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4741A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44741A CN112944741A CN201911251028.1A CN201911251028A CN112944741A CN 112944741 A CN112944741 A CN 112944741A CN 201911251028 A CN201911251028 A CN 201911251028A CN 112944741 A CN112944741 A CN 1129447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heat
- droplet evaporation
- heat exchange
- evapo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52 falling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第二通道,设置为可与第一通道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液滴蒸发装置的第一通道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使制冷剂蒸气在经由第一通道内,与第二通道内的换热介质换热,吸收第二通道内的换热介质的热量,使制冷剂蒸气中携带的制冷剂液滴蒸发,消除了压缩机的吸气带液问题,同时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还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冷水机组,例如,降膜式冷水机组,在中央空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蒸发器中未蒸发的制冷剂液滴很容易随蒸发气流被带入吸气管,然后进入压缩机,这不仅降低机组性能,而且容易因吸气带液使压缩机发生液击,使机组发生损坏,同时制冷剂液体进入压缩机后,压缩机跑油量增加,容易因缺油使压缩机损坏。吸气带液严重影响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冷水机组中存在吸气带液现象,降低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以解决现有冷水机组中存在吸气带液现象,降低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包括,
第一通道,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通道,设置为可与第一通道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还包括,
第三通道,设置为可与所述第一通道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水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
所述液滴蒸发装置的第一通道串联或并联至所述蒸发器的气相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所述液滴蒸发装置的第二通道接入换热介质;
当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三通道时,所述第三通道接入换热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液滴蒸发装置,第一通道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使由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蒸气在进入压缩机之前,经由液滴蒸发装置的第一通道内,与第二通道内的换热介质换热,吸收第二通道内的换热介质的热量,使制冷剂蒸气中携带的制冷剂液滴蒸发,消除了压缩机的吸气带液问题,同时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以图3中的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以图6中的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以图6中的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D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以图10中的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现有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的结构示意图中,示出的虚线为内部结构的结构线。
附图标记:
100、液滴蒸发装置;101、第一通道;102、第二通道;103、第三通道;104、分隔板;110、内管;111、进气端;112、出气端;120、外管;121、介质流入端;122、介质流出端;130、套管;131、第二介质流入端;132、第二介质流出端;140、第一导热肋片;150、第二导热肋片;160、第三导热肋片;170、整体导热肋片;200、压缩机;201、吸气口;202、排气口;210、蒸发器;220、冷凝器;230、节流装置;240、阀门;241、第一管路;242、第二管路;243、第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在本文中,需要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结构与另一个实体或结构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结构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在本文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第一通道101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第二通道102设置为可与第一通道101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现有冷水机组,一般包括,蒸发器210(例如,降膜式蒸发器)、压缩机200、冷凝器220和节流装置230,经由蒸发器210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气经由压缩机200的吸气口201进入压缩机200,经压缩机200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排气,并经由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2排出,进入冷凝器220,在冷凝器220中与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形成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液态制冷剂,然后再进入节流装置230,经节流装置230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并进入蒸发器210,在蒸发器210内与冷媒水换热后蒸发为制冷剂蒸气,再经由压缩机200的吸气口201进入压缩机,实现整个制冷循环/制热循环。
