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5207U -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5207U
CN219975207U CN202321470852.8U CN202321470852U CN219975207U CN 219975207 U CN219975207 U CN 219975207U CN 202321470852 U CN202321470852 U CN 202321470852U CN 219975207 U CN219975207 U CN 219975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dding
auxiliary frame
control arm
arm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08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urpass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urpass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urpass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urpass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08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5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5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5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包括副车架控制臂单体和外包覆套,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的两侧外壁上皆一体成型有包覆臂,所述包覆臂的末端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之间设置有断口部,所述包覆臂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外包覆套过盈配合在内腔体中;旋拧栓接结构,所述旋拧栓接结构设置在包覆臂一侧的外壁上,用于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进行连接并对包覆臂、衬套单体进行缩径。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拧栓接结构不断调整过盈配合状态,可以确保减震衬套与控制臂之间的紧密连接,恢复其正常的弹性特性,帮助恢复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减少减震衬套与控制臂分离的风险,确保减震衬套与控制臂之间的稳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背景技术
副车架的减震衬套通常指的是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橡胶垫,也称为橡胶隔振垫或减震块。它们的作用是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振动和冲击力产生的震动和噪音,同时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副车架的减震衬套通常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和耐久性。它们的形状通常是圆形或方形,尺寸与车辆底盘的连接点相匹配。减震衬套一般有孔洞或凹陷,用于安装在车辆底盘和副车架之间的连接点上,当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不平坦的路面、凹凸不平或颠簸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力会通过底盘传递到车辆的副车架,现阶段减震衬套通常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装入副车架的控制臂中,过盈配合是一种紧密配合的方法,其中减震衬套的外径稍大于控制臂孔的内径,这种紧密配合可以确保减震衬套牢固地固定在控制臂上,但是减震衬套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变形,其弹性特性会减弱,其原本紧密配合的过盈状态会被破坏,导致与副车架控制臂之间的连接变得不稳定,如果变形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应力或变形达到临界点,减震衬套甚至会分离或脱离控制臂,分离的减震衬套可能会与车轮、副车架或其他附近零件发生不正常接触,引发摩擦、振动或噪音,影响悬架的工作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可根据衬套的变形状况,调整自身与副车架控制臂的过盈配合状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包括:
副车架控制臂单体和外包覆套,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的两侧外壁上皆一体成型有包覆臂,所述包覆臂的末端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之间设置有断口部,所述包覆臂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外包覆套过盈配合在内腔体中;
旋拧栓接结构,所述旋拧栓接结构设置在包覆臂一侧的外壁上,用于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进行连接并对包覆臂、衬套单体进行缩径;
衬套单体,所述衬套单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孔,所述衬套单体固定在外包覆套的内部,所述外包覆套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口部;
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设置在外包覆套内部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的竖直中心线处设置有预制孔。
优选的,所述外包覆套采用丁苯橡胶材质的构件制得。
优选的,所述旋拧栓接结构为设置在包覆臂一侧外壁上的内螺纹沉孔,以及内螺纹沉孔内部安装的螺栓,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和螺栓相互配合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防尘结构为安装在外包覆套内部两端的上密封垫和下密封垫,所述上密封垫、下密封垫远离衬套单体端部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状凸缘。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垫的内径小于衬套单体的外径,所述外包覆套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通过设置有衬套单体和内腔体等相互配合的结构,外包覆套和内腔体之间过盈配合,且外包覆套以及衬套单体整体通过液压设备压入内腔体中,通过旋拧栓接结构不断调整过盈配合状态,可以确保减震衬套与控制臂之间的紧密连接,恢复其正常的弹性特性,帮助恢复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减少减震衬套与控制臂分离的风险,确保减震衬套与控制臂之间的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单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01、预制孔;2、包覆臂;201、内腔体;202、断口部;3、内螺纹沉孔;4、衬套单体;401、内孔;5、外包覆套;501、上密封垫;502、下密封垫;503、环状凸缘;6、环状凹槽;7、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包括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和外包覆套5,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的竖直中心线处设置有预制孔101,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的两侧外壁上皆一体成型有包覆臂2,包覆臂2的末端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之间设置有断口部202,包覆臂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201,外包覆套5过盈配合在内腔体201中;
旋拧栓接结构,旋拧栓接结构设置在包覆臂2一侧的外壁上,用于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进行连接并对包覆臂2、衬套单体4进行缩径;
衬套单体4,衬套单体4的内部设置有内孔401,衬套单体4固定在外包覆套5的内部,外包覆套5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口部7,外包覆套5和内腔体201之间过盈配合,外包覆套5以及衬套单体4整体通过液压设备压入内腔体201中,使得包覆臂2和外包覆套5牢固连接;
