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4988U -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4988U
CN219974988U CN202321401516.8U CN202321401516U CN219974988U CN 219974988 U CN219974988 U CN 219974988U CN 202321401516 U CN202321401516 U CN 202321401516U CN 219974988 U CN219974988 U CN 219974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air inlet
pipe section
inlet pipe
pneu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15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pei Contro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pei Contro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pei Contro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pei Contro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15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4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4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4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属于电磁阀的领域,其包括至少两个沿直线布置的气动电磁阀,所述气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所述电磁阀本体的进气孔贯穿所述电磁阀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的进气口,所述气动电磁阀还包括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所述前进气管段和所述后进气管段分别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气口;所述前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与所述后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端口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利用新机械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弯头,气动电磁阀依次沿直线布置并串联,其拆装方便,占用空间小,方便对气动电磁阀进行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常见的用于流体换向、截止的阀门,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控制电流的导通和断开,从而使得阀芯上的线圈得电生磁和失电消磁,进而改变阀芯的位置以调节阀门的开度和连通方向。
气动电磁阀是用于气动系统中压缩气体换向的阀门。其中,两位五通气动电磁阀在气动系统中较为常见,两位五通电磁阀具有一个进气孔、两个出气孔和两个排气孔。压缩气体经进气孔进入电磁阀,两个出气孔分别连接于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两个排气孔分别用于有杆腔和无杆腔中气体的排出。
在实际生产中,气动系统有时会包含多个气缸,为节省成本,同时方便换向阀的布置,现有技术中通常会把多个气动电磁阀的进气孔通过一根管道串联,使得多个气动电磁阀串联成一个气动电磁阀模组,从而仅需使用一个空压机即可实现多个气缸的供气。但为将多个气动电磁阀连接到同一根进气管上,往往需要设置多个弯头或三通,并将弯头或三通将气动电磁阀的进气孔和进气管相连,其操作较为繁琐,气动电磁阀模组拆装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具有拆装方便、便于检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包括至少两个沿直线布置的气动电磁阀,所述气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所述电磁阀本体的进气孔贯穿所述电磁阀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的进气口,所述气动电磁阀还包括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所述前进气管段和所述后进气管段分别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气口;所述前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与所述后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端口相适配;
定义相邻两个所述气动电磁阀中的一个为第一电磁阀,另一个为第二电磁阀,沿压缩气体流动方向,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依次布置,所述前进气管段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内形成有第一止口,所述后进气管段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内形成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所述第一止口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止口相配合。
在本方案中,该气动电磁阀模组通过至少两个气动电磁阀串联集成,仅使用一个空压机即可为多个气缸供气,节省成本和布置空间。其中,电磁阀本体的进气口贯穿其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进气口,且两个进气口分别连接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从而对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来说,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通过第一止口与第二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的第二止口的配合,实现两个气动电磁阀的串联,从而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弯头,气动电磁阀依次沿直线布置并串联,其拆装方便,占用空间小,方便对气动电磁阀进行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不特指某个气动电磁阀,而是指在串联的气动电磁阀中任意选取的两个相邻的气动电磁阀,且压缩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较佳地,所述第一止口为凸止口,所述第二止口为凹止口。
在本方案中,第一止口为凸止口,第二止口为凹止口,从而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中的第一止口插入第一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中的第二止口中,实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串联。
较佳地,所述前进气管段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呈圆台状,所述后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呈与所述前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相适配的圆台状。