本公开实施例的液滴蒸发装置100,第一通道101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210与压缩机200之间的管路上,使由蒸发器210排出的制冷剂蒸气在进入压缩机200之前,经由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一通道101内,与第二通道102内的换热介质换热,吸收第二通道102内的换热介质的热量,使制冷剂蒸气中携带的制冷剂液滴蒸发,消除了压缩机的吸气带液问题,同时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换热介质为高温换热介质,具体地,是指温度高于第一通道101内流通的介质(例如,制冷剂蒸气)的温度的换热介质。以保证可以向第一通道101内流通的制冷剂蒸气供热,使其中携带的制冷剂液滴吸热蒸发。故,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高温换热介质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可选地,第二通道102可接入冷水机组的冷凝器120和节流装置130之间的管路(如图14和图15所述的第二管路242)上。即,将由冷凝器120冷凝后排出的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液态制冷剂作为换热介质。本实施例中,将经冷凝器220冷凝后排出的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液态制冷剂在进入节流装置230之前,先进入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中,与流经第一通道101的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后,再流入节流装置230。利用制冷循环本身内部的热量为制冷剂蒸气加热,完成换热。提升了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使冷水机组的能效提升。
可选地,第二通道102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冷媒回水接口上的回水管路(如图16所述的第三管路243)上。即,将来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媒回水(制冷循环中的高温冷媒回水)作为换热介质。本实施例中,将来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媒回水(制冷循环中的高温冷媒回水)接入第二通道102内,与进入第一通道101的制冷剂蒸气进入换热,制冷剂蒸气吸收热量,带走高温冷媒回水中的一部分热量;则高温冷媒回水的温度降低,再进入蒸发器内,进一步与蒸发器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换热后,冷媒水的温度进一步下降,流出蒸发器后,进入中央空调系统。提高了冷水机组的制冷量。
可选地,蒸发器为降膜式蒸发器。
当然,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内可接入的换热介质不限于上述的两种,亦可接入其他易获取的高温换热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定,只要保证两者可以实现换热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种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内管110和外管120;内管110构造有第一通道101;外管120套设于内管110外;外管120与内管110之间的外环形通道作为第二通道102。
可选地,内管110的进气端111与外管120的第一介质流出端122位于同侧。也即,内管110的出气端112与外管120的第二介质流入端121位于同侧。则,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内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形成逆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通道103;第三通道103设置为可与第一通道101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通道103可接入的换热介质同前述的第二通道102可接入的换热介质。第三通道103接入的换热介质可以与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换热介质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三通道103的设置,增加换热量,使制冷剂蒸气中携带的更多的制冷剂液滴蒸发,消除了压缩机的吸气带液问题,同时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种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内管110和外管120;内管110构造有第一通道101;外管120套设于内管110外;外管120与内管110之间形成外环形通道。外环形通道沿轴向分隔为两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作为第二通道102,另一个通道作为第三通道103。在外环形通道内沿径向设置有分隔板104,将外环形通道分隔为两个通道。
可选地,分隔板104采用绝热材料。避免第二通道102和第三通道103内的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三种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套管130,内管110和外管120;套管130构造有第三通道103;套管130设置于内管110内,套管130的外壁与内管110之间形成内环形通道,内环形通道作为第一通道101;外管120套设于内管110外;外管120与内管110之间形成外环形通道,外环形通道作为第二通道102。
可选地,内管110的进气端111、外管120的第一介质流出端122和套管130的第二介质流出端132位于同侧。也即,内管110的出气端112、外管120的第一介质流入端121和套管130的第二介质流入端131位于同侧。则,第二通道102和第三通道103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同,而与第一通道101内的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形成逆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12所示,液滴蒸发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导热肋片140和/或第二导热肋片150。其中,第一导热肋片140设置于第一通道101内,并与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102之间的换热壁(例如,如图4所示的内管110的管壁)连接。第二导热肋片150设置于第二通道102内,并与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102之间的换热壁(例如,如图4所示的内管110的管壁)连接。
其中,当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三通道103时,第一导热肋片140还可与第一通道101与第三通道103之间的换热壁(例如,如图8所示的内管110的管壁,或者,如图12所示的套管130的管壁)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通道101内流通的制冷剂蒸气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制冷剂蒸气中的液滴制冷剂与第一导热肋片140碰撞后,可粘附在第一导热肋片140的壁面上,并在第一导热肋片140上传导的热量的作用下蒸发气化,提高液滴制冷剂的转换率。第二导热肋片150可以增加第二通道102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的设置方式不限定,可以沿内筒110(或者外筒120)的轴向平行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与轴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式设置。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位于第一通道101的气相流入接口与气相流出接口之间。第一导热肋片140的两端边沿均不超出所在侧的第一通道101的接口。以保证制冷剂蒸气可填充至整个第一通道101。
可选地,第二导热肋片150位于第二通道101的介质流入接口与介质流出接口之间。第二导热肋片150的两端边沿均不超出所在侧的第二通道102的接口。以保证换热介质可填充至整个第二通道102。