旋拧栓接结构为设置在包覆臂2一侧外壁上的内螺纹沉孔3,以及内螺纹沉孔3内部安装的螺栓,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和螺栓相互配合的螺纹槽,工作人员利用螺栓以及内螺纹沉孔3的配合,不断的对包覆臂2进行收紧、缩径,此时螺栓的螺纹端不断的拧入至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中,螺栓的拧入深度与包覆臂2、外包覆套5的缩径量呈正比,进而在包覆臂2、外包覆套5过盈状态的情况下不停的对衬套单体4进行压紧,使得衬套单体4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紧密连接;
防尘结构,防尘结构设置在外包覆套5内部的两端;
防尘结构为安装在外包覆套5内部两端的上密封垫501和下密封垫502,上密封垫501、下密封垫502远离衬套单体4端部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状凸缘503,上密封垫501的内径小于衬套单体4的外径,外包覆套5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6;
通过在外包覆套5内部的两端安装上密封垫501、下密封垫502,上密封垫501、下密封垫502分别在衬套单体4的上下面,以此对起到防尘、遮护的作用,密封垫可以有效地保护减震衬套免受外部灰尘、污垢、泥沙和其他颗粒物的侵入,这些颗粒物可能会在行驶过程中进入悬挂系统并附着在减震衬套表面,导致减震衬套磨损、老化和损坏,通过使用密封垫,可以阻止这些颗粒物进入减震衬套,延长减震衬套的使用寿命;
外包覆套5采用丁苯橡胶材质的构件制得,有类似天然橡胶的性质,它具有较好的耐磨损性和耐油性,使用寿命较长。
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外包覆套5和内腔体201之间过盈配合,外包覆套5以及衬套单体4整体通过液压设备压入内腔体201中,此时包覆臂2和外包覆套5牢固连接,随后工作人员利用螺栓以及内螺纹沉孔3的配合,不断的对包覆臂2进行收紧、缩径,此时螺栓的螺纹端不断的拧入至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中,螺栓的拧入深度与包覆臂2、外包覆套5的缩径量呈正比,进而在包覆臂2、外包覆套5过盈状态的情况下不停的对衬套单体4进行压紧,使得衬套单体4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紧密连接,通过不断调整过盈配合状态,可以确保减震衬套与控制臂之间的紧密连接,恢复其正常的弹性特性,这有助于减震衬套再次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振动和冲击力,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改善车辆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即使减震衬套发生了一定变形量,也可通过旋拧栓接结构进行缩径,减少减震衬套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摩擦和不正常接触,即调整衬套单体4与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的过盈配合状态可以帮助恢复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减少减震衬套与控制臂分离的风险,通过调整过盈配合状态,可以确保减震衬套与控制臂之间的稳定连接,减少因变形而导致的不稳定情况;
适当的过盈配合状态可以提供更好的接触和支撑,防止减震衬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松动或分离,然而过盈配合状态的调整只是一种解决措施,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如果减震衬套已经严重变形或老化破损,还需进行正常的更换操作。

Claims (6)

1.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和外包覆套(5),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的两侧外壁上皆一体成型有包覆臂(2),所述包覆臂(2)的末端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之间设置有断口部(202),所述包覆臂(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201),所述外包覆套(5)过盈配合在内腔体(201)中;
旋拧栓接结构,所述旋拧栓接结构设置在包覆臂(2)一侧的外壁上,用于和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进行连接并对包覆臂(2)、衬套单体(4)进行缩径;
衬套单体(4),所述衬套单体(4)的内部设置有内孔(401),所述衬套单体(4)固定在外包覆套(5)的内部,所述外包覆套(5)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口部(7);
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设置在外包覆套(5)内部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的竖直中心线处设置有预制孔(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套(5)采用丁苯橡胶材质的构件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栓接结构为设置在包覆臂(2)一侧外壁上的内螺纹沉孔(3),以及内螺纹沉孔(3)内部安装的螺栓,所述副车架控制臂单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和螺栓相互配合的螺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为安装在外包覆套(5)内部两端的上密封垫(501)和下密封垫(502),所述上密封垫(501)、下密封垫(502)远离衬套单体(4)端部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状凸缘(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垫(501)的内径小于衬套单体(4)的外径,所述外包覆套(5)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6)。
CN202321470852.8U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Active CN219975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0852.8U CN219975207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0852.8U CN219975207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5207U true CN219975207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0852.8U Active CN219975207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5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2475A1 (en) Mounting assembly
US5016903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19975207U (zh) 一种副车架减震衬套
CN103386869B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悬架减振结构
CN209813660U (zh) 一种高强度减震支架
CN209776073U (zh) 一种高缓冲性减震支架
KR102325819B1 (ko) 사선 멤버 듀얼 쇼바
CN215621245U (zh) 加强型汽车悬架摆臂总成
CN216231547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下摆臂
CN214001237U (zh) 一种模块化空气悬架
CN215705522U (zh) 高承载力悬架系统控制臂
CN209581058U (zh) 摆臂总成
CN214450107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结构
KR20010045889A (ko) 자동차의 쇽 업소버 장착구조
CN211543187U (zh) 一种悬架稳定杆的安装支架
JPH09254623A (ja) 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KR20220057350A (ko) 전기자동차용 현가장치
CN114683791A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悬挂结构
KR100316930B1 (ko) 자동차의 서스펜션용 부쉬 장착구조
KR100811918B1 (ko) 커플드 토션빔 액슬 서스펜션용 마운팅부시와 차체의연결구조
KR20220057364A (ko) 일체형 전기자동차 현가장치
KR100475905B1 (ko) 리프스프링 장착구조
CN118107327A (zh) 悬架装置和车辆
KR200141300Y1 (ko) 자동차의 서스펜션 암과 차체의 결합구조
KR200397526Y1 (ko) 차량용 쇽업소버의 상부 마운팅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