冷凝液,能够利用气体阻挡板231缓冲和分散气态制冷剂,保证气态制冷剂稳定的吹过各个冷凝管270进行充分换热作业,避免高速气流冲击冷凝管270。
在每个冷凝腔230的底部设有过冷区域隔离板233,过冷区域隔离板233在冷凝腔230底部分隔形成与对应出液管290连通的过冷腔234,过冷腔234内设有冷凝管270用于过冷换热作业,能够进一步的利用过冷腔234对过冷区域隔离板233顶部冷却液流动孔235流下的制冷液进行过冷处理后从出液管290排出,强化过冷效果。
在冷凝腔230内设置相对于水平面倾斜60度角布置的换热分区导板238,能够利用换热分区导板238将冷凝腔230分成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多个换热区域依次进行换热作业,从而有效的优化各个换热区域的传热作业,提高换热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仅仅展示了具有两个蒸发腔130的蒸发器100、具有两个冷凝腔230的冷凝器200及两台压缩机300连接组成的双压缩机机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多压缩机机组还可以由具有两个以上蒸发腔130的蒸发器100、具有两个以上冷凝腔230的冷凝器200及两个以上的压缩机300组成,并将每个压缩机300与对应的蒸发腔130和对应的冷凝腔230连通形成换热循环回路。
实施例2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压缩机机组,其包括蒸发器100、两个冷凝器200及两台压缩机300,其中,蒸发器100内通过第一隔板400隔离形成二个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隔离的蒸发腔130,蒸发器10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盖110,一个第一端盖110内分别设有两个与蒸发腔130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进出腔140,该第一端盖110连接有两个进出管150,两个进出管150分别与两个进出腔140连通,另一个第一端盖110内设有回流腔160,每个蒸发腔130均设有间隔布置的蒸发管(图中未显示),蒸发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进出腔140和回流腔160连通,每个蒸发腔1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一个出气管180和一个进液管190。
每个冷凝器200内设有冷凝腔230,冷凝器200的两端分别设有流通腔240,流通腔240分别连接有流通管250,每个冷凝腔230内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冷凝管(图中未显示),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流通腔240连通,每个冷凝器2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冷凝腔230连通的进气管280和出液管290,两个冷凝器200一端的流通管250相互连通。
每个蒸发腔130的出气管180和进液管190均与一个冷凝腔230的进气管280和出液管290及一台压缩机300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通过在蒸发器100内设置两个蒸发腔130,并与两台冷凝器200、两台压缩机300及两个主供液节流装置一起构成两个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使用两个压缩机300接力并联运行,在蒸发器100和冷凝器200相同的进出水温度情况下降低单个压缩机300的提升力,并减小膨胀阀前后的压降,使得单位质量冷媒的制冷量增大且压缩机300耗功减小,并增大每个压缩机300的最大吸气量,使双压缩机机组运行的最大冷量范围扩大,保证在一压缩机300运行另一压缩机300启动过程中的吸气不受影响,提高可靠性。
实施例3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压缩机机组,其包括两个蒸发器100、冷凝器200及两台压缩机300,其中,蒸发器100内设有蒸发腔130,蒸发器100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出腔140,每个蒸发腔130内均设有间隔布置的蒸发管(图中未显示),蒸发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进出腔140连通,每个蒸发器1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蒸发腔130连通的出气管180和一个进液管190。
冷凝器200内通过第二隔板410隔离形成二个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隔离的冷凝腔230,冷凝器20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端盖210,一第二端盖210内分别设有两个与冷凝腔230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流通腔240,该第二端盖210连接有两个流通管250,两个流通管250分别与两个流通腔240连通,另一第二端盖210内设有连通腔260,每个冷凝腔230内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冷凝管(图中未显示),冷凝管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管板220与对应流通腔240和连通腔260连通,每个冷凝腔2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一个进气管280和一个出液管290。
每个蒸发腔130的出气管180和进液管190均与一个冷凝腔230的进气管280和出液管290及一台压缩机300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压缩机机组通过设置两个蒸发器100,与冷凝器200内设置的两个冷凝腔230、两台压缩机300及两个主供液节流装置一起构成两个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接力并联运行,在蒸发器100和冷凝器200相同的进出水温度情况下降低单个压缩机300的提升力,并减小膨胀阀前后的压降,使得单位质量冷媒的制冷量增大且压缩机300耗功减小,并增大每个压缩机300的最大吸气量,使双压缩机机组运行的最大冷量范围扩大,保证在一压缩机300运行另一压缩机300启动过程中的吸气不受影响,提高可靠性。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及至少两台压缩机;
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蒸发腔,和/或,所述冷凝器内设有至少二个相互隔离的冷凝腔;
其中,每个所述蒸发腔均与一所述冷凝腔和一所述压缩机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分别设有与各个所述蒸发腔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进出腔及分别与各个所述进出腔连通的进出管,另一端设有回流腔,每个所述蒸发腔均设有多根蒸发管,所述蒸发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进出腔和所述回流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分别设有与各个所述冷凝腔一一对应且相互隔离的流通腔及分别与各个所述流通腔连通的流通管,另一端设有连通腔,每个所述冷凝腔内均设有多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流通腔和所述连通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腔内均设有至少一个位于各个对应所述蒸发管上方的气液分离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腔的底部设有位于各个对应所述蒸发管下方的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为开设有多个均液孔的液体分散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腔的顶部设有位于对应所述气液分离滤网上方的第一气体分布器,所述第一气体分布器为开设有多个均气孔的气体分散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冷凝腔的顶部设有第二气体分布器,所述第二气体分布器为开设有多个通孔的气体阻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凝腔的底部设有过冷区域隔离板,所述过冷区域隔离板在所述冷凝腔底部分隔形成过冷腔,所述过冷腔内设有多根所述冷凝管,所述过冷区域隔离板设有多个冷却液流动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凝腔内均设有多个换热分区导板,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分区导板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冷凝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压缩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内的各个所述换热分区导板相互平行布置。
CN202321012303.6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Active CN219976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303.6U CN219976792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303.6U CN219976792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6792U true CN219976792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2303.6U Active CN219976792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6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109B2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with economizing cycle
US6536231B2 (en)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for multiple circuit refrigerant system
EP2543941B1 (en) Chiller
EP3736513B1 (en)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6716625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JP3445941B2 (ja) 多段蒸発吸収型の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大温度差空調システム
KR20110097367A (ko) 칠러
JP2015064157A (ja) 圧縮式冷凍機用凝縮器
JP6670197B2 (ja) 圧縮式冷凍機用凝縮器
CN219976792U (zh) 一种多压缩机机组
WO2024021698A1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KR101353394B1 (ko) 통합형 열교환기, 이를 이용한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및 열교환 시스템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14909725A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CN211625782U (zh)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AU201744484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2018159496A (ja) 圧縮式冷凍機用凝縮器
KR20210058652A (ko)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WO2005083335A1 (fr) Installation de refrigeration modulaire dotee d'un systeme de vaporisation de trop-plein
CN209783060U (zh)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12944741A (zh)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CN219934756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KR102342956B1 (ko) 고효율 증발식 응축기
CN212870296U (zh) 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20321586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