如图3所示,为在第一种液滴蒸发装置100的基础上,增加设置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的一种液滴蒸发装置100。第一导热肋片140的一端低于第一通道101的气相流入接口(例如,内管110的进气端111),另一端低于第一通道101的气相流出接口(例如,内管110的出气端112)。保证由第一通道101的气相流入接口流入的制冷剂蒸气进入后可流动至所有的由第一导热肋片140分隔形成的子通道内,并可全部流动至气相流出接口并排出。第二导热肋片150的一端低于第二通道102的介质流出接口(例如,外管120的第一介质流出端122),另一端低于第二通道102的介质流入接口(例如,外管120的第一介质流入端121)。保证由第二通道102的介质流入接口流入的换热介质进入后可流动至所有的由第二导热肋片150分隔形成的子通道内,并可全部流动至介质流出接口并排出。
可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导热肋片140为平面片状,以与轴向平行的方式设置。第二导热肋片150为平面片状,以与轴向平行的方式设置。
当第一导热肋片140和/或第二导热肋片150以与内筒110(或者外筒120)的轴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式设置时,即,第一导热肋片140和/或第二导热肋片150绕设在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102之间的换热壁上。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为螺旋状导热肋片,外侧弧边设置在内管110的内壁上。使第一通道101形成螺旋状通道。
可选地,第二导热肋片150为螺旋状导热肋片,内侧弧边设置在内管110的外壁上,外侧弧边设置在外管120的内壁上。使第二通道102形成螺旋状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的数量不限定,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导热肋片140为多个,分布设置在第一通道101内。可选地,多个平面片状的第一导热肋片140呈放射状设置于第一通道101内。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导热肋片150为多个,分布设置在第二通道102内。可选地,多个平面片状的第二导热肋片150呈放射状设置于第二通道10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相对应设置;或者,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设置于内筒110的内壁上,第二导热肋片150设置于内筒110的外壁上。因此,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可以是交错设置,即不位于同一径向上;也可以是相对应设置,即第一导热肋片140与内筒110的内壁的连接位置,与第二导热肋片150与内筒110的外壁的连接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位于同一径向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均为平面片状,多个第一导热肋片140和多个第二导热肋片150一一对应设置,整体呈放射状设置。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均为螺旋片状,两者相对应地分别设置于内筒110的内壁和外壁上。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为平面片状,沿径向设置;第二导热肋片150为螺旋片状,绕设于内筒110的外壁上,将第二通道102构造为螺旋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连接。热量可以直接在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之间交换,减少传导介质,提高换热效率。如图5所示,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可以整体连接形状一个整体导热肋片170。也可以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桥结构实现两者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连接时,内筒110的筒壁上开设装配孔,将整体导热肋片通过该装配孔插设固定后,或者,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通过该装配孔插接连接并固定后,将装配缝隙密封处理即可。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与内筒110一体成型;或者,第二导热肋片150与内筒110一体成型;或者,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均与内筒110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三通道103;则,液滴蒸发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导热肋片160,设置于第三通道103内,并与第一通道101与第三通道103之间的换热壁(例如,如图8所示的内管110的管壁,或者,如图12所示的套管130的管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热肋片160可以增加第三通道103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导热肋片160的设置方式和数量,以及同第一导热肋片140的相对位置关系均可与第二导热肋片15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三导热肋片160位于第三通道103的介质流入接口与介质流出接口之间。第三导热肋片160的两端边沿均不超出所在侧的第三通道103的接口。以保证换热介质可填充至整个第三通道103。如图13所示的包括第三导热肋片160的第三种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三导热肋片160的一端低于第三通道103的介质流出接口(例如,套管130的第二介质流出端132),另一端低于第三通道103的介质流入接口(例如,外管130的第二介质流入端131)。保证由第三通道103的介质流入接口流入的换热介质进入后可流动至所有的由第三导热肋片160分隔形成的子通道内,并可全部流动至介质流出接口并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三者相对应设置;或者,相互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可以是交错设置,即不位于同一径向上。也可以是相对应设置,即第一导热肋片140与第二导热肋片150在换热壁上的连接位置一致,第一导热肋片140与第三导热肋片160在换热壁上的连接位置一致。
可选地,结合图6至图9所示,针对第二种液滴蒸发装置,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分别设置于由外环形通道分隔出来的第二通道102和第三通道103内。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位于同一径向上;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位于同一径向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均为平面片状,整体呈放射状设置。