在本方案中,前进气管段远离电磁阀本体的一端(即第一止口所在的一端)呈圆台状,后进气管段远离电磁阀本体的一端的内壁(即第二止口所在的一端)为与前进气管段适配的圆台状,从而在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串联的过程中,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上的第一止口插入第一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上的第二止口中时,圆台状的前进气管段和圆台状的后进气管段的内壁相适配,在第一止口插入第二止口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一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和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的对准和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止口内沿所述后进气管段周向开设有一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同时抵接于所述第二止口和所述第一止口。
在本方案中,第二止口中设置密封槽并在密封槽中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同时抵接于第一止口和第二止口以密封第一止口与第二止口之间的间隙,避免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的连接处漏气。
较佳地,所述后进气管段外可转动地套设有一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开口背离所述电磁阀本体设置,所述前进气管段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在本方案中,后进气管段外可转动地套设有一连接套,前进气管段外周设置外螺纹,连接套的内周设置内螺纹,使得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于第一电磁阀上的连接套通过螺纹配合实现紧固连接,进而实现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与第一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的紧固连接。
较佳地,所述后进气管段包括延伸管部和连接管部,所述连接管部连接于所述延伸管部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径;
所述连接套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延伸管部的直径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管部的直径,所述延伸管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在本方案中,连接套通过安装孔与延伸管部的配合从而可转动地套设于后进气管段,由于安装孔的直径大于延伸管部的直径且小于连接管部的直径,从而连接套的底部受连接管部的限位,使得连接套不易从后进气管段上脱落,同时连接套能够沿延伸管部轴向滑移,以便于为前进气管段让位,方便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的连接。
较佳地,所述前进气管段包括密封活塞环、外管筒和内管筒,所述内管筒的一端可沿其轴向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外管筒内,所述密封活塞环连接于所述内管筒插设于所述外管筒内的一端并贴合于所述外管筒的内壁。
在本方案中,前进气管段的内管筒能够相对外管筒滑移,从而能够适应性调节前进气管段的整体长度,以适应气动电磁阀的安装;内管筒插入外管筒的一端连接密封活塞环,以滑动密封内管筒和外管筒,避免内管筒和外管筒之间漏气。
较佳地,所述内管筒的远离所述外管筒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外管筒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弹簧。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内管筒和外管筒之间设置弹簧,弹簧提供给内管筒向远离外管筒的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止口能够抵紧与之连接的后进气管段的第二止口,从而加强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连接处的密封性和结构紧凑程度。
较佳地,所述气动电磁阀模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电磁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可滑移地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导向杆与导向孔的配合对气动电磁阀进行导向,使得气动电磁阀模组中所有的气动电磁阀沿导向杆直线布置且不易发生偏移,方便第一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和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的对准和连接。
较佳地,所述气动电磁阀模组还包括电磁阀底座,所述气动电磁阀均匀布置于所述电磁阀底座;
所述电磁阀底座上设有L形定位件,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角位于所述L形定位件中。
在本方案中,电磁阀底座支撑气动电磁阀,同时电磁阀底座上设置的L形定位件能够对气动电磁阀的电磁阀本体进行定位,方便气动电磁阀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电磁阀模组通过至少两个气动电磁阀串联集成,电磁阀本体的进气口贯穿其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进气口,且两个进气口分别连接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第二电磁阀的前进气管段通过第一止口与第二电磁阀的后进气管段的第二止口的配合,实现两个气动电磁阀的串联,从而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弯头,气动电磁阀依次沿直线布置并串联,其安装方便,且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气动电磁阀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气动电磁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气动电磁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气动电磁阀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前进气管段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气动电磁阀模组;200、气动电磁阀;210、电磁阀本体;211、导向孔;201、第一电磁阀;202、第二电磁阀;220、前进气管段;221、第一止口;222、密封活塞环;223、外管筒;224、内管筒;225、抵接部;226、弹簧;230、后进气管段;231、第二止口;232、密封环槽;233、密封圈;234、延伸管部;235、连接管部;236、连接套;237、安装孔;240、前排气管段;250、后排气管段;300、导向杆;400、电磁阀底座;410、导杆支撑座;420、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100,其包括至少两个沿直线布置的气动电磁阀200、导向杆300和电磁阀底座400。所有气动电磁阀200沿直线均匀布置于电磁阀底座400上方并依次串联,导向杆300用于引导气动电磁阀200安装。
本实施例中,气动电磁阀200具体选用两位五通电磁阀,其具有一个进气孔,两个出气孔和两个排气孔。进气孔连接于空压机,两个出气孔分别连接于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排气孔均连接于排气管道。
气动电磁阀模组100中的气动电磁阀200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气动电磁阀模组100包括四个气动电磁阀200的形式加以示出。该气动电磁阀模组100通过至少两个气动电磁阀200串联集成,仅使用一个空压机即可为多个气缸供气,节省成本和布置空间。
参照图2至图4,气动电磁阀200包括电磁阀本体210、前进气管段220和后进气管段230。电磁阀本体210通过螺栓固定于电磁阀底座400上。电磁阀本体210包括阀体、阀腔、阀杆、先导组件等,其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进气孔、排气孔和出气孔均设置于电磁阀本体210上。