可选地,结合图10至图12所示,针对第三种液滴蒸发装置,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位于同一径向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均为平面片状,多个第一导热肋片140、多个第二导热肋片150以及多个第三导热肋片160一一对应设置,整体呈放射状设置。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均为螺旋片状,三者相对应地分别设置于呈内环形通道的第一通道、呈外环形通道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内。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为平面片状,沿径向设置;第二导热肋片150为螺旋片状,绕设于内筒110的外壁上,将第二通道102构造为螺旋通道;第三导热肋片160为螺旋片状,设置于套筒130的内壁上,将第三通道103构造为螺旋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连接;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连接。热量可以直接在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以及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之间交换,减少传导介质,提高换热效率。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可以整体连接形状一个整体导热肋片。也可以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桥结构实现两者的连接。本实施例未图示,结合图5、图9和图12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连接时,内筒110的筒壁和套筒130上分别开设装配孔,将整体导热肋片通过装配孔插设固定后,或者,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二导热肋片150通过装配孔插接连接并固定,以及第一导热肋片140和第三导热肋片150通过装配孔插接连接并固定,然后再将装配缝隙密封处理即可。
可选地,第一导热肋片140与内筒110一体成型;或者,第二导热肋片150与内筒110一体成型;或者,第三导热肋片160与套筒130一体成型。或者,第一导热肋片140、第二导热肋片150和第三导热肋片160与内筒110、套筒130一体成型。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结合图1至图17所示,冷水机组,包括压缩机200、蒸发器210、冷凝器220和节流装置230,其中,还包括,液滴蒸发装置100。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一通道101串联或并联至蒸发器210的气相出口和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定义为第一管路241);第二通道102中接入换热介质。
当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三通道103时,第三通道103接入换热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冷水机组中,在蒸发器210的气相出口和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接入了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一通道101,使由蒸发器210排出的制冷剂蒸气在进入压缩机200之前,经由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一通道101内,与第二通道102内的换热介质换热,吸收第二通道102内的换热介质的热量,使制冷剂蒸气中携带的制冷剂液滴蒸发,消除了压缩机的吸气带液问题,同时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的冷水机组中,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换热介质为高温换热介质,具体地,是指温度高于第一通道101内流通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的换热介质。以保证可以向第一通道101内流通的制冷剂蒸气供热,使其中携带的制冷剂液滴吸热蒸发。故,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高温换热介质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可选地,第二通道102串联或并联至冷凝器220的液相出口和节流装置230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定义为第二管路242)。如图14所示,第二通道102串联至冷凝器220的液相出口和节流装置230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如图15所示,第二通道102并联至冷凝器220的液相出口和节流装置230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即,将由冷凝器120冷凝后排出的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液态制冷剂作为换热介质。本实施例中,将经冷凝器220冷凝后排出的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液态制冷剂在进入节流装置230之前,先进入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中,与流经第一通道101的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后,再流入节流装置230。利用制冷循环本身内部的热量为制冷剂蒸气加热,完成换热。提升了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使冷水机组的能效提升。
可选地,第二通道102串联或并联至蒸发器210的冷媒回水接口上连接的管路(定义为第三管路243)。如图16所示,第二通道102串联至蒸发器210的冷媒回水接口上连接的管路。即,将来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媒回水(制冷循环中的高温冷媒回水)作为换热介质。本实施例中,将来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媒回水(制冷循环中的高温冷媒回水)接入第二通道102内,与进入第一通道101的制冷剂蒸气进入换热,制冷剂蒸气吸收热量,带走高温冷媒回水中的一部分热量;则高温冷媒回水的温度降低,再进入蒸发器内,进一步与蒸发器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换热后,冷媒水的温度进一步下降,流出蒸发器后,进入中央空调系统。提高了冷水机组的制冷量。
本公开实施例的冷水机组中,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三通道103内接入的换热介质为高温换热介质,同前述的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高温换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滴蒸发装置100包括第三通道103。则,第三通道103串联或并联至冷凝器220的液相出口和节流装置230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第二管路242);或者,第三通道103串联或并联至蒸发器210的冷媒回水接口上连接的管路(第三管路243)。增加换热量,使制冷剂蒸气中携带的更多的制冷剂液滴蒸发,消除了压缩机的吸气带液问题,同时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通道103内接入的换热介质,可以与第二通道102内接入的换热介质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串联或者并联至第二管路242上,第三通道103串联或者并联至第二管路242上;第二通道102与第三通道103并联。本实施例中,将经冷凝器220冷凝后排出的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的液态制冷剂在进入节流装置230之前,同时进入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和第三通道103中,与流经第一通道101的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后,再流入节流装置230。提高制冷剂蒸气中的液滴的蒸发量,并进一步提升了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使冷水机组的能效提升。