其中,进气孔设置于电磁阀本体210的底部并贯穿电磁阀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的进气口。前进气管段220和后进气管段230分别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口。前进气管段220的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端口与后进气管段230的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端口相适配,即相邻两个气动电磁阀200相向的一侧中,前进气管段220能够与后进气管段230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定义相邻两个气动电磁阀200中的一个为第一电磁阀201,另一个为第二电磁阀202。且沿压缩气体流动方向,第一电磁阀201与第二电磁阀202依次布置。
前进气管段220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端口内形成有第一止口221,后进气管段230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端口内形成有第二止口231。第二电磁阀202的第一止口221与第一电磁阀201的第二止口231相配合。从而对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电磁阀201和第二电磁阀202来说,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通过第一止口221与第二电磁阀202的后进气管段230的第二止口231的配合,实现两个气动电磁阀200的串联,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弯头,气动电磁阀200依次沿直线布置并串联,其安装方便,且占用空间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口221为凸止口,第二止口231为凹止口。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中的第一止口221插入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中的第二止口231中,实现第一电磁阀201与第二电磁阀202的串联。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电磁阀201和第二电磁阀202并不特指某个气动电磁阀200,而是指在串联的气动电磁阀200中任意选取的两个相邻的气动电磁阀200,且压缩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电磁阀201和第二电磁阀20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沿压缩空气流动方向布置有四个气动电磁阀200,定义沿压缩空气流动方向的第一个气动电磁阀200为第一电磁阀201,第二个电磁阀为第二电磁阀202。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电磁阀201也可是其他的气动电磁阀200,第二电磁阀202为第一电磁阀201沿压缩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的紧邻的另一电磁阀。
参照图2至图5,本实施例中,前进气管段220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一端(即第一止口221所在的一端)呈圆台状,后进气管段230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一端的内壁(即第二止口231所在的一端)为与前进气管段220适配的圆台状。从而在第一电磁阀201与第二电磁阀202串联的过程中,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上的第一止口221插入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上的第二止口231中时,圆台状的前进气管段220和圆台状的后进气管段230的内壁相适配,在第一止口221插入第二止口231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和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的对准和连接。
其中,第二止口231内沿后进气管段230周向开设有一密封环槽232,密封环槽232内设有一密封圈233,密封圈233同时抵接于第二止口231和第一止口221。通过密封圈233密封第一止口221与第二止口231之间的间隙,避免前进气管段220和后进气管段230的连接处漏气。
参照图3和图6,后进气管段230包括延伸管部234和连接管部235。连接管部235连接于延伸管部234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一端,连接管部235的外径大于连接管部235的外径。第二止口231设置于连接管部235内。
后进气管段230外可转动地套设有一连接套236。连接套236的一端开口,一端设有底壁。连接套236的开口背离电磁阀本体210设置。前进气管段220的外周设有外螺纹,连接套236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与第一电磁阀201上的连接套236通过螺纹配合实现紧固连接,进而实现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与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的紧固连接。
具体的,连接套236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孔237,安装孔237的直径大于延伸管部234的直径且安装孔237的直径小于连接管部235的直径,延伸管部234穿设于安装孔237中。连接套236通过安装孔237与延伸管部234的配合从而可转动地套设于后进气管段230。
由于安装孔237的直径大于延伸管部234的直径且小于连接管部235的直径,从而连接套236的底部受连接管部235限位,使得连接套236不易从后进气管段230上脱落,同时连接套236能够沿延伸管部234轴向滑移,以便于为前进气管段220让位,方便前进气管段220和后进气管段230的连接。
参照图6,前进气管段220包括密封活塞环222、外管筒223和内管筒224,内管筒224的一端可沿其轴向滑动地插设于外管筒223内,密封活塞环222连接于内管筒224插设于外管筒223内的一端并贴合于外管筒223的内壁。从而能够适应性调节前进气管段220的整体长度,以适应气动电磁阀200的安装;密封活塞环222滑动密封内管筒224和外管筒223,避免内管筒224和外管筒223之间漏气。
其中,第一止口221设置于内管筒224远离外管筒223的一端。
内管筒224的远离外管筒223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一抵接部225,抵接部225和外管筒223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弹簧226。弹簧226提供给内管筒224向远离外管筒223的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止口221能够抵紧与之连接的后进气管段230的第二止口231,从而加强前进气管段220和后进气管段230连接处的密封性和结构紧凑程度。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两个排气孔也设置于电磁阀本体210的底部,且两个排气孔平行于进气孔设置。每个排气孔均贯穿电磁阀本体210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排气口。在电磁阀本体210设置有前进气管段220的一侧的排气口连接有前排气管段240,电磁阀本体210设置有后进气管段230的一侧的排气口连接有后排气管段250。前排气管段240的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的端口与后排气管段250的远离电磁阀本体210端口相适配,即相邻两个气动电磁阀200相向的一侧中,前排气管段240能够与后排气管段250相连接,使得多个气动电磁阀200的排气孔依次串联,从而将多个气动电磁阀200的排出的空气经同一排气管排出。
其中,前排气管段240的结构和前进气管段220的结构相同,后排气管段250的结构于后进气管段23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每个电磁阀本体2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导向孔211。导向杆300平行设置有两个且导向杆300可滑移地一一对应穿设于导向孔211内。
导向杆300与导向孔211的配合对气动电磁阀200进行导向,使得气动电磁阀模组100中所有的气动电磁阀200沿导向杆300直线布置且不易发生偏移,方便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和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的对准和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磁阀底座400上表面设置有一导杆支撑座410,导向杆300穿过导杆支撑座410并通过导杆支撑座410进行支撑。