可选地,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串联或者并联至第三管路243上,第三通道103串联或者并联至第三管路243上;第二通道102与第三通道103并联。本实施例中,将来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媒回水(制冷循环中的高温冷媒回水)同时接入第二通道102和第三管道103内,与进入第一通道101的制冷剂蒸气进入换热,制冷剂蒸气吸收热量,带走高温冷媒回水中的一部分热量;则高温冷媒回水的温度降低,再进入蒸发器内,进一步与蒸发器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换热后,冷媒水的温度进一步下降,流出蒸发器后,进入中央空调系统。提高了冷水机组的制冷量。
可选地,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串联或者并联至第二管路242上,第三通道103串联或者并联至第三管路243上。提高制冷剂蒸气中的液滴的蒸发量,并进一步提升了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进一步降低冷媒水的温度,从而使冷水机组的能效提升。如图17所示,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串联至第二管路242上,第三通道103串联至第三管路243上。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的冷水机组中,液滴蒸发装置100的第二通道102也可以接入其他易得的具有高温换热介质的管路中,不限于接入冷水机组内的液相制冷剂或者冷媒回水。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第二管路或第三管路上并联设置液滴蒸发装置100的通道(第二通道102和/第三通道103)时,在第二管路或第三管路的并联段上,设置阀门。可以切换通路。如图15中所述的阀门240。
可选地,蒸发器210采用降膜式蒸发器。
本公开实施例的液滴蒸发装置100不限于应用于冷水机组,也可应用于其他制冷/制热循环系统中,例如,家用空调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中。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道,可接入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通道,设置为可与所述第一通道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
内管,构造有第一通道;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外环形通道作为第二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通道,设置为可与所述第一通道换热;且,可接入换热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
内管,构造有第一通道;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外环形通道;
所述外环形通道沿轴向分隔为两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作为第二通道,另一个通道作为第三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
套管,构造有第三通道;
内管,所述套管设置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内环形通道,所述内环形通道作为第一通道;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外环形通道,所述外环形通道作为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热肋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换热壁连接;和/或,
第二导热肋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换热壁连接;
当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三通道时,所述第一导热肋片还可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之间的换热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一导热肋片和第二导热肋片;所述第一导热肋片和所述第二导热肋片相对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导热肋片和所述第二导热肋片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肋片和所述第二导热肋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三通道;则,所述液滴蒸发装置,还包括,
第三导热肋片,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之间的换热壁连接。
10.一种冷水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蒸发装置;
所述液滴蒸发装置的第一通道串联或并联至所述蒸发器的气相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所述液滴蒸发装置的第二通道接入换热介质;
当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三通道时,所述第三通道接入换热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串联或并联至所述冷凝器的液相出口和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
或者,所述第二通道串联或并联至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回水接口上连接的管路;
当所述液滴蒸发装置包括第三通道时;所述第三通道串联或并联至所述冷凝器的液相出口和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或者,所述第三通道串联或并联至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回水接口上连接的管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51028.1A CN112944741B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PCT/CN2020/086043 WO2021114541A1 (zh) | 2019-12-09 | 2020-04-22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51028.1A CN112944741B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4741A true CN112944741A (zh) | 2021-06-11 |
CN112944741B CN112944741B (zh) | 2024-12-20 |
Family
ID=7622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51028.1A Active CN112944741B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44741B (zh) |
WO (1) | WO202111454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60315A1 (en) * | 2021-02-15 | 2022-08-18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Heat exchanger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36349A (zh) * | 2021-11-16 | 2023-05-19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6136352B (zh) * | 2021-11-16 | 2025-02-11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5127370A (zh) * | 2022-06-30 | 2022-09-30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一种多级套管式换热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8464A (zh) * | 2003-03-21 | 2003-08-27 | 梁醒民 | 利用空气热能的蓄能式热水、冷水机组 |