电磁阀底座400上还设有L形定位件420,电磁阀本体210的一角位于L形定位件420中。电磁阀底座400上设置的L形定位件420能够对气动电磁阀200的电磁阀本体210进行定位,方便气动电磁阀200的安装。
该L形定位件420可在每个气动电磁阀200的一角均有设置,也可仅设置于一个气动电磁阀200的一角。本实施例中,L形定位件420仅在其中一个气动电磁阀200的一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
安装该气动电磁阀模组100时,先将导向杆300穿入第一电磁阀201的导向孔211,第一电磁阀201沿导向杆300滑移至电磁阀底座400上设定位置并固定后,将导向杆300穿入第二电磁阀202并将第二电磁阀202向靠近第一电磁阀201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对准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且第一止口221插入第二止口231中,此时转动第一电磁阀201的后进气管段230上的连接套236以螺纹连接第二电磁阀202的前进气管段220,实现第一电磁阀201与第二电磁阀202的紧固,并将第二电磁阀202固定于电磁阀底座400上。依照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气动电磁阀200的串联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沿直线布置的气动电磁阀,所述气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所述电磁阀本体的进气孔贯穿所述电磁阀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相对的进气口,所述气动电磁阀还包括前进气管段和后进气管段,所述前进气管段和所述后进气管段分别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气口;所述前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与所述后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端口相适配;
定义相邻两个所述气动电磁阀中的一个为第一电磁阀,另一个为第二电磁阀,沿压缩气体流动方向,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依次布置,所述前进气管段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内形成有第一止口,所述后进气管段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端口内形成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所述第一止口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止口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口为凸止口,所述第二止口为凹止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气管段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呈圆台状,所述后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的内壁呈与所述前进气管段的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相适配的圆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口内沿所述后进气管段周向开设有一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同时抵接于所述第二止口和所述第一止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进气管段外可转动地套设有一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开口背离所述电磁阀本体设置,所述前进气管段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进气管段包括延伸管部和连接管部,所述连接管部连接于所述延伸管部远离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端,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径;
所述连接套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延伸管部的直径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管部的直径,所述延伸管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气管段包括密封活塞环、外管筒和内管筒,所述内管筒的一端可沿其轴向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外管筒内,所述密封活塞环连接于所述内管筒插设于所述外管筒内的一端并贴合于所述外管筒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筒的远离所述外管筒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外管筒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电磁阀模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电磁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可滑移地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电磁阀模组还包括电磁阀底座,所述气动电磁阀均匀布置于所述电磁阀底座;
所述电磁阀底座上设有L形定位件,所述电磁阀本体的一角位于所述L形定位件中。
CN202321401516.8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Active CN219974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1516.8U CN21997498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1516.8U CN21997498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4988U true CN21997498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1516.8U Active CN21997498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4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74988U (zh) 一种气动电磁阀模组
CN113738895A (zh) 一种五偏心蝶阀及其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1644215A (zh) 设置有燃料共轨的一体式进气歧管
CN204126779U (zh) 套管式内燃机进气机构
CN107725823B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旁通阀
CN211317665U (zh) 一种中冷器管测漏装置
TWI535957B (zh) 流體壓缸
CN110056681A (zh) 一种组合阀及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6704658B (zh) 双向自动切断阀
CN207145679U (zh) 一种通用性强又省成本的汽车用燃气控制阀
CN201100729Y (zh) 空调器连机配管方便连接器
CN219429156U (zh) 气力输送用先导式补气阀
CN212839931U (zh) 一种轴向及周向位置可调的管路系统
CN210600580U (zh) 一种尺寸可更换的大小头管件
CN212564601U (zh) 一种低成本快开龙头组件
CN220151956U (zh) 多通道切换阀
CN215635206U (zh) 一种含有便于拆装密封结构的机械式自动换向阀
CN213712306U (zh) 一种管件接头
CN219242945U (zh) 一种可以快速拆装的气体分流管
CN218844547U (zh) 一种带有多条气路控制结构的气泵
CN218644896U (zh) 球阀
CN216692606U (zh) 一种适用于mjs工法钻具的快速更换单向阀
CN218152856U (zh) 一种高密封性仪表管件
CN219550232U (zh) 一种可调微流量气动润滑泵
CN220037703U (zh) 一种液压油箱用管路调整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