CN202254966U (zh) * | 2011-08-08 | 2012-05-30 | 安徽达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换热器 |
CN102778151A (zh) * | 2011-05-06 | 2012-11-1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汽车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 |
DE102012007970A1 (de) * | 2012-04-20 | 2013-10-2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Wärmetauscher für eine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
CN104180562A (zh) * | 2014-08-15 | 2014-12-03 | 同度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套管式地埋管 |
CN211625782U (zh) * | 2019-12-09 | 2020-10-02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2151A (zh) * | 2005-05-12 | 2006-11-1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回热式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WO2013168981A1 (ko) * | 2012-05-08 | 2013-11-14 | (주)휘일 | 나선형 리브를 구비하는 이중관식 열교환기 및 나선형 리브관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
CN205066251U (zh) * | 2015-10-13 | 2016-03-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水冷冷风型空调设备 |
CN105485974A (zh) * | 2015-12-14 | 2016-04-13 | 天津凯德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式回热器装置 |
CN207395531U (zh) * | 2017-09-08 | 2018-05-22 | 苏宇贵 | 制冷机组及其热交换组件 |
-
2019
- 2019-12-09 CN CN201911251028.1A patent/CN112944741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2 WO PCT/CN2020/086043 patent/WO20211145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8464A (zh) * | 2003-03-21 | 2003-08-27 | 梁醒民 | 利用空气热能的蓄能式热水、冷水机组 |
CN102778151A (zh) * | 2011-05-06 | 2012-11-1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汽车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 |
CN202254966U (zh) * | 2011-08-08 | 2012-05-30 | 安徽达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换热器 |
DE102012007970A1 (de) * | 2012-04-20 | 2013-10-2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Wärmetauscher für eine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
CN104180562A (zh) * | 2014-08-15 | 2014-12-03 | 同度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套管式地埋管 |
CN211625782U (zh) * | 2019-12-09 | 2020-10-02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60315A1 (en) * | 2021-02-15 | 2022-08-18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Heat exchang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4741B (zh) | 2024-12-20 |
WO2021114541A1 (zh) | 2021-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44741B (zh)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
US10655894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of refrigerator | |
CN103380335B (zh) | 具有流动引导系统的热泵系统 | |
KR20040065626A (ko) | 열 교환기 | |
CN101600929B (zh) | 具有不同管道间隔的多通路热交换器 | |
JP2002206890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空調サイクル装置 | |
US9696095B2 (en) | Heat exchanger utilizing device to vary cross section of header | |
CN101900460A (zh) |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 |
CN102455090B (zh) | 一种过冷冷凝器 | |
CN211625782U (zh)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
CN106766401A (zh) | 双水程卧式直接接触凝结换热器 | |
JP6784632B2 (ja) | 熱交換器用接続装置 | |
EP2431685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21888411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841406A (zh) | 换热装置及空调器、热泵 | |
JP2006284133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5444472A (zh) | 一种冰箱用冷凝器组件、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 |
CN109869942B (zh) | 一种扁管套管式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KR101423137B1 (ko) | 실외기 없는 난방장치 | |
CN113531895A (zh) | 空调式热泵热水器 | |
CN206420197U (zh) | 双水程卧式直接接触凝结换热器 | |
JP2002115986A (ja) | 熱交換機 | |
CN114198946B (zh) |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 |
CN216159717U (zh) |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 | |
CN219414